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451

  想明白了这一点,冯啸辰心里就踏实了,知道潘才山不会拿他怎么样,或许是真的看中了他的才华,才想借他去帮忙。不过,在潘才山看来,自己才华主要是有一些鬼点子,这可不是一个好名声。
  不管冯啸辰愿不愿意,去冷水矿的事情都已经定下来了。潘才山提出的要求并不算苛刻,仅仅是借一个临时工去帮忙,冶金局如果不答应,就说不过去了。至于冯啸辰自己的想法,罗翔飞或许会考虑一下,冶金局党组是不屑于考虑的,在组织面前,你就是一块砖,把一块砖放到什么地方去,还需要征求砖的意见吗?
  鉴于冯啸辰刚从南江回来,一路辛苦,罗翔飞给他放了两天假,让他休息休息,然后再出发去辽宁省。冯啸辰把从家里带来的土特产留给罗翔飞,然后便进城找孟凡泽去了。
  孟凡泽没有呆在农业部的办公室,而是呆在林北重机的采购站,吴锡民专门给孟凡泽收拾了一间屋子出来,照着部长办公室的标准配齐了桌椅沙发等,只是房间的面积比孟凡泽在农业部的办公室略小一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采购站实在也找不出大房间了。
  “回来了?你这一趟回南江,呆了有两个月时间吧?”
  孟凡泽坐在油漆锃亮的大写字台后面,对冯啸辰问道,他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但冯啸辰却能看出那笑容有些牵强,显得没什么神气。
  “将近两个月时间吧。”冯啸辰回答道,“企业新建,头绪很杂,很多事情都需要协调。原来桐川农机厂的底子太差,我们从上海聘了一些退休的老工人过去搭台子。还有从德国运回来的设备和国内的不太一样,有些技术文件需要请人翻译,也费了一些周章。”
  “我早就说了,给你在煤炭系统找一家实力强一点的企业和德方合资,你非要自己另起炉灶,现在知道麻烦了吧?”孟凡泽说道。
  冯啸辰道:“一开始或许麻烦一点,但后面就省事了。桐川农机厂的底子差,正好没有负担,完全是一张白纸,可以任凭我们画画。如果是一家实力雄厚的老企业,各种关系的牵扯会比现在的事情麻烦得多。”
  孟凡泽点点头,道:“说的也是。我们当年搞一五计划的时候,也是这样说的,一张白纸好画画。唉,那时候我还不到40岁,也像你一样,血气方刚,做事不怕累,字典里就没有‘困难’这两个字……唉,一转眼就是30年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孟凡泽脸上落出一些落寞的神色,但只是一瞬间,他就把这种情绪给压下去了,转而笑着说道:“既然架子已经搭起来了,就好好干,把企业做大做强。你们搞的油膜轴承,我后面专门找人了解过了,的确是咱们国家技术非常薄弱的产品,希望你们能够尽快地做出好产品,填补国内的空白。”
  “我明白,我们会好好干的。”冯啸辰说道。关于辰宇公司的真实背景,他与孟凡泽保持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其实孟凡泽已经能够猜出这家企业就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国内企业,只是披了一张合资的皮而已。也正因为此,他才会对冯啸辰说出这么一番勉励的话。
  “现在还有什么困难没有?”孟凡泽又问道。
  冯啸辰道:“有一些,不过我们自己能够克服。那边的中方厂长杨海帆是个很有能力的管理人才,另外还有一批做事很踏实的老工人和老工程师,寻常的一些困难,他们应当有办法克服的。”
  孟凡泽道:“那好,如果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可以到这里来找我,我还是有一些老关系的,可以帮帮你们。”
  “您是说……您以后就在这里办公了?”冯啸辰一愣,似乎感觉到了一些什么。
  他从冶金局出来的时候,给孟凡泽的办公室打了电话,却没人接。再把电话打到农业部办公厅,办公厅那边给了他林北重机采购站的电话,说孟部长这些天在采购站视察工作。冯啸辰当时也没多想,直接就到了采购站,见孟凡泽在这里弄了一间办公室,才觉得不对劲。虽然孟凡泽第一次接见他的时候,就是在这个采购站,但却并没有专门的办公室,而是在吴锡民的办公室里与他谈话的,堂堂一个副部长,跑到下属企业的采购站来弄一间办公室,本身就很奇怪。
