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4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9/451

  至于说用普迈的设备会不会有问题,喻世罗是不用操心的。普迈的设备就算出了问题,也不会有人说三道四,因为……人家是普迈啊!所有的人都坚信,如果普迈设备出了问题,那一定是问题不对,普迈是不会有错的。因为普迈设备出问题而耽误了工期,他这个负责引进设备的技术总监不必承担任何责任。
  带着这样的心态,喻世罗便开始与蒋忠商量如何在招标中把辰宇公司踢出去。辰宇公司的产品的确是有优势的,但也并非无懈可击。毛病这种东西,只要想找,就没有找不出来的。比如说,你为什么要戴帽子?你为什么不戴帽子?你的帽子为什么是红色的,你的帽子为什么是绿色的,咦,好像哪不对……
  照喻世罗和蒋忠原来的想法,辰宇公司被踢出去,这件事也就结束了。我是甲方,你能奈我何?别忘了,我们的工地上还用着你们的挖掘机、混凝土泵车,你敢得罪甲方,信不信以后我们招标其他设备的时候,就没有你们的份了。
  可谁曾想,这个辰宇公司似乎不太懂规矩,居然找到国家装备公司去了,还与装备公司联手开了这样一次技术研讨会。说是研讨会,明眼人谁看不出来,这分明就是一次声讨会,矛头直指河铁公司的招标方案,打了河铁公司一个措手不及。
第八百二十九章
为面子而战
  韩南彬断然否定蒋忠的解释,其实也只是出于一种霸道的习惯。训过蒋忠之后,他开始回忆起喻世罗的确是曾向他汇报过这件事,并且说辰宇的盾构机确实有优势,而且价格便宜,可以试一试。他拿过一份报纸,看了看上面的内容,然后向喻世罗问道:“老喻,这上面说专家认为辰宇盾构机技术可靠,性能不劣于国外同类产品,你是怎么看的?”
  喻世罗讷讷地回答道:“我觉得还是有几分可信的。铁道设计院的刘总工,中铁的马总工,都是咱们行业里数一数二的人物,这些人说话,还是有些分量的。”
  “他们会不会是装备公司和辰宇公司请来的托儿?”韩南彬问。
  喻世罗说:“装备公司和辰宇公司肯定向他们打了招呼,但以我对这几位专家的了解,如果是不靠谱的事情,他们宁可拒绝出席,也不会昧着良心说话的。装备公司虽然是发改委的企业,但对于这些专家来说,也没啥权力,不可能强迫他们去站台的。”
  “也就是说,这个辰宇公司的盾构机,的确有几把刷子?”
  “嗯,我觉得是。”
  “你怎么不早说?”
  “我……”
  喻世罗无语了,老大,我早就说过好不好?是你没等我说完,就一口给回绝了,让我还能说啥?可是,领导说你没早说,你就是没早说,这是不容争辩的,争辩就是挑战领导的权威,你还想不想在单位上混了。喻世罗在心里叹了口气,说道:“这件事,的确是我没做好,我向公司做检讨。”
  “现在检讨还有什么用!”韩南彬冷哼了一声,心里也舒服了几分。下属就是用来背锅的,你不背锅,难道还让我这个总经理背锅吗?他又翻了翻报纸,依然用那副不满的口吻说:“你们不愿意用辰宇公司的设备,这个想法也不能说有什么不对,国产设备不可靠,这是众所周知的嘛。但你们应当把理由考虑得充分一点,而不是留出这么多的漏洞让人家去抓。这个什么额定顶力的事情,报纸上说专家认为7.5和8.1没有什么区别,实际情况是什么?”
  “的确没有区别。”喻世罗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那不就是了!”韩南彬说,“你们怎么会找这样一个理由来搪塞对方,你们就找不出更好的理由吗?”
