大国重工(精校)第3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7/451

  “是有这么回事,不过我把他们打发走了。”芬尼耸了耸肩,做出一个满不在乎的表情。
第七百六十三章
现在补救来得及吗
  “打发走了?什么意思!”
  斯泰尔把眼睛瞪得老大,看着自己的搭档。
  芬尼却没觉得这事有什么不妥,他在一张椅子上坐下来,淡淡地说:“那群中国人想采购一批工控模块,我向他们推荐了FD301,FT5504和NY4000这三款,但他们并不满意,希望我们能够为他们定制一种模块。你是知道的,我们从来都不曾为其他企业做过什么定制。”
  “可是我们的确为希曼兹做过定制啊。”斯泰尔好心地提醒着。
  “那不是定制。”芬尼说,“那是我们和希曼兹合作开发新的模块,他们贡献了对于技术应用前景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非常有价值,我们结合他们的意见开发出了新的模块。”
  “好吧,你说的有道理。”斯泰尔认输了,“那么,这些中国人有没有提出什么对技术应用前景的看法呢?”
  芬尼摇摇头:“他们只是提出了一些需求,让我想想,好像他们提出总线设计上要使节点信息具有不同的优先级,以满足不同的实时需求。还有,他们要求采用短帧结构,缩短传输时间,降低干扰率。还有其他一些,其实也都是当前业界已经提出过的概念。”
  斯泰尔问:“可是我们过去并没有在我们的产品中实现过这些要求,这难道不算是一个好的应用前景要求吗?”
  芬尼说:“这些理论已经不新颖了,我们技术部门也曾经提出来要做这样的模组,只是因为费用上的限制,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开发而已。”
  斯泰尔引诱说:“那么现在不正是一个好机会吗?中国人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们照着这样的要求去开发新的模组,然后销售给他们。为什么你会拒绝和他们合作呢?”
  “我不喜欢中国人。”芬尼傲骄地说,“如果是希曼兹或者普迈向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我想我会认真考虑的。但中国人提出这样的要求,我更怀疑他们只是为了赶时髦。这些设计理念在业界刚提出来也不过是一年的时间,中国人能用得上这样的技术吗?”
  斯泰尔无语了,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这位搭档可能是在实验室里呆了太长的时间,对于外面的世界已经不太了解了。
  “芬尼,我理解你的心情。不过,很遗憾,希曼兹最近并没有开发新产品的要求。普迈一度是混凝土泵车的绝对垄断者,而现在却已经屈居第二位了。当然,我说的是它的销售量,如果按照销售额来计算,它目前还勉强能够维持第一,不过业内知情人士估计,它的销售额第一的位置也快要维持不住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芬尼耸耸肩膀,既表示自己不知道是为什么,也表示自己对此并不感兴趣。菲德尔曼公司是做工控模块的,不管谁是第一,不都得用到他们公司的模块吗?
  斯泰尔叹了口气,说:“抢走普迈公司业务的,就是前两天来访问我们公司的那些中国人。霍特比在留言中说,来访问的客人中有一位就是中国辰宇工程机械公司的总经理杨先生,他所在的公司目前是全球混凝土泵车销售量最大的企业,普迈的很多传统客户现在都已经被他抢走了。”
  “中国人真是太卑鄙了!”芬尼恨恨地说。他并不知道辰宇公司是如何与普迈争夺市场的,但普迈是欧洲企业,而辰宇公司是中国企业,这就足够让他知道如何站队了。中国人抢走欧洲人的市场,当然是中国人的错,这还需要讨论吗?
  斯泰尔再次叹气,他沉默了一会,说:“也许吧,不过我们并不需要关心谁卑鄙,我们需要关心的是谁将是我们的大客户。普迈的市场份额减少了,它对于控制模块的需求也会减少。而辰宇公司以及来拜访我们的另外一家名叫罗冶的公司,将会是我们的大客户。对于这种大客户的需求,我们还是应当认真对待的。”
  “我对他们很尊重。”芬尼辩解说,“我认真看过了他们提出的要求,向他们推荐了三种很成熟的模块。我想,如果他们适当修改一下自己的设计,利用这三种模块完全能够实现他们所希望完成的控制任务,而不需要我们专门为他们开发新的模块。我们这三种模块在欧洲市场上都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中国人有什么理由说不能用这些模块?”
