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0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5/1395

  安毅瞪了安卓一眼,见其唯唯诺诺连声称是,才应道:“去,当然要去,很快我就要启程去广州,估计到那儿要耽搁几天。若是能够在出发前,全面掌握两大战场的情报,我走得也安心一些!对了,作战部刘部长到任了吗?”
  安卓有些不确定地翻了翻手里的笔记本,最后才肯定地回答:“刘部长已经到了库伦,预计明天会到!”
  ……
  当安毅来到总参作战室时,人已经基本上到齐了,胡家林、杨飞、邓斌、杨杰、黄智、赵东全等人围在地图前,指指点点,刘卿坐在会议桌旁,拿着情报部整理汇总的讯息,不断地翻阅,以便在接下来的战情通报中不出错。
  会议在下午三点钟准时举行,这次会议不仅动用了地图、沙盘,还有幻灯机放映详细的卫星实物照片,以印证情报。
  刘卿站在地图前,手拿指挥棒,指向地图:“战争爆发后,德国方面即开始炮击,上万门各种口径的大炮对准预定目标发射了高爆炸弹,德国北、中、南集群及土耳其集群共两千多架轰炸机,向苏联腹地的机场、军事指挥部和交通中心倾泻下瀑布般的弹雨。”
  “按照巴巴罗萨计划,德军分三路发起进攻。北方集团军群由东普鲁士出发,向第尔集特和普斯科夫进攻,目标是列宁格勒。为协助德军占领列宁格勒,芬兰的卡累利阿集团军和东南集团军,共计十五个师、三个旅,由拉多加湖以东和列宁格勒正背面发起进攻,另一支军队是由挪威人组成的九个党卫军师,从芬兰的北部向苏联发起攻势,目的是占领摩尔曼斯克和科拉半岛。”
  “南方集团军群从卢布林和喀尔巴阡山脉之间出发,经日托米尔向基辅方形进攻;中央集团军群则直指明斯克、斯摩林斯克,向莫斯科方向发起攻击;土耳其集群越过边境线后,第一时间占领了阿扎尔自治共和国首府巴统城,另一支军队沿着铁路,占领了亚美尼亚加盟共和国重要城市列宁纳坎。”
  说到这儿,刘卿顿了一下,见大家没有问题,手里指挥棒指向地图上的一点,接着解说:“在布格河这样一些边界河流上,德军在总攻开始前几分钟就出其不意地夺取了一些桥梁,当被惊醒的苏联士兵跑去拿武器时,便被德军的机关枪扫倒在地。没有桥的地方,德国突击队员乘坐皮筏偷渡过河,或乘攻击汽艇强行登岸,防守的苏联士兵通常还来不及开枪阵地就被德军占领。有些地段,德军原本准备用在英国战场的水下坦克爬过河床,突破了苏军的防线。”
  “中央集团军群的先头部队,开战后不久就突破了设防薄弱的苏联边境阵地,坦克部队在通往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的公路上长驱直入。这一线的德军遭到了苏军的顽强抵抗,因为这里草原辽阔平坦,气候温暖适中,非常适宜德军发动闪电攻击,斯大林在这里部署了主力作战集群,因此战况极为激烈。北方战线,德军涌入苏占立陶宛后,同样遭到苏军猛烈抵抗。”
  “不过,战况总体而言,是对苏联极为不利的,由于战争初期遭到德军空袭和炮击,苏军的通讯线路大部被破坏,导致守军出现了严重的混乱,各级指挥机关不能把命令下达到所统辖的部队,驻守边境各部队告急的消息,也无法传送到上级司令部。”
  “战争开始后三小时,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才下达命令全力反击敌人并要求‘敌人在哪里越过苏联国界’,就把他们消灭在‘哪里’。但是,直到这个时候,莫斯科仍然把德军的入侵估计为挑衅行动,而不是战争的开始,命令所有战机只允许深入德国后方100~150公里进行回击,并轰炸哥尼斯堡。”
  “可惜,即便是这样保守的命令,也下得太晚了,半夜时分,德国的空军就开始轰炸苏联机场,苏联边境六十六个飞机场遭到轰炸,到战争爆发十小时后,苏联空军已经损失了1200架飞机,其中800架被炸毁在机场上,西部特别军区空军损失尤其惨重。”
