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3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2/451

  马茨克的语气有些支吾,他开始意识到,眼前这位中国人并不好糊弄,中国人在参与国际技术合作的过程中已经拥有了更多的自信,不是欧洲人随便拿根指挥棒甩一甩就能够左右的。
  在此前,马茨克以及他的同僚们都觉得中国肯定是急于要获得第六代钻井平台的技术,为此付出一些代价也在所不惜。他们自认为攥住了中国人的短处,可以漫天要价了。
  谁料想,今天的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对于西方技术也不再是那样迷信了。对于这样的一个对手,欧洲人只有采取真诚的合作态度,才能够获得对方的接受。不得不说,马茨克等人还没有学会如何与这样的一个中国打交道。
  “马茨克先生,如果我们聘请你个人担任中国第六代海洋钻井平台项目的顾问,你有兴趣吗?”
  冯啸辰没有与马茨克再纠缠下去,而是突然抛出了一个让马茨克目瞪口呆的新提案。
  “对不起,冯先生,我没听懂你的意思。”马茨克下意识地回答说。
  冯啸辰说:“马茨克先生刚才说,中国在海洋石油开发方面的积累不多,这一点我是承认的。我听说马茨克先生原来就是做海洋石油开发研究的,这次是受欧盟的聘请来担任库克船长项目委员会的主席。如果中国要启动一个类似的项目,让我想想……嗯,我们可以把它命名为郑和计划,马茨克先生是否有兴趣到这个项目中担任首席顾问一职呢?”
  郑和计划……
  王伟龙等人都撇了撇嘴,心中暗笑。这个小冯可真是一点亏都不肯吃,人家搞一个库克船长计划,他就来了一个郑和船长计划,不就是讲大航海吗,我家郑船长出海的时候,库克家的先祖还在树上摘果子吃呢,我家郑船长是你们库克船长的祖宗。
  发改委发起的第六代钻井平台研制项目已经启动一年多时间了,但并没有一个项目名称,这一点与西方国家是有所不同的。西方国家搞一个什么研制计划,就要起个名字,什么伽利略计划、阿波罗计划啥的,也别说,这样一搞,听起来倒有一些高大上的感觉。到了后世,中国官方也学会了这个套路,开始给自己的装备研发计划起名字,叫什么嫦娥、北斗、鹊桥啥的。冯啸辰此时脑洞大开,给第六代钻井平台研发起了一个郑和计划的名字,纯粹是为了和欧洲人的库克船长计划叫板,至于发改委那边是不是接受,就不在他的考虑之列了。
  马茨克不知道郑和是何许人也,但冯啸辰要表达的意思,他却是听明白了。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觉得冯啸辰在羞辱自己,甚至是在羞辱整个库克船长项目,他沉下脸,对冯啸辰说:“冯先生,我丝毫也不觉得这个玩笑很幽默,我今天是带着真诚的态度来与贵方谈判的,我希望贵方也给予我们同等的尊重。”
  冯啸辰耸了耸肩,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马茨克先生,恕我直言,你们的这种真诚未免太过于自以为是了。库克船长项目目前的情况,我也有所耳闻,如果找不到更多的资金来入股,这个项目很可能会无限期地拖延下去。我们到这里来,是来寻求合作的,我们希望能够从合作中得到我们想要的技术,而贵方也能够获得我们提供的资金支持,这是一个对双方都有好处的合作。但贵方给予我们的条件,却像是一种技术要挟,我们无权参与关键技术的研发,而且也无法获得相关专利的完全授权,我们得到的仅仅是一张入场券而已,而事实上,欧盟并非这个俱乐部的守门人,你们有什么资格卖给我们入场券呢?至于你说我刚才是开玩笑,我想澄清一下,我刚才的话并非玩笑。我从我的奶奶晏乐琴女士那里了解到,马茨克先生是一位卓越的海洋石油技术专家,拥有海洋石油工程管理的丰富经验,如果马茨克先生有意参与一个资金充裕、决策层意志坚定的第六代平台研制计划,那么我们会非常欢迎,并且向你支付与你的能力和声望完全匹配的高额佣金。”
  “这……”马茨克本能地觉得自己应当反驳几句,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大家都是聪明人,冯啸辰把话都说到这个程度了,马茨克再做什么解释,就不是侮辱冯啸辰的智商,而是在侮辱他自己的智商了。他开始有些后悔,自己不应当被海因茨尔等人忽悠着想来赚中国人的便宜,这些人把中国人当成了傻瓜,结果却是马茨克的脸被人打了,这算不算是一种代人中枪呢?
