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1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0/1395

  而同样笼罩在炮火中的日军防御阵地也不好受,大团大团的火球,从堑壕、碉堡、掩体上蒸腾而起,大多数防御工事在剧烈的爆炸声中,轰然坍塌,躲避在这些工事里的鬼子及马来人,几乎来不及思考,便化为血雨肉末。
  火箭弹就像落冰雹般,尾随着各种口径的加农炮弹、榴弹、迫击炮弹等落下,“轰隆隆”的如同晴天霹雳的巨大响声,几乎要震破人的耳膜。
  日军阵地上血肉横飞,尚未燃尽的燃料,被炸药激荡开来,四处抛洒,往往一枚130mm口径的火箭弹落地,周围就烧成了一片火圈,真正的大面积杀伤!沸腾的气浪,在爆炸中若池塘中扔入的石块一样,立即以炸点为中心,呈圆形一波波袭向四周,日军的阵地、士兵、武器和工事,在冲天而起的火焰中,迅速被吞噬。
  日本人和马来人,鬼哭狼嚎,四处狼奔豕突。
  可是,在如此密集的弹雨打击下,如何能够逃得一命?从军官到士兵,遭到灼热的死亡钢雨覆盖,一个个被撕裂成了碎片,残肢断臂夹杂着内脏器官,整个日军的防线成为了一片炼狱。
  日军的独立步兵旅团编制,没有配备炮兵,因此也就无法对安家军的炮击进行反击。当然,即便是现在日军主力师团在得到装备强化的情况下,集中直属炮兵联队以及下面旅团、联队、大队的直属炮兵,所有大炮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两百门,要想对这么多的大炮进行反击,纯属痴人说梦。
  炮击持续着,一排排若同蝗虫过境般密集的火箭弹,呼啸而来,从界河边一直蔓延到后方五公里开外用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坚固防御工事,所有的东西都好像被狂风吹起来一样,在爆炸声中纷纷飞出去。
  整个大地,就像月球表面,坑坑洼洼,几乎看不到一块完整的平地。
  仅仅半个小时,炮击中心区域长达十余公里的防线,土崩瓦解,偶尔有一些残存的防御工事,就那么突兀地矗立在那儿,大多数日本人心里都很清楚,这些失去蔽翼的堡垒,很难经受武装到牙齿的安家军官兵的摧残。
  东方的天空中,露出了一丝曙光,地面上有了一丝亮色,可以较为清晰地看清楚事物。
  这时,炮火开始渐渐向后方延伸,被炸得晕头晕脑的鬼子兵和马来人,一个个相互搀扶,满怀恐惧地从残破不堪的战壕、暗堡、防炮洞等防御设施里爬出来,站在千疮百孔的阵地上,欲哭无泪。
  原本严密的防御体系,已经被摧残得不像话,到处都是被开了天窗的碉堡,大多数工事已经垮塌,成片的战壕及交通沟,已经被夷为平地,被炸得松软的土地上,到处都是残破的枪支零件。
  泥土散发着奇怪的腥臭气息,看上去殷红一片,有些马来人好奇地掬起一抔泥土,发现里面掺着血肉碎块,许多内脏中包含的粪便也赫然在其中,难怪气味如此难闻。有些倒霉的家伙,双手鲜血狂流,原来泥土中到处都是破碎的炸弹碎片,锋利异常,轻轻一触,肌肤的表皮就被划破,血一下子飚了出来。
  而在河对岸,安家军的大型工兵车辆,已经开到了界河边,随着车屁股的车厢高高翘起,一块块预制钢铁构件落入波涛汹涌的河面上,无数穿着迷彩气垫衣的工兵跳上浮在水面上的预制构件,驱动发动机,向着边境这边驶来。
  鬼子一见这还了得?迅速在基层军曹、尉官的指挥下,日军及马来军的残余,开始在泥土里寻找没有损坏的枪支,试图阻止安家军发起的渡河行动。
  可惜,当大多数敌人还在寻找武器的时候,天空中传来密密麻麻的“嗡嗡”声,一百多架战机,从北方天空呼啸而来,把死亡与恐怖迅速带到了日军及马来军中间。
  此次空袭,是标准的安家军空军战法。
  顶在最前面的,是担任护航任务的两个中队的A28战斗机,他们从低空中掠过,八挺12.7mm口径的航空机枪,泼洒出恐怖的弹幕,将所有暴露身体的鬼子和兰印兵打得瞬间变成一坨坨血肉。
  紧跟在A28战斗机后面的,是两个中队的Q2强击机,远远地就向地面倾泻火箭弹,紧接着就是炸弹,随后机头的两门37毫米航炮、两侧机翼各一挺12.7毫米机枪发出密集的弹雨,将所有目标内的火力点迅速予以拔除。
  两个Q2强击机中队后面,是B1轰炸机。
  这种蚊式轰炸机,对于消灭地面上杂堆的人群,极具威力,随着机群从日军阵地上水平飞过,弹仓打开,一枚枚航弹如同鱼儿在水中产卵一般,一大片地向地面猛砸而去,人群稍微密集的地方,一通航弹下去,整个地面除了烟火蹿起,看不到其他任何东西,等到烟雾飘散,除了密密麻麻的弹坑,什么也没有。
