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3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5/451

  “据你估计,咱们国家最快什么时候能够把这套装置建造出来?”酒井倩霁问。
  咱们国家?林丹燕瞥了酒井倩霁一眼,心道,你都已经姓酒井了,还有什么资格说“咱们国家”这四个字?中国的事情,关你啥事了?
  心里虽是这样想,她却是记着装备公司总经理冯啸辰以及设计院院长周挺的吩咐,于是显出一副不屑的表情,回答说:“我估计啊,最少也得过十年时间。到时候我都已经退休了,也想像你一样,找个国家移民过去享受一下国外的生活呢。”
第八百章
战略迷惑
  享受外国的生活……
  酒井倩霁看看昔日闺蜜背的LV包以及身上穿的名牌外衣,忍不住有些自惭形秽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她当年不顾一切逃离出国考察团,滞留在日本,以至于连累时任石化设计院院长的来永嘉受了撤职处分,图的就是日本的富裕生活条件。因为嫁给一位比自己大了十几岁的日本人,她一下子就拥有了冰箱、空调、大彩电、私人小汽车以及漂亮的衣服、手包,让她在那些尚留在国内的闺蜜面前占尽了优越感。
  可这十几年时间里,日本经济陷入了停滞,她和丈夫酒井三郎各自所在的公司都是一再减薪,她家里的生活已经有些捉襟见肘了。她现在身上穿的衣服,还是结婚的时候添置的,当年的时尚放到今天显得那样的土气。
  反观林丹燕,据说石化设计院的待遇较从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是院里的技术骨干,林丹燕的月薪已经达到了近万元人民币,加上各种奖金等等,林丹燕家的生活水平比日本的中产家庭已经强出不少了。酒井倩霁没有到林丹燕家里去拜访,但她从其他闺蜜那里打听到,石化设计院这些年建了不少房子,像林丹燕这种级别的工程师,家里起码是160平米,这还不算额外送的地下室和大阳台的面积。日本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城市里的公寓小得像鸽子窝一样,酒井家的住房是80多平米,按照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标准,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豪宅,但放到2004年的中国,就有些不够看了。
  这些事情,酒井倩霁是不会在闺蜜们面前说出来的,她还要维持着自己那可怜的自尊心。在京城这几天,她经常地问自己,如果一切能够再来一次,她还会不会留在日本不回来。当年在国内的时候曾经狂热追求过她的那位小伙子,据说现在已经当了个什么单位里的处长,风光无限……
  这些都是幻觉!
  酒井倩霁在心里恨恨地说。她选择性地把自己从国内同事和闺蜜那里听到的正面消息都理解成了吹牛,而把所有的负面消息,哪怕只是这些人奉战忽局要求编造的负面消息,都当成了真情流露。
  带有同样情绪的还有葛涛,就这样,两个小心灵受到严重创作的外逃人员在京城活动了一圈之后,带着足以让高井浩司和内田悠等人倍感欣慰的消息回日本去了。他们告诉内田悠,中国人搞的那些东西都是吹牛的,也就是在实验室里偶尔出了一点成果,离实际应用还有十万八千里,皇军依然是不可战胜的!
