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4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7/451

第八百六十七章
转变身份
  冯啸辰选择在这个时候辞去装备公司总经理的职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盯上了欧洲陷入债务危机的机会,准备趁火打劫,最大程度地获得欧洲在过去几百年时间里沉淀下来的工业底蕴。
  早在十几年前,冯啸辰就已经在着手准备这件事。他用辰宇公司的资金,在一些离岸注册中心注册了一批投资公司,又以这些公司的身份,在欧洲控制了一些小型企业。这些小型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渐模糊了原有的身份,让人看起来就像是欧洲本地土生土长的企业。有了这些企业,冯啸辰如果想在欧洲收购一些敏感业务,就有了代理人,可以进行各种神秘莫测的操作。
  在那之后,冯啸辰就一直在等着欧债危机的来临。他知道,当欧债危机席卷整个欧洲的时候,欧洲各国为了稳定财政,将会大量甩卖各类资产,包括许多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工业企业。届时,作为全球资金最充裕且市场最广阔的国家,中国将毫无疑问会成为欧洲企业最主要的收购者。
  技术是非常讲究积累和传承的。中国从西方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大量自主创新的技术。但是,中国毕竟比西方少近200年的工业历史,在技术传承方面有着诸多短板。收购欧洲企业,无疑是补上这些短板的最好手段。一旦这些有百年传统的欧洲企业落入中国人之手,中国人就可以派出工人和技术人员到这些企业去与欧洲同行共同工作,接受他们的言传身教。中国企业也可以因此而获得这些欧洲企业具有的生产专利以及内部生产管理经验,后者甚至比前者更有价值。
  此外,欧洲企业还拥有市场、品牌、商誉等软资产,这对于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知名度的中国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至于这些企业在被收购之前都已经陷入了经营困境,存在着严重亏损,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无所谓的。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而欧洲企业的技术水平足够先进,依靠中国市场供血,这些企业能够迅速起死回生,为收购者赚回所有的投资。这一点,是其他国家的企业所无法匹敌的。同样一家欧洲企业,如果被美、日或者欧洲同行收购,情况并不会得到改善,但如果被中国企业收购,那么马上就会面目一新。
  装备工业公司当然也能够到欧洲去执行收购企业的任务,国有大型装备企业收购欧洲企业的案例也已经有很多。但冯啸辰知道,随着中国对欧洲的并购投资不断增加,西方一些势力将会开始鼓噪,最终导致欧盟出台各种限制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以自由市场经济原则为借口,对中国政府以及中国国有企业的并购行为设置障碍,如果是一家中国的民营企业进行同类收购,障碍就会少得多了。当然,西方国家进一步的限制手段,就是打着军事安全的旗号,禁止中国获得所谓“敏感技术”,这种限制是不分国有和民营的,只要是中国企业,就在西方限制的范围之内。
  明白了这一点,冯啸辰便决定要暂时离开装备公司,以纯民间的身份去操作此事。这倒不是说整个中国只有冯啸辰一个人懂得企业并购,而是他自忖拥有两世记忆,对一些事情能够比其他人看得更远,手段也更丰富。这样的事情,他如果不亲自操刀,未来是要后悔的。
  装备公司总经理这个职务,现在对于冯啸辰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了。国家的装备研发工作已经非常规范,各家装备制造企业都形成了强大的研发能力,而且由于在研发中尝到了甜头,也都具有了自主研发的积极性,不再需要冯啸辰如救火队员一样东奔西走去推进研发工作了。装备公司的年轻一代已经成长起来,有几位年轻中层干部也到了晋升的时候,冯啸辰辞去职务,其实也是给年轻人让出了道路,能够帮助他们迅速成才。
  冯啸辰把自己的想法分别向孟凡泽、罗翔飞以及发改委的领导做了汇报,老领导和新领导对于他的想法一开始都觉得是匪夷所思,斥责他瞎胡闹。待到冯啸辰把各种利害关系分析完毕,大家都默然了,最终同意了他的想法。不过,领导们也发了话,说等到此事结束,他还得再回到体制内来,届时会给他“压更重的担子”,他可别想躲什么清静。
  冯啸辰执意要辞职来做投资事宜,还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就是规避瓜田李下的嫌疑。他在欧洲布下的那些棋子,背后的金主正是辰宇公司,而辰宇公司又是冯啸辰家族的企业。企业并购动辄就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资金流动,如果有心人要从中找出一些什么破绽来向他泼脏水,他是会比较被动的。如果为了避嫌,他就把一切事情都做得中规中矩,那么又难免会错失一些良机。
  而辞去公职,所有的这些麻烦就不复存在了。冯啸辰从父亲冯立那里接过了辰宇集团公司董事长的头衔,又火速成立了一家辰宇国际投资公司并自任总经理,他的身份便完全变成了一家私营企业的业主。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他不管通过资本运作赚到多少钱,别人都无话可说,也用不着孟老爷子等一干老领导替他扛雷。
  这种话,冯啸辰不需要向领导们说起,但领导们也是能够想得到的。冯啸辰的家族企业,一直都是冯啸辰仕途上的硬伤。他选择放弃公职,转变身份,是一种明智之举。
  虽然辞去了公职,冯啸辰在装备圈子里的影响力却丝毫没受影响。无论是王伟龙这样的国企高管,还是阮福根这种民营企业家,都清楚冯啸辰在各个层面上的人脉,甚至有些人还知道上级领导与冯啸辰的约定,知道过几年冯啸辰还会东山再起,而且位置还会提高,谁还敢因此而把他真的当成一个被体制淘汰的失败者呢?
