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451

  “他呀,就是这个性子,过去在学校做实验也是一做就做到大半夜。不过因为学校里经费也不多,他有些实验做不了,回到家还拿我撒气呢。”闫夫人用嗔怪的口吻说道。
  “时不我待啊。”闫百通感慨道,“小冯,你还年轻,不能理解我们这一代人的想法。我都是年过半百的人了,还能干几年啊?原来没设备,没实验材料,写出了文章连发表的版面费都没有,那才叫着急啊。现在条件这么好,想做什么实验都能够做,想发文章有公司帮着出钱,我只愁没有分身法,不能同时干五件事情呢。我告诉你,我现在起码有50个好的想法,都让我的那些学生在做着实验呢。等这些文章写出来,再一发表,哼哼……”
  说到最后的时候,闫百通的脸上泛出了得意的光芒,估计那潜台词就是说自己会如何如何牛逼吧。时下国内还没有唯SCI的风气,不过如果真的能够在国外有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几十篇文章,闫百通恐怕想装低调都不成了,绝对是南江省头号学术权威。
  “老闫,你就别吹了!”闫夫人看不下去了,隔着桌子瞪了闫百通一眼,然后说道:“没有人家小冯处长给你介绍,你能有今天这样的机会吗?你光顾着自己喝酒,怎么也得敬小冯处长一杯吧?”
  “对对对,得敬小冯一杯。”闫百通这才反应过来,他向服务员打了个手势,让服务员帮他拿来一个酒杯,然后端起酒瓶子,分别给冯啸辰和自己都倒满了一杯酒,接着便端起自己的酒杯,向冯啸辰说道:“小冯处长,这杯酒,是我老闫敬你的。辰宇公司那边的事情,我心里也明白,不是你打了招呼,他们也不可能给我这么多方便。”
  冯啸辰端起杯子,说道:“闫老师,你敬我,我可不敢当。辰宇公司和你之间,是互惠互利的关系。没有你带着学生去帮忙,他们也没这么快掌握德国人的技术。我都已经听说了,你和你的那几个学生做的工作都非常出色,杨经理还专门让我向你打听一下,你那些学生里,有没有想到辰宇公司去工作的,他愿意高薪聘用呢。”
  “这个嘛……”闫百通把杯子又放了下来,苦恼地说道:“这件事,杨经理也向我说起过,不过,你也知道的,现在学校里的分配都是由国家定的,学生哪有选择权。再说,辰宇公司毕竟是合资企业,还是不如国企稳定吧,所以,学生也有自己的想法,你说是不是?”
  “哈哈,明白明白。”冯啸辰笑道,他向闫百通举了举杯子,一饮而尽,然后便岔开这个话题,与闫百通聊起轴承的事情来了。
第一百九十九章
轴承大王
  知道闫百通在辰宇公司干得挺开心,冯啸辰也就放心了。聊天的过程中,闫百通还向冯啸辰暗示,有几个在工学院里和他关系不错的教授,看到他的生活明显改善,而且科研成果迭出,也有意想给辰宇公司干点活。
  冯啸辰问了一下这些教授的情况,然后告诉闫百通,他可以把这几位教授带到桐川去试一试,如果杨海帆他们觉得这些教授水平不错,也用得上,自然也就会接纳他们了。闫百通连连点头,表示过完年就来安排这件事。
  第二天,冯啸辰去省冶金厅转了一圈,乔子远、刘惠民等人见了冯啸辰,热情又比过去多了几分。冯啸辰原先在国家经委冶金局只是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现在到了重装办,却有了一个副处长的衔,明眼人一看都知道他将是前途无量的。虽然大家没听说过什么“莫欺少年穷”的台词,但这个道理是谁都明白的。
  因为热轧机的引进合同刚刚签完,具体的设计和设备制造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南江这边还没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冯啸辰以重装办代表的身份,听取了南江省冶金厅和南江钢铁厂方面对于这个项目的报告,做了一些“重要指示”,这项工作就算是完成了。因为冯啸辰就是南江本地人,冶金厅也就没说什么给他安排消遣娱乐项目的事情,只是说如果他在南江期间有什么麻烦的事情,可以尽管找冶金厅帮忙解决。
  “冶金厅毕竟是你的娘家嘛!”刘惠民拍着冯啸辰的肩膀,这样说道。
  “是啊是啊,还是回到娘家觉得亲切啊。”冯啸辰应道,同时无奈地想到冷柄国也说过同样的话,这就叫富在深山有远亲了。
  罗翔飞派冯啸辰到南江来考察,其实就是存着给他放个假,让他能够回家过年的意思。冯啸辰到过一趟冶金厅之后,也就没啥别的事情了,于是准备前往桐川,去看看辰宇公司的情况。谁曾想,没等他出发,杨海帆却先到了新岭,还带着一个30岁上下,有着明显东南沿海相貌的男子。
  “我不是说好明天就去桐川的吗,你怎么反而到新岭来了?”