  至于冯啸辰最后的那段话,简直就是赤裸裸地在撬库克船长项目的墙脚,而且撬的是马茨克这个主席的墙脚,听起来的确是很有羞辱意味的。但马茨克同样无法反驳,因为人家说得很明白,欧洲的这个项目资金不足,面临着烂尾的危险,而中国的那个郑和船长计划,却是资金充裕的,人家看中自己的能力,愿意高薪聘请他去当顾问,而且还是首席顾问,这也算是一种好意了,他还能说啥呢?
  “对不起,冯先生,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既然是库克船长项目的委员会主席,恐怕就不便为贵国的同类计划服务了。”马茨克讷讷地回应着。
  冯啸辰说:“无妨,马茨克先生可以再考虑考虑,也可以再观察观察。我们原本打算投入5亿美元参与库克船长项目,但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是无法实现了。所以,我们准备把这5亿美元用于在欧洲建设一家研究院,聘请欧洲的专家参与郑和计划的研究工作。马茨克先生如果有意向,可以随时与我们联系。如果马茨克先生有什么好朋友对这个项目感兴趣,也可以向我们推荐。人生苦短,与其把时间浪费在一个注定没有结果的空壳计划上,还不如投身于一个实力雄厚而且生机勃勃的项目呢。”
  最后的那句话,对于马茨克来说简直就是诛心了。但马茨克也只能苦笑,因为在他心里,未尝没有同样的看法。他向冯啸辰点点头,说:“谢谢,如果我有什么朋友对贵国的项目感兴趣,我会向你们推荐的。”
  话说到这一步,双方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谈的内容了。冯啸辰一行起身告辞,马茨克脸色尴尬地把他们一行送出了办公楼。
  离开库克船长项目委员会,王伟龙向冯啸辰问道:“小冯,咱们这一趟算不算是白跑了?”
  冯啸辰笑了笑,说:“也不能算是白跑吧,至少我们还有希望把马茨克撬过来吧。”
  冷飞云噗哧一声就笑出来了,说:“啸辰,你可真是够损的。跑到人家这里来谈判,直接开价要撬人家的主席,这不是欺负人欺负到家了吗?”
  冯啸辰一脸萌态,说:“老冷,你怎么能这样想呢?我这也是为老马着想,让他发挥点余热。你想想看,这个库克船长项目能有什么前途,老马呆在这里,纯粹是浪费青春……好吧,虽然他已经不青春了,但也不能浪费吧?我让他到我们的研究院来当顾问,这不是给他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吗?”
  冷飞云问:“啸辰,你刚才说要花5亿美元在欧洲建立一家研究院,不会是指咱们的欧洲研究院吧?”
  冯啸辰摇摇头,说:“不是。我是刚才在马茨克那里突然想到的,马茨克放的幻灯片里介绍了很多专家,而他们的项目现在缺乏资金,根本搞不起来,这些专家就是闲着的。我们何不专门成立一个研究院,请这些专家来帮我们工作。马茨克这个老头思路很清晰,专业基础也不错,花个10万美元聘他当首席顾问,绝对是物有所值的。”
  “我觉得可行。”黄明插话道,“我们原来打算交点学费,参加库克船长项目,向他们的专家学习设计技术。现在这个方案行不通,咱们直接给这些专家付学费,把他们请过来,说不定花费还更少呢。”
  “正是如此。”冯啸辰说,“马茨克有一句话说得对,那就是咱们在海洋石油方面缺乏积累,而欧洲有很多学者和工程师是有这方面积累的,咱们要充分利用他们头脑里的知识和经验。我初步想了一下,可以在荷兰成立一家研究院,就设在库克船长项目的附近,聘一批欧洲的专家,再从国内派一批年轻人过来跟他们学徒。至于研究院的院长嘛……”
  说到这里,他微笑着瞟了黄明一眼,正好见黄明也向他投来了一束热切的目光。
第七百七十五章
这好像是一个好主意
