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4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9/451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中国高校每年招收的新生人数以两位数的百分比持续增长,迄今已经培养出了数千万的理工科人才。其中绝大多数人的水平与爱因斯坦相比肯定是有差距的,但他们足以胜任一家工厂里日常的技术研发,假以时日,他们中的许多人会成为熟练的工程师,其水平堪与欧美同行媲美。
  以千万级别计数的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就是中国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形成的新的人口红利,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匹敌的。
  “这一次,我们打算买下道林公司在欧洲的研究中心和几家工厂,未来我们会派人到欧洲来和欧洲的工程师共同工作,学习他们的经验。道林公司过去积累下来的专利,对我们很重要。有了这些专利和研发经验,我有信心把新液压做成全球排名前五位的液压工具制造商。”韩江月意气风发地说。
  “对于韩总的魄力,我一向是非常佩服的。”冯啸辰嬉皮笑脸地说。
  韩江月白了冯啸辰一眼,说道:“你就别讽刺我了,我,还有我家胖子,都是得益于你的指导,才有了现在的成就。胖子现在已经把生意做到非洲去了,还有胥老,也跟着胖子成天飞来飞去的,我真替他捏一把汗,万一老人家有个什么闪失,我看把胖子全身的肉榨出来都不够赔的。”
  冯啸辰笑道:“这个你倒不用担心。对于胥老这样的老工程师,我是了解的。不让他们做事,他们反而会浑身都是毛病;让他们做点事情,他们比什么时候都有劲。上个月我还去拜访过胥老,老人家红光满面,比我30年前初见他的时候显得还精神呢。”
  韩江月扑哧一声笑了,拿一个80多岁的老头和他50多岁的时候比,居然还能显得更精神,冯啸辰也真是心够大的。不过,她也知道冯啸辰说的这种情况,因为她老爸退休之后也曾有一度精神萎靡不振,后来她索性请老爸到新液压去当名誉董事长,让他有机会到车间里转转,结果老爷子的精神头立马就上来了,甚至还学会了开数控机床,没事就在她面前得瑟。
  “我们并购道林公司这点事情,不足挂齿,倒是杨总那边并购普迈工程机械,才是大手笔。当然,这也是冯总你的大手笔。听说前一段时间美国商务部也插手干预这件事了,现在情况怎么样?”韩江月把话头引回到冯啸辰的身上。辰宇国投收购普迈的事情,韩江月是非常了解的,她此前还向冯啸辰预定了普迈公司拥有的一批液压技术专利,希望冯啸辰把普迈公司整体收入囊中之后,能够把这部分专利转售给新液压。
  冯啸辰晃了晃手里的手机,说道:“刚才我就接到了欧盟委员会的电话,说向我们出售敏感技术的事情还有些麻烦,但他们找到了一个变通的方法,请我过去与他们会谈。”
  “什么变通的方法?”韩江月下意识地问道。
  冯啸辰微微一笑,说:“他们在电话里没说,我也不妄加猜测了,反正钱在我的手里,达到我的预期,我就掏钱买下。达不到我的预期,就让他们把工厂留着好了。”
  韩江月看着冯啸辰的眼睛,嫣然一笑,说:“冯总,你可骗不过我。我估计,他们的方案,也早就在你的预料之中了吧?普迈工程机械公司,你和杨总都是志在必得的,你不会这样掉以轻心。怎么,有什么阴谋,连我都要瞒过吗?”
  “怎么会有阴谋呢!”冯啸辰假意地板起脸,说道:“韩江月同志,你应当相信一名国家干部的人品,好吧,就算我现在已经不是国家干部了,但人品依然是完全可信的哦。”
  韩江月捂着嘴笑道:“作为朋友,我当然相信你的人品。不过,那些相信你人品的敌人,现在好像都已经被扫到垃圾堆里去了。好吧,我知道你的事情需要保密,就不逼着你说出来了。我这边的事情已经差不多了,你就赶紧到斯图加特去吧,我和胖子预祝你马到成功。”
第八百七十二章
第三方企业
  冯啸辰并没有着急赶往斯图加特,而是又在其他地方转了转,耽搁了几天,这才带着自己的几名随员,施施然地来到了上次的谈判地点。
  与冯啸辰谈判的欧洲方面代表,依然有海因茨尔、博瓦德和埃米琳三人,除此之外,还多了两个新面孔。
  “这位是英国伯明翰霍氏信息技术投资公司的CEO霍特比先生,这位是霍特比先生的助手多宾斯先生,他们将为我们这起并购案提供一个建设性的方案。”
  会谈开始前,博瓦德向冯啸辰介绍着这两位新人,他们俩是与博瓦德他们坐在同一边的,属于欧洲人的阵营。
  “很高兴见到你,霍特比先生,还有你,多姆斯先生?”冯啸辰向二人亲切地打着招呼,在称呼多宾斯的时候,他居然弄错了对方的名字。
  “我叫多宾斯。”多宾斯无奈地纠正着。老大,咱们上星期还在一起喝茶好不好,虽然我只是一个在旁边负责倒水的小透明,你也不至于不记得我的名字吧?在这样一个场合故意叫错我的名字,真的很技巧吗?
