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1/1395

  炮声,无疑宣告了此次空袭作战的开始,尽管姜鉴玺非常奇怪日本人是如何发现自己的机群的,但是久经空战考验的他,根本就没有理会地面上那些日本防空炮,下令编队以中队为单位,分散飞行,预定作战任务不变。
  姜鉴玺隐隐有些期待,既然突袭的意图已经被发现,那么日本空军的战斗机,究竟会是全体起飞迎战,还是起飞不及就被摧毁在机场上呢?
  这个谜团并未困扰他太久,因为前方空中突然出现的一个个黑点,迅速解答了他的疑问。
  “各中队注意!各中队注意!接敌后自由寻找目标,注意战术编队之间的配合,战斗开始!”
  下达完作战命令之后,姜鉴玺上校松开了喉部通讯器,双手紧握操纵杆,加大了油门,带着一腔怒火和一颗复仇的心,向着迎面而来的战机冲去。
  从空中看,九十架战斗机和九十架强击机组成的庞大编队,正在向四面扩散,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些战机便形成了一片又大又厚实的“云层”,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吞噬那些敢于与自己正面交战的敌人。
  姜鉴玺关于日机不可能都升空应战的猜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随着双方距离的拉近,他发现对方出击的,仅有不到六十架零式和隼式战斗机,这意味着小鬼子还有更多的战机,仍然停在机场上或者正在努力升空迎战。
  要知道今天可是中秋节,许多鬼子飞行员刚刚度完周末假,接着又要过中秋节,许多飞行员都不在机场,这一轮突袭,想必会有很大的收获。少了其他战斗机的骚扰,另一个机群里的轰炸机,完全可以趁着双方战斗机在空中交战的机会,穿过敌人的空中拦截,直扑敌人位于星洲的军用机场。
  在八百米的距离上,排成战斗队形的安家军机群中的A29战斗机,率先用自己外翼段的四门25mm机炮开火。
  强大的火力如同一个喷张开的刺猬球,射出的机炮炮弹只要有一发命中对方,就足以让薄皮的零式或者隼式战斗机坠毁或退出战斗。而机翼内内置的六挺12.7mm口径航空机枪,也足以在五百米的范围内,让敌机皮开肉绽,重演“空中打火机”的一幕。
  第一轮的正面射击,效果显著,由于没想到安家军战机会在这么远的距离开火,六架日军战斗机来不及逃避,其中四架被25mm机关炮弹直接命中,里面的飞行员连同战机一起在空中爆炸,化为了碎片,另外两架运气稍好一点,航空机炮的炮弹只是命中战斗机的局部位置,不过这依然打破了战机的平衡,两架战机拖着浓浓的黑烟,坠落大地,剧烈爆炸。距离地面一两百米的时候,飞行员匆匆跳伞逃生,飘飘扬扬的降落伞向着地面落下去。
  日军机群眼见安家军战斗机群火力太过凶猛,慌忙化整为零,各自为战。
  双方战机很快靠拢,日军隼式战斗机的水平机动能力,与零式战斗机的垂直机动能力,正好形成互补,日军飞行员最喜欢的便是近身接战,一时间,每一架零式或者隼式战斗机的驾驶舱里,都发出兴奋的喊叫声。
  两架日军战机,从一开始就咬上了姜鉴玺上校的A29战斗机,虽然A29战斗机的性能远远高于对手,但摆脱对方还是花了将近30秒,并且姜鉴玺还作出俯冲、拉升、转弯等六个空中机动的动作。
  最后做出一个半滚倒转机动,机身迅速向一侧侧滚,飞机呈机腹朝上的倒飞状态,然后姜鉴玺向后拉驾驶杆,使得飞机在重新从倒飞转为正飞状态的过程中航向改变了一百八十度,同时通过牺牲高度来换取速度,姜鉴玺终于甩开了那两架粘人的日本战机。
  可是,其中一名日军飞行员非常狡猾,只见其将战机朝姜鉴玺驾驶的A29战斗机左侧偏转了九十度,然后一个急速的转弯动作,竟然诡异地冲到了姜鉴玺机身后的位置,唯一的差别便是双方的距离从五百多米迅速拉到了一千多米的距离。
  这个时候,姜鉴玺的两架僚机,正好从相反的方向飞了过来,在从姜鉴玺驾驶的A29战斗机机身旁边飞过之后,便迅速地迎头冲向那架不知死活的日军战机,紧接着两架飞机全部的火力一轮齐射,一秒钟内弹雨如注,大量的机炮和航空机枪子弹飞向对手。
  要知道25mm口径的机炮和12.7mm口径的航空机枪子弹,即便是一辆轻型或者中型坦克也很难抵挡如此凶猛的火力,更何况是向来以薄皮著称的日军战斗机?
