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凛然(精校)第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185

  萧益民有些沮丧地摇摇头:
  “放心吧,我已经不存在什么指挥别人的心思了,只想趁乱世拼命多赚钱,只要袁世凯这个大总统别做得太过分,我也就安安心心当我的土财主,不过,他要是欺人太甚,别怪我不给他面子!”
  “你到北京后,要是他坚持不放钟大哥,你就跟他说,萧益民这家伙不懂事,要是把他一直当成哥哥的钟颖被杀了,恐怕一怒之下就会加入国民党,公然扯起反旗的!”
  包季卿哈哈大笑,笑完深深叹口气:“我知道,真到了那一步,你能做出这样的事情,能成为你的兄弟,真他娘的爽,死也值了……”
第139章
求变图存
  深秋季节是成都平原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也是充满喜庆和希望的收获季节,在这段长达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天总是那么蓝,风总是那么清爽,充足的阳光,总是那么的慷慨而又温暖。
  新历十一月一日上午八点,位于新西门外的四川陆军军官学校威严的大门内外,车水马龙。
  十几辆式样各异的进口小汽车夹杂在各种马车之间,在身穿军礼服的官兵引导下,井然有序地开进军校,排成长队的民众自觉向哨兵出示军校下发的烫金请柬,鱼贯进入大门,走向右边遍插军旗的大操场。
  再过半小时,四川陆军军官学校首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第二届入伍生开学典礼就要举行。
  大操场北面的军校操场观礼台,是一栋高大雄浑、充满民族传统的重檐式建筑,耸立在五米高坚实石基上的主建筑飞檐斗梁气势雄浑,两边的露天式观礼台基座上方精雕细琢的青石围栏,与中间的主体建筑巧妙相连,浑然一体。
  此刻,两侧观礼台的十排阶梯式座位已经人满为患,来自四川各地和成都的各界代表相互见礼,喜气洋洋,欧美各国驻成都或者重庆的官方代表、商业机构代表汇聚一堂,兴致盎然地望向观礼台下方奏响军乐的童子三百人军乐队,以及全副武装跑进操场中央的一个个整齐队伍和一面面战旗。
  上万名获邀观礼的民众,已经将六百米周长的操场围得水泄不通,对高呼军令、络绎入场的将士们报以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德国驻成都总领事富迭庚与英法美日四国使节打完招呼,回到紧邻中央观礼台的第一排位置坐下,接替夏普乐中校职位的新任武官马克·舒斯切尔中校送上军校准备的啤酒,等富迭庚喝下两口放下杯子,舒斯切尔才含笑问道:“先生,刚才那位英国领事缠着你说些什么?”
  富迭庚耸耸肩,指向前方二十余米高的猎猎旗帜,调侃道:
  “英国人搞不清红色飞豹战旗和黄色飞豹战旗的区别,我告诉他,镶红边的黄色飞豹战旗是四川边防陆军川康部队的战旗,这面旗帜两年前就已经出现在西藏地区,结果他脸上的笑容全没了,哈哈!”
