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凛然(精校)第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185

  “本世纪最大的战争即将到来,欧洲大陆将笼罩在熊熊战火之中,这场堪称世界大战的现代化战争,必将改变整个世界格局,大批欧洲小国走向没落,一块块殖民地以及土地上的人民,将成为战争掠夺的对象,作为战争主体的英法德三强将会损失惨重,国土浩瀚却又贪得无厌腐败堕落的俄国很可能发生赤色革命,拥有雄厚工业基础并在文化、科学等领域飞速发展的美国,将成为这场世界大战的最大赢家。”
  “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血腥战争,世界政治格局与军事格局将会发生巨大改变,远离欧洲主战场的混乱中国同样不能幸免,同样会遇到中华民族史上从未有过的艰苦考验,随着欧洲各国政治重心的转移,三百年来从未放弃过侵略霸占中国的日本必将强势崛起,从任何领域排挤欧美在华势力,以各种借口和手段侵占中国的市场甚至领土,灾难深重的中国将会迎来又一次痛苦的涅槃!”
  萧益民的特别评论文章,引发中外各国一片震动。
  尽管战争的阴影如同暴雨前天空中涌动的乌云一般笼罩了欧洲上空,但是中外各国绝大部分民众和政治家、军事家仍然寄望于英法德之间的外交谈判,仍然不愿相信会在欧洲爆发大规模战争进而蔓延到全世界。
  于是,各种批评和讽刺的文章雪片飞来,赞许的文章接踵而至,世界各大报纸杂志成了萧益民的《世界战争展望》的专题辩论载体。
  到七月下旬的时候,滚滚而来的舆论浪潮更为炽热。
  各国政治家纷纷牵扯进这场席卷全球的辩论中,英、美两国首相在各自国民的强烈要求下也无法置身事外,不得不对《世界战争展望》一文的诸多观点表明他们含糊不清的态度。
  狂热的欧美各国媒体欢欣鼓舞地刊登各种背景文章,不厌其烦地介绍“遥远中国的年轻政治家和军事家萧益民将军”的创业历程和传奇事迹,一个个被夸大的传奇故事引来各国读者的阵阵惊叹。
  萧益民的大名终于响彻世界,自此被中外各国政府和亿万民众所牢记。
  英国记者威廉汉姆征得萧益民同意,迅速将一年多来萧益民发表在《字林西报》、《伏斯日报》、《泰晤士报》上的几十篇文章进行整理,选出其中二十六篇政论文章编成合集,迅速在中国上海和英国伦敦印刷,取名为《穿过迷雾的目光》,封面上的萧益民一身便装,侧坐藤椅遥望远方,非常的英俊而深邃。
  与外界的纷纷扬扬迥然不同的是,萧益民在这段时间里非常低调,除了必须参加的军政会议之外,他没有在公众场合路面,当川军第五师中将师长王陵基悄悄登门拜访时,看到满身油污的萧益民吓了一跳,王陵基刚说出“欧洲战争今天真的爆发了”,就被兴奋的萧益民一把拉住里走。
  两人很快穿过后院,进入戒备森严的兵器研究所,大厅里一字摆开的五挺怪异机枪和一地的零配件,让王陵基看得目瞪口呆。
  一旁的七八名德国工程师只是看了一眼王陵基,又继续聚集在宽大的墙壁前,凝望一张张满是德文和各种符号的精密图纸,低声商议。
  萧益民拿起一挺闪闪发亮的轻机枪递给王陵基:
  “这是德国历史上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轻机枪,由于德国军方不满意,到目前为止只生产了五百挺,德国军方责成设计方莱因公司和生产商瑟莫达公司继续改进,所以该枪暂时定名为leMG13型轻机枪,莱因公司这次随同原材料给我们全送来了,你看看,怎么样?”
  王陵基从枪机开始细细查看,从直型枪托看到枪管节套,再摸摸布满散热孔的粗大的枪管和柱状准星,最后接过二十五发钢制弹匣插进左侧的供弹插口,转过头,非常震惊地问道:
  “这枪与法国哈奇开斯大不相同,更轻便、更精致,给我的感觉是威力不错,只是不知道各种数据是多少?”
  萧益民如数家珍般一一道来:
  “这枪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德雷泽轻机枪,德雷泽是瑟莫达公司已故老板的名字,该枪全长1340MM,枪管长720MM,重量12.45公斤,机匣是整块碳钢削铣而成,内部结构精密而简单,可以用二十五发弹匣和75发德式弹鼓,初速每秒823米,射速每分钟550发,最大射程1200米,枪管可以快速更换,节套下方的两脚架非常精巧结实,与重机枪相比,大大降低了士兵的射击难度和高度,总体性能非常优秀!”
