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刑警(校对)第3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4/685

  后来虽然开始慢慢建档了,但过去的许多数据,也很难准确录入,信息不完善的更比比皆是,所以这个方向不能说完全是绝路吧,反正也差的不远。
  不过既然是讨论,当然是畅所欲言,胡德水自然不会马上反驳。
  只听东广仔继续说道,“二是杀人的手法,被杀的虽然都是女子,但都正值二十多岁的青春期,以身强体壮来形容并不为过。”
  “想要控制这样的女子并不算太容易,而嫌犯居然能接连成功控制住七个,并且没露出破绽,可见其本身身体素质极强。”
  “这至少可以证明嫌犯是名正当年的强壮成年男子,且不排除有军方或公安背景,这点又与第一个推测不谋而合。”
  言之有理,没人有异议。
  因为从七位死者身上,能看出明显的剧烈抵抗痕迹,但并非锐器伤或其他工具伤害,这说明嫌犯是徒手将被害人制服的。
  “三是嫌犯的杀人动机,或者说是犯罪心理,我觉得从他将被害人先制服束缚双手后,再为所欲为,表现出了其极强的控制欲。”
  “而强女干杀人,却又进行漂白,除了反侦察的作用外,可能还有另一目的,嫌犯认为该名女性不洁,所以必须得到清洗……”
  “这就涉及到了嫌犯的背景,其成长或生活中,有可能遭受到过女性的背叛。”
  “鉴于以上几点,我觉得我们要找的可能是一名年龄在二十五到三十五岁之间,有过公安相关背景,单亲家庭成长,或有过离异经历的男子。”
  “哦当然,我说的是他二十年前的岁数。”东广仔补充完毕后坐了下去。
  可以说不愧是公安部特别组建的专案组吗?随便站起个人,就能说的头头是道的。
  不过闵学倒觉着这位可能是受金拱门国影响较大,这套理论目前在国内似乎不太行得通。
  为什么?
  简单啊,虽然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但国内的许多数据仍旧处于待完善状态,原因多方面吧,起步晚,人口基数大等等,都是重要原因。
  飞速发展是肯定的,不过要通过如此描述,从京陕两地筛选出嫌疑人,真心够呛啊!
第四百章
点名
  东广仔分析的头头是道,本应让大家佩服一番,然而其高高在上的神情,实在让人升不起这个念头。
  这高傲的态度倒也不一定是故意,有些人阅历如此,不自觉的就形成了这样的气场,让人亲近不起来。
  连泰倒是泰然自若的点点头,“不愧是马里兰大学的高材生,很有见地。”
  这句话让闵学再一次看到了连泰与关弘济的不同,打死老关,也说不出这种话来,所以人家连泰职位高不是没有道理的。
  接下来连泰就东广仔的推论进行了一番总结,并分析有无。
  彭继同趁机凑过来小声给闵学介绍道,“东广仔萧胜,刚从国外回来没两年,喝了一肚子洋墨水,被特招进咱部里,平日里没少自诩专家。”
  看来彭继同是与这位共事过,而且貌似不是很愉快。
  “国外的月亮虽然没有比较圆,但人家的一些理论还是值得借鉴的。”闵学实事求是。
  彭继同一撇嘴,“借鉴也成啊,关键这位喜欢照搬,也是瞎猫碰死耗子,不少案子被他蒙的差不离,之后用四个字足以概括他的人生。”
  “眼高于顶?”
  “你真没劲,我偏要用目中无人。”
  “……”
  到底是谁没劲?
  不过说到瞎猫碰死耗子,倒也不尽然。
  犯罪心理学虽说比较抽象,在许多因素的影响下通常不会特别准确,但正是因为其抽象性,许多侧写涵盖的信息量极大。
  就比如刚才萧胜对嫌犯的侧写吧,年龄段跨度有十岁,结合具体线索,连闵学也觉得嫌犯的年龄很可能就在四十五到五十五之间。
  如果人抓到后,年龄真的就在这个区间内,那到底是概率蒙对的呢?还是心理侧写真的发挥了作用?
