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4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8/451

  “这个……我想应当也是有原因的吧。”博瓦德无力地辩解着。作为欧盟的官员,他太清楚这样的事情了,欧洲企业现在主要就是吃老本,想让他们拿出钱来搞研发,比登天还难。这些年欧洲经济不景气,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经济不景气,各企业的收入都减少了,能够用于研发的资金就无法得到保障。可研发投入不足,必然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这又加剧了欧洲的衰败。这样的恶性循环,博瓦德看在眼里,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
  马茨克没有理会博瓦德的话,他继续说道:“反过来,中国人在这件事情上却有着坚定的意志。他们的国家非常穷,但仍然拿出了大量的资金来推进这件事。他们在欧洲成立了欧洲研究院,用高薪招募欧洲的工程师为他们服务。我了解过,欧洲研究院里欧洲工程师的薪酬,是中方管理人员的五倍以上。你们想想看,中国人怎么可能不会成功?”
  “也许,我们应当限制中国人在欧洲招募工程师,这是盗窃我们欧洲的技术。”博瓦德讷讷地说。
  马茨克冷笑道:“欧盟有这样的权力吗?你们凭什么干预工程师们的就业?如果我们的企业能够提供同样的薪水,我相信这些工程师是更愿意为本土企业服务的。但非常遗憾,我看到的只是欧洲企业在不断地裁员,其中包括了许多第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第八百四十八章
做一个交易
  得知马茨克已经成为中国公司的雇员,博瓦德和埃米琳就没兴趣再调查下去了。一个项目,连主帅都被人家挖走了,这个项目能做成什么样子,他们是完全想象得出来的。此前海因茨尔说库克船长项目进展顺利,已经完成了第六代平台的总体设计,现在看来完全就是忽悠了,也难怪比尔图公司会抛弃欧洲企业,转而从中国寻求解决方案。
  回到欧盟总部,博瓦德召见了海因茨尔,一见面就把自己与马茨克会谈的情况和盘托出。海因茨尔知道自己此前的瞎话已经被戳穿,却没有一点尴尬之意,反而愤愤然地向博瓦德说:“博瓦德先生,现在你应当知道中国人是多么无耻了吧?他们花了很多钱来撬我们的墙脚,让欧洲的工程师为他们服务。”
  “可是,这并不违反欧盟的法律规定。”博瓦德说。
  海因茨尔说:“这恰恰说明欧盟的法律是有缺陷的,这套法律完全无法保护欧洲的利益。”
  “很遗憾,我们并不负责立法。”博瓦德提醒道。
  “也许吧。”海因茨尔也知道自己向博瓦德说这个是没意义的,立法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海因茨尔也并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欧盟的法律。他对博瓦德说:“博瓦德先生,我认为欧盟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限制中国对于欧洲的渗透,如果听任他们这样发展下去,欧洲很快就会沦落为二流国家的。”
  博瓦德点了点头,说:“海因茨尔,我也有同感。但是,自由贸易是欧洲的理念,我们不能像美国人那样搞贸易保护。”
  “我们并不是搞贸易保护。”海因茨尔说,“我们只是对违反市场规则的国家进行报复而已。在过去20年中,中国人通过各种不合法的手段,从我们手上抢走了太多的利益,我认为,到了改变这一切的时候了。”
  “嗯哼……”博瓦德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示意海因茨尔继续说下去。
  海因茨尔说:“以第六代钻井平台这件事来说,中国人的技术是从我们欧洲企业那里窃取的。他们雇佣了从欧洲公司离职的工程师,而这些工程师带去了欧洲企业的技术,这是中国人能够迅速掌握这项技术的关键。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们应当予以打击。”
  “我们非常愿意这样做,但是,比尔图公司警告我们说,如果我们禁止他们从中国进口钻井设备,那么欧洲本土的石油供应就将受到影响,而这个结果也同样是欧洲无法承受的。”博瓦德说。
  “如果不是禁止进口,而仅仅是提高关税呢?”海因茨尔问。
  “结果是一样的,比尔图公司不会接受这种方式。如果欧盟强制对这项进口行为征收高额的关税,比尔图公司会把欧盟告上法庭的。”博瓦德说。
  普迈公司是欧洲企业,比尔图公司同样是欧洲企业,为了维护一家企业的利益而让另一家企业的利益受损,这家企业肯定是要闹的。石油企业的话语权也是不容小觑的,博瓦德不可能不考虑比尔图公司的态度。
  海因茨尔又何尝不知道这点,博瓦德向他指出库克船长项目的问题时,他就已经知道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回旋余地了。他此时提出这个建议,不过是为后面的要求做个铺垫罢了。谈判就是这样的,你可以先提一些很过分的要求,等对方拒绝后,再提出稍微过分一点的要求,这样对方就不好再次拒绝了。
  “博瓦德先生的意思是说,在欧盟心目中,石油公司比制造业公司更重要?”海因茨尔问。
  博瓦德岂会去背这个锅,他耸耸肩,说:“我想说的是,你们是同等重要的。但在钻井平台这件事情上,你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也就难怪比尔图公司要考虑与中国人合作了。”
  “我理解欧盟的难处。”海因茨尔说,“不过,我认为欧盟可以利用这个项目与中国人做一些交易。”
  “什么交易?”