  王陵基立刻意识到这种新式机枪的重要意义,对萧益民给予自己的信任和友情更是感动万分,他深吸了口气,点点头低声问道:“一鸣,你打算生产这种机枪?”
  “不急,不急……尽管这枪的实验数据非常优秀,远远超过目前世界上任何一挺气冷式机枪,但经过我们研究所三个小组的工程师反复研究,觉得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比如枪管制退器和消炎器、枪托的形状和材料、照门的式样和安装位置等等,都有很大改良的余地,所以德国军方很不满意,连续实验一个月之后,一挺都没有采购,和我们签订合作协议的莱因公司最后没办法,就把生产出来的五百挺全扔给我了,价钱很低,还能三年之后才付款,整套设计图纸都是免费赠送的,哈哈!”捡到大便宜的萧益民笑得很开心。
  王陵基再次掂掂机枪,感受了一下重量和舒适度,爱惜地轻轻放下:
  “好枪啊!德国货就是德国货,每一个零部件都这么精密,要是我们也能早点儿生产装备就好了!”
  萧益民摸着枪,嘿嘿一笑:“快了,半年之内,我们应该完成改进设计和定型试验,等量产之后,我就给你送一批过去……此前你不总是埋怨机枪太少,火力太差吗?有了这种新式机枪,定能弥补你的遗憾,明天上午我们带上这几挺轻机枪,一起到凤凰山北面的兵工厂靶场去玩玩,你也一起过过瘾头。”
  王陵基笑了笑:“恐怕没时间了……明天一大早就要到将军府开会,完了得立即赶回内江去。”
  萧益民回过神来,发现王陵基这么晚到来,肯定有重要事情商议,不由用手背拍拍脑袋,表示疏忽了,随后招呼道:“那么我们现在就回去吧,换件衣服喝上两杯?”
  “好啊!是得喝两杯,你躲在家里时间也够长了,知道你这是冷眼旁顾的弟兄们倒也没什么,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解甲归田了,开始有了其他心思!”王陵基高兴地开起了玩笑,言语中另有所指。
  萧益民向小鲍尔斯打个招呼,与王陵基一同走出研究所,很快回到大书房里更换衣衫。
  侍从和下人已经摆上一小桌精致的酒席,替两位将军准备好一切,立刻离开,出门前还不忘打开电风扇,顺手关上厚重的房门。
  两人这一喝就喝到天色蒙蒙亮,王陵基离开时没有惊动任何人,也没人知道这一夜两人都说些什么。
  接下来的日子里,细心的侍卫官们发现,王陵基将军再也没有返回成都了。
第138章
军心人心
  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冷雨下了一天一夜终于停下,蒙蒙迷雾中偶尔传来的雨滴声仍然隐约可闻,让人不知不觉生出丝丝惆怅。
  西式壁炉里的木材静静燃烧,摇曳的火苗,给整个大书房带来了温暖,松木的清香气息在空气中悄然流动。
  腹部再度隆起的易真颖捡起根松木,轻轻放在火苗上,用火钳小心翻动炭灰中的红薯,将尚未烤熟的另一面转向燃烧的炭火,再用火灰将整个红薯埋起来。从她熟练而用心的动作看,同样的动作似乎已经做过无数次,而且乐此不疲。
  易真颖轻轻拍去手上的灰尘,扶着酸胀而笨拙的腰部缓缓站起,走到躺椅旁给沉睡的丈夫盖好毛毯,再将丈夫捏在手中的报告慢慢抽出,小心放在一旁的小茶几上,然后坐在丈夫身边,静静看着丈夫疲惫的脸庞和紧闭的眼睛,禁不住轻轻叹息一声。
  轻微的叹息声唤醒了沉睡中的萧益民,他缓缓睁开眼伸了个懒腰,抬起满是老茧的大手轻轻放到爱妻脸上:“好香!又给我烤红薯了吧?”
  “小狗鼻子!”
