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4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9/451

  冯啸辰想了想,问道:“徐司长,关于风机国产化率50%的这个要求,是不是真的违反世贸规则?另外,商务部方面在这个问题上,是不是有什么难处?”
  徐振波说:“关于你的后一个问题,我可以明确地回答你,为了这个规定,我们商务部的确是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在和很多国家谈判的时候,都会因为这项规定而受到对方的质疑。至于说是否违反世贸规则,我只能说这是一个擦边球,钻了世贸规则的空子,目前并不违规,但未来是不是违规就不好说了。关于新能源方面的贸易纠纷,这些年越来越多,世贸肯定会对这些问题做出新的规定,留给我们的时间其实已经不多了。”
  “既然是这样,那咱们干脆一步到位,取消掉这个政策好了。”冯啸辰把手一挥,断然地说道。
第八百五十章
连还价的兴趣都没有
  “取消这个政策?”
  徐振波扭头去看王振斌,等着他表态。这个意见其实是徐振波自己先提出来的,但听到冯啸辰这样说,徐振波又有些心里打鼓,不知道这样做合适不合适。
  关于风电产业的情况,徐振波是有所了解的。风电投资中的70%来自于风电设备,按目前的市场价格,每千瓦风电的设备投资大约是7000元左右。2008年,全国的风电装机预计在1500万千瓦的样子,计算下来的设备投资将高达1000亿元。这样大的一个市场,当然不能拱手送给外国企业,发改委规定设备的国产化率不能低于50%,就是为了迫使外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进而帮助中国企业掌握相关技术,最终实现进口替代。
  为了这个大目标,商务部纵然是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也得硬着头皮去扛。现在冯啸辰突然提出干脆放弃这个政策,徐振波一时竟有些不敢接受了。
  “取消这个政策,你们能撑得住吗?”王振斌对冯啸辰问道。他说的“你们”,自然不光是指装备公司,而是指整个风机制造产业。目前,全国有70多家风机制造企业,其中20余家有自己的产品,其余的或者是正在研发,或者是在为国外企业代工,假以时日,这些企业也是能够成长起来的。
  冯啸辰说:“我考虑过了,国内至少有10家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即使国家取消风机国产化率50%的要求,这些企业也不至于被国外企业挤垮。其余的企业,能发展起来的,就让它们发展。实力不行的,就让那10家企业把它们兼并掉。我们在技术上和欧洲企业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但如果要拼价格,我们是有绝对优势的。风电场招标的时候,把价格的权重定得高一点,欧盟总没什么话可说吧?凭着价格这一条,我们也能够让欧洲企业灰溜溜地滚回去。”
  “也罢。”王振斌说,“其实,国产化率这件事情,发改委领导也曾几次提起过,说行业保护政策不能永远地搞下去,到适当的时候就该取消掉了,否则企业习惯于被保护,就没有上进心了。”
  “老王你的意思是说,你们发改委也同意取消这个政策?”徐振波问。
  王振斌点点头:“如果装备公司方面认为可行,我们也同意。”
  “那可太好了!”徐振波脸露喜色,“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就可以好好和欧盟谈一谈了。他们想让我们取消这个政策,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们绝对不能轻易地答应他们。”
  “不是说作为钻井平台项目的交换吗?”冯啸辰问。
  徐振波笑道:“光换一个钻井平台的许可,太便宜欧盟了。你们算一下看,一个钻井平台,也就是20亿美元,合160亿人民币。风电是每年1000亿的盘子,照目前的趋势来看,至少10年之内市场规模是不会缩小的,只会扩大。欧盟垂涎这个市场已经很长时间了,就算我们向他们提出更多的要求,他们也是会答应的。”
  “难怪你能在商务部工作,这真叫无奸不商啊。”冯啸辰感慨道。
  徐振波笑着斥道:“我再奸,能比你冯总奸?你刚才说取消国产化率的政策,说得那么痛快,其中没有阴谋才怪呢。我现在还真有点期待,想看看那些欧洲企业怎么兴冲冲地跑过来,再灰溜溜地滚回去。”
  三个人定下了原则,接下来就是论证和落实的工作了。徐振波和王振斌都分别需要向自己的领导汇报,冯啸辰则需要与各家风机企业联系,听取他们对于取消国产化率限制这件事的意见。
  乍听说国家准备取消风机国产化率50%的要求,各家风机企业都有些错愕,也有些担忧。大家都清楚,中国的风机技术与欧洲老牌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果国家取消了保护政策,各家企业与欧洲企业平等竞争,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冯啸辰召集了各家风机企业的负责人到京城会商,确定了未来的竞争原则。同时,由发改委和装备公司派出的联合工作小组,也开始紧急拜访各家风电投资机构,向他们传达发改委的最新政策,要求他们全力支持国产风机。当然,发改委也不会红口白牙地让地方政府凭空支持自己的工作,各种配套的优惠政策也是必须跟上的。
  商务部与欧盟开展了新的谈判,在得到欧盟的一系列让步之后,商务部表示将对欧洲风电企业开放中国市场,中国发改委提出的关于风电设备必须满足50%国产化的要求,对欧洲企业暂不执行。
  这一协议是由中欧双方秘密达成的,双方均承诺不向第三方透露协议内容。但就在协议签订之后的第二天,日本通产省和美国商务部都知道了这一消息,并且立即致电中国商务部,要求获得与欧洲同等的待遇。中国商务部答应与他们开展谈判,然后同样在对方做出若干让步的前提下,对日、美企业开放了风电市场。
  “到中国去!”