  抛开人脉和靠山不提,冯啸辰的眼光也是让大家充分信服的。过去30年中,但凡是冯啸辰看好的事情,哪一件没有一个圆满的结果?但凡是冯啸辰推动的事情,又有哪一件不是让参与者都能获得多赢?有过这么多的业绩,现在冯啸辰号召大家去欧洲抄底,谁又会怀疑这个机会的价值呢?
  辰宇国际投资公司迅速就得到了数百家民营企业的支持,以阮福根为首的一干企业家踊跃入股,迅速就筹集到了几百亿元的资金。这其实只是明面上的资金,在辰宇国投成立之初,几家国有银行就已经向冯啸辰打了招呼,给他提供了1000多亿元的信用额度,以方便他到欧洲市场上去“买买买”。
  辰宇国投的业务模式,是在欧洲购买破产企业,经过包装后再卖给国内企业,从中赚取差价。有些欧洲企业的业务比较庞杂,在中国国内很难找到对应企业,辰宇国投会将不同的业务进行剥离,分别卖给不同的企业。此外,如果某家国内企业想购买欧洲企业,又苦于资金不足,辰宇国投也可以帮助它找到其他企业合作进行购买,未来只需要按照出资额度分享企业的资源即可。
  这一次辰宇国投盯上了普迈工程机械公司,也是存了要将其分拆转卖的想法。普迈公司最出名的产品是其混凝土泵车,而辰宇工程机械公司恰好也有这项业务,未来泵车的技术、生产能力和品牌,都是要由辰宇工程机械公司吃下的。普迈还有挖掘机、起重机、铺路机等产品,国内也有对应的企业,只要价格合适,他们都乐于买过去,以便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普迈还有一些各类产品通用的专利技术,冯啸辰打算让辰宇工程机械公司接手,未来再向其他同行授权,赚取不菲的授权费。斯图加特工厂的业务会保留一部分,但规模将比过去大为缩小。这样一来,原有的厂区也就有所富裕了,这部分空出来的厂区,可以改造成物流中心等,相信国内的跨国物流公司对此是会有兴趣的。
  辰宇国投的财务部门进行了精密的计算,确认如果能够以不超过25亿欧元的价格买下普迈工程机械公司的全部有形和无形资产,那么这笔业务就是合算的。冯啸辰让属下与普迈集团进行了初步沟通,对方确认可以按这样的价格进行转让,只是一些具体细节还需要当面磋商,这才有了冯啸辰的这一趟欧洲之行。
  博瓦德与冯啸辰打过好几次交道,对于这位中国装备工业公司的总经理印象颇深。这一次,看到辰宇国投发来的传真上出现冯啸辰的名字,博瓦德还错愕了一下,怀疑是不是同名同姓的两个人。待到发现从商务车上下来的正是他所认识的那个冯啸辰,他才知道冯啸辰已经转变了身份,虽然不知道这种身份转变的原因何在,但博瓦德明白,这一次的谈判,恐怕不会是令人愉快的。
第八百六十八章
我要对欧洲负责
  宾主双方在厂门口简单寒暄了几句,便由海因茨尔带路,一齐来到了公司的洽谈室。分别落座之后,双方也没太多废话,直接进入了谈判环节。
  “我们对普迈工程机械公司的资产很感兴趣,我们愿意按照合适的价格收购普迈工程机械公司全部股权。”冯啸辰开门见山地说。
  “我代表欧盟委员会对来自于中国的投资者表示诚挚的欢迎。普迈工程机械公司是一家大型企业,在欧洲拥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希望中国投资者接手后,能够重振普迈公司昔日的荣光,让它继续充当欧洲经济的引擎。”博瓦德说着场面话,他是站在欧盟官员的角度来说这番话的。
  “海因茨尔先生,你也说几句吧?”埃米琳把头转向海因茨尔,低声地提醒道。照理说,这是普迈与中方的交易,海因茨尔才是主角,在这个时候,他是应当有所表示的。可是,在冯啸辰表态之后,海因茨尔却是一言不发,博瓦德也正是看到海因茨尔没吭声,才不得不先发言的。
  得到埃米琳的提醒,海因茨尔清了清嗓子,向冯啸辰问道:“冯先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应当是中国装备工业公司的总经理,是一名中国政府官员。那么我想问,你这次率队前来收购普迈,是代表中国政府的意思吗?”
