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4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0/451

  李松爽快地回答说:“那还有什么说的,你们就直接采购普迈的风机好了。普迈的成本,我心里有数,他们如果敢按5000元报价,生产得越多,就亏得越多,我倒想看看,他们那点钱能支撑多长时间。”
第八百五十二章
欧盟要来调查
  从东方嘉来公司出来之后,海因茨尔带着丘普马不停蹄地跑了六七处风电场,了解风机采购的情况。在所有的风电场,他都得到了同样的信息,即中国国内的风机企业集体降低了风机价格,每千瓦的平均报价比欧洲企业要低了三成左右,具有绝对的价格优势。
  海因茨尔不死心,他怀疑这些风电场和中国风机企业之间有某种默契,比如签订了私下的利益补贴协议,故意向外界披露一个严重不合理的低价,以便排斥欧洲风机。他找了欧洲的风电投资商,让他们向中国的风机企业询价,结果得到的回答让欧洲那些投资商喜出望外,中国风机企业居然能够以低于欧洲企业三成的价格提供风机,而且质量并不比欧洲风机差太远,如果真是如此,他们又何必采购欧洲企业的风机呢。
  “这是一种低价倾销行为,是会受到国际贸易规则制裁的!”
  海因茨尔气急败坏地向欧洲的投资商们嚷道。本来是想让这些投资商替自己打听行情,谁料想却帮中国风机企业做了广告,海因茨尔心里的感觉只能用Sunned
by
dog(生无可恋)来形容了。
  “嗯,我们非常期待你们能够弄清楚真相。”投资商向海因茨尔说,“如果事实证明他们并不是倾销,而是的确找到了一种控制成本的方法,我建议欧洲的风机企业能够向他们学习学习。”
  对于风电投资商来说,中国风机企业倾销不倾销,与他们无关,他们是乐于见到这种降价行为的。在海因茨尔所托付的那位投资商看来,欧洲风机企业的报价毫无疑问是不合理的,这些企业的高管们开豪车、住豪宅,花费全是从他们这些风电投资商身上赚来的。还是人家中国的风机企业有良心,这价格里透着满满的节操。
  海因茨尔再次出现在博瓦德的面前,这一次,他是来要求欧盟就中国风机企业恶意压价竞争一事进行调查的。
  “恶意压价,你有证据吗?”博瓦德看着海因茨尔,像是见到一只苍蝇一样恶心。这厮真是没完没了,简直是把欧盟官员当成一堆新鲜牛屎了。
  “我没有证据!”海因茨尔理直气壮地说,没等博瓦德暴走,他又补充了一句:“但是我请五家欧洲风机企业的技术总监评估过,大家都认为,每千瓦470欧元的价格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即便考虑到中国人工费比较低的因素,中国国产风机的每千瓦成本也会在580至600欧元之间。”
  2008年,欧元与人民币的比价大约是1比10至11的样子,600欧元大抵相当于6300元人民币,这个价格比欧洲风机企业的成本低一些,但也不算是很大的差距。
  博瓦德玩着手上的签字笔,说道:“中国人控制成本的能力一贯都非常强,你们不能用欧洲企业的标准去看待中国企业。你们的工人和工程师花费了太多的时间用于喝咖啡,而据我所知,中国人是不喝咖啡的,这样能够为他们节省很多时间。”
  这话就有点打脸了。德国企业里的福利实在是好得令人发指,有些企业到夏天的时候直接就放一个月的暑假,老板和工人都欢天喜地地跑到海边去避暑,工资照发,而这些成本无疑都是要摊到产品价格中去的。
  这些年,中国制造的产品不断地输往欧洲,凭着只相当于当地产品一半的价格,挤垮了不少欧洲本土企业。那些被搞垮的企业纷纷向欧盟投诉,指责中国企业搞倾销,用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销售。欧盟也应这些企业的要求,开展过许多次反倾销调查,但大多数的调查最后都未能得到有利于欧洲企业的结论。中国企业的确能够用只相当欧洲企业几分之一的成本大量地生产各种产品,人家在国内卖的价格甚至更低,这就没法用倾销来解释了。
  这一回,海因茨尔跑来指责中国风机企业搞倾销,博瓦德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信。钻井平台那件事情上,海因茨尔就曾向博瓦德夸大其词,明明只是画了一张概念图,他就能吹嘘说已经完成了总体设计,博瓦德上了这样一回恶当,如果再相信海因茨尔,那就是傻瓜了。
  “博瓦德先生,我是受全体欧洲风机制造商的委托,来向欧盟提出要求的。中国政府取消了关于风机国产化率的要求,但却通过各种不公开的手段,支持风机企业用极低的价格来排挤欧洲企业,这是一种变相的贸易保护。我们希望欧盟能够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并对中国的风机企业进行调查,确定他们到底是以低于成本价恶意竞争,还是获得了中国政府的变相补贴。总之,我们绝对不能接受中国企业每千瓦风机成本低于470欧元这个说法。”
