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3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8/451

  “这是我们的万吨水压机在进行锻压操作。”顾施健说。
  “顾主任的意思是说,噪音污染不算是污染吗?”
  “这……”顾施健一下子就被噎住了。噪音当然也算是一种污染,这一点顾施健是不敢否认的,否则人家就要发篇稿子,说某某主任称噪音不算污染,他以后就要落一个“噪音哥”的美誉了。但问题在于,他说的没有负面影响,是指网上说的那种什么有毒气体、液体之类的,跟噪音完全是两码事啊。
  那位记者又岂能不知道顾施健的原意,但记者就是要抓住对方话里的破绽,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然后利用对方慌不择言的机会,再找出更多的破绽,从而曝出一个大料来。
  受到前面这位记者的启发,另一位记者也补了一刀,指着一辆正拉着一个大换热器往基地外面走的大平板车,对顾施健问道:“顾主任,那边那辆大车,也是你们基地的车吧?”
  “是啊,怎么啦?”顾施健懵懵懂懂地问。
  “我注意到这辆车排出了很浓的尾气,请问这算不算污染?”
  “尾气……”顾施健连哭的心都有了。尼玛呀,你们呼吸空气还会污染环境呢,怎么不拿出来说?全会安的机动车不止10万辆了,我们的车排点尾气也犯法了?
  “各位记者朋友,我承认,我们的确有一些噪音污染,但主要影响的就是厂区周边很小的一个范围。至于刚才这位记者朋友说的尾气污染,这是难免的,所有企业都要运输,运输就必然有尾气污染,这并非我们极限制造基地一家如此。”顾施健只能改口。
  “可是,刚才顾主任说你们的生产对周围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这怎么解释?”
  “这是我说话不够严谨,我道歉。”
  “那么顾主任刚才说网上的传言完全不实,是不是也不够严谨?”
  “这个嘛……”顾施健想了想,说:“网上对我们的一些批评,比如说我们一些运输大型部件的车辆对会安的交通产生了影响,这是的确存在的,我们会在日后的工作中尽量改进。但说到我们企业的生产会排放有毒物质,影响会安群众的生命健康,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属实的。”
  “你确信你们的生产不会排放任何一点有毒物质吗?”
  “当然不是……”顾施健苦着脸说,“任何企业的生产都无法做到零排放。比如我们做热处理的时候,会用到一些热处理液,其中有些是有毒性的。我们有非常先进的有毒气体回收设施,这种设施能够回收99.9%的有毒气体,要说一点都不排放,肯定不确切,但排放出来的仅仅是0.1%而已,经过空气稀释之后,对人体基本是无害的。”
  好累啊……顾施健在心里暗叹着。对方就是存心来找茬的,自己任何一点不严谨的说法,都会被别人揪着辫子,所以只能是尽可能把话说得周全了。可一旦说得周全,似乎又处处都是破绽,就比较有毒气体回收这件事,泄漏出去的仅仅是0.1%,而且也算不上是剧毒,甚至不比居民家里用的油烟净毒性更大,但你敢说完全无毒吗?你只要承认还有那么一点点毒性,人家就会说你承认排放毒气了,然后就会把这事炒得沸沸扬扬,让你下不来台。
  唉,自己当初为什么要争着来当这个主任啊,留在公司里,让神通广大的冯总罩着,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冯总,快来救救我吧!
