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4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5/451

  韩宏说:“这个会长,你还是继续兼着吧。不过,具体的工作,可以让其他同志去做。大家都说,有你在协会里坐阵,用不着你干什么,都能够起到震慑作用。”
  “我怎么觉得他们说的是门神呢?”冯啸辰自我揶揄道。
  韩宏说:“你的确有点尉迟敬德那样的煞气,当门神挺合适的。这次领导点名让你当应对办的秘书长,就是看中了你的煞气。中美贸易战,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一次大考,不可等闲视之。国际国内,都有一些小鬼想趁机捣乱,在这个时候,国家需要你这尊门神来震鬼呢。”
  “嗯,我一定不辜负领导的厚望,当好这个门神。”冯啸辰说。
  韩宏说:“梅普上任以来,行事无所不用其极,很多时候甚至连起码的国际规则都不讲,让人很难揣测他的下一步行动会是什么。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的工作有些被动,屡屡是做好了充分准备,他却突然又跳到另一个战场上去了,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冯啸辰说:“这就是梅普的策略,让对手摸不清他的套路,他才能出其不意,捞到好处。不过,在大国之间搞这种小伎俩,未免有些太儿戏了。其实大国之间的规则都是经过千百次的碰撞才形成的,不是谁能够轻易抛弃的。他这样任性而为,最终损害的是美国的信用。既然和美国人做生意得不到保障,那大家就会敬而远之,我倒想看看,美国是不是能够脱离整个国际市场而单独发展。”
  韩宏赞同地点点头,说:“我也是这样考虑的。梅普的那些手段,一开始让人觉得有些不好应付,时间长了,也就看出来了,其实就是那么几招。只要咱们稳住了阵脚,他再怎么蹦跶,也奈何不了我们。”
  “我正是这样打算的。”冯啸辰说,“既然组织上委派我担任应对办的秘书长,我想下一步我会到各地去走走,主要就是安定人心,让大家不要被梅普的手段所迷惑,不要跟着他的节奏走。不过,咱们现在也是家大业大了,各地还有各行业有这么多企业,要让各企业都照着中央划出的道道走,也很不容易啊。”
  韩宏说:“这一点,领导已经有交代了,各部委,包括我们发改委,都必须服从应对办的安排,也就是服从你冯大秘书长的安排。你有什么想法,就尽管放手去做,不要有什么思想包袱。”
  “谢谢组织上的信任,我定当竭尽全力。”冯啸辰说道。
  也就在这一刻,大洋彼岸的美国工业城市底特律,新当选总统梅普正在一干官员和记者的陪同下,走进了老牌工程机械企业海菲公司。
  “我从小就知道海菲公司,你们是一家伟大的企业,美国就是因为有你们这样伟大的企业,才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过去这几十年,由于政客们的昏庸,大批的美国企业都消失了,这使美国沦为一个二流的工业国家,这是不可容忍的。现在,我来了,我会让美国重新伟大起来的。”
  梅普挥着手,发着不着边际的议论。他深谙宣传之道,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吹嘘一下自己,再贬损一下前任。跟在他身边的人都已经习惯了他的这种风格,对于他说的话,也就不那么在意了。
  “总统,海菲公司目前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我们的市场份额与巅峰时期相比,只有不到1/4。去年,我们亏损了40亿美元,今年预计的亏损额还会超过这个数字。如果得不到政府的支持,我想海菲公司是很难撑过今年的。”
  说话的是海菲公司的总裁雷金。他对什么美国再次伟大之类的宏大目标没有什么兴趣,他关心的只是政府能不能给海菲公司提供一些补贴,如果再能以政府的名义逼着一些国家接受海菲公司的产品,那就更好了。
第九百零三章
需要一个理由
  “你们为什么会亏损?”
