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凛然(精校)第1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8/185

  徐世昌又是一叹:“今天我来,主要是问候一下,咱们哥俩好多年都没机会单独坐在一起说说话了,不管之前怎么样,咱们兄弟之间有何分歧,但到底同出北洋一脉,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如今在生死存亡面前,我们应该抛弃前嫌精诚团结啊!”
  “芝泉,我不知道之前你是怎么想的,但南京那边确实需要好好约束一下了,要是再这么纵容下去,必将积重难返,最终养虎为患,彻底失控啊!”
  段祺瑞的一双眼睛慢慢闭起来,思考良久,猛然睁开,静静地望着长吁短叹的徐世昌,久久没有说出一句话。
第262章
软刀子
  就在段祺瑞和徐世昌取得初步一致,决心分别统一认识、酝酿再次合作之时,中国民主党二届全会在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二十四个省的两千六百余名代表汇聚一堂,热烈庆祝民主党党员总人数超百万。
  在此期间,江浙地区和南方各省的复兴社、振兴会等七个党派,共同宣布并入中国民主党,龚宝铨、孙宝琦、杨度、林白水、顾维钧、王正廷等人代表十二万新党员通电全国,宣布加入民主党。
  袁世凯逝世后接过民主党主席职务率部出川的萧益民,以“届满”为由再次隐退,被大会全票推举为名义永久主席,张澜再次接过民主党主席职务;龚宝铨、孙宝琦等九人被推举为民主党理事会理事。
  三天的会议结束,民主党主席张澜郑重宣布将总部迁至上海,并向全国公开发行《民主党宣言》、《民主党党章》、《民主党组织法》等宣传书籍。自此,名声大噪的中国民主党严密的组织机构、鲜明的政治立场、清晰的执政理念、温和的亲民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一跃而成为中国第一大政党。
  六月十日,“美国蓝旗国际投资公司”与“美国花旗银行”联合公告中外:
  与中国中央军政部南京行营举行的谈判顺利结束,即日起全面收购已宣布破产的“中国通商银行”全部固定资产,并承担“中国通商银行”原有债权债务,即日起,原“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及各省分行更名为“美国蓝旗银行”。
  六月十五日下午三点,美英法三国驻沪总领事、百余名中外记者和数十名银行家,云集于装饰一新的“美国蓝旗银行”上海总行一楼大厅,出席盛大的签约仪式。
  在热烈的掌声中,美国蓝旗银行总经理科里·道格拉斯、副总经理威尔·霍普金斯与南京行营财政委员会主任王正廷、经济委员会主任张謇分别在总额为一千六百万美元的贷款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这是美国蓝旗银行成立以来的第一笔业务,也是令中外政客和各国银行家们无比担忧却又眼红不已的一笔借贷业务,该笔贷款完全用于中国中央军政部南京行营主导下的“国有南京机械设备公司”、“国有金陵工业集团公司”、“国有重庆嘉陵工业集团公司”的机床制造设备、合金冶炼设备及生产技术、柴油机生产线和相关原材料的引进。
  “国有南京机械设备公司”是以生产各式机床和柴油机为主的新型工业企业,也是中国首家真正意义上的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总投资占用了贷款总额中的三分之一强。
  “国有金陵工业集团公司”是在原“金陵兵工厂、江苏省铜元局、金陵船舶修理厂”基础上重组的大型军工企业。
  半年之内,这个重组后规模扩大两倍的崭新企业,不但能从美国得到两条先进的子弹生产线、一条雷明顿霰弹枪生产线、两条由德国技术专家设计美国生产的步枪和水冷式机枪生产线,而且还将尽数淘汰原有陈旧设备,成为中国最大的轻武器和枪弹生产企业。
  “国有重庆嘉陵工业集团公司”的前身是萧益民家族控制的“重庆钢铁公司”,这个成立不到三年的钢铁公司其实是一家技术来自德国的中小型合金冶炼、金属铸造及精加工企业,坐落于重庆西郊沙坪坝的嘉陵江南岸,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路交通都非常方便,目前陆续装备川军的轻型步兵炮就是该厂的拳头产品。
  由于该公司拥有多项购自德国的先进合金冶炼和加工技术,方方面面已经步入正轨,兼之试产的仿德国M1912式75毫米野战炮获得成功,四川省政府和重庆地方政府非常想把这个盈利巨大的企业收归公有,已经拥有雅安和成都两个兵工厂的萧益民爽快地收下四川两级政府的八百万元成本价,将“重庆钢铁厂”转让给四川省两级政府,并通过引进美国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等方式,全力支持四川政府把该厂做大做强。
  新组建的“国有重庆嘉陵工业集团公司”,除了扩大生产各式火炮之外,还将利用这次难得的中美合作机会,涉足机床、工业锅炉、柴油机等工业制造领域,此外,与美国通用公司的载重货车生产线和技术引进项目也已经进入谈判阶段。
  签约仪式结束前,王正廷和张謇根据萧益民的要求,公布了巨额贷款合同的主要内容,引起全国各界一片反响:
  “信用担保、六年还款期、年息百分之五点八,没有任何折扣更没有用关税盐税作抵押……天底下竟有这么好的事?”