  见到杨海帆出现在自己面前,冯啸辰诧异地问道。这是春天酒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冯啸辰是陈抒涵派人去他家喊来的。春天酒楼对外声称是辰宇公司的驻新岭办事处,事实上也的确有这个功能,辰宇公司的人到新岭来出差,吃住都是在这里,陈抒涵还专门给杨海帆留了一间办公室供他使用。
  “出了点事情。”杨海帆向冯啸辰说道,他让冯啸辰坐下,然后指了指坐在旁边的那名男子,那男子赶紧站起身来,脸上露出一些怯怯的表情。
  “这是姚伟强,浙江省温州地区的个体户,人称轴承大王。”杨海帆介绍道。
  “那都是人家瞎传的,我就是做点小生意而已。”姚伟强低调地说道。
  “轴承大王?”冯啸辰有些不明就里,“你也是生产轴承的?”
  “不是不是,我是卖轴承的。”姚伟强道。
  “那轴承大王是什么意思?”冯啸辰又问道。
  “这个嘛……”姚伟强看了看杨海帆,见杨海帆没有替他解释的意思,只能硬着头皮自己说了:“我原来是在我们公社农机厂里工作的,对轴承有点研究。后来我发现市面上轴承的品种非常多,有时候想买一个想要的轴承,要跑很多地方,还不一定能够买得到。所以我就从农机厂出来,自己搞了个个体户,专门卖轴承。大个的轴承,还有专用轴承,我不敢说,但平常机器、仪表上用的轴承,我这里都有。因为我的货色比较全,所以人家就给我起了个外号,叫做轴承大王。对了,我们温州地区除了我这个轴承大王之外,还有螺丝大王、钥匙大王、电器大王、五金大王,一共有10个人,我们当地人就把我们叫十大王。”
  “姚师傅是他到我们公司来联系进货的时候,我才认识的。姚师傅的水平非常高,对轴承的型号非常了解,对于用户的情况也非常了解。他看到我们公司生产的几种油膜轴承之后,就说他知道哪些企业用得上这样的轴承,而且这些企业还正在到处找这种轴承。经过他牵线,我们在国内卖出了不少轴承,有机床企业买的,也有农机企业买的。”杨海帆说道。
  姚伟强道:“其实我哪有什么水平,我就是高小文化,自己比较喜欢钻研点机械的东西而已。轴承这个东西,我看得多了,也就有点感觉了。杨经理说的那些企业,我过去和他们接触过,他们说起到处找这些规格的轴承,我看到杨经理这里有,就给他们牵了一下线,很方便的事情。”
  “你的意思是说,你就是听人说过需要这些规格的轴承,你就全记住了?”冯啸辰饶有兴趣地问道。
  姚伟强半是羞怯半是自豪地说道:“我可能在这个方面有点小特长吧,不管是什么样规格的轴承,只要你跟我讲过,我就能够记得清清楚楚,保证不会搞错的。”
  “这岂止是小特长啊,简直就是天才了!”冯啸辰由衷地感叹道。
  轴承这种东西,规格是相当复杂的,除了什么内径、外径、厚度之类的指标之外,还有不同的类型,比如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滚针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推力滚子轴承等等,要想只听一遍就能够把对方的需求记下来,然后再去找对应的生产厂家,这可不是寻常人都能够做到的。
  姚伟强自称自己只有高小文化,而且是出身于公社的农机厂,自然也不会受过什么很好的训练,他能够做到对轴承规格过目不忘,只能说是全身心地投入在其中,已经达到熟能生巧的境地了。
  听到冯啸辰夸奖自己,姚伟强也有点得意。他来新岭之前,就听杨海帆跟他说过,冯啸辰是个国家部委里的副处长,是大干部。能够得到这样一个大干部的称赞,姚伟强有一种如遇明主的感觉。
  “老杨,你带姚师傅到我这里来,有什么事情吗?”冯啸辰转头向杨海帆问道。他其实更应该称姚伟强为姚老板,但当年老板一词是比较敏感的,想必姚伟强也不敢接受,所以冯啸辰只能学着杨海帆的样子,管他叫姚师傅了。
  一听冯啸辰这话,姚伟强脸上刚刚绽出的阳光立马就变成了厚厚的阴霾,杨海帆也是皱了皱眉头,对冯啸辰说道:“小冯,姚师傅这边,出了点事情。他从温州逃出来,跑到桐川来找我帮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想到你回南江来了,所以就把他带到新岭,想听听你的意见。”
  冯啸辰一惊,问道:“什么事情,为什么是逃出来?”
