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校对)第5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6/814


第741章
举家
  姜镇元想了想,不由劝慰姜宪道:“我知道你自幼和大行皇帝一起长大,他满朝文官都不相信,独独让人千里迢迢地把遗诏送到了你的手,你对他有责任。可这责任也要分大小。你已经出了嫁,是别人家的媳妇,以后过日子,得先顾着自己的婆家才是。像这次平乱,要不是因为实在是机会难得,我等了十几年才等到这样的机会,我一定会推辞不去,举荐李家的。”说完,关切地问,“你公公心里肯定不太舒服,你可曾派人去跟你公公解释过?这些虽是小事,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事积累起来,就变成了大事。你可要放在心上才是。”
  她的伯父,一如前世,事无巨细地关心着她。
  姜宪的眼睛“啪”地一下落下来了。
  姜镇元一个大男人,是从不管内宅之事的,就是姜律小时候也不曾抱过他。更何况面对像姜宪这样的娇娇的小姑娘。他顿时慌了手脚,忙道:“你这是怎么了办?可是觉得伯父说得不对?你别哭了!伯父这是为你好!”
  姜宪不好意思地转过身去,掏出帕子来擦了擦眼角,换了个笑脸,这才道:“我没有责怪伯父。我是觉得伯父对我太好了……”
  姜镇元松了口气。
  姜宪这几天过得并不轻松,特别是迟迟没有得到李谦的回音,朝廷的廷报西安那边不仅没事,而且李谦还利用庆格尔泰围攻京城的的事在陕西行都司和陕西都司整顿吏治,排除异己,把两司弄得如铁板一块,还无视朝廷禁令,暗围剿庆格尔泰,以至于庆格尔泰为了逃命,丢下大量从京城掳掠的财物跑回了草原,便宜了李谦。
  气得姜宪咬牙切齿,又担心的彻夜难眠。
  如今因为姜镇元的缘故大哭了一场,心里反而舒服了。
  她问姜镇元:“您准备什么时候走?既然决定去辽东,就别回来了。还是把伯母也带去吧!别丢下她一个人在家里。有时候你们觉得是为了她好,可她宁愿和你去苦寒之地熬着,也不愿意担心吊胆地家里等着。”
  这也说出了她自己的心声。
  姜镇元地非常的惊讶。
  他道:“你不反对?”
  “我怎么会反对!”姜宪说着,不由笑了起来,道,“伯父和我想一块儿去了。伯父没有来之前,我正发愁怎么劝伯父去辽东平乱呢!”
  姜镇元愕然地望着她。
  姜宪敛了笑容,正色地道:“伯父,正如您所说的,这个朝廷已经从根子里烂了,姜家也已经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这么多年,也应该韬光养晦,养精蓄锐,避世墙东了。您能愿意去辽东平乱,正是我求之不得的。等我离开京城之后,就不用担心姜家在风口浪尖,要继续和汪几道等人周旋了。”
  姜镇元讶然道:“你,你要离开京城!”
  “当然!”姜宪理所当然地笑道,“你不也说我是出了阁的姑娘吗?我怎么也要顾着我的婆家啊!我不可能总呆在京城。您都知道京城不能呆,得想办法另辟蹊径,我不可能放着阳光大道不走,非得在那烂泥坑里蹲着吧?”
