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凛然(精校)第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185

  萧益民笑道:“兄长的开明一直备受广东和海外民众的推崇,怎么会露出如此惊讶之色?”
  “能不惊讶吗?贤弟之策前所未有,我想都想不到,怎么不深感震惊?”陈炯明叹息道。
  萧益民又是一笑:“我们的官场已经无比黑暗和破烂不堪了,要不来个彻底的改革,打破所有的坛坛罐罐,怎么能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只要我们的政策能让大多数人受惠,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让工商业蓬勃发展,让民众富裕起来,就是成功的改革!”
  “我要把即将成立的海南省建设成全国首屈一指的模范省,五年不行就十年,相信一定会唤醒沉睡多年的国家和民族,进而推动整个国家向前稳步发展。”
  陈炯明点点头,但不无担心地提醒:“阻力会很大,可谓步步艰辛,贤弟必须执掌大权才好啊!”
  萧益民嘿嘿一笑:“放心吧,小弟心里有数,尽管段芝泉多次邀请,各界推崇,民间呼声也很高,但小弟在两年内不会去当国家总理,还得彻底把江南各省稳定好才是!另外,等兄长当上广东省长之后,尽可按照自己的想法拿出一套施政方略来。”
  陈炯明忍不住笑了:“岑春煊可不是那么好赶走的。”
  萧益民认真地表态:“他这个广东省长当得很委屈,大半个广东被你我占据,粤西又落到了莫荣新和粤军的几个旅长手里,只剩下个人心惶惶不死不活的广州城,所以他想回广西了。”
  “之前段芝泉和我商讨过接任的人选,毕竟江南诸省在我管辖之下,所以我的意见才是最后的决定,哪怕陆荣廷也不敢当面说什么,兄长尽管放心吧!”
  陈炯明目光放亮,两只手不知不觉握成了拳头,压抑在心底的雄心壮志,如同躁动的火山熔岩在奔腾咆哮。
第277章
蓝色计划
  十月的最后一天,相继驶出马六甲海峡的七艘远洋货轮逐渐汇集,组成一个船队向北行驶,到达海南岛西部昌化港外二十海里的海域后,七艘大型货轮落下了美国、荷兰和巴拿马的国旗,其中四艘货轮在两艘近海快速炮艇的护卫下,调头向东,驶入正在大举建设中的昌化港,剩下三艘货轮在快速炮艇的护卫下继续向北,驶向临高方向已经完成一期工程的秘密军港敦门港。
  这七艘远洋货轮,分别属于萧振掌控的美国西海岸远洋运输公司、德国军方在幕后控制的荷兰亨斯特里远洋运输公司,其中又以驶入昌化港的荷兰“弗莱尔号”货轮最为重要,在这艘先进的两万五千吨巨轮上,装有德国莱因公司和克虏伯公司秘密卖给萧益民集团的两条新型火炮生产线、两条炮弹生产线、两套从比利时拆卸的年产八十万吨钢的钢铁冶炼设备。
  驶入昌化港的其余三艘货轮,排水量均在八千吨至一万二千吨之间,上面装有购自美国的一千五百余台机器设备、两百辆道奇汽车公司为中国特别改装的M142型载重汽车和诸多配件、五千吨面粉以及四千五百吨高碳钢和无缝钢管。
  次日凌晨一点,三艘远洋货轮在近海炮艇的引领下,顺利穿越礁石林立的海湾,靠上了水深八米的敦门军港外码头,运单交接完毕立即开始卸货,拆自德国基尔军港的两万吨造船设备、夹带的一百套西门子公司最新型号的无线电台、重达两百七十余吨的德国蔡司公司的产品、仪器和设备终于交到萧益民集团手里。
  连续航行二十八天的数百船员进入了梦乡,明亮月光下的海面波涛轻荡,敦门军港内港码头四周却是一片紧张,不但岗哨林立,重重封锁,还有十余名从川军各野战医院抽调来的十余名医生,德国驻华副使奈特和年轻的武官海因克尔位列其中。
  凌晨两点十分,平静的海面突然涌起两百余米方圆的浪花,一条长达四十余米的潜艇缓缓浮出水面,“哗啦啦”的水声中,深灰色的潜艇在明亮的光线下发出黝黑的寒光。
  数分钟后,几个人影出现在潜艇塔台上,观察片刻便爬下塔台走上甲板,登上缓缓靠近的小型交通艇,很快来到码头上与等候多时的众人见面。
  “夏普乐,我亲爱的兄弟!”德国驻华副使奈特激动地跑上去,一把搂住昔日的同僚夏普乐,听到夏普乐低沉的呻吟声立刻松手,上下看了看,一把扶住夏普乐的右手:“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夏普乐轻松地笑道:“在比利时南部被美国人的火炮炸伤了,不过已经完全康复,除了仍然无法写字之外,其他没什么不便,我现在左手写字也很不错。”
  奈特难过地摇摇头:“当我接到九十八步兵师战败的消息时,连续几个晚上睡不着觉!”