  梅普盯着雷金问道。
  “这都是因为中国人!”雷金恨恨地说,“他们剽窃了我们的技术,仿造我们的产品,然后在市场上和我们竞争。他们依靠中国政府的补贴,能够把价格降得很低,所以我们的很多客户都被他们抢走了。”
  “雷金先生,你说中国人剽窃了你们的技术,这事有证据吗?”一位跟着梅普一同来的记者问道。
  雷金说:“当然有,我们有与中国人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当年,他们就是用这个合同,欺骗我们向他们转让了150吨电动轮自卸车的制造技术。而现在,他们造出了300吨的自卸车,还抢走了我们的市场。”
  “你说的是,你们之间有技术转让合同?”那记者诧异道,“既然有合同,怎么能算是剽窃呢?”
  “我们并不是心甘情愿向他们转让技术的。”雷金说。
  “这我就更不明白了。”记者有点轴,但这也的确是一名记者的本份,遇到新闻总是要刨根问底的,“既然你们不是心甘情愿转让的,那你们为什么要和他们签这个合同呢?难道他们采取了什么暴力手段?”
  雷金有些尴尬,他支吾着说道:“他们把技术转让和产品销售捆绑在一起,声明如果我们不愿意转让技术,他们就不采购我们的产品。你是知道的,有几年美国的经济不太景气,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妥协。”
  原来如此……
  在场的多数人都在心里冲着雷金竖了个中指。你们当年想拿人家的订单,所以就答应人家的条件,向他们转让了技术。现在人家学到你们的技术,反过来抢了你的市场,你就开始反悔了。早知今日,你们当年何必那样做呢?转让技术这种事情,本来也是你情我愿的,你自己和人家签了合同,还有脸说人家是剽窃。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这样想,至少梅普就是站在雷金一边的。他转头对着所有的记者说道:“你们要把这个案例记下来,这就是中国人强迫我们转让技术的最好的例子。中国人就是这样从我们手上窃取了技术,这才导致了美国的衰落。我们从此以后再也不能向国外转让技术了,哪怕是做三明治的技术也不行。”
  “可是,总统先生,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企业严重亏损,政府能够给我们提供什么帮助呢?”雷金苦着脸问道,他发现总统又跑题了。
  梅普反过来对他问道:“你希望政府给你们什么帮助呢?”
  “当然是财政补贴。”雷金脱口而出,说完又赶紧掩饰道:“我的意思是说,我们目前财务上有很大的压力,我们希望能够响应总统的号召,重振制造业,而这就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如果政府能够向我们提供40亿美元的财政补贴,我们将能够开发出新一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打垮中国人。”
  “财政补贴吗?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梅普拍着胸脯说道,“我会在下一次与国会议员们会谈的时候,向他们提出这个要求,他们肯定会答应这个要求的,因为这是我提出来的,而我代表的是美国百姓的民意!”
  雷金再次打断了梅普的自由发挥,问道:“总统先生,我能不能问一问,这些补贴能够在什么时候落实?”
  “我想,在这个财年里应当是能够落实的。实在不行,下个财年也可以。”梅普自信地说。
  “呃……”雷金无语了,合着这事根本就不靠谱啊。海菲公司现在已经是火烧眉毛了,你拖上一个财年,公司早就破产了。
  “雷金先生,国会拨款是非常慎重的事情。美国国内像海菲公司这样存在财务困难的企业还有很多,而美国财政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宽裕。事实上,财政每年的赤字也是非常可观的。所以,我觉得海菲公司还是要多考虑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用技术击败中国对手。”陪同梅普视察的商务部长菲泽尔委婉地说。他的话翻译成人话,就是财务没钱,你别指望了。梅普此前的许诺,不过是习惯性的吹牛,谁信谁弱智的那种。
