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凛然(精校)第1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185

  当天晚上,随着湖北省主席石星川一声令下,沙俄驻扎在汉口租界的三百余名官兵与武汉警备部队官兵举行交接仪式,两千余名中国官兵在日本、英国等驻华护卫队和侨民惊愕的注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开进俄租界。
  次日上午,苏俄政权立即发出通电,严厉谴责前沙俄公使安立德的卖国行为,抨击中国政府违反国际法和基本的外交原则,并对北京中央政府和外交部、南京行营外交委员会发出严正警告。
  令全世界惊讶的是,英美各国对这一震惊世界的外交事件均采取沉默态度,似乎都想看看中国中央政府和南方的南京政府如何应对来自红色苏俄的强大压力,但是欧美各国民间舆论对此却是一片称赞,显然是英美等国政府长期以来对共产主义这个洪水猛兽的抨击宣传起到了决定性效果。
  不到一周时间,南京行营和萧益民被全世界民众所了解,俨然成为世界大部分国家和民众极力赞扬的自由斗士和民主英雄。
  刚刚与段祺瑞政府达成初步协定,即将取代沙俄政府在中国行使领事权的苏俄驻北京公使急得上蹿下跳,一天三次前往段祺瑞的办公室寻求解释,可段祺瑞已经“前往山海关视察民情”,气得苏俄使节手足无措,眼睁睁地看着汉口、南京、长沙三个领事馆被中国地方政府收入囊中,却没有半点挽回的能力。
  十一月二十日,萧益民终于出现在南京行营例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面对两百余名中外记者,回答了相关焦点问题:
  “到目前为止,中国中央政府并没有发布任何承认红色苏俄的声明和书面文件,南京行营也没有接到暴力推翻俄国的布尔什维克政府的任何外交照会,更没有与俄国新政权派来的使节有任何接触。南京行营一直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与前俄国驻中国南方诸省的使节保持友好关系,并欣然接受他们做出的决定。”
  “……至于红色苏俄发出要出兵中国新疆和东北地区的威胁,我代表中国军队和人民表示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只要红色苏俄胆敢侵犯中国神圣的领土,胆敢干涉中国的主权和主权完整,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与之战斗到底!”
第279章
机不可失
  萧益民和南京行营的外交主张以及策略,并非是一时的意气用事,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权衡之后的一种策略,最根本的原因是,绝大多数人都和萧益民一样,希望摆脱列强,特别是日本和俄国势力的政治、经济侵略和无处不在的掠夺与压迫。
  无耻无能的满清政府和为一己之私置国家民族利益不顾的革命党留下的历史债实在太多了,由此而带来的种种恶果,令每一个中国人苦不堪言,令国家千疮百孔,令人民饱受蹂躏。
  在此之前,萧益民和他的追随者们无力改变,只能痛苦地默默承受,如今有了改变现状的力量和机会,不做点儿什么以振奋士气和民族精神,如何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萧益民和南京行营的所作所为,给北京中央政府带来无穷烦恼,让段祺瑞集团恼火不已却又无从发泄。
  通过萧益民掌控的舆论,北方政府和无数国人逐渐苏醒过来,认清了满清政府给整个国家和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看到了所谓的革命党如何卖国求荣、如何伤天害理的真实面目,看清了北方沙俄和东面日本对中国怀有的巨大野心。
  尽管还有那么些汉奸买办、汉奸势力在极力为他们的主子辩护,对萧益民和南京行营横加指责,甚至扣上了“独裁”、“无知”等等大帽子,但是南京行营的所作所为,终究还是获得了全国各界的一片喝彩和拥护,仅从全国各地涌到南京报考“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军事学院”的青年学子高达四万余人就可以看出来。
  经过萧益民数年连续不断的艰苦努力,以及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给中国带来的机会,日本势力侵入中国南方及内陆各省的阴谋行动被有效遏制,欣欣向荣的四川不但在农工商各行业带动了整个西南地区的发展,还通过繁荣的科学文化、坚挺规范的货币、全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影响了西南地区和两湖地区广大民众的政治取向。
  从一九一六年开始,随着萧益民集团的迅速崛起,日本势力在中国内陆地区被最大限度的扼制和削弱,除了还能保留昆明、重庆、汉口三个总领馆外,所有增加领事馆设置的申请,均遭到南京行营和各省政府的拒绝和反对,哪怕北京中央政府批准也没有效力。
