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凛然(精校)第1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3/185

  中外各势力对段祺瑞中央政府的惩罚力度极不满意,但是段祺瑞的一系列人事任命,却得到中国民众的广泛支持,为官清廉的岑春煊早已享誉全国,而且他与段祺瑞关系良好,危难之中,德高望重的岑春煊再次被段祺瑞任命为广东省长,无疑是顺应民意的重大举措,也获得了各界舆论和国内大部分政治势力一片赞扬,极大地消除了桂军大肆杀戮抢掠带来的恶劣影响。
  段祺瑞处置完广东事务,立即把精力投入到推迟了两次将于十月初举行的总统选举事务之中。此前,以代总统徐世昌和总理段祺瑞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息过,虽然徐世昌集团在段祺瑞不择手段的明削暗打之下实力大损,但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立志再上一层统领全国的段祺瑞绝不会轻易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登顶机会。
  如此一来,广东的处置权自然就被军政部南京行营握在手中,这也是段祺瑞与萧益民之间的又一个政治交易。
  令所有人都看不懂的是,萧益民似乎一点儿也不关心广东的战后重建事务,除了川军将领王瓒绪被任命为潮梅镇守使,率领川军第四军三个师驻扎潮梅地区之外,萧益民没有半点干涉广东政局的意思,反而宣布解除对广东全境的军事封锁,呼吁广东各界民众团结起来,在省长岑春煊的英明领导下,重建家园,恢复民生。
  然而,由萧益民策划,整个南京行营文武大员全程参与和制定的一个重大计划,正在悄然实施,这一计划的核心是对广东版图重新进行规划,将远离广东省府广州却在广西省府南宁眼皮底下的钦廉地区划到广西版图上,再将孤悬大海的琼崖地区从广东行政版图中划出去,仿效西康省成立“海南省”,而新成立的“海南省”将完全由萧益民的南京行营全权统辖。
  这一计划本质上是萧益民集团、段祺瑞集团、桂系集团三方的政治分赃,也是段祺瑞和陆荣廷对一如既往支持自己的萧益民的实质性补偿。这一提案已经秘密交给众议院议长张澜,通过众议院依法上呈,由段祺瑞集团负责决议通过,并完成相关的立法。
  令萧益民集团倍感幸运的是,段祺瑞和陆荣廷根本看不上孤悬于大海之中的琼崖海岛,压根儿就不知道这个瘴气弥漫、炎热荒凉的海岛有什么值得自己去争取的地方,哪怕岛上水稻一年三熟,还有几个早在满清时期就已发现的小铁矿,都不值得段祺瑞和陆荣廷多看一眼,反而担心占下来之后还得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驻守,因此,两人几乎想都没想就同意了萧益民的要求。
  作为回报,萧益民只摄取了潮梅地区这块小蛋糕,并拥有潮梅地区的军政领导权和人事管辖权,除此之外,萧益民和南京行营决不去干涉广东的政局,不谋求广东的政治利益,不干涉段祺瑞以中央的名义收取广东的赋税,不干涉陆荣廷集团对广东的军事统辖,反而支持陆荣廷把临海钦廉地区钦州、廉州、防城、合浦等六县划入广西版图。
  自此以后,狭小封闭的广西终于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出海口,这对平衡两广方方面面的利益,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符合中央的利益,更符合广西方面的利益。
  尽管段祺瑞和陆荣廷都怀疑萧益民早已经在琼崖地区暗中布置,但两人对此都不太感兴趣,更不知道远在绝大多数人视线之外的琼崖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
  海口,这个与广东陆地隔海相望的小城,方圆不过一公里,此刻却笼罩在沉重而又令人恐惧的战争氛围之中。
  广州城沦陷后的第三天,六艘四百吨到一千五百吨规模不等的轮船,借着夜色徐徐驶向码头,船上一千二百余名伤痕累累、弹尽粮绝的广州革命党军残部和一百余名死里逃生的革命党人已经涌上甲板,紧张地遥望朦胧夜色中安逸静谧的大码头。
  长长的货物码头和往日一样零星地挂着十几盏渔灯,边上的渔船码头上停泊的上百艘小型渔船随波摇荡,所有迹象都表明,谁也不知道外海的六艘货轮正在悄悄靠近。
  行驶在中间的“江鹏”号是广东海军目前唯一完好的近海炮舰,正是这艘购自英国、已经服役五年的炮舰,率领其余五艘货轮,最后一刻从白鹅潭杀出一条血路,逃往海口港的。
  “延飏兄,你说会不会有危险?”