  内田悠当然也不会完全依赖于这两个汉奸提供的情报,他又从其他渠道进行了一些了解,得到的消息非常混乱,但大体上多数消息都倾向于认为中国是吹牛皮的,只有少数消息显示中国的确掌握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其中,中国一位非常有名的经济学家言之凿凿地称自己亲自去考察过几家中国的装备制造企业,发现这些企业的管理水平非常低,一些加工好的机器部件甚至直接搁在户外任凭日晒雨淋,上面已经长满了锈迹。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甲午战争之前北洋水师的表现,这样的管理水平,还奢谈什么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这位名叫高磊的经济学家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愤慨地评论说。
  内田悠带着半信半疑的心理,把调查结果向董事会做了汇报,最终的结论是:中国人的确是在进行煤制油项目的研发,并且在一些方面已经取得了比池谷制作所更好的进展。但如果考虑到中国的制造工艺水平和管理水平,池谷制作所有很大把握抢在中国人之前完成这项技术的研发,并占据市场先机。
  那次调查的结果在一个小圈子里进行了传播,结果带动了池谷的股票又上升了几个百分点。没有人注意到,内田悠借着这个机会,把自己手上持有的池谷股票抛售了七成……
  从那时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就在大家几乎要把中国的事情完全忘光的时候,关于中国在山北省开工建设400万吨级煤制油装置的消息,一下子就把大家给打懵了。
  不知出于什么目的,中国人非但高调地宣布开工建设这套装置,还向全球各国的工业部门发出了邀请函,请他们派人前来观摩装置建设的现场,并举行了好几场技术展示会,向外界公开了许多此前秘而不宣的核心技术。
  池谷制作所自然也派了包括田雄哲也在内的一干专家前去了解情况,田雄哲也在现场看到了中国人精湛的制造工艺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流程,其工艺水平和管理水平丝毫也不亚于池谷制作所。田雄哲也是懂行的人,他一眼就看明白了,中国人绝对有能力完成这套装置的制造和安排工作。再结合中国人取得的各项核心专利,田雄哲也知道,池谷制作所在这种竞争中已经彻底输了。
  “我们失败的原因,在于我们用于这项技术研发的投入总共也不到5亿美元,而中国人在这项技术上仅直接投入就达到了30亿美元,这还不算那些能够间接为这项技术提供支持的研究项目。的确,池谷制作所比中国人有更多的工艺积累,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即便如此,6倍的投入差异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否认的。我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但我们依然输了,输在我们缺乏足够的支持。”
  田雄哲也用一种愤懑的情绪对着一屋子的高管陈述着,全然没有了以往那种谦卑恭敬的神情。
  白土纯张了张嘴,正准备继续反驳,高井浩司抬手拦住了他,对内田悠问道:“内田君,你是不是也可以向大家做一个解释。在此前,你的部门向董事会报告说,中国人不可能在池谷之前完成技术研发,他们在工艺和管理上与我们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此次田雄君到中国去考察,发现情况与你们所报告的完全相反,中国人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工艺能力,他们的管理水平也非常高。你们提供的错误情报,导致董事会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你对此有什么解释?”
  “我对此非常抱歉。”内田悠把腰弯成了90度角并停留了一分钟之久。直到大家开始怀疑眼前这个长得像角尺一样的东西不是动物而是植物的时候,他才把腰恢复到大约150度的状态,对众人说道:
  “一年前,我们按照总裁的要求,对中国在煤制油技术上的研发状况进行了调查,有关的调查方法和结论,我曾经向董事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调查的流程来看,我们的工作是没有瑕疵的,完全符合一般商业情报调查的规范。我们的调查报告仍保留在档案室,董事会可以聘请专业人员进行鉴定,判断我们的工作是否存在差错。”
  这就是典型的日式甩锅了。我是按照规范去做事的,每一个步骤都有理论依据,每一个步骤都是真实可靠的,有详细的记录,至于结论是错的,那就对不起了,不是我无能,而是对方不按常理出牌,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高井浩司也明白这一点,日本企业里还就讲究这一套。你照着规范去做,做错了也无过错。你如果别出心裁,哪怕做出了成绩,大家也要挑三拣四,说如果不是这样做,肯定效果会更好。时间长了,大家都养成了这种习惯,一切循规蹈矩,绝不越雷池半步。
  顺便说一下,有人把日本人的这种习惯称为工匠精神……
  “内田君做事,我们还是放心的。”高井浩司避开了关于规范的话题,问道:“既然你们的调查是完美无缺的,而现在却出现了和你们的预计完全不同的结果,你判断原因是什么呢?”
  “战略迷惑。”内田悠说,“中国人是非常喜欢搞阴谋诡计的,尤其是……呃,尤其是这一次牵头组织煤制油技术研发的中国装备工业公司,它的总经理冯啸辰是一个非常狡猾的人,一向喜欢搞各种战略迷惑手段。”
  “我记得在很多年前,中国人和我们争夺阿根廷化肥设备订单的时候,内田君也上过中国人的当吧?”白土纯又找到了一个对手,继续开着嘲讽。
  内田悠知道那件事是自己的把柄,想不让别人提起也是不可能的。他讷讷地点了点头,说:“是的,那一次对我们进行战略迷惑的,就是这位冯啸辰。他安排了一个人和假装我们谈判,要求我们提供合成氨工艺的授权,而事实上,他们却自己搞出了一套基于钌触媒的合成氨工艺。这一次,他们是故伎重演,通过各种渠道向我们提供了他们工艺水平低下的虚假信息,目的是为了掩盖他们真实的研发进度。”
  白土纯冷冷一笑,说:“也就是说,内田君上一次被中国人欺骗了,并没有汲取教训,这一次又被同一个中国人欺骗了。试问,这是因为这位中国人太聪明了,还是因为内田君自己……呵呵,我想我不必明说了吧?”
