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校对)第5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7/814

  他在心里冷笑了一声。
  把别人当傻子挖坑埋,也别怪别人把他往坑里推。
  杨俊自己都同意给姜镇元做副手了,别人再说,就是得罪杨俊。
  从前杨俊只是个陕西总兵,这些人当然不会把他放在眼里。现在他打了胜仗,而且证明了自己能打仗,就成了朝廷炙手要热、仕途远大之人了,而且姜宪明显地是要用他。谁愿意和这样的新贵撕破脸。
  苏佩文犹豫了一下。
  左以明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站了出来,道:“李大人统领兵部多年,又是大行皇帝钦点的兵部尚书,顾命大臣,想必对军中形势十分的了解。杨大人又自请为镇国公的副手,依臣之见,不妨请镇国公去辽东平乱,让杨大人留在京城,负责京城的防卫。京城前些日子几经战乱,毕竟还是需要一人像杨大人这样的驻守京城才好。这样一来,正好可弥补汪大人担心的京城防卫。不知众位大臣意下如何?”
  姜镇元一直都是武官之首,且行事内圆外方,不是个好相处的人。杨俊却不一样,是文臣之后,资历浅,突然调到京城为官,肯定还有很多需要请教他们的地方。凭心而论,当然是杨俊经姜镇元好。
  至于姜镇元,就让他去那辽东那苦寒之地练兵去好了。
  说不定这一生他都在那里和辽王的残孽死磕了。
第743章
廷议
  想到这里,众人心头一轻。
  就有人站出来同意左以明的意思。
  加之李瑶,支持汪几道的苏佩文,顾命大臣里二对二了。
  众臣这才恍然意识到,姜宪这个让他们看来很可笑的监国郡主,原来占据了这么重要的位置。
  梅城垂头站在左以明的身后,心中却犹如惊涛拍岸,欲歇不止。
  事情照这么发展下去,朝堂迟早一点会掌握在姜宪手里。可姜宪为什么会把姜镇元支到辽东去叫?这个时候,不是应该让姜镇元掌握大的权力,以保证姜宪在朝中的政令通行吗?
  他偷偷地抬头望了姜宪一眼。
  姜宪正低声地和小皇帝赵玺说话。
  她尽量地用让赵玺听得懂话告诉他发现了什么事。
  赵玺认识地听着,仿佛真听懂了她在说什么似的,等姜宪说完,他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问姜宪:“镇国公要去追那些叛军了吗?”
  “是的!”姜宪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尊敬”身为皇帝的赵玺,免得别人跟着有样学样,坏了朝廷的规矩,虽然知道汪几道他们都没有把上时的赵玺放在眼里,但这个口子却不能在她这里开,“镇国公把辽王那些余孽都平息了,天下也就太平了。皇上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了?”
  皇帝从来不是一个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差事,只有没有当过的皇帝的人才会这么说。太后也是。
  太后甚至经皇后更不好当,何况是摄政的太后。
  简王想要这个差事,就让人韩同心好了。
  只希望到时候韩同心不要哭着喊着不愿意就好。
  姜宪睨了和汪几道交换着目光的简王,心中暗暗哂笑。
  像傀儡一样躲在太椅后面的闵州已小声地对赵玺耳语:“皇上,您听郡主的。你听郡主的准没错。”
  赵玺身边的人都告诉他,听嘉南郡主的没有。而且相比汪几道等人,自然是姜宪和他更亲近。
  他想也没想地高声道:“那姑母舍得镇国公去辽东吗?”
  姜宪听着心中一动,朝着龙椅背后听闵州望去,并给了闵州一个鼓励欣慰的目光,一句废话也没有地道:“我希望镇国公能去。”
  赵翌听着就笑了起来,声音清脆响亮地高声道:“那我,朕就许了镇国公府去辽东。”
  没有什么打算,没有什么理由,只是因为姜宪同意了,所以小皇帝也同意了。
  国家大家,视如儿戏!
  汪几道觉得自己好像看到夏纣重世。
  他稳了稳心神,觉得自己没有刚才那么气愤了,这才沉声道:“郡主,国家大家,怎能出自黄口小儿?就是大行皇帝,也是十六岁之后才亲政。镇国公是去是留,辽东派谁去平乱,都应该由内阁廷议才是……”
  姜宪在昨天送走汪几道之后,就立刻派了人给李瑶和左以明人别送了封信去。
  这才有了今天朝堂上的这一幕。
  她费了这么大的劲,就是要把汪几道打服了,又怎么会阻止汪几道叫囂呢?