  “用开放海洋石油设备市场作为条件,换取中国人向欧洲企业开放风电市场。”
  “风电?”博瓦德一愣,“中国什么时候对我们关闭风电市场了?”
  “他们的确没有禁止欧洲企业参加他们的风电场建设,但他们对风电特许权招标规定了严格的国产化比例,要求在中国境内建设的风电项目,设备国产化程度必须高于50%,我们认为这个规定是不合理的。”海因茨尔说。
  博瓦德点点头:“我知道这件事,欧盟也针对这件事与中国进行过交涉……我的意思是说,我们目前仍然在交涉。不过,中国人提出他们的风电场是享受政府津贴的,因此有权提出国产化要求。目前,我们双方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大的分歧,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
  世贸规则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从一般原则来说,世贸缔约国应当给予外国企业以国民待遇,也就是不能在商品和服务的采购中对外国企业采取歧视态度。在这样的原则下,强制规定国产化比例就是违规的。
  但是,世贸协定对上述规定又提出了例外条款,那就是涉及到政府采购的情况,本国政府是可以采取国货优先政策的。风电场的建设,属于商业行为,不算是政府采购,但风电上网却是享受政府补贴的,所以又具有政府采购的特点。
  再至于说到风电补贴,同样是不违反世贸规则的。因为风电属于可再生能源,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国际社会鼓励各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鼓励手段之一,各国政府可以对可再生能源给予必要的补贴。
  欧盟各国对于风电同样有补贴政策,丹麦环境部从1979年开始就对风机购买者提供30%的补贴,后来又在上网电价上给予补贴,这才促成了丹麦风电产业的大发展。
  中国的风电产业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欧洲开始大规模发展风电的时候,中国仅通过引进技术建设了几个小规模的实验性风电场。90年代,中国积极推动风机国产化,通过与国外风电制造商建立合资企业等方法,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风电制造技术,并逐步形成了自主开发设计制造大型风机的能力。但在这个阶段,中国国内的风电建设规模与西方国家相比,依然是微不足道的。2000年,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17800兆瓦,中国仅有344兆瓦,占全球的2%。
  进入新世纪之后,受环保压力以及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影响,中国加快了风电建设的步伐。2002年,国家发改委开始实施风电特许权招标政策,推进大型风电场建设。此后几年,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至2017年底,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88GW,是2000年的500多倍,占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比例上升到了35%。
  也就是在风电特许权招标政策中,明确提出了风电机组国产化率不低于50%的要求,其目的正是为了促进国产风电设备的发展,以免这一个庞大的产业完全落入国外企业之手。
  欧洲的风电设备产业非常发达,因此,对中国政府的这个政策,欧盟自然是非常抵触的,并因此而向中国政策进行了交涉,认为这一要求违背了世贸规定中的国民待遇条款。中国政府声称通过政府干预来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以及节能减排是各国政府的通行做法,而享受政府补贴的项目可以提出国产化率要求,这并不违反世贸规定。
  双方在这个问题上扯皮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而且目测还将继续扯下去。所谓世界贸易组织,其实就是一个互相扯皮的地方。世贸规则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是补丁撂补丁,因为这些规则早已被各国钻得百孔千疮,只能通过不断地打补丁来予以维持。
  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提出国产化率要求的,并不仅限于中国。2009年,加拿大安大略省电力局出台了一个规定,给予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电厂一定程度的政府补贴,其中特别规定对于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及大规模风力发电的企业,享受政府补贴的前提是其开发和建设发电设施时,必须购买一定数量在本地制造的产品,称为“本地含量指标”。
  2010年,日本和欧盟分别对安大略省的这条规定发难,并最终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经过几年的扯皮,WTO最终裁定安大略省的规定是违反世贸规则的,但同时也承认这一问题非常复杂,这一判例并不能简单地适用于其他的案件。
  博瓦德没有直接参与欧盟与中国就新能源问题的争执,但多少知道一点其中的难度。听海因茨尔说起此事,他自然是要解释一二的。
  海因茨尔说:“我们一直都在关注欧盟与中国的谈判。我们感觉欧盟在谈判中的态度过于软弱,中国人明显是在拖延时间,以便赢得发展国产风电设备的机会。我建议,欧盟应当把海洋石油装备和风电装备捆绑起来,如果中国人在风电进口上坚持50%国产化率的要求,则我们也可以要求从中国进口的海洋石油装备必须包括50%的欧洲产品,我想,比尔图公司是不应当对这个要求提出异议的。”
  “捆绑?”博瓦德眼睛一亮,他发现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点子。
第八百四十九章
欧洲人学乖了
  “咦,欧洲人学乖了嘛?”
