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校对)第2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3/814

  “公公,您和婆婆对我疼爱有加,”姜宪诚恳地道,“将军对我很是敬重,就是小姑和小叔们,对我也很是友善,我回京城,是有事想做。”
  李长青待她再好,也不会因为她想念太皇太后、太皇太妃就会高高兴兴地让她回娘家,毕竟娶进门了的媳妇就是自家的人,如果这个媳妇动辄就要回娘家,一副在夫家呆不住的样子,好像夫家亏待她似的,不管是谁心时恐怕都会不高兴。
  姜宪不想惹李长青不高兴。
  他是李谦的父亲。
  而且她嫁过来之后他对她可以说比亲生的女儿还要好。
  她不是不懂得感恩的人。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这才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何况,她心里的确有一件事。
  如果这次进京既能探望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又能把这件事办成了,那就是两全齐美之事了。
  因而姜宪讲究了些许的说话技巧。
  她抿着嘴,抬头望了李长青一眼。
  李长青立刻意识到姜宪这是有话对她说,而且是有很重要的话对她说。
  但公公和媳妇通常都是要避嫌的。
  李长青不禁为难地耙了耙头,但身为土匪的大胆和不忌还是占了上风。
  他对何夫人道:“你先出去,我有话要跟媳妇说。”
  何夫人早在姜宪提出要回京城的时候已经懵了。
  姜宪怎么敢说出这样的话来?
  想她嫁到李家十几年,也不过回了两次娘家。一次她母亲生病,一次是她父亲去世。
  姜宪就这样大咧咧地提了出来,李长青会有什么反应?
  她眨也不眨地盯着李长青,结果姜宪说了两句话,李长青居然让她回避?
  这,这还是那个说一不二的李长青吗?
  姜宪给李长青灌了什么迷汤了?
  何夫人直到走了厅堂,被仲秋的晚风吹得打了个寒颤,也没有想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厅堂里,姜宪上前几步。
  李长青吓了一大跳,想向后退,却因为坐太师椅上,退无可退,只好朝后仰了仰身子,道:“你有什么事要回京城?”
  他的声音绷得紧紧的,显得有些紧张。
  姜宪以为李长青是不高兴,道:“公公,前些日子将军和我商量,说想去陕西!”
  李长青一愣,道:“我怎么不知道?”
  姜宪揣着明白装糊涂,奇道:“将军没有和您说过吗?”
  李长青摇头,脸色有些不好看。
  姜宪就道:“将军跟我说,如今朝中正是多事之秋,辽王在东北,娶了辽东指挥使廖家大小姐为嫡妻,廖大小姐病逝后,他为了和廖家继续保持之前的亲密关系,甚至又抬了廖家的庶女为妾,苦心经营着辽东的那一亩三分地,以求自保。
  “靖海侯则在福建拥兵自重,借着抗倭的名义要向朝廷要银子要兵力,这些年下来,已然雄霸一方,有了与朝廷抗争的实力。公公福建做了几年的总兵,靖海侯的势力有多大,想必您是最清楚不过了。
  “再看那些封疆大吏。
  “郭永固宁愿呆在四川也不愿意擢升堂官。贵州巡抚在任上也有七年了。还有广西布政使,九年连任之后,谋了广东布政使……”
  李长青听着心头一跳。
  “如今大家宁愿在外面呆着,镇守一方,也不愿意回京。”姜宪继续道,“还不是因为如今京城局势不明,又权贵如云,喊一声‘侍郎’,有六个人答应,与其回京城任职,被皇上和那些大学士盯着,一不留神就站错了队,还不如外放,做个执政一方的大员,手中有权又能有钱,还能避开京城的纷争。
  “将军的意思。既然大家都在观望,我们也不能离京城太近。
  “公公如今是动弹不得了,又是曹太后的人,也是不好动弹。不如让他去陕西,想办法谋个陕西行都司或是都司的指挥使,既可为公公镇守后方,也可和公公形成两相呼应之势,让朝廷忌讳,不敢轻易地动李家,李家也有底气和实力保持中立,暂不站队。”
  话说到这里,姜宪顿了顿,沉吟道:“还有曹太后那里。虽说她为我和将军赐了婚,您和将军之后也写了谢恩的折子,可我毕竟是姜家的姑娘,当初皇上要送曹太后去万寿山静修,是我伯父护送的,曹太后只怕到现在还恨着我伯父,如今和我伯父相安无事,也不过是被逼无奈而已,我嫁到了李家,也是她心中的一根刺。
  “这解铃还需系铃人。
  “我想,如果我能进京去给曹太后问个安,再请她为将军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将军去陕西之事也能事半功倍,帮着将军谋个指挥使的职务才是正经。”
  李长青想着姜宪到底只有十四岁,就是再能干,也说不出这样一番俯瞰全局的话来。
  他因此对姜宪的说词深信不疑,而且对儿子的看法也非常的赞同。
  不过,他心里还是觉得很不高兴。
  这么重要的事,儿子和儿媳妇说了却没有跟他说。
  想他辛辛苦苦地把儿子养大了,为了不委屈儿子,不仅庶长子比他小五岁,而且还娶了个不堪大用的妻子,如今儿子娶了老婆,就把他这个做爹的抛到了脑后……
  李长青就有些酸溜溜的,道:“这些都是他跟你说的?”
