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51

  冯凌宇的话,一下子把整个屋子里的人都雷住了。罗翔飞的反应最为强烈,他瞪着冯啸辰,吃惊地问道。
  呃,这个弟弟可真是猪队友啊……冯啸辰在心里无奈地说道。他还真懂德文,而且水平颇为了得,这是上一世搞技术引进的时候,专门去学的,毕竟德国是中国引进设备的一个重要来源国,搞装备的人,懂点德文实在是太正常了。这几天,他把爷爷留下来的书找出来翻了一遍,对其中一些德文书也浏览了一个梗概,或许冯凌宇就是那个时候发现他在看德文书的,这时候为了帮自己吹牛,就直接抖搂出来了。
  “爷爷教过我一点。”冯啸辰拿不准该说到什么程度才合适,于是模棱两可地答道。他同时向罗翔飞使了一个哀求的眼神,那意思是说:大叔啊,再说下去我就穿帮了,你别恩将仇报好不好?
  罗翔飞的心里翻江倒海一般,他觉得自己已经看不透眼前这个年轻人了。在此前,他觉得冯啸辰大概是有一些家学渊源,看得懂机械图纸,又误打误撞地发现了那张抽水马桶的图纸,所以才能向他提出警示。现在看来,冯啸辰的本领远不是会识图这一点能够概括的,他跟冯维仁学了四五年的冶金技术,甚至还学了一点德语,能够看德文的专业书籍,仅凭这一点,就值得当成一个人才来用了。
  十年运动,中国的教育体系被冲击了个底朝天。在今天的中国,想找一个懂德语,同时还懂一点冶金和机械的年轻人,比自己造一条热轧生产线还难。那些早年学过德语的工程师,最起码也是四十开外了,有些人早已荒废了专业,那些还能够工作的,无不是各个单位的骨干,根本不可能被借调出来干别的事情。
  经委和德国厂商谈判,经常找不到合用的德语人才,无奈何,只能找个英语翻译,把中文译成英语,再由对方带来的翻译把英语译成德语,这样转了几道弯,有些话的意思都被篡改了,为此闹出来的笑话和纠纷,就不必细数了。
  眼前这个年轻人,会德语,懂冶金,而且还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够从大家都注意不到的地方,发现一个隐藏的抽水马桶,这种人放到南江省冶金厅当个勤杂工,真是暴殄天物了。
  罗翔飞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回去向乔子远等人隆重推荐冯啸辰这么一个宝贝,让他们把冯啸辰调到重要的岗位上去。他转念一想,一个邪恶的念头冒了上来:这么好的一棵苗子,我干嘛要留给别人用呢?何不暗度陈仓,把这年轻人弄到京城去。好好砺炼几年,想必就能够独当一面了,届时乔子远等人脸上的表情,一定会非常精彩吧?
  “对了,小冯,你父亲是物理老师,我看你家还有电烙铁,想必你会修收音机吧?我从京城带来的收音机,不知道是不是哪根线碰断了,你能跟我到招待所去,帮我修修吗?”