  广东大本营内务处长、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系的秦怀钰显得非常紧张,他瘦弱的身上染满污垢,用料上乘的西式白衬衣和西裤已经看不出本来颜色,一双法国皮鞋中的右脚开了个口子,露出两根黑乎乎的脚趾头。
  年轻力壮的舰长林旭微微摇头,看了一眼围在身边引颈眺望的一群军官,最后对魂不守舍的秦怀钰说道:
  “我们来得突然,海口和琼崖各地肯定还不知广州突变,码头上也没有看到琼崖镇守使邓本殷的驻守官兵,估计谁也不知道我们的到来。”
  “既然这样,我们就快点靠岸吧,船上数百伤员,还有大本营的同志们,都快顶不住了。”秦怀钰急切决定。
  林旭想了想,再次举起望远镜,细细观察沉静的海港,良久,他终于收起望远镜重重点头:
  “好吧,我们船上的淡水和煤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弹药更是消耗殆尽,弟兄们又累又饿,怎么样也要在海口补充完毕才能赶赴南洋,唉!命令各船按次序进港停靠,我指挥炮舰押后掩护,以防不测。”
  身边军官们一听,顿时如释重负,分头去向各船发信号,一时间灯光闪烁,人声鼎沸,看得从英国留学回来的舰长林旭摇头不已。
  第一艘八百余吨的“昌恒”号货轮顺利靠岸,船上海员迅速伸出跳板,三十余名浑身硝烟的革命军官兵快速通过跳板登上码头,在熟悉码头情况的海员指引下很快包围了码头上的哨所。
  看到两名可怜的哨兵光溜溜躲在床上的惊恐样子,领头的革命军军官立刻用枪指着其中一个哨兵的脑袋审问,得知码头一个连的守军大半睡在城里,城里的一个团守军早就被邓本殷带到广东抢地盘之后,所有的革命军官兵都松了口气,很快将消息通知船上的长官。
  半个小时之后,一千余名官兵和百余名文官全都登上码头,码头上的港务局办公室和几排货仓尽数被精疲力竭的革命军占据,数十位被吓得魂飞魄散的码头工人蹲在革命军的枪口之下,依依呀呀惊恐万状地回答军官们的提问。
  林旭看清码头上的情景,终于彻底放下心来,命令炮舰徐徐靠岸,很快就踏上码头,与秦怀钰等十余名文武官员汇合,紧张地讨论是否借机攻下城墙低矮的海口城,以获取物资完成补充,之后尽快离开此地,赶赴南洋与大本营其他人汇合。
  林旭连连询问城中的日本商社和日本药店是否愿意给予支援?得到秦怀钰和另外两位大本营情报官肯定的答复之后,便同意选出五百官兵强行占领方圆一公里的海口城。
  话音未落,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响起,紧接着,密集的弹雨在震天的枪声中扫向码头,码头上顿时惨叫震天,一片混乱。
  林旭一眼就看到自己的炮舰已经被五六艘渔船紧紧贴上,留在船上的官兵在枪声中不断倒地,数十个黑影抛起绳索挂到炮艇上,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登上了自己的炮艇,随后再次看到点点火舌在甲板上闪烁不停。
  “完了……”
  这是林旭脑子里留下的最后意识,飞来的一梭子弹打断了他的半个脖子,身体猛然向后旋转起来,眼中最后看到的情景是——秦怀钰的半个脑袋被打碎,脑浆和血花飞溅而起。
第271章
近卫军
  天边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浩渺的海面起起伏伏,波光粼粼。
  七艘铁灰色的八百吨炮舰,呈半圆形包围了码头,舰上红蓝两色的飞豹战旗在风中猎猎飘扬,格外醒目。
  血染的码头上横尸一片,九百余具血肉模糊的尸体中夹杂着三百余名痛苦呻吟的幸存者,两千多名身穿迷彩军装、头戴钢盔的官兵开始清场。
  “立即将码头清理干净,所有尸体和受伤人员全部搬到船上,加快速度!”
