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仙桥(校对)第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201

  夏侯虞在心里哼哼两声。
  萧桓却仔细地想了想夏侯虞的话,摇头道:“我觉得文帝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人有这样的胆量和眼光的。”
  夏侯虞挑了挑眉,觉得萧桓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确的。
  俩人为北凉的事又说了半天的闲话,杜慧进来,问是否这个时候摆晚膳。
  到底还是待到了用晚膳的时候。
  萧桓松了口气。
  夏侯虞则是在心底暗暗摇头。
  因是孝期,饭桌上摆的全是素。嫩嫩的豆腐切成了丝,鲜嫩的莼菜才刚开始上市,蘑菇捏成团炸成了肉丸子的样子,芋头压成饼用火文细细的烤了,还洒了点细盐……满满一桌子,都不是平常的厨子能做出来的。
  萧桓原本的口味就清淡,吃得非常舒服。之后又带了半包茶叶,这才回了旁边的萧府。
  夏侯虞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现在的萧桓虽然无害,可她面对他的时候总会想起他前世的模样,总觉得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也会变成前世的模样,心里总是有所防备,这让她觉得有点累。
  关于北伐的将领是卢淮合适还是萧桓合适的争议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在朝堂都在持续地升温。郑芬觉得这是他的功劳,对此颇为洋洋得意,私底下对谢丹阳道:“就算不能把卢渊怎样,恶心他一下也是痛快的!”
  谢丹阳也觉得这件事办得不错,给郑芬出主意道:“我们要不要再举办一次雅集?我觉得上次就有几个青年才俊很不错!”
  他如今做了尚书仆射,觉得振兴家业有望,也盼着身边能有几个帮衬他的人。
  郑芬叹气摇头,道:“近日不适。马上就要到先帝的七七祭祀了。”
  谢丹阳老脸一红,忙道:“那我这几天就斋沐好了。先帝,也去的太早了些!”
  两人都不免唏嘘一番。
  等到夏侯有道七七,夏侯虞和萧桓也一早沐浴斋戒,去了万乘寺。
  郑芬和谢丹阳等人都已经到了,上了香,洪赋带着洪怜也过来了。
  前世夏侯有道生病,请的是医工,并没有惊动谢丹阳,她自然也不知道洪赋来了建康城,夏侯有道病逝后,她伤心过度,又有夏侯有福继位的事,她哪里还有心情和精力关注其他的事?不仅不知道洪赋来过建康城,也不认识洪怜。
  她有些意外洪赋对洪怜的提携——若不是想让洪怜认识、结交建康城里的名士和官吏,以洪赋的性子,又怎么会走到哪里都带着洪怜呢?
  夏侯虞心里有点乱。
  她的一个无心之举,让原来和现在有了天壤之别。
  她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了!
  思忖间,卢渊、卢淮两兄弟过来了。
  彼此见过礼,夏侯有义的仪驾过来了。
  众人出了大殿迎接。
  由夏侯有义亲自为夏侯有道主持了祭祀礼。
  礼后,卢渊等人都在等夏侯有义回宫,说是要商讨出兵北伐的事。
  夏侯有义原本还想和夏侯虞说几句的话。
  他踌躇了片刻,最终还是觉得出兵之事为大,拉着夏侯虞的衣袖和她说了几句“天气好的时候,长公主就到宫里来看看朕,和朕说说话”之类的叮嘱,这才在卢渊等人的簇拥下上了车。
  那些官史看夏侯虞的目光不免面露艳羡。
  夏侯虞却怅然地在夏侯有道的牌位面前伫立良久,直到大殿外做水陆道场的僧侣们开始轻手轻脚地收拾东西,她这才由万乘寺的主持陪着出了寺院。
  杜慧道:“我们回庄园吗?”