  罗翔飞岔开刚才的话题,装出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对冯啸辰发出了要约。他决定,要找一个单独的场合,与冯啸辰好好地谈谈。
第七章
一开始的方向就错了
  冶金厅招待所,罗翔飞住的豪华套间里。
  其他人都被罗翔飞打发走了,坐在单人沙发上与罗翔飞面对面的,只有冯啸辰一个人。罗翔飞坐在长沙发上,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冯啸辰,心里不断地暗暗称奇。
  换成一个其他什么人,面对着一个地位比自己高出七八级的部委领导,即使不说是诚惶诚恐,至少也会有那么几分紧张吧。冯啸辰倒好,坐着冶金厅的小轿车前往招待所的路上,他还装出几分拘谨的样子。等到郭华刚离开,只剩下罗翔飞和他二人在屋里时,他的表情就完全放松了,像是经常与这个级别的领导谈笑风生一般。
  “你抽烟吗?”罗翔飞拿出烟盒,向冯啸辰示意了一下。
  “不抽,谢谢罗局长。”冯啸辰摆摆手道。
  “我听刘厅长说,你是会抽烟的。”罗翔飞道。
  冯啸辰笑了笑,说道:“抽是会抽,不过在您面前抽烟不合适。”
  倒是一个懂得分寸的孩子,罗翔飞对冯啸辰的评价又好了几分。以冯啸辰的地位,在罗翔飞面前不卑不亢,反映的是一种自信。但如果叼着一支烟吞云吐雾,就未免过于轻佻了。
  罗翔飞没有再劝,他自己点了支烟,抽了两口,然后说道:“小冯,说说吧,你都会些什么。”
  “会些什么?”冯啸辰想了想,微微笑了起来,“这个可真不好说,我爷爷会什么,我就会什么吧,其他的,可就不会了。”
  “嚯,好大的口气!”罗翔飞差点被烟给呛着了,“冯老用了几十年学的东西,你才跟着他学了四五年,就都会了?”
  冯啸辰道:“当然不如爷爷那么精通,不过大体上的东西,我还是懂一些吧。爷爷过去是靠自己摸索着学习的,我有爷爷指点,学起来当然更快一些。”
  “我记得冯老懂五国语言,你懂几国?”罗翔飞问道。
  “英、德、日、俄,加上西班牙语,也是五国吧……对了,不算汉语的前提下。”冯啸辰说道。冯维仁过去曾在孙子们面前说过自己会几门外语,而这几门外语也恰恰是前一世那个冯啸辰懂的。21世纪的中央部委,进人的门槛一年比一年高,名校和海归的博士都属于打酱油的角色,重装办又尤其如此。冯啸辰能够在重装办成为重点培养的储备干部,可不是浪得虚名的,没几把刷子,能在这样一个人才如云的机构里出头吗?
  “你说你懂日语?”罗翔飞怀疑地问道。
  “不用借助词典,我基本上能够读懂日方的所有文件。”冯啸辰淡淡地说道。
  “德语呢?”
  “看我爷爷留下的专业书,略有一些困难,好在他临终前还买了一本德汉大词典。”
  “西班牙语也会?”
  “能做日常交流吧,看专业资料有点困难。”
  “你说的都是真的?”
  “这种事……想骗人也难吧?”冯啸辰笑着说道。
  “的确是……”罗翔飞喃喃自语道,他如果想考一下冯啸辰,随便找几份资料给冯啸辰看看就知道了。冯啸辰能够从日方提供的图纸中发现破绽,没有一点日语功底恐怕是不成的。语言能力这种事情,是最难做假的,冯啸辰就算想吹牛,也不会在这方面吹吧。
  “这些情况,乔厅长他们知道吗?”罗翔飞问道,他也知道这个问题是多余,乔子远他们如果知道冯啸辰的本领如此逆天,怎么可能会让他当个勤杂工呢?
  冯啸辰摇摇头,道:“这些事,我没有跟别人说过……甚至我爸妈都不清楚。”
  “为什么?”罗翔飞有些好奇。
  冯啸辰假装愤青地说道:“说了有什么用,我不还是一个临时工吗?”
  “可你现在为什么跟我说了呢?”罗翔飞又问道。
  冯啸辰道:“我知道瞒不过你,你比乔厅长他们目光都更敏锐。”
  “也许是他们没重视你吧。”罗翔飞替乔子远他们开脱了一句,冯啸辰这话,明显有些拍他的马屁了,偏偏拍得他还挺舒服的,他也不好多说什么。他想了想,又说道:“其实,如果你不在我的便笺纸上写下那个图号,我也不会注意到你的,你可以继续隐瞒下去。”
  “我不能不写。”冯啸辰说道。
  罗翔飞道:“为什么?”
  “良心。”冯啸辰简单地回答道。
  “我替国家感谢你。”罗翔飞郑重地说道,说完,他又问道:“你是什么时候发现这个问题的?在这之前,有没有用什么方法提醒过乔厅长和陆工他们?”
