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凛然(精校)第1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185

  对此有着清醒认识的萧益民打从心底里赞同杨度的分析,但是他实在不愿意在粤桂激战胜负未定之前插手广东,这里面不但有他与陆荣廷、谭延闿之间的密约束缚,更加重要的原因是,萧益民非常希望粤桂两军继续打下去,打得两败俱伤、兵力消耗殆尽更好。
  杨度望了一眼沉思不语的萧益民:“大帅可是存着坐山观虎渔翁得利之心?”
  萧益民嘿嘿一笑,心中非常佩服,嘴里应承道:“先生果真厉害!一眼就把我这点儿心思看透了。”
  杨度摇摇头:“大帅这么想很正常,没什么不对,但是大帅想过没有,万一桂系真的一统两广,哪怕暂时元气大伤,但以广东的富裕程度,很快就会恢复过来,届时若是我们再出手收拾桂系的话,无异于给天下人留下言而无信的把柄,今后谁还敢放心地与大帅缔结盟约?若是任由桂系休养生息,又会是个养虎为患的结局,左思右想,还是迅速决断才是上上之策!”
  萧益民虚心地接受杨度的告诫,但是却提出一个迥然不同的思路,这个想法萧益民在肚子里想了两年,至今仍没有任何把握:
  “有个想法我从来没和其他人谈起过,而且就连我自己也没有思虑周详,今天就拿出来让先生参详一下,看看是否有这个可能:先生觉得许崇智这个人怎么样?”
  “许崇智?”
  杨度一听愣住了,但很快就发出一阵低笑:“我明白了!大帅是想把许崇智拉过来,对吧?”
  萧益民点点头:“许崇智此人的军事指挥才华不容小视!纵观粤军和革命军发起的历次战争,唯有许崇智的表现可圈可点,此人年仅三十二岁,比我那个二哥大不了多少,却在多年征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一步步脚踏实地走到今天的高位。”
  “此人用兵堂堂正正,却又不失敏锐与灵活,该进则进,该退则退,有板有眼,稳如泰山,几乎每一次都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着实难得!要不是他生性淡泊,政治上没有多大野心,恐怕早已将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粤军收入囊中了!”
  “也正因为如此,他在粤军官兵和广东各界民众中拥有很高的威望……可他也太不通晓实务了,从来不知道主动去争取该属于他自己的那份荣耀……想来想去,真不知如何评价他才好,哎!”
  说完,安毅皱起了眉头,显然是为此人头疼不已。
  杨度非常惊讶:“许崇智……我见过此人多次,与当世诸多南北名将相比,他给我的感觉是才智稍逊,名声不彰,若不是孙文等人屡次在通电中附上此人的名号,恐怕没几个人注意到他的存在,不知此人何以获得大帅如此高的赞誉?”
  萧益民解释道:“原本我也不怎么留意他,但是通过对粤军和革命军历次作战的分析研讨,以及从情报局数年来收集到的各种情报分析汇总,我发现许崇智此人实在不简单,为人忠厚豁达,拥有实事求是、绝不阿谀奉承的傲然风骨,确实是个难得的将才!”
  杨度哂然一笑:“若真是如此,此人恐怕难以担当大帅的夸赞……俗语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虽然许崇智拥有诸多优点和声望,但是以他这种处处谦让的性子,恐怕难以驾驭全局!”
  “细细想来,此人的性格倒是与大帅的结义二哥刘子承有几分相似,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是许崇智与刘子承二人能够在潮梅和汕头和睦相处、相互间惺惺相惜交情日深的最大原因吧?”
  萧益民非常惊讶地望向杨度,细细一想好像还真是这样,不由得暗暗打消了扶持许崇智的念头。
  放下了萦绕心间两年之久的心事,萧益民顿感轻松不少,于是将自己的另一计划和盘托出:
  “先生请看,广东最大的仰仗无疑是进出口贸易,广东的富裕也来自于进出口贸易,先生以为如何?”
  “确实如此,没有了进出口贸易,失去通向内陆地区的商道,广东的百业恐怕会立刻萧条,大帅从年初开始掐死广东通往内陆商道的策略,已经显示出巨大威力,加上如今两广内战带来的巨大损害,广东的经济至少要倒退二十年啊!”
  杨度有感而发,对萧益民早早掐断广东商道的做法非常佩服。
  萧益民继续解释:“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放弃武力干预,继续对广东进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如果再进一步,只需步步蚕食广东的进出口贸易,通过威逼利诱等策反行动,通过当地军阀封死阳江、湛江这两个最大的走私港口,再与英、美等列强达成谅解,率先在长江流域以及以南沿海各省,实行新的关税政策,先生觉得,广东地方势力还能承受多久?”
