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校对)第7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4/814

  和她同来的除了左泉和她的三个孩子,还有左泉的三个侄儿。
  “家里难道还差你们一口饭不成?”姜宪笑道,“姑爷的几个侄儿都是读书人,以后肯定会有大出息的。”
  当年她去拜访左家老安人的时候,这几个孩子曾经被左家老安人专门介绍给她认识,当时就说过这几个孩子都很会读书,姜宪还有印象。
  李冬至有点担心几个孩子的学问。
  姜宪笑道:“现在天气太热,也不争着这一时。等从小汤山回去,让吴先生帮着看看,请个好点的西席。既然跟了你过来,就不能耽搁了孩子们的功课。”
  有姜宪出面,李冬至自然是什么也不用担心。
  她松了口气。
  谁知道左家的几个孩子从小就被教养的严格,大人不在身边也知道自己读书,除了早晚出来在院子里走一走,其他的时候都在屋里读书或是写字,不像慎哥儿和止哥儿等人,逮着机会就像疯了似的,每天不是在河里摸鱼就是在山间玩官兵捉土匪的游戏,除了每天半个时辰的练字时间,其他的时候根本不摸书本,就是练字,也要叽叽喳喳地说半天的话。两拨人根本就玩不到一块儿去。
  左家的几个孩子是在别人家做客,心里不免惴惴。
  姜宪只好安慰了几个孩子半天。
  可就算是这样,左家的几个孩子还是会不安。
  好在是没两天白愫带了念慈、怀慈和大妞儿过来了,左家兄弟很诡异地和念慈一见如故,几个人常在老槐树下练字,安静无声,蝉鸣嘹亮,静谧的让服侍他们的仆妇路过时都不由地屏住了呼吸。
  姜宪和李冬至都松了口气。姜宪更是对白愫道:“还好你带着念慈赶了过来,不然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招待这几个小客人。”
  白愫呵呵地笑,向姜宪讨绣娘:“我知道针工局里几个手艺好的都在你这里。如今大妞儿也到了要学女红的时候。当年太皇太后就跟我们说过,要学就跟着最好的人学,不仅仅是手艺好,还眼界开阔,胸有锦绣,能跟着学做人做事。我就带着大妞儿过来了。”
  姜宪啧啧打趣,道:“你连媳妇的教养也要管。我那二弟妹倒是省心又省力了。”
  白愫笑道:“你也看到我那两个小子了。大的老成,一天也说不出两句话来。小的顽皮,没一刻种能安安静静地呆在身边的。还好有大妞儿跟我作伴,不然这日子可真没法过了。”
  这话虽然有点夸张,可也见白愫是如何地喜欢大妞儿了。
  姜宪继续调侃她:“那承恩公呢?不会十年光景一过,你就嫌弃他了吧?”
  白愫“呸”了她一声,两个人闹成了一团。
  等丫鬟婢女进来给两人重新梳了妆,白愫笑道:“你可知道王爷和我们家国公爷在干什么?”
  姜宪摇头,慢慢地喝着茶。
  她来小汤山避暑,李谦倒是隔三差五地派人送东西来,每隔一天就给她写封信,信中多是他吃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的琐事,公事提的很少。她也不怎么问。夫妻在一起这么久了,她当然知道他不愿意自己担心的心情。换成是她,她也不想他为些旁的事担心。
  白愫叹气道:“左大人八百里加急给王爷送了封信过来,说是顾朝,也就是泾阳书院那个顾家的人,前些日子还代表皇上来祭拜过太皇太后的那个,回去后没多久就入了内阁,做了大学士,他入阁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出北边官吏的调整,估计皇上入秋之后就要开始任免官员了。王爷正和我们家国公爷商量这件事呢!”
  姜宪想了想,道:“顾朝成了赵啸的人?”
  白愫笑着点头,道:“你这脑子还是和从前一样灵活,一点就透,一透就通。”
  姜宪笑道:“我什么时候脑子不清楚了?”
  “那倒是!”白愫承认,道,“想当初,你没有嫁先帝,没有嫁赵啸,选了个大家都不看好的李谦。结果赵翌早逝,赵啸走了歧路却不自知,只有李谦还堂堂正正地做官。”
  姜宪哈哈大笑。
  相比李谦,赵翌和赵啸可都是老实的。
  她忍不住道:“若是哪天李谦反了,你会如何?”
  白愫狡黠地笑,道:“李谦若反,不是有人逼得他反吗?你们家王爷可不会这么傻!”
  前世白愫可没有这样的格局。
  姜宪不由道:“这是你们家国公爷说的吧?”