  这个问题已经比较敏感了,如果冯啸辰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却迟迟不说,直到罗翔飞来了,才以这种方式说出来,那么就说明冯啸辰透露此事是带着某种目的的。用俗话来说,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这与他标榜的“良心”就挨不上了。
  冯啸辰当然不会给自己落下这样的话柄,事实上,早先那个冯啸辰根本就看不懂图纸,只是在十几天前,他穿越过来,才具备看这些图纸的能力。KBS-3720这个图号,也不是冯啸辰大海捞针一般从几吨图纸里找出来的,这是来自于他前世的记忆,他充其量也就是在搬图纸的时候,找到这份图又确认了一遍而已,这也不过就是几天前的事情。
  “我是前几天才偶然发现这个问题的。”冯啸辰道,“因为你们要来,厅里让我们几个人把图纸搬到会议室去,晚上还要留下来值班。我闲着没事,翻了一些图纸,恰好看到了这张。”
  “真是万幸啊。”罗翔飞接受了冯啸辰的解释,这其实也是最合理的一个解释。他又抽了两口烟,然后说道:“小冯,听你的意思,过去这半年里,南江冶金厅和日方谈判,你一直都是在场的,对于这个引进项目,你有什么看法?”
  “可以直说吗?”冯啸辰问道。
  “当然要直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是咱们党一贯的作风。”罗翔飞说道。
  冯啸辰笑了笑,说道:“依我说,这个项目从一开始的方向就错了,走到今天这一步,其实是在所难免的。”
  “呃……后生可畏啊。”罗翔飞长叹了一声,换成一个其他的什么工作人员,敢在副局长面前这样说话,恐怕当即就可以卷铺盖滚蛋了。1780热轧机的引进工作,是由冶金局和南江省冶金厅共同承担的,有关的工作原则、工作方向,也是双方深思熟虑的结果,其中罗翔飞也贡献了一部分思想。冯啸辰上来就说项目的方向是错的,这岂不是把一船人都给打了,罗翔飞也就是意志还算坚强,否则这会早就被气得休克了。
  “你说说看,为什么项目的方式一开始就是错的。”罗翔飞决定认真地听一听这个年轻人的想法了,敢出此狂言的人,要么是真正的智者,要么就是个愣头青,罗翔飞在心里觉得冯啸辰属于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起码能达到九成九吧。
  “首先,我们把进口的方向限定在日本企业身上,就是一个错误。”冯啸辰发话了,他可丝毫不认为自己会在罗翔飞面前露怯,不好意思地说一句,他的许多观点,恰恰就是罗翔飞自己在若干年后反思的结果,他可是没交版权费的哦。
  “在整个西方世界里,日本是与中国经贸往来最为密切的,我们选择日本企业作为引进来源,有什么不妥?”罗翔飞反驳道。
  冯啸辰道:“正因为日本与中国经贸往来最为密切,所以日本人对于中国政府的决策风格最为熟悉。他们知道我们缺乏国际化经验,在国际技术交流中有弱者心态,容易被外方左右,因此在谈判中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技巧,以达到他们的目的。”
  “呃……”罗翔飞语塞了。这也算一个理由?他细细地想了一下,终于无奈地承认冯啸辰是对的。他与许多西方国家的客商都打过交道,只有与日本人打交道的时候,是最为舒心的,人家会把各种事情都考虑周全,处处都迎合中国人的心理。他原来只觉得这是积极的一面,现在想来,人家对自己熟悉,自己却不了解人家的规则,在谈判之中,不吃亏才是奇怪呢。
  冯啸辰继续说道:“相比之下,美国和欧洲的厂商,由于对中国不了解,在谈判的时候反而不敢过分,生怕被我们抓住把柄,影响双方的关系。尤其是联邦德国的企业,为了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市场的态度是非常谨慎的,他们会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让中国人觉得吃亏。如果我们一开始就选择与联邦德国进行合作,类似于抽水马桶这样的问题,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这是你自己悟出来的,还是听别人说的?”