  易真颖爱怜地捏了捏丈夫高挺的鼻子:“天快黑了,还是礼拜天,想睡就多睡一会儿吧,等下我让二姐给你把老鸭汤送来,回到家里,总不能还是一两个红薯对付一餐吧。”
  萧益民脸上洋溢幸福的微笑:
  “上半年向德国和美国定购的几批武器装备和材料一窝蜂运到,大家忙不过来,就顾不上吃什么了,所有人都是随便对付的,我总不能搞特殊吧?三天内接收八万多支步枪、六十门火炮、五千箱炮弹、七千多吨十几个规格原材料,还有上百台大大小小的新式机床、一百二十辆汽车、三百多箱各种零配件,又碰到连续下雨,两千工人再加上两个营弟兄才勉强够用,连美国和德国公司的十几个洋人都拼命干,我这个司令要是天天跑回家大吃大喝,如何能鼓舞士气?”
  “爹爹……”
  刚会走几步的儿子出现在书房门口,在保姆的搀扶中兴奋地挪过来,很快爬上父亲的肚子上,捧着父亲的脸,小屁股一顿一顿地大声叫起来:“爹爹、骑马马,爹爹、骑马马……”
  萧益民哈哈大笑,搂住儿子就用胡子扎他的粉嫩小脸,扎得儿子哇哇叫,挥动小手尖叫不停,弄得大家都笑了。
  住隔壁院子的参谋长包季卿一家正好到来,小家伙看到包家十一岁的漂亮姐姐,立刻抛弃自己的父亲,挣扎着爬下萧益民的肚子,晃晃悠悠地跑向过去,边跑便大声叫嚷要二姐抱,逗得满堂哄然大笑。
  相处时久,萧家和包家已经和一家人一样往来,遇到逢年过节都在一起过,女眷之间的关系更是亲密无间。
  包夫人向迅速站起的萧益民点点头,过去拉着易真颖的手低声询问什么,易真颖亲昵地回几句话,向包季卿问个安,便把一群女眷连同孩子一起带上楼,喧闹的大书房终于清静下来。
  等下人送上香茶退下,包季卿坐到壁炉旁的椅子上,抬手扔给萧益民一支烟:
  “一百多辆汽车让成都城传疯了,晚饭前至少有二十个人给我打电话,问能不能转让几台给他们,得知我们要开通成都到雅安、成都到绵阳、成都到内江的客货运输之后,不少人又想得到第一期汽车驾驶培训名额,民政厅还问我们留下五十台没有安装车厢的六轮汽车干什么?有意思吧?”
  “你怎么回答的?”萧益民笑着点燃香烟。
  “还能怎么回答?除了不卖车、不联营之外,其他都答应了,看来第一期汽车驾驶培训班,恐怕要超过五百人报名了。”
  包季卿用火钳夹起颗炭火点烟,放下火钳,慢条斯理地说道:“让你猜对了,刚接到消息,贾德耀的第十五混成旅、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已经开进汉中训练,湖南的陆军第九师正在开往荆州,看来袁大总统这回是下决心收服四川了。”
  萧益民无所谓,将矮几搬到包季卿面前,坐到另一边的椅子上开始斟茶:
  “北面和东面不需要担忧,袁大总统再怎么下决心,也不敢公然挥师进攻四川,而且我们和陕军的关系一直不错,贾德耀和冯玉祥这两个旅刚到陕西不久,纯粹是袁大总统派遣的客军,早就引发陕军上下的不满,所以他们肯定不敢妄动。”
  “我唯一担心的是南面,蔡锷被调到北京软禁,唐继尧就成了滇军司令,还被袁大总统任命为开武将军,全权督理云南军政事务……这家伙可是不择手段的狠人,两年来在我们的压制下他被赶出贵州,他的起家部队又在贵州被我们支持的鲁莽子敲掉三个团,这个仇结大了。”
  包季卿点点头:“还有件事,钟颖被袁大总统下令逮捕了,罪名是滥用武力、谋杀驻藏官员,看样子他是想杀掉钟颖……”
  萧益民吓得手中茶壶差点儿掉地,热茶溢出,烫得他直哆嗦,他连忙放下茶壶,看着通红的手背,拿起洁白的擦布慢慢擦手,抬起头时双眼精光闪闪:
  “我估计不仅仅是钟大哥的问题,袁世凯恐怕也想杀鸡儆猴,刚杀完四川民政长张培爵,又来杀四川首任新军统领和入藏军司令,他想干什么?明早我给袁世凯去个电报求情,他要是真敢杀了钟大哥,老子就敢扯旗造他娘的反!”
