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51

  冯啸辰道:“我们没有建造经验,但国外有很多企业是有过轧机建造经验的。我们现在请三立制钢所来为我们配菜,配得好坏,都是由三立说了算,这相当于它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你能保证它不吹黑哨?”
  “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个说法倒是有意思。”罗翔飞开始有些悟到冯啸辰的思路了,他拿过自己的笔记本,郑重其事地把冯啸辰这句话记了下来,然后保持着记录的姿态,对冯啸辰说道:“小冯,你继续说,我觉得你的想法有点意思。”
  岂止是有点意思,这完全就是中国在交出了巨额学费之后才学到的经验,或者说是教训。既然我来到了这个时代,不管怎么说,也该帮国家把这笔学费省下来吧。冯啸辰在心里默默地想道。
  “据我所知,在西方国家,有一些专门的咨询公司,就是帮客户进行成套设备采购设计的。他们会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替客户量身定做合适的方案,让客户出最少的钱,获得最好的设备性能。如果需要,他们可以帮客户询价,甚至帮客户谈判,以取得最低的价格。这种公司,就是我说的,懂得点菜的朋友。他们的收费听起来很高,但与他们能够帮客户节省下来的费用相比,绝对是良心价,是物有所值的。”冯啸辰说道。
  “你是从哪听说的?”罗翔飞问道。
  冯啸辰学着电影里外国人的样子耸了耸肩,说道:“我平时也喜欢看书的,冶金厅资料室里的资料,我多少也翻过一些,再结合爷爷跟我讲过的事情,多少也就懂一些了。”
  有一个曾经很牛逼的爷爷,实在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所有不合理的能力,都可以往这个爷爷身上推。如果这个爷爷已经不在人世,那就更好了,这叫死无对证,别人连去查证的机会都没有。
  ……呃,这样说自己死去的爷爷,算不算大逆不道啊?冯啸辰难得地感觉到了几分内疚,于是赶紧自我检讨起来。
  罗翔飞没有注意到冯啸辰的这些小心思,他的脑子完全被冯啸辰的话给带动起来了。可不是吗,把引进设备的决定权,完全交给了三立制钢所,这就相当于把钱袋子毫不设防地交给了一个奸商,他不把你的钱榨干,岂能干休?
  中国的确没有以点菜方式引进西方成套轧钢设备的能力,但中国可以聘请有能力的咨询公司来帮自己点菜啊。三立制钢所是利益相关方,他们是不可能为中方着想的,他们想的只是如何从中方获得最多的利润。而作为第三方的咨询公司就不同了,他们收了中方的钱,是要为中方服务的。这些老牌咨询公司,吃的是品牌、口碑这碗饭,他们绝不可能为了赚取一点回扣,而与三立制钢所之类的设备提供商勾结,共同坑害中方。有了这样一个得力助手,就算用点菜式引进的方式,又有何难?
  如果转变了思维方式,那么南江省冶金厅与三立的谈判,就可以暂缓了,等找到咨询公司,再由咨询公司出面去洽谈也不迟。相比设备供应商,咨询公司的数量更为庞大,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经委完全可以货比三家,找到一家条件最好、价格最低的咨询公司作为助手,再借着他们的能力,与三立好好地过过招。
  想到此处,罗翔飞也就不再掩饰了,他盯着冯啸辰,问道:“小冯,你愿意跟我去京城吗?”
  “去京城?干什么?”冯啸辰的心怦怦跳了起来。
  罗翔飞道:“我现在还不好说怎么安排你,这需要根据你的能力来定。不过,最起码,你可以先在我们冶金局当个翻译,你不是懂五门外语吗,我们非常缺这样的人才。”
  “那,冶金厅这边……”冯啸辰拖了个尾音。
  罗翔飞毫不犹豫地说道:“冶金厅这边,我来说就好了。你只是一个临时工而已,乔厅长他们不会舍不得放的。你放心,到京城去,我马上可以给你解决一个正式编制。进经委当然不太容易,我可以把你挂到下面的某个企业去,这点小权力,我还是有的。”
  “这事,我还得和我父母商量一下。”冯啸辰的脑子有点乱,于是把冯立拉出来当了个挡箭牌。他现在的年龄才19岁,没结婚之前,在父母面前都还算是孩子,这么大的事情,要听父母的意见,也是合情合理的。
  “你抓紧时间,最好能够在这一次跟我们一起回去,也省得我单独给你安排了。”罗翔飞道,他想了想,又说道:“你在南江这边,还有什么个人的困难没有,也可以一并提出来,如果我能够解决的,顺便也就给你解决了,总不能让你带着后顾之忧去京城工作。”
  有这么好的事情?
  冯啸辰乐了。
  国家经委的一个局长,在省里想办点什么事情,还真是挺容易的,罗翔飞的这个承诺,绝对是一张可以随便填写金额的支票啊。
  看来,这一次押宝是押对了,冯啸辰美美地想道。
第九章
冯家的家庭会议
  “什么?罗局长要调你去京城?”
  听冯啸辰郑重其事地向家人通报这一消息,全家人都惊呆了。
  “他怎么会看上你的?你是不是在他面前吹牛了?”