  在连续被大串的子弹击中后,那架日军战机重演了“空中打火机”的一幕,再次凌空爆炸,连同对方作战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一起化为乌有。
  虽然靠着己方战斗编队熟练配合的优势,轻松地解决了对手的性命,但姜鉴玺还是惊讶地发现,对方驾驶的战斗机的优秀与飞行员技术的熟稔,看来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日本的航空技术以及飞行员培训,都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如非对手遇到的是同样励精图治的安家军航空部队,此次换作英美的飞行员,很难在他们身上讨到好处。
  就在姜鉴玺沉思的时候,又有几架日军战机或是凌空爆炸,或是呜咽着朝地面栽去,拖着黑烟直到坠落地面并发生爆炸,发出巨大的声响。
  姜鉴玺四处看了一下,很快便从电子显示屏上锁定了新对手。
  姜鉴玺瞟了一眼自己的速度仪,座机正以接近60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而对方尚在一公里之外,于是他熟练地拉动操纵杆,A29战斗机立即进入垂直爬升状态,并迅速向高处攀升。
  当高度上升到三千米时,姜鉴玺看到那架日军的隼式战斗机,正高速从自己下方窜过,于是猛地踩下方向舵踏板,并迅速改变副翼状态,眨眼间的操作,迅速让A29战斗机向右侧转了一百八十度,机头直指地面,发动机仍在全力运作,战斗机机身开始垂直下降,速度仪上的指数高速跳动。
  这时,姜鉴玺时刻注意着速度仪和高度计,当高度下降到了一千米的时候,再次拉动操纵杆,座机随即带着巨大的离心力,迅速拉平,A29战斗机已经处于日军隼式战斗机的后方。
  此时日军飞行员已经发现突然出现的危机,但由于背对A29战斗机,集中在前侧的火力对后来逼来的战机无可奈何,而姜鉴玺却可以用最高航速,从尾部高速接近对方。
  不到五秒钟,隼式战斗机的机身已经进入A29的瞄准器,一阵精准的短射之后,那架隼式战斗机被数十发航空机枪子弹和两发25mm机炮的炮弹打成了漏筛,整架战机在空中迸发为一团巨大的火球,连人带机地成了姜鉴玺在这场空战中地第一单战利品。
  姜鉴玺微微一笑,游目四顾,却发现空中已经没有了对手。
  日军的战机无论是在数量、性能,还是战术编练上,均落后于安家军空军,尽管飞行员的素质和经验差别不大,但由于安家军空军所驾驶的战机的优势太过明显,导致了这场空战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
  耗时略多于十分钟的战斗,起飞迎敌地日本战机,仅有不到二十架因为负伤或者是存了保存实力的心思,迅速逃离战场,向兰印群岛撤离。不过,安家军空军这边还是损失了一架A29战斗机和两架Q2强击机,而且无一例外都在坠地后发生了大爆炸,日军休想从机身的残骸中发现什么。
  对于日本人来说,他们仅有的优势便是跳伞逃生的飞行员能够很快获得救援,而安家军的飞行员,则极有可能被日军地面部队所俘虏。
  南华与日本之间的第一场大规模空战,就以双方战损比3:40的悬殊比例结束,姜鉴玺迅速收拢战斗机,继续向星洲机场方向飞去。
  此时,另外一个编队的庞大机群,已经开始对日军位于星洲的六个大型军用机场,进行狂轰滥炸。日本陆军和海军航空队那些没有来得及起飞的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运输机以及机场的机库、燃料库、指挥大楼和防空阵地,全都成了安家军机群最可口的盘中餐。
  “杀给给!射击!”