  与此同时,南京行营外交委员会同样通过中央政府,向日本政府申请设置驻日领事馆,而且数量达到三十个之多,几乎涵盖了日本国土上所有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工业城市,历来对中国持蔑视态度的日本政府为此恼火不已,自然是毫不客气地一口拒绝,南京行营自然不会放过此事,不但堂而皇之地大肆宣传日本的霸权行径,猛烈抨击日本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歧视,还在广大民众的一片支持声中,巧妙地推卸了所谓的外交责任,更加坚定地遏制日本势力向中国纵深地区的渗透。
  因秋雨绵绵导致黄河下游决堤,导致山东四十余县被洪水淹没,三十余万间民房垮塌,数千万亩庄稼彻底失收,四万余人死于洪水之中,两百八十余万灾民流离失所,嗷嗷待哺,却得不到政府的任何救济和重视。此时中央政府的总统之争越来越激烈,段祺瑞集团与徐世昌集团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白热化阶段,整个北方地区人心惶惶,一片混乱,凛冽的寒潮却在此时猛烈袭来。
  危难之中,又是萧益民集团挺身而出,短短一周之内,就征用各种轮船五十艘,征用津浦铁路车皮四百多节,向山东灾区运送救灾粮食两万余吨,由南昌行营和川军各军抽调的医疗队火速奔赴灾区,同时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呼吁有能力的南方各省政府和民间社团伸出援助之手。
  无奈受灾面积太大,受灾民众实在太多,北方的寒潮雪上加霜,给救灾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无以万计的饥饿灾民相继倒在了寒风之中。
  针对这一情况,南京行营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军队悄悄启动了“蓝光计划”中的移民行动,紧急征用包括长江航运公司在内的所有船只,只用一个月时间,就将八十余万灾民送到气候温暖的海南岛上。
  相继完成南京内外系列工程的两个工程兵团结束休整,迅速开赴海南岛,协助灾民建设新家园,通过美国蓝旗银行和蓝旗投资公司向美国紧急购买的十万吨赈灾粮已经起运。
  由于四川大后方的大批赈灾物资调运赶不上越来越冷的天气变化,驻扎于江北、江南的十余万川军将士,主动让出了自己的棉衣棉裤,交由镇守徐州的廖震军团,统一送往山东灾区;针对灾区无家可归的孤儿无人认领的情况,萧益民一声令下,优先将两万余名年纪在十五岁以下的无助孤儿送到南京,由南京卫戍部队和浦口军事训练基地负责养活。
  南京行营的善举,获得了中外各界的一片赞誉,无数犹豫摇摆的江南地方势力因感佩而归心,彻底投向了心怀国家和人民的萧益民集团,萧益民悲天悯人的高大形象再次展现在全国民众面前。
  主流报纸的版面上,到处是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件和涌现出来的救灾英雄,日夜辗转于灾区之中的川军将士和医疗队,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萧家军”的仁义和威武,在民众中广为传播。
  一支有别于任何军阀势力的武装、一支忠于国家和人民的军队,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结出丰硕成果,获得了全国各界和广大民众的一致承认和拥护。
  牵涉千万人目光的救灾行动尚未结束,战后的欧洲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几大同盟国军政要员汇聚于巴黎,一个个影响世界进程和各国命运的联合声明横空而出,交战各国士兵尚未完全撤离战区,欧洲数以百万计的伤员和三千万流离失所的民众还得不到妥善安置,由美、英、法三国主持的分赃会议就匆匆召开。
  南京城里的萧益民把段祺瑞签署的委托书摆到众心腹面前,随后由张群宣读中国全权代表顾维钧从巴黎发回的十余份密电。
  “诸位都想想,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吧。”萧益民含笑打破沉默。
  从北京赶回来的外长王正廷首先发言:“根据目前情况分析,由于日本政府挑动几个欧洲小国,向设在巴黎的同盟国临时会议提出强烈抗议,美英法三国政府也不敢冒着得罪众多欧洲国家的危险自行其是。”
  “因此,我认为同盟国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一致意见,至少在短时间内无法达成较为圆满的利益分配方案。”
  杨度点点头:“我同意这种看法!没有三五个月,同盟国会议不可能取得多大进展,洋人的办事效率不见得比我们高多少,何况大家面对的是一场从未有过的世界性战争,方方面面需要考虑到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复杂了。”
  孙宝琦笑道:“皙子说得对,别的不说,就说我们的邻居日本,为了从欧洲大战中获取更大利益,他们整个国家的报纸全都发动起来了,还组织了东京十万人大游行,试图给欧美各国施加压力,就连日本在华利益都被暂时放到了一边。”
  “由此可见,日本急于从战胜国集团中瓜分利益,以摆脱在中国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的心情有多么的迫切!”