  这个界定很难下,所以萧胜也不全是在做无用功,起码他将嫌犯圈定在了一个特定的范围。
  正当彭继同打算继续向闵学输出萧胜生平八卦时,台上的连泰突然发话了。
  “继同,嘀咕什么呢?有想法就说出来。”
  突然被师傅点名,彭继同面色一紧,顿时正襟危坐起来,好在大家都不是小学生了。
  这厮虽然刚才没干什么正经事儿,却不是个棒槌,马上组织起了语言。
  “我觉着吧,我们现在讨论十八年前的案子意义不大……”
  彭继同的第一句话,就让所有人侧目,尤其是萧胜,已经处于充能完毕的战斗状态,随时准备反击了。
  连泰倒是没什么太大的反应,自己的徒弟什么性子他还能不清楚?
  于是连泰目光示意彭继同继续说下去。
  彭继同也不是被吓大的,眼前众人的目光浴小意思了,他语气未变分毫的道,“我认为,目前案件的关键在于9月22日刚发生的这起案子上。”
  哦,原来是这么个意思。
  众人恍然,并表示理解。
  果见彭继同解释道,“我想大家都知道,案发时间离得近,不仅意味着线索多,搜证难度大幅降低,也能为我们,尤其是萧大博士提供更多的犯罪心理研究支持。”
  “比如,嫌犯为什么会在沉寂了十八年后,再次犯案?”
  “又为什么,连作案的手法都发生了变化,从勒死,变为了用枕头闷死?”
  “是洗心革面后又突遭刺激?又或是有什么不可抗力使其在这十八年间无法犯案?”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个核心,也许也是京陕系列杀人案的突破口!”
  大家继续点头,连萧胜都没抬杠。
  看到萧胜精彩的面部表情,闵学摇头暗笑。
  彭继同,可真不是个吃亏的主儿!他那一说,顿时让萧胜充溢的能量,全无用武之地。
  话又说回来了,能在部级专案组里混的,谁还不是个刑侦高手了?
  但这种级别的专案组,缺的可能不是头脑,亦不是行动力,而是团结协作的精神。
  只能说万物有短有长,有利有弊吧。
  萧胜和彭继同的发言,虽然略带火药味儿,却俱都言之有物,为众人开了个好头。
  不等连泰再次发话,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的热烈讨论起来。
  “我觉着这起案子与十八年前的那七起,并不是同一人所为,仅凭被害人被打了一样的绳结,就如此判定,太武断了。”
  “不不,不只是如此,除了绳结,还有强女干并用漂白水,现场同样清理的很干净,我倒觉得肯定是一个人干的!”
  “可是前七个死者都是二十出头啊,最近的这个却有四十多了。”
  “这不难理解吧,随着嫌犯年龄的增长,他下手的对象年龄自然也随之增长了……”
  “还有这一说?一般连环杀手的行为模式不应该是一定的吗?”
  “咱们国家的连环杀手哪有国外那么‘讲究’,还不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这倒也是,国外的连环杀手都喜欢在杀人后留个记号挑衅警方,或是留点纪念品什么的,真是有够变态。”
  “国内的也很凶残好吗……”
  眼见着话题偏的一发不可收拾,连泰终于拍了拍桌子。
  “各位,我们现在不是在进行理论调研,目前谁都不确定嫌犯再次犯案的原因,更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无辜群众因此丧生,所以请大家不要做无谓的争执。”
  好在众人的讨论也不是一无是处,许多小细节都被提了出来,记录在案。
  在主席台上的连泰,能够清晰的纵观全场。
  他发现被召集来的各地刑侦精英,都或多或少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只除了……闵学。
  当日培训课上,闵学的表现就很突出,连泰本就对这个年轻人的印象大好,更遑论那位多年不联系的人,为了他还特地打过招呼……
  所以此刻见闵学一言不发,连泰多少有些奇怪,他不相信闵学会一点儿想法没有。
  于是在众人讨论告一段落的时候,连泰又再次点名道,“闵学,你有什么想法?”
  作为被重点“照顾”的对象,闵学自然又受到了全场目光的洗礼。
  “大家说的已经很全面了,我没什么想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4/6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