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校对)第7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2/814

  有这样行事的吗?
  如果赵玺派的人还不到,李谦就要决定他们这边自行发丧,不管赵玺那边的旨意了。
  顾朝就知道这件差事不好当。可他自幼钦佩张仪,想效仿张仪出使边国,这才有了这次北边之行。
  他忙上前又恭敬地行了个礼,道:“王爷暂且息怒。南边战事又起,皇上刚刚亲政,顾头顾不上尾,又想着太皇太后身份尊贵,北上的使臣一时半会也不知道选谁才好,这才耽搁至今。不过臣下出行前皇上有旨,让臣等一律听侯王爷的差遣,说王爷对太皇太后的丧礼肯定有自己的安排,我等听命就是。”
  这话他说得有点脸红。
  实际上是赵玺不太想管太皇太后的丧事,赵玺话里话外透着“谁出主意谁出银子”的意思,既然姜宪要管太皇太后丧事,就让她们管好了,他们正好可以当个甩手的掌柜。
  赵玺的使臣迟迟不到,他们提出来的条件只要是虚名赵玺全都应下,只要是涉及到银子的事一律含含糊糊,李谦就已经知道赵玺的意思了,此时闻言心中连个波澜都没有,平静地点了点头,对顾朝道:“随我来吧!”
  甚至没有介绍身边人是谁。
  顾朝听过李谦的很多传闻,见到李谦才发现李谦气质温和,像个书生反而不像上阵杀敌的大将军,而他纵观史书,越是这样反差比较大的越是有主见,有性格的人。加之北边这几年在李谦手里兵强马壮的,和朝廷纠缠了快三十年的鞑子如今乖乖退兵五百里,是真正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顾朝哪里敢多说一句。
  他小心翼翼地跟着李谦进了正殿。
  正殿里白茫茫一片。
  那些官员纷纷上前和李谦打招呼。
  李谦点了点头,道了声“辛苦了”,介绍了顾朝。
  众人客气地和顾朝见礼。
  留在京城四品以上的官吏都在这里了。人比顾朝想像的多。他尽量把人和名字对起来。
  一阵寒暄过后,仪礼司的人过来,顾朝先是代表赵玺给太皇太后上了香,然后自己给太皇太后上了香。
  李谦就请了他去旁边的偏殿坐下,问起他的来意:“……皇上是否有其他的交待?”
  顾朝面色微红,道:“那倒没有。只是说一切都听王爷的安排。”
  不指手画脚也是桩好事。
  李谦自我安慰,却能想到姜宪听到这话之后的愤怒。
  他轻轻地在心底叹了口气,和顾朝说了几句话,安排顾朝等人在四夷馆住下,回了慈宁宫。
  姜宪这些日子都歇在慈宁宫,除了整理太皇太后的遗物,就是回忆当年的旧事。
  李谦怕她触景伤怀,也曾想过让姜宪回长公主府住些日子或是去太皇太后妃那边小住,可都被姜宪拒绝了。不仅如此,她还安慰李谦:“我没事。你就让我放纵放纵。等太皇太后上了山,我也该放下了。”
  当年,她也曾经经历太皇太后的死,却没有像这次这样的伤心。是因为前世她隐约知道太皇太后去世之后她就没有了依仗,只能靠自己了,所以不得不坚强?还是因为她那时候还懵懵懂懂不太懂事,不像今生,太皇太后的命是她挽回的,比前世多活了十二年?
  姜宪无力地依偎在李谦的怀里,并不担心以后,并不需要坚强,她想软弱到什么时候就软弱到什么时候,她想伤心到什么时候就伤心到什么时候。
  李谦紧紧地抱着姜宪,心里全是痛惜。
  这样的姜宪,他也是第一次见到。
  好像放弃了自我,只想依靠着他,随他去哪里,随他天荒地老,日月星昼。
  这样的姜宪,让他惊奇,也让他心醉。
  好像和姜宪在一起越久,她就会表现出越多的面来,每一面都让他觉得有意思。
  想到这些,李谦回宫的脚步都快了几分。
  可今天的姜宪却与往常又有些不同。
  她没有像前些日子素面朝天,衣饰随意地伏在临窗的大迎枕上发呆,也没默默地和宫女内侍们整理着太皇太后的衣饰,而是整整齐齐地梳了个比较复杂的百花髻,还簪了两根银饰,穿了素净的白色素面缂丝的褙子,安静地坐在那里听孟芳苓说着七天后太皇太后移棺椁去陵墓的事。
  见李谦回来,她打断了孟芳苓的话,问候李谦:“你回来了!”声音里带着她自己都没有觉察到的娇气,仿佛等了他好久。
  李谦心中顿时荡起无限的柔情蜜意。
  他顾不得孟芳苓在场,上前几步坐在姜宪的身边,温声地问她:“下午用了茶点没有?”