  再后面的是仿斯图卡JU—87的B2—D轰炸机。
  由于频繁更换发动机,以及对机身等进行加固,现在的B2已经进化到第四代,航程、航速、携弹量大幅度增加。B2—D轰炸机群呼啸着,发出凄厉的尖锐声音,从高空中俯冲而下,战机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几乎突破音障,一枚枚高达一吨以上的重磅航弹在高速中离开挂架,向地面上那些孤独的、未被先前的炮火摧毁的坚固要塞落下。
  这样的航弹,可以轻松摧毁战列舰厚实的钢板,更不要说用钢筋混凝土铸就的水泥要塞了,在宛若魔鬼的尖啸声中,一座座最坚固的碉堡,在B2—D轰炸机的俯冲攻击下,宛若步兵打靶一般,轻轻松松地被摧毁。
  这些普遍厚度达到半米甚至一米的堡垒,纷纷被开了天窗,侥幸躲避过大炮及火箭炮攻击的鬼子及马来人,随着上千公斤重的航弹爆炸,纷纷变成了肉馅。哪怕因为爆炸角度问题,没有将碉堡摧毁,巨大爆炸发出的冲击波,也会瞬间将碉堡里的人内脏震碎,口鼻冒血而亡。
  经过这一轮打击,地面上的鬼子再次大幅度减员。
  但是,永远也不要高估武器的作用,如果通过连续炮火、航弹的打击,就可以让一支军队溃败,如何解释后世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时期那支军队创造的许多著名的阻击战的成功案例?
  因此,大量鬼子及马来人,即便是在航弹洗礼下,依旧相互搀扶着从已经残破不堪的战壕及工事中爬起来,顶着来自天空中的打击,向河面上进行射击。
  这时,最后一波机群杀到。
  这是由AB26改装的另一种双发轰炸机,爬升高、航程远、航速快、装甲厚、弹容量大,可以兼顾俯冲及水平轰炸轰炸的B—3C轰炸机。
  轰炸机群在一千米的高空中掠过,扔下一枚枚航弹,由于没有加速度,航弹速度普遍不快,但可怕的是,在距离地面五六米的地方,这些密集的航弹,突然炸开,把整个日军阵地全部笼罩在弹片中。
  许多连续躲避了炮击及空袭的鬼子,终于没有逃过这一轮打击,全身迅速被飞溅的弹片,划得支离破碎,死无全尸。
  不过,依然还是有鬼子和马来人利用战壕及工事的角度,逃过了这一轮打击,但这个时候,几座简易浮桥已经搭建完毕,第一师的步兵们,已经开始过河,他们以排为单位,形成一个个突破小组,小组配备有单兵电台、通用机枪、自动步枪、冲锋枪、轻型迫击炮、火箭筒、榴弹发射器和火焰喷射器,向日军的阵地席卷而去。
  第一集团军本来就是主力中的主力,下面三个师的官兵,全都是绝对的精锐,他们的攻击阵型虽然分散,但火力却极为集中,尽管残存的鬼子及马来兵,操起各种武器进行射击,但是官兵们矫若惊龙,用迫击炮和榴弹发射器射出烟雾弹,然后利用烟幕笼罩日军的机会,若离弦之箭一般,高速逼近敌人。
  整个冲锋过程,毫无凝滞之感,完全是一气呵成,短短的几分钟内便逼近了日军的阵地,各个攻击小组的狙击手和炮手们,纷纷寻找诸如弹坑之类的最合适的攻击地点,一柄柄7.62mm、12.7mm口径的狙击步枪,把那些依旧在阵地上射击的日军及马来军士兵,不是爆头,就是把脖子打断,鲜血狂喷,死状极为凄惨。
  还有I式通用机枪,高速地把弹链上的子弹发射出去,在一条条若死神镰刀般的火舌关照下,不少露头射击的鬼子及马来人,迅速被击毙。子弹如同幕布般笼罩在日军阵地上,即便深受武士道熏陶的鬼子,也不敢轻易抬头射击。
  眨眼间,安家军突击步兵已经冲到了日军阵地前,榴弹发射器和火焰喷射器,威风毕露,鬼子阵地上瞬间被火海笼罩。那些顽强生存下来的暗堡,在火箭筒手的攻击下,一座座被掀翻,里面的鬼子与炸飞的暗堡一起,飞上了天空。
  在精确的配合下,安家军将士在零损失的情况下,已经突进了日军的阵地里。
  完全不给日军拼刺刀的机会,自动步枪和冲锋枪,把一切敢于靠近的鬼子,当做茅草一般割倒在地。
  神勇的安家军官兵,就连渺茫的搏命一击的希望也没有留给鬼子,在冲锋枪和自动步枪的后面,还有随时策应保护的驳壳枪手,以确保换弹匣间隙的队员的安全。
  鬼子也极为悍勇,他们命令马来人脱去上衣,绑上炸弹,组成自杀敢死队,扑向安家军将士,但是,已经把阵位前移的通用机枪,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将“马来肉弹”变成“自杀肉弹”,在距离安家军官兵上百米外,就被打成了筛子。偶尔有悲剧人物,引爆了炸弹,尸骨无存。