  姜镇元听着不由笑出声来。
  “你心里明白我就放心了。”他叹息着摇头,道,“我先前怕你多心,准备和你商量之后再决定走的日期。既然我们都想到一块去了,我想你肯定早就我盘算好了我什么时候走最好。我就听你的安排吧!至于你说的把你大伯母带过去的事,还是要缓一步好。镇边的将军家眷通常都留在京城,你大伯母这个时候随我走不太合适。等过些日子,我在那边安定下来了,把你大伯母、姜纵和姜含也一并接到辽东去。”
  也就是说,姜镇元准备在举家北迁,不再回京城了。
  这样一来,姜宪可就真的成了远嫁的姑娘,难得见到一回娘家人了。
  姜镇元之所以迟了两天才来见姜宪,也是因为这原因。
  以姜宪的聪明,她怎么会不明白。
  前世,姜家就为她放弃了远离中枢,割据一方的机会,今生,她怎么还能让姜家做出如此的牺牲。
  姜宪笑道:“您别担心我。以我的性子,难道还会在李家吃亏不成。您直管去辽东,等您在那边站住了脚,我到时候带着李谦去您那爬山去。”
  姜镇元到底有些不放心,姜宪向他保证了又保证,姜镇元只得点头同意。
  姜宪寻思着这件事还不能由她提出来,而且还事不宜迟,否则廖修文逃回了辽东,筑城墙,广蓄粮,他们难还真的和他去对峙几年不成?
  送走了姜镇元,姜宪让阿吉去请了汪几道过来。
  汪几道一路急行到了御书房。
  姜宪就把想让姜镇元去辽东平乱的事对汪几道说了。
  汪几道立刻就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他道:“国公爷仍国之栋梁,朝中肱骨,若是离京去辽,京城怎么办?”
  若是让他带了心腹将士过去,除了廖修文却又多了一个比廖修文更厉害的的姜镇元,等到姜镇元平息了辽东的战乱,朝廷拿什么挟持他?他们岂不又纵容出个靖海侯?
  他是决不对答应这件事的。
  “若是要平乱,我倒觉得杨俊更好。”他继续道,“让杨俊挂个兵部侍郎的衔去辽东平乱,等到他搬师回朝,直接留在兵部好了。这样既可以对杨俊有所交待,也可以安心民心——国公爷这些年来守卫京城,又打败了鞑子,在京城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很好,的确不合适此时离京。”
  “说来说去,你就是不同意国公爷去辽东嘛!”姜宪淡淡地道,“可我就想让国公爷去辽东平乱,一来可以将功赎罪,堵住那些言官的嘴。二来镇国公府这几年损耗太大,得找个地方补补元气。这辽东,镇国公是非去不可的。你看这件事该怎么办吧?”
  汪几道气得脸色铁青。
  什么叫做“镇国公储这几年损耗太大”,赶情姜镇元去院落不是去平乱的,而是借着打仗的名头去捞钱的。姜宪所军政大事当什么了?把朝廷当什么了?
  “我觉得还是杨俊去辽东平乱更好!”汪几道想也没想地道,“镇国公府若是这几年的日子实在是艰难,我们可以再商量,却不能把辽东当成钱袋子!”
第742章
表态
  他以为姜宪听了会发脾气,说完之后立刻目露警惕地望着姜宪。
  谁知道姜宪听了只是冷冷点了点,道:“既然汪大人不同意,那这件事我们以后再议!”说完,端茶送客。
  汪几道觉得自己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昂扬的斗志都堵在了胸口,不上不下的,特别难受,却也只能站在那里嘴角翕翕地呆立片刻,心情郁闷地出了御书房。
  谁知到了第二天的大朝会,李瑶却走出为提起这件事来,并道:“如今举国上下只有镇国公担得起这样的重任了,臣恳请皇上早日下圣,平息内乱,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因为起得太早,三岁的小皇帝赵玺端坐在龙椅上打瞌睡,头一点一点的,身子骨慢慢朝东或是朝西倒着,站在龙椅后面的闵州尽量想办法扶着他,但宽大的龙椅对他还说,还是显得太空阔,就像小孩子穿了大人的衣裳,不合适之余还透着几分孤单和可怜。
  旁在旁边人的姜宪看着就轻轻地咳了一声。