  “没有一分钱用于购买武器弹药或者汽车轮船,全都用于设备技术和原材料……老天爷!这不是做梦吧?”
  “别多想了,要看是谁贷的款,换任何一个人老子都不相信,但是贷款人是萧将军,我信!”
  “真能顺利实行的话,我们的民族工业就有救了!”
  舆论掀起的热潮经久不息,但是萧益民已经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顾得上那么多了,六月十日晚上,没有出息签约仪式的萧益民参加了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举行的庆祝酒会,第二天上午就出现在南京城西石头城外的“国有南京机械设备公司”建设工地,与公司负责人和几位老工人代表一起参观专用码头的混泥土浇注工程,并在尚未封顶的办公大楼前方亲手栽下一棵梧桐树。
  六月十二日下午,萧益民出现在南昌城南门的门楼之上,与江西省省长欧阳武、督军王陵基、新任第一军中将军长钟体道、第四军军长王瓒绪等将领一起举行座谈。
  六月十五日上午,湖北督军兼省长石星川陪同萧益民检阅整编后的鄂军第一师和武汉守备师官兵,随后一同前往汉阳兵工厂视察。
  六月十九日,萧益民与湖南督军程潜、省长谭延闿在长沙举行座谈会,随后前往民主党湖南分部出席晚宴。
  萧益民接二连三祭出的政治手段和连续不断的访问、会谈,以及每到一地发表的谈话内容,每一天都占据了全国主要报纸的头版头条,令北京城里的段祺瑞和徐世昌痛苦不已,更加要命的是,全国民众都拿段祺瑞的“西原借款”和萧益民的“中美借款”相比较:
  日本人每一笔贷款这扣那扣,按八七折支付还不行,还要提前扣除贷款全部利息,实际给到段祺瑞手上差不多少了一半,名义上借一万其实到手的只有五六千罢了,而美国人的一千六百万美元是全额支付给萧益民的,每年度末支付本期利息;萧益民借款凭借的是个人和南京行营的信用,段祺瑞却要拿整个国家的关税、盐税或者铁路、矿产等权益去做抵押,二者之间巨大之差别,怎么会不让民众吵翻天?
  于是,段祺瑞脑袋上本就顶着军阀、独裁等等大帽子,如今又再次被扣上了无数顶崇洋媚日、卖国求荣的帽子,激进的北京学生游行示威之余还不过瘾,深夜里跑到总理府外,用鲜红的油漆在外墙上写下“打倒大汉奸段祺瑞”、“打倒伪君子”等等一行行大字。
  段祺瑞再次迎来了一个黑暗的执政期。
  到了这个时候,无论是段祺瑞,还是徐世昌,均束手无策,面对两院议员的激烈质询、面对社会各界要求做出解释的强烈呼声,面对麾下众将的疑惑眼神和伸手要钱,段祺瑞和徐世昌好不容易拢在一起的内部联合随之崩塌,没有涉足“西原借款”的代总统徐世昌还好点,段祺瑞每天都陷入焦头烂额的自辩之中,那里还顾得上去拆萧益民的台?
  在整个六月中下旬,总理府外加了两倍的岗哨,每天仍有无数师生举着标语前来请愿,参众两院吵闹不堪,时不时上演全武行,日本人隔三岔五愤然登门指手画脚,弄得段祺瑞里外不是人,差点儿崩溃,要不是一干老臣和麾下忠心耿耿的几名心腹将领时时开解,恐怕段祺瑞早已洗手不干拂袖而去。
  “看看!看看,这个小茶壶又发表谬论了,他有完没完啊?”靳云鹗恼火地把报纸拍到了桌面上。
  王士珍拿起看上一眼,一面放下,一面摇头苦笑:“他这么说也没错,强调廉政建设,不正是很好地迎合国民的胃口吗?说到底还是人家的宣传喉舌有办法,每一步都抢在我们前面……还有这个民主党,不但借着我们迫切想通过《新闻出版法》的机会送上‘廉政公署’提案,而且与南京、上海两地南北呼应,就连孙文的革命党都被他们拿出来当反面教材了,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狗日的小茶壶,他当真要在南京行营成立廉政公署啊?”刚到来的徐树铮看清报纸头版头条的副标题,禁不住大叫起来。
  再次被段祺瑞请回来的梁士诒抬起头:
  “萧一鸣确实有资格这么做,他从出道到现在,没有沾染半点贪腐的坏名声,而且此人生财有道,富甲天下,从不屑于与民争利,更不会为了仨瓜俩枣自损名声,所以才敢这么硬气。”
  一只黑着脸不说话的段祺瑞突然站起来,圆睁通红的眼睛,大声决定:“都做好准备,明天跟我一起到南京视察!”