  冯啸辰微微一笑,说:“对了,各位都是老朋友,我刚才忘了向大家介绍我的情况了。我过去的确是中国政府官员,但前一段时间因为我分管的一项业务发生了重大人身伤亡事故,为了向社会公众做出交代,我向上级提出了辞去我的职务。现在我的身份与政府无关,我代表的是中国的一家民间投资财团,也就是辰宇国际投资公司。”
  “原来如此。”博瓦德点了点头。政府官员因为分管的业务出了问题而引咎辞职,在西方国家并不罕见。政府官员摇身一变,到私营企业去担任高管,也是很普通的事情。其实,引咎辞职这种事,对于西方政客来说根本就不算个事,在风头上的时候做个姿态,等风头过去了,再低调复出,民众都是属鱼的,记忆只有六秒,谁会记得你当年是为什么下台的?
  海因茨尔却并不接受冯啸辰的这个解释,他追问道:“谁能证明辰宇国际投资公司没有政府背景呢?如果如你所说,这是一家纯粹的民间投资财团,它为什么会聘请你担任总经理?我是不是可以认为,这家公司其实是由中国政府支持的,而你恰好是代表中国政府来管理这家公司的。”
  博瓦德听不下去了,他转过头,压低声音对海因茨尔说:“海因茨尔,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纠缠于这件事情?冯的身份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愿意接受普迈工程机械公司,而这正是你们集团所期待的事情。”
  海因茨尔也同样压低声音对博瓦德说:“博瓦德先生,你应当知道,普迈工程机械公司的一些技术,是能够应用于军事目的的。比如我们独创的大型机械履带悬挂技术,可以应用在主战坦克的设计上。如果冯是代表中国政府来进行这次收购的,那么我们将不得不拒绝他们的要求。”
  “你疯了!”博瓦德失声道,“难道你们集团不是急于要出售工程机械部门吗?你这样做,会让这家公司无法出手的。”
  “我需要对欧洲负责。”海因茨尔凛然地说。
  “……”
  博瓦德一口气噎在嗓子眼里,想说句脏话,却又不便出口。
  普迈的技术能不能用于军事目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属于自由心证的,你说能就能,你说不能也可以是不能。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什么不能用于军事目的的技术,甚至于杂交水稻的推广也与能够养得起多少军队有关,你能说这项技术与军事无关吗?
  中国属于东方阵营,欧美属于西方阵营,西方阵营对东方阵营进行军事技术的封锁,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西方阵营也并非铁板一块,正如东方阵营也分为俄罗斯和中国两大块一样。欧洲离中国很远,离俄罗斯很近,所以欧洲人对于中国的军事发展并不在意,甚至心里还存着帮助中国强大起来,以便牵制美国的念头,这叫做驱狼逐虎,欧洲人是惯于如此操作的。
  具体到普迈工程机械公司这件事情上,博瓦德又岂能想不到冯啸辰可能是代表着中国政府的,他的辞职或许只是一种苦肉计,其目的只是为了掩人耳目,以便达成一些较为敏感的并购业务。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民间机构也罢,政府机构也罢,博瓦德希望看到的,只是中国人能够把普迈工程机械公司买走,帮欧盟减轻一个负担。人家把表面上的工夫都做足了,让他对上对下都能有个交代,这就不行了?海因茨尔是吃饱了撑的,非要把这层窗户纸戳穿干什么?