  喻世罗和蒋忠都低着头,不吭声,也不争辩,反正你胸大,所以你有理,我们不说话总行了吧?韩南彬等了一小会,见二人这种反应,也就明白过来了,看来他们的确是找不出更好的理由,否则也不至于出此下策。一个技术总监加一个项目经理,两个人合到一起都找不出拒绝辰宇盾构机的理由,可见辰宇的产品的确是很过硬的。当初自己没听完喻世罗的叙述,就一口回绝了,的确是有些武断了。
  虽然明白这一点,但韩南彬并不觉得自己应当低头认错。这不仅涉及到自己的面子,还涉及到自己在省领导那里的印象。如果省里的领导知道自己摆了乌龙,让几家国家级媒体点了名,这才纠正,那么自己这个总经理的形象就完全败坏了。领导会觉得自己不称职,而且给省里丢了人,这可是很要命的事情。
  “这个辰宇公司,过去没有做过盾构机吧?”韩南彬问。
  “没有!”蒋忠和喻世罗同时摇头。
  “能不能从这个地方入手来做文章呢?”韩南彬提示道。
  蒋忠说:“这个问题我们考虑过。我们原先招标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条款,就是设备提供商必须有过成功应用的经验。但最近国家出台了一个国产装备首台套扶持政策,要求各单位不准以没有应用经验为理由,拒绝国产首台套装备。财险公司还专门设置了一个险种,规定因为使用国产首台套设备而造成的损失,由财险公司全额赔付。”
  “最近?”韩南彬皱着眉头,“难道这个政策就是为这个辰宇公司准备的?”
  蒋忠再次无语,自家的领导这脑回路是怎么长的,看啥都觉得是阴谋。
  韩南彬自己也知道这个想法有些无厘头,国家支持重大装备研制,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推出这个首台套政策,也是情理之中的。他也是在行业里干了几十年的人,平心而论,对于促进国产装备发展,他也是持赞成态度的。最起码,某种国产装备一问世,对应的进口装备价格就能够拦腰打折,这对于工程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利好。
  具体到盾构机这件事,如果他早一点知道辰宇的设备性能不亚于普迈,价格更具有优势,或许不会如此坚决地要求把辰宇排除在招标范围之外,也许会给辰宇一个机会。好吧,其实这也只是他现在的想法,更大的原因不在于设备本身如何,而在于这件事居然会给他带来麻烦。
  “有没有可能联系一下媒体,对这个首台套政策提出一点异议。只要媒体上有说法,我们就有周旋的余地了。”韩南彬指示道。
  “这个恐怕有点困难。”蒋忠说,“首台套政策是国家发改委推出的,中央几位领导最近的讲话里也谈到了这件事。要让媒体对这个政策提出异议,他们只怕是不敢的。”
  “给钱也不行?”韩南彬问。
  蒋忠苦着脸说:“这个不好说,也许有些小报敢吧,但像中央媒体,还有省里的几家主要媒体,估计是不敢拿这个钱的。”
  “那怎么办?你们搞出来这样的事情,总不能让我去给你们擦屁股吧?”韩南彬不悦地说。
  蒋忠心里羊驼狂奔,这是我们搞出来的事情吗?如果不是你坚决要用普迈的设备,我们又何苦出此下策。现在事情出来了,你让我们去解决,我们哪有这样的本事。
  想归这样想,蒋忠却还得拼命地想办法。他与喻世罗交换了一个眼色,然后怯怯地说:“实在不行,倒也有一个办法。”
  “说说看。”
  “我琢磨着,既然国内的报纸不敢提出异议,那么国外的报纸呢?”
  “国外?”韩南彬一愣,“你是什么意思,难道咱们还要到国外去请记者?”
