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校对)第7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3/814

  在日常嚼用上银子花得多了,打起仗就会出现银子不够用的时候。
  赵玺听着心中一动,觉得这个姚先知的脑子还转得挺快。
  他立刻让姚先知写了一封信给李谦,同意由他们给太皇太后新修一个陵墓。
  这消息也让远在福建的赵啸吁了口气。
  让李谦照着这样再继续下去,北方很快就会比南方多几倍的兵力。这对靖海侯府来说,可不是件什么好事。
  只是这个消息还没有让他高兴两天,辽东那边又传来了消息,说是姜律打下了一半的高丽。
  按赵玺之前的承诺,这个时候他应该给姜律一个王爷的称号了。
  具体是郡王还是亲王,赵玺之前可没有说清楚,任谁知道了都会觉得姜律十之八九会被封为郡王。毕竟这世上还没有一个异姓王。
  赵玺当着行人司的当值官员却表示想封姜律为亲王。
  而且想封姜律为高丽王。
  赵啸整个人都不好了。
  谁不知道镇国公府和李谦的关系?李谦现在已经强悍到无人敢掠其锋芒的地步,如果姜律再封了高丽王,节制高丽,北方可就整个全是李谦的了。
  他想写封信劝劝赵玺,又怕说不清楚,索性去了金陵。
  赵玺对赵啸的突然出现有些不高兴。
  不管怎么说,赵啸是镇守闽南的大将军,不奉诏就应该呆在闽南一带哪里也不要去。可他却出现在了金陵,而且赵啸是快到了,才派人给宫里送信他才知道。
  不管姜律怎么危险,毕竟还隔着李谦和一道长江天堑。
  闽南离金陵则有点近。
  赵玺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心里的那点想法深深地藏在了心底,这才见的赵啸。
  赵啸还像从前那样看上去风流潇洒,只是赵玺对他再也没有了从前欣赏的感觉。
  赵玺问起赵啸的来意。
第1097章
危急
  若是有心,谁都会成为察言观色的高手。可惜赵啸此时心情烦躁,又自认为自己在赵玺面前已经够低调驯服,只看了赵玺一眼,见赵玺笑眯眯的,好像很高兴看到他似的,一时间也就没有放在心上,虽是为了姜律而来,还是谨守了尊卑之心,恭敬而又委婉地先说起了闽南的战事,等两人之间的气氛越发好了起来,这才提起了高丽,提起了姜律:“……听说高丽频传捷报,恭喜皇上了!”
  赵玺的心思千回百转,提携姜律,原本是为了掣肘李谦。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是比权力更动人心的东西了。李谦和镇国公府再好,在利益面前,两家怎么也会生出点罅隙。在封赏姜律的事上,他觉得自己做了件非常正确的事,甚至因此而有些洋洋自得。可惜的是身边没有可炫耀的人。
  此时赵啸问起,他不由喜上眉梢,立刻道:“我也没有想到姜律这么能打仗。说起来镇国公府还真是代代都出名将啊!你也知道,朝廷这几年国库空虚,不管是九边还是其他总兵府,都有所亏欠。好在是镇国公不愧是肱骨之臣,从不曾向朕要过军饷粮草不说,为了解决军需,还主动向高丽等地借势。我寻思着,是不是赏点什么给姜律。朕刚登基的时候,要不是镇国公愿意镇守辽东,那些乱臣贼子也不可能那么快就伏诛。仔细想想,朕还没有好好谢过镇国公呢!”
  赵啸看着赵玺嘴上急的直起泡,可话却不能那么直白的说出来,怕赵玺反感,只好自己暗暗地调整了呼吸,徐徐地笑道:“镇国公府在辽东的确有所建树,可镇国公已是超品公侯,与其封赏姜律,不如封赏姜家女眷或子弟。我记得姜律好像有两个堂弟,这些年来一直帮着镇国公府做事,姜律也有几个儿子,荫子也是不错的选择……”
  刚开始赵玺还听着,觉得赵啸说得颇有些道理,不如等姜律真正打下了高丽再说。可他听着听着,越听越心存狐疑。
  他可没有跟赵啸说过要封赏姜律,怎么赵啸一副认定了他会给姜律加官进爵的样子?
  肯定是有人跟赵啸说了些什么?
  赵啸是为了反对册封姜律而来!
  就算不是全为这件事,这件事也与赵啸的来意有很大的关系,至少他这次进宫,就是为了姜律。
  是谁把这件事告诉给赵啸的?
  赵玺多疑的性格在此时达到巅峰。
  他顿时感到风声鹤唳,身边哪一个人看着都像是给赵啸通风报信的人。
  这让他感觉非常的不安全!
  他勉强听着赵啸说了半天,这才暗暗咬牙道:“靖海侯所言极是。若是那姜律真的打下了高丽,到时候我再给他封妻荫子就是了。此时高丽的战事还没有完,说这些都还早了一点。”
  赵啸就知道赵玺压根没有把自己说的话听进去,可看见赵玺一副不愿意多谈的样子,他也不好继续说下去,只得随着赵玺的话转移了话题,想着自己反正已经来了金陵,肯定是要在金陵呆一段时间,再找机会劝赵玺好了,也就把这件事暂时放到了一旁,说起了李谦:“……听说太皇太后殡天,姜律立刻就前往京城奔丧。李谦和姜律前两年还联手抵御庆格尔泰,这两郎舅的感情倒是好!”
