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51

  “啸辰,你怎么来了,今天不用上班吗?这是你弟弟吧,我想想,是不是叫冯凌宇?我在你的照片上看过他,不过那时候他可还小呢……”
  “凌宇,这是陈姐,我在知青点的时候,陈姐对我比亲姐姐还好。”
  冯啸辰带着冯凌宇进了门,在客厅的竹椅上坐下之后,郑重其事地向弟弟做着介绍。
  冯啸辰初中毕业的时候,还不到14岁,按照政策规定,直接被安排到了南江省下面一个叫做清东县的地方当知青。他爷爷冯维仁那时候还是反动学术权威,是被监视劳动的,他父亲冯立在乡下教书,属于没什么地位的臭老九,加上他自己年纪太小,打架都打不过别人,因此在知青点属于被人欺负的角色。
  他面前这位姑娘,名叫陈抒涵,年龄比冯啸辰大了八九岁,当时在知青点也算是个老资格了。因为整个知青点来自于省城新岭的只有她和冯啸辰二人,因此她把新来的冯啸辰当成了自己的弟弟,处处呵护着他。有人欺负冯啸辰的时候,陈抒涵会像护雏的母狮一样向对方发飚。知青生活困苦,陈抒涵经常会把从家里带来的好吃的东西留给冯啸辰吃。冯啸辰刚到农村的时候,啥农活都不会干,陈抒涵就一样一样地教他,还经常帮他完成那些完成不了的任务。
  运动结束之后,知青点撤销,百万知青大返城,陈抒涵和冯啸辰一道回到了新岭。不过,回来之后的二人,境遇却大不相同。
  由于冯维仁被落实政策,冯家一下子翻了身,冯立被调回新岭工作,进了还有些名气的二中。冯啸辰也借着爷爷的光,进了冶金厅,虽然只是一个临时工,但也算是有了一个饭碗。
  陈抒涵就不一样了。她父亲在前年因病去世,大弟弟顶替进了厂子,是正式编制。厂里为职工子弟安排的临时工岗位也已经被小弟弟占了,她回来得晚,已经没有名额给她用,她只能和其他许多返城知青一样,在家里无限期地待业。
  两个弟弟先后结了婚,为凑社会上流行的“四十八腿”的家具,家里原有一些积蓄都用尽了,还欠了厂里互助会的不少钱。两个新家庭都有大量的基础建设要搞,“三转一按”之类的家电还没配齐,所以两个弟弟都是不可能向家里上交工资的。至于还债和供养姐姐的事情,就只能落到陈抒涵的母亲一个人肩上了。
  一个弟弟在厂里要到了宿舍,带着弟媳搬出去住了。另一个弟弟和弟媳占了陈抒涵原来在家里的房间,陈抒涵只能和母亲骆秀兰住一个房间。住在家里的那个小弟媳已经怀孕了,正琢磨着孩子生出来之后交给老人带,对于大姑子住在家里占着空间颇为不满,话里话外都带着刺,动不动就说大姑子岁数也不小了,已经熬成了老姑娘,实在不行,找个离了婚或者死了老婆的男人赶紧嫁出去,也省得碍眼……啊不,也省得婆婆心里搁一块心事不是?