  普迈公司发出了宣言。
  “同去同去!”
  更多的欧洲风电企业随声附和。
  相当于全球1/3份额的风电市场,这是多大的一块肥肉啊。过去受到中国发改委政策的限制,欧洲企业想吃下这块肥肉,却无从下口。现在好了,欧盟委员会终于干了一件人事,迫使中国政府取消了风电设备必须50%国产化的政策,各家欧洲企业都不约而同地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市场完整地吞下去,连一口汤都不能留给中国同行。
  带着垄断中国风电市场的野望,海因茨尔带着助手丘普踏进了中国东方嘉来能源技术投资公司的大门。
  东方嘉来能源技术投资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风电场建设投资的公司,其背景是中国国内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和能源公司,资金实力雄厚,每年投资的风电装机容量占到了全中国的两成左右。目前,东方嘉来正酝酿在山北省一个名叫塔沟的地方建设一座装机120兆瓦的大型风电场,需要300台以上的大型风机,海因茨尔就是冲着这个项目而来的。
  “普迈公司拥有60年的风机生产经验,累计建造过超过5000兆瓦的风机。我们能够为贵公司提供世界第一流的风机设备,我们的设备能够在25年的时间内不发生严重故障,这将极大地提高贵公司所投资风电场的竞争力。”
  在东方嘉来公司副总经理王东峰面前,海因茨尔夸夸其谈。他努力地试图装出一些谦逊的样子,但那种国际大公司的骄狂之色却是难以掩饰住的。
  “普迈公司的产品质量,我们一向都是非常信赖的。”王东峰并没有被海因茨尔的气势震住,他淡淡地说:“不过,塔沟风电场是一个装机120兆瓦的大型风电场,我们不得不重点考虑建设成本问题。请问,贵公司的风机产品,单位价格是多少?”
  “按人民币计价的话,每千瓦大约是7200元,这个价格是按照120兆瓦的建设规模来计算的。如果你们只打算把其中一部分风机交给我们建造,那么单位成本会略有提高。”海因茨尔说。他既然要做中国人的生意,自然是要把报价换算成人民币的。
  王东峰摇摇头:“如果是这样,那非常抱歉,我们恐怕不会有合作的机会了。”
  “什么意思?”海因茨尔问。
  王东峰说:“很简单,贵公司的产品报价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按照这个报价,我们甚至连还价的兴趣都没有了,因为这个价格实在是太高了。”
  “我并不认为这个价格太高了。”海因茨尔辩解说,“据我们了解,中国目前风电设备的平均价格在6800元左右,这其中包括了大量技术极其落后的中国国产风机。如果考虑到中国国产风机的故障率非常高这个因素,我们的风机价格事实上是优于中国国产风机的。”
  海因茨尔报出每千瓦7200元的价格,当然不是随便拍拍脑袋就定下来的。这个价格是由普迈的技术部和市场部共同商议出来的,其中考虑了风机的生产成本,也考虑了中国市场的价格承受能力。平心而论,按照这个价格交易,普迈的利润率是非常低的,低到近乎亏本的状态。
  普迈这样做也是有其原因的,中国目前至少有20家风机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机产品,普迈要想从他们手里把市场抢过来,除了技术和质量上的优势之外,价格方面也不能太过偏离。风电投资的规模很大,单位成本降低一点点,整个风电场的投资就能节省很大一截,各家风电投资公司对于价格都是非常敏感的。
  普迈以及其他的欧洲风机企业已经商量过,趁着中国发改委取消风机国产化率要求的机会,哪怕是赔本赚吆喝,也得占领中国大部分的市场,把中国企业挤垮,然后再对它们进行兼并。等到中国本土的风机企业全军覆没,欧洲企业想报多高的价格,中国的投资公司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报出来的这样一个良心价,居然没有打动王东峰,对方反而说这个价格高到他连还价的兴趣都没有了,难道,这是一种中国风格的还价策略吗?