  蒋忠说:“不用我们去请,可以让普迈去请。普迈的销售专员海因茨尔现在就在易城,他也很着急想让咱们签约。咱们去和他说说,就说上头要求我们使用国产装备,我们也扛不住。他如果想做成生意,就需要从国外给我们这边施加点压力。我和他接触过,这个德国佬挺阴的,我想他会明白我们的意思。”
  “这不成了卖国贼了吗?”韩南彬下意识地脱口而出。
  蒋忠苦笑了。为了拒绝国产设备,串通外国人向中国政府施压,这种事情如果传出去,的确是会被人称为卖国贼的。但现在又有什么办法呢,错只错在当初一味想用进口设备,巧立名目拒绝了国产设备。为了圆一个谎言,就不得不编造更多的谎言,最后自己就越陷越深了。这件事如果真的这样做了,自己后半辈子只怕都无脸见人了。
  人的思想其实是很复杂的,大多数人内心都有一些爱国情结,看抗日神剧的时候,对里面的汉奸也都是极其鄙夷的。但事关自己的时候,许多人又难免都有一些崇洋媚外的心理,必要的时候也不会拒绝挟洋自重。
  韩南彬就是这样一种人,平日里与朋友聊天,说起国内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他也唉声叹气,其中颇有一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但具体到采购设备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很坚决的崇洋派。他的理由也很充分,谁让咱们中国人的东西做得不如人家外国人好呢?
  喻世罗也是满心无奈,他知道蒋忠出的主意很缺德,但事到如今,河铁公司要考虑的是如何自保,什么国家利益、民族尊严之类的,就只能先靠边站了。他在旁边帮腔道:“韩总,这件事,装备公司那边也是做得过分了,这分明就是用民族情绪来绑架我们嘛。有什么事情,不能好好商量吗,在报纸上这样含沙射影,算个什么呢?现在我们这样做,也是被他们逼的,怪不了我们。”
  有他这样一开脱,韩南彬心里那点罪恶感也就消退下去了,代之以对装备公司和辰宇公司的满心愤怒。是啊,明明是一件小事,你们到我这里来说一句,我是那种不通情达理的人吗?仗着你们掌握了国家喉舌,就对我说三道四,不给我活路。我只是寻求自保,也算不上什么错误吧?
  他倒是选择性地遗忘了一件事,那就是杨海帆其实是曾经上门来拜会过他的,却吃了闭门羹。如果没有报纸这件事情,杨海帆现在再次来请求拜见他,他依然会拒绝。
  “蒋忠,你和公司公关部商量一下,看看选一个什么样的口径,来反击一下这些不实报道。海因茨尔那边,你要跟他说清楚,我们国家有这样的国情,如果他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我们就只能把订单交给辰宇公司了。”韩南彬交代道。
  “我明白,我马上就去办!”蒋忠答应得十分坚定。
第八百三十章
欧美国家不搞补贴
  得了韩南彬的指示,蒋忠一刻也没有耽搁,马上联系了正在易城等消息的普迈公司销售专员海因茨尔,约定在一处咖啡馆见面。
  蒋忠带着翻译赶到咖啡馆的时候,海因茨尔已经先到了,正坐在一个包间里,端着一杯咖啡慢慢地品着。蒋忠与翻译进了包间,在海因茨尔对面坐下来,吩咐跟进来的服务员给他们上一杯咖啡和一杯橙汁,然后交代服务员关上包间的门,不经召唤不得随意进入,这才开始向海因茨尔介绍当下的情况。
  “你是说,中国政府向你们施压了?”海因茨尔听完蒋忠的叙述,又看了看蒋忠带来的那些报纸,问道。他并不认识汉字,这些报纸上的内容,也是蒋忠向他介绍的。蒋忠还让翻译给海因茨尔译了几段,以便让海因茨尔知道事情的经过。
  蒋忠说:“正是如此。我说的这家国家装备工业公司,是我们国家专门从事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协调工作的部门,虽然是企业,但却承担着行政管理的职能,我们算是下级单位,没法和他们对抗。”
  “也就是说,你们将放弃普迈的设备,转而采用辰宇公司的设备。”
  “如果不能出现什么转机的话,恐怕就是这个结果了。”
  “转机?”海因茨尔敏锐地抓住了蒋忠话里的玄机。蒋忠急吼吼地约见他,肯定不是为了来向他通报普迈出局的消息的。如果真的要让普迈出局,蒋忠完全可以让下面的人来递话。蒋忠既然亲自约他谈话,自然就是有其他想法的。而蒋忠此时说的“转机”,估计就是今天这次会面的重头戏了。