  海因茨尔绷着脸,义正辞严地向博瓦德说道。他手里有一份欧洲风机企业联名的诉状,即便不能代表所有的欧洲企业,至少也涵盖了欧洲风机产能的七成以上。这些企业都和普迈一样,兴冲冲地跑到中国去开拓市场,却碰了一鼻子灰。这还不算,中国风机价格低廉的消息,还传到了欧洲,现在欧洲的风电投资商也在蠢蠢欲动,打算抛弃欧洲本土风机制造商,转向中国去寻求风机供应,这让欧洲企业如何能忍。
  “如果你们执意要求欧盟这样做,欧盟是会满足你们的要求的。”博瓦德无奈地说。谁让人家拥有话语权呢,欧盟的大门外可是写着“为商人服务”的口号的。想到自己又得跑到中国去,而且是去做一件八成会被打脸的事情,博瓦德也想找只dog来sun一下了。
  无法拒绝企业的要求,但拖延一下时间总是可以的。博瓦德收下海因茨尔送来的诉状,首先是向秘书长做了汇报,随后又花了不少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基本上是一天能看两三篇文献的节奏。这样拖了四五周,博瓦德才给中国商务部打了电话,把欧洲风机企业指控中国企业恶意竞争的事情向对方进行了通报。
  中国商务部当然不会马上做出答复,而是花了若干周的时间进行调查,然后向欧盟报告了调查结果,指出欧洲企业的指责是毫无根据的,中国企业一向遵纪守法,严守市场规则,从来不曾做过扰乱市场秩序的事情。至于说中国的风机为什么这么便宜,因为……我们就这么便宜呀,不服,你来打我呀。
  “欧洲企业希望对中国风机企业进行现场调查,以确认中国风机企业的生产成本的确与其自己陈述的相符。”博瓦德向中国方面提出要求道。
  “可是,你们正在对中国销往欧洲的彩电和钢铁紧固件进行反倾销调查,在这个时候启动对风机的调查,是否合适呢?”中方质疑道。
  “我想,我们可以提前结束对彩电和钢铁紧固件的调查……”博瓦德应道。
  贸易关系就是这样,你想在这个方面提出要求,就需要在其他方面做出让步,否则人家就会说你不知分寸,双方也就没法交往下去了。欧盟要对中国的风机进行调查,必须相应地放弃其他的一些权利,以换取中方的合作。结束对彩电和紧固件的调查,就是中国接受欧盟开展风机调查的条件,欧盟如果不答应,那么就别指望中国答应风机调查的事情了。
  “冯总,我代表全国的彩电企业和紧固件企业,向你表示由衷的感谢啊。”徐振波在电话里向冯啸辰通报了欧盟的要求,同时半带调侃半带真诚地说道。
  “都是咱们国家的企业,说得上谁感谢谁吗?”冯啸辰笑呵呵地应道。
  “你们把风机的价格降下来,把那些欧洲企业闪了一个跟头,现在人家急眼了,说要来进行调查。我就问你一句:咱们那些风机企业,能经得起调查吗?”徐振波问。
  冯啸辰轻松地答道:“完全没有问题。除了那些保密环节之外,其他的生产环节,随便他们怎么看,想查我们的原始账本也行。我们的风机降价,是光明正大的,任何人都查不出毛病来。”
  徐振波说:“那就太好了。不过,你们先不要答应得这么痛快,最好能够把一些东西藏着掖着,随便找点理由都行。回头让欧盟的官员来找我们商务部协调,这样我们就又有和他们谈价钱的机会了。”
  “哈哈,我早就说了,徐司长是无奸不商。就这么几台风机,你已经算计了欧洲人多少回了,我都替欧盟的官员心疼呢。”冯啸辰说。
  徐振波说:“这主要得益于你们的努力啊。说真的,我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把风机成本降下去的。欧盟那边可是说了,他们找了十几家风机企业的专家来讨论,大家都觉得把风机价格降到每千瓦5000元人民币是不可能的,你们居然就做到了。”
  冯啸辰哈哈大笑:“这算什么,最多三年时间,我们能把造价降到每千瓦3000人民币,你信不信?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但凡被我们中国人掌握了,我们就能迅速地把它做成白菜价,欧洲那些老爷企业哭鼻子的时候还多着呢。”
第八百五十三章
有恃无恐
  博瓦德带着一个庞大的调查团来到了中国,其中除了欧盟的贸易官员之外,还有各企业的市场人员和技术人员,另外还有几位欧洲记者,大抵是准备在发现什么重大新闻的时候抢先进行曝光,以免中国人抵赖。
  中国方面对欧盟调查团给予了热情的接待,徐振波亲自安排宴请欧洲客人,又请来了装备工业公司总经理冯啸辰作陪。宴席上,中方人员频频举杯,向欧洲客人表示诚挚的欢迎,冯啸辰还以自身的经历深情地回忆了中欧技术合作的点点滴滴,说得在场的欧洲人半数以上都受到了感染。
  “中国人这是什么意思?”