  霍特比的霍氏信息技术投资公司是一家在伯明翰注册的英国企业,除霍特比之外,还有五家欧洲公司持股。这些参股的欧洲公司,背后也有非常复杂的股权结构,最终归于若干家在几处国际离岸注册中心注册的企业。这些国际离岸注册中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拒绝向各个国家以及国际组织透露所属企业的背景。
  西方国家有许多企业以及富商都会在国际离岸注册中心注册一些子公司,用于处理各种不上台面的业务。霍氏公司的股东与这些国际离岸注册中心有关系,并不算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丝毫也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霍氏公司是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注册成立的公司,这些年在欧洲也做了不少业务,与不少欧洲企业都有业务往来,所以无论是海因茨尔还是博瓦德,都坚信这家企业就是正宗的欧洲企业,与中国人没有任何的关系。
  只有冯啸辰、包成明和霍特比自己知道,霍氏公司是一家如假包换的中国公司,它的五家企业股东,都是由中国公司控制的,它的母公司的母公司的母公司,其实就是冯啸辰旗下的企业,霍特比本人不过是冯啸辰在欧洲的一双手套而已。
  霍特比不知道的是,类似于他这样的欧洲手套,冯啸辰还有许多双,手套们之间是互不知情的,这也保证了如果有某一双手套想洗白自己,不会牵连到其他的手套。
  两个月前,冯啸辰向霍特比下达了一条指令,让他去与海因茨尔联系,商议以霍氏公司的名义买下普迈工程机械公司的所谓“敏感资产”。这部分敏感资产的价值,冯啸辰也向霍特比交了底,那就是不超过3亿欧元。所需的收购资金,冯啸辰会通过合适的渠道转到霍氏公司的账上。
  海因茨尔从一开始就存了要把敏感资产卖给第三方企业的心思,他的想法是,这部分技术只能留在欧洲人手里,不能交给中国人。中国人想买,就买那些剥离了核心技术的部分好了,其中包括了几处工厂的厂房、大批非尖端的设备,还有一些重要性不足的专利。
  博瓦德认为,如果剥离了这部分核心技术,中国人或许就会放弃对普迈的收购。但海因茨尔提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等找到一家愿意收购核心技术的欧洲企业之后,由这家欧洲企业与中国人合作,共同恢复普迈各家工厂的生产。届时,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欧洲人手里的,不会违反相关的技术转移禁令,而中国人也依然能够利用普迈的工厂进行生产,充其量是需要交纳一些专利使用费而已。
  “中国人不会接受这个条件的。”博瓦德在听到海因茨尔的方案之后,便断然地表示。
  海因茨尔说:“这取决于欧盟的决心。如果欧盟能够让中国人相信,他们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获得这些技术的,他们应当会接受这个变通的办法。毕竟,普迈的品牌代表着一种商誉,中国人想把自己的工程机械产品打进欧美市场,他们是迫切需要普迈这个品牌的。”
  “那么,你能找到一家愿意这样做的欧洲企业吗?”博瓦德问。
  海因茨尔自矜地说:“我已经找到了,那就是注册在英国的一家信息技术投资公司。它的CEO霍特比先生完全同意我的方案,并且愿意用3亿欧元的价格收购普迈的关键性核心技术。”
  博瓦德与霍特比见了一面,霍特比果然表现出了很积极的合作意愿。博瓦德让人调查了一下霍氏公司的背景,确定这家公司就是一家纯粹的欧洲公司,由霍氏公司来收购普迈的关键技术,不会涉及到任何法律问题,美国商务部也绝对不会加以干预。
  就这样,海因茨尔、博瓦德和霍特比三方统一了意见,博瓦德便给冯啸辰打了电话,约他前来会谈。
  “冯先生,我非常遗憾地通知你,由于美国商务部对贵公司收购普迈工程机械公司一事提出了质疑,目前这桩并购案面临着诸多障碍。按照最悲观的估计,突破这些障碍,最终完成并购,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而据我们所知,贵公司是希望能够尽快完成并购的。”