  “当波罗的海到多瑙河再到南线的高加索的广阔战线已进行好几小时的浴血奋战,大多数苏联人还不知德国人已经杀进了国土,二十三日早上莫斯科出版的《真理报》上刊登的是《消灭乌拉尔匪军》的社论,直到中午莫洛托夫发表广播讲话,人们才知道苏德战争爆发。”
  胡家林没有参加此前的会议,他有些疑惑地问道:“德国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调动,难道苏联就没有一点儿反应措施?此外,而且斯大林为何会如此糊涂,开战后几小时了,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刘卿把希特勒政府及军队所作的欺骗手段详细地讲解了一遍。见胡家林张大了嘴,满脸的不可思议,安毅特意补充说明:“斯大林为了优先解决东线的威胁,因此不敢过度刺激德国人,做事总是束手束脚,甚至在情报部门反应德军的部署和调动时,总是认为那是美英的挑拨手段,依然严禁部队进入战备状态,有此失利是注定的!”
  “胡子,你还记得三年前,日军在卢沟桥事变前搞的那些小动作吗?宋哲元和斯大林的反应差不多,其结果均是不仅未保住和平,反而加速了战争。可以想象一下,若是苏军对德军的行动及时作出反应,希特勒就要好好考虑一下是否值得了!那样即便是被动应战,也不至于会像现在这样被动……当然,这样的后果,或许就是希特勒把目标盯向我们!”
  胡家林“哦”了一声,微蹙的眉头纾解开来,其他将领也都有所领悟,颔首不已。
  刘卿继续讲解:“战争第一天,德军就侵入苏联境内二十五到五十公里,其北方集群在当日傍晚在邵良方向突入二十五到三十五公里,坦克部队在维尔纽斯方向前进了五十五公里,于二十八日占领了陶格夫匹尔斯,强渡西德维纳河,二十九日占领了利耶帕亚,同日占领了里加,据德军宣布,在西德维纳河南岸作战中,共歼灭苏军十五个师。”
  “德军中央集群,由华沙的东地区出发,以坦克第二、第三集团军实施主要突击,第一天傍晚第二坦克集团军便前进了三十到四十五公里,形成对苏军西方方面军的包围态势,至六月二十八日,先后在别洛斯多克和斯罗尼姆地区组成了两个袋形包围圈,包围了苏军第三、第十集团军。在同一天,作为钳形外圈的第二、第三坦克军在明斯克会师。六月二十九日,第二坦克集团军群又占领了别列泽纳河上的包里索夫,构成了第三个包围口袋。”
  “德军南方集群进展较慢,但到上个月底也攻占了利沃夫城,目前正在向达沙瓦地区挺进,那里是乌克兰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产区,对于德军的战略极为重要。”
  “德军土耳其集群的进攻较为顺利,亚美尼亚加盟共和国首府埃里温于上月二十七日被德军占领,拉兹丹河上的几座水电站被撤退的苏军炸毁,导致下游地区几乎成为一片泽国。德军主力已经逼向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战事进展很快,苏联的巴库油田遭受巨大威胁。”
  见刘卿放下了指挥棒,安毅沉吟一下,要求道:“刘卿,介绍一下斯大林的应对吧,听起来苏军的情况好像不太妙啊!”
  “好的!”
  刘卿应了一声,随即道:“斯大林看到西线指挥员惊慌失措,毫无战斗力可言,无奈之下,再次启用朱可夫,把他派到了西南方面军担任统帅部代表,同时把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派到了西方面军,以加强那里的领导。苏军总参谋部由作战部长瓦杜丁将军临时主持工作。”
  安毅点了点头,他知道由于东线的威胁,这已经是斯大林比较能够拿得出手的阵容了,但面临两线作战的苏联,比起原来历史上的处境还要糟糕得多,现在就要看远东共和国方面的反应了。
  想到这里,安毅又问道:“喀山战事进行得如何了?”