  “我们是否能借此机会,成功挑起美、英、日等国之间的矛盾?”王陵基望向王正廷。
  王正廷没有对此发表看法,显然是对此信心不足。身为中央外交总长的王正廷很快就会率领中国代表团,赶赴巴黎参加分赃会议,说起来,这还得多谢段祺瑞当年力排众议加入同盟国阵营对德宣战。
  萧益民若有所思,转过头:“老包,你的意见呢?”
  一直为萧益民坐镇四川大后方的包季卿掐灭烟头:“我估计我们很难在战后利益上获得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如果能按照大帅与英美之间达成的密约实行,以同为战胜国的名义,利用欧美各国忌惮日本损害他们在中国北方利益的顾忌,成功把日本军队赶出青岛和胶东地区,就算是最大的胜利了。”
  看到大家的不同反应,萧益民再次重复自己的态度:“把日军赶出青岛和胶东半岛是我们最起码的条件,这个目的必须要达到,这也是我对欧美各国公使反复强调的先决条件!”
  为了顺利赶走日本军队,萧益民暂时答应了英国人以和平解决的方式,逐渐解决康藏边境和云南缅甸边境领土纠纷问题,又与法国人在安南问题上进行了三次友好会谈,拉上美、英两国以共同开发的方式,联合经营越南北部的巨型优质煤矿。
  最后萧益民为了安抚贪得无厌的法国人,宁愿舍弃投资经营的巨大预期利润,以每年购买百万吨燃煤用于两广和海南钢铁生产的承诺,换来了法国人对自己的支持。
  至于美国方面,与会者都知道彼此之间日渐紧密的合作关系和系列合作计划,而且一年来美国在华投资总额激增十倍,美国人绝不会冒着失去大半个中国市场的危险,去为日本在华利益着想。
  但是,萧益民和他的心腹们绝不会只满足于把日军赶出青岛,萧益民集团不但要以利益交换的方式,促使段祺瑞集团让出整个山东,将山东经营成争霸天下的铁桶一般的桥头堡,还要在这次世界性的分赃中,全力争取中国的利益,全力以赴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进而打破英国和日本之间的同盟关系,不择手段抑制日本的快速发展,进而达到削弱敌人壮大自己的最终目的。
  至于与苏维埃俄国的交恶,必须趁着这个新生红色政权内乱不止、四面树敌无暇顾及的难得机会,尽快消除器潜在危机,扎紧自己的篱笆,再通过唤醒全民的方式,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
第280章
骤然发生的内战
  南京行营在连续一周的会议之后更为忙绿,各机构各部门迅速调整工作方向。
  张群以军政联络处长兼南京行营特派员的身份,率领三十余将校组成的军事巡查小组,对湖北、湖南、贵州、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浙江进行巡回考察,唯独没有把一直犹犹豫豫、拥兵自重的云南列入巡查行程,因此云南也就无法获得南京行营下拨的先进武器装备、整训军官和南京军事学院的进修名额。
  孙宝琦坐镇上海,继续负责对外联络、南京行营驻上海对外办事处、经贸合作与外来投资等事项。
  王陵基返回南昌的次日便一声令下,驻扎江西各地的八万官兵随即停止训练,奔赴各自的责任区,协助民众冬修水利。
  广东潮汕驻军在军长王瓒绪和总部特派小组的领导下,转入到对码头、公路的扩建工程之中。