  会谈开始,博瓦德向冯啸辰说。
  冯啸辰点点头,说:“的确如此。中国国内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同时我们也在帮助东南亚、中亚、西亚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所有这些建设工程,都对工程机械提出了很大的需求。辰宇工程机械公司希望能够尽快完成对普迈的兼并,以便利用普迈的技术和生产能力,满足中国国内以及国际市场的需求。”
  “所以,我们经过多方努力,为贵公司设计了一个变通的方案。在贵公司受到欧盟相关法律约束,暂时无法获得普迈公司部分核心技术的情况下,我们联系了霍氏投资公司来收购这部分核心技术,从而规避相关的法律限制。贵公司可以获得普迈的其他资产,包括主要的制造能力,在涉及到需要核心技术支持的场合,霍氏公司承诺可以向你们提供技术授权,绝对不会影响到你们的生产,你看如何?”博瓦德说。
  “这不是我们期待的结果。”冯啸辰冷冷地说。
  “但这或许是一个最好的结果。”博瓦德说,“你们应当知道,欧盟目前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对自己的盟友负责,所以在消除美国商务部的疑虑之前,我们是无法答应贵公司完整收购普迈的。”
  博瓦德刚才已经注意到,在他提出变通方案的时候,冯啸辰的脸上掠过了一缕复杂的表情,似乎是有些动心的。现在他要做的,就是表明欧盟的态度,从而逼迫冯啸辰接受这个妥协的结果。
  “霍特比先生,你确信你们愿意无保留地向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吗?”冯啸辰看着霍特比问道。
  “这是毫无疑问的。”霍特比一本正经地说。为了说这番话,他排练了两遍,一遍是在冯啸辰面前,另一遍则是在博瓦德面前,两边希望他扮演的是同一个角色,他倒不用担心自己会出现精神分裂的症状。
  “杨总,你的看法呢?”冯啸辰又向身边的杨海帆问道。
  杨海帆的脸色很难看,他向博瓦德问了好几个问题,与其说是争辩,不如说是在发牢骚。博瓦德一口咬住,说这件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要想排除障碍,起码也得等到一年以后,而一年以后是不是就真的能够排除掉这些障碍,他也是不敢打包票的。
  所以呢,现在这个方案,对于中方来说,应当是最合适的……
  “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原定的收购价格,就必须要调整了。”冯啸辰说。
  “当然。”海因茨尔接过话头,“上次我们已经计算过了,普迈工程机械公司原定的转让价格是25亿欧元,现在剥离出价值3亿欧元的资产,余下部分的价格是22亿。”
  “22亿?开什么玩笑。”冯啸辰不屑地说,“我们原来看中的,就是这些核心资产,所以能够接受其他资产的溢价。现在既然这部分核心资产落不到我们手里,余下的资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鸡肋了。如果普迈集团愿意以12亿欧元的价格转让,我们或许会考虑接受,超过12亿欧元,我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接受的。”
  “这不可能!”海因茨尔说,“你们的财务人员对普迈的工厂已经进行过详细的评估,普迈工厂的资产,还有商誉等,价值起码在30亿欧元以上。我们答应以22亿欧元转让,已经是让渡了很大的价值了,怎么可能再做让步。”
  “如果是这样,我们将拒绝收购普迈。”冯啸辰说着,就打算起身告辞了。
  杨海帆一把拉住了他,劝道:“冯总,这件事……我觉得还是可以商量的。现在霍氏公司不是还没有和普迈签约吗?我觉得,如果霍氏公司放弃收购这部分资产,我们仍以25亿欧元的价格获得普迈的完整资产,还是能够接受的。”
第八百七十三章
霍特比的条件
  演戏,一定是演戏!