  这一场会谈,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所得的。马茨克明白了中方的决心,对于库克船长项目又多了几分悲观。而冯啸辰则是从马茨克的方案中了解到了欧洲企业的态度,也感觉到欧洲企业已是强弩之末,没有了多少领先优势,所以才会这样敝帚自珍,生怕被中国人学到了技术诀窍。
  他回想起近20年前自己与杨海帆去普迈公司参观的场景,当时给他们担任引导员的海因茨尔牛气烘烘,扬言他们可以随便拍照,丝毫不担心中国人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而到了今天,欧洲人一方面垂涎中国人兜里的钱,另一方面又把技术捂得严严实实的,不敢让中国人接触,这就能够说明很多问题了。
  冯啸辰带着随员们回到柏林,向晏乐琴、冯华等人通报了与马茨克会谈的情况,晏乐琴也是感慨万千。冯舒怡却是有些幸灾乐祸,笑着对冯啸辰说:“活该,你们这些年从我们欧洲偷走了多少技术,现在我们欧洲人也学聪明了,不会让你们偷我们的技术的。”
  冯华觉得老婆的话有些过头,赶紧斥责道:“舒怡,你怎么能这样说呢?啸辰他们过去从欧洲引进技术,都是符合法律的,是欧洲企业自愿转让的技术,怎么能叫偷?”
  冯舒怡当然并不是真的对中国有什么意见,她身为德国人,却有些嫁鸡随鸡的中国传统女性思想,在内心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中国媳妇的。她解释说:“我说的是现在欧洲产业界的一种观点,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偷走了欧洲的技术,又反过来拿着这些技术和欧洲公司竞争,这是欧洲衰落的原因。”
  冯啸辰说:“欧洲人这也就是给自己找个台阶而已。自由贸易的原则是欧洲人向中国推销的,而技术转移本身就是自由贸易的一部分。我们当年从欧洲引进技术,都是付了学费的。欧洲人把自己淘汰的技术卖给我们,还收取了高额的技术转让费。我们今天所以能够和欧洲公司竞争,靠的是在消化吸收欧洲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欧洲人明明有技术优势,却不注重创新,这才被我们迎头赶上,怎么能怨我们呢?”
  冯舒怡说:“是的,我认识的另外一些朋友也持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欧洲的衰落根本原因在于自己的堕落。”
  冯华见双方已经达成一致了,便扯回了话题,对冯啸辰问:“啸辰,既然和库克船长那边谈不成,那你们有什么打算呢?”
  冯啸辰说:“我和王总、杨总他们商量过了,我们准备在荷兰建一个研究中心,吸纳欧洲的海洋石油专家到中心工作,与国内的研究机构配合工作。对了,黄明就是我们临时确定的研究中心主任,以后他在欧洲的工作,还要麻烦你们多支持呢。”
  “晏奶奶,我聘您当我们中心的名誉主任吧,您以后可要多指导我。”黄明乖巧地向晏乐琴说。
  黄明也是装备公司的老人了,但这些年一直缺乏一个独当一面的机会。这次冯啸辰说要在欧洲建一个六代钻井平台的研究中心,对接的是国内投资千亿规模的大型研究项目,黄明就忍不住心动了。恰好,冯啸辰也有给黄明一个机会的想法,于是在通过电话与装备公司的其他几位领导简单交换了一下意见之后,冯啸辰直接任命黄明当了中心主任,前面还有“临时”二字。黄明要想把这两个字抹掉,还真得赶紧做出点成绩来才行。
  冯华说:“啸辰,你的意思我明白,不过,库克船长项目是由欧洲若干家大型企业参与的,很多海洋石油专家要么就是这些企业的雇员,要么也是与这些企业有长期合作的,他们怎么可能到你们这里来工作呢?”
  冯啸辰说:“无所谓啊,我的想法是聊胜于无。欧洲总还有一些游离在大企业之外的专家和工程师吧?另外,就算是与那些企业合作的专家,如果库克船长项目迟迟未能启动,这些企业能拦着他们不先和我们合作?”
