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0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5/1395

  从远处看,大炮小炮若一片火雨流星,划过蔚蓝色的天空,如同千军万马,向着前方奔腾而去。
  一排火箭弹最先落地,密集的炮弹落到地面,发出一阵地动山摇的巨响,苏军的阵地在火光中拼命地摇晃起来。
  这个时代的火箭弹,命中率普遍存在问题,但这一次运气极好,第一门火箭炮的十二发火箭弹便将暴露坐标的苏军火力点覆盖,拥有极高穿透力的火箭炮弹迅速把坚固的壁垒撕开一个天窗,炮弹钻入壁垒内爆炸,巨大的响声传来,整座地堡在火光中化为一堆碎水泥块、碎石块,壁垒内的苏军士兵和机枪一起粉身碎骨。
  各种炮弹如同下冰雹一般,将苏军的阵地完全覆盖,一连串巨响声中,苏军埋设的地雷被迅速引爆,大团大团的火球从地面上蒸腾而起,黑红相间的火柱窜上高空,滚滚硝烟四处弥漫,声势煞是惊人。
  炮弹爆炸后冲起的黑色烟柱还未扩散开来,又是一排炮弹落地,炸开一连串炫目的火球。无数浓黑泛红的烈焰连接成一片,大地成为一片翻腾的火海。
  连续不断的爆炸声中,苏军的火力点一一被摧毁,隐藏在里面的苏军士兵炸得粉身碎骨,化为一团团血雾向四面八方飞散激射。
  在后方前哨指挥所里的一九八团团长姜玉峰中校从望远镜里看到苏军暴露的五个机枪火力点悉数被摧毁,其阵地再次被炮火犁了一遍,沉稳地转过头,吩咐道:“三营、四营进入始发阵地后,一营出击,二营抓紧时间休息,随时顶替一营担任主攻任务!”
  “是!”
  通讯参谋迅速将姜玉峰的命令传达下去,很快,嘹亮的冲锋号声响起,在迫击炮的掩护下,一营四百余名官兵,以散兵队形迅速向敌人阵地冲去。
  在步兵距离敌人阵地一百米的时候,炮火向后方延伸,残余的苏军士兵松了口气,纷纷出现在战位上,向冲锋中的安家军官兵倾泻子弹,冲锋中的士兵们精神十分集中,在枪声响起那一刻起便迅速扑倒在地,与敌人展开对射。
  早在接近苏军的阵地后,机枪手们便已经寻找好位置,架起I式通用机枪(MG42),泼水般的密集子弹射向敌人,苏军很快便被压制住了,有胆量稍微大一点的苏军士兵刚探出半个脑袋,马上就被子弹把头颅打成了一团烂番茄。
  看到敌人的射击被压制,身穿迷彩服的步兵们飞身跃起,端着自动步枪,一边冲锋,一边不时打出几个长短点射。
  阵地后方的苏军迫击炮兵,见势不妙,向冲锋中的战士们射来一枚枚榴弹,但因为安家军的突击队形向来十分松散,一颗榴弹最多只能造成一名战士伤亡,但苏军的迫击炮暴露目标后,迅速遭到安家军的山地榴、迫击炮和步兵炮轰击,连同操作它的士兵一起,迅速被炸成一堆堆零件。
  姜玉峰从望远镜里看到跟在步兵后面,正在迅速接近敌人的火焰喷射器手,眼里露出一丝残忍与兴奋,他知道接下来苏军有苦头吃了。
  果不其然,大约五十余名火焰喷射器手在步兵的掩护下,很快便冲到苏军的阵地前沿十余米处,迅速架起火焰喷射器,对准前方苏军的阵地便开始开火。
  “呼……”
  “呼呼……”
  一条条橘黄色的明晃晃的火龙,向着苏军阵地上喷涌而去,几乎是一瞬间,苏军阵地上腾起熊熊烈焰,前面整条战壕迅速变成了一片火海。
  “啊……”
  苏军阵地上发出一阵阵撕心裂肺的悲惨呼号,上百个浑身起火的苏军士兵,从燃烧着的战壕里跳了出来,一边发出折磨人耳膜的可怕叫声,一边向火焰喷射器手扑去,似乎想与安家军官兵来个玉石俱焚。
  早就知道凝固汽油威力的安家军将士,绝对不可能犯如此低级错误,趴在火焰喷射器手周边的步兵,还有后方的机枪手,立即将密集的子弹向浑身是火的苏军士兵扫去,子弹若一张大大张开的渔网,迅速将那些勇猛的苏军士兵网到了地上,然后在一堆堆火焰的燃烧下,迅速变成焦炭。