  “能给你解决正式编制吗?有没有说工资多少?”
  “哇,去京城啊,太美了!哥,你能见到刘晓庆吗?”
  短暂的错愕之后,父亲冯立、母亲何雪珍、弟弟冯凌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问题。冯啸辰无奈,只能一个一个地解释:自己没有吹牛,而是的确从爷爷冯维仁那里学了一点本事,不知道怎么就让罗局长看中了;正式编制估计是能有一个的,工资嘛,没说,不过肯定是很低的了,刚参加工作嘛;刘晓庆不是成天在京城大街上遛达的,想看只能到电影院看去,京城电影院里那个刘晓庆和新岭的没啥区别,不值得羡慕……
  “你真的没有欺骗罗局长?”冯立盯着冯啸辰的眼睛问道,他是中学老师,对于撒谎的孩子是一眼就能够看穿的。
  冯啸辰坦然地迎着父亲的逼视,说道:“爸,我说过了,我跟罗局长说的都是真话。你不信,我可以证明给你看……”
  说到这里,他找来纸笔,不假思索地写了几行文字,递到了冯立的面前。冯立和何雪珍同时凑过去察看,只见纸上写的分明是几种不同的文字,其中有英语,那是冯立能够认得出来的;还有德语,冯立多少也跟冯维仁学过几句,至少能看出不像有假;至于日语和俄语,特征也很明显;最后一种文字,夫妻俩都不认识,据冯啸辰说,那是西班牙语,冯立夫妇也只能认同。
  “小辰啊,你什么时候学了这么多东西,怎么从来没跟我们说过?”
  何雪珍欢喜起来,儿子能够把这几种文字写出来,哪怕只是会一两句,那也是了不起的事情。这两年社会风气在变,同事们凑在一起三句话倒有两句是聊孩子的学习问题,遇到这种时候,何雪珍就不敢吭声了,她的两个儿子都是初中文凭,跟人家那些打算考大学的学霸孩子没法比。
  可现在不同了,原来自己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学霸,别人充其量能考个中专大专啥的,能学五门外语吗?自己的儿子跟着自己过世的公公学过五门外语,连京城来的大领导都欣赏他,专门要调他到京城去做重要工作,一去就能安排正式编制,享受中央机关的工资待遇……
  好吧,就算后面这些是她编的,又有谁能揭穿呢?你不信,让你儿子到京城去问问呗,要不要让我儿子给你儿子带路?
  “雪珍,小辰要去京城,而且这几天就要走,咱们得赶紧给他准备准备啊。”
  何雪珍的思绪刚刚飞到人马座,就被冯立一声招呼给唤回来了。何雪珍带着一点美梦被打断之后的“起床气”,瞪了丈夫一眼,随后也开始着急起来了:
  “哎呀,是啊,怎么会这么急?去京城,那可是北方啊,冬天水都会结冰的,得准备棉衣棉裤了吧?被子也得厚的,起码要八斤重的,老冯,你还能找到那个弹棉花的老师傅吗?对了对了,还有更重要的,去京城可不能穿得太随便了,会被人瞧不起的。小辰,明天我带你去百货公司,买几块布,做几身好衣服,老冯,你想办法去借点布票来,咱们家的布票不够用了……”
  “呃……不用这么麻烦吧?”冯啸辰再次无语了,“妈,京城是冷,可是人家有暖气啊,呆在屋里就不冷了。棉衣棉裤都用不上,我把家里的军大衣带上就够了。厚被子更不用了,人家冬天屋子里比咱们这里还暖和呢。”
  “你怎么知道?”何雪珍瞪着冯啸辰,好生纳闷。
  “……这是罗局长跟我说的,还有,我看过的小说里也这样写的……”冯啸辰不得不甩锅了,他总不能说自己前世在京城生活了20多年,对京城比对新岭还熟吧?
  “咦,我倒是想到一件事……”冯立不愧是一家之主,在一片鸡飞狗跳的兴奋之余,居然还能想到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雪珍,小辰在冶金厅当临时工,是厅里落实爸爸的政策给安排的。现在小辰要离开冶金厅,去京城工作用的也不是冶金厅的关系,那这个临时工的名额,应当就空出来了吧?”
  “嗯?”何雪珍愣了一下,旋即就反应过来了,她转头看向冯凌宇,面露喜色说道:“是啊,小辰用不上这个名额了,可以给小宇用啊,这样一来,小宇的工作问题就解决了。”
  那年头,工作机会也是一种私有财产,谁占着一个坑,那么就可以世袭万代的。有正式编制的职工,如果到年龄退休了,就可以把工作岗位传给子女,这叫做“顶替(1)”。冯啸辰在冶金厅的临时工岗位是落实政策分配给冯家的,冯啸辰用不上了,自然可以传给冯凌宇,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冯立、何雪珍甚至可以不用考虑冶金厅方面同意不同意,因为他们压根没有理由不同意。
  冯啸辰此前却没有想到这一点,听父母一说,他也有些意外。愣了一秒钟,冯啸辰摆了摆手,正色道:“爸,妈,你们先别急,我还有一件事,想跟你们说说。”
  “什么事?”冯立夫妇同时问道。
  “我想叫小宇开个店。”冯啸辰道。
  “开店?”冯立夫妇再一次被大儿子的话给惊着了,其震撼的程度,不亚于冯啸辰告诉他们自己要去京城工作的那一刻。
  “开什么店,小宇怎么能去开店?”何雪珍不解地问道。
  冯啸辰道:“现在国家已经允许私人开店了,咱们这条街上不是已经有一家个体饭馆和一家个体商店了吗?”