  舒斯切尔忍不住笑出声来:“上周例行聚会的时候,萧曾经开玩笑说,如果英国人再不停止支持西藏叛军,他将建议省议会财政委员会加倍征收进口烟草税和油品税,与萧合作多年的庄森先生当场就生气了,威胁说要跟萧决斗。”
  富迭庚摇摇头:“萧不是开玩笑,他是先给各国进口商打招呼,让欧美各国代表知道,尽管北京政府一直在打压和分裂四川军队,但是他有能力控制四川的局势,包括税收和贸易。我来到中国已经八年了,在四川工作超过六年,不得不说,萧是我所见过的最狡猾、同时也是最强硬的地方军阀,谁也别想吓唬他,包括北京的袁世凯总统。”
  舒斯切尔非常同意富迭庚的观点,两人说笑一会儿,舒斯切尔指向操场上围绕军队拍照的记者群:
  “你美丽的女儿也在各国记者中间,她看起来非常高兴。”
  富迭庚拿起桌上的望远镜看了看,脸上全是慈爱的笑容,他指指观礼台前方的童子军乐队,惬意地说道:
  “萧的军队是中国最现代化的精锐军队,要不是军服和军帽有差别,我差点儿认为是在观看我们德国军队的队列表演呢!不过,我更喜欢华西学校的童子军乐队,他们的演奏很不错,你听听,现在演奏的《长江之歌》非常优美,各种乐器的运用和编曲水平很高,听说还是萧亲自作曲。”
  “是的,站在乐队前方的年轻指挥是萧的弟弟,他叫萧兴,今年十七岁,四年前跟随华西学校的德国音乐教师梅里先生学习音乐,很快成为梅里先生最骄傲的学生,小伙子拥有极高的天赋,钢琴和吉他都弹得不错。对了,你可爱的女儿和萧兴也很熟悉。”舒斯切尔笑道。
  “是吗?这点我可不知道……”
  富迭庚有些惊讶,看到法国领事含笑向自己走来,连忙放下啤酒迎上去。虽然目前两国正在欧洲大陆上交战,但是在这遥远的中国四川,置于四川政府和军队的保护下,彼此都还保持最佳的绅士风度。
  观礼台正下方,是个宽阔整洁的休息室。
  此刻,两百四十一名首届毕业生肃然列队,向走入大堂的军校校长萧益民、总教官卡尔上校、教育长徐孝刚少将等十余名师长整齐敬礼。
  教育长徐孝刚勉励几句,提醒等会儿检阅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便请校长萧益民给毕业学员训话。
  萧益民上前两步,深情地扫视一遍激动的毕业学员,用他特有的方式做最后一次训示:
  “诸位,两个小时后,你们就将结束一年的学习生涯,返回各自的部队……说实话,我舍不得大家,还想让大家继续留下来再读一两年,可是你们的长官们等不及了,我川军各师都建立了自己的教导团,非常需要你们这些经过正规军事教育的优秀人才回去,担负起传帮带的重任。”
  身穿橄榄色呢子军礼服的毕业学员们非常激动,每一双眼睛都凝视着年纪和他们差不多,却赢得他们尊重和敬仰的校长萧益民,不少人呼吸急促,眼里含着不舍的泪光。
  一年来,校长萧益民和他们每个人都单独谈过话,对任何一个学员都给予尊重和关怀,在思想上启迪他们,在生活中关心他们,从不摆架子,更没有呵斥过任何一个犯错的学员,就连他们中不少贫困的家人,也得到校长无私的帮助,所以萧益民在学员的心目中既是校长又是兄长,这种深厚的情谊,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萧益民也很动情,他深吸口气,平静地说道:
  “记得刚入学的那段时间,你们中不少人对军校的内务条例很抵触,不理解为何要求你们把被子叠成豆腐块,不理解为什么要重新学习队列和军姿,个个都认为自己是老兵了,根本不需要学习最基本的东西。为此,你们中的七个人一怒之下离开了军校,现在我想问一下,你们理解了吗?”
  “理解了!”
  两百多学员大声回答,他们确实理解了,一年来,他们在繁琐而又严格的规定中,真正养成了职业军人的品德和习惯,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连最挑剔的德国教官都对他们露出了笑容。
  萧益民欣慰地点点头:“这就对了,还是那句话——很多时候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职业军人!希望你们回去之后,别丢掉这个好传统,把其他士兵训练成你们这样……现代军队就如同一部精密机器一样运转,容不得半点儿懈怠,而你们,就是我们川军中真正掌握现代军事理论和训练技术的基层指挥官,未来的川军,只能靠你们的努力一步步走向成熟,弟兄们,任重道远啊!”