  冯啸辰不是顾施健养的召唤兽,不可能他在心里喊一嗓子,冯啸辰就出现了。不过,基地办公室对于应付这样的事情还是有一些经验的,办公室主任杨媛从办公楼里出来,挡在顾施健的身前,对记者们喊道:
  “各位记者朋友,京城来了一个很重要的电话,需要顾主任去接,请大家不要拦着顾主任。有关近期内网络上对于极限制造基地的一些传闻,我们会很快做出澄清,需要澄清公告的记者,请到我这里来登记一下信息,提供你们的电子邮箱地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向你们发送澄清公告的电子版。”
  人家领导有重要电话,不管是不是真的,记者们也不便再纠缠下去了,否则人家就可以说你扰乱公务,这是上哪去都占着理的说法。顾施健逃回办公室,毫不犹豫地抓起电话,便拨通了京城冯啸辰的号码:
  “冯总吗?我是顾施健啊。情况不好了……”
  放下听筒,冯啸辰的嘴角露出了一个轻蔑的笑容。自从上次顾施健和薛暮苍联合向他汇报了会安的事情之后,他就知道对方是不达目的不会罢休的。至于对方会采取什么手段,他一时猜不出来,但几个备选项是有的,其中也包括了对方打环保牌的这种做法。
  这几年,国人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了,这是一件好事情。任何东西只要受到了百姓的普遍关注,就能够成为有心人手中的武器,这是公共关系中的常识。冯啸辰过去也曾利用环保作为名义,向一些单位施加过压力,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一回,会安做的,与冯啸辰做过的事情没啥区别,只是动机完全相反罢了。
  用环保来说话,符合程序正确的原则,但动机则属于实质正确的部分。如果一味要从程序正确出发,不考虑实质正确,那么会安的举动是无懈可击的,他们会在民意充分发酵之后,以尊重民意为名,迫使极限基地搬迁,届时装备公司和发改委也不好多说什么。
  但冯啸辰是个不信邪的人,他不相信程序正确能够超越实质正确,出来卖就是出来卖,立再多的牌坊也改变不了这个实质。国家的工业化目标是至高无上的,任何企图动摇这一目标的人,都是国家公敌,冯啸辰有一百种办法让他们生不如死。中国不是西方那种一根筋追求程序正确的国家,想钻程序的空子,没那么容易。
  “蒙洋,你去请王总到我这里来一下。”
  冯啸辰向秘书蒙洋下达了指令。
第八百零七章
杀鸡儆猴
  冯啸辰说的王总,正是王根基,在公司原来一位副总经理退休之后,王根基接替了他的位置,也进入了“总”的序列。不过,王根基即便是当了副总,也依然是一副大大喇喇的模样,与公司另一位素有“冷面阎王”之称的副总郝亚威形成了鲜明对照。
  听说冯啸辰找自己,王根基端着自己那泡了枸杞的保温杯便晃荡过来了,一进门就问:“怎么,啸辰,又出啥乐子了?”
  “乐子大了。”冯啸辰知道这位爷的脾气,便笑着应了一声,然后招呼王根基坐下,接着便向他通报了会安那边的消息。
  “环保?”王根基嘟囔了一声,问:“你估计,这消息是谁放出来的,是会安市政府,还是兰苑地产?”
  “放风的估计是兰苑地产吧,毕竟政府那边没这么强的舆论操纵能力。”冯啸辰评论说。
  王根基点点头:“没错,不是每个官员都像你啸辰一样的。”
  “这是什么话?”冯啸辰不满地斥道。
  王根基笑道:“我是说,如果换成你啸辰去操纵舆论,兰苑那两下子连当你的学生都不够呢。”
  “我在你心目中就是这样的形象吗?”冯啸辰质问了一句,没等王根基回答,便又切回了正题,说:“不过,这件事肯定是他们双方商议好的,兰苑不可能擅自行动,因为这样也会让会安政府陷入被动。另外,负面舆论闹腾得这么厉害,会安市政府一直无动于衷,这不是反常吗?如果说他们不是事先知情,那就怪了。”
  “这帮孙子,想造反呢!”王根基愤愤然地说。
  “赚了点钱,就开始膨胀了。”冯啸辰叹道,“日本就是因为经济脱实向虚,大家都去搞房地产,实体经济一天不如一天。池谷制作所如果能够多投一些资金在科研上,也不至于在煤制油的项目上被我们全面碾压。现在可好,咱们还没发达到日本的程度,人家的好东西我们还没学完,坏的就已经开始学了。”
  “我听说,各地现在都把房地产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上。有些民营企业也把资金抽出来炒房,这个苗头如果不刹住,咱们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的成果,就要化为乌有了。”王根基说。
  冯啸辰点点头,说:“这个问题,回头我整理一个材料送给韩主任,让发改委向中央提一下。眼前这件事情,咱们需要合计合计,看看怎么破局。”
  上次薛暮苍和顾施健来找过冯啸辰之后,冯啸辰就把有关情况在公司内部进行了通报,王根基也是知道此事的。此时听冯啸辰一说,他满不在乎地回答道:“这个也简单,找个人敲打一下会安市就可以了。那个兰苑地产也是一样,实在不行让发改委找朱菊兰谈一谈,她真以为自己有点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还是需要师出有名吧。”冯啸辰说,“目前我们还只有一些猜测,不能确定就是他们搞出来的事情。另外,这件事情到目前为止也只是舆论而已,会安市政府没有什么表示,咱们让人去敲打他们,他们随便找个理由就能脱身,我们却反而被动了,你说是不是?”