  “那是个体户啊。”何雪珍道。
  冯啸辰道:“当个体户有什么不好?挣钱多,发展前途大,干得好了,过个十几二十年,没准就是中国首富了。”
  “你不是得意忘形了吧?”冯立斥道,“个体户是好人干的吗?你没听人说,干个体户的,都是不三不四的人。放着冶金厅的工作不做,去当个体户,你是想坑你弟弟是不是?”
  冯啸辰道:“爸,你这种观念已经落后了。咱们国家搞改革开放,以后个体、民营经济肯定是要大发展的,相比之下,冶金厅这种行业管理机构,反而会萎缩。我现在就在冶金厅当临时工,每天就是搬搬文件,扫扫地什么的,这样干上十几年,整个人就成废物了,你不看和我同样在厅里当临时工的那些小年轻,都是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小宇还小,应该给他一个更上进、更有发展前途的空间。”
  “这话也是罗局长说的?”冯立迟疑着问道。
  冯啸辰的话,对于冯立还是有一定杀伤力的。冯立当然知道,各个单位里出于安置行业青年而招收的临时工,基本上都是跑腿打杂的角色,这些人自己看不到前途,单位上也没打算给他们什么前途,于是大多数人都带着一种自暴自弃的心态,喝酒打架搞对象,就是这些人的日常。
  其实,在此前的冯立眼里,冯啸辰又哪里不是这种精神状态?只是这两天他突然给了大家一个惊喜,证明他此前的颓废只是一种假象,他其实是个好学上进的五好青年。
  “小宇,你怎么想?”何雪珍看出冯立已经动摇了,她一向是个没啥主见的人,在大事情上从来都是看丈夫的决心。现在见丈夫也拿不定主意,她便把目光投向了当事人冯凌宇。
  冯凌宇也有些懵,他一直觉得就业这件事情离自己很远,他宁可沉浸在清朝的才子佳人小说里。现在一个人生抉择被推到了他的面前,他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才好了。
  “我……你们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冯凌宇推脱道。
  “你是想去冶金厅当临时工混吃等死,还是愿意开个店自己掌握命运?”冯啸辰盯着弟弟的眼睛问道。
  “这……”
  冯凌宇崩溃了:我的亲哥耶,你这问法也真是太坑了,分明就是充满了诱导,还让不让人愉快地做选择题了?当临时工的确是混吃等死的状态,这一点我早就在你身上看到了,你别装,几天前的你简直就是一个失足青年的模板。可说开个店就能自己掌握命运,我怎么看不出来,我还是个孩子好不好,你叫我去掌握命运!
  冯立倒是慢慢冷静下来了,他对冯啸辰问道:“小辰,你说说看,你叫小宇开店,打算开个什么店,又怎么能够保证他不赔钱?还有,你说开店有前途,你怎么保证?”
  冯啸辰对于这个问题是早有准备的,否则他也不会建议冯凌宇去开店了。不过,有些更进一步的想法,他现在还不能对家人说,恐怕说出来也不会有人相信。他做了个手势,示意大家都安静下来,然后说道:
  “爸,妈,小宇,我是这样想的……”
注释:
(1)即子女顶替就业制度,又称接班顶替,是我国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使用的一项劳动就业制度。指的是父母退休、退职后,由其子女办理手续,顶替空下来的名额,进入父母原工作单位上班,在当时几乎是人人耳熟能详的社会现象。
第十章
知青点故人
  新岭市北边是一片工业区,分布着从建国之初到目前为止建设起来的20几家工厂。在这其中,又尤以靠近琴山湖的南江柴油机厂规模最大,有两千多工人,加上家属在内,六七千口人,就居住在琴山路两侧的几片工人新村里。
  时值改革之初,国有企业仍然是社会上地位和收入最高的单位,在国企当工人是最让人羡慕的职业之一。不过,同一家企业内部,各家各户的情况又不尽相同,冯啸辰带着冯凌宇前来拜访的这家,就是柴油机厂家属院里少有的困难户之一。
  “姐,我来了。”
  敲开房门,面对着前来开门的一位姑娘,冯啸辰亲亲热热地称呼了一声。
  这姑娘有二十七八岁光景,身材苗条,面容清秀,脑后扎着一根粗粗的长辫,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待你长发及腰”这样的诗句。她穿着一件柴油机厂的蓝布工作服,颜色已经有些泛白,但浆洗得干干净净,隐约还能闻到一股阳光的清香。刚打开房门的时候,她脸上还带着几分阴霾,但当看到站在门口的冯啸辰时,那阴霾便立即化作了和煦的春风。她一边忙着请二人进屋,一边连声地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