  夏普乐哈哈一笑,与海因克尔紧紧握手问候,突然发现站在奈特身后的熟悉面孔和熟悉的笑容,立刻上前,一把抱住就别的老朋友,用生疏的汉语亲切问候:“我的兄弟,真没想到你来迎接我这个败军之将,这么多年你过得好吗?成都一定大变样了吧?”
  军情局长麻刚紧紧一抱,慢慢松开,细细打量胡子拉碴瘦了一圈的老朋友,难过地摇摇头,低声回答:“我们都好,都很想念你,司令常常念着你,很担心。”
  夏普乐心中非常感动,脸上却展露愉快的笑容,把麻刚拉到码头边:“看,多么漂亮,这就是三个月前全世界都报道被英国军舰击沉的‘勇敢号’,这艘凝聚着伟大德国最先进科学技术的潜艇足足有四十一米长,水下排水量三百二十吨,装载两座最先进的柴油引擎,四个鱼雷发射管,水面航速十二节、水下八节,续航能力一千五百公里,综合水平领先全世界!”
  “夏普乐,我们都很感激你,感激慷慨重义的德国军队,感激成千上万的德国人民,我们会永远铭记这份感情,必将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合作中,给予贵国人民和军队尽可能多的回报。”麻刚真诚地向夏普乐和奈特表示感谢,并代萧益民再次作出承诺。
  奈特满意地点点头:“我们也很感谢你们为德国做出的一切,要不是你们说服了美、英两国,每月从美国和东南亚运给德国人民上万吨粮食,不知道要有多少无辜的德国民众死于饥饿,不知有多少已经失去了丈夫和儿子的家庭毁于战乱,德国政府和人民感激你们!”
  “我深信,不管德国遇到多大的灾难,我们两国的关系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等战争完全停止下来,将会有更多的德国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退役军人来到这个伟大的国家,与中国人民一起并肩努力!”
  阔别中国多年、战败后在野战医院疗养了将近半年的夏普乐少将还不怎么了解中国的现状,他在病床上被德军总参谋部和外交部紧急召唤,担任两国军队之间系列秘密合作的负责人,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才顺利驾驶已经不存在的“勇敢号”潜艇来到中国,成功地启动了中德军队之间绝密级别的合作计划——蓝色计划。
  到目前为止,作为计划实施负责人的夏普乐尚未完全了解该计划内容,只知道从“勇敢号”和两套潜艇建造设备交付之日起,这个庞大的军事合作计划正式启动了。
  西面传来几声金属的铿锵声,夏普乐一看震惊不已:码头东面突兀的山脚下,出现了长宽约在十五米左右的水门,里面灯光明亮,水波粼粼,显然是费尽苦心挖空了山腹的潜艇基地。
  麻刚指指远处的水门:“里面宽四十五米,长一百二十米,高二十米,水深十二米,从我军三十万将士中精选出来的八千工程兵足足用了九个月时间才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费炸药三千吨,优质钢材和水泥近六万五千吨,牺牲了一百三十余名优秀官兵。”
  “我的上帝……伟大的中国人!伟大的中国军队……”夏普乐和奈特、海因克尔惊呼起来。
  麻刚神色严肃地说:“还是先让潜艇进去吧,潜艇上的官兵恐怕等不及了。”
  “好!”
  ……
  十一月一日上午,南京行营。
  萧益民看完麻刚发来的密电,兴奋得举起双手低吼一声,张斯可和刚刚从四川军校高级参谋专业毕业归来的吴三被吓了一大跳。
  萧益民暴走一圈之后,回到目瞪口呆的张斯可和吴三面前,激动地对两位心腹笑道:“中德军事合作的先决条件已经完成,蓝光计划已经正式启动!”
  张斯可和吴三惊喜万状,吼出几声后仍然紧紧握拳挥动,这一刻,两人终于理解为何司令如此的失态了。
  “斯可,从今天开始,你将负责‘蓝光计划’的四川部分,把手头的工作交给田汉民,然后赶到上海,迎接后天到来的留德学生和曾超然长官,陪同他们一起把二十多名英勇牺牲的弟兄们的骨灰送回成都,然后留在成都总部开展工作,计划书将在三天之内交到你手上。”萧益民叮嘱道。
  张斯可激动不已:“遵命!感谢司令对斯可的信任,斯可必将全力以赴,绝不辜负司令的厚望!”