  待燃烧几分钟,确认一线阵地里已经没有幸存的苏军后,工兵迅速前出,用炸药将第一道战壕炸平,泥土将火焰覆盖,迅速铺出了一条前进的通道。
  接下去的战斗没有任何悬念,失去火力和炮火的保护,苏军的抵抗如同一张张薄纸,被迅速捅破,到中午时分,一九八团仅仅以牺牲二十九人、重伤三十八人、轻伤七十二人的微小代价,便瓦解了苏军两个团在索尔赫山精心构筑的防线,进入到了富尔格盆地。
  李君得到前线的战报,发现作为全师先锋的一九八团进攻打得很章法,这种层层推进的战斗模式,非常值得肯定,于是在为其请功的同时,立即将先进经验向全师各团推广。
  ……
  至八月十二日下午,安家军各条战线,至少向波斯境内推进了一百公里,进展极为顺利。
  不过让各部疑惑的是,经历十日至十一日的疯狂后,苏军的抵抗力度似乎越来越弱,不由怀疑苏军是不是有什么阴谋诡计。
  里海低地,从早上开始,阴雨连绵。
  第一坦克师三个坦克团、两个装甲步兵团,近千辆战车,以排山倒海之势,逼近苏军位于里海南岸铁路的重要城市萨里。萨里是波斯马赞德兰省的省会,位于里海南岸平原上的塔兼河畔,临德黑兰……土耳卡曼港铁路,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苏军在这里部署了一个师的部队,由此可见其对此地的重视程度。
  就在第一坦克师师长陈般年少将准备下达攻坚命令时,萨里城东面的苏军防御阵地上,突然高高扬起了白色的旗帜,不是一面,而是很多面。
  陈般年得到前线急报,大惑不解,开战三日来,苏军还从无未经历战斗就投降的先例,连忙命令身处一线的第四装甲步兵团团长高宝林中校亲自去查看是个什么情况。
  半小时后,苏军的代表带到了陈般年的通讯指挥车上。
  这名代表是一位有着一头金色的卷发、高高的鼻梁及湛蓝眼睛的白人男子,年约三十出头,身穿一身笔直的西服,脖子上打着根领带,看起来非常有精神。
  来者惊讶于通讯指挥车里不断闪烁的电子设备,随后向陈般年友善地点了点头,不卑不亢地说:“陈将军,我是苏维埃外交人民委员会的全权派出代表雅戈达,军衔是二级集团军指挥员,我奉命前来与贵方接洽,就当前波斯及印度战事提供我方的意见,并就我苏维埃中央政治局常委、人民委员会主席兼外交人员委员莫洛托夫同志访问南华一事,与贵方高层展开磋商!”
  陈般年听完吃了一惊,但又担心这是苏军的缓兵之计,于是问道:“请问贵方对当前战事有何意见?”
  雅戈达说:“我方请求贵军立即解除对我方的无线电封锁,以便我最高统帅部及军区司令部,及时对前线各部下达指示,将占领的地区逐次移交给贵军。我们需要贵军高层做出承诺,在《停战协议》签订后,向我军移交所有部队和武器,包括在阿富汗及波斯战役中被俘的将士……”
  陈般年愣了一下,觉得对方不像是撒谎,又问道:“请允许我问一下,贵方为什么要这么做,至少从目前的情况看,贵军表现得很出色,尤其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给我军造成的困扰很大。”
  雅戈达耸了耸肩:“对不起,这属于高级机密,我需要与贵方最高领导人面谈,转达我方的意思。为表诚意,里海沿岸地区所有我方军队均已接到通知,放弃抵抗,只等贵方入驻移交政权,和平协议签订后在贵军的护送下,返回阿塞拜疆及南高加索地区。”
  “好吧,我立即把这一情况向上级转达,由上级做出决定。”
  陈般年在国防大学进修了三个月,期间多次听到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一说法,清楚这极有可能是苏联方面释放出来的善意,以达到某种战略目的,想了想补充道:“不过,我们不会放弃对萨里城的攻击,我希望在进驻城市之前,贵军能够主动开出城池,放下武器,向我方投降,这样能够避免摩擦开火。不管最终高层能否达成和平协议,我们都会善待贵军,说到做到!”
  “好!”