  “唉,这事……一言难尽啊。”姚伟强长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回椅子上,人也像是被抽掉了魂一般,完全没有了刚才的神气。
  杨海帆见他没勇气说,只得自己替他把事情的原委说出来了。
  正如姚伟强所说,在整个温州地区,有十个成功的个体企业家,被称为十大王(1)。在过去几年中,十大王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得风生水起,自己赚了不少钱,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当然,由于树大招风,他们也难免会受到一些非议,其中最主要的指责,就是认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投机倒把”,是撬国家的墙脚。
  今年初,鉴于国内经济领域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现象,国家下发了一个有关“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通知。当地的官员不清楚国家的政策意图,见文件中说得严重,也不敢怠慢,直接把十大王都列入了严厉打击的范围,指示公安部门将其捉拿归案。
  “十大王,被抓了六个,我和另外三个人听到风声不对,赶紧跑了,要不这会也到号子里吃馒头去了。”姚伟强心有余悸地说道。
  “小冯,我觉得姚师傅没有做错什么啊。”杨海帆道,“他帮助我们卖出了轴承,相当于也帮那些企业买到了急需的配件,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他在其中提取一点辛苦费,也是理所应当的。如果没有他在中间牵线,那几家企业自己派出采购员去采购,花的差旅费起码是姚师傅拿的辛苦费的10倍以上。像姚师傅这种人,是我们非常需要的。”
  “这就是历史的局限性吧。”冯啸辰苦笑了。
  中国的官员对于经商的歧视,可以一直追溯到古代。当时的人认为只有农桑才能创造价值,商人倒买倒卖,无宜于国计民生,反而是败坏了社会风气。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为国家采取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所有的物资流通都是由国家计划来统一调配的,民间的商业行为便被扣上了投机倒把的帽子,至少在过去十几年中都是被严格限制甚至严厉打击的。
  改革以来,政策有所放松,商业逐渐兴起,“十大王”这样的商业奇才不断涌现。但在一些官员眼里,商人依然是另类,遇到一点风吹草动的时候,这些商人毫无疑问都是被打击的对象。
注释:
(1)此处化用的是我国80年代著名的“八大王事件”。在1982年全国开展的“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运动中,一批走在市场经济“风头浪尖”上的人被以“投机倒把罪”抓获。在个私经济发源地的温州,五金大王胡金林、矿灯大王程步青、螺丝大王刘大源、合同大王李方平、旧货大王王迈仟、目录大王叶建华、线圈大王郑祥青以及电器大王郑元忠等八人被列为重点打击对象。此被称为“八大王”事件。
从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到被打击对象,再到平反后的全国推广,他们的命运被深深地打上时代烙印,成为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
第二百章
扯一块虎皮
  听到十大王的遭遇,冯啸辰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也忍不住后背有点发凉。如果他没有给自己扯一块中外合资的虎皮,那么今天到处躲藏的,恐怕就不止是姚伟强,还有他冯啸辰了。
  “小冯,你看有什么办法没有?”杨海帆试探着问道。他虽然是家合资企业的中方经理,目前不但在桐川县说话有点份量,甚至在东山地区也有一定的地位,但涉及到这种政策方面的问题,他那点级别就不够看了。下令捉拿姚伟强的,是浙江省的温州地区,隔着一个省,又是一级行署的行为,杨海帆真没有什么办法,否则他也不至于带着姚伟强跑到新岭来求助。
  冯啸辰皱起了眉头,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做才好。他当然知道,十大王的事情,只不过是政策上的短暂波动而已。最多有一年时间,更为开放的政策就会出台,届时这十大王都能够获得自由。但是,就这一年的时间,也完全可能会消磨掉一个商业天才的锐气,让他一蹶不振。如果姚伟强真的被温州地区派出的人抓走,在看守所里呆上几个月,恐怕再出来就不见得有勇气重操旧业了。
  这些商业人才,焉知不能在20年后成为福布斯排行榜上的人物呢?如果因为一时的政策错位而被扼杀,那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悲剧,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也是值得惋惜的事情。
  可是,怎么样才能够拯救姚伟强呢?