  这几天姜宪吃得不太好,人都瘦了一圈。
  姜宪点头,眼底有了些许的笑意,道:“印霞让御膳坊做了很多的米糕。”然后她想到这些天自己也没有管孩子,又道,“我把慎哥儿几个也都叫了过来,让他们垫了垫肚子。”
  李谦长吁了口气,觉得姜宪终于“活”了过来,从太皇太后的死中慢慢恢复过来。
  他不由握住了姜宪搭在椅扶的手,轻声道:“太皇太后的葬礼你不用担心,我和承恩公都说好了,和亲恩伯世子也反复商讨过了。你到时候只管跟着孟姑姑走就是了。这两天你每天给太皇太后哭丧上香也辛苦了,要好好休息休息才行。”
  不然太皇太后出殡的时候会累倒的。
  姜宪也知道。
  她点头,看见李谦眼底的青色,不禁叹了口气,道:“这些天我也没管你,你也要保重身体才是。”
  姜宪是关起门来只顾自己伤心,李谦却负责太皇太后出殡的具体事宜,真正受累的,还是李谦。
  李谦却道:“你好好的,我就能好好的!”
第1096章
野心
  这样亲密的话,李谦当着孟芳苓的面说给姜宪听,姜宪还是面皮发烧。好在是孟芳苓是看着姜宪长大的,姜宪在她眼里就像她的侄女,李谦和姜宪的感情好,只会让她觉得欣慰,她笑盈盈地看着李谦和姜宪说了几句话,就借口有事离开了东暖阁,把地方留给了李谦和姜宪说悄悄话。
  印霞却找到了她,和她商量着出宫的事:“有太皇太后之前的嘱咐,宫里已经办好了手续,只等太皇太后下葬之后,我们在姑嫂寺里给太皇太后守孝一年之后就可以正式离宫了。”说到这里,她不由长长地叹了口气,打量着屋里的陈设,喃喃地道,“我九岁入宫,算算也快二十年了,离开这里,还真舍不得!”
  她们是服侍过太皇太后的人,得过太皇太后的恩典,已经决定为太皇太后守孝一年,住在长公主府就有点不太方便了。她们决定按照宫里的惯例,先去个能供奉皇家香火的寺庙里吃斋念佛,等孝期满了再去服侍姜宪。
  孟芳苓却没有这么多的感触。
  在她看来,到哪里都一样。主要是跟谁在一起。能跟着姜宪,是太皇太后对她们最好的安排了。
  她道:“太皇太后去了,太皇太妃不过是个嫔妃。皇上对太皇太后的事都如此的不上心,对太皇太妃恐怕更不会放在心上了。听说金陵那边的派了祭拜太皇太后的使臣过来,我已经派人去打听紫禁城这边是怎么安排的了。”
  怕就是怕要闭城。
  到时候这阖宫的内侍、宫女怎么办?
  大家这几天都在担心这件事,不过是因为有李谦和姜宪镇着,还没有出什么大乱子。但大家的心都散了,做起事来也没有从前用心了。
  印霞叹气。
  就有太皇太妃那边的大宫女过来找印霞。
  印霞不由跟孟芳苓交换了一个眼神。
  孟芳苓道:“你快去吧!想必是为了以后的事找你。”
  满宫能让太皇太后留下来遗言的也就那几个人了,其他的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印霞应声而去。
  来人果然是为了以后的事而来,道:“听说太皇太妃已经自请去姑嫂寺修行,皇上已经同意了。可姑嫂寺毕竟不是内宫,据说太皇太妃只能带三十个宫女过去,内侍都要留在宫里。不知道王爷和郡主这边有什么样的安排?”
  这就是来探听消息的了。
  若是平时,印霞肯定不会管。可现在,她不免心生几分同病相怜的感触,答应去帮着打听打听消息。
  但她平日里毕竟只是服侍太皇太后起居的,这种事,还是得请孟芳苓帮着打听才行。
  太皇太妃一走,这宫里也就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地方了。孟芳苓已经打定了主意,太皇太后的事一了,她就搬到姑嫂寺去住,以后和印霞做伴。印霞找到她,她少不得要去问问。
  姜宪和李谦早就商量过这件事了,孟芳苓来问,正好把这件事传出去。姜宪道:“想出宫的,等到太皇太后出殡之后就可以提出来了,按照从前放出宫的惯例照着办。不想出宫的,就放到各宫,帮着看看门户,打扫打扫宫寝。例钱若是金陵那边不拨,就由临潼王府来负担。”
  那些宫女、内侍听了消息一阵欢呼。
  嘉南郡主说话向来斩钉截铁,既然说由临潼王府养着他们,就一定会养着他们。他们也就不用指望着金陵那边的月例了。
  除了一些十几岁的宫女,其他的人都决定留下来。
  人数超过了之前姜宪和李谦的预料,但也没有很多。
  姜宪松了口气。
  等到太皇太后出殡,姜宪按照太皇太后的意思,把太皇太后的棺椁暂时安放在了侧室,并留了一条道,让禁卫军守着,准备时机成熟之后再单独给太皇太后立个陵墓。
  亲恩伯觉得这有点离经叛道,说话不免有些忐忑,道:“这样有些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姜宪想着李谦从潭柘寺运回来的那些金银珠宝,觉得不要说给太皇太后重新修个陵墓了,就是修个和太宗皇帝一样的陵墓也值当。
  “皇上若是不高兴,让他来跟我们说。”姜宪不以为然地继续道,“我们又没有花朝廷的一分银子!”
  亲恩伯闭了嘴。
  消息传到赵玺那里,赵玺非常的不高兴。还是新晋的内阁辅臣姚先知道:“哪朝哪代的皇帝修缮陵宫的时候不要花费个十几、二十年的?如今北边不打仗了,消耗也少了,若是临潼王愿意给太皇太后重修陵墓,也是件好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2/8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