  趁着中方人员不注意,埃米琳低声地向博瓦德问道。他们此行是来兴师问罪的,中方却表现得如此热情和大度,这实在有些令人费解。
  “你是怎么看的呢?”博瓦德没有回答埃米琳的问题,反而向她求证道。
  埃米琳说:“我认为,中国人肯定是在打感情牌,以便换取我们在后续的调查中对他们手下留情。你难道没有注意到,很多公司的人都已经被这位冯总经理感动了,未来在调查中,他们恐怕不会太过于为难这位总经理的。”
  “可是,海因茨尔始终是黑着脸的。”博瓦德带着几分嘲讽的口气说道。海因茨尔并没有和他们坐在同一桌,从他们这里看过去,可以发现海因茨尔的脸黑得很难看,与周围那些喝得很嗨的欧洲同行们恰成鲜明对比。
  “海因茨尔是这次调查的发起者,他肯定是不希望看到这个场面的。”
  “我想,未来他会更难受的。”
  “你是什么意思,博瓦德先生?”
  “埃米琳,你真的认为我们这一次能够找到中国人的破绽吗?从今天的宴会来看,我相信中国人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我们这一趟只能是扑一个空。我一直认为,中国人控制成本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即便是成本压不到470欧元的水平,至少也不会相差太多。他们完全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把这点差距掩盖掉。徐和冯在今天的表现,与其说是打感情牌,不如说是胜利者在提前炫耀他们的成功。”
  博瓦德用懒洋洋的口气向埃米琳说道。他实在是厌烦了和中国人打贸易战,这根本就不是一场能够打赢的战争。
  欧盟调查团在京城休息了两天,便启程前往各地的工厂开展调查了。为了加快调查进度,调查团分成了几个小组,分别由中国商务部和装备公司的人员陪同,前往不同的风机生产企业。埃米琳和海因茨尔分在了同一个调查小组,他们前去考察的企业,正是林重风机公司。
  “欢迎欧洲同行莅临林重风机指导工作!”
  “合作共赢,共创低碳社会!”
  “中欧友谊万古长青!”
  众人走进林重风机的企业大门,迎面就看到了一长溜挂在厂区主干道上的横幅,这也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东西了。为了让欧洲人能够看懂横幅的内容,厂方还非常贴心地在横幅的中文下面配上了英语,虽然有些译文看起来显得那么别扭,但其中包含的满满善意是谁都能够感觉得到的。
  “海因茨尔先生,你对此有何看法?”埃米琳指着那些横幅向海因茨尔问道。
  “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拙劣的表演。”海因茨尔黑着脸说。他在欧洲上飞机的时候,情绪极为亢奋,甚至直到在京城国际机场走下飞机舷梯的时候,脸都是红扑扑的。但在见到中国商务部官员那热情而轻松的表情之后,海因茨尔的脸就变黑了,一连几天都不曾缓过来。
  和博瓦德一样,海因茨尔也从中国官员的表现中感觉到了不祥之兆。对方敢于这样大张旗鼓地欢迎欧盟调查团,说明他们是有恃无恐的。欧盟在这件事情上耽误了太多的时间,估计中国人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此行要想查出一些蛛丝马迹,只怕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这次调查无法得出有利于欧洲的结论,那么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可以肆无忌惮地以极低价格倾销自己的风机产品。届时欧洲企业要么是举手投降,要么就是被迫与对方打价格战,最后流尽身上所有的血。
  至于说中国企业为什么不会因价格战而破产,海因茨尔心里像明镜一样。中国政府在支持产业发展方面从来都是不惜工本的,谁知道他们给这些企业提供了多少补贴。别看中国是个穷国,而欧盟各国的人均GDP几乎在中国的10倍以上,但要论政府扶持企业的力度,欧盟连中国的一成都做不到。
  当然,这只是欧盟近些年的情况。早年的欧盟还是颇有一些战略眼光和气魄的,为了支持空中客车的发展,欧盟前后砸进去几百亿欧元,这才使空客能够扛住波音的重压脱颖而出。这些年,欧洲在堕落,欧盟各国竞相比烂,那些东南欧、西南欧和北欧的国家,恨不得把自己变成一只跳蚤,趴在欧盟身上以吸血为生。欧盟的资金都被挪去补贴这些国家的财政危机,哪里还有钱来支持产业发展。
  普迈与林重风机的竞争,与其说是企业间的竞争,还不如说是普迈这家几万人的企业在单挑一个13亿人口的东方大国,败局其实早就已经确定了,海因茨尔想逆天改命,最终的结局恐怕只能是被命运吞噬吧。
  心里存着这样的预感,再看林重风机挂出来的横幅,海因茨尔的感受可想而知。他甚至有一种找个梯子上去把那些横幅扯下来撕烂的冲动,当然他也知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各位朋友,大家是想先到会议室去休息一下,还是直接到生产车间去看看呢?”
