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校对)第4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9/814

  这正是姜律进宫的目的。
  他犹豫了片刻,压低了嗓子道:“原本这算得上是天字第一号的大功劳了,可李谦的年纪摆在那里,爹怕他因功生骄,想让你劝他几句,能不能在写奏折的时候注意一些,最好是提一提太原总兵和大同总兵,免得成为众矢之的……这也是兵部尚书李瑶的意思……”
  而她的大伯父因为担心镇国公府和皇上的关系如此紧张的情况之下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所以也站在了李瑶的那边。
  毕竟镇国公府素来以会打仗著称,现在又出了个少年英雄般的女婿,不要说心胸狭窄的赵翌了,就是换了别人做皇帝,也未必能容得下。
  李谦娶了她,有好处,自然也有坏处。
  可姜宪觉得,把到了手的功劳往外推,还要和别人分享,在此时李谦羽翼未丰之下自然是最好的防卫,她相信李谦有这样的眼光和胸襟。她不由奇道:“难道大伯父没和李谦说吗?还是李谦不同意?”
  姜律闻言神色一肃。
  他没有想到姜宪对李谦这么有信心。
  他们的婚姻毕竟是赶鸭子上架,彼此有着不同的生活圈子,生活习惯。
  可见这亲事比他们想象的要好得多。
  他再看自己这个娇滴滴的妹妹,眼光也有些不同了。
  能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能抛开世俗的那些繁华,安然从容的生活,没有大智慧、大毅力的人是做不到的。而有这种大智慧、大毅力的人,无一不是生活的强者,人生的赢家。
  姜律不由正色地道:“爹已经给李谦写信了,李谦应该不会拒绝这件事。怕就怕太皇太后知道了不愿意。爹让我进宫,是想让我劝说你,然后让你去劝说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现在就盯着李谦的战事,没有军功都要想办法给他弄出个军功来,如果知道李谦立了这样大的一份功劳,别说是让出一部分来了,只怕是谁敢打李谦的主意,她老人家就能吃了谁。
  这才是大伯父和李瑶担心的吧?
  既然是在商言商,姜宪的神色也严肃起来,道:“李谦放弃了这么大一块饼,兵部那些人总得给李谦一点补偿吧?”
  “你可是一点也不吃亏!”姜律笑着摇头,道,“李谦知不知道他捡了个大便宜?”
  姜宪哼哼了两声,道:“他要是不知道,我会让他知道的。”
  姜律哈哈大笑,然后低声道:“西山大营佥事或是同知。”
  同样是正二品武官,西山大营却是京卫,不管前程还是待遇、福利都要高出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一大截。
  可这不是姜宪要的。
  她现在需要李谦在京城之外发展自己的事业,养兵囤粮,等到手握重兵,在朝廷上有了话语权了再回来,而不是像那些依附皇帝恩宠而生的臣子一样,永远地陷在朝廷内斗中不可自拨。
  “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陕西都司都指挥使,兼陕西总兵。”姜宪慢悠悠地道,“你们同意则罢,不同意,布日固德这份功劳,谁也别想拿走。这份军功最少也能让李谦封个爵吧或是挣个世袭的从四品或是四品武职吧?”
  姜宪熟悉吏部的封赏制度。
  姜律无语,叹气道:“兼陕西都司都指挥使应该没什么问题,可这陕西总兵……这次杨俊也出了不少的力……而且你真的要留在陕西吗?错过了这次机会,未必就有下一次机会了……”
  姜宪不为所动,道:“那是你们的事。你们坐地起价,我落地还钱。你们既然开了口,难道还要我顾忌你们是不是付得起才成?没有三分三,就别上梁山。”
  把姜律这个传话的人都奚落了一番。
  姜律面色通红,赧然地和姜宪说了几句话就坚持不下去,落荒而逃。
  姜宪抿了嘴笑。
  没想到事情会这样的顺利。
  用一个天下人都知道,兵部想压也压不住的功劳换来整个陕西卫所的辖治权,比进京当个朝官可划算多了。何况以后会战事频繁,这样的军功虽然不会太多,可也不是完全没有。
  只是不知道布日固德被擒之后谁会被选出来成为鞑子十二盟的新可汗。
  也不知道新可汗的出现会不会影响整个西北战局,甚至是李谦的升迁和野心。
  姜宪带着这个无解的困惑继续窝在慈宁宫里抄佛经。
  她的心情却渐渐平静下来。
  难怪那些六宫的嫔妃们都喜欢抄佛经或是念佛经了,闲着无事把精力和时光都消磨在这其中,是最容易打发日子的。
  等过完元宵节,白愫就进了宫。
  她买了一大堆外面好吃的好玩的东西进来。
  韩同心那边,也收到蔡如意寄来的福建特产,还有一封报喜的书信。
  蔡如意怀孕三个月了。
  这让一直和赵翌分居的韩同心阴着脸,差点把指甲都捏断了。
  没有了陈女官,如今皇上宠幸的是一个姓叶的女官。据说是司膳司的一个管理典薄的,今年都二十六岁了,不过因为写着一手好字,看膳单的时候被皇上问了一句,杜胜那个小人就把那女的领到了皇上面前。皇上当天晚上就把那个女的留在了乾清宫,第二天就让那女的做了乾清宫的司膳女官……
  走了一个又来一个。
  万寿山曹太后那里,还住着个皇长子。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第568章
春风
  韩同心想起这些糟心的事来就觉得时光慢长,她仿佛被粘在蜘蛛网上的小虫子,不管怎么挣扎,都没有办法重新飞起来。
  当初大家都说赵翌会娶姜宪,姜宪怎么就没有嫁给赵翌呢?
  原本这些都应该是姜宪承受的才是啊!