  众人大感意外,面面相觑,唯有梁士诒不断点头,面露嘉许之色。
  徐树铮很快反应过来,无可奈何地长出口气,重重点头算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可这一去,恐怕又要在不少方面向萧益民妥协了。
第263章
此消彼长
  萧益民此次返回四川,足足待了半个月,急于南下的段祺瑞接到萧益民从成都发去的充满歉意的回电,不得不将南下“视察”的日期往后推迟。
  令段祺瑞颇感安慰的是,萧益民自始自终没有给中央政府添乱,更没有发表任何有损于段祺瑞名誉和形象的语言。
  萧益民在一些例行的记者会上的讲话,完全是就事论事,非常客观公正,不但表达了他对国家民族现状的担忧,也让无数不甘屈辱、励志图强的国人看到希望。
  回到四川半个月,萧益民只在家中陪伴娇妻刘瑜和牙牙学语的二儿子萧东征两个晚上,其余时间不是到军校履行校长的职责,就是没日没夜地待在拥有三百余名中外技术专家、扩大到七个研究所的兵器研究院里。
  在此期间,萧益民做出了个重要决定:
  除保留四川雅安兵工厂和成都西郊的武器生产装配厂之外,萧益民家族完全退出水陆客货运输、日化工业、印染纺织业、制造业等所有工商业领域,将转让股份获得的两千七百余万元资金一分为二,一半投入萧振执掌的美国蓝旗银行,另一半投入到萧益民唯一保留的雅安兵工厂,便于从美国进口系列机械加工设备和特种原材料,增购两座合金冶炼炉,以扩大雅安兵工厂的生产规模和产品数量。
  虽然接连接到段祺瑞的催促电报,但萧益民依然有条不紊地安排自己的行程,他先是领着研究院各所负责人赶赴大邑化工生产基地、雅安兵工厂视察,连续在雅安待了五天时间,才返回成都,随后带上妻子刘瑜和儿子萧东征,顺流而下,返回南京。
  ……
  七月二十九日,每况愈下的段祺瑞终于乘坐火车来到浦口,在萧益民及南京行营三百余文武官员、江苏省军政官员的盛情迎接下,渡过大江,获得南京数万军民的夹道相迎。
  段祺瑞一行看到古老的南京城内外,此时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施工工地,惊愕之余,不禁连声感叹,与死气沉沉、人心惶惶的京津地区和其他省会城市相比,眼前的南京城充满了活力和勃勃生气,从一张张发自内心的笑脸中,段祺瑞清晰地看到了萧益民崇高的地位和声望,看到了他期盼已久却难以获得的国民凝聚力。
  热情而又隆重的欢迎晚宴过后,段祺瑞顾不上一路的疲劳,立即带上徐树铮、王士珍和梁士诒等心腹,准备前往一墙之隔的西花园,与萧益民展开秘密会谈,不想萧益民领着王陵基、杨度、张謇、顾维钧等人,早已恭候在段祺瑞等人下榻的院子中央,一个个脸带笑容,毕恭毕敬,给足了段祺瑞等人面子。
  走进树影婆娑、花香四溢的西花园,段祺瑞惬意地深吸口气,遥望天上繁星,轻声笑道:“一鸣,数年前在雅安送别西征将士的那个晚上,咱们哥儿俩喝完酒,一起到营区外散步,畅所欲言,此刻想起仍历历在目……记得那天晚上的天空,和今晚的几乎一模一样啊!”