  梅普也听出了菲泽尔的潜台词,但他却没一点尴尬的感觉。他拍拍雷金的肩膀,问道:“补贴的事情,我一定会为你们争取的。除了补贴之外,你还需要什么?说吧,只要是能够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事情,我都会帮你们办到的。”
  “这……”雷金实在想不出该说什么了。
  这时候,跟在雷金身边的销售总监莱斯特替他说话了:
  “总统先生,我们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中国的几家工程机械企业,包括中国的罗冶集团、辰宇集团等。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我们相差不多,而控制成本的能力远远强于我们。但是,他们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他们的工程机械里使用的控制模块,核心芯片是由美国公司制造的。如果我们能够限制对他们的芯片出口,那么他们就无法制造出这些工程机械,而这个市场就将回到我们美国企业之手。”
  这番话,莱斯特也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说出来的。作为销售总监,他是最清楚竞争对手实力的,深知凭着海菲公司自己的力量,是完全不可能战胜罗冶等中国企业的。他曾经分析过罗冶等企业的弱点,最后只找到这样一条。不过,以海菲公司的身份,怎么可能制止美国的半导体企业向中国厂商提供工业控制芯片呢?所以,他就算是找到了这个弱点,也同样奈何不了中国同行。
  现在,似乎有了一个机会,梅普声称要帮助海菲公司获得竞争力,那么他会不会采取这样一个手段呢?莱斯特决定试一试。
  “你说只要我们限制对中国出口芯片,他们就无法造出工程机械,海菲公司就能够再次伟大,是这样吗?”梅普盯着莱斯特问道。
  我没说海菲公司能够再次伟大好不好?我只是说海菲公司能够夺回一些市场,甚至能夺回多少,都还是一个悬念,莱斯特在心里嘀咕着。
  不过,既然梅普向他发问了,他当然不能改口,于是坚定地回答道:“是的,总统先生,离开美国人制造的芯片,中国人的优势就会全部消失。”
  “没问题,我这就签署法案,禁止向中国出口指定的芯片。哪些芯片不能出口,你给我列一个清单,我会照着清单来发布命令的。”梅普说道。
  “总统,这不太合适吧?”菲泽尔赶紧提醒梅普,“我们没有理由禁止向中国出口这些民用级别的芯片,扩大禁止出口产品的名单,是要经过国会审批的,而国会肯定需要我们提供恰当的理由。”
  “这些芯片的出口影响了美国产品的竞争力,使伟大的海菲公司丢失了大量的海外市场,这难道不是一个恰当的理由吗?”梅普问。
  菲泽尔苦笑道:“这个理由可能还不够。如果为了帮助海菲公司获得市场,而让美国的半导体公司失去中国市场,公众是会质疑的。总统你是知道的,半导体企业在国会拥有很强的游说能力,国会不会同意这种做法的。”
  梅普沉了沉,然后对莱斯特问道:“这位先生,你们的竞争对手是哪些企业?”
  莱斯特说:“是中国的罗冶集团、辰宇集团和林重集团,他们都有一部分产品是我们具有竞争关系的。”
  梅普转头对菲泽尔说:“那就简单了,我们只需要对这几家企业实施禁运就可以了,这并不会影响到美国半导体企业的利益。”
  “理由呢?”菲泽尔不依不饶地问道。他是直接负责商务事务的,知道在国际贸易中采取某项行动必须有一个能够说得过去的理由,哪怕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理由是荒唐的,只要在程序上能够说得过去,就可以了。梅普提出要对罗冶等企业实施芯片禁运,理由是不可缺少的。
  “罗冶公司威胁了美国的安全。”梅普张口即来。
  “它是怎么威胁美国安全的。”菲泽尔问。
  “它……”梅普说不下去了,他转头向莱斯特问道:“对了,罗冶公司是做什么业务的?”
  我太阳!
  菲泽尔差点跪了,老大,你连人家是做什么业务都不知道,就说人家威胁美国安全,咱能不要这样儿戏吗?你现在信口雌黄,出尔反尔,丢的都是美国的脸。你任期一满就可以拍屁股走人,美国还得在这个国际社会混下去呢。道上的老大都知道要讲信用,无信则不立,一个国家能这样胡来吗?
