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0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8/1395

  呼啸着落下的航弹,自重加上飞机俯冲的加速度,威力无与伦比,一座座堡垒在巨大的爆炸中被敲开了顶部,躲在里面的鬼子和兰印土著兵,在爆炸的气浪中,瞬间被撕裂成粉末。
  随着日军的防线几乎被里里外外摧残了个遍,嘹亮的冲锋号声再次响起,“豚I”坦克掩护着陆战队官兵,向着敌人占据的小山冲去。
  来到河边,水陆坦克没有丝毫迟疑,奋不顾身地冲下河中,坦克趟水而过,几乎没有任何阻碍便冲到了对岸,不过,由于担心日军“敢死队”的爆破,坦克暂时留在河对岸,充当炮台,压制日军的火力。
  搭乘舟桥车而来的工兵,迅速开始搭建浮桥,五分钟内几座由构件组成的钢制浮桥便横在了小河上,陆战队官兵大声呐喊着冲过小河,“豚I”坦克再次启动,向着山头的敌人冲去。
  陆战队的攻势如同水银泻地,他们编成了一个个战斗小组,通用机枪、自动步枪、冲锋枪、半自动步枪、迫击炮、火箭筒、榴弹发射器和火焰喷射器相互配合,再加上狙击手清除敌人的火力点,陆战队的官兵们身形矫捷地向着山头奋勇前进,竟然把在陡坡上奋力攀援的坦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在如此猛烈的打击下,残存的日军及兰印兵,肝胆俱裂,但值此生死存亡关头,只能硬着头皮,操起各种武器进行反击,可是陆战队的官兵们交叉掩护,行进的时候迅若惊雷,冲锋几乎是一气呵成,以很小的伤亡便逼近了日军阵地。
  这时候,掩护部队突击的狙击手们,大发神威,把还在射击的日军一个个送去了地狱,迫击炮手、火箭筒手准确地射击,摧毁那些残余的火力点。
  最牛逼的还是通用机枪,它们发出“卟卟”的声音,射出一条条火鞭,火鞭抽到之处,挡者披靡。密集的子弹在敌人阵地上“嗖嗖”飞了过去,不少露头射击的鬼子及兰印土著兵被击毙,其余的敌人被打得无法抬头。
  陆战队官兵在冲进日军的阵地前,先扔了一通手榴弹,然后趁着爆炸腾起的硝烟,杀进了战壕,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宣泄密集的弹雨,把侥幸逃过手榴弹打击的日军击倒在地。许多战壕设有机枪掩体和单兵位,这个时候火焰喷射器就可以大发神威了,往往一条火龙激射出去,那些掩体里就冲出大量浑身燃烧的鬼子,迎接他们的自然是一阵子弹。
  偶尔因为角度问题,火焰喷射器无法奏效的,火箭筒就可以派上用场了,那些设计得极为刁钻的暗堡,在火箭弹近距离打击下,一座座飞上了天空。
  几乎没有多大损失,陆战队官兵就突破了日军的第一道战壕,逼近了第二道战壕。
  第二道战壕里幸存的鬼子及土著兵要多一些,那些鬼子看到端着枪冲进战壕的陆战队官兵,大声嚎叫着,退掉步枪里的子弹,准备拼刺刀,土著兵还在犹豫是否要按照日本教官要求的那样退子弹的时候,一阵密集的弹雨已经射来。
  自动步枪和冲锋枪疯狂地扫射着,鬼子及兰印兵像割麦子一般被扫倒在地,没有人能够突破这道死亡的火墙。陆战队官兵根本不给对方拼刺刀的机会,官兵们射击时极有讲究,交错着换弹匣,偶尔有一起把子弹打光的情况,也会立即把步枪或冲锋枪向身上一挂,快速拔出手枪,对准敌人进行点射,将企图靠近的鬼子及兰印兵打翻在地。