  萧益民望向深幽的苍穹,刹那间诸多感慨涌上心头:“是啊!那晚的星星也和今晚一样多,一样亮……估计是海拔的原因,雅安的天空似乎比南京的天空更洁净些,不过南京的天空,似乎又比雅安的天空多了几许韵味。”
  “哦!?或许是心境不同的原因吧!哈哈……”段祺瑞展眉一笑,身后众人全都跟着笑了起来,原本颇为沉闷的气氛,因此而变得轻松起来。
  进入西花园会客厅,宾主分别坐下。
  萧益民接过侍卫端来的茶盘,亲自给段祺瑞泡制香茗,徐树铮等人看到萧益民对段祺瑞充满敬重却又非常自然得体的举动,无不为之暗暗吃惊,唯独杨度、顾维钧等人处之泰然,他们在与萧益民的日常共事中,经常欣赏到萧益民那一手令人赏心悦目的茶道技艺,享受到这一外人无法享受的礼遇,久而久之,也就处之泰然了。
  萧益民一边动手,一边和颜悦色地询问中央政府的近况,段祺瑞一面感兴趣地欣赏萧益民的手艺,一面回答萧益民的问题,原本绷紧的神经很快就在逐渐弥漫开来的幽香中放松下来。
  一杯香茶喝下肚,叫好声轰然响起,随后笑声阵阵,气氛越发地和睦。
  段祺瑞放下精美的紫砂杯,啧啧称叹,对再次为他斟茶的萧益民笑道:“前一阵子,日本国特使小幡酉吉从南京回到北京后,向我抱怨说在南京与你两次会谈,竟然无法享受到你的精湛茶道,他感到非常遗憾,可见,你这手艺恐怕已经传遍中外了。”
  萧益民不由莞尔,摇头道:
  “我这手艺平平常常,哪里敢说精湛,恐怕就连秦淮河上那些寻常女子也比不上……不过,小幡酉吉觉得惊讶也是情有可原的,他们那地方从来就没出过好茶叶,听说也就是这十几年才开始用陶瓷杯子取代那些流传久远、拥有许多雅号的木头杯子,更别提什么传统文化了,所以他们才会对中国传承千百年的茶文化念念不忘……或许在日本人看来,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吧!”
  众人听萧益民说得有趣,又是一阵哄然大笑,不管怎么说,在座的都是国家的精英,谁都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深厚文明史倍感自豪,而且越是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困境,就越能体会到这种深入骨髓血脉中的自豪是那么弥足珍贵。
  几杯茶喝完,终于进入今晚会面的正题。
  段祺瑞脸上依然挂着笑容:“听说你这次去武汉,在汉阳兵工厂里足足待了一整天,汉阳厂的生产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萧益民放下手中洁白的毛巾,点点头:“是有些麻烦,虽然这半年来汉阳厂进口了一批先进设备,淘汰了两条陈旧落后的步枪生产线,已经可以自主生产使用尖头弹的新式仿毛瑟步枪和水冷式M08重机枪,但是仍然无法解决技术工人不足的问题,产量和产品合格率都远远达不到要求。”
  “我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兵工厂的每一道生产工序,也检查了四川厂援助的几套检测模具,最后发现问题原来是出在原材料和加工工艺上,所以我就跟石星川将军建议,挑选五百名有文化底子的年轻人到四川兵工厂学习一年,再从四川兵工厂借调来三百名技术人员和老技师,石星川将军毫不迟疑便同意了……”
  “不过,哪怕紧赶慢赶,至少也得三个月后才能见到成效……我有些担心袁大帅和芝泉兄一手建立起来的巩县兵工厂,那里的生产线都是前几年才买回来的先进设备,若是出现和汉阳厂相似的问题,恐怕得花些心思才能解决。”
  段祺瑞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别说巩县兵工厂是在内斗不止的河南境内,就连我眼皮底下的大沽兵工厂,我都没办法整治好——我曾想把它搬到更安全的保定与保定兵工厂合并,可惜却无法如愿,一是没钱,二来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太多,下不去手!”
  “说起来,还是贤弟你有气魄,上海南京两个厂让你整合在一起,不但实力和产量大增,而且完全理清了所有关系,还不招人恨,这就是本事啊!”
  萧益民笑着摆摆手:“芝泉兄过奖了,上海和南京两个厂与大沽厂不能相提并论,没有大沽厂背后诸多复杂的关系,更没有日本人的掣肘和破坏,所以我才干得这么顺当……我曾想把这一套复制到整合盛氏家族和浙江财阀控制的招商局上却行不通,要不是借着革命党向我扔炸弹这个机会,还真没借口收拾那些脚踏多只船、长期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而且卖得已经上瘾的汉奸买办们。”
  众人会意地笑了。
  萧益民以霹雳手段将列强撑腰的盛氏家族和江浙两大财阀连根拔起,使得全国各省都从中受益,段祺瑞自己就毫不客气地顺水推舟,笑纳了大沽船舶、通商银行天津和北京分行等价值四百余万的财产,后来又将查封的北京、天津两个分行,悄悄卖给了美国蓝旗银行,再次获得八十余万元巨款,这几笔差不多是天上掉下来的好处,为资金短缺的段祺瑞解决了不少问题。
  这也是为何全国各省军政两界都齐声附和萧益民的根本原因,让人不得不感叹萧益民的手段高明和狠辣,一件轰动中外、很可能给他带来无数麻烦的暴力掠夺事件,竟然让他玩出这等花样来,不但名声丝毫无损,还因此一举数得,增添了杀伐果断的凶名的同时,也在民间树立起凛然正气和崇高的政治声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8/1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