  “你啊,就是太清高!”王根基不屑地评论了一句。以他的想法,敲打一个地方政府还需要什么证据吗,体制内的人谁都不傻,会安唱的是一出什么戏,大家都能看得出来。装备公司也不是没有背景的单位,会安欺负到装备公司的头上,装备公司找人敲打会安,太正常不过了,还说什么要师出有名。
  不过,与冯啸辰共事时间长了,王根基也承认冯啸辰做事是比他更稳当的,抓住会安和兰苑的把柄再来收拾他们,要比现在这样凭着莫须有的罪名敲打他们更有效果。他只是有些不耐烦找证据的过程罢了。
  “我想请你到会安去走一趟,你有时间吗?”冯啸辰问。
  “你是总经理,你派我去,我能没有时间吗?”王根基笑呵呵地应道。
  冯啸辰说:“那好,你就抓紧时间过去一趟吧。老顾性格太软弱,被记者逼得没办法了。我估计这些记者未来还会继续找上门来施加压力,你在那里可以给老顾撑撑腰。另外,会安市政府和兰苑地产那里,你也可以去拜访一下,听听他们的意思。不过,你要注意一下策略,别打草惊蛇了。”
  “打草惊蛇?哈哈哈哈,我明白了,我明白了。”王根基大笑起来,冯啸辰用的这个词实在是太明白不过了,这意识着冯啸辰丝毫也没打算息事宁人,而是把刀磨得亮亮的,准备砍几个人来祭旗呢。
  冯啸辰的想法,王根基是举双手赞成的,仅仅让会安市政府知难而退,并不能解决问题。极限制造基地保留下来了,其他地方的其他企业如果遇到同类事情,又怎么办呢?难道每一次都要装备公司去卖面子?抓着一个典型事件,狠狠地收拾几个人,就能够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这也是冯啸辰一贯的作风。
  既然知道冯啸辰憋着要使大招,王根基的心理就平衡了。他带着公司里一位名叫刘灿的小年轻作为随从,坐飞机来到了浙江省会建陆,接着又在当地一家单位找了辆小轿车,马不停蹄地赶往会安,去与顾施健会面。
  “王总,你可来了!”