  博瓦德看着冯啸辰和杨海帆的对话,在心里下了一个判断。冯啸辰的口气听起来很硬,但脸上的表情却出卖了他,他分明是舍不得放弃这个项目的。至于杨海帆,自然是属于唱红脸的那位,他的作用就是避免把事情闹得太僵,以至于冯啸辰没有下坡的台阶。
  接下来的谈判,就有些云山雾罩了。欧盟方面提出希望中方在收购普迈之后至少保留2000名以上工人的就业,并且要保留五成以上在欧洲的配件采购。冯啸辰和杨海帆则以核心技术未能到手为由,在这个问题上和欧盟扯皮,表示如果欧盟不改变初衷,他们就不承诺就业方面的问题。
  在无聊的口水战中,第二轮谈判的第一场宣告结束了,大家需要去吃饭、调整情绪、商量对策,博瓦德倒是象征性地表示了要请中国客人共进午餐,但被冯啸辰非常不客气地拒绝了。冯啸辰这种表现,自然也被博瓦德解读为一种策略了。
  “各位先生,我不明白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送走中国人之后,霍特比用很不满的态度对海因茨尔和博瓦德说:“霍氏公司似乎是无意之中卷入了你们和中国人之间的纠纷。我担心,如果你们和中国人之间的交易不能顺利达成的话,我的投资将会落空,届时我拿到的技术将无法创造出任何的价值。”
  “我向你保证,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海因茨尔说,“中国人迫切需要获得普迈的技术。一旦得到了普迈的技术,他们未来几年能够从全球各地的基建工程中得到的利润,将远远超过25亿欧元。中国人是非常懂投资的,他们不会放弃这个项目。”
  霍特比耸耸肩:“这只是你的观点,据我所知,中国人是非常讲究面子的,他们或许对于价格并不敏感,但他们希望自己受到尊重。他们想要整个公司,你们却把其中一部分剥离掉了,这会让他们感到不悦,所以他们放弃并购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这一点取决于你。”博瓦德说,“霍特比先生,如果你能够让他们觉得技术放在你的手上并不会给他们造成什么不便,他们会愿意接受这种并购方式的。”
  “我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我想中国人很快就会联系你。你应当向他们保证,你获得普迈的核心技术之后,不会向他们有任何保留,这样他们就会愿意接受我们的方案了。”博瓦德说。
  “不过,这只是你的承诺而已,在实际上,你不能把所有的技术都交给中国人。”海因茨尔赶紧声明道。
  “我是不是可以认为,你们两人的要求是互相矛盾的?”霍特比看着海因茨尔和博瓦德二人,冷冷地问道。
  海因茨尔说:“我和博瓦德先生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我们希望中国人能够接受普迈的工程机械部门,同时又要避免普迈的核心技术流失到中国人手里去,这就是我们需要霍氏公司作为第三方介入这次交易的原因。博瓦德先生,你认为我的表述有问题吗?”
  “原则上说,是没有问题的。”博瓦德也只能这样说了。海因茨尔可是会到处去告状的人,如果博瓦德敢说自己不在乎核心技术流失到中国人手里,第二天美国商务部就会来找欧盟委员会的麻烦了。
  霍特比点了点头,说:“那我明白了。你们希望我在中国人面前演一场戏,既要让他们误以为能够和我完全合作,却又不能让他们真正地获得这些技术。”
  “是的,霍特比先生,我相信你是完全能够办到的。”海因茨尔高兴地说。
  霍特比说:“我会尽力的。不过,海因茨尔先生,你先前的报价中并不包括请我演戏的费用,你应当知道,我如果这样做,霍氏公司的信誉是会受到损害的,我希望这种损害能够得到补偿。”
  “补偿?”海因茨尔瞪大了眼睛,“这怎么会需要补偿呢?你也看到了,中国人买下我们其余的资产之后,他们是必须和你们合作的。到时候,你们可以任意地提高专利使用价格,这些收益都是属于你们的,你们完全能够从中国人那里获得就有的补偿。”
  霍特比冷笑说:“你以为中国人是傻瓜吗?如果他们不事先和我签订一个技术合作协议,他们是绝对不会掏余下那22亿欧元的。我敢打赌,他们会在这个技术合作协议中写明未来的合作条件,详细到每一个专利和每一台设备的使用权限以及费用。”
  “你可以拒绝……”海因茨尔脱口而出。
  霍特比用看傻瓜一样的目光看着海因茨尔,说:“海因茨尔先生,我想你搞错了一个问题,中国人并不一定要买你的企业,着急要把企业卖出去的,是你,而不是那些中国人。我如果拒绝和他们签约,那么你那22亿的企业就只能留在手里等着变成垃圾了,我买下的这些技术,也同样会变成垃圾的。”
  博瓦德看不下去了,他对海因茨尔说:“海因茨尔先生,我认为你太过于自负了。你以为今天的普迈,还是过去的普迈吗?恕我直言,今天的普迈已经没有什么和别人讨价还价的资本了。你给中国人设置的障碍已经够多了,中国人能够坚持到现在还没有中断谈判,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如果中国人被彻底惹恼了,普迈的这几家工厂就会如霍特比先生说的那样,只能等着变成垃圾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9/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