  斯泰尔想了想,点点头说:“那好吧,我再和霍特比谈一下,让他劝说中国人考虑我们这些非常成熟的产品。你能不能写一个技术报告,说明这三种模块完全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样我和他们谈的时候,也能有一个比较专业的说法。”
  “我已经和他们这样说过了。”芬尼说,不过,说完之后,他还是答应了斯泰尔的要求,表示自己可以写一个简要的说明,如果中国人看不懂这个说明,那只能证明他们水平不够,不配进入工程机械这个领域。或许,中国人更应当搞搞纺织业,他们生产的服装和鞋袜的确符合物美价廉的标准,芬尼自己身上的穿戴就有好几件是Made
in
China的。
  拿着芬尼用半小时时间写出来的技术说明,斯泰尔找了个小酒馆,单独约见了霍特比。一见面,霍特比就把脸拉得老长,很不满意地向斯泰尔控诉芬尼的不着调。尽管冯啸辰并没有因为在菲德尔曼公司遭到的冷遇而迁怒于霍特比,但老霍也是经历过世态炎凉的,岂能不知道主辱臣死这样的古训。他兴冲冲地带着冯啸辰一行去菲德尔曼公司谈判,本想在自己的幕后老板面前露个脸,结果却碰了一鼻子灰,这个账他能不找斯泰尔算算吗?
  “斯泰尔,我是把你当成老朋友,才带着我的中国伙伴首先去了你们公司。而你们那位芬尼先生简直就是一个混蛋,他深深地伤害了我的中国伙伴的感情,甚至于整个英国的企业都受到了他的连累,我的中国伙伴扬言他们宁可到欧洲大陆去寻找合作伙伴,而不愿意与傲慢的英国贵族打交道。”霍特比愤愤然地说。
  “芬尼就是这样的性格,你应当知道的。”斯泰尔解释了一句,然后小心地问道:“霍特比,你说的中国伙伴是什么来头,我怎么觉得你对他似乎是非常在意的。”
  “如果我说出他的来头,我想你会比我更在意的。”霍特比冷笑着说。他当然不能说冯啸辰是他事实上的雇主,不过,冯啸辰的真实身份也足以让斯泰尔重视了,这是霍特比敢在斯泰尔面前撂狠话的基础。
  “那天去访问你们的公司的冯啸辰先生,是中国装备工业集团公司的总经理。”霍特比说,“斯泰尔,我建议你从现在开始,多了解一下中国。中国现在正在成为全球最值得关注的装备工业强国之一,而冯先生所在的装备工业集团公司,就是专门负责协调整个中国重型装备研发和制造的机构。这家机构与其说是企业,不如说是中国政府的一个组成部门,拥有非常强大的权力,能够影响到所有装备制造企业的决策。”
  “你说的难道是前苏联的计划委员会吗?据我了解,人类历史上只有前苏联的计划委员会有过这样大的权力。”斯泰尔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前苏联的计划委员会在西方绝对是一个传奇般的所在,能够管理全国百姓从摇篮到坟墓的所有事务。其实,中国早年的计委也有类似的权力,但因为那时候的中国国力弱,在西方并没有什么存在感,所以斯泰尔能够想起来的,也就是前苏联的计委而已。
  霍特比也是在西方文化氛围中长大的,但他对于中国有更多的了解。他说:“你说的前苏联的计划委员会已经成为过去了,但中国还保留着他们的计划委员会,只是现在改名叫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我的这位朋友,冯啸辰先生,恰好就是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官员,他所执掌的国家装备工业集团公司,就是直接隶属于这个委员会的,而且代表这个委员会执行着各种政策。”
  2003年,中国进行了新一轮机构改革,经贸委被取消,有关经济管理的职能,并入了新成立的发改委,而关于贸易的职能则并入了商务部。装备公司作为负责协调全国重大装备研发的机构,自然转归发改委直属了。这个信息是冯啸辰刚刚向霍特比说起过的,霍特比现学现卖,正好拿出来吓唬斯泰尔。
  “原来是这样。”斯泰尔觉得脑袋有点大了。霍特比说的这些机构名称,斯泰尔不是特别懂,但霍特比想表达的意思,他是能够明白的。霍特比所声称的这位“中国伙伴”,是一个很有来头的人,手上掌握着很大的权力。而这个人到菲德尔曼公司去访问,被芬尼给怼了。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霍特比,这件事怨我。”
  想明白这个关节之后,斯泰尔赶紧道歉,说:“我不该留下芬尼来接待你的客户,他是一个不通人情世故的人,他得罪你的朋友,并不是故意的。霍特比,我想知道的是,我现在开始补救,还来得及吗?”
第七百六十四章
有钱的才是大爷
  “我的朋友是非常和善的人,我想他会给你们机会的。”霍特比说。他不自觉地用上了先前冯啸辰说过的“机会”二字,说的时候稍微觉得有点别扭,但随后就释然了。可不是吗,机会,谁说来自于中国的订单就不是机会了?自己当初失业那么久,都要去餐厅端盘子赚钱了,不就是因为中国人给的机会,自己才有了今天。现在斯泰尔的情况比自己当年也好不到哪去,说冯啸辰给他一个机会,哪点说错了?