  孟凡泽淡淡一笑,说道:“什么办公,我只是在这里办办‘私’而已。上个月,组织上已经找我谈过话了,让我退居二线,担任部里的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我想,既然已经不在现职上,就不必去干扰年轻同志的工作了,所以就让小冷给我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房间出来,平时也就是会会客,聊聊天,算不上是办公。”
  新中国的干部,多数都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建国之初,许多部委里的司长、处长也就是三四十岁的年龄,正是年富力强的岁数,不存在新老更替的压力。到60年代,这些干部尚未进入老龄,便遭遇了运动,纷纷被“打倒”,在五七干校里度过了若干年的光阴。
  运动结束的时候,这些干部已经是60岁上下,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年龄。如果按照普通工作人员的标准,让他们退休,似乎有些不近人情,毕竟他们是因为运动的原因而耽误了若干年的好时光。此外,运动结束后的国家面临着一系列的工作,也需要他们这些富于管理经验与魄力的老领导在各个岗位上掌舵。
  因此,像孟凡泽这样的老干部便继续留在了领导岗位上,这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稳定各项工作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可是,自然规律是不容改变的,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无论是精力还是体力都无法与年轻时候相比,有些部委里的部长、副部长加起来有十几个人,能够坚持上班的连1/3都不到,开一次部党组全会都要派车去医院里接人,所谓“拄着拐棍”、“抱着枕头”来开会的现象,并不仅仅是一句政治笑话。这里说的枕头,其实是氧气袋,有些老领导开着会还得时不时地吸吸氧,工作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中央领导意识到了这种情况,开始有步骤地让一部分老同志退居二线,并在各个部门设置了诸如顾问委员会、调研委员会之类的机构,让这些退下来的老同志“发挥余热”。老同志们对于这种安排的态度各不相同,有些认为这是卸磨杀驴,情绪非常不满;也有一些人则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自己年龄大了,就应当为年轻人让路,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这种调整。
  孟凡泽是一个有全局观的老领导,对于让他退居二线这件事情,他没有任何的怨言。但对于部里让他担任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这件事,他只是一笑置之,觉得不在其位则不谋其政,既然退下来了,就没必要成天呆在部里。新提拔上来接替他职务的副部长,原来是他的下属,如果他在部里出现,这位新的副部长必然是十分为难的。逢事不去向老部长请示,显得不够谦虚,而如果事事请示,那自己岂不成了一个废物?
  想到这些,孟凡泽便决定轻易不去部里了,除非是要听重要文件传达,或者有其他一些必须要他去的事情,他才会在部里露露面。部里给他也留了办公室,但他只是锁在那里,没有使用。
  不去部里上班,并不意味着孟凡泽就能够在家里呆得住。多年养成的习惯让他觉得没有一点事情做就浑身难受。他让冷柄国在采购站给自己准备了一间办公室,没事就到这里来看看资料,或者约一些门生故旧聊一聊。这名义上来说只是一个退休老人的闲聊,但聊天的内容又无不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方面的。
  孟凡泽当了这么多年的领导,接触过和照应过的人很多。知道他退下来之后,有些人便会专程过来看望一下他,陪他聊聊天,排遣一下心结。一开始,孟凡泽还没觉得什么,但慢慢就有些不喜欢这样的聊天了。大家都是有工作的,可以说是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看他这个退休老头,他又有什么理由留着人家在这里谈笑风生呢?