  萧益民伸出手拍拍他的肩膀:“斯可,你肩负的这不单只是我的重托,还有数十万将士的重托,你所做的一切,甚至将影响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
  张斯可重重吸口气:“明白!司令,属下该从何入手?”
  萧益民笑了笑:“先不用着急,计划书上会有详细的实施步骤,不过我先向你透露以下几个要点:第一,我名下的华西实业,也就是成都西北郊的武器装配工厂所有的设备,将交给凤凰山的四川兵工厂,用以扩大规模和产量。从今以后,包括雅安几个兵工厂将不再生产步枪和水冷式重机枪,腾空的华西实业厂房和半年前征用的西郊五千亩土地,将成为我们的飞机生产基地。”
  “第二、目前四川全境已经有了十七个大大小小的钢铁厂和其他金属冶炼厂,但是只有雅安兵工厂的钢铁冶炼车间拥有先进的锻造技术,重庆钢铁公司从美国进口的五千吨水压机到来之后,雅安工厂的火炮生产线将转给重庆嘉陵工业集团,驻嘉陵集团公司的军事小组你要领导好,必须保证75、120两种口径共四个系列的火炮生产顺利展开。”
  “第三,成都总部后勤部、政治部将密切配合你的工作,但是飞机生产基地和研究基地的安全保卫将由你全权负责,你有权从全军各部、四川军校中挑选五千优秀官兵,组建陆军航空兵警备部队,并与四川军校一起,展开航空专业的招生和训练工作。”
  “第四,半年之内,青羊宫以北、四川军校以南的中外技术工程人员住宅区必须建成投入使用,特别是其中的一百二十栋小别墅,你要亲自去看,亲自去管,一定要让来自德国和美国的工程技术专家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张斯可收起笔记本,挺起胸膛,大声回答:“明白了!属下绝不辜负司令的期望!”
  吴三羡慕得不得了,等张斯可一走,就上前去缠住萧益民:“小哥,我呢?总该给我分派点儿任务吧!”
  萧益民笑道:“那你就回四川吧,担任成都卫戌司令怎么样?”
  “这个……小哥,能不能让我去临高基地?我喜欢军舰啊!”吴三满脸哀求。
  萧益民正色道:“你啊,没那个水平!这样……就留在南京陪我吧,明天你就去和魏长风交接,担任南京警备司令!”
  “那魏疯子去干嘛?”吴三不情不愿地问道。
  “魏长风去担任临高军事基地司令,晋升少将,并兼任特种兵参谋长,他有这个水平,经过四年的刻苦学习,人家学会了英语和德语,你呢?除了打打杀杀有进步之外,讲几句德语连德国人都听不懂,还是留在南京继续学习吧!”
  萧益民说完,吹着口哨走出办公室,气得吴三重重坐下,想来想去,最后无奈地垂下脑袋认命了。
第278章
连续交恶
  十一月十一日,德国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到中国,北京、上海等地一片欢腾,段祺瑞为此向中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词,整个北方军政两界和学界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胜利庆祝游行。
  唯独在萧益民领导的南方没见任何动静,除了已经跃升中国三大报之列的《中国时报》发表贺词之外,一切均和以往一般别无二致,各省工人正常上工,学校正常教学,农民在田间地头耕耘,六条跨越七省的铁路正式动工,一切都显得那么忙碌充实,长江流域各省终于显示出勃勃生机。
  从德国悄然返回的两百余名留德军官和进修学员,成功地避开了新闻界的注意,于十一月九日乘坐长江船运公司新购置的“长沙号”客轮回到重庆,随后立即登上火车,赶赴成都。
  长江船运公司的前身是盛氏家族控股的招商局轮船公司,在南京行营的推动下,该公司剩下的三名股东经过艰难的谈判,终于把所持股份以溢价百分之十的价格出售给南京行营经济发展委员会,尽数退出了长江流域和沿海各省之间的船运业务。
  南京行营随即开始公平公正公开地予以重组和招商,接受了英国太古船运中国公司、美国蓝旗国际投资公司、以虞洽卿和黄金荣为首的上海财团的投资方案,组建了全新的中国长江船运公司。
  这其中,英国太古公司拿出旗下的四十艘大小轮船、长江沿岸及沿海诸省的十二个码头占股百分之三十;上海财团出资一千五百万占股百分之四十五;蓝旗投资公司以上海杨浦造船厂、长江沿岸四个船舶修理厂和现金注入方式,占股百分之二十五。
  这一强强结合,使得新组建的中国长江船运公司实力大增,一举垄断了中国长江流域和沿海各省航运业务,并开辟了中国至南洋、中国至美国旧金山、中国至英国利物浦等五条国际航线。
  南京行营在这次规模庞大的资产清理和招商重组中获得巨大利益,严谨务实的态度和开明开放的发展精神,倍受中外各国的赞扬,不但拉住了心有余悸的江浙财团,让国内诸多担惊受怕的民族资本家安了心,树立起崭新的国际形象,还在此次整理重组中收回近五百万的国有资产投资,随后将这笔钱全部用在浙江、江苏、江西、湖北四省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及进行杂交水稻实验和大力推广优良稻种上,获得全国各界的衷心拥护。