  白愫微微地笑,眨着眼睛道:“这有什么区别?反正我们家国公爷正帮忙你们家王爷想办法,怎样有理有据的拒绝朝廷的任免呢?”
  但强扭的瓜不甜。
  姜宪笑道:“这个时候,不应该正是清理官吏的好机会吗?怎么还想着婉言拒绝?”
  白愫抚额,笑道:“还好你嫁给了李谦,要是嫁给了别人……”她摇了摇头。
第1114章
撕开
  姜宪呵呵地笑,道:“所以我才会选李谦啊!”
  话虽如此,但她的头脑这样的灵活,白愫还是很佩服。
  京城里,李谦正在和曹宣拟定北方几省官员的名单。
  “四品以下的官员最好别动。”李谦看着名册慢条斯理地道,“四品以上的,除了我们刚才商量的人,其他的人想走就走好了!州县的父母官,换换也好。有些人并不合适,只是那时候战事频繁,官员的任免还是以能办事为主。”
  曹宣点头,道:“官员任免,品德第一。有些父母官的确是要换一换了。余下的几个能吏,我想亲自去拜访拜访。人怕对面嘛!”
  李谦沉吟道:“有些太远了……”
  “想引得凤凰来,就得种好桐梧树。”曹宣笑道,“这是百年大计,再不方便也不怕麻烦。”
  李谦想了想,道:“要不要谁和你一块儿去?”
  曹宣想了想,道:“那就让左泉和我一起去吧!我看他为人老实,独当一面有些困难,可慢慢地教,行事虽不灵活可也不会出什么事。有些差事,正好需要他这样的人。这次出去,就当是让他去见见世面了。”
  左泉留在京城,总不能等吃坐喝的什么事也不做吧?李家虽然养得起他,可他一个男子,长期赋闲在家,再好的人也会变得无精打采,说不定还会因为无聊空虚而染上一些恶习。
  李谦向曹宣道谢。
  曹宣笑着摆了摆手。
  没几日,左泉就和曹宣出了京。
  金陵那边的公文也到了。
  按照内阁的意思,北边四品以上的官员全都需要调整,很多在北方担任地方官的官吏都平调到了江南各州县做佐官,而三品以上的封疆大吏则直接由金陵那边任免,十个官员里就有八个出身泾阳书院。
  谢元希冷笑。
  李谦早已预料到,只是没有想到会让泾阳书院的人占了上风。
  可见赵玺是真的失势了。
  他笑着对谢元希道:“这是人之常情,你也不用生气。你这就去拟个折子,说太原、宣府、大同附近发现鞑子的踪影,地方官员的任免只能暂时放一放了。等明年春天再说。”
  谢元希犹豫道:“只怕金陵那边未必会相信!”
  李谦笑道:“要他们相信做什么?大家都知道这是借口。我们不接受这次官员的调整。”
  谢元希道:“那明年春天再拿什么做借口?”
  李谦笑道:“承恩公已经亲自前往各州县巡查官员的政绩。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人为官清廉,就有人贪墨受贿,杀上几个人,那些摩拳擦掌准备到北方一展所学的学子士子们总会有人更珍惜性命。这就够了。”
  谢元希两眼发亮,觉得这倒是个好主意。
  等到八月底,曹宣果然杀了几个贪官,而且是先斩后奏!
  赵啸当然很不高兴。
  赵玺却哼哼嗯嗯地不吭声,当不知道这件事的。
  赵啸直皱眉。
  他这段时间诸事不顺。
  李谦那边不会顺利是早就预料到的,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派去寻找赵翌当初准备立为储君的藩王的手下却没有寻到人,说是两年前就奉李谦之命去了京城。
  赵啸勃然大怒,道:“没有圣旨藩王不得离开封地,李谦这是要做什么?”
  那办事的人只得战战兢兢地道:“说是简王生病,要见那位王爷,那位王爷阖家去了京城之后就被简王爷留在了京城,说是为了照顾简王爷……”
  赵啸听着愣了半晌。
  难道李谦早就有了割据一方的心思?
  他突然觉得自己对李谦,对北方的了解还是太少了。
  官员任免的事,是不是缓一缓?
  北方比他想象的要夯实的多。
  万一两边真的发生冲突,他被李谦压了一头,再想鼓舞士气和李谦兵刃相见就难了。
  顾朝却不同意。
  北方官吏任免的名单虽然还没有对外正式公布,可很多人都知道了。泾阳书院从前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一直以来都很难在朝廷上占据一席之地。这次趁着北边官员调任,他把泾阳书院的人都安排去了北方,一来是可以在政务上牵制李谦,二来还可以占据北方半壁江山,若是能抱成团,甚至可以形成一股势力,影响朝廷的决策,甚至是和赵啸分庭抗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4/8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