  国家发改委,王振斌的办公室里,听罢商务部司长徐振波介绍的情况,冯啸辰嘻嘻笑着评论道。
  欧盟的贸易官员向中国提出把海洋石油装备和风电装备进行捆绑谈判的要求,让商务部陷入了抓瞎的境地,徐振波不得不跑到发改委来找王振斌商量此事,并要求冯啸辰必须参加会谈。
  第六代钻井平台出口欧洲,是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商务部力推的一个重大项目。这个项目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约20亿美元的出口额,更在于这是中国第一次向欧洲出口这类具有极高技术含量的大型装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以往,中国向欧洲出口的多数是轻工业品,即便有一些技术装备,也属于技术上相对落后,仅仅是凭借价格优势而获得的订单。反过来,中国从欧洲进口的却是尖端、精密的机器设备,包括一些大型成套装备。
  第六代钻井平台,属于高技术装备的范畴,而且据说欧洲迄今自己还无法制造这样的装备。中国能够抢在欧洲人之前突破这项技术,并把产品卖到欧洲去,其意义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为过。高层领导得知此事之后,专门对商务部做过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保障这一项目的完成,实现中国对欧高技术装备出口“零的突破”。
  按照装备工业公司向商务部介绍的情况,这个项目的完成并没有什么障碍。进口商挪威比尔图公司的技术人员已经到中国来过好几次,对于中国的技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而设备的价格也完全在比尔图公司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甚至让他们觉得有些意外之喜。双方目前正在就一些细节进行谈判,最终签约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商务部办公厅的笔杆子们甚至已经在草拟不同场合下使用的宣传通稿,准备双方一旦签约,就要找媒体来进行大肆的宣传。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欧盟却横生出了一个枝节,声称欧盟对于欧洲的海洋石油开发提供了政府支持,因此与海洋石油开发相关的设施建设必须满足一定的本土化要求。简单说,欧盟同意比尔图公司从中国进口第六代钻井平台,但这个平台上必须包括欧洲企业生产的产品,比例不得低于50%。
  至于理由嘛,参见中国在风机采购中提出的相应规定,我欧盟是很萌的,如果我们有哪个地方做得不对,那也是因为你们中国人有样在先,我们不过是跟你们学的而已。
  商务部当然知道风机采购的事情。发改委当初提出这条规定的时候,是与商务部商议过的,确认这条规定其实是打了世贸规则的擦边球。双方在当时还商定了遇到纠纷时候的应对口径,这段时间欧盟就风机国产化率一事向中国发难,商务部一直是按当时约定的口径在与欧盟周旋的。
  “欧洲人这一手,叫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我们也很为难啊。”徐振波这样对王振斌和冯啸辰说。
  王振斌说:“这两件事还是不太一样吧?风电属于可再生能源,海洋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补贴风电是有道理的,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欧盟补贴海洋石油开采,完全没有理由啊。”
  “理由这种东西,想找总是找得出来的。”徐振波说,“其实他们的想法和我们一样,都是要拖延时间。我们要质疑他们的理由,就要和他们进行谈判。这种事情,一次谈判肯定是不够的,而是要反复好几轮,甚至十几二十轮都是可能的。十几轮谈判下来,就是一两年的时间,有这些时间,欧洲企业自己也把第六代平台搞出来了。”
  “我可以给你保证,给欧洲人三个一两年时间,他们也搞不出来。”冯啸辰笑着评论道。
  徐振波无意讨论欧洲人能不能搞出钻井平台的问题,他说:“就算欧洲企业搞不出来,时间这样拖延下去,对我们也是不利的,这一点你承认吧?”