  冯啸辰在知青点的时候就已经听人说过,陈抒涵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那之后,她似乎是伤了心,对许多追求者都无动于衷,因此才拖到这个年龄还孤身一人。对于陈抒涵回城之后的情况,冯啸辰也非常清楚。他虽不算一个上进青年,但却是良心未泯,对于这位曾经如亲姐姐甚至可以说是如亲娘一样照顾过自己的大姐,他一直都是心怀感念的。
  如今这个冯啸辰,继承了前一个冯啸辰的身体,也继承了他的一些感情。见到陈抒涵的时候,冯啸辰还是忍不住涌起了一阵温情。过去的他能力有限,自保尚且不足,哪还能给陈抒涵什么帮助。现在他已经脱胎换骨,成了一个新人,临去京城之前,他决定帮自己的前身了却一桩心愿。
  “啸辰,你怎么来了?你不是在冶金厅上班吗。对了,要不……嗯,我去给你们倒点水喝吧……”
  陈抒涵本能地想说请冯家兄弟俩在家里吃饭,话到嘴边,又硬生生地咽回去了。现在的她没有任何收入,自己都属于在家里吃白食的,哪有资格请客人吃饭。如果家里只是她和母亲二人,她倒也勉强能做主,但那个锱铢必较的小弟媳可不会容忍她这种慷慨的行为,如果看到冯家兄弟在家吃饭,没准会夹枪带棒地把他们赶出门去。
  冯啸辰有着两世为人的阅历,哪里听不出陈抒涵没说出来的那句话是什么,又哪里看不出陈抒涵眼睛里一掠而过的那一抹惆怅。他摆摆手,说道:“姐,你别忙,我今天带小宇来,是有正事要跟你谈的,这么说吧,我想请你帮我一个忙。”
  “帮忙?我能帮你们什么忙?”陈抒涵诧异地问道,随即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来,等着冯啸辰说话。
  “我弄到了一个个体户执照,想让小宇开一家小饭馆,姐你能来帮忙吗?”冯啸辰直截了当地说道。
  要干个体户,可不是随便弄个门脸就能干起来的,还需要申请一个叫“个体户执照”的东西。国家虽然表示要支持个体户的发展,但在执照的发放方面,还是有所保留的,担心遍地开花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罗翔飞邀请冯啸辰去京城工作,问他有没有什么后顾之忧需要帮忙解决,冯啸辰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请罗翔飞帮他弄到一张个体户执照,以便弟弟冯凌宇能够合法开业。
  一张执照对于没有门路的人来说,当然是很困难的事情,但对于罗翔飞来说,不过就是一句话而已。冯啸辰用大道理加小道理说服了家人,然后带着冯立和冯凌宇拿着罗翔飞从省经委那里弄来的批条,到无所不能的“有关单位”领到了个体户执照,开店的事情就算是正式启动了。
  按照冯啸辰的规划,冯凌宇将首先从餐饮业起步,开一家小饭馆作为起家之本,至于日后如何发展,冯啸辰没有跟父母说,倒是向弟弟透露了一二,说得冯凌宇热血贲张,恨不得马上就开始着手实施。
  在当年,个体饭馆的数量还很少,国营餐馆则有“门难进、脸难看、饭难吃”的恶名,让人敬而无之。开一家个体饭馆,只要服务态度不错,味道还过得去,基本上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冯立和何雪珍都有一些生活常识,知道开饭馆是不错的买卖。然而,让冯凌宇放弃到冶金厅顶替的机会,专职当个体户,这个大胆的建议并没有得到冯立夫妇的批准。两口子经过复杂而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接受了一个折衷方案,那就是冯凌宇依然去冶金厅当临时工,以何雪珍的名义来开这个店,冯凌宇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管理,积累经验。如果未来政策稳定,且饭馆真的能够赚钱,再考虑冯凌宇离职的事情。至于饭馆的日常经营,则需要另外请人来打理。
  这个方案与冯啸辰最初的设想不一样,但偏差倒是不远。其实冯啸辰一开始就打算引进一个合伙人,因为他知道弟弟冯凌宇既不会炒菜做饭,更没有经营经验,而且这么小的年龄,也处理不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他的想法,是由冯凌宇当董事长兼财务总监,再雇一个人来当职业经理人,他心目中的这个人就是陈抒涵。
  在知青点的时候,冯啸辰就知道陈抒涵精通厨艺,同时又有当知青历练出来的人生阅历,足以做好这样一件事。更为难得的是,陈抒涵心地善良,人品端正,绝对是打着灯笼难找的“中国合伙人”。
  冯立夫妇对于陈抒涵这个名字并不陌生,知道她曾经照顾过冯啸辰,算是冯啸辰的恩人。从冯啸辰过去讲述的情况,冯立夫妇对这个姑娘的印象也很不错。冯啸辰接受了父母关于让冯凌宇顶替在冶金厅当临时工,同时兼顾小饭馆的方案,提出请陈抒涵来负责饭馆的日常,这才有了冯家兄弟的这次拜访。
  听到冯啸辰的话,陈抒涵一时有些吃惊,又有几分激动。其实,对单位安排工作已经绝望的她,还真曾经动过去开饭馆自食其力的念头。但她既没有能力弄到执照,更没有渠道筹措启动资金,于是这个念头就只能胎死腹中了。乍一听自己亲如手足的小兄弟居然要开饭馆,而且还要请她去帮忙,她觉得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第十一章
合伙人
  “什么什么,你要去京城工作了?”
  “个体户执照是上面的领导帮你弄到的?”
  “开个饭馆要花不少钱呢,你家里能不能拿得出来?”