  顾施健见到王根基的时候,激动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不管怎么说,公司的副总来了,凡事就有人做主了,用不着他的小身板去扛雷。这两天,记者们像苍蝇一样围着基地转,坚持要到生产区去实地观察。顾施健不敢随便放人进生产区,却又不知道如何拒绝,短短两天时间,头发都白了一小半了。
  “瞧你这点出息!”王根基亲昵地拍了拍顾施健的肩膀,骂了一句,接着说,“冯总知道你这边的情况了,他让我先过来看看,如果我对付不了这些人,他就会亲自过来。一群小毛贼,成不了什么气候,你不用有什么心理压力。”
  “我明白,我明白。”顾施健点头不迭,又恭维说:“王总,有你在这,我可就有主心骨了。其实我也不是怕这些记者,主要是担心给公司的声誉带来什么不利的影响。你不知道,现在会安到处传极限制造基地排放毒气毒水,这些记者坚持要去看我们的废气和废水处理装置,我没有得到公司的允许,不敢放他们进去。”
  “这有什么,放他们进去就是了。”王根基说。
  顾施健说:“我担心他们进去看了咱们的生产流程之后,出来在报纸上乱说。有些东西咱们搞工业的人懂,可是普通老百姓不懂啊,万一记者断章取义,老百姓信以为真,咱们就被动了。”
  “断章取义?他们有这么大的胆子?”王根基说。
  顾施健点头道:“现在的记者,连无中生有的事情都敢说,何况是断章取义呢?断章取义好歹还是有点依据的。”
  王根基说:“你说的有理。不过,遇到我老王,他们如果还敢来这套,就别怪我不客气了。你让办公室通知所有的记者,想看我们生产车间的,明天上午一起过来。你找几个人给他们讲解,一定要把情况说清楚。如果是因为我们没说清楚,导致他们做出错误报道,我唯你是问。如果我们讲清楚了,他们非要断章取义,那咱们就找他们的麻烦去。冯总指示,我们要杀鸡儆猴,要让这些记者以后听到装备公司四个字就大小便失禁……”
  “呃……”顾施健寒了一个,这样的指示,恐怕是你王总才能说得出来好不好?冯总虽然也喜欢胡闹,人家好歹有点节操的。
  虽然对王根基的节操颇有一些不踏实,顾施健还是让办公室主任杨媛给记者们都发了通知,说第二天上午会向大家开放基地的生产区,欢迎大家前来参观。当然,参观生产区的若干注意事项也是需要同时通知对方的,以免他们进了生产区之后到处乱跑。顾施健倒不是担心被他们看到什么,而是极限制造基地里设备众多,万一这些人被什么机器磕着碰着,可就不愉快了。
  第二天,记者们果真按照规定的时间到了极限基地,大大小小的媒体到了有40多家,有的媒体分文字记者和新闻记者,所以一来就是两个人,有的媒体则是两项工作由一名记者承担。最终统计下来,到场的媒体记者共有67人。杨媛给所有的记者都发放了参观证以及工作服、安全帽,然后把他们带进了生产区。
  “大家请看,这是我们的压力容器车间,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压力容器车间,车间里可以容纳直径超过20米的特大型容器。”
  在车间里,顾施健安排的解说员开始给众人介绍生产情况。大多数记者都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庞大的生产车间和各种设备,只觉得眼睛都不够用了。摄影记者们端着长枪短炮对着那些大型容器咔嚓咔嚓地直按快门,却全然忘记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其实是来找污染源的。
第八百零八章
零排放
  “李工程师,请问这个大铁罐子是干什么用的?”
  “这个容器叫加氢反应器,是炼油设备上使用的。它的重量是1200吨,未来将安装在滨海省滨海石油化工总厂。”
  “李工程师,这台设备是干什么的?”
  “这是4200毫米宽幅面厚板卷板机,它的作用是把厚钢板进行弯曲,以便制造成圆形的容器。”
  “李小姐,这是在做电焊吗?我为什么没有看到那种一闪一闪的火花?”
  “你说的是焊弧吧?我们现在做的是埋弧焊,它的特点是用焊料把焊点覆盖起来,所以你看不到焊弧。”
  “……”
  一干记者围着担任讲解员的助理工程师李晓月,恨不得把她当成了“十万个为什么”。这么气派的车间,这些散发着重金属美感的设备,大多数的记者都从来不曾见过。
  他们来极限基地之前,是带着批判这个基地的想法的,总觉得工业不外乎就是傻大黑粗,到处脏兮兮的,污水横流,废气弥漫,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放在城市周边绝对是有碍市容。
  可是,在走进极限基地的生产区之后,大家就发现自己想错了。这个基地有着良好的绿化,厂区各处打扫得很整洁,而且明显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为了迎接他们参观而突击进行的打扫。到了车间里,那种整齐明快的感觉就更清晰了,地上有用各色油漆标注的通道和产品堆放区,各种设备上泛着油亮的光彩,显然是经常擦拭过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8/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