第八百五十一章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们能够接受的价格,是每千瓦5000元。”
  王东峰为海因茨尔揭开了谜底,但这个报价,当即就让海因茨尔崩溃了。
  “每千瓦5000元,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海因茨尔失声喊了出来,全然没有了刚才装出来的那副矜持表情,“王先生,我们是带着诚意来的,我希望贵公司也能够带着诚意来和我们会谈。”
  王东峰淡淡一笑,说:“海因茨尔先生,你怎么会觉得我们没有诚意呢?如果没有诚意,我会把我们的底价透露给你们吗?”
  “底价?你说每千瓦5000元是你们的底价?”海因茨尔认真地看着王东峰的脸,试图从中找出一点破绽。但王东峰的表情是那样的坦然,丝毫看不出是在说谎。
  “王先生,我认为每千瓦5000元这个价格实在是太低了,我想,这个世界上不会有哪家企业能够按这样的价格提供风机的。”海因茨尔的副手丘普怯怯地提醒道。
  王东峰说:“恰恰相反,在过去两周时间里,已经有三家企业来向我们报价,他们中间最高的报价是每千瓦5400元,最低的是4800元。”
  “你能告诉我是哪三家企业吗?”丘普下意识地问道。
  王东峰笑了:“丘普先生,你的这个要求未免有些强人所难了。不过,如果你们愿意去打听的话,我想应当是可以很容易地打听到的,这三家企业,是中国国内排名最靠前的那几家风机企业……这个范围并不大。”
  “这完全不可能!”海因茨尔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过他的语气已经带上了几分迟疑。王东峰说到这个程度,恐怕是有几分真实性的,毕竟,正如王东峰说的,这个圈子并没有多大,海因茨尔他们如果想打听,总是能够打听到的。
  “据我们了解,仅仅是在三个月之前,中国国内的风机单位报价还在6500元以上。中国的国产风机有个别价格比较低的,也在6200元的水平上,而且质量上还有一些缺陷。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价格压低到了5000元的水平?”海因茨尔问。
  王东峰说:“这件事,要说起来,还得感谢欧洲朋友。我打听过,是欧洲朋友要求中国发改委取消了风机国产化率必须达到50%的规定,这样一来,中国的风机企业没有了行政保护,就只能降价来保市场了。这些风机企业,过去靠着国家的政策,赚了我们大把的钱,现在他们把价格降下来,其实只是让了一部分超额利润而已,我相信就算是现在的价格,他们还有很高利润的。”
  “这不可能!”海因茨尔似乎是跟这句话骠上了,他说:“王先生,我们普迈公司有60年的风机制造经验,关于风机的生产成本,我们是再了解不过的。的确,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比欧洲要低一些,所以中国的国产风机价格比欧洲产品要低一些。如果你说这些中国企业能够以每千瓦6500元的价格供货,甚至低到6000元,我都是能够相信的。但说他们能够以5000元的价格供货,我是绝对不相信的,除非他们宁愿亏本。”
  海因茨尔这样说是有根据的。中国产品普遍比欧美产品的价格低,这是常态,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这个原因决定了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制造有很明显的成本优势,但如果是技术密集型产品,这种成本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
  风机的制造涉及到许多尖端技术,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企业生产的风机,价格比欧洲国家只是略低一点,并没有太大的价格差距。普迈自己的风机每千瓦成本在7000元左右,中国风机就算是便宜一点,低到6500元也就差不多了,怎么可能报出5000元的低价。
  “这我就不清楚了。”王东峰耸了耸肩膀,以示自己无意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他对海因茨尔说:“不管他们是赚钱还是亏本,作为投资公司,我们只会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中国的国产风机质量比欧洲产品略差一点,无故障工作时间没有欧洲产品长,但如果他们的价格比你们要低30%,我想我们是没理由拒绝的。”