  姜宪不以为然,冷冷地打断了汪几道的话,高傲地望着下面的群臣,道:“那就廷议!”
  廷议就得臣子们表态。
  汪几道和苏佩文反对,李瑶和左以明同意。
  最大的杀器姜宪在李瑶和左以明这边。
  就算是有人想反对,也不敢当着姜宪的面提出来啊。
  金銮殿上的血腥气仿佛还没有散去似的。
  有人很快就表现了同意,有人保持沉默,有人模棱两可,表示反对的,只有苏佩文几个。
  姜宪不屑一看了汪几道一眼。
  汪几道的脸胀得紫红,叫道:“大家难道要皇上的安危于不顾吗?”
  姜宪轻笑道:“是汪阁老要置皇上的安然于不顾吧?这鞑子还没有退走几天,京城当时发生的事您怎么就忘记了呢?我赞同镇国公去辽东,不也是希望镇国公将功赎罪吗?怎么就成了别有用心之人!”
  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是汪几道的忠诚追随之着,除非汪几道谋逆,他们不管心中怎么想,都得站在汪几道这边。就算是姜宪说破了喉咙,那些人也不会改变主意。可那些同意这件事或是不敢反对这件事的人听了姜宪的话,看汪几道的目光不免就有几分复杂。
  汪几道如坐针毡,姜宪却不给他说话的机会,道:“我赞同李大人的提议,让镇国公去辽东平乱,杨俊留在京城,任西山大营都指挥使。”
  西山大营都指挥使和陕西行都司一样,都是高配。西山大营的都指挥使,是正三品。而现在,杨俊不过是个正三品的总兵。
  李瑶在拉到姜宪的书信时已决定和姜宪同一战线了。
  回到家之后他仔细想过之后就明白过来了,姜宪是在利用他而已,最终的目的是把左以明捧上位。可事情部有意外的时候,他若是连这个也不敢尝试,凭什么做首辅?
  因而姜宪的话音一落,他立刻表示:“臣附议!”
  杨俊喜出望外。
  正二品!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没能跨过三品这个坎,而他,却就这样简单轻松地过了过去。
  如果现在不是朝堂,他都要痛哭一场了。
  想到这里,他和不由看了李瑶一眼,心理非常的复杂。
  他和李瑶也没有什么生死大敌,不过是年轻气盛的时候狠狠地顶撞了李瑶几次,让李瑶大失颜面,从此对他非常的不满。
  等李瑶进了内阁,做了兵部尚书之后,他更是躲在了山西足不出户,准备熬过了李瑶的任期再说。这次他之所以敢出兵勤王,是因为没能抵御成名立功的诱惑。
  他没有想到李瑶能放下两人之间的恩怨,毫不犹豫地推荐他。
  李摇神色肃然地站在那里等姜宪最终的决断,看也看杨俊一眼。
  他依旧不喜欢杨俊,可在大的利益之下,个人的喜好并不重要。
  若是杨俊投靠了姜宪,那就是他的盟友了。盟友之间,自然不必太在乎。
  他眼角的余光瞥了左以明一下。
  左以明已站了出来,温声道:“臣附议!”
  低下的朝臣全都在心里哀嚎。
  你们打架就打架,怎么还有这样一个人的表态,万一哪天汪几道占了风他们该怎么办好?
  众人很是为难。
  梅城却没有出声。
  姜宪太了解他的性子。索性温声问他:“梅大人可是有什么要说的?”
  梅城忖思了一会,斟酌道:“若是镇国公去辽东,军草粮食怎么办?如今国库空虚,没有银子支持镇国公去辽东平乱!”
第744章
择一
  如果其他人,姜宪一定认为他是在委屈的反对自己,但提问的人是梅城,姜宪知道,他是真的担心这些事,而且梅城还人她解决了一个大麻烦——税赋是一个朝廷的根本,姜镇元想去了辽东之后借口国库空虚自耕自得,自给自足,从某从情况上来说,是朝廷给他免了税赋,他因此而游离于朝政之外,赋予了他自治的权力。
  这种权力发展下去,就是割据一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7/8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