  现在的安家军,在火力配置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期的美军。美国陆军一般只装备M1半自动步枪,没有自动步枪,也没有通用机枪,只有勃朗宁轻机枪,因此,在与日军的接战中,往往无法彻底压制日军的攻击,在近战中又被日军拼刺刀的气势所迫,溃不成军。
  在澳大利亚的数场大战,皆是美军占有火力上的绝对优势。但是,日军往往不与美军正面决战,而是通过绕击两翼,深入美军后背,前后夹击,趁着美军阵脚大乱发起突击,于是气势严重衰弱的美国佬不可避免地就溃败了。
  现在麦克阿瑟,已经被日本人亲切地称为“运输大队大队长”,通过连续与美军作战,深入澳洲大陆的日军二十五个师团,近半的部队换装了美式装备,重火力及运输车辆得到大幅度加强。日本国内正在考虑在澳洲西部地区建设几个美械军工厂,就地利用澳洲丰富的煤铁资源,满足前线战事所需。
  短短的四个小时内,日军精心构筑的宽度达到五公里的边境防线,即被全线突破,早上八点一刻,官兵们开始打扫战场,才发现五千名日军仅仅有一百二十人活下来,他们和六百多名残存的马来军一起,被关进了战俘营,接受三七年及三八年分别在华北、淞沪与西伯利亚战场上俘虏并选择加入安家军组织的“日裔别动队”的政工人员的洗脑教育。
  日本高层向来是不承认俘虏的,因此这些选择投靠安家军的日本人,大多死心塌地地为安家军服务。随着人数日益增多,现在这支部队已经扩大到两万八千多人。总参谋部将其编成了两个总队,六个支队,十八个大队,安毅的打算是将来反攻日本的时候,把这支部队派出去,充当打手,想必会很有趣。
第1838章
彩练当空
  或许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在边境线一带发起的战斗中,由始至终没有日军的战机出现?
  其实很简单,早在全线进攻发起的同一时刻,安家军空军便以绝对的优势,飞跃边境线,向马来亚、缅甸和东印度的日军机场发起了突袭。
  一个月前,通过卫星定向观察、高空飞艇雷达扫描以及侦察机拍照等方式,安家军总参谋部及空军司令部大致掌握了位于攻击范围内的日军空军的情况,并针对日军陆海军陆基航空兵的兵力部署,进行了周密的布局。
  凌晨四点,环南华湾沿岸的军用机场,全部灯火通明,南华空军出动两个师,共十个飞行团,合计一百六十个飞行中队出击,真可谓铺天盖地,声势惊人。
  金瓯机场,位于南华五江省南部的金瓯半岛上,是保护大门港核潜艇制造厂的四座军用机场之一,驻扎的是南华空军第三师第五飞行团。
  这两年,南华空军膨胀很快,到现在已经编成十个飞行师,五个预备飞行师,每个飞行师下辖五个飞行团,每个飞行团又下辖战斗机中队六个、强击机中队三个、水平轰炸机中队三个、俯冲轰炸机中队三个、中程轰炸机中队三个、远程轰炸机中队一个、侦察机中队一个、运输机中队一个,每个中队合计十五架战机。
  这其中,空一师驻防南华湾北岸机场,空二师则部署于南华湾南岸及暹罗西部地区,空三师担任南华中部及北部地区海防重任,空四师警戒缅北及滇南领空,空五师保护西南及汉中、宜昌和老南昌的安全,空六师确保蒙古及东西伯利亚制空权,空七师主要担负中亚地区和西西伯利亚地区的空中安全重任,空八师主要服务于西亚战区,而空九师和空十师则驻防于西印度地区。
  按照预定计划,此次空一师及空二师,负责拿下马来亚战区的制空权,空三师及从内地抽调的空五师,则对缅甸的日军机场进行全方位压制,空九师和空十师,担负摧毁东印度地区日军机场的责任。
  各飞行团按照路程的远近,安排不同的起飞时间,确保第一波袭击中队都能准时抵达目标上空,展开突然攻击。
  为了保持空战的持续性,以及随时应对突发情况,有的飞行团必须延时半小时甚至一小时起飞,这一地区所有飞行中队的出击命令,都将由各战区空军及陆军组建的联合指挥部统一协调并下达。
  从金瓯机场升空的,是第五飞行团的二百架战机,该飞行团由安家军空军王牌飞行员姜鉴玺上校指挥,他的记录是击落二十五架敌机,他的许多王牌飞行员同事,已经抽调到预备飞行师和飞行员培训学校,教导新的飞行员,姜鉴玺坚决顶住了上级下达的调动命令,为此甚至失去了晋衔与晋级的机会。
  这一次对日大空袭,姜鉴玺希望能够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战绩,因此选择了性能最优越的A29战斗机作为自己的座驾。
  在金瓯机场上空盘旋二十多圈后,姜鉴玺看到飞行团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机基本上都已经起飞,便按下喉部的通讯器,说道:“各中队报告情况!”