  刚退休下来的领导干部,不管心胸有多么豁达,在人情冷暖方面都是非常敏感的。孟凡泽不想让人说自己是个不识趣的老头,于是渐渐地便不再与旧日的部下联系,人家说要上门来拜访他,他也往往是婉言谢绝。
第一百二十五章
真正的发挥余热
  冯啸辰和孟凡泽联系,说要来向他汇报工作的时候,孟凡泽是非常高兴的。与那些身居要职的部下相比,冯啸辰只是个羽翼未丰的小年轻,仍然需要孟凡泽的照顾。即便孟凡泽已经退居二线,无法给其他人提供什么帮助,但给冯啸辰遮遮风、挡挡雨,孟凡泽自忖还是能够办到的。
  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生活的全部追求就是能够对别人有用,他们赚钱的目的是让别人衣食无忧,他们无惧刀剑,只为了把别人呵护在他们的臂膀之下。他们辛勤工作,任劳任怨,守护着别人的成长。有一天,别人对他们说:我们长大了,不需要你们了,你们可以休息了。这时候,他们会茫然失措,感觉生活失去了所有的意义,他们浑身的气力会在瞬间消失地无影无踪,他们那挺拔如山的后背会蓦然弯成长弓……
  这种人,叫做父亲。
  孟凡泽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在位置上的时候,似乎有着用不完的精力,每天处理无数的公文,为下属企业解决各种各样的困难,感到其乐无穷。但组织通知他退居二线,不再需要去负责什么具体事务的时候,他的精神突然就垮了,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完全成了个废人。
  前些日子过来看望他的人,很多都是由他亲手提拔起来的中青年干部。但他还在台上的时候,他觉得自己能够荫护这些人,能够对他们有用,那时候,这些人到部里来找他聊天,他可以以一个长辈和领导的身份,询问他们的工作情况,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表扬,对他们的失误提出批评,他非常享受这样的谈话。
  但当他离开了这个职位之后,再与这些部下聊天,忽然就失去了自信。自己的表扬对于部下不再有什么意义,而自己的批评或许会被别人视为不识时务。别人向他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不再是一种义务,更像是对他的施舍,而像孟凡泽这种强势了一辈子的人,怎么愿意去接受施舍?
  冯啸辰的情况与这些人完全不同,他是一个新人,几乎毫无根基,孟凡泽随随便便一个电话,就能够帮他解决掉一些看似无解的难题。比如辰宇公司的登记和注册,如果没有孟凡泽帮忙,冯啸辰起码要多等两三个月的时间。在冯啸辰的面前,孟凡泽能够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这使得他对冯啸辰的到来感觉十分愉快。
  这就像一个拿200块钱退休金的老人,在自己那个月薪过万的儿子面前找不到存在感,但他却能给五岁的孙子买几个糖果,在孙子的笑颜中找回自己的尊严。
  以冯啸辰现在的年龄,恐怕是无法理解孟凡泽的心理的,但他有着两世的见识,实在是太清楚孟凡泽现在的苦闷了。
  “孟部长,您就打算在这里浪费光阴了?”
  冯啸辰用手指了指四边的墙壁,笑呵呵地说道。他这话,在孟凡泽听来,纯粹就是哪壶不开偏拎哪壶,知道自己现在退下来,正闲得发慌,他居然还如此调侃自己,实在是可恶到了极致。
  “你在这胡说八道什么,我有什么光阴可浪费的,我就是一个退休老头罢了。”孟凡泽气呼呼地说道。还别说,他这一生气,便把心里的不痛快给忘记了,有个人上门来刺激刺激他,惹起他的斗志,也算是一种娱乐了。
  冯啸辰似乎没感觉到孟凡泽的不高兴,依然笑着说道:“孟部长,中央不是提倡老干部要发挥余热吗?我看你呆在这屋子里,也发挥不出什么余热来呀。”
  孟凡泽没好气地斥道:“余热是说炉灰的,我还没变成炉灰呢。”
  “孟部长,我有件麻烦事,想求您出山帮帮忙,您乐意吗?”冯啸辰问道。
  “你能有什么狗屁事情?还用得着我‘出山’?”孟凡泽不屑地说道。
  冯啸辰正色道:“孟部长,我这可不是狗屁事情,这是我们经委的张主任交代的事情,罗局长为这事还专门找过我,让我限期解决。”
  “这么严重?”孟凡泽来了点情绪,问道:“是什么事情,老张还要让你这么个小年轻去办,别人就办不了吗?”