  萧益民说完,挺起胸膛,郑重敬礼。
  学员们立刻还礼,目送萧益民和一群将校走上东侧的台阶,都不愿意把手放下来,直到带队教官吼起严厉的军令,学员们才放下手,以整齐的队形跟随教官跑向操场,一路上喊出的口令格外响亮。
  十二声礼炮响起,两万多军民汇聚一起的操场安静下来。
  童子军乐队奏响了《精忠报国》进行曲,萧益民和军校教官们陪同四川督军胡景伊、议长匡佑民、民主党主席兼民政厅长张澜等十余名政府高官,川军各师正副师长和参谋长一同走上观礼台,一万余民众和两旁观礼台上随即响起热烈掌声。
  九点整,隆重的毕业典礼暨开学典礼仪式正式开始。
  在军校教育长徐孝刚主持下,心怀忐忑的督军胡景伊、感慨不已的第一军军长周俊、喜气洋洋的议长匡佑民分别发表讲话,对四川陆军军官学校和师生们给予极高的赞誉。
  其中以周俊的发言最为引人深思,“四川最好的也是唯一的专业军事学校”这句话,令在场所有将校和高官们感慨万千。
  是的,最早的“四川陆军武备学堂”、风光的“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直属北京陆军部的“四川陆军小学”、前总督尹昌衡兴办现任督军胡景伊接手的“四川陆军讲武堂”,如今已经成为一种记忆,一种历史,再也不会出现在广袤的巴蜀大地上,取而代之的是一年来备受全国军界瞩目的、拥有十七名德国教官和三十余名国内资深教官的“四川陆军军官学校”,而这所被中外誉为“全中国最正规的军事学校”的校长,却是拥兵两万富甲一方的边军总司令萧益民。
  在场所有将校和高官们都已看到,假以时日,萧益民的学生必将遍布整个川军,甚至散布到周边各省军队之中,萧益民的影响力必将更为强大,任谁也无法与之抗衡。
  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萧益民之所以如此高调,最大的原因是求变图存,他在这个微妙的时期,举行如此盛大而隆重的典礼,就是抗争和显示力量的一种形式。
  萧益民非常清楚,三个小时之后,北京城里的袁世凯和上海租界里的国民党各势力,都将得知这个盛大的典礼仪式的全过程,也将从中看到他萧益民的政治取向和强硬立场。
  “授剑——”
  随着主持仪式的军校教育长徐孝刚的大声宣布,台下的童子军乐队奏响了《我是一个兵》的雄壮乐曲,两百四十一名川军各师选送的毕业学员挺起胸膛鱼贯登台。
  操场上,两百五十名尚需两年才能毕业的首期学员、刚入校的一千五百名第二期新学员、教导团新组建的两千名新学兵和万余民众的热烈鼓掌。
  在万众瞩目之下,毕业生们一个接一个接过校长萧益民授予的精美佩剑,一个接一个向萧益民敬礼,眼里满是自豪和兴奋。
  毕业学员们手握宝剑凝视良久,这把用牛角做鞘、用合金钢特制的锋利宝剑名叫“军魂”,剑身两边刻有“成功成仁”和“保家卫国”八个古篆字体,以及独一无二的中英文编号,其中的寓意一目了然,给人以巨大的激励。
  佩上宝剑的毕业学员回到台下整齐列队,一个个巍然屹立眼珠发红,周边的数千将士嫉妒得眼珠发绿,军人的荣耀迸发出来的强大气势,足以令所有人为之心折,为之向往!
  萧益民通过这一充满军人气概甚至有点悲壮的授剑仪式,再一次奠定他在川军中崇高的地位和威信,从此刻起,他在无数将士心目中的地位再也无人可以取代。
  更妙的是,仅是这个授剑仪式,就能让北京和上海的两大势力为之侧目,却又无可奈何。
第140章
合纵连横
  上海法租界老区的裕丰里,坐落在东西向的爱多亚路和法国大马路之间,这条新扩宽的里弄马路,东连车水马龙的老北门大街,西接法国侨民和富商聚集的麦迪安路,距离东面黄浦江畔繁华的外滩仅一点三公里路程。
  自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各国侨民和中国富裕阶层涌入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法租界,在欧美各国驻华政界、商界人士和中国资产阶级富裕阶层的强烈呼吁下,法租界工部局不得不放宽了迁入政策,在成功向西大肆扩张租界面积的基础上,于今年四月出台新的租界法规,有条件地允许中国富商和知名人士迁入定居,并允许资金雄厚的中国财团和个人购买租界房地产。