第395章
悄然
  姜宪两世为人,若说和谁打交道最多,除了内宫内侍、宫女,那就是内阁的大学士、六部三院的官吏了。
  她可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忽略而不屑于知道那些内宫内侍、宫女在想什么,却决不会忽视内阁的大学士和和六部三院的官吏在想什么。
  因此李长青的话一出口,她就知道李长青在想什么?
  “也不全是将军告诉我的。”姜宪温声道,“是我看将军这些日子心情不好,想开导开导他,他就断断续续地给我讲了这些事。我听着十分有道理,就想帮帮将军。可将军的性子您是知道的,等闲不愿意求人,更何况是让我出面。是我自己,看着将军左右为难,想在陕西谋个差事又找不到门路,所以就很想帮帮将军。但我又怕将军觉得我多事,总是去求姜家,让姜家瞧不起,我就想趁着将军这些日子不在家,悄悄地回趟京城,去见见曹太后,也好宽宽曹太后的心,让曹太后帮着给将军谋划谋划。到时候您就说是您去求的曹太后,将军见着我也不用觉得尴尬,你也不必把这件事告诉将军……”
  李长青听着不由睁大了眼睛。
  儿媳妇嘴里说的这个“将军”,是他儿子吗?
  他们家可没觉得求人丢脸的传统!
  自己不如另人,还不愿意求人,求了人,还怕丢脸,还不高兴自己的媳妇帮忙……这都是嘉南自己想出来的吧?
  李长青仔细地打量着姜宪。
  只见姜宪满脸的为难之色,甚至对她自己刚才所说的话没有一点怀疑。
  原来儿子在儿媳妇面前是这个样子!
  李长青觉得顿悟了!
  他觉得他不能拆儿子的台。
  “你关心宗权,想为他好,我已经明白了。”他道,“可你一介女流,又身娇位重,怎么能就这样回京城去?我看,这件还是让宗权自己去办好了!他是男人,你应该相信他能办得好。”
  姜宪没有想到李长青会反对。
  在她的印象里,李长青野心勃勃,对于李谦能娶一个郡主是十二万分的满意。
  这样的话,她所说的话不是给打磕睡的人送枕头吗?
  李长青怎么会拒绝?
  姜宪不禁道:“我自然是相信将军的。可为什么简单的事不简单地办呢?将军这次去四川最早十一月份才能赶回来,然后就快过年了。给京城的那些人送年节礼,打点山西的同僚,拜访自己的那些上峰,等到将军能歇下来,又能到了春天防卫鞑子的时候,这样一来,大半年就过去了。到时候后皇上大婚,韩家位例公卿,汪几道拉拢了礼部侍郎,熊正佩领着江南的一帮子士子,朝廷是怎样的格局,谁也说不准。我虽是一介女流,却愿意帮将军排忧解难。您又何必舍近求远,平白地耽搁这大好的时机呢!
  “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摆在第一位,不是没有道理的。
  “公公,您若是为了将军好,就让我去吧!”
  李长青不免心动。
  姜宪又添了一把火:“我准备悄悄地进京,就是不想惊动旁人,不想让别人以为将军是因为姜家,因为我才得势的。我不想以后将军想起这件事来心中不快,影响我们夫妻之间的情份。”
  家和万事兴。
  如果儿子和儿媳妇能一直这样互相敬重,白头偕老,才是兴家之本。
  “行!”李长青下定了决心,“这件事就这决定了。不过,你得带几个人去。”
  姜宪早想好了,道:“我带小叔和云护卫去就行了。”
  李长青一愣。
  姜宪委婉地道:“小叔的生母是婆婆的婢女,小叔以后肯定是要帮着将军做事的。京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集天下之大成,觉得自己有点本事的人都去了京城。这次进京小叔可能帮不上什么忙,却可以见识一番。特别是我去了京城不仅会回镇国公府,去见曹太后,还会去给太皇太后请安,这样的时机不是时时都有,小叔去了,只会有好处,没有坏处。正好也让小叔练练胆子,以后若是有人家里拜访,小叔也知道怎样接人待物,不至于坠了李府的名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3/8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