  刘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示意参谋人员放幻灯片。只见雪白的墙壁上,出现了一幅幅照片,那是由外太空捕捉的喀山一线的情况,只见苏军与远东军泾渭分明,但似乎双方没有发生交火,有些地方远东军甚至在撤退。
  “根据卫星侦察,以及从远东方面传回的消息,自德国入侵苏联后的第三天,远东军与苏军已经停止了战斗!我方派驻喀山、以军事观察员身份出任远东军前线参谋长的安明祈将军来电,现在远东军高层形势微妙,许多领导人都发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号召,一些急进的老红军指战员,甚至发出‘保卫苏维埃’的呼吁,远东共和国高层连续举行会议,针对德国与苏联的战事展开讨论。”
  众将下意识地把目光投到安毅和杨杰身上,对他们敏锐的预感佩服不已。
  “唉……”
  安毅摇了摇头,喃喃说道:“我就知道情况会这样……如果我所料不差,现在远东方面肯定已经向莫斯科派去了和平使者,现在就要看斯大林的决心了!不过,大家不妨设身处地的想一下,蒋委员长和中共那么大的仇怨,在日本侵略者面前也能做到团结一致,斯大林现在面临的情况,比起当初中国的情况更加恶劣,相信他也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可惜了,我的那些黄埔老师,他们对于意识形态的分歧还没有切肤之痛,一旦主动放弃对军队的领导权,情况不问可知……我们乌拉尔及西伯利亚北部边境的和平日子快到头了……”
第1824章
军事演习
  自进入雨季后,整个山南、河东、天南、彩云等南华湾沿岸各省,长期阴雨密布,湄南河、湄空河等江河河水暴涨。
  进入六月下旬,天气突然转好,云开雾散,连续几个艳阳天下来,气温直线上升。
  上周起,山南省南部的湖碧市孟塔县境内呈“几”字形流向的湄空河南北河岸,当地驻军进行了戒严,中南方面军独立步兵一旅、独立坦克一旅及舟桥、防空部队,将在这里进行一场多兵种混合军事演习,届时总装备部的将校和叙府兵器研究所的专家也将出席。
  此次演习,由独立步兵一旅担任防守的蓝方,独立坦克一旅担任攻击的红方。演习前三天,豹式II、虎I及“豚I”型水陆坦克便运动到位,不过许多装载有全新武器的车辆直到昨天才通过铁路送到这里。
  七月二日,就在安毅于小南海依依送别自己的一班老弟兄时,一场别开生面的演习已经正式开始。
  随着坐镇北岸考伦山演习指挥部观摩大厅的顾长风一声令下,“红方”的舟桥部队,迅速开始在湍急的河流上铺设浮桥。
  短短的一刻钟内,四条长达百米的浮桥便出现在波涛汹涌的湄空河上,随后,坦克部队隆隆过桥,向着南岸的蓝军防守阵地扑去。
  北岸考伦山山脚树林中,六辆雷达车借助高大的树木和伪装迷彩网,伸出巨大的天线,向着天空发射着探测波。
  突然,一串亮点出现在雷达探测的电子屏幕上。
  雷达监测屏前的战士,紧急把这一信息传递到“红方”作战指挥部,指挥员姜云凡上校立即命令防空部队全面准备。
  很快,湄空河北岸部署的六部自动防空火炮,迅速地抬起了头,直指蓝天,不过今天的主角可不是它们,而是湄空河南北两岸部署的十二辆神秘车辆。
  防空兵得到指挥部的命令后,手脚麻利地掀开了覆盖在车辆上的树枝及迷彩网,随着车厢向两侧打开,两枚长4.5米、粗0.4米的导弹立即显露出来。这两枚此前从未亮相过的导弹,弹头像削尖的铅笔头、弹体呈圆柱状、尾部为四枚三角翼,这正是此次演习的主角……“后羿”I型防空导弹。
  这种新型防空导弹,弹体集成了微型电子仪器,弹头处安装有微电机控制导航系统,能够在地面雷达的指挥下,自动打击目标。
  随着战斗指令下达,湄空河南北两岸所有的导弹车均迅速支起了支架,车上的导弹呈六十度,斜斜地指向“飞行物”前来的方向。导弹兵们一个个脸色严肃,全力以赴,等待着上级下达发射命令。