  海因茨尔的想法,却与博瓦德不同。从一开始,他就强烈地反对把普迈工程机械公司卖给中国人,这其中或许有一点点是出于政治或者军事方面的考虑,但更多的却是他的自尊心。
  他无法忘记,在20多年前,有两个中国的年轻人到这里来参观,陪同他们参观的正是他海因茨尔。当时,海因茨尔丝毫没有把中国人放在心上,出于一种傲慢情绪,他在陪同两位中国人参观车间时,并没有禁止他们拍摄车间里的生产流程,他还向自己的同事解释说,他并不认为中国人能够看懂这些流程,就算他们看懂了,又能如何?难道中国企业能成为德国企业的竞争者吗?
  在十年后的慕尼黑工程机械展会上,他重新遇到了当年去参观的那两位年轻人,他们中的一位已经成为中国装备工业公司的总经理,另一位则是中国辰宇工程机械公司的总经理,而恰恰是后者所在的企业,制造出了一系列性价比优于普迈的工程机械产品,抢走了普迈的市场。当然,在当时,海因茨尔并没有认出这两个人,他是在事后翻看老照片的时候,才发现这一点的。
  再往后,中国的工程机械厂商对欧洲厂商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竞争,不断蚕食欧洲厂商的市场,并最终导致了普迈工程机械公司的破产。败在自己昔日的学生枪下,而且这位学生还是来自于东方,这让充满欧洲民族优越感的海因茨尔如何能忍。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自诩有教养的贵族,面对着各方面条件都不如自己的平民,他们有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态,屡屡愿意向这些平民施恩,并享受这种施恩行为所带来的道德满足感。但如果有一天这些平民发迹了,比贵族更有钱、更有地位,这些落魄的贵族就会在心里充满戾气,痛斥这些平民忘恩负义,居然敢跑到我贵族老爷头上去了。你算个甚马东西,你也配喝可乐?你也配吃茶叶蛋!
  海因茨尔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欧洲,像他这种心态的人并不在少数。他能够接受普迈工程机械公司被出售的命运,但他不能接受把普迈卖给中国人。
  但世界就是这么残酷,前来收购普迈的,不仅仅是中国人,而且正好就是海因茨尔的老对头冯啸辰。此刻坐在冯啸辰身边的,还有辰宇工程机械公司的总经理杨海帆,冯啸辰此前介绍过,辰宇国投只是一家投资商,在收购了普迈之后,将会把其中主要的资产转售给辰宇工程机械公司,杨海帆出现在这里,也就是这个原因。
  在看到冯啸辰和杨海帆的那一刹那,海因茨尔就萌生出了一个念头,那就是要竭力搅黄这笔交易。他并不承认这是因为他的嫉妒心作祟,他给自己找了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说担心中方获得这些技术后会进一步影响到普迈集团的其他业务,再比如说这桩交易可能会影响到欧洲的安全。
  刚才他质疑冯啸辰的政府身份,就是想用这一条来向博瓦德施压,逼迫博瓦德与他站在同一个立场上。要知道,博瓦德代表的是欧盟委员会,他是不敢公开支持向中国政府所属的企业出售敏感技术的。
  冯啸辰看到了博瓦德与海因茨尔的密谈,也看到了两人脸上的表情,他在一瞬间就想清楚了两个人各自的立场,这个问题的确有点复杂,但凭着冯啸辰两世的阅历,要想明白这一点并不困难。群英会上诸葛亮舌战群儒时,已经把大厦将倾时候的各种人性都剖析得清清楚楚了,海因茨尔和博瓦德,就是两种典型的代表。
  “海因茨尔先生,你过虑了。”
  冯啸辰淡淡地说:
  “作为普迈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你对于辰宇公司应当并不陌生。辰宇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一家纯粹的民营企业,而辰宇国际投资公司,不过是辰宇集团的一家子公司而已。至于说为什么我能够成为辰宇国际投资公司的总经理,这是因为辰宇公司就是我家族的企业,或者更直接地说,我就是辰宇公司的创始人。”
第八百六十九章
敏感技术
  “海因茨尔先生,你对这个情况了解吗?”