  陆战队作为精锐中的精锐,并不怕贴身肉搏。那些隐藏在战壕转弯处的鬼子,往往刺刀刚刚递出,就被警觉的陆战队官兵躲过,下一刻他们的喉咙,已经被不知道从何处伸出的军刺给切开,鲜血狂飙而出。
  当陆战队官兵逼近第三道战壕时,日军无计可施,只好派出了敢死队。
  那些敢死队员腰间缠满炸药,赤着上身扑向安家军官兵。但是,自动步枪、冲锋枪和通用机枪,若秋风扫落叶一般将鬼子的敢死队击倒在地,偶尔的漏网之鱼,也在后方狙击手的精确点射下,不甘心地倒地。随着那些敢死队员身上的雷管被引爆,猛烈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把那些不怕死的鬼子炸成粉末。
  随着敢死队的失败,日军兵败如山倒,第三道战壕也迅即被突破,红旗很快便插上了马斯喀特港以西的山头,山下那座阿拉伯半岛最优良的海港,完全地暴露在了陆战队官兵面前。
  这个时候,伊藤信次已经无法再构筑新的防线了。
  就在西线激战正酣之际,安家军陆战队又在马斯喀特港东侧的锡达卜海滩实施登陆,由于日军大都被调往西线,几乎没有费多大周折,陆战队三团即全线突破了日军的防守,迅速突进了马斯喀特市区。
  伊藤信次手头已无可用之兵,眼见着安家军海军陆战队官兵逼近约雷力古堡,当即命令焚烧军旗、密电码和机密文件。
  当傍晚陆战队突进约雷力古堡后面的要塞壁垒时,才发现几乎所有的日军官佐皆剖腹自杀,他们面向东北方东京的方向,跪倒在地,腰间流淌出的鲜血以及肠肠肚肚流了一地,腥臭气息横溢。
  至此,马斯喀特港完全地落入安家军掌控,特混舰队有了一处可与卡拉奇港媲美的海军良港。
  ……
  喀山以西的奥西诺沃,寂静的树林里突然升腾起黑色的烟雾,伴随着雷鸣般的引擎声,上百辆坦克轰鸣着从树林中冲了出来,撞倒一株株碗口粗的大树,碾过冰冻的小河,向东方冲去。
  坦克后面,是数十辆突击炮,再往后面则是密密麻麻的苏联红军步兵。
  坦克营冲出树林,抵达一条冰冻的小河,对岸隐藏在油松背后的反坦克炮开始开火了,第一辆坦克上腾起一股火苗,导致弹药室殉爆,炮塔飞上了半空,又重重地砸进了冰河里,瞬间掩没在河水里,只剩下半截炮管指向天空。
  炮弹不停地爆炸,密集的弹雨泼洒在坦克上,打得装甲板爆竹般的响声,弹雨之密集,又有几辆装甲稍薄的坦克冒起滚滚浓烟,搁浅在地。更多的坦克,怒吼着冲过冰河,突击炮把对岸打得树倒枝飞,烟雾弥漫,步兵冒着枪林弹雨,三五成群,步步跃进。配属给坦克部队的炮兵,集中所有的迫击炮,抵近射击。
  远东军守卫部队渐渐不支,火力稀疏下来,眼看着苏军越来越多,远东军的指挥官只得含恨撤退。
  冰雪覆盖的大地上,留下数百具远东军官兵的尸体,二十多门被炸毁的迫击炮和反坦克炮歪斜在地上,四辆BT7、一辆T34坦克被击毁,起火熊熊燃烧。
  苏军突破远东军的边境防线后,继续向东挺进。
  根据朱可夫制定的作战计划,这次苏军的攻击风格不同以往,没有进行兵力的集结,而是分散组成上百个战斗群,像一条条激流,向东流淌,又象无数把匕首,在河流密布、沼泽遍地的东欧平原的东部边缘地区,向东攻击前进。
  一支支苏军的攻击部队,就像章鱼一样,到处伸出触手,若是前面的部队遭到远东军的阻击,后面的部队就绕过去;这边的攻击群被远东军包围,那边的攻击群就越过正在鏖战的战场,一支机械化部队被消灭,更多的步兵则搭载坦克、装甲车、履带式摩托或脚上套着雪橇,继续向前。