  林白水调整宣传计划,发起声势浩大的政治宣传,全国发行的《中国时报》和陆续收购重组的《北京晨报》、《天津商报》、《羊城晚报》和上海的三家报纸已被林白水牢牢掌控,展现出越来越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外交总长王正廷返回北京后,立即将萧益民的密信和南京行营相关会议结论上呈给总理段祺瑞,段祺瑞经过三天的反复考虑,连续召开两次智囊团会议,把三名心腹塞进王正廷的代表名单之后,才命令王正廷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带领中国代表团一行赶赴巴黎,去为国家争取权益。
  可腐败无能的中央政府各部早已将全年经费挥霍一空,债台高筑的财政部,竟然拿不出代表团赶赴欧洲的十万元经费,最后还是气急败坏的段祺瑞从私人账户挤出十万元,这才把这一丑闻掩盖下来。
  段祺瑞的日子很不好过,为了拉拢摇摆不定的北洋各军将领和有效保持麾下心腹对京津、热河、绥远、山东、安徽各省的控制,段祺瑞在短短半年之间花掉了八千余万,其中用在明处的军费开支就耗去五千万,为了扩大麾下九个师的军力,又花费一千二百万元从四川购买两批质优价廉的火炮、重机枪和步枪等武器弹药,再加上暗中付出的一笔笔政治收买、军队拉拢等款项,段祺瑞已经囊中羞涩所剩无几,不得不再次致电南京,请求萧益民提前支付江南各省应缴中央的八千万元赋税。
  八千万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去年四川省政府收到的全省赋税就超过了这个数字,这还没有将四川各地直属南京行营的两大军工企业的巨额盈利包括进去。
  得益于五年来的巨额投入和迅速发展,以及大批工商企业的免税期结束正式征税,今年前十个月,四川省政府就已经超额完成全年税收任务,因此,仅四川一省今年就能向南京行营上缴五千万元赋税,剩下的再次投入到四川各地的基础建设当中。
  可是,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七省的两年免税期尚未过半,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均在地方军阀陆荣廷、莫荣新、鲁平山、唐继尧的控制之中,除了已经成为萧益民集团重要一员的贵州督军兼省主席鲁平山之外,其他几个不可能给任何人交税,至于鲁平山治下迅速发展的贵州省赋税,从来就没有一个统计数字。
  而山多地少的福建,仍然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恼火之下萧益民自十月份起,明面上时常呼吁福建地方政府顺应民意,锐意改革,暗中却对福建采取暗中包围、步步蚕食的计划,使得福建南北包括漳州全境在内的数十个县脱离了福建省政府的阵营,投入到萧益民阵营之中。
  因此,福建省政府不但没有一分赋税上缴,反而三天两头恳求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予以救济,但是在萧益民集团的无情打压下,李厚基等人的垮台、福建全省归附南京行营的时刻指日可待。
  原本中央政府还有个富裕的税源地上海,可自从南京行营提前半年将上海全年赋税四千万元上缴中央财政之后,整个上海就通过中央特别会议做出的决定,自一九一九年元月一日起正式纳入南京行营的管辖之内,以后上海不管是穷是富,也只是通过南京行营每年向中央政府上缴四千万元赋税,中央政府已经失去了对上海指手画脚的权力。
  最后能给中央政府带来希望的就剩下两淮和浙江的盐税,可两淮盐税已经提前半年上缴中央,浙江盐业刚完成产业整顿,购进的大批先进生产设备和扩大近十倍的盐田陆续投产,不可能在短期之内产生巨额利润,如果南京政府能体谅中央的困难,为浙江提前支付明年两千万元的全年赋税,中央政府那群大爷们就会高呼阿弥陀佛了。