  蒋忠也无意兜什么圈子,他知道德国人是有点轴的,跟他们兜太多圈子没准就弄巧成拙了。他压低声音说:“是的,海因茨尔先生,不瞒你说,我们的总经理对于贵公司的设备是非常信赖的,他指示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让贵公司中标。现在国家装备公司向我们施加压力,我们没有办法拒绝。但如果是你们出面来干预,事情就会出现转机。”
  “我们能够如何干预呢?”海因茨尔问,“你说的国家装备公司,我过去是和他们打过交道的。他们对我们非常不友好,而且态度很强硬,我担心我们如果直接出面去交涉,他们甚至可能不会给我们说话的机会。”
  “我们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海因茨尔先生听说过吗?”蒋忠问。
  翻译呲牙咧嘴地,好不容易才把这句话译成了德语,说给海因茨尔听的时候,其中的韵味已经消失殆尽了。不过,海因茨尔倒是听懂了,他看着蒋忠问道:“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们怎么用他们的办法来对付他们?”
  “报纸啊!”蒋忠说,“他们其实也没直接和我们交涉,而是通过报纸来向我们施压。中国国内的报纸,现在都操纵在他们手上,我们没办法让报纸去质疑国家的政策。但你们德国的报纸是没有这种忌讳的。你们能不能联系一下德国的报纸,来捅一捅他们的事情,这样我们就有说话的机会了。”
  海因茨尔想了一会,问道:“蒋先生,你刚才说,中国政府向你们施压,有什么证据吗?”
  “这些报纸就是证据啊。”蒋忠说。
  “这个恐怕够不上证据。”海因茨尔说。
  蒋忠说:“海因茨尔先生,你不了解我们国家的国情。一件事上了报纸,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你看,这些报纸上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也说了是北方的某个地铁工程公司,这其实就是在暗示我们公司了。我们省里的领导已经看到了这些报纸,现在正在向我们询问具体的情况。”
  海因茨尔摇头道:“这只是你们的内部规则,如果要拿到媒体上去说,它是构不成证据的。你们说中国政府在项目招标中偏袒国产设备,有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来的证据?”
  蒋忠不假思索地说:“那就是首台套政策了,这个可是白纸黑字明确写着的。”
  “具体是怎么写的?”海因茨尔问。
  蒋忠随身就带着发改委下发的文件,当即拿出来,让翻译逐条地给海因茨尔讲解。海因茨尔拿出一个小本子,一边听一边记录,等到全部听完之后,他皱着眉头说:“蒋先生,贵国政府发布的这个政策,非常狡猾。文件里只说在中外设备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应当优先采购国产装备,不能以没有应用经验为由拒绝国产装备,这一点并不违反国际规则。因为国际贸易协议上并没有规定企业设备招标必须要求对方具有应用经验,贵国政府这样做,虽然有保护本国企业的意图,但却没有什么实质的证据。”
  “发文件要求必须优先采购国产装备,算不算是歧视政策呢?”蒋忠问。
  “这个在很多国家都有类似规定,WTO对此也是允许的。”
  “那么,国家财险公司专门为这些首台套设备提供保险,有没有问题呢?”
  “这就更没有问题了。保险是一种商业行为,企业自己花钱买保险,这是完全合规的事情。”
  “你等等,你刚才说,企业自己花钱买保险是完全合规的。那么,如果买保险的钱不是企业出的,而是国家补贴的,这算不算是违规?”
  “国家补贴?”海因茨尔的耳朵腾地一下就立起来了,让人怀疑他是吃胡萝卜长大的,“你说什么,中国企业投保的首台套保险,是由政府补贴的?”
  “没错啊,这件事行业里的人都知道。”蒋忠说。
  “你有证据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9/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