  在此同时,大量小分队乔装成远东军,渗入远东军的防线,打乱远东军的兵力部署。
  ……
  凌晨时分,乘坐专机连夜赶回新京的安毅,立即召集军委及总参谋部将领,商讨乌拉尔一线战局。
  安毅和杨飞离开后暂时代理总参谋部工作的杨杰,站在大幅苏联地图前,面对满满一屋子的将校,侃侃而谈:“苏军的攻击很突然,远东方面和我们,原来都判断苏军会在春季发起进攻,谁也没想到,苏军竟然会在最寒冷的一月份动手!经过总参作战部和情报部分析后认为,苏军这样做,正是为了发挥自己的优点,遏制远东军的特长……”
  “现在整个东欧平原和乌拉尔、西伯利亚地区,都笼罩在风雪之中,远东共和国占有优势的空军无法出击助战,而苏军却可以充分利用其兵力的优势,以泰山压顶之势,快速地压缩远东军的生存空间。”
  “远东军构筑的防线,许多都是利用河流的险阻,但现在那些河流,无一例外全都冻上了数米厚的冰层,承受坦克及重炮毫无压力,反而在春、夏、秋三季,那些河流成为阻隔苏军前进的障碍。同时,随着远东军防线的崩溃,苏军的破坏小分队渗透到了远东军的后方,带来巨大的破坏。”
  “从天时、地利和人和来看,竟然都出现有利于苏军的变化,由此可见,苏联方面制定这个作战计划的人,颇具军事才华!”
  安毅点了点头,站起来走到地图前,回过头看向一干将校:“形势确实很危险……针对苏军的行动,大家有什么看法,请畅所欲言!”
  新调到总参作战部战略规划局担任局长的周伟上校,曾先后出任二十六军特种大队中队长、顾长风所辖方面军特种大队副大队长、第三集团军作战参谋等职务,他略一思考,便站起来大声说道:“还是应该坚持‘以我为主,调动敌人,伺机消灭其一部,积小胜为大胜’的作战方针。苏军这一全面压迫的战略,看似无懈可击,实则漏洞百出。严寒的冰原地形,不仅仅只有好处,也有无数的麻烦,比如运输补给就是一个大问题!”
  “现在战斗发生在边界线附近,还没有什么问题,但只要深入乌拉尔地区五十到一百公里,后勤补给肯定就会压力倍增。靠近公路和铁路的部队,因补给方便,行进速度不会受到多大影响,而那些远离交通线的部队,则由于燃油和食物供应困难,只能放缓进攻的步伐,如此一来,便会出现若干脱离其他部队的箭头。”
  “若我是远东军统帅叶戈罗夫,便会想方设法,在一些次要战线,部署防线,步步延迟苏军的攻势,而把位于交通线附近的苏军放进来,来一个关门打狗。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充分利用冰雪天气对苏军各部造成的通讯联络、物资补给等方面的困难,不难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只要能够消灭几支苏军精锐部队,那些暴露出来的缺口,反而会让更多的苏军部队,陷入进退不能的窘境。”
  “随着越来越多的部队被歼灭,苏军只能选择撤退,届时即会在战场上出现主客易势的局面,反过来成为远东军攻击、苏军困守的局面。”
  “分析得不错!”
  安毅欣慰一笑,鼓励道:“周伟这个作战思想,和我设想的差不多。但我心里有个疑问,叶戈罗夫是素有名望的兵法大家,值此紧要关头,他为何会阵脚大乱,连续向前线增兵,难道他不知道处处设防的后果就是处处挨打吗?”