  冯啸辰点点头:“这倒是,罗冶那边是铆足了劲要拿下比尔图的这个订单。有了比尔图的订单,再加上咱们自己准备放到南海去的几座平台,罗冶就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了。他们前期在研发上投入了很多资金,就指望着在比尔图项目上赚回来呢。”
  “这就对了嘛。”徐振波说,“所以,我们不能被欧盟牵着鼻子转,必须尽快地解决这个问题。”
  “怎么解决?”冯啸辰问。
  徐振波说:“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外乎两个办法。第一,我们答应欧盟的要求,让出口钻井平台上欧洲产品的比例达到50%以上。”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冯啸辰说,“我们辛辛苦苦开发出这样一个平台,是希望它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如果把50%的设备交给欧洲人去做,就相当于替欧洲人辛苦了。再说,我们就算想用欧洲的产品,他们又能提供什么产品呢?核心设备部分,他们自己的库克船长项目已经半途而废了,所以根本不掌握核心技术,也造不了核心设备。而如果是把辅助设备交给他们去做,他们的造价会比我们高出一倍以上,相当于我们花大价钱请他们做那些我们自己也会做的东西。到时候装备的整体造价上升一半,恐怕客户那边就要掀桌子了吧?”
  “我明白这一点。”徐振波说,“那么就只有第二个办法了,也就是我们自己放弃风机国产化率50%的要求,用以换取他们放弃钻井平台本土化率的要求。”
  “我看,这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王振斌评论说。
  “这是很明白的嘛!”徐振波说,“我们当时一听他们的要求,就知道他们是冲着风机来的。钻井平台这个东西,他们自己造不了。比尔图公司是私人企业,也不可能听欧盟的摆布。欧盟提出这个要求,明显就是拿这件事刁难我们,迫使我们在风机国产化率问题上,向他们让步。”
  “所以我才说欧洲人学乖了,居然会跟我们耍心眼了。”冯啸辰说。
  王振斌笑着调侃说:“他们在你冯大总经理这里吃了那么多亏,也该学聪明了吧?”
  冯啸辰说:“他们可不是因为吃了亏才变聪明的,实在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想装绅士范儿也装不出来。你看前些年,欧洲日子过得好的时候,他们成天在我们面前念叨什么自由贸易规则,又是什么人文关怀,又是什么国际责任之类的,现在原形毕露了吧?”
  “嗯嗯,言之有理。”王振斌说,“这算不算是哲学上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欧洲的竞争力下降了,所以各种过去不屑于采用的手段,也都使出来了。”
  “我说二位,你们就别在这里夸夸其谈了。”徐振波受不了了。眼前这二位,据说是在社科院读研究生时候的同学,他们同学之中还出了祁瑞仓、丁士宽这样的知名学者,所以他们俩的理论水平也是很高的。但现在徐振波需要的是解决眼前的问题,哪有闲情逸致来听他们聊什么哲学。
  “嗯嗯,跑题了,跑题了。”王振斌笑着说,“对了,老徐,你们部里对于这件事,是什么态度呢?”
  徐振波说:“我们只是贸易部门,具体该怎么做,还得听你们宏观规划部门和生产部门的意见。我们当然也可以两个方案都不采纳,拉着欧盟到WTO打官司去。欧盟在这件事情上不占理,真把官司打到WTO那里去,他们也会败诉的。”
  “但这样一来,我们的风机国产化政策,也会受到批评。”王振斌说。
  徐振波说:“这就对了,我们也是投鼠忌器,不敢跟欧盟打官司。钻井平台的事情,刚才啸辰也说了,实现50%的欧洲本土化,是做不到的,而且我觉得欧盟也不想这样做。如果我们这样答应他们,他们肯定会找出其他的理由来搅局,最后还是回到原点上。现在唯一有可能做的,就是我们和他们进行交换,放弃风机国产化率的要求,或者适当降低一点要求,比如说,降到40%,或者30%。”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是看着冯啸辰的。风机国产化是装备公司在推进的事情,冯啸辰在这个问题上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8/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