  杨度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他终于知道为何萧益民责令顾维钧、王宠惠、王正廷三人不惜放弃长江中上游通商限制,更祭出铁路筑路权益这张王牌,来换取长江流域和以南沿海各省的关税自主权,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政治冒险。
  可一旦萧益民的计划成功实施,整个南中国的经济命脉就会完全掌握在萧益民手中,欧美各国必将因为在南中国享有的巨大利益而鼎力支持萧益民,从表面上看,似乎欧美列强获得的利益更大,但只要细细一算,获益最大的还是萧益民,中国的民族工商业也将因此而迎来巨大机遇。
  别的暂且不说,仅是每年从关税自主中带来巨大收益,就足以为萧溢茗带来数以亿计的可支配财富,何况由于去年中国加入同盟国对德宣战,欧美等国列强和日本一致决定给予中国暂停支付庚子赔款五年的优惠政策,如果萧益民能与欧美列强达成协议,获得关税自主权,恐怕不用三年时间,段祺瑞政府就会被萧益民集团远远抛在身后,最后只有黯然臣服这个唯一的结局了。
  萧益民看到杨度的脸色变幻不定,禁不住幽幽叹道:“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在列强那里获得太大的突破,唯一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只有与美国之间的多领域合作,除了中美合资的綦江、重庆、马鞍山三大钢铁厂之外,我还忍痛把内江到叙府的铁路建设项目交给了美国人,也确实对英、法等国财团产生了较大的刺激作用,所以我才吩咐王正廷和顾维钧抛出陇海铁路徐州到海州段等四条铁路来,目前看来效果不错,英国人确实也拿出了应有的诚意。”
  杨度突然说道:“关键还是日本,千万别忽视日本巨大的破坏作用,而且还要考虑到英日两国的同盟关系,不管怎么说,英国人始终要考虑日本人的感受,不会做得太过分!”
  萧益民点点头:“没错,正因为如此,我才选择加强与美国之间的利益关系,不管怎么说,至少美国佬目前对中国没有任何领土要求,看样子也不会以侵占中国领土的方式来达到敲诈掠夺的目的。”
  “这倒是事实,正因为美国人近年来所表达出的善意,国人对美国的好感日增,至少留学美国的人数逐年增加。”杨度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萧益民指向地图的最上方:“其实还有个重要因素严重影响英日之间的利益关系,那就是刚刚建立起来的苏维埃俄国……最近一段时间,日俄之间频繁的往来,已经引起了英国人的强烈不满,欧美国家普遍将信奉暴力革命和共产主义的苏维埃俄国视为最大的敌人,所以只要我们做得好,能紧紧抓住每一个机会,就能获得相对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也就能尽最大努力,抵抗亡我之心不死的日本。”
  杨度颇为担心地说道:“前一段日本叫嚣得最厉害的是被战火毁掉的大冶钢铁厂和大冶铁矿,段芝泉政府在日本人强大的压力下伤透了脑筋,搞不好会默许日本人在北方各省勘探铁矿。”
  萧益民心情格外愉快:“正因为大冶铁矿被战火毁掉,日本人才表现得如此歇斯底里,心急如焚,可没有半年时间,根本不可能恢复大冶铁矿的开采,日本人再怎么施加压力也没用。”
  “我现在担心的并不是日本人要在北方各省勘探矿藏,而是担心张作霖这个胡子为了自己的利益,通过出卖铁路修筑权的方式,让日本人大举进入矿产丰富的东北大地。”
  杨度深以为然:“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和地位,恐怕难以制止……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还不能走错半步。”
  “是啊!先生提醒得对,欲速则不达!”
  萧益民转向杨度,非常坚定地说道:“所以我才采取先浙江后广东的策略,只有完全将浙江纳入我们的统治之下,才能通过开放投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方式,利用我们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抢占纺织品市场,把日本纺织业这条支持其全国经济的大腿一举打断,再通过与英美联合投资的方式大力发展钢铁业和机械制造业,通过提前订购废旧钢铁和增加机床等制造设备以及引进技术等手段,抓住这个百年难得的机遇,迅速发展起我们的轻重工业体系,才能打断日本强大起来的另一条腿!先生,益民仰仗你的地方很多啊!”
  杨度深受感动:“大帅放心,不管前面是刀山还是火海,不管流芳千古还是遗臭万年,杨度都会和大帅一同闯荡!”