  码头出入口出的唯一一栋两层小楼前,身穿普通作战服的琼崖特遣大队上校大队长谢东流大声下令。
  两名胸前铭牌上印有上尉标志的军官立即离开,将命令迅速传达下去,身后两名三十余岁的校官相视一眼,均无奈地摇摇头,这两人便是琼崖镇守使邓本殷留下来辅佐表少爷谢东流经营琼崖这块根基之地的家族老人。
  但是这两位家族老人根本就不知道表少爷的真实身份,更不知道满腹经纶、雄才伟略的表少爷哪里来的巨额财富,不到一年时间就从大陆运来五千余名高大孔武的北方兵,又与美国几个洋行搭上了关系,将隐秘而破旧的临高渔港扩建成一片能容纳万吨巨轮的深水大港,而且还找来了百余名高鼻深目的洋人工程师,从经济发达的四川请来五千余人的施工队,组织本地万余民众在港口另一侧的深水湾中建起了四个五千吨级和两个万吨级船坞。
  此刻的谢东流,哪里有心机管身后两位老家人的感受,他拉上身边的两名副手,穿过血染的码头,大步走向已被俘虏的“江鹏”号炮舰,登上炮舰巡视一番,看到船体内外没有什么损伤,非常满意地夸了特战队长铁流几句。
  脸型坚毅、身形精壮的铁流脱下钢盔,拍了拍一旁的三七速射炮,爱惜不已:“这艘英国造的炮艇保养得非常好,前后主炮和两舷速射炮都没有过时,只需开回基地更换发动机和锅炉,就能大大提高航速和作战威力,估计海岸警卫队那帮孙子要乐得合不拢嘴了。”
  谢东流的参谋长邓玮笑道:“等从美国定制的三艘五千吨级驱逐舰回来,这艘炮舰就算不了什么了。”
  谢东流望着一片繁忙的码头,再把目光转向南面的海口城:“铁流,等清理完尸体和俘虏,你们立即起航,留下两艘炮舰给我即可,我们不能封锁海口太久,这个时候恐怕城里的日本人和英国人已经上蹿下跳了。”
  “明白!”
  铁流回答完立刻离开,没有半点拖泥带水,这位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侦查专业并参加过康藏平叛战争的特种兵军官已经完全成熟了。
  谢东流俯瞰码头上络绎搬走的一具具尸体,心里却想着如何给局长麻刚回电,身为军情局海南站上校站长兼琼崖特遣队大队长,谢东流感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良辅,要是校长知道了,是否会责怪我们杀戮太重?”
  邓玮皱起眉头,沉思良久,也是幽幽一叹:“这可怪不得我们啊!与前几天开始的广州城相比,我们杀几百个蹿入我琼崖妄图作乱的残兵败将算得了什么?再说了,自古以来奉行的兵家哲学都是成王败寇,为了理想,为了缔造一个崭新的国家,你我今天的杀戮又算得了什么?”
  谢东流微微动容,转身抓住同窗兼好友邓玮的胳膊:“说得对,为了缔造一个崭新的国家,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这点屁事算得了什么?倒是我太多愁善感了,要是让麻局长知道,说不定会遭来一顿痛骂。”
  邓玮羡慕地笑道:“麻局长对兄长可是无比器重的,放眼全军,能让麻局长越级提拔的恐怕也就兄长一人了。”
  谢东流哈哈一笑:“放心吧,很快你也会晋衔了……如果幸运的话,说不定我们还能拿到‘近卫军第三师’的番号。”
  邓玮大喜过望:“真的?”
  “是真的,月初麻局长临走时向我透露,校长有意把驻扎南京总部的陈兰亭独立师、已经开赴南京的萧飞第二独立师整合为近卫军,各师全部更换先进的武器装备,师属炮兵营升级为炮兵团,辎重营升级为装备一百辆大小汽车的辎重团,争取一年之后建成全军第一个快速反应军团,对外依然还是使用某某独立师的旧番号。”谢东流颇为得意地透露。
  邓玮听完眼都绿了:“我的天哪!这样一个装备强大的独立师,几乎可以相当于寻常的一个军吧?这么说起来,我们琼崖特遣队一下子就连升三级?”
  谢东流点点头:“根据我们校长的战略计划看,我们不但极有可能获得第三独立师的番号,而且计划中的临高军事训练基地也会提前开工建设,加上海岸警卫大队的临高雷公岛、敦门这一明一暗两个大型海港的建设,以及美国的大批造船设备和技术人员的抵达,琼崖已经不是过去的琼崖,所以,校长扩军势在必行。”
  “啧啧,校长经营琼崖的决心不是一般的大啊!”邓玮眼中满是激动敬仰之色。
  谢东流见状不由莞尔,摇摇头道:“好了,好了,先别瞎想了,把手头的事情做好再说吧,我们先给麻局长发报,然后进城安抚民众,再到兰旗公司去会会各国领事,从今天起,我们要在海口城外驻扎一个加强团的兵力,长期驻扎,彻底将海口纳入我军的管辖之下!”