  斯泰尔也皱了一下眉头,但随即就强装出一些喜色。他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掏出芬尼写的那份材料,一边递给霍特比,一边说:
  “太好了,我想我们会珍惜这个机会的。霍特比,你来看,这是芬尼根据那几位中国朋友的要求所设计的一个解决方案……当然,我是说这是这个解决方案的概要,详细的方案我们随后就会提供。”
  霍特比接过那份材料,刚看了一眼,脸就沉下来了。芬尼所说的解决方案,依然是上一次他所说过的使用三款已有模块的方案,而这个方案是被冯啸辰断然拒绝了的。霍特比也是搞电子出身的,知道这三款模块的确能够解决罗冶和辰宇的需求,但达不到王伟龙他们所希望的效果。
  罗冶和辰宇都在积极地开发下一代工程机械产品,其中使用了不少业界刚刚提出来的工控理念。这些设计可以用已有的技术进行解决,但更好的方法则是专门为这些设计开发出新的模块。冯啸辰一行所以专程跑到欧洲来,就是想找到几家电子企业,为他们量身定制这类模块。如果芬尼提出的方案可行,人家又何苦大老远地跑一趟呢?
  “斯泰尔,芬尼难道没有告诉过你,这个方案是他曾经向我的朋友推荐过的?”霍特比虎着一张老脸问道。
  斯泰尔点点头:“他的确说过。不过,我估计当时大家沟通不够充分,你的朋友可能没有理解芬尼的意思,所以我让芬尼做了一个文本,把他的想法详细解释了一下。”
  “你把这个叫做详细解释?”霍特比把那几页纸举起来,向斯泰尔晃了晃。那上面总共也没写多少字,有几个示意图是芬尼直接用手工画的,看起来颇有一些原始的美感,但霍特比相信,这样的东西交到冯啸辰手上去,对方只会把它扔进纸篓。如果这些纸柔软一点,或许还能享受到当厕纸的待遇。
  斯泰尔也觉得有点难堪,他说:“霍特比,你应当知道芬尼的脾气。我让他先写一个解决方案……的梗概,主要是征求一下你的意见。如果你觉得这个方案可行,我再安排人把方案详细地写出来,肯定不会只有这几页纸的。”
  “我想不必了。”霍特比不客气地说,“如果你们的方案就是让我的朋友去使用你们这几款老掉牙的模块,而不是为他们专门开发一款新模块,那我想你们就不必费劲了,我的朋友是绝对不会接受这个方案的。”
  “他有什么理由不接受这个方案?”斯泰尔带着几分恼火说。他这也算是羞刀难入鞘了,毕竟他是拿着芬尼的方案来给霍特比看的,人家一句话就给否了,他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他争辩说:“我们这三款模块并不是什么老掉牙的模块,希曼兹、普迈这些欧洲的大企业都是使用这些模块的,中国人有什么理由不接受?”
  “因为他们的订货量是2000套,我指的是在未来三年内。如果你们的产品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未来还会订购更多的模块。”霍特比平淡地说。
  “未来三年,2000套?”斯泰尔脸上露出一个不可思议的表情。菲德尔曼生产的工控模块,每套的价格在5000至1万美元不等,即便按最低价计算,2000套也是足足1000万美元,这可是一笔大买卖。希曼兹、普迈这些大公司虽然也向菲德尔曼采购工控模块,但每次的订货量也就是几十套,最多的时候能到一两百套就已经让斯泰尔乐开花了。中国人一张嘴就是2000套,难怪他们有这样的底气和芬尼叫板。
  “怎么,芬尼没有跟你说这件事吗?”霍特比从斯泰尔的表情上猜出了真相。上次会谈的时候,冯啸辰只向芬尼说了这一句话,并要求芬尼向斯泰尔报告这一点。谁知道,芬尼居然没有把这话转告给斯泰尔。想想看,买200套和买2000套能是一回事吗?面对一个1000万美元的订单,斯泰尔能如此淡定?
  “这个该死的芬尼!”斯泰尔果然暴跳起来。2000套工控模块的订单,你居然就硬生生地把人家给打发走了,你得有多败家啊。让你写个解决方案,你也不情不愿的,拿这几张纸来糊弄。你可知道,在商场上为了争一个1000万的标,人家公司要写多少页PPT!
  “霍特比,我发誓芬尼真的没有跟我说中国人愿意订购2000套模块,如果我早知道是这样,我肯定不会让芬尼写这样一份东西出来的,我会让人写出100页,再打印成彩色,装订起来提交给你的朋友。”斯泰尔急赤白脸地解释道。
  霍特比摇摇头,说:“不,斯泰尔先生,我觉得你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而且这样做也完全没有作用。原因很简单,我的朋友不会接受使用已有模块的方案,他的要求只有一条:按照他们的产品设计,为他们定制模块。”
  “有这个必要吗?其实……”
  “斯泰尔,你知道2000套模块值多少钱吗?”