  很快,通讯耳机中便传来各中队中队长的声音:“第一战斗机中队集结完毕!正在编队,左翼九百米高度飞行!”
  “第二战斗机中队集结完毕!正在编队,左翼六百米高度飞行!”
  “第三战斗机中队集结完毕!正在编队,中部一千一百米高度飞行!”
  “第四强击机中队集结完毕!正在编队,中部八百米米高度飞行!”
  “”
  听到所有战机均已到位,姜鉴玺满意地点了点头,再次按下喉部通讯器:“编队以巡航速度向南飞行!”
  机群浩浩荡荡地向南方的天空中飞去,半小时后,另一个同样规模的庞大机群,出现在姜鉴玺的视线中,他心中非常清楚,那是从大门港机场起飞的空三团王铮亮上校统率的机群。不同于空五团仅仅派出了三个战斗机中队,空三团的六个战斗机中队倾巢而出,因此编队看起来规模更为庞大。
  按照预定计划,姜鉴玺将统帅两个飞行团的六个战斗机中队和六个强击机中队,前出扫清空中障碍,而王铮亮将统帅三个战斗机中队,掩护庞大的轰炸机群,直接攻击日军的机场。
  如果这个时候南华湾的海面上有舰船的话,从海面向天空看,两个都拥有两百架以上战机的大机群,在中低空飞行的场面,极为壮观。
  安家军空军的战机,统一喷涂银灰色颜料,优雅的线条令人叹为观止。
  晨曦中,战机银灰色的机身,散发出若有若无的光芒,而强击机及轰炸机下部携带的一枚枚圆滚滚的炸弹,让人触目惊心,可以想象那些重达二十五公斤、五十公斤、一百公斤、二百五十公斤、五百公斤甚至一千公斤级别的航弹,落到地面后,将会给日军带去何等恐怖的回忆。
  机群在空中交换位置,战斗机和强击机各六个中队自动向前,以中队为单位编组队形。一般来讲,一个飞行中队下辖三个飞行小队,每个飞行小队五架战机,分别编成一个双机编队和一个三机编队,其中三机编队的主机为小队长所驾驶的战机。
  庞大的轰炸机群,则与剩下的三个战斗机中队结合,另外组成了一个作战集群。而冲在所有战机前面的,却是形单影孤的三架S4高空侦察机。
  S4高空侦察机,采用了最先进的喷气式发动机,机长15.08米,机高3.86米,起飞重量6957公斤,最大飞行速度796公里/小时,最大升限1.8万米,最大航程5800公里,机载设备为八台照相侦察用的全自动照相机,所用胶卷长3.5公里,能够把宽200公里、长5公里范围的景物排成4000张照片,能全天候工作,且分辨率极高。
  机上配备四部实施电子侦察的雷达信号接收机、无线电通信侦收机、辐射源方位测向机和电磁辐射源磁带记录机等,飞机外表为了避免反射阳光涂成了黑色,并加大机翼使其具有滑翔机特征,此前对马来亚、缅甸和东印度的侦查,便动用了这种新型侦察机。
  两个庞大的机群,在S4侦察机的开道下,一前一后,快速地向南华湾南岸的马来亚飞去,目标直指马来亚最重要的城市星洲。
  不过,此时安家军的指挥员还不知道,日本从美国位于瓦胡岛珍珠港的仓库里得到了舰载雷达技术,逆向推理后,研制出了一种实用的陆基防空雷达,而恰好在马来亚东部海岸上,便悄悄部署了六座。
  因此,当安家军战斗机群刚刚登陆马来半岛,日军的地面防空火力,就开始发出巨大的轰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0/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