  心里这样想,菲泽尔还真没法说出来。这时候,莱斯特开口了,他说道:“总统先生,罗冶是一家工程机械公司,它的产品包括各种矿山机械,还有海洋石油设备。中国在南海使用的深海钻井平台,就是罗冶集团主持建造的。”
  “南海?”梅普眉毛一挑,说:“这就对了,它的作为已经危害了南海的地区安全,为了惩罚这家企业,我决定签署命令,规定不得向这家企业出售控制芯片,为期三年。”
第九百零四章
多管齐下
  京城,应对办秘书处的办公室里,王伟龙与冯啸辰分坐在两张沙发上。王伟龙面带愁容,冯啸辰却是一副从容淡定的样子。
  “啸辰,这回的事情麻烦了。梅普签发了命令,说我们罗冶涉嫌危害美国安全,要对我们实施制裁,我们几款主打产品上使用的控制芯片都被限制供应了,这相当于卡住了我们的脖子啊。”
  头发已经白了一多半的王伟龙絮絮叨叨地说道。他已经退休好几年了,这回是被罗冶的现任领导班子请出来,到京城向冯啸辰求助的。在罗冶的现任领导想来,王伟龙与冯啸辰私交甚密,他出面来找冯啸辰,效果要远好于罗冶通过正式渠道向应对办求助。
  “老王,别着急,先喝口茶。”冯啸辰呵呵笑着,向王伟龙示意一下,“我这茶可是阮福根通过什么关系弄到的顶级龙井,据说一年的产量不超过100斤的。”
  王伟龙无奈地跟着笑了起来,他端起面前的茶杯,抿了一口,也不由点头赞了一声。他与冯啸辰有30多年的友谊,互相都是非常熟悉的,冯啸辰这番表现,说明他对罗冶的事情早已知晓,而且很可能已经有了应对的手段。
  冯啸辰也抿了口茶,然后说道:“辰宇和林重也被列入制裁名单了,理由同样很荒唐。其实,制裁罗冶不过是梅普的一个手段罢了,在围棋上,这叫做试应手。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向我们传递一种威胁信息。我们如果被他吓住了,跪地求饶,他就会开出种种苛刻的条件,剪我们的羊毛,甚至让我们从此一蹶不振。”
  “我琢磨着也是这样。”王伟龙说,“但是,现在不是我们怕不怕的问题,而是我们的确离不开美国的芯片。梅普的这一招还是非常毒辣的,一下子就打中我们的要害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的产业规模越大,融入国际供应链的程度就越深,被人家卡脖子也是正常的。”冯啸辰说。
  王伟龙笑道:“说起这个,我就想起当年你和高磊关于那个国际大协作的争论了。当时高磊那一派的意见是说咱们国家应当参与到整个国际产业链里去,充当其中的一个环节。如果真的这样做了,现在被卡脖子的,就不是我们一个罗冶,而是整个国家了。”
  “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冯啸辰淡淡地说道,“在当年,高磊的观点也有一些道理,毕竟那时候我们国力很弱,加入国际产业链就是帮人家打工,人家也犯不着卡我们的脖子。但如果我们发展起来,开始抢别人的生意,人家还会那样对待我们吗?老一辈咬紧牙关也要搞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就是考虑到中国是一个大国,迟早是要和西方列强争夺市场的,高磊的那套理论,给什么新加坡、韩国之类的小国用用也就罢了,大国的志向岂是他这种腐儒能理解的。”
  “这就是我佩服啸辰你的地方。”王伟龙向冯啸辰翘起一个大拇指,表示赞赏,又说道:“早在30年前,你就能够看到今天的世界格局,你在重装办做的那些事情,今天看起来都是深谋远虑,这让我这个当老大哥的都觉得惭愧啊。”
  冯啸辰摆摆手,笑道:“老王你说啥呢,那都是孟部长、罗主任他们高瞻远瞩,我不过是个跑腿打杂的。对了,咱们还是说说罗冶的事情吧,你们现在是怎么打算的?”
  王伟龙也收起了刚才的表情,认真地说:“我们考虑过了,最简单的情况,当然是国家能够出面,要求美国取消这项禁令,这样我们的生产就能够继续正常开展了。”
  冯啸辰摇摇头,说:“这并不是一个最好的方案。梅普既然这样做,就不会轻易改变。我们要让他取消禁令,他肯定要提出各种交换条件,比如让我们开放某方面的市场,甚至是要求你们罗冶退出某些领域的国际竞争,你觉得我们能接受吗?”
  “那是肯定不能接受的。”王伟龙毫不犹豫地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5/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