第八百零一章
卖了吧
  相比田雄哲也,内田悠的修为无疑是更深厚的。面对着白土纯的讥讽,他只是淡淡一笑,说:“白土董事,市场部提交的报告中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也做了评估,认为中国只是有比较大的概率落后于池谷制作所,并没有认为不具有提前完成研发的可能性。我们在报告中提出希望公司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而当时白土董事是投了反对票的。”
  “那是因为你们认为中国人不会超过我们。”白土纯急赤白脸地分辩道。
  “也就是说,白土董事对于我们的报告是深信不疑的。”
  “那是当然,你们是公司的市场部,当然会比我们这些董事更专业。”
  “既然白土董事也承认我们更专业,那我们做出的判断出现差错,也就是无可厚非的。如果换成白土董事去做这次调查,恐怕差错会更严重吧?”
  “这……”
  白土纯哑了。论耍嘴皮子,他怎么会是做市场出身的内田悠的对手。内田悠的逻辑很强大:我是照章办事,我是公司里最懂市场的,我出了错不是我的锅,换成别人会错得更厉害。
  他能够这样强硬,也是因为白土纯等人本身不是什么好鸟。他上次提交的报告并非没有破绽,甚至其中也提出了一些疑虑,但高井浩司和白土纯等人都选择性地忽略了那些不利的方面,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公司需要一个积极的消息来提升股价,董事们希望继续分红,而不愿意为了一个潜在的威胁放弃分红。
  堡垒从来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如果大家不贪婪,就不会漠视对手。兵法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如果你总是心存侥幸,觉得自己犯点错误也无所谓,对手一定会比自己犯更大的错误,那就未战先败了。池谷的情况,正是如此。
  高井浩司打断了他们的争论,事已至此,说这些还有个屁用。他敲了敲桌子,说道:“好了,董事会的决议是大家共同做出的,这个时候,大家需要共渡时艰,就不必进行这种无谓的争吵了。内田君,你从市场部的角度说说看,我们现在应当怎么做?”
  内田悠脱了困,心里轻松了。他清了清嗓子,对众人说:“各位,公司目前的困难,与整个日本面临的困难是一样的。我们的制造业受到了来自于中国的强大挑战,中国人拥有强大的组织能力,从政府层面对产业给予了巨额补贴。而日本受到少子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竞争力已经下降,出现现在这种局面,也是预料之中的。”
  高井浩司点头附和:“是的。几年前,我们的同行秋间会社就已经倒闭了,池谷制作所能够坚持到今天,而且还有一定的竞争力,全得益于在座各位的努力。在此,我谨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诸君。”
  说着,他站起身,向大家鞠躬。大家纷纷还礼,会议室里于是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内田悠继续说:“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中国人很有可能已经完成了新一代煤制油工艺的开发,并能够制造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装置。中国人的装置,至少从他们所披露的数据来看,技术指标是优于池谷的。我们如果按照原来的计划推出我们研发的技术,将无法获得市场的认可。”
  内田悠说得非常委婉,但大家都明白他的真实意思。没有人吭声,所有人都进入了待机状态,眼观鼻、鼻观心,等着内田悠说后面的结论。
  内田悠没有再兜圈子,他说:“事情发生后,市场部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提出了几个方案,供董事会选择。方案一,加大对目前研发项目的投入力度,争取用两年时间取得优于中国人的技术,然后进入国际市场上与中国人进行竞争,并最终击败中国人。”
  “请问内田君,你说的加大投入力度,具体是多少金额?”有人问道。
  内田悠眼也不眨地回答道:“30亿美元,在未来两年时间内投入。”
  所有人同时撇了一下嘴,开什么玩笑,此前已经扔了5亿美元了,结果你给我们看了这么个结果。现在再扔30亿进去,差不多是把大家的家底都搭进去了,万一弄不出名堂怎么办?以中国人的疯狂劲头,我们扔30亿的时候,对方没准能扔100亿,我们拼得过吗?