  声望日增的萧益民并没有北上出席北京中央政府举行的世界大战胜利大会,也没有大张旗鼓地迎接从德国归来的老部下和百余名学成归来的留学生,而是前往江北出席徐州至海州段铁路开工典礼,之后沿着海岸线从北向南,足迹遍布十一个使用先进进口设备、产量扩大十倍以上的大型盐场,以及推广了优质稻种种植丰收在即的广大地区。
  可是,在长江流域广大市场上一败再败的日本人,似乎不愿意让萧益民过一段清静的日子,十一月十五日,日本驻华公使和驻上海、杭州、九江、汉口总领事汇集北京,向段祺瑞政府提出强烈抗议,抗议南京行营企图垄断中国棉麻市场的卑鄙行为,痛斥南京行营经济发展委员会对江浙地区和四川等省的纺织工业扶持与补贴政策,强烈要求在长江流域各省低价购买一百万吨大米,最后还恬不知耻地提出严正交涉:日本国有权利长期收购江苏全省稻米,用以补充被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政策严重伤害的日本粮食市场。
  面对日本人的强大压力,正在与徐世昌、冯国璋集团斗得你死我活的段祺瑞痛苦不已,可段祺瑞心里很清楚,日本人的势力重心在北方各省和东北地区,虽然十年来日本在华势力一直不间断地向南延伸,但是在老牌殖民帝国英国和法国的打压中,进展极为缓慢,加上日益强大的美国暗中发力,以雄厚的资金和相对公平的贸易政策,成功地争夺到中国广大的南方市场,日本人向南发展的侵略性策略因此而严重受挫。
  再加上素来反感日本的萧益民大肆拆台,通过南京行营各个部门和几个委员会,组建南方各省各行业商会和协会,以政府扶持、政策倾斜的方式,把大批民族资本家和闲散资金纠集在一起,利用层出不穷的巧妙手段,成功地整合了南方的纺织业。
  萧益民领导的南京行营,在免除南方诸省两年税赋的基础上,联合各省政府大力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的种植,组织各省官员前往四川参观学习,利用中国工商业银行的强大资本,持续推动各省工农业发展,从而带动了中国南方经济和民族制造业的快速复苏和迅猛发展,并在英美两国财阀和进出口跨国公司的暗中支持下,引进先进生产设备,进口大量优质棉花生产出质优价廉的纺织品,逐渐将日本纺织品挤出南方市场,并开始向日本占领的北方各省和内陆纵深地区发起挑战。
  对所有一切都心知肚明的段祺瑞不敢得罪凶神恶煞、手段卑劣的日本债主,但也不敢得罪逐步强大起来的盟友萧益民,只能百般解释再加上诉苦哀求,把难题通通扔到萧益民头上,其中最为重要也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
  南京行营是立法通过的中国南方最高军政领导机构,中央政府对南方各省只有宏观领导权和税务征收权,不能越过南京行营直接干涉南方各省的军政事务,而且萧益民不但是中国南方军队及第一大政党领袖,还是政务院第一副总理,在明年初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中很可能被推选为国家总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南京行营的各种政策没有违背宪法,中央政府就无法对其进行干涉,更不能强行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对其指手画脚,否则南北之间必将走向分裂!
  日本人对段祺瑞的回答极不满意,可谓又气又恨却又无可奈何,正当日本使节汇聚北京紧张商议对策的时候,两个震惊中外的消息从南京传来:
  第一个消息是,俄国住汉口总领事安立德通电中外,宣称红色苏俄为非法政府,不承认苏维埃政权的合法性,反对苏俄布尔什维党派往汉口接任的使节,并慎重宣布放弃沙皇俄国在汉口拥有的租界和领事权,将汉口俄租界及其产业交还给中国中央军政部门和湖北省政府全权管理。
  第二个消息在第一个消息发布一小时后传向中外,南京行营外交委员会郑重宣布,欢迎俄国驻华公使安立德先生的声明,感谢伟大的俄国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南京行营欣然接受俄国公使安立德先生代表其国家和人民作出的明智决定,即日起接收汉口俄租界并妥善处理俄国侨民去留事务。
  出于对安立德先生和沙俄政府的感谢,南京行营自即日起,向过境中国和停留在中国南方各省的俄国侨民、饱受布尔什维克政府迫害并流落于中国的俄国政治家、金融家、教育家、艺术家和工商业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1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