  ……
  上午十点,南京督府,西花园。
  麻刚与走出办公室大门的杨度打了个招呼便直接进入室内,随手关门,上前奉上密报:“小哥,海南来电。”
  “坐吧。”
  萧益民接过电报,看完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强将手下无弱兵啊,谢东流和邓玮干得不错!二弟,把你这两位得力手下让给我怎么样?”
  麻刚耸耸肩:“谢东流倒是可以,邓玮不行,这家伙看起来平平凡凡唯唯诺诺,其实骨子里要比谢东流更无耻更奸诈,军情局海南站站长一职非他莫属,也只有他才能将整个海南的情报工作统管起来,而谢东流这小子恐怕更适合带兵打仗。”
  萧益民哪里还不知道麻杆的意思:“谢东流是你的得意门生吧?听说最先进的通讯器材、最新研制出的武器装备,都已大量装备谢东流的特遣大队,可不是一个两个到我这里告你的状了。”
  麻杆瘪嘴一笑:“谢东流确实是个人才!当初秘密派遣出去的百余人中,谢东流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成就最大,进步最为明显,更加难得的是,这家伙占据了天时人和,不但在琼崖迅速建立起一支敢打敢冲的强军,而且在民众中间也树立了好名声,有他在,统一整个海南将会事半功倍。”
  萧益民点头认可,随即问道:“邓玮是苍梧人吧?”
  “对,与逃回苍梧老家的粤军团长李济深是老乡,不过百年传承的邓氏一族已经衰败多年,族人如今多为商人,分支遍布两广各地,还有一支在南洋经营橡胶园。”
  麻刚详细回答,他早已习惯萧益民的跳跃性思维,每次汇报前工作都准备得很充分。
  萧益民想了想,说道:“两广局势已经基本稳定,不出意外的话,明年春季的全国大会之后,海南建省的决议将会公之天下,但我们必须提前把海南的事情做好,第一步是迅速组建海南守备部队,初步决定先从宜昌调去两个新兵师,再从海南当地征募一个步兵师。此外,琼崖特遣大队扩编为近卫第三师,对外番号为南京行营直属第三独立师。”
  “将校缺乏啊!”麻刚提醒道。
  萧益民笑着说:“曾大哥和王谦师兄他们已经离开阿姆斯特丹,估计二十八天之后就会回到上海,一同回来的还有我们从六年前陆续派到德国各兵工企业进修的一百四十余名留学生,其中有三十余人是在德国基尔海军造船厂进修了五年的尖子,你家麻老四、麻老七就是其中之一。”
  麻刚高兴不已:“终于回来了,我这心里一直惦记着这百余名宝贝人才,深害怕哪天突然接到他们出事的消息,日夜难眠啊……现在可好了,终于可以放心了!”
  “先还别放松,尽快把美国加州情报站建起来,我让萧振配合你,但是不能让他参与其中。”萧益民严肃告诫。
  麻刚点点头:“放心吧,三名久经考验的情报官已经参杂到第一批留美学生当中,两人将进入加州大学法律和哲学专业,另外一名到麻省理工学无线电,有这三位秘密监控,再加上政治处派出负责明面上的联络员和管理员,基本能控制局面。至于科技情报和经济情报方面,萧振和道格拉斯做得很好,我们只需再秘密加强一下人员派驻即可。”
  麻刚说完,突然想起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听说蓝旗投资美国公司收购了美国西海岸的一家远洋运输公司?”
  萧益民点点头:“是为战后大量运输美国大批在建的远洋运输船和欧洲废旧钢铁做准备的……只要战争结束,船台上在建的大批货轮甚至海军的轻型巡洋舰、驱逐舰就会陷入窘境,以美国目前的政策看,他们不会再为战争多花一分冤枉钱,所以我们抢在前头,通过与摩根和洛克菲勒财团的合作,悄悄壮大我们的海军。怎么?你有什么计划?”
  麻刚松了口气:“没事了,小日本的各地领事馆最近很捣蛋,在天津和上海的两个日本情报站非常活跃,前天日本控制的上海《东亚日报》刊登了我们收购美国西海岸远洋运输公司的事情。”
  萧益民立即加以重视:“密切关注长江沿线日本人的动静,再告诫谢东流和邓玮,必须严密封锁临高沿海三大秘密海军码头,如有泄密,提头来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3/1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