  “什么,给我20%的干股,不不不,我不要,我真的不要……”
  陈抒涵感觉自己就像是插队的时候坐在乡下的竹排上,整个人随着江水起起落落,脑子晕晕乎乎的,无数的信息让她应接不暇。
  要开饭馆,当然不能赤手空拳,租房子,买桌椅板凳、厨具、柴米油盐,都是要花钱的。冯啸辰不想让冯凌宇开一个简陋的路边摊,他希望有一定的营业面积,厅堂里要有简单的装饰,餐具看起来略有点档次,这样粗算起来,差不多就要七八百块钱了,这笔钱对于陈抒涵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可冯家却是拿得出这笔钱的,这件事,还得从冯维仁那里说起。冯维仁在运动之前,就是冶金厅的高级工程师,工资有200多块钱。运动中,他被打成反动权威,工资减了一半,当然,在那年代里仍然算是高薪一族。这也是一个挺有趣的现象,许多被打倒的官员、专家等,经济上依然是很富足的,有些官员甚至还享受着原来的政治待遇,可以看符合自己级别的内部文件。
  运动结束之后,国家落实政策,其中有一条就是要补发当年被扣减掉的工资。冯维仁一次拿到了1万多块钱的补偿,成为最早的一批万元户。冯维仁把补发工资的零头,其实也有几千块钱的样子,拿去送给了当年照顾过他的一些人,余下的整1万块钱等分成两份,分给了在新岭工作的大儿子冯立,以及早年就到西部军工企业去工作的小儿子冯飞。把浮财都散尽之后没多久,他就撒手而去了。
  冯立两口子拿到父亲给的5000块钱,先抽出不到1000块钱给自己的小家添置了黑白电视、电风扇和手表等用品,余下4000块钱则存入了银行。用何雪珍的话说,家里有两个大小子,未来都是要娶媳妇的。这年头,姑娘的眼界越来越高,胃口越来越大,平均一个孩子留2000块钱的结婚费用,还远远不够呢。
  这一回,冯啸辰要离家北上,临走还抛出一个让冯凌宇开饭馆的主意。何雪珍再舍不得,也只能忍痛到银行取出了1200块钱,一半用于给大儿子置办行装,加上必要的盘缠,另外一半,就用来支持小儿子开饭馆了。但愿这个饭馆真的能像大儿子说的那样,一年之内就把投进去的钱翻着倍地赚回来。
  冯啸辰前一世花钱,都是以“亿”为单位的,百亿、千亿级别的项目,他也经手过。在开饭馆这件事情上,他显得非常大气,而且也深信这种大气是不会有问题的。他给陈抒涵开出的条件,是包一日三餐,每月30块钱的工资,除此之外,还有饭馆的20%干股,能够参与年底的分红。
  开出这个条件,其中有报恩的成分,更主要的是出于稳住陈抒涵这样一个核心员工的需要。冯啸辰未来想做的事情远远不止一个小饭馆,他必须要有几个自己信得过而且有足够能力的人作为自己的帮手。陈抒涵是与他共过患难的,她现在正处于最困难的时候,冯啸辰拉她一把,不怕她未来不会投桃报李,还之以百倍的忠诚。
  “姐,你这样说,就是见外了。”冯啸辰道,“你想想看,当初在知青点的时候,我吃过你多少东西,我说过一个‘不’字吗?你说过把我当成亲弟弟的,难道亲弟弟的企业,给你20%的干股,还算什么事吗?”