  包季卿非常惊讶,但想起萧益民和钟颖之间的兄弟关系,立即明白萧益民的心情。
  沉默片刻,包季卿建议道:
  “电报你先别发,这事刚开始,还没定论,如果真的惹恼了袁大总统,恐怕最后对谁都没好处,我亲自去一趟北京吧,顺便会一会北京那帮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走走陆军总长段芝泉的路子,估计能把钟颖保下来。”
  萧益民点点头:“也好,我联系一下王陵基将军,他曾担任钟大哥的参谋长,两人一起入藏平叛打得最猛,关系也很好,我再和军校的徐教育长和周主任等川军元老通个气,让大家联名向军部和中央求情,袁世凯再不答应,我就写文章搞臭他,别的不行,在报纸上骂人我可是学会了的。”
  包季卿乐了:“还是先别骂吧,联名求情倒是可以马上做,钟颖这家伙虽然没读过几年书,但是他打仗勇猛,从来都不怕吃亏,就像你说的那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川军中颇有人脉,加上他性格开朗,为人厚道,口碑一直不错,相信袁大总统不会不考虑这些问题的。”
  萧益民递给包季卿一杯茶,站起来走到书桌后面,拿出封信,回到包季卿对面坐下:
  “这是徐维岳徐大哥的信,他离川后返回绍兴老家,祭祖完毕举家前往上海,几经辗转住,最后在法租界里的法国报社担任编辑,前几天他来信说,报社的法国老板亏损严重,报社做不下去了,他想收购报社,但又拿不定主意,担心继续亏损受不了,问我意见如何?”
  包季卿接过信,打开看完,折叠好收回去还给萧益民:
  “这不正好吗?你一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来了……只是,这家《远东邮报》此前从未听说过,不知道影响力如何?”
  萧益民解释道:“一张租界内发行的法文周报,没什么影响力,倒是经常刊登法国和欧洲那边电传过来的新闻和文化科技之类的内容……徐大哥虽然是个举人,没有留过洋,但他年轻时与老家绍兴的天主教堂法国神父关系很好,短短几年他学会了法文,说得一口流利的法语……从他信中看,这两年他对英文兴趣不小,以他的学识和聪明,估计英文水平也不错了,所以我支持他接下这家报社,希望他留下报社的法国人,仍然保持报社的法国血统,但是改用中文出版,就像《字林西报》有中、英文两种版本一样,争取用一年时间,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这次你顺便帮我拿张支票过去给他。”
  “好吧,我到了上海就去拜访他。”包季卿点点头。
  萧益民叮嘱道:“让我二哥和你一块儿去吧,顺便让他去见见上海的国民党元勋陈其美。”
  包季卿颇为惊讶:“秉先认识陈其美?”
  萧益民点点头:“从日本回国路过上海见过面,不过要说熟悉的话,我那二哥与陈其美的结义三弟蒋志清更为熟悉……蒋志清也是留学日本的军事生,不过读的是日本振武军校,辛亥之前这家伙跑回江浙领导革命暴动,是江浙暴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暴动失败后蒋志清逃回日本避难,在同盟会召开的会议上,与正在读日本士官学校第八期的二哥认识了,两人还照过几张相,回国至今通信不断,看样子两人惺惺相惜感情不错。”
  “听我二哥说,蒋志清最佩服的人是我大哥曾超然,他们三个在日本时没少交往,得知曾大哥日本陆大毕业后又去德国军事学院深造,蒋志清羡慕不已,只是不知道这个蒋志清现在是不是已经改名为蒋中正了。”
  包季卿若有所悟地点点头:“明白了!你考虑得很周到,让秉先去上海无疑是最合适的,而且这个时候陈其美因为受到排挤,郁郁而不得志,是雪中送炭的最好时机。”
  萧益民嘿嘿一笑:“什么都瞒不过你……大哥,如果这回有时间,你就在上海多停留几天,接触一下蒋志清这个人,说不定今后我们需要和他加深合作,彼此留个好印象非常重要。”
  “行!我记住了。”
  包季卿说完,颇为担忧地建议道:“我不在的时候,你得多注意军中几个师长的异动,周俊恐怕在宜昌肥得流油了,所以到现在也不愿回重庆当镇守使……这家伙目光短浅,为人极为贪婪,成不了什么大事,倒是得注意一下彭光烈的第二师,还有王陵基的第五师!”
  “这几个月来,胡景伊对这两个师极尽拉拢,给了他们不少好处,所以你别指望能指挥得动他们,必须要小心防范,否则阴沟翻船就太不值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1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