  罗翔飞已经惊得目瞪口呆了,这哪里还是一个不满20岁的临时工说出来的话,经委那些资深的外贸官员,对这个问题的领悟,似乎也不及冯啸辰更深入吧?
第八章
跟我走吧
  德国与中国的关系,说起来也是挺有趣的。在德国还分裂为东德和西德的时候,被称为西德的联邦德国对于中国的态度是非常友好的,在所有的西方国家中,算得上是最诚心诚意愿意帮助中国的,或许还不用加上“之一”这样的修饰。
  那时候的联邦德国,经济上处于上升期,需要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市场来消化它在装备制造业上的过剩产能。在政治上,它是一只跛脚鸭,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不说,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在欧洲也是没有太多政治地位的,迫切需要中国这样一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来作为它的盟友。
  在这种情况下,联邦德国对于与中国的经贸合作非常重视,向中国出口装备的时候很少有留一手的念头,这一点与美国和日本都大不相同。在美国看来,中国毕竟是东方阵营的一员,在输出技术时是需要有所节制的。而在日本看来,中国是一个有潜在竞争力的邻国,他们可不愿意教会了徒弟再饿死师傅。两相比较,就能够看出联邦德国的难能可贵了。
  德国与中国关系交恶,是在德国统一之后的事情。而其中对中国最为仇视的,恰恰是来自于前东德的那些国民。这其中的缘由,就只能交给犯罪心理学专家们去研究了。
  80年代初,中德还处于接触的前期,德国人一方面对中国不了解,不敢像日本人那样玩花招,另一方面又有着与中国搞好关系这个出发点,冯啸辰提出应当把进口的方向转向联邦德国,是非常正确的。
  这样一个道理,对于罗翔飞这个层次的官员来说,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之前或许朦朦胧胧,看不清楚,一经捅破,大家也就恍然大悟了。
  关键是,捅破这层窗户纸的人,居然不是谈判桌上的老将,而是一个在谈判时负责端茶倒水的小临时工,这怎能不让罗翔飞感到惊奇且尴尬呢?
  “我们此前也接触过西德的制造商,但他们的报价比日方要高出不少,而且在成套提供设备方面还有些犹豫,他们更希望我们采用点菜式引进的方式,这与日本企业能够提供的套餐式服务又有区别了。”罗翔飞回忆着冶金局的决策过程,向冯啸辰解释道。
  冯啸辰道:“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方向性错误了。其实德国人提出的点菜式引进,才是最适合我们的。套餐式的服务听起来很简单,但总包方不会从我们的角度考虑,不会为我们选择最物美价廉的设备。且不说把厕所都打包进来这种恶心的做法,就算是合同里只包括了设备,我们得到的也绝不是性价比最高的。”
  “性价比?”罗翔飞一时没听懂冯啸辰的用词。
  “性能与价格之比。”冯啸辰解释道。
  “明白了。”罗翔飞点点头,然后说道:“小冯,你这个想法呢,从大道理上说,是对的。但具体到1780这个项目,就有些想当然了。我们上一次从国外引进轧机,是江城钢铁厂从日本引进的1700毫米热轧机和从西德引进的1700毫米冷连轧机,我们采取的就是整体打包引进的方式。因为当时根本没考虑自行制造的问题,引进时连制造图纸都没有购买,没有形成轧机建造的经验。这一次,我们是带着引进和学习相结合的态度,来洽谈南钢的1780轧机,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次引进,学到轧机建造的经验,以便在下一次引进的时候,能够具备点菜的能力。就这么说吧,我们过去从来没有在饭馆里吃过饭,这是第一次进饭馆,你不让厨子给你提供套餐,而是由自己来点菜,你知道怎么点吗?”
  “我不知道,可是我可以带一个会点菜的朋友去啊。”冯啸辰说道。
  “会点菜的朋友?谁?”罗翔飞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下意识地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