  演习观摩大厅及红方指挥部里,由六辆雷达车传输来的讯号,清楚无误地显示在电子屏幕上,而这些讯息,又第一时间传递到导弹发射数控中心……导弹发射指挥车上。
  此次一共有十二个飞行器“来犯”,其飞行高度、速度、方向、大小等数据,第一时间便由计算器运算后反应出来,数控中心迅速得出各车最佳发射时间。进入临战后,所有的导弹发射车,将由导弹发射指挥车的数控中枢,统一进行指挥调配。
  这些飞行器其实是根据特斯拉的电磁遥控理论,由地面指挥塔进行遥控指挥的无人驾驶战机,它由攻I战斗机改造而成,机体为木质结构,造价极为低廉,唯一贵重的便是飞机上的电子及遥控设备。
  “导弹射程五十公里,最大射高二十公里,飞行速度1.6马赫,目标已进入到十五公里最佳射程,飞行高度三千米,速度405公里/每小时,是否发起攻击?”
  导弹指挥车的操作人员大声汇报数据,声音同时在红方指挥部及演习指挥中心里响起。
  指挥这十二部导弹发射车的防空营营长张轸少校对着话筒,果断说道:“现在我命令……1号到6号导弹运载车,每间隔十五秒发射一枚导弹,由各车自行负责操控导弹,击落目标,力求一发命中;7号到9号导弹运载车等待我的命令,若目标在两轮打击中逃脱,则每间隔三十秒便发射一枚导弹,直到全部击落为止。其余导弹运载车,待命补发。”
  “收到!”
  导弹发射指挥车的音箱里传来整体的回答声,控制台上的十二枚指示灯,瞬间全亮,意味着一切准备就绪。
  “三、二、一,发射……”
  随着1至6号导弹车发射电钮按下,第一波六枚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离开了发射架,刺向晴朗的天空。
  1.6马赫的速度,这意味着导弹的飞行速度是音速的1.6倍,因此很快便飞跃数千米的空域,接近了十二架无人机。
  由于雷达全面监控战场信息,“蓝方”控制台迅速发现了六个不速之客,无人机的操作人员立即通过遥控柄做出反应,一架架遥控飞机四散开来,一部分向下俯冲,部分战机则选择快速爬升,以躲避气势汹汹袭来的神秘家伙。
  如果是高炮炮弹,又或者来袭的是普通的战机,如此高速的规避动作,自然可以转危为安,但这次来袭的可是导弹,虽然“后羿”I型导弹还不能做到自导控制,但是地面上有着指示兼控制跟踪的雷达车,通过无线电指令,操控着导弹改变飞行角度攻击目标。
  只见那些导弹在地面指令下,小型伺服电机迅速旋转调整,以操控三角翼变动的方式,在高速气流施予叶面的作用力下,及时调整飞行姿态,向着四散的战机高速逼近。攻I战斗机的爬升和俯冲速度不快,而且在这样的规避过程中,飞行动作不易操控变化,只听连续的爆炸声响传来,一枚枚导弹在目标附近爆炸,剧烈的冲击波裹挟着大量杆状预置破片,向四周飞去。
  这种杆状预置破片虽然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飞行距离不是很远,但是在一百五十米的范围内,只要打进飞机的机身内,其威力要比球状破片大许多。于是,其产生的直接效果,便是那些飞机纷纷遭殃,射进飞机内部的杆状破片恣意翻滚着,迅速破坏飞机的内部结构,从蒙皮到骨架,以不规则的形态和形式释放着自己的动能,飞机当场在空中解体,向地面栽落下来。
  几乎一个照面,六架无人战斗机已经损毁。
  这一过程看起来似乎很久,但实际上不过是眨眼间的事情,很快新一轮六枚导弹又已升空。每一架导弹发射车均控制一枚导弹,扑向各自的目标,随着连续的爆炸声传来,“来犯”的其余六架战机,再次遭遇灭顶之灾。
  演习指挥中心内,传来热烈的掌声。
  “好啊!有了这种战场大杀器,哪怕在没有空军配合的情况下,我们也有办法遏制敌人的空中打击!若是再加上一定数量的数控火炮,陆军的生存终于有了保障!”顾长风感叹地说完,转过头对丁墨兰道:“夫人,用这种防空导弹对付木头战机,是不是太过浪费了?一枚防空导弹的造价为十万华元,一架战机的造价仅为几千华元,一比一的损毁率,真的值得吗?”