  “我不是这个意思。”陈抒涵着急地辩白着,说完之后才发现,其实她想说的正是这个意思,那就是她绝对不能要股份,另外,工资也太高了,包吃饭的情况下,给20块钱一个月就很不错了,她可不认为当初自己对冯啸辰的照顾算是什么恩情,那不就是两个离家孩子的互相帮助吗?在自己最孤单、最痛苦的那段时间里,十几岁的冯啸辰那天真的笑声,给了她多少慰藉啊。
  “姐,你帮我分析一下,饭馆选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还有,我们应当如何经营,是以早点为主,还是以正餐为主。小宇没什么经验,我又马上要去京城,饭馆能不能撑下去,就看姐姐你的了。”冯啸辰把话题引到了饭馆的经营方面,避开了与陈抒涵争论待遇问题的尴尬。
  陈抒涵也知道现在这样互相谦让是没个结果的,等到具体分红的时候,她再推辞也就罢了。听到冯啸辰向自己问计,她把长辫子拖到胸前,一边玩弄着辫梢,一边照着自己过去无数次的盘算侃侃而谈:
  “饭馆一定要找一个人比较多,而且周围的人比较有钱的地方。其实,我觉得琴山路这一带就不错,光我们柴油机厂,就有很多青工是会经常到饭馆里打打牙祭的。他们工资不低,一个人花,非常宽裕,只要我们能够变着花样推出一些好菜,他们肯定会来吃饭的。至于说经营方向嘛,我觉得早点和正餐都要做。早点做些包子、稀饭、茶叶蛋之类就可以了,正餐才是最赚钱的,一盘炒肉丝,起码可以卖到3块钱,成本连1块钱都用不了……”
  她越说越是投入,几乎完全把自己代入了老板娘的角色,脸上的神采也越来越灿烂,全然没有了过去这一年中如影随形的那份落寞。冯啸辰一边听着,一边在心中暗自称赞,看来自己的第一感觉是非常准确的,陈抒涵的确是一个既有热情又有头脑的好合作者。未来自己有了新业务之后,冯凌宇将会撤出来,这个饭馆完全可以全部交给陈抒涵去经营,过上一二十年,没准能成为一个巨无霸的餐饮集团呢。
  “陈姐,这么说,你答应过来帮忙了?”冯啸辰打断了陈抒涵的讲述,对她问道。
  陈抒涵看着冯啸辰,满脸感激地说道:“啸辰,其实不是我去给你帮忙,而是你在帮姐的忙呢。我知道,你是知道姐姐现在没工作,想拉姐姐一把。以你开出来的条件,随便找个比姐强100倍的人也是很容易的。”
  冯啸辰摇摇头,说道:“姐,你说错了。我是看中姐姐你的能力,还有就是我相信姐姐你的人品。随便找一个人容易,可是想找到一个真心实意愿意帮我把事情做好的人,就不容易了。”
  “姐姐谢谢你。”陈抒涵道,“这件事我答应下来了,只要你觉得姐姐还有用,姐姐就会一直做下去。什么时候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人了,只要说一句,我马上就走。”
  “哈哈,那我可舍不得。”冯啸辰笑道,他推了一直在旁边插不上话的冯凌宇一把,说道:“小宇,你还不赶紧谢谢陈姐。”
  “嗯嗯,谢谢陈姐,以后饭馆的事情,就全仗陈姐了。”冯凌宇向陈抒涵鞠着躬,结结巴巴地说道。这种半大孩子,还属于在生人面前会害羞的年纪,陈抒涵刚才谈论经营方略的时候,气场颇足,已经把冯凌宇给镇住了。
  “陈姐,我过两天就走,饭馆的筹备工作,我就插不上手了。”冯啸辰说道,“如果方便的话,我希望你和小宇马上就开始筹备。饭馆的地点,可以选在琴山路这一带,我也觉得这里是个不错的地方,但具体有没有合适的房子,房租多少,就需要陈姐你费心了。还有,咱们的合作,就从今天算起吧,我先把这个月的工资结算给你,以后的工资就由小宇给你发了。”
  说到这里,冯啸辰从兜里掏出三张大团结,放在了陈抒涵家的饭桌上。
  陈抒涵的脸腾地一下就红了,她抓起钱就要塞还给冯啸辰,嘴里说道:“不行不行,我现在怎么能拿工资呢?饭馆还没开张呢,光是一个筹备,不能拿钱的……”
  冯啸辰拉着陈抒涵的手,把钱按回了她的手心,说道:“姐,既然已经是一家人了,就不要说这种两家的话。我知道你现在缺钱,这钱就权当是预支给你的,等到年底分红了,你再退还给我也不迟。你现在连钱都不拿,你让我能放心地离开新岭吗?”
  冯啸辰把话说到这个程度,陈抒涵没法不收下钱了。她把钱塞进自己的口袋里,然后说道:“啸辰,你放心去京城吧,这边的事情全交给我了,姐就算拼出这条命,也一定会把你的事情办好。还有,你到京城以后,要好好工作,姐相信你一定会有大出息的。”
  “好,有姐姐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冯啸辰微笑着站起身,向陈抒涵告辞。
  陈抒涵把冯家兄弟俩送到楼梯口,冯凌宇先一步下楼梯了,冯啸辰在陈家门口与陈抒涵说着道别的话。陈抒涵一边习惯性地帮冯啸辰整着衣服的领角,一边细细叮嘱道:“出门在外,自己多加小心,别跟人斗气,知道吗?”