  林重方面负责接待调查团的副总经理李松客客气气地向众人询问道,他脸上的表情和徐振波、冯啸辰他们是一样的,在海因茨尔看来,就是两个字:欠揍。如果一定要凑成四个字,那就是实在欠揍。
  “我想,我们还是直接去车间吧。”
  不等其他人说话,海因茨尔抢先回答道。他倒不是担心林重会趁这点时间去做什么手脚,因为人家如果要做手脚,此前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做,不需要等到这个时候。他仅仅是不愿意再等待了,他急于要看到中国人是如何做的,同时在心里还存着一丝侥幸,那就是能够找出中国人的破绽,然后紧追不舍,彻底揭穿中国人的假面目。
  海因茨尔发了话,众人也懒得反驳,于是纷纷点头同意。李松从善如流,当即让身边的随从跑步到车间去通知,自己则带着一干欧洲人缓步跟在后面,向车间走去。
  “李先生,你们的厂房似乎是很新啊。”
  走在路上,一位来自于意大利的风机公司代表勒芬韦尔随口向李松问道。林重风机是林重集团下属的一家子公司,而林重集团则是由原先的林北重机在兼并了一批企业之后组建的集团公司。林重风机的这处厂区占地规模很大,大多数厂房看起来都非常新,从厂房旁边经过,甚至还能隐隐闻到一些油漆的味道,所以勒芬韦尔会有此一问。
  李松笑着回答道:“是的,我们过去半年时间里新建了四座大型的总装车间,至于那些辅助工序的小车间,就不值一提了。我们一会要去看的生产现场,就是在我们新建的车间里,这一座车间一年能够生产150兆瓦的风机。”
  “你是说,你们有四座同样的车间?”另一位来自于英国的风机企业代表雷丁问。
  李松摇摇头,说:“不,我们有六座这样的车间,其中四座是过去半年中新建的。另外,我们在中国国内的几家风电场旁边还建设了组装基地,这些基地的产能合计在每年500兆瓦以上。”
  勒芬韦尔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惊讶地问道:“这么说,你们公司至少拥有年产1400兆瓦风机的生产能力?”
  “目前是这样。”李松说。
  “可是,这么大的制造能力,你们能消化得了吗?”埃米琳也加入了谈话。年产1400兆瓦风机的产能,在欧洲也没有几家企业能够达到。普迈算是欧洲老牌的风机制造商之一,目前拥有的产能也不到1000兆瓦,而且还严重开工不足,每年的产量也就是6、700兆瓦的样子。林重风机在业界的地位远远不及普迈,却敢于形成1400兆瓦的产能,这算是一种盲目扩张的举动吗?
  李松微微一笑,说:“这算什么,我们还打算再建至少10个更大规模的车间呢,当然不是在这个厂区,而是在靠近风电场的地方。我们公司的中期规划,是到2015年之前形成4000兆瓦的生产能力。”
  疯了!
  这是所有的欧洲人同时产生的想法。2007年全年,全世界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也只有20000兆瓦,按照林重风机的规划,他们一家企业就要占据全球20%的份额,这难道不是疯了吗?如果这个规划能够实现,那么欧洲的风机企业就可以洗洗睡了,中国人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啥: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嗯嗯,这意思就是说没他们这些外国人啥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0/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