  “你的前提是库克船长项目不能启动,这是不是有些过于乐观了?”冯华问。
  冯啸辰说:“我们这次到库克船长项目委员会去,就我的感觉而言,觉得这个项目十有八九是要黄了。我把这一点也说给马茨克听了,他并没有反驳我,可见在他的心里也没有底。”
  “这可就难办了。”冯华皱着眉头,“如果连委员会主席都没有信心,估计各家企业就更不可能投入资金了,至少在看到项目成功的希望之前,他们是会持谨慎态度的。”
  冯啸辰笑着说:“而如果大多数的企业都持谨慎态度,不肯先进行投入,那么这个项目又怎么可能有成功的希望呢?”
  冯华也笑了,说:“我想,马茨克这段时间恐怕要很忙了,他得设法去说服各家企业把承诺的资金投入到位。”
  冯啸辰说:“本来吧,如果马茨克能够接受我们,有中国参与这个项目,大家肯定会有更多信心的。如果换成我是马茨克,哪怕真的不想让我们参加,至少也应当做出一个谈判的姿态,最好能够在媒体上发布一些消息,说中国有意参加,用以坚定股东们的信心。可惜的是……”
  “啸辰,中国政府是确定不会参加库克船长项目了吗?”冯舒怡在一旁问道。
  冯啸辰点点头,说:“应当是确定不会参加了,除非对方开出让我们无法拒绝的优越条件。这个条件必须比我们当初所希望的条件还要好,否则我们是不会去吃回头草的。”
  “如果是这样,你们为什么不宣布这个消息呢?”冯舒怡笑呵呵地问道。
  “什么消息?”冯啸辰没反应过来。
  冯舒怡说:“就是中国政府不参加库克船长项目的消息啊。”
  “为什么……咦,这好像是一个好主意呢。”冯啸辰只愣了半秒钟就明白了婶子的意思。不得不说,冯舒怡作为一名专利律师,是深谙各种阴谋诡计的。冯啸辰作为当局者没有想到的事情,冯舒怡却先想到了。
  “婶子,你能帮我们联系到几家媒体吗?这件事最好不要以我们的名义去做,否则就会落人话柄了。”冯啸辰说。
  冯舒怡嘻嘻笑道:“这个容易,我们平时也是经常要和记者打交道的。我会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他们,让他们到马茨克那里去求证。一旦媒体上宣传说中国人拒绝与库克船长项目合作,同时中国政府还打算斥巨资独立进行研究,我想他们的股东是会做出正确决策的。”
  “他们会把钱口袋捂得更严实了。”冯啸辰哈哈笑着替婶子把话给说出来了。
  “你们俩啊,真是太喜欢搞阴谋了,我可不喜欢!”晏乐琴看着冯舒怡和冯啸辰佯嗔道,她这样说的时候,脸上还带着笑纹,让人知道她不过是随口说说而已。老太太的确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不喜欢搞阴谋诡计,但儿媳妇和孙子搞的这些阴谋,是有利于国家的,老太太自然不会反对。
  冯啸辰等人在欧洲又呆了几天,然后便乘飞机回国了。临行之前,他还接受了一次欧洲几家媒体的联合采访,内容正是关于库克船长项目以及郑和船长计划的。在此前,冯啸辰已经授意几家媒体去采访过马茨克,求证关于中国政府入股库克船长项目的事情,马茨克再三掩饰,但也没法否认两家谈崩的结果。有了对马茨克的采访之后,记者们再找冯啸辰求证,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会让人察觉到这组报道背后的推手正是中国人。
  正如冯舒怡和冯啸辰预想的那样,几家媒体把库克船长和郑和船长的事情炒作起来,在欧洲工业界便引起了一些关注。中国政府拒绝加入库克船长项目,意味着这个项目的融资渠道又收窄了几分,而中国单独启动郑和计划,又形成了对库克船长项目的严重威胁。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多了中国这样一个竞争对手,库克船长项目的风险加大了,即便是能够成功,其市场价值也要大打折扣,因为它已经失去了中国市场,而众所周知,时下中国市场才是最有价值的。
  海因茨尔等人坚决反对吸纳中国加入库克船长项目,但同时又声称自己所在的公司不能追加投资,已经承诺的投资也要分阶段支付,第一阶段先马马虎虎付个5%就行了。其实,就海因茨尔本人的意愿来说,他是希望各家股东企业能够加大投入的,以免让中国人后来居上。
  但问题在于,他根本做不了公司的主,就算是公司的CEO,也同样无法做主,因为公司的股东们从媒体上嗅到了一些不妙的味道,因此逼着CEO重新考虑投资库克船长项目的事情。公司的股东并非都是搞工业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金融业,在这些银行家眼里,利润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技术掌握在欧洲人手里还是掌握在中国人手里,根本就无所谓。有些人甚至还辗转地找到了冯华的头上,询问是否可以通过冯华那个手握权柄的好侄子,向中国人的郑和计划投资。
第七百七十六章
新的合作模式
  “面对中欧关系的这种新变化,在装备工业发展方面,我们应当如何做呢?”