  所以他才要大肆封赏姜律,却被你拦着了。
  赵玺冷眼看着赵啸,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赵啸也不知道该怎么跟赵玺说下去。
  这次他从福建过来,一路上都在和心腹的幕僚分析李谦。
  李谦当年答应朝廷,鞑子不再进犯之后,西北的官员将由朝廷任免,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赵啸压根不相信。等到太皇太后的死讯传来时,他才恍然大悟——李谦可以不遵朝廷旨意,但这样做却会陷太皇太后于不义。因而不管赵玺的要求要多不合适,李谦也会捏着鼻子认了。大不了在私底下做手脚。
  现在太皇太后去了,压在李谦头上的那顶“忠孝”的帽子也跟着去了,李谦以后行事,只会更强势,更坚持。
  他当年答应的事也就未必会兑现。
  赵啸觉得应该提前提醒赵玺一声。
  谁知道赵玺却一点也没有朝这方面想。
  谁会乖乖地把自己的后背露给陌生人?!
  李谦若是这么蠢,又怎么可能活到现在?
  赵啸想了想,只好笑道:“皇上派去祭拜太皇太后的人回来了吗?不知道李谦对明年朝廷官员的调整有什么看法?”
  李谦从来没有说过这件事。
  他下旨,李谦遵从就是,有什么好说的?
  赵玺在心里腹诽,面上却不显,道:“去祭拜太皇太后的人这两天就应该回来了。至于明年官员的调任,现在说这些还早,先把西北的局势稳定下来再说。”
  赵啸笑道:“自李谦镇守京城,那些官员就没有再调任。几百官吏,只怕到时候吏部要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皇上还是早做打算的好。”
  难道赵啸是来给谁跑官的?
  不然西北官员的任免与他何干?
  赵玺汗毛都立了起来。
  闽南的事务他听从左以明的建议,一切以赵啸方便为主,根本没有插手,难道赵啸人心不足,还想插手西北的事务?
  这让赵玺非常的不满,也非常的生气。
  “也不用动那么多的人!”赵玺有些敷衍地道,“只动几个封疆大吏就行了。左以明说,一次性动的太多,容易出事。这个事要慢慢的来。”说到这里,他又怕赵啸不相信,继续道,“比如说山西巡抚胡以良,在山西一呆就是十几年都没有挪地方,任劳任怨,从不曾抱怨,这样的人就应该动一动了。”
  左以明的意思,当初内阁由汪几道一个人说了算,就是因为内阁辅臣太少。如今汪几道死了,李瑶也准备致仕,苏佩文尸位素餐,早就应该换人了。不如选拔几个能吏进入内阁,又是他亲政之后提拔上来的,肯定会对他感恩戴德,为他所用,这样他的政令才能如臂指使,朝廷上下才能照着他的意思行事。
  赵玺觉得这个建议非常的好,甚至因此在之前中秋节的时候还赏了左家老安人一根拐杖一串念珠。
  他对赵啸的话不免生出抵触情绪来。
  可赵啸积威深重,他还没有胆量直接反驳赵啸,就继续拖延道:“这件事我已经交给了左以明,你要是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去问问左以明。”
第1098章
两端
  看来左以明很得赵玺的信任!
  念头在赵啸的脑海里一闪而过。
  他想到自己快一年没有和赵玺打交道了,有些话还是不能说得太直白,免得影响他们君臣之关的关系,遂笑着应下,和赵玺说了些朝臣们的逸事,见赵玺有了些许的倦意,这才仿若宾主尽欢般的起身告辞。
  可两人一分手,各自的面色都沉了下来。
  赵玺觉得阿福说得有道理,赵啸如今连打了几场胜仗,就开始骄傲自满,不怎么把他这个少年皇帝放在眼里了,理应趁着赵啸这次来金陵警示他几声才是。
  赵啸却觉得自己离开金陵果然是个错误的决定。皇上年少,喜新厌旧,他一段时间不在赵玺的身边,赵玺就对他没有从前那样的恭敬和顺从了。
  这样下去可不行!
  他已经在战事上输给了李谦,如果不从其他方面赶上,等到他真的和李谦碰上了,只怕未必是李谦的对手。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他和李谦差不多的年纪,若是让李谦占了鳌头,以后这朝廷就只有李谦而没有赵啸了。
  赵啸努力奋斗了这么多年,不就为了出人投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吗?
  他一路静默地出了宫。
  等在宫门外的幕僚立刻迎上前来,问他怎样了。
  他心里正犹豫着,也就没有客气,和幕僚上了马车,就在车厢里说起了这次去见赵玺的情况。
  那幕僚听着直皱眉,道:“那侯爷您的意思……这个时候要去拜见左大人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3/8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