  冯啸辰道:“别人能不能办到,我不太清楚,但这件事也困扰我们经委好长时间了,一直都没有解决。”
  “你是说,你能解决?”孟凡泽问道。
  冯啸辰笑道:“这就得看您愿不愿意帮忙了。”
  “呵呵,还和我有关呢?说说看,是什么事情。我可事先声明,如果是太麻烦的事,我可不管,你们经委的能耐大得很,用不着我这个退休老头去发挥什么余热。”孟凡泽假装事不关己,其实心里已经有些活动了。
  冯啸辰道:“我们经委有200多名职工子弟,目前处于待业状态,无法安置。经委领导听说我在冷水矿帮他们安置了上千名待业青年,所以让罗局长来找我,叫我想想办法,把经委这200多人也给安置下去。”
  “哈,原来是这事啊,活该!”孟凡泽幸灾乐祸地说道,安置待业青年的难度有多大,他是清楚的,煤炭系统里每家企业都有这方面的困难,煤炭部也有一些子弟面临着安置问题,部党组为这事也开过不止一次会了。听说经委的领导把这件事交给冯啸辰,孟凡泽就觉得好笑。
  笑过之后,孟凡泽才想起冯啸辰之前的话,不由纳闷地问道:“小冯,你说的这件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冯啸辰理直气壮地说道:“如果您愿意帮忙,我就能够把他们全安置了,甚至能给你们煤炭部也安置上几十个人。如果您不愿意帮忙,我就没办法了,只能跟罗局长说另请高明。”
  “我还有这个本事?”孟凡泽诧异道,他认真想了一遍,想不出自己到处有何德何能,可以帮冯啸辰解决这么一个难题,或者说是为经委解决这么一个难题。想到冯啸辰在冷水矿搞的是一个石材厂,难道他想利用自己在煤炭系统的关系,去开发点什么煤矸石工艺品之类的?
  “这件事我跟您谈过的。”冯啸辰道,“我打算创办一家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连名字都起好了,就叫做经纬企业咨询顾问公司,专门负责为全国的企业提供质量管理认证服务。公司的组织经营都不是问题,最关键的是需要有一位懂得全面质量管理,同时还德高望重的首席顾问……”
  “质量管理认证!”孟凡泽的眼睛里闪出了光彩,他的确记得,去年冯啸辰从新民液压工具厂回来的时候,与他谈过这样一个设想,说要成立一个质量咨询机构,为企业提供有偿的质量咨询服务。冯啸辰当时还专门说过,如果孟凡泽退居二线了,可以去当这家机构的负责人。
  那时候,孟凡泽根本没考虑过退休后的工作安排问题,对于冯啸辰的这个想法,他也是嗤之以鼻,认为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是一条邪路,还批评了冯啸辰几句。
  时隔半年,冯啸辰又提起了这件事,这一回,孟凡泽的想法已经大不相同了,他隐隐觉得,这似乎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而且的确能够发挥他的所谓“余热”。
  “我们目前推行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还是非常粗陋的。空话套话太多,具体落到实处的地方很少。不同企业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标准不一,有些做得还算不错,有些则甚至张冠李戴,搞出了一些四不像的东西。更不必说还有一部分企业因为重视不够,或者缺乏必要的人才,这项工作还停留在口头上,完全没有启动。”冯啸辰说道。
  “那你的想法是什么?”孟凡泽问道。
  冯啸辰道:“我觉得,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的宣传已经足够了,下一阶段应当开始抓落实。落实的一个表现就是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证工作,各地区、各行业要提出自己的认证计划,比如说,在五年内保证所有的大型企业完成认证,80%的中型企业和50%的小型企业完成认证。唯有如此,才能改变目前这种光说不练的格局,使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真正开展起来。”
  “你说的认证,是指什么?”孟凡泽继续问道。搞工业的人,对于认证这个概念是并不陌生的,企业会有各种各样的认证,什么锅炉生产资质认证、建筑施工认证、高压电器认证啥的,这些东西孟凡泽都接触过。可全面质量管理认证指的是什么,他就有些不明白了。