  雅戈达虽然脸色有些难看,但还是点了点头:“我们在萨里城派出了大量内务人员,对军队拥有绝对的控制力,肯定不会对贵方的军事行动造成任何困扰。最多两小时,我军即可出城接受贵军监督。”
  陈般年吩咐高宝林将人送回去,目送装载雅戈达的装甲车离去,立即把这一突发情况上报给集团军、方面军及总参谋部。
  两小时后,苏军大约两个团的部队,从城外三道阵地撤离,与守城的一个团汇合,再加上赤手空拳的炮兵,统一在城市东北方空旷的沙砾地上,整队集合。
  待集合完毕后,以团、营、连、排为单位,纷纷将步枪、手榴弹、机枪和迫击炮放到了前面的空地,很快各种枪支弹药便堆积成了小山。
  陈般年派出两个团装甲步兵,将赤手空拳的苏军带到了远离城市的侯赛因小镇,在工兵的指导下,建设栅栏、帐篷和操场,未来一段时间,这里将会成为苏军官兵居住的地方。同时,部队快速进城,接管城市的各个战略要地,占领苏军丢弃的炮兵阵地,并在雅戈达的引导下,接手政权。
  到了傍晚五点半,武警部队一个大队、民运总队一个分队开始进驻萨里城,正式组建军管会,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
  而此时,对于苏联抛出的橄榄枝,新京方面正在展开激烈的争论。
第1743章
应对得宜
  华灯初上。
  南华,新京,小南海治政堂勤政楼会议室。
  “这个时候,苏联人怎么会想找到我们谈判?而且还要派出他们党内第三号人物,这根本不可能嘛……这一定是苏联人的拖延之计,我们不能上当受骗!”
  应邀出席会议的吴庭艳对苏联向无好感,几乎第一时间提出质疑。
  南华政府秘书长蒋云山微微一笑:
  “我倒觉得颇有可能!现在苏联政府在国际国内的局势并不好,柏林正在酝酿的《德意日同盟条约》,明确将苏俄排斥在外,同时,德国正在抓紧时间,对巴尔干布局,苏联人对此颇为忌惮,但是却无可奈何!根据种种情况,德国在解决英国问题后,对苏联动手的可能性正在无限增大,苏联方面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其选择与我方和谈,谋得一个和平稳定的后方,是很正常的事情!”
  徐子良提醒道:“秘书长,现在我们占据着苏联的中亚、西西伯利亚东南部、东西伯利亚南部地区,与苏联在领土上存在着巨大的争端。同时,我们在中亚及阿富汗地区,歼灭了近百万苏军,现在又在波斯和印度境内开战,彼此用深仇大恨来形容也毫不为过,我实在想不出,苏联人凭什么会放弃他们的仇恨?还有一点,我们和远东共和国是天然的盟友,若是单独与苏联人接触,远东方面会如何看待我们?如今中亚的部队,大多在印度和波斯境内作战,若是与远东共和国翻脸,北线的安全如何得到保证?”
  安毅点了点头:“总理和外长的顾虑很有道理,谁来解答一下这些问题?”
  国家安全部部长杜易和总参情报部部长刘卿几乎同时站起,最后还是刘卿谦让,让杜易发言。
  杜易没有推辞,郑重地说道:
  “我想提醒一下在座的政治家们,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原本我们和远东共和国关系良好,但自我们收复克米罗沃工业区后,远东共和国方面多次来电讨要,却被主席、政府及军中将领先后严词拒绝,称这些地方是我军从日本手里收复,无权归还,尤其是今年我们向托木斯克大量移民及安排大学生入读后,双边关系便迅速陷入低谷。我想,若不是远东共和国恪于其后勤补给需要我方进行补充,可能早已经和我们翻脸了!”
  “目前,我军布置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四十余万军队,与其说是防备已经与我们隔着远东共和国的苏军,倒不如说是防止远东军随时有可能的南下入侵!我方、苏联和远东共和国,在乌拉尔、伏尔加河、雷恩沙漠及里海地区,形成了微妙的均势,彼此忌惮,彼此防备,勾心斗角。”
  “其实,不管是总参情报部还是我们国安部,均对此有过较为清晰的分析,最后认定……无论是苏联统一远东共和国,又或是远东共和国解放莫斯科,其最后的结果都有可能与我们兵戎相见。自去年远东军和苏军的基洛夫会战结束后,远东共和国高层内部便产生了一个新的政治派别,其主张为:南华的扩张,完全是以苏维埃和远东共和国的严重削弱为基础的,对苏维埃而言,用黄祸来形容也不为过。这个反对派希望远东能与莫斯科和解,进而携手收复苏维埃失去的土地。但这种意见遭到柳申科夫、叶戈罗夫等人的压制,没有形成太大的气候。”
  “国防大学曾经对远东共和国邀请我们出兵中亚一事,进行过较为科学严谨的分析,最后一致认为,远东共和国对此是不怀好意的,他们原本最大的期望,其实并不是我们最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是与苏军彼此消耗,由他们来摘取最后的胜利果实!”