  众将议论了一下,国防大学校长邓斌上将说道:“我认为,远东方面主要是舍不得扔下喀山。喀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政治、经济意义,深受苏军和远东军高层重视,在这几年间这座城市多次易手,最近一次易手是在本月九日,当时远东方面曾大肆渲染这一胜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把今天苏军的全面进攻,理解为对远东军攻占喀山的反击。”
  “远东方面要占据道义上的制高点,确保苏联的缔造者乌里扬诺夫同志当初学习和战斗、工作过的喀山,便成为一种必须的选择。保卫喀山,便是捍卫远东共和国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统地位。而且保卫喀山也不是没有任何意义,这里毕竟是莫斯科的门户,由喀山向西,距离莫斯科最近,而且沿途无大的山脉阻隔,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若是远东军能在这里吸引一部分苏军,则其他战线的压力会相应减小,也可以为主力决战创造条件。”
  安毅一听不由恍然,心说远东军保卫喀山,正如原来的二战中苏联保卫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都是为了确保部队的军心士气。既然苏联人可以凭借着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挡住德军的攻势,或许远东军也能依样画葫芦,在喀山一线拖住苏军的主力,为其司令部调动兵力寻找决战良机创造机会。
第1786章
摘桃子
  一月二十四日,晨八时,新京军用机场。
  安毅与中央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蒙古省省长尹继南上将,并肩走在机场一侧的小径上。
  一月的新京,和风送暖,柳树的枝叶依然青绿飘逸,一点儿也感受不到冬天的气息,让在飞机上就接连脱下几层衣服的尹继南感叹不已。
  安毅踱着步,转过头对尹继南说:“继南,你曾经长期担任驻柏林武官,与希特勒接触比较多,我想来想起,觉得这次带团出访欧洲,你是最合适的人选!再加上我姐夫周崇安,这样的阵容足以代表我方的诚意……你不会怪我把你从蒙古叫回来吧?”
  “哪儿呢!”
  尹继南微笑着回答:“大哥,只要你需要,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我都不会含糊,何况是率团出访欧洲?现在蒙古那边冰天雪地,局部地区气温低达五十度,几乎所有的户外活动都停了下来,这次可当做是旅游休假,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咱们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你能这么想,我很高兴!”安毅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随即详细交代注意事项:“此次你们去欧洲,不仅仅是要拿回法国人从中国掠夺去的三万多件文物,还需要就南华与德国的国家关系,确定一个大致的框架,在继续保持双边贸易的基础上,看看德国人扩张的极限在哪里……”
  “根据绝密情报,德国人会在本月二十九日,动用超过四十五个师、一百五十万军队侵入土耳其,届时中东地区将爆发一场超大规模的战争。土耳其军队虽然悍勇,但其部队并未彻底实现现代化,飞机和坦克、装甲车、卡车装备数量有限,短时间内或许能创造几个经典的阻击战战例,但从长远看,根本不可能是德国陆军的对手!”
  “一旦德国人占领土耳其,中东和北非战事立马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中东,德国人会迅速把战线进一步推进到伊拉克边境,与我们的领地接壤,而在非洲,战火很可能会蔓延到中非及东非,在那里与英军形成对峙……虽然说希特勒的承诺不太靠谱,但至少我们能够从对方的态度中探得些端倪,好预作防范。”
  尹继南凝眉想了想,却有不同看法:
  “乍一听情况确实很严重,不过稍微理一理,头绪还是挺分明的……放心吧,大哥,这次到欧洲,我会用心观察德、法、比、波等国的情况,与希特勒元首好好谈一谈……我与希特勒相处多年,总觉得他不是那种疯狂起来不顾一切的人,这两三年来,他的许多战略乍一看似乎很冒险,但实际都在可控制之内,唯一看走眼的恐怕就是前年九月英法对德国侵入波兰的反应……”
  “作为德国元首,希特勒应该明白,若是与我们交恶,德国不仅会立即失去我们这样一个可信赖的贸易伙伴,关闭一扇对外的窗口,还同时意味着与几百万精锐的安家军将士为敌。至少从后勤补给等方面看,德国军队劳师远征波斯、阿富汗和印度,不如在欧洲本土开战那么方便。因此,我认为在没有解决英伦三岛和苏联之前,德国对南华政策不太可能会发生大的变化!”
  “继南,你说得不错,一般情况下自然是如此!”