  以重装办的身份,直接与温州地区交涉,肯定是不行的。这是涉及到国家政策取向的问题,在当年是极其敏感的。虽然冯啸辰相信罗翔飞有足够开放的思想,但他也绝对不会因此出头来协调这件事,否则就意味着重装办在解读中央的政策,这是极其犯忌讳的事。更何况这件事与重装办没有任何关系,重装办的人出面来张罗,名不正、言不顺,会引起无数的非议。
  既然不能交涉,那就只能把姚伟强窝藏起来了,这倒也是杨海帆考虑过的一个方案。姚伟强的“罪行”还到不了需要发通缉令的程度,所以只要姚伟强不在公开场合露面,而是躲在桐川,隐姓埋名,温州地区也没法找到他。杨海帆来找冯啸辰,也有向他请示这个方案的意思,因为要窝藏姚伟强,必须用辰宇公司的名义,否则桐川县城里凭空出来一个外地人,当地公安也是要来过问的。
  “你的考虑呢,姚师傅?”冯啸辰向姚伟强问道。
  姚伟强哭丧着脸,说道:“唉,现在我还能有什么考虑,就是到处躲呗。我在温州的那个小店,肯定要被没收的,我现在成了个穷光蛋,如果冯处长和杨经理能够收留我,随便让我做点什么都行。”
  说到这里,他的眼睛都有些湿润了,七尺长的汉子,混到这步田地,也的确是够让人揪心的。
  “你说你做点什么都行?”冯啸辰追问道。
  姚伟强道:“可不是做什么都行吗?我也不懂技术,唯一的本事就是会卖卖轴承。现在我的店也被封了,一出去就被公安抓走,继续卖轴承肯定是不行了。如果杨经理的公司肯收我,我可以当个仓库保管员,实在不行,做个搬运工也成啊。”
  “做搬动工,太委屈姚师傅了。”杨海帆对冯啸辰说道,“像姚师傅这么懂轴承,又会做生意的人,我们公司里连一个都找不到。我过去还跟姚师傅说呢,如果他不是自己有大买卖在做,我都想高薪聘他当我们的销售科长了。”
  “唉!”姚伟强在旁边又叹了口气,估计他也觉得自己完全够资格当个销售科长,只是现在不可能了。早知如此,他提前几个月把自己的小店关了,跑到辰宇公司来干,也就没有这桩无妄之灾了。
  冯啸辰坐着想了一会,抬头对杨海帆问道:“海帆,你觉得姚师傅原来的那家店开得如何?”
  “生意挺好的。”杨海帆不知道冯啸辰为什么这样问,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了。
  “那么,轴承行业里需要这样一家店吗?”冯啸辰又问。
  “当然需要!”杨海帆道,“有了这样一家店,轴承的买方和卖方都方便多了。想卖轴承的,直接在他这里挂个号;想买轴承的,到他这家就能够全部配齐,不用全国各地到处跑。我过去还跟姚师傅说过,他应该把这家店开得更大一些,开到人人皆知的程度……咦,啸辰,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冯啸辰点了点头,道:“我的确有个想法。你说,如果咱们开一家轴承经销公司,专门搜集全国各家轴承厂的轴承目录和样品,帮助那些轴承用户找到他们需要的轴承,是不是一个好主意?”
  “当然是好主意!”杨海帆赞道,他是个足够聪明的人,一听冯啸辰的话,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了,于是继续说道:“以姚师傅的能力,完全可以当这家经销公司的经理,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家公司会比姚师傅原来的那个小店大出10倍以上,肯定能够做到国内领先。”
  “这……”姚伟强听着这两个人描述的宏图,眼睛都直了,他讷讷地说道:“可是……可是我现在还是一个在逃犯啊,怎么能当经理呢?”
  “你如果是经理,那就不是在逃犯了。”冯啸辰嘿嘿笑着说道,“如果你经销轴承是受合资企业的委托,那么温州地区还会说你是投机倒把吗?”
  “可能不会!”姚伟强道,“我们县里有一个也是做生意的,规模倒是没有我们十大王做得大。他家里有华侨关系,前两年那个华侨还回来过一次,是县里的领导亲自接见的。听说这一次县里抓人,其他的店都不敢开了,就他还敢,县里也没拿他怎么样。”
  冯啸辰道:“如果是这样,那就简单了。让杨经理给你开个证明,证明你是辰宇公司的销售科长,做生意也是帮辰宇公司做的,不就行了吗?”
  姚伟强把目光投向杨海帆,杨海帆却轻轻地摇了摇头,对冯啸辰说道:“啸辰,用辰宇公司的名义不太合适。”
  “为什么?”冯啸辰问道。
  杨海帆道:“辰宇公司是合资企业,桐川县也有一部分股份,而且董事长就是范书记,这么大的事情,不向他请示肯定是不行的,但如果向他请示,恐怕就……”
  他没有说下去,冯啸辰已经听懂了。正如他对自己身份的顾虑一样,在涉及到政策问题的时候,桐川县是不会站出来担事的。在明知姚伟强是温州地区正在抓捕的在逃犯的情况下,让桐川县同意辰宇公司给姚伟强出具一个假证明,那是万万做不到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