  “要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就需要有一套相应的管理体系,它是根据企业的特点,选择包括设计、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若干要素组合而成,并予以制度化、标准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所谓全面质量管理认证,也可以叫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就是确定企业是否建立起了符合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如果建立了,就颁发证书,通过认证。如果没有建立,那就帮助他们建立起来。”
  冯啸辰不慌不忙,侃侃而谈。坐在他对面的孟凡泽眼睛里分明出现了久违的神采。
第一百二十六章
功劳是你的
  后世的企业管理人员,恐怕没有不知道ISO9000这个词的。ISO9000认证一度成为企业管理界最时尚的概念,一家企业没有通过认证,简直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自己是现代企业。
  其实,早有90年代初,欧共体就已经把ISO9000当成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标准,并提出到1992年时,任何非欧共体的厂商必须首先具备ISO9000证书,才有资格进入欧共体市场。中国曾经提出过一套等效采用ISO9000的国家质量标准,但因为仅仅是参照而不是同步,二者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最终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中国企业仍然是以申请ISO9000认证为自己的目标。
  ISO9000认证对于一家企业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取得一个证书,而在于认证过程中所培养起来的质量管理理念、知识和能力等等。一次认证的过程,就是对企业管理各环节进行全面梳理的过程,能够发现企业中存在的各种缺陷,规范各项管理行为,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管理水平,从而使企业的能力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ISO9000标准的提出和正式公布,还要等待几年,但冯啸辰决定把这套方法提前一步引入到国内来。他倒没打算去侵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版权,毕竟这套东西人家已经搞了多年,许多概念都是他们提出来的,以冯啸辰一个人的本事,不足以去挑战一个组织。
  他要做的,仅仅是借鉴这一套思路和方法,在中国提前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人家起个名字叫ISO9000,他完全可以起个名字叫FXC8888。他深谙这套体系的精髓,推广起来没什么难度。未来等ISO组织推出9000系列的时候,他不去告ISO侵权也就罢了。
  在后世的中国,有无数的管理咨询公司是专门帮助企业做ISO9000认证的。这些公司会派人进入企业,为企业做各种管理诊断,为企业量身定制各种管理规章,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帮助他们编制各种表格,以便通过认证机构的检查。
  对于企业来说,这些管理咨询公司所做的工作是他们所不了解的,那些管理咨询师、培训师等等都是专业人才。而如果站在管理咨询公司这边来看,就知道所谓咨询、培训,也不过就是一些熟练工种而已,只要懂得相应的套路,掌握这些方法并不困难。一个培训师的能力,与一个熟练的瓦匠没什么区别,用卖油翁的话来说,就是“但手熟耳”。
  冯啸辰很早就琢磨过这件事情,但具体如何操作,还有一些疑虑。孟凡泽退居二线,经委需要解决待业青年就业问题,这两件事凑到一处,就给冯啸辰创造出了一个机会。他决定要成立一家管理咨询公司,让孟凡泽来当首席顾问,把那些待业青年都塞进去当管理咨询师,再派往各家企业去做质量认证咨询工作,可谓是一举多得。
  现有的行政体系中无法增加一个这样的机构,只有把它放在体制之外,才是合适的。以公司的形式建立这家机构,并不占用国家的编制,也不存在干部任命之类的问题,能够避免各种扯皮的现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