  “论据有以下几点:其一是在远东军南下期间,其西线迟迟打不开局面。要知道当时远东军与对峙的苏军,兵力比达到二比一,由于受大清洗影响,对手的武器装备、训练及士气均远远逊色于远东军,可是远东军却表现得很低能,若不是我们果断采取‘蛙跳’战术,实施南北突袭夹击的战术,苏军控制的里海铁路补给线不可能中断,苏军在中亚的抵抗将持续下去!事实上,远东军在取得西线胜利后,发现情况不对,认为南线苏军的灭亡不利于远东共和国控制大局,于是匆匆选择了北上,由我们独立来完成接下去的作战。”
  “其次,在我军取得关键性大捷之前,远东军持续将他们在远东的工厂企业向蒙古境内搬迁,但我方确定对苏军的战略优势后,其工业设施便只迁往西西伯利亚。我们可以以此推断,当时远东高层的真实想法,其实是期待我们遭遇严重的挫折,只能不断调动驻蒙古的军队南下作战,待蒙古的兵力空虚后,择机取代我们。毕竟对于南华来说,蒙古相当于一块飞地,在面临日军空前的压力下,极有可能会出现一败涂地的情况,因此只能由远东军来挑起大梁,最后蒙古的归属不言可知!”
  “第三,当初远东军北撤后,我方与中亚苏军的兵力比是六十万对九十万,苏军占据要隘和天险,与我们相比,在武器装备方面丝毫不落于下风,估计当时所有人都会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军不太可能是苏军的对手!随着源源不断的兵力被消耗,对远东军的依赖必然加深,到最后只能沦为远东军的附庸!但是没有人想到,苏军中亚战区统帅库利克频出昏招,一招失算满盘皆输,最后竟然将整个中亚拱手相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自从我军彻底解决中亚战事后,远东高层便再未对我方进行过任何正式访问,所有的一切均是来电协商,到现在差不多已经快一年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推测,不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与远东方面,本来就是相互利用共同依存的关系,但并没有把自己的未来交到远东共和国手上,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考虑与苏联接触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条件?我们只需紧守一条底线:所有针对远东共和国的条款,我们一律不加考虑就行了,这样对人对己都是个交代。”
  杜易坐下后,会议室里一片沉默,所有人都在消化这些闻所未闻的消息。
  副总参谋长杨飞站起来:“虽然我们军方确信,就算没有苏联人的主动退却,我们也可以解决波斯和印度战事。但是,如果苏联方面能够主动予以配合,那对减少部队伤亡,进而减轻政府和军队的财政负担,是大有好处的!”
  “打仗说白了,就是砸钱,一个士兵的抚恤金及保险金加起来为一千华元,虽然这个金额定得不高,但若出现大面积的伤亡,比如超过十万人的战死,那么,最少一亿华元就没了,同时,我们还得负担军人家属的生活费用,直到烈士的子女成年为止。”
  “再看看弹药方面的消耗,一枚75mm炮弹,造价为15华元(外贸售价为30美元),88mm高炮炮弹的造价为30华元(售价为55美元),105mm山地榴弹炮炮弹的造价为22华元(售价为40美元),120mm榴弹造价为25华元(售价为45美元),150mm榴弹为30华元(售价为55美元),一枚107mm火箭弹的造价为28华元(售价为50美元),一场大规模的作战下来,仅仅炮弹的损耗,就高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
  “从财政方面看,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对我方来说,是一大好消息,因为至少我们可以节约几亿华元的战争费用。这些钱,可以多开多少家工厂,解决多少就业岗位,为国家赚回多少外汇?”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周崇安有些坐不住了,连忙站起来道:“既然如此,我赞成与对方接触!我想徐总理和吴外长也会支持!”
  果然,涉及到钱的问题,徐子良和吴庭艳也就不管意识形态的差异了。
  虽然现在南华的财政状况一片良好,但谁不希望这种良好的状态一直持续下去呢?至少从担任总理或者外长到现在,两人还没有为钱操过心,因此都站起来表示愿意与苏联方面接触。
  安毅见军政两界达成一致,欣慰一笑。
  对于苏联人的来意,安毅隐约猜到一些,不过具体是什么还得亲自接触才能确认。
  苏联不愿意多树强敌,南华又何曾想多一个敌人?苏联的精华部分在欧洲,近两亿人口中,欧洲部分就占了一亿七千多万,而且这些都是接受过较高文化教育的人,一旦走上战场,其战斗力不容小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5/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