第261章
步步紧逼
  六月的第一天,南京行营旗下的第七军第十九师、南京警备师炮兵团乘坐三列火车,浩浩荡荡开赴苏州,与驻扎苏州的江苏陆军第二师一起,兵分两路,开进浙江北部的南浔、嘉兴一线。
  与此同时,一周前进驻皖南的第九军第二十五、第二十六两个师经宣城、广德进入浙江,于六月二日深夜突然出现在湖州城下,驻守湖州的浙军第三师师长周凤岐在省长龚宝铨、浙军总司令杨善德等名流的说服下,宣布服从浙江省政府的领导,服从浙江大多数人民的意愿。
  接到浙江通报的萧益民,第一时间电令川军副总参谋长兼第九军军长杨肇锡:所部无需停留湖州,以最快速度挥师余杭,一举截断聚集嘉兴一线的浙军第五、第七师退路!
  以两湖新兵和从其他部队抽调的有经验的各级军官组成的第九军两个师,在杨肇锡的指挥下连夜展开急行军,仅用九个半小时就包围了余杭,训练有素的两个师仅发起一次冲锋,就拿下了兵力空虚、辎重满营的余杭县城,消灭顽抗守敌三百五十余人,俘虏一千五百余人,缴获武器弹药五百余万发。
  战斗来得突然,去得也快,接到急报的杭州援军刚刚离开杭州,余杭的所有战斗已经结束,大惊之下只好匆匆退回杭州,仓促构筑阻击阵地。
  如此一来,在嘉兴以北设置了三道稳固防御线的浙军第五、第七两个师,尚未接敌就处于南京行营四个师近七万大军的南北夹击之中,再也没有任何回旋余地。
  这一结果对浙军各部和整个江浙地区产生强烈的震慑。
  之前不少浙军将校都听到过川军装备精良、战力强悍的传闻,也从萧益民历年来公开发表的军事论文中,了解到川军的训练有素和快速运动的作战方式,但川军真正攻到了面前,浙军将校们才发现对方的进军速度是如此的惊人,官兵的军事技能和装备水平远远超出自己的估计。
  嘉兴城北十七公里,源自太湖、向东汇入上海黄浦江的太浦河南岸,坐镇嘉兴前线的浙军总参谋长陈调元在十余名将校的簇拥下,匆匆登上盛家港大货仓顶部,匍匐在三重沙袋构筑的掩体内,举起望远镜,细细观察列阵于太浦河北岸的川军。
  数分钟过去,周边的呼吸声越来越重,越来越急促,居中观察的陈调元放下望远镜时脸色大变,这位由北洋名将李纯一手提拔起来的年轻将领,再也没有半点儿信心:
  “诸位,实在难以想象,川军的装备竟然先进到如此地步,清一色的钢盔先不说,只看那间隔五十米一挺的轻重机枪和装备到连排的小钢炮,还有十余艘武装货轮在大河东西两侧游弋,这一仗不用打都已经注定了输赢。”
  “到现在我才明白,为何曹仲珊、李秀山、张勋臣、倪丹忱、冯焕章等等当世名将猛将全都败于川军之手,如今我军已被四倍于己的精锐敌军三面合围,背后则是浩瀚的大海,这一仗,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意义了!”
  众将校已经沮丧到了极点,听完陈调元的话,更为丧气,下到地面之后,第七师师长周成炎低声建议道:
  “听说江苏陆军第二师朱申甫部就在对面,朱申甫与属下同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七期同窗,估计能给属下一点儿薄面。”
  众将校反应各异,有不甘,有庆幸,更多的却是无奈和愤怒,但是面对残酷的现实,谁也不敢提出任何异议,能够求得川军和苏军放过一马,全军一万三千余弟兄毫发无伤地离开,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
  在陈调元的首肯下,周成炎仅带上自己的副官赶赴前方交涉。
  两个小时后,一万三千浙军官兵放下武器,无精打采地排着队离开前线,返回嘉兴城内和城郊的两座军营,等候最终命令。
  值得一提的是,由川军和江苏陆军组成的联军非常客气,除了收缴所有重武器和长枪、弹药之外,慷慨地允许所有军官保留自己的武器和战马,就连士兵自有财产也得到很好的保护。
  联军不费一枪一弹,就轻松拿下嘉兴和海宁两县的消息传出,引发全国一片震动,谁也没想到一场牵动千万人心的大战,竟会这样落下帷幕,谁也没有料到,之前信心百倍、扬言死战到底的浙军,竟然会败得如此迅速,如此干脆。
  ……
  六月五日,南京行营旗下的七万联军官兵再次开始调动,从容不迫地对杭州展开三面包围,就在杭州民众惊恐万状、争相逃难的时候,七万联军停下了前进的步伐,随即在杭州城外五公里远的地方挖掘战壕,构筑一个长达十五公里的半弧形包围圈。
  六月六日上午,又一个令人恐惧的消息传到杭州城,继而传到全国各地:
  驻扎江西的川军第一军第二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下了浙军第四师把守的衢州城,总兵力仅为四千六百余人的浙军第四师面对强大的川军一触即溃,师长李宝章之前曾出兵江西,配合川军作战,自然清楚川军的战斗力有多强,因此根本不敢与川军主力中的百战之师刘湘部抗衡,没等刘湘下令攻城,李宝章已经率部逃离衢州,将浙西最大的战略重镇拱手让给了川军。
  坐镇南京的萧益民很快接到龚宝铨和杨善德的联名电报,得知浙军主力第一、第二师已经重归浙江省政府和督军府怀抱,军队的控制权再次回到杨善德手里,由无良盐商、汉奸买办和地方豪强组成的反对势力在强大武力威胁之下,已经分崩离析,不是举家逃往上海租界和日本,就是诚惶诚恐地赶赴杭州,向龚宝铨和杨善德负荆请罪,惶恐不安的浙江人民衷心希望停息战火,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浙江反对势力的遗留问题。
  萧益民也终于松了口气,当下顺水推舟给出个大人情,授权浙江省政府和督军府全权处理遗留问题,接着把浙军第二师调防镇江,留下第七军第十九师继续驻扎杭州北郊,命令第九军第二十五师进驻嘉兴,第二十六师进驻余杭,刘湘的第二师继续留在衢州,全程监督浙军的编遣事务。
  紧接着,南京行营经济委员会主任张謇率领工作组赶赴杭州,协助龚宝铨整顿浙江盐业,城里盐业商会推行盐税新政。
  由于浙江海盐产量远在两淮和山东之下,基本没有受到中央政府的严格约束,每年上缴中央政府的盐税总额仅为两百五十万元,浙江盐业因此拥有更宽松的生存环境,加上雄霸浙江三大盐场的地方势力已经一败涂地,逃的逃,降的降,给浙江省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和操作空间。
  对此,上到省长龚宝铨,下到一般普通民众,对萧益民还是深怀感激的,加上川军入浙之后表现非同一般,不但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而且买卖公平态度和蔼,很快赢得浙江民众的好感与支持,萧益民不但没有因为发兵浙江遭受非议,反而因此声望大增。
  但是,萧益民的嫡系部队进驻浙江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哪怕浙军完成整编和裁军工作,萧益民也会留下一支部队坐镇浙江,以保证南京行营对浙江的有效管辖和监督。
  其次,浙江省很快就要和江苏、江西两省一样,每年都要向南京行营交税,哪怕是上缴中央政府的税赋,也必须先经过南京行营,好处是能够获得南京行营的政策支持与安全保障,还能分享南京行营带来的各种利益,包括工商业技术的援助、粮食供给的统筹安排、进出口贸易的扶持、实业投资的指导、低息贷款的扶持等等。
  自杭州撤围之后,心惊胆跳的浙江民众终于放下心来,浙江开始逐渐恢复往日的平静,但是外界的舆论仍然如火如荼,萧益民集团的巨大胜利,再一次刺痛了北京政府和日本政府的神经。
  ……
  北京总理府的气氛越来越凝重,总理段祺瑞脸上已经没有任何笑容,但是代总统徐世昌的意外来访,还是让段祺瑞绽开了几许笑意。
  “卜五兄,稀客啊!”
  段祺瑞挥退身边侍从,亲手给徐世昌沏上杯香茶。
  几日不见,六十三岁的徐世昌似乎更为显老,额头和眼睛周围的皱纹增加了许多,左额上还微微显出了几点老人斑。
  徐世昌安然地坐下,露出惯有的从容微笑:“芝泉啊,听说这两天日本公使天天上门吵架,你也不容易啊!”
  段祺瑞眼中惊讶之色一闪而没,淡淡一笑坐到徐世昌对面的沙发上:“是啊,这个家不好当啊!日本人历来罔顾我国政令,通过各种见不得人的手段,长期在背后控制浙江盐商,这回给萧一鸣一弄,连吃两个哑巴亏,不恼羞成怒才是怪事,可这与我们中央政府有何相干?对吧?真不可理喻!”
  徐世昌微微点头,接着幽幽一叹:“这个萧一鸣,越来越了不得了,不但下手够快,而且毫不留情,厉害啊!芝泉啊,估计你也头痛了吧?”
  “何止是头疼?都差点儿吐血了!”段祺瑞丝毫也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感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1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