  韩同心就忍不住问起姜宪来:“嘉南这些日子在干什么呢?”
  她娘让她别惹姜宪。她和姜宪也算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姜宪有多娇纵,没有谁比她更清楚,她不喜欢姜宪,也是因为姜宪明明父母双亡,却比她过得还尊贵,在皇上、太皇太后面前比她还有体面。如今她成了皇后,一样不能让姜宪折服,正如蔡如意劝她所说的,何必上赶子的拿自己的面子去成全姜宪的荣耀呢?她索性当没有这个人似的,你不见我,我不见你。
  盈采隐隐知道些韩同心的心事,因而从不在韩同心面前提起姜宪。此时闻言眼底不禁闪过一丝的诧异,轻声道:“奴婢也没有打听。不过,听慈宁宫的内侍们说,这些日子太皇太后招了田御医的侄媳妇进宫服侍,现在每天都跟着那田刘氏学什么太极,学得颇有些成效。元宵节那天,太皇太后从慈宁宫一直走到武英殿,还爬了城楼,回去之后喘都没喘一下。嘉南郡主觉得好,这些日子和清蕙乡君好像也在跟着那田刘氏学太极。”
  韩同心心里顿时就像有把火在烧。
  姜宪为什么总是比她好!
  之前是因为彼此的身份,她也认了。
  可现在呢,她贵为皇后,姜宪却在嫁了个要在外面打仗,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的丈夫,自己却独守空闺不说,还被皇上气得个半死。她倒好,一个人跑回京城来,不管丈夫,不管公婆,安安逸逸地住进了慈宁宫,还像没有出阁之前一样,陪着太皇太后玩这玩那的享乐!
  凭什么啊?
  韩同心不服气。
  她丢下手中的需要做夏装的宫女、内侍的名册,冷着脸对盈采道:“走,我们去看看那田刘氏都教了些什么?连嘉南郡主都感起兴致来。若是好,不如让那让田刘氏……”转念想到赵翌护着慈宁宫像护食似的,生怕她去碰了一下的,她虽然贵为皇后,可若是去要田刘氏,只怕是连太皇太后也会得罪,遂忍了口气,道,“就让那田刘氏也给我推荐一个人告诉我学学那太极。”
  什么她姜宪好吃好喝好玩的,她就得在这里劳心劳力?
  就是那白愫,一天到晚地巴在姜宪的身边,也比她过得快活。
  这三宫六院的事,她也不管了。
  谁愿意管谁管去。
  盈采笑着应是,知道韩同心在气头上,不敢多说一句,忙去安排了凤仪,去了慈宁宫。
  姜宪听说韩同心来了,眉头直皱,道:“她来干什么?”
  孟芳苓笑道:“宫里这些日子没听说出了什么事,想必只是来看看太皇太后吧!”
  “那我回屋去了。”姜宪不愿意和韩同心打交道。
  年前李谦生擒了布日固德的消息传到了京城,大年三十吃年夜饭的时候那些内外命妇一个个都跑到她面前来恭喜她,说她有眼光,嫁了个好丈夫。她不以为意,那些人这才散了一些。年后,李谦的折子到了,果然如姜镇元叮嘱的那样,把太原总兵金海涛和大同总兵齐胜也都拉了进来,就是金宵,因为曾经跟着父亲金海涛出征,也写在了立功的名单里。赵翌听说打了胜仗挺高兴,可看到李谦的名字却不怎么高兴。那李瑶也是鬼精鬼精的,趁机出主意,说朝中缺少像李谦这样年轻有为的大将军,理应重用。不如让李谦镇守陕西,让他兼了陕西都司和陕西总兵之职,其他奖赏,一律没提。
  赵翌大喜。
  觉得李瑶知情识趣得紧,这些日子一直拉着李瑶商量着军功的事,把吏部尚书都丢到了一旁,汪几道和熊正佩都靠边站了。一时间李家门前马车喧哗,前所未有的热闹。
  姜宪在心中冷笑。明明是之前她亲口答应了的,可看到这样的情景却还是忍不住为李谦委屈。她想来想去,决定从针工局里中找两个绣娘告诉她缝纫衣裳,她趁着李谦不在京城的时候给他缝纫一件春裳。
  等李谦到京城的时候就能穿了。
  白愫自然是站在姜宪这边的,不仅不催着姜宪快点回屋去歇着,还要在韩同心来的时候给姜宪打掩护,说姜宪这几天刚刚开始跟着田陈氏学太极,动了筋骨,在屋里歇了。太皇太后也帮着姜宪说话。没等韩同心开口,已道:“这里又没有旁人,就好好歇了。如今都住在宫里,又不是没机会看见。”
  韩同心不好在这种情况下说什么,只当姜宪是真的伤了筋骨,陪着太皇太后说了会话,让田陈氏给她介绍了一个师傅,留在慈宁宫里消磨了半天的功夫,这才回了坤宁宫。
  正巧宗人府的问夏装的事,韩同心把看了一半的帐册丢给了盈采,并道:“他们愿意怎样就怎样好了,反正我是懒得管了。”
  结果宫里到五月要换衣的时候夏裳还没有做过,宫里的内侍宫女只好个个翻箱倒柜,把从前的旧衣裳拿出来穿,赵翌看了,还以为宫里没银子开销了,叶女官那边已经和韩同心斗上了,因陈女官的事,宫里的女官对韩同心都颇有微词,叶女官就更不用说了,差点就喊“前车之鉴”了,怂恿着几个女官在赵翌面前委婉地告了韩同心一状,赵翌和韩同心又吵了一架,还专门写了封信给姜宪诉苦。
  这当然都是后话了。
  现在是韩同心不管事了,慈宁宫里有孟芳苓,乾清宫里有小豆子杜胜,依旧井井有条,可就苦了其他的人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9/8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