  “这……”海因茨尔无语了。中国政府取消了国产化率要求,但如果投资公司不愿意接受欧洲产品,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这些投资公司的理由是支持国货,海因茨尔尽可再去找欧盟来出头,说中国政府阳奉阴违,干预经济活动。现在人家的理由是说欧洲产品太贵,而实际上自己的价格也的确比中国的国产货高出了四成,那么人家投资公司选择便宜产品,有什么不对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再了解一下。王先生能否再给我们一些时间,我想,我们会给王先生一个满意的价格的。”海因茨尔说。
  王东峰点点头,说:“好的,我可以再给你们一些时间,以便你们调整价格策略。就我本人而言,还是更青睐普迈的产品的,当然,前提是你们的价格与其他企业相差不是那么明显。”
  “谢谢王先生的理解,我们会尽快重新给出价格的。”海因茨尔向王东峰道着谢,带着丘普急匆匆地离开了东方嘉来公司。
  送走海因茨尔,王东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拿起电话,拨通了自己的老朋友,林重风能技术公司的副总经理李松。
  “李总啊,普迈的人已经来过了,我可是照着你们给我的报价说的,当时就把那个德国鬼子给吓傻了。”王东峰在电话里笑呵呵地说。他倒是忘了自己最初听到林重风能公司报价的时候,也是吓得差点栽了个跟头。
  正如海因茨尔说的,仅仅是在三个月前,国产风机的价格还在每千瓦6500元以上,进口风机的价格更是高达每千瓦7500至8000元。可就在发改委取消风机国产化率要求的通知下发之后,王东峰接连接到几家国内风机企业的电话,把风机价格直接降到了每千瓦5000元上下的水平,让王东峰觉得又是欣喜,又是震惊。
  风电场投资中间,70%的成本是用于购买风机的。风机价格下降,就意味着风电场的建设成本能够大幅度下降。以塔沟风电场来说,装机120兆瓦,即12万千瓦,每千瓦风机价格下降1000元,就能够为投资方节省1.2亿元的资金,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在此前投资的项目中,王东峰每次都要和风机企业就价格问题展开长时间的谈判,期间可谓是斗智斗勇,而每次能够谈下来的降价幅度,也就是每千瓦几十元而已。王东峰也曾到那些风机企业去走访过,了解过他们的生产成本,知道大多数风机企业的报价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虚头,有些报价甚至是亏本的。
  可事情就是这么邪乎,在6500元都可能亏本的情况下,各家风机企业居然能够一下子把价格降到5000元,这岂不意味着每生产一千瓦的风机就要亏损1500元?是什么让这些风机企业如此疯狂地降价呢?
  林重风能的李松与王东峰是在以往的合作中认识的,也许是因为脾气比较对路,两个人很快就成了朋友,在一块喝酒也有七八次了。当王东峰把自己的疑问向李松提出来的时候,李松只是哈哈一笑,拒绝透露实情,只是告诉王东峰,如果有欧洲企业来联系业务,就把这个价格报给他们听,看看欧洲企业接不接招。
  “普迈的人说了,他们认为5000元的价格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到的。估计他们下一步会去调查你们的生产成本,如果你们是亏本甩卖的话,他们是可以控告你们恶意竞争的。”王东峰善意地向李松提醒道。
  李松道:“他们想调查,就尽管调查好了。我们的成本完全是可以公开的,每千瓦5000元的价格,我们还有赚头。他们要不服气,把东西交给我们来造就好了。”
  “什么,你们还有赚头?那好,回头你们还得给我们降点价才行。”王东峰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去你的吧,得了我们这么大的便宜,还在这里卖乖。”李松不愤地斥了一句。
  “哈哈,这本来就是你说的嘛,怎么一转眼就抵赖了!”王东峰哈哈笑着,却也没有再提这茬了。人家也是办企业的,哪能没有一点赚头?
  “对了,李总,如果普迈也跟着降价,把他们的产品价格降到5000元每千瓦,你们打算怎么办?”王东峰笑罢,又想到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也是需要与李松沟通一下的。发改委虽然取消了国产化率要求,但依然是鼓励风电场使用国产风机。在国产风机具有明显价格优势的情况下,王东峰当然会选择国产货,但如果欧洲风机和国产风机打起价格战了,王东峰就不太好站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9/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