  段祺瑞和他的心腹们日子过得愈加窘迫,相比之下,名义上基本统一了中国南部的萧益民如今可谓风光无限,富得流油,不但有实力强大的中国工商业银行、美国蓝旗银行这两大银行做后盾,而且还控制着全中国百分之六十的军火生产和百分之八十的军火贸易,一年来强大的英美两国财团蜂拥而至,在长江流域各省砸下了一笔又一笔巨额投资,萧益民集团从中获得的衍生税收不下千万。
  再加上萧益民深得老天眷顾,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连续两年风调雨顺,农业丰收,不但大大缓解了两亿多民众的生存压力,也给萧益民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和实惠。
  更让人眼红的是,萧益民不但通过各种手段,推动中央政府免除了七省民众两年的赋税,而且还建起了宜昌、南昌、浦口三大粮食储存仓库,斥巨资大量收购南方各省农民手中的余粮,弄得每年都要从江南各省购买数十万吨便宜稻米运回国内的日本人急得上蹿下跳破口大骂,一次又一次向中国发出战争威胁。
  年关将至,摆在段祺瑞集团面前的形势愈发严峻,段祺瑞与十余名心腹苦商多日,最后不得不做出再次向萧益民伸手求援的决定。
  谁知电文没有拟好,前往南京求援的人员尚未选出,广东粤西地区就爆发了大规模内战,不愿屈居桂系军阀之下的粤军将领邓本殷、陈济棠、李济深、张发奎等人合兵一处,对残酷压榨广东民众的桂军各部发起突然袭击,战火瞬间燃遍粤西大地。
  早已被架空的广东省长岑春煊调停无效,一怒之下电呈中央政府和总理段祺瑞请辞,随后不等段祺瑞政府做出任何决定,便带上家小离开广州,乘坐英国客轮返回上海寓所。
  段祺瑞集团这时哪里还有精力管到远隔数千里的广东,但是又无法推卸中央政府应负的责任,只好匆匆发表声明予以痛斥,严令桂粤两军服从中央领导停止战争,谁知惹来桂粤两军的连番抵触。
  陆荣廷、莫荣新通电全国,极力申辩,指责中央政府完全无视两广民众的根本利益,通电中把广东大规模的战争称之为暴乱,并把广东军务会办陈炯明指为幕后黑手。
  陈炯明对此不但矢口否认,而且对桂军的倒行逆施和穷征暴敛给予无情揭露,把战争的矛头指向了桂军盘踞的广州,并命令麾下三个师集结于东莞一线,摆出攻势严阵以待。
  已经占据大半个雷州半岛的邓本殷和陈济棠、占领了罗定六县的李济深和张发奎、从香港返回广东重招旧部的许崇智和蔡廷锴等四十余名粤军将领,联名发出通电,揭露桂系军阀对广东人民的无情压榨和残酷掠夺,指责中央政府罔顾广东人民的利益,号召全省军民团结起来,赶走残暴的桂系军队,建立独立自主的广东新政府。
  面对无法控制的两广局面,段祺瑞政府束手无策,萧益民的南京行营本着既定的政策,呼吁两军停战的同时,紧急调集湖南两个主力师、贵州第三步兵师、江西地方守备部队和直属两个军,向广东广西徐徐压迫。
  此举果然吓坏了桂系首领陆荣廷和莫荣新,广西紧急调集的五万军队全部停止东进的脚步,调转方向,赶赴桂北一线严防死守,阻止南京行营指挥的各路大军借机开进广西。
  如此一来,广东形势顿时改变,分散在广州地区和粤西各县的八万桂军遭到了数倍于己的粤军围攻,一周之内死的死逃的逃,损失近半,相继失去了富裕的粤西六县和整个钦廉地区。
  莫荣新率领三个师镇守广州至三水一线,承受着迅速壮大的广东军民无所不在的打击,陈炯明指挥的五万粤军和蔡廷锴、许崇智指挥的两万联军,进展神速,仅用七天时间就突破了莫荣新设在广州城外的三重防线,兵锋直指莫荣新重兵屯聚的广州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1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