  安毅停了下来,双眼直直地看着尹继南,无比凝重地道:“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德国人并非没有其他选择,只要他抛弃种族偏见,完全可以与苏联、日本携手,同时从乌拉尔、波斯及缅印和马来半岛动手,一起瓜分我南华庞大的领土。苏联人此次进攻远东共和国,看起来似乎是斯大林为了统一国家发起的军事行动,但也不排除有德国在背后推波助澜的因素。”
  “斯大林现在应该很清楚,苏联与德国之间暂时存在斗则双败、合则两利的利害关系。若是与德国闹翻,以德国陆军及空军强大的打击力量,不论胜败,苏联的欧洲部分都将受到严重摧残,对苏联的工业和经济发展,无疑是灾难性的。相比于在欧洲扩张,与军事实力达到巅峰状态的德国为敌,现在的斯大林或许更期望夺回失去的故土,毕竟乌拉尔、中亚和西伯利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代表着苏联宽阔的战略纵深,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现在这些地方大都在远东共和国和我们控制下。一旦希特勒给出某种承诺,斯大林很难不上钩。”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一旦出现这种局面,那么三面受敌的我们,将会非常困难,因此必须要尽量避免。”
  尹继南这才明白问题的严重性,想到同时与德国、苏联和日本作战的局面,顿时惊出一身冷汗,眉头情不自禁地皱了起来。
  继续向前走了几步,安毅又道:“美国的工业实力可不是闹着玩的,不列颠空战已经持续了半年多,但英国人在本土南部的飞机厂、发动机厂、钢铁厂等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情况下,依然与德国空军斗了个旗鼓相当,可见美国的支持力度有多大。”
  “若是德国不抓紧时间,在一年内登陆英伦三岛,则将彻底失去不列颠之战的制空权,其本土受到的威胁将会越来越大。我听说从去年八月到现在,英国已经组织空军,对德国城市进行了数十次的轰炸,对德国军民的士气打击很大。”
  “这个紧急关头,希特勒必须得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来……我揣测攻占土耳其、中东和北非,确保其能源供给后,德国会迅速调整战略,在非洲和亚洲保持守势,集中所有力量,发起对不列颠群岛的登陆作战。否则让英国人这么一直炸下去,德国的军工生产将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制约!”
  “明白了!”
  尹继南重重地点了点头:“大哥,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会尽量利用我和希特勒的交情,影响他下一步的作战方向。轴心国以德国为尊,只要希特勒不主动举起进攻我们南华的大旗,那么我们依然可以在列强的战争中,巧做周旋,取得一个相对有利的发展环境。”
  这时周崇安走了过来,笑着道:“继南,时间差不多了,咱们该启程了!”随后周崇安又对安毅说:“小毅,你今天还要在小南海会见菲律宾总统,你这个地主可不能迟到了!”
  安毅摆了摆手:“有什么事情能比送你们更重要?昨天我已经与美国驻马尼拉的高级专员弗朗西斯·塞尔会过面了,就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南华与美国关系做了一些简单的讨论,军事问题则会留待与麦克阿瑟商议。奎松作为流亡的总统,对我们而言,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南洋这些土著可不是好相与的!当某个地区经济发展出现问题后,往往被别有用心的人将问题归结到某种人或者某类人身上,认为是他们才使得国家到了那种悲惨的地步,这在南洋地区,则表现为每过几年、十几年就会出现的排华运动!”
  “暹罗曼谷发生的血案,是由排华演变而成的暴乱,而在菲律宾,不管是西班牙殖民时期,还是美国殖民时期,都有排华的传统,咱们华人在菲律宾开设的企业和种植园,经常受到当地土著的骚扰,每次排华运动发起,都有大量华人店铺被抢劫焚烧,妇女被强奸杀害,土著对华人犯下的血案,罄竹难书。”
  “殖民地政府总是利用蓄意挑起土著和华人的争端,来转移对殖民政策的质疑,每一次排华运动,都可以视为对作为社会中等和高等阶级的华人的剪羊毛的掠夺行为。哪怕是这一届菲律宾政府成立,也把华人视为打击对象,规定若干区域华人不得居住、不得从事何等职业等等,为此吕宋岛的许多华人企业和种植园,不得不迁往棉兰老岛。”
  “咱们以国家元首的礼仪接待奎松,只是看在美国人的面子上……就目前而言,美国人还需要菲律宾人为他们的反攻大业出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8/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