  博瓦德看着海因茨尔,面色不豫地问。
  “抱歉,我对这个情况并不了解。我觉得,两家公司的名称一样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即便是在德国,也有许多企业的名称是很相似的,但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冯先生如果要证明辰宇国际投资公司并没有政府背景,应当向我们提供更多的证据才行。”
  海因茨尔红口白牙地说着瞎话。他既然认出了冯啸辰就是20多年前到斯图加特工厂来参观过的那两个年轻人之一,自然也能想到他与辰宇公司之间的关系。辰宇工程机械公司是普迈的老对头了,海因茨尔怎么可能对它没有过研究,这家企业的确没有什么政府背景,这一点他是清楚的,现在死咬着不改口,不过是想为难冯啸辰而已。
  博瓦德耐着性子说:“这个问题,我们当然是要进一步了解的。但是,我认为,既然冯先生已经到斯图加特来了,我们不应当浪费时间,还是先和冯先生就中方收购普迈的细节进行讨论为好。至于冯先生的身份是不是政府官员,我想未来欧盟委员会要批准这桩并购案的时候,自然是会了解清楚的。”
  海因茨尔耸了耸肩,说:“我倒是认为,如果不先把这件事情弄清楚,我们现在做的工作很可能就是浪费时间了。”
  “这……”博瓦德的脸有些绿了,他迟疑了一下,对冯啸辰一行说道:“各位,抱歉,我想我和海因茨尔先生可能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沟通一下,请各位稍候片刻,如何?”
  “请便吧。”冯啸辰并不在意,收购一家大型企业的事情,哪有那么容易的,他有足够的耐心。
  博瓦德向海因茨尔示意了一下,然后站起身先走出了洽谈室。海因茨尔和埃米琳也随后跟了出来。到了外面,博瓦德就没那么好的脾气了,他黑着脸向海因茨尔问道:
  “海因茨尔先生,我不明白你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不想把这家公司卖掉吗?”
  海因茨尔说:“出售工程机械部门是我们集团的决策,我作为集团的雇员,当然是要执行这个决策的。我恰恰是为了避免这桩并购案在未来出现麻烦,才希望对冯的身份进行认真的甄别。要知道,如果他的确是代表中国政府来收购普迈的,这桩交易将会遇到很多麻烦,届时我们将浪费更多的时间。”
  “欧盟委员会希望这笔交易能够达成。普迈工程机械公司在欧洲各地的工厂一共有7000名员工,为之提供配件和各种服务的企业更是拥有高达2万名以上的员工。如果普迈工程机械公司破产了,将会导致近3万人的失业,这对于欧盟来说是一个难以承担的负担。”博瓦德说。
  海因茨尔点点头:“我非常明白这一点,我也希望这笔交易能够尽快达成,在这方面,我与博瓦德先生的想法是一致的。”
  一致个鬼!博瓦德在心里骂道,嘴上却说:“既然如此,那你为什么要在冯的身份问题上横生枝节呢?”
  “我说了,我只是不希望未来出现麻烦罢了。我想,美国政府不会坐视中国官方获得欧洲的先进技术的。我们如果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即便现在我们能够与他们达成协议,未来也会遭到美国人的干涉的。”海因茨尔说。
  博瓦德的话说得很明白了,那就是欧盟委员会打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把普迈卖给中国人,至于冯啸辰是不是政府官员,其实是无所谓的。既然欧盟靠不住了,海因茨尔只能把美国人搬出来,向博瓦德施压。
  欧美之间虽然各有各的得益,但明面上还是盟友,而且美国还是盟主,对欧洲是有很大影响力的。海因茨尔说美国人可能会干涉这件事,博瓦德就没法再装糊涂了。
  “那么,依你的意见,现在我们该怎么做?”博瓦德没好气地问。
  海因茨尔说:“我认为,和冯的谈判还是可以进行下去的。不过,我们需要把普迈的资产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不涉及到敏感技术的,这部分资产,可以出售给冯先生所在的公司,不管这个公司是民间背景亦或是有政府背景。而另外一部分涉及到敏感技术的资产,则应当留在欧洲,只限于欧洲企业才有资格收购。”
  “你能够区分出哪些是敏感技术,哪些不是敏感技术吗?”博瓦德问。
  “当然可以。”海因茨尔说,“我们事先已经做过评估,相应的清单就在我的公文包里。”
  “那好吧,我们就先这样做吧。”博瓦德屈服了。海因茨尔的折腾能力,博瓦德是见识过的,知道这哥们一旦犯起轴来,谁也拿他没辙。博瓦德也想好了,如果因为海因茨尔的原因导致这件事谈不下去,他只能去找普迈集团总部,请他们换一个谈判代表过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7/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