  冯啸辰心里涌上来一阵暖意,他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紧紧地抱了陈抒涵一下,轻声说道:“姐,谢谢你。”
  “干嘛呀你!”陈抒涵窘得面红耳赤,慌乱地从冯啸辰的怀抱里挣脱出来,挥拳轻轻地砸了他一下,脸上却看不出什么不悦的神色。
  “哈哈,不好意思,看美国电影习惯了。”冯啸辰才觉悟出自己的举动有些过于超前于这个时代了,他掩饰地笑着,蹬蹬蹬地跑下楼梯,只甩下了一句话:“姐,等我从京城回来,给你带烤鸭。”
  “这个小坏蛋!”陈抒涵摸着还有些燥热的脸颊,轻轻地骂了一声。
第十二章
田秘书有点小心思
  “小冯,又来查资料了?”
  京城马家沟,经委冶金局大院的资料室里,资料员张海菊热情地向新来的临时工冯啸辰打着招呼。自从有一次冯啸辰答应帮张海菊在老家南江省买京城市面上难以见到的银鱼干和其他土特产之后,张海菊就把这个虽然年轻但极其懂事的新职工当成了自己人,在各方面对他大开方便之门。
  “是啊,张姐,又要麻烦你了,我今天想看《Mining
Equipment
International(国际采矿设备)》杂志,麻烦你帮我取一下。”冯啸辰笑吟吟地说道。
  “没问题。”张海菊一边帮冯啸辰拿着资料,一边啧啧连声地赞道:“小冯,你可真了不起,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够看这种全外文的期刊,咱们局里好多运动前的正牌大学生都不一定看得了呢。”
  冯啸辰接过资料,笑着说道:“张姐太过奖了,我也是赶鸭子上架。罗局长急着要我整这份资料,而且指名要看外文资料,我能有什么办法?这不,我也是一边翻词典一边看的,连猜带蒙,但愿别闹出笑话就好了。”
  冯啸辰是上个月随着冶金局一干人一起返回京城的。罗翔飞够级别,而且日常工作繁忙,耽误不起时间,所以直接坐飞机从新岭回了京城。郝亚威等几个处级干部能够享受卧铺待遇,一路睡着回了京。冯啸辰作为一个尚未有明确身份的新人,只能跟着那些科级以及没有级别的工作人员一起坐硬座,咣咣当当地折腾了30多个小时,这才抵达了京城。
  冯啸辰到京城之后,罗翔飞安排行政处的一名干部给他办了一个临时借调人员的入职手续,承诺过一两个月再找下属企业给他落实一个正式编制。以冯啸辰的资历,想直接获得经委的编制,那当然是不可能的。能在下属企业当个正式工,再以借调名义留在经委工作,已经算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了。
  虽然冯啸辰在身份上只是临时工,但因为罗翔飞对行政处做了特别交代,要他们善待冯啸辰,行政处也不敢怠慢,在非常紧张的集体宿舍里给冯啸辰挤出了半间,让他与另外一名同样从下面企业借调上来的干部住在一起。那时候,经委的工作还刚刚恢复不久,许多部门里都有大量借调过来的干部,由于没有那么多住房可以安置他们,许多借调干部都是住在集体宿舍里的。
  与冯啸辰同宿舍的那位干部名叫曾永良,已经是30多岁,借调之前是辽宁省临河钢铁厂的一名副处长,资历比冯啸辰高得多。对于冯啸辰年纪轻轻就能够被借调上来一事,曾永良感到颇为惊讶与狐疑。不过鉴于两个人的关系还没有处到无话不谈的程度,曾永良也就非常聪明地暂时不去打听冯啸辰的背景了。
  罗翔飞在南江省的时候,与冯啸辰又进行过两次比较深入的谈话,冯啸辰的知识面之广、思想之开放,让罗翔飞极为欣赏。他原本打算,一回到京城就给冯啸辰安排一项具体的工作,让他在工作中得到历练。可回来之后,各种繁忙的事务一齐压了过来,让罗翔飞根本抽不出时间来考虑安排冯啸辰的事情,结果冯啸辰只能呆在行政处打杂,干着过去在南江冶金厅干过的那些勤杂工作。
  这样过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冯啸辰终于接到了来自于罗翔飞的一个指令,那是由罗翔飞的秘书田文健带来的一个口信,让他去资料室查一些资料。
  “罗局长说了,你懂好几门外语,他让你这段时间到资料室去查一下国外矿山机械发展的情况。记住,要多看些外文资料,然后整理一个综述交给我。”田文健把冯啸辰从行政处叫出来,站在门口,用冷冰冰的口气对他吩咐道。
  冯啸辰没有在意田文健说话时的态度,只是问道:“罗局长有没有说什么时候要结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