  也不怪她这样问。
  这几天萧桓下午都会去拜访夏侯虞,喝喝茶,说说话,留下来用晚膳。比他们刚刚新婚的时候走得还近,让她欢喜不已。
  谁知道夏侯虞却告诉她夏侯有道的七七祭祀之后,她们就回庄园小住。
  夏侯虞点头。
  前世居住了十年的庄园,在她心里才是家。
  杜慧不敢多问,回到庄园安顿好夏侯虞,就开始准备端午节所需的物什。
  夏侯虞又开始抄经书。
  她想抄一百部金刚经,然后供奉给菩萨,求菩萨保佑她阿弟在西方极乐世界能过得平安顺遂。
  萧桓下朝回来习惯地往长公主府去。
  吴桥跟在他身边,欲言又止,低着头,随着萧桓走。
  等他走到空无一人的庭院,在此当值的侍女跪伏在地上问他有何事时,他这才惊觉自己走错了地方。
  夏侯虞早就告诉过他,说如今不止是建康城,就是附近的吴郡、襄城也都在议论他和卢淮谁领军北找再好,事情已经不需要她推波助澜了,夏侯有道七七之后,她就会暂回庄园居住。
  他当时觉得这样也好。
  有些事她已经替他做了,他怎好一直牵拉着她不放。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她居然参加完夏侯有道的祭祀之后就直接回了庄园。
  他以为她会在城里歇息一晚,明天再走。
  他甚至想了明天一早亲自送夏侯虞出城的。
  萧桓苦笑,觉得自己有点傻。
  不过,还好跟过来的是吴桥,这个自幼跟在他身边长大的人……
  但他很快就恢复了常态,把心里的那一点点小小的赧然抛在了脑后,对吴桥道:“去跟夫人说一声,今天晚上我去她那里用膳。”
  吴桥恭声应诺,退了下去。
  萧恒看着案几上摆放的青瓷茶具,静默了片刻,这才转身快步离开了庭院。
  住在庄园的夏侯虞,颇有些山中无甲子的感觉。抄经书,散步,偶尔留在她身边的崔七娘子母女说说话,偶尔泡个茶,看本书,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却让人倍感觉舒服。
  夏日也就悄然来临了。
  崔七娘子的母亲不便长留于此,在端午节前就回了崔府。
  崔七娘子则如夏日的阳光,日渐开朗、活泼。
  她在一个正午的阳光中笑着跑到了夏侯虞休憩的厢房,脸儿红彤彤地问夏侯虞:“长公主要晒书吗?我可以帮忙!”
  夏侯虞在庄园里有一个很大的书房。四面全放着各式各样的竹简和书册。
  崔七娘子也是从小读书的人,非常喜欢她的书房,只要闲着无事,她就会在书房里看书。反倒是夏侯虞,多半时间都会将案几摆放在庭院的大树下,安静地抄着经书。
  “好啊”夏侯虞笑着应道。
  她知道崔七娘子这是闲着无事,想找点事做了。
第五十九章
避暑
  毕竟年纪还小,崔七娘子听了夏侯虞的回答,高兴得不得了,当即就带着阿良要去书房看看。
  阿好这几天都在夏侯虞面前晃悠,和崔七娘子也熟悉起来。见崔七娘子和阿良一块儿走了,她短腿短手的,一面说着“你们等等我”,一面颠颠地去追崔七娘子和阿良。
  杜慧等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夏侯虞也抿了嘴笑。
  清减了很多的面孔顿时温柔起来。
  杜慧看了不由暗暗感慨。
  还好把崔七娘子和阿好都留在了夏侯虞的身边,这两个小姑娘虽然闹人,但也给夏侯虞带来了不少的欢笑。
  可七月七除了晒书,还要晒冬衣。
  夏侯虞的衣物首饰也不少。
  进入六月,阿良等人就开始收拾她的箱笼。
  阿好趴在比她人还要高的箱笼旁,看着阿良等人小心翼翼地把夏侯虞的衣饰一件件的娶出来,她两眼冒着星星,不停地在哪里赞着“好漂亮啊”,“这也是长公主的吗”,“那个蟋蟀就和我们家瓜棚里的一样,像真的”,甚至垂涎三尺地对着夏侯虞的一支雕着仙桃的簪子道:“长公主不要了,能不能赏了我?”惹得阿良等人止不住地笑。
  夏侯虞听到笑声问是怎么一回事,几个仆从忙七嘴八舌地学给她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2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