  在国家发改委的一间办公室里,副主任韩宏饶有兴趣地对刚刚从欧洲回来的冯啸辰问道。
  韩宏与冯啸辰在十年前就已经认识了,只是那时候装备工业公司是隶属于经委的,与当时的计委属于两家,冯啸辰并不是韩宏的直接下属。这一次国家机构改革,经贸委撤销,装备工业公司被划到了发改委的名下,二人便成了真正的上下级。不过,在与冯啸辰接触的过程中,韩宏始终没把冯啸辰当成一个普通下属来对待,更多的是把他当成一个可以平等探讨问题的同僚,即便是有时候要指点一下冯啸辰,也只是因为自己的年龄稍大一些,在工作方法、待人接物方面有一些经验而已。
  韩宏把冯啸辰当成一个平等的同僚,冯啸辰自己可不能这样想。他从欧洲回来之后,第一时间便到了发改委,向韩宏汇报自己此行的所见所闻,其中特别提到中国与欧洲在技术上的合作模式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国由过去单纯作为学生的角色,变成了现在这种具有平等地位的合作者与竞争者。
  “欧洲的技术底蕴依然是我们难以超越的,但双方的差距已经大为缩小,尤其是在一些新兴技术领域里,已经形成了互有所长的格局。此外,欧洲经济长期低迷,加之福利化的倾向导致大量的资金不能投向生产技术领域,而是变成了各种居民消费。类似于库克船长项目这样的大型技术研发项目,普遍面临着资金难以为继的窘境。而相比之下,我们国家这些年财政状况不断好转,企业手里也掌握了大批的流动资金,国家对大型项目高度重视,资金投入充足,这是欧洲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冯啸辰这样说。
  韩宏点点头:“你说得对。咱们过去一直说咱们国家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在前些年,咱们经济落后,财政捉襟见肘,就算想集中力量,也拿不出多少钱来。这几年,财政方面有钱了,我们发改委能够调动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已经能够同时展开几十个大型项目了。这样的条件,欧洲国家没有,美国和日本也同样没有。对于你们搞大型装备的人来说,这可是一个难得的好机遇。”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冯啸辰附和道。
  韩宏说:“是啊,你们是幸运的一代。不过,有这么好的机会,如果你们做不出好的成绩,那可就对不起我们这些老一代了。”
  冯啸辰笑道:“韩主任,您可不老。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您也就是刚刚过了青年的线,还属于八九点钟的太阳呢。”
  韩宏笑着用手指点着冯啸辰,说:“都说你小冯性格耿直,说话没遮没拦,怎么也学起拍马屁这一招了?”
  “我这就是耿直啊,我说的可都是心里话呢。”冯啸辰装出一副蒙受了委屈的样子说道。
  “那我就欣然接受了。”韩宏打了个哈哈。
  上下级之间开点这样的玩笑,也是常有的事情,有助于融洽感情。两人一齐笑过之后,冯啸辰接着谈起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考虑,这些考虑是他在欧洲期间所形成的,当然,也与后世的一些经验做了验证,确定是正确的。
  “和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装备工业技术水平仍然是排在后面的,所以吸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路线不能变。在美、日、欧这三个技术来源中,美国出于国际政治的考虑,对中国的技术转移肯定会越收越紧;日本担心中国发展起来之后会与他们争夺传统市场以及亚洲的经济主导权,所以对中国也会采取严防死守的政策。欧洲虽然也已经意识到了来自于中国的竞争,但因为与我们并没有政治利益上的冲突,所以对中国的防范心理是最弱的。我的意见是,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内,我们应当优先把欧洲作为我们开展装备技术合作的对象。”冯啸辰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2/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