  或者心里忌惮着谁就会对谁紧张。赵玺对姜宪的声音非常的敏感。闻声立刻就醒了过来。
  他惺惺忪忪地揉了揉眼睛,懵懵懂懂地朝姜宪望去。
  姜宪就将李瑶的话重新了一遍。
  只是没等她把话说话,汪几道就跳了出来,看也没看姜宪一眼,朝着赵玺揖了揖就道:“皇上,臣也觉得应该早日平乱。只是平乱大将军却不可任命镇国公。毕竟京城刚刚太平,镇国公德高望重,还有很多事需要镇国公帮着出谋划策,特别是鞑子走后听防卫,更是离不开镇国公这样的能征善战的之人。臣推荐杨俊去辽东平乱。辽东是苦寒之地,杨俊年轻,吃得起苦,所领陕西总兵府不仅驱除了鞑子,还清剿了密云卫,不管是能力还是战绩,都足以独档一面。还请皇上三思。”
  赵玺别说是三思了,就是九思也弄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而姜宪又是支持姜镇元去辽东的。所以他把话说完之后,转过身来看了一眼那些有资格上朝的大臣们,希望他们能明白,如今京城能戒卫京城的只有姜镇元,你们若是想京城固若金汤,就支持他把姜镇元留在京城。
  同时他心里也暗暗恼火。
  他不相信让姜镇元去辽东平息之事是李瑶自己的主意。李瑶今天在朝堂上这么说,肯定是和姜宪商量好的。他在宫里也安插了人的,姜宪什么时候把李瑶叫过去,他却一点印象也没有。还有李瑶,这么做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是铁了心跟姜宪一条道,和他磕到底不成?
  这一瞬间,他突然明白了姜宪的打算。
  拉拢李瑶对付他,就算是不能把他接下马,也要让他这个首辅没办法一言九鼎。她则依靠李家、姜家和杨俊等人的兵力,居高临下,观山看虎斗,左右朝廷政局。
  汪几道额头上冒出细细的汗来。
  曹太后到了晚期,才琢磨出这点道理来,还因为手中没有兵权,需要利用朝中大臣,玩弄得不太顺利。
  姜宪,却像生而就有这样的天赋似的,不过短短的几天功夫,就知道怎样达到自己的的目的了。
  他们会被她一网打尽的。
  汪几道朝李瑶望去,并递了个眼色过去。
  李瑶却视若无堵,反驳他的话道:“辽王在辽东经营多年,从这次辽王无诏南下朝廷却一无所知就知道,辽东的朝廷命官不是投靠了辽王就是被辽王清算,辽东现在到底如何,我们点消息也没有。去辽东的人不仅仅要平息内乱,还要很内让辽东恢复往日是的欣欣向荣。正哪汪阁才所说的那样,杨大人年青,擅长带兵领将,可杨大人并没有整治一方的经验,辽东又多是逆臣,一不小心就可能悍匪遍地,还是派个像镇国公这样老成持重的更合适。”
  汪几道肺都气炸了。
  这个李瑶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让姜镇元去辽东,等于是放猛虎归山,他怎么可能回来。这是无缘无故给自己托麻烦啊!
  他忙道:“照李大人这么说,朝廷还怕辽东闹匪患不成?谁又生下来就会治理朝政呢?都不是一步摸索出来的。我们总要给年轻人一个机会……”
  杨俊这个年轻人听着肺也都要气炸了。
  姜宪和他说得好好的,只要他帮着姜镇元平了内乱,就让他留在京城的。
  他平生所求只为恢复前辈的声威。
  辽东那个鬼地去,去了没有十年不可能回来。
  十年之后,谁知道现在站在这里的人都是去了哪里,黄花菜都凉了。还谈什么光宗耀祖?
  他想了想,一咬牙,上前几步道:“皇上,郡主,臣自知才薄学浅,行事不够稳健,恳请皇上和郡主准备我为国公爷的副手前往辽东,等辽东太平之后再回京城。”
  杨俊要的,是姜宪的一句保证。
  保证他跟着姜镇元去了辽东之后,能回到京城民来。
  这样一来,汪几道也就没有理由反对姜镇元去辽东了!
  杨俊飞快地睃了汪几道一眼。
  果然,汪几道的脸黑得像锅底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6/8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