  丁墨兰听到顾长风叫自己夫人,俏脸一红,心里没来由地一阵欣喜。她想了想,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虎头大哥,对于木头造的螺旋桨战机,一比一的损毁率,看起来似乎非常浪费,但若是造价数十倍甚至百倍于此的喷气式战斗机呢?另外,上次在叙府的时候,我和毅哥之间有过讨论,你知道未来除了资源外,有什么东西是最宝贵的吗?”
  “最宝贵的?难道是爱情?”
  说到这里,连顾长风都觉得不可能,忍不住笑了起来。丁墨兰也不由莞尔,笑完又问起了演习指挥中心里的其它将校,见这些人相互看看都表示不清楚,于是主动给出答案:“是人才!创造这一切的科学家、生产导弹和战机的技术工人、驾驶飞机的飞行员、使用武器的战士……等等等等,都可以归类为人才!”
  “防空导弹的破坏力,你们都亲眼看到了,十二枚导弹,全部在有效杀伤范围内将战机命中,这意味着敌人驾驶战机的飞行员根本没有办法逃脱。以这种导弹如此高的命中率和巨大的威力,一旦击中,任何飞行员都不可能生存下来!”
  说到这里,丁墨兰又问道:“各位将军,你们知道现在日本有多少飞行员吗?”
  中南方面军情报处长白飞平少将想了想,回答道:“由于三七年在华北遭遇连续空战失败,日本上下逐步意识到了飞行员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石原莞尔上台后,拨出专款,新建了二十多所飞行学校,并把大量富有经验的飞行员脱离一线部队,派到飞行学校担任教官。到现在为止,日本陆军航空队有大约四千名现役飞行员,海军航空队有三千名航空兵,飞行学校的预备飞行员,数目十倍于此!”
  白飞平的回答,让所有人心中一震,顾长风惊讶地说道:“好嘛,狗日的小日本,学咱们学得挺快的啊!这么说来,日本空军的潜力还是挺大的嘛!”
  丁墨兰点了点头:“没错,这个数据是真实的!虽然我们也创办了大量航校,飞行员的数量远在日本之上,但若是在战争中飞行员损失太大,也会吃不消。因此,我们就需要尽量保存我们的飞行员,消灭敌人的飞行员。”
  “大家不妨想想,一架飞机从原料到制作成零件,再到组装成品需要多长时间?依照目前我们南华的战机生产速度,有个三周到四周时间足够了;但是,培养一名优秀的飞行员,需要多长时间?没有一两年、四五百个小时的飞行时间,那些飞行员根本就不算合格!就算是这样,还不包括前期从小学到大学十多年的基础教育时间!”
  “要知道飞行员可不同于普通的步兵,不是光识字就能驾驶飞机上天的,还需要一定的综合文化素质,掌握高等数学、物理知识以及许多专业飞行技能,才能很好地操纵战机,自由地翱翔在蓝天之上。”
  “这次演习,地对空导弹的对象是最便宜的攻I战斗机,看起来似乎很亏!但若是加上飞行员呢?另外,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来犯的是双发甚至四发轰炸机,情况又会怎样?至少我们的B—4轰炸机,由于严密的装甲防护,寻常的高炮对其威胁不大,没有这种地对空导弹,对付这样的巨无霸,陆军可不好下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5/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