  于是,从中发现商机的地产大鳄沙逊买下了租界老区中的陈旧巷子,并用补差置换的方式,轻松收购小巷中四十余户业主的房地产,并说服小巷中名气最大、占地最多的业主《远东邮报》老板艾莫·纳斯里,从工部局获得道路和房屋改造权,投入巨资对小巷陈旧建筑物进行拆除重建。
  仅用去半年时间,新扩宽的马路两旁便建成了五座占地五亩的花园别墅、三十五栋三层骑楼式连体洋楼,并在发售之前,给这个新建豪华小区取了个非常中国化的名称——裕丰里。
  唯一让地产巨鳄沙逊遗憾的是,没能收购裕丰里东头的《远东邮报》社,以及对面属于报社产业的花园式别墅,浙江绍兴籍的原中国四品官员徐维岳以八万银元的价格,买下了整个《远东邮报》及其产业,以重金聘请的方式,留下了七名法国记者和印刷厂技师,开始整顿报社、修葺办公室和附属印刷厂,又向法国洋行购买最新式的印刷设备,制定出雄心勃勃的出版和发行计划。
  令沙逊倍感舒心的是,十一月十五日,也就是房产发售的第一天,这个落魄的中国官员和来自遥远的中国西部的“华西实业公司”的年轻而又消瘦的总经理,分别向他买下紧邻报社的两栋三层别墅和两座带花园的豪华别墅,让沙逊一下子就赚取了三万多银元的纯利,远高于本区域其他同类房产的销售利润。
  正因为如此,沙逊非常慷慨地将裕丰里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和七号的新门牌,钉在了报社和五栋别墅大门的花岗岩柱子上。
  上海的冬季时常下起绵绵细雨,从海上吹来的冷风非常潮湿。
  傍晚时分,笼罩在朦胧细雨中的租界大街上,行人稀少,只有撑起雨棚的黄包车和各式小汽车来回穿梭。
  晚上八点刚过,一辆悬挂法租界牌照的雪铁龙豪华轿车,从老北门大街拐入裕丰里,车子来到报社对面的四号花园别墅大门前稍稍减速,宽阔的铸花大铁门随即从里面被打开,桥车进入后铁门,铁门随之关闭。
  轿车顺着花园拐了个弯,在精美的别墅大门前停下。
  两个行动敏捷的年轻人已经撑起雨伞打开车门,将两位西装革履、一表人才的老板送进别墅大厅,随后接过两人的呢子大衣和礼帽,小心翼翼地挂在门后的敞开式衣帽柜里面。
  彼此落坐,年轻精干的随从送上热茶,身材稍矮的年轻老板向随从低语几句,便热情地招呼客人先用茶,此人就是来到上海已经十天的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教授部主任刘秉先少将,今天他将在此招待一位老朋友。
  面对精美的茶具、舒适的法国真皮沙发、豪华的水晶吊灯和雅致而又昂贵的大厅装饰,身材高挑双眼炯炯有神的年轻客人非常从容,他深邃的目光在肃立门口和楼梯口的四名随从身上扫过,微微点头,端起茶杯,轻抿一口随即放下:
  “子承,没想到你现在小日子过得如此红红火火,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也有这么一个奢华的安乐窝,这栋占地宽阔的三层洋楼和里里外外的装修,恐怕要花掉十万元吧?”
  坐在侧边沙发上的刘秉先笑着回答:“不瞒介石兄,小弟还真不知道买这地方花去多少钱,一切都是我和你说过的徐维岳大哥和华西公司代为打点的,看起来还真不错……你感觉怎么样?等徐大哥过来了,我们一起上去看看?”
  蒋介石笑着点点头:“这栋带花园的大洋房是够气派的,地处租界中心,闹中取静,周围都是繁华街区,交通非常方便,恐怕本地富豪也没几个住得起,真是好地方啊!”
  刘秉先不以为意地说:“上海有钱人多了,他们恐怕是一时半会儿没有体会到住在租界里的好处,还都守着自己的宽大院子过日子……再过几年,想在这么好的地段买这样的优质房产恐怕就难了!”
  “怎么样?要是兄长喜欢,就索性搬过来住吧,闸北车站和市政局那些地方太杂太乱,今天兄长陪着我走了一圈,怎么看都比不上我们成都干净安全,兄长竟然住在那边,小弟感到很是意外,也很不放心。”
  蒋介石心里颇为感动,摇摇头长叹一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1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