  “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订单,我的意思是说……”
  “你认为全欧洲只有菲德尔曼公司能够设计出这种模块吗?”
  “这……”
  斯泰尔终于冷静下来了。是啊,2000套模块,至少1000万美元的业务额,人家还愁找不到公司为他们服务吗?冯啸辰他们首先找到菲德尔曼公司,当然并不是因为霍特比与他斯泰尔有多深的私交,而是因为菲德尔曼公司在这方面有一些专长,人家是慕名而来。可自己这点名气,也就能换个优先权而已,如果自己拽得像个贵族一样,人家难道不会去找其他公司?
  客户是上帝,这是起码的常识。而欧洲人却把这条常识给修改了,变成发达国家的客户是上帝,发展中国家的客户是孙子。斯泰尔也是学着这条修正版常识长大的,以至于面对中国客户的时候,他还下意识地想装装大爷。殊不知,过去当孙子的那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成长起来了,现在一出手就是一个1000万美元的大订单。其实,什么人种、国籍都是假的,有钱的才是大爷。中国古代有位姓谢的哲学家说过:这里有两根金条,你能告诉我哪根是龌龊的,哪根是高尚的?
  “我明白了,霍特比。”斯泰尔这回是真的明白了,该跪的时候就得跪,谁让人家有钱呢?菲德尔曼公司已经是入不敷出了,这个1000万的订单能够让公司起死回生。想当贵族也只有先活下来才行,公司如果破产了,自己也罢,那个牛烘烘的芬尼也罢,都只能去当乞丐,装个屁的贵族范儿啊!
  “霍特比,我希望马上见到你的朋友,请他把详细的需求说出来,我们会按照他们的要求为他们定制产品,绝对让他们满意。”斯泰尔拍着胸脯说。其实定制模块也没多麻烦,只是一个心态的问题而已。如果换成希曼兹这些公司来和他合作,他压根就不会有这些废话。
  “你确信不是用原来的模块换一个包装就卖给我的朋友?”
  “我发誓,绝对不会,我会组织公司所有的技术力量为你的朋友服务,直到他们满意为止。”
  “芬尼先生那边,你确信他会好好合作吗?”
  “我会向他摊牌的,如果他拒绝,我只能开除他,哪怕他是公司的股东也是不行。”
  霍特比倒是拿起了架子,他慢条斯理地说:“让我想想看……我的朋友这几天的行程都安排满了,我还安排了请他们到苏格兰的乡下去体味一下田园风情,要让他们专门安排出一个时间来和你会谈,只怕不太好办啊。”
  斯泰尔知道霍特比是在装逼,但也只能装出看不透的样子,顺着他的话头说:“太巧了,我在苏格兰有一幢度假别墅,不如就由我来安排这次苏格兰之行,如何?霍特比,我们是老朋友了,我想你一定会帮我的,对不对?上次我就跟你说过,如果这桩业务能够谈成,我会感谢你的,2%的业务提成,你觉得合适吗?”
  “冯先生是我的合作伙伴,他如果知道我在他的业务拿提成,会对我有看法的。”霍特比说。
  斯泰尔说:“这个你完全可以放心,我会通过一个合适的方法来办这件事的。霍特比,我记得你是一位出色的电子工程师,我有一个业务伙伴恰好想找一个电子工程师帮助开发一种新的控制电路,他愿意出40万美元……”
  “我想我会很乐意帮你那位业务伙伴的忙的。”霍特比笑呵呵地接受了斯泰尔的好意。
第七百六十五章
库克船长项目
  斯泰尔答应与冯啸辰见面,并且承诺一切按照中方的要求办,这个结果并没有超出冯啸辰的预期。英国人的确很骄傲,但斯泰尔毕竟是个商人,即便是个英国商人,也得向钱低头,这是万古不变的真理。霍特比向斯泰尔说冯啸辰的时间很紧张云云,不过是诈一诈斯泰尔,以便得到一些好处。在获得了斯泰尔表示的好处之后,霍特比马上就安排了冯啸辰一行与菲德尔曼公司的第二次会面。
  会面从一开始就具有亲切友好的气氛。鉴于芬尼已经得罪了冯啸辰一行,斯泰尔索性没有让他出面,而是找了一位名叫莫里西的技术主管参加会谈。在会谈之前,斯泰尔对所有出场的职员都进行了一次严肃的纪律教育,要求他们不得向客户说任何可能伤害客户感情的话,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让大家要规矩点,好好当孙子,别拽得像个芬尼似的。
  冯啸辰倒也没有痛打落水狗的恶习……好吧,其实是这个恶习暂时没有发作。双方既然要合作,让合作伙伴心情愉快一点总是好的。对方已经服了软了,自己也就没必要再去恶心对方了。带着这样的想法,冯啸辰在会谈中表示得非常温和,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让斯泰尔对他生出了无限的好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7/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