  内田悠原本也没打算让大家接受这个方案,他笑了笑,说:“看来,大家对于这个方案没有太大的信心。那么我们还有第二个方案,那就是放弃目前的煤制油项目,寻找新的方向,争取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内,形成我们新的增长点。”
  “内田君,你能告诉我们是什么样的新方向吗?”又有人问道。
  内田悠摇摇头,说:“目前技术部和市场部还在筛选这样的方向,我必须坦率地说,这样的方向是比较难以找到的。我们如果要进入高端市场,不可避免地要与欧美进行竞争;如果要进入中低端市场,则会面临中国的竞争。中国人现在野心勃勃,想抢占我们所有的市场,我们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能避免与中国人发生冲突。”
  众人都沉默了。放在几年前,大家或许会牛烘烘地说,怕什么中国的竞争,我们的技术会比中国人差吗?可眼前这件事已经给了他们一个教训,中国已经远非吴下阿蒙,他们敢于投入大量资金去进行研发,而且他们也远比日本人更有干劲,与中国人竞争将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白土纯哼哼了两声,说:“内田君,你把其他的方案也说出来吧,以便我们能够进行比较。”
  内田悠点点头,说:“我们还有第三个方案,请大家听了之后千万要保持平静。我们的方案是,争取找到一家其他的企业,与池谷制作所合并,以便我们借助其力量实现振兴。”
  尽管他有言在先,此言一出,会场还是炸了锅了,大家纷纷愕然地质问着:
  “什么?找到一家其他企业?”
  “合并是什么意思?”
  “内田君,你是不是说想把池谷制作所卖掉?”
  “难道我们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吗?”
  内田悠低着头,充耳不闻别人的质询,只等着高井浩司发话。他早就知道这个方案肯定是要让大家崩溃的,但他也非常清楚,最终大家能够接受的,肯定是这个方案。原因无它,在看不到前途的情况下,股东们肯定会选择抛弃池谷制作所,没有人愿意为它付出代价。
  在早些年,董事们对于池谷制作所还是有一些感情的,公司的兴衰荣辱,会让这些董事动容。但这些年,董事们已经越来越把池谷制作所看成是一台提款机,大家唯一想的事情就是从公司分红,分得越多越好,至于公司要不要发展,技术能不能保持领先,大家在嘴上会关注一两句,在实际上却是毫不在乎的。
  现在这台提款机已经提不出钱了,而且还要大家掏钱出来修理,大家能答应吗?
  果然,在众人鼓噪了一阵之后,高井浩司制止住了这些议论,对内田悠问道:“内田君,你能不能详细地说一下你们的最后一个方案,你们打算找哪家企业来与池谷制作所合并,合并的条件又是什么?”
  “我前一段时间接触过三立制钢所的总裁小林道彦阁下,他对于池谷制作所的技术和生产能力表示很有兴趣。如果可能的话,三立制钢所或许会愿意收购池谷制作所的股票,并给予大家一个比较合适的价格。”内田悠说道。
  “原来内田君早就和三立制钢所联系过了,是不是今天的一切也是内田君故意造成的?”白土纯盯着内田悠的脸问道。
  内田悠冷冷一笑,说:“白土董事的想象力真的太丰富了。我联系三立制钢所,完全是为各位董事的利益着想。三立制钢所如果要兼并池谷制作所,必然要收购各位手上的股票,大家可以获得一个较好的赎买价格。如果拒绝三立制钢所,全日本可能不会有其他的企业愿意接纳我们,而资本市场能够给大家的回报,我想大家心里也有数吧?”
  “原来是这样!”有的董事反应过来了。原来内田悠早就知道池谷制作所要栽跟头了,而且这个跟头栽下去,估计就很难翻身了。中国煤制油项目开工的事情,目前在日本国内还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很多人也没有把这件事和池谷制作所联系起来,所以池谷的股票在短期内还能维持。但一旦社会公众知道了池谷的真实情况,池谷的股票恐怕就要跌到谷底了。一家可能会破产的企业,你想抛售股票都找不到买家,那时候大家辛辛苦苦熬了几十年攒下的家底就全泡汤了。
  相比之下,如果三立制钢所愿意接手,为了尽快拿到控股权,也为了公司能够平稳交接,三立是完全可能会溢价收购大家手里的股票的,大家还能拿回一些残差。
  “高井董事长,我认为内田君的提议是可以考虑的!”
  “是的,现在化工设备市场一片低迷,也到池谷退出行业的时候了!”
  大家议论纷纷,最后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
  “卖了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5/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