  地面的防空阵地上,手拿指挥刀,头顶钢盔的日军防空指挥官,命令士兵们操纵一门门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对漫天飞舞的安家军机群开火,此起彼伏的爆炸声,已经让星洲六个大型军用机场,陷入巨大的混乱之中。
  这些机场的跑道上,没来得及完成起飞的飞机,全部成为熊熊燃烧的废铁,长长的跑道已经被安家军空军扔下的炸弹,弄得千疮百孔,短时间内休想再起降飞机!
  在跑道和机库周围,还有大量飞机在升空准备都还没完成的情况下被击毁、重创,而造成这一切恶果的安家军战斗机和轰炸机,正在嚣张地盘旋在机场上空,完全不把地面上日军防空部队官兵以及他们操纵的高射炮、高射机枪放在眼里。
  随着战斗机群赶到星洲的上空,日本陆海空航空队仅有的转败为胜的希望也宣告破灭,接下来是一场无情的屠杀。
  就在日军位于星洲的军用机场在空三团、空五团携手发起的毁灭性打击前面彻底崩溃的时候,空一师、空二师负责的马来亚地区,依然有一波波战斗机、强击机、轰炸机,如同潮水般飞临日本空军各个军用机场上空,大多数日军战机还没来得及起飞,便被炸毁在地面。
  分批出击的机群,将日军所有机场夷为平地,特别是位于马来亚北部地区可以支援前线作战的军用机场,由于与边境线过于靠近,安家军空军从宋卡、合艾、童颂等机场起飞,距离非常短,B—3C轰炸机可以减少一半的油料,使得每架一次可以搭载多达3.5吨的炸弹用于攻击,遭到的打击更为巨大。
  尽管开战的第一天就有十八架B—3C轰炸机被击落,十八个机组的九十名飞行员及空勤人员有可能会被日军俘虏,但所取得的战果也是相当惊人的,日军的机场及战机几乎全部报销,日军不得不在丧失制空权的情况下作战。
  ……
  安家军空军遭遇日军雷达示警,空袭被发现导致进攻失去突然性的第一时间,消息就被传回新京大本营。
  亲自坐镇作战室监控前线战事的安毅极为恼火,立即责成情报部门,查探日本人是如何发现安家军空军发起的突袭的。杜易、刘卿和陈瑜,紧急行动起来,迅速动用日本、德国、星洲等地的情报网络,全力查明真相。
  好在日军的还击只是昙花一现,最后空袭以安家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安毅这才松了一口气,不过杜易等人可不敢有丝毫懈怠,依旧把这当成头号任务来抓,一时间,关于日军的方方面面的消息,都摆到了安毅的案头。
第1839章
其疾如风
  马来亚大空袭发起的同时,缅甸、东印度地区的日军机场,也遭到了安家军空军毁灭性的打击,同时缅北方面军、印度方面军也和中南方面军一样,也第一时间跨过边境,向日军苦心经营的防线发起猛烈进攻。
  上午十点,印度,巴特那城。
  巴特那是印度的宗教圣地,位于比哈尔邦东部恒河南岸,已有2500年的历史,曾为公元前三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的首府,佛经里记载,称为“华氏城”。
  自印度方面军第七集团军凌晨四点发起总攻,并于两个小时后攻破宋河防线后,麾下三个师中分出了第二十一摩步师,抢占宋河东岸的广袤土地,主要是对那些派驻有日军守备部队的城镇发起攻击,至于攻陷后的卫戍任务,则交由尾随主力前进的B类部队执行。
  第七集团军另外两个主力师,其中第二十师是坦克师,第十九师是摩步师,浩浩荡荡地兵分两部,十九摩步师迅速由默内尔直逼巴特那城的西郊,抵近后动用三百门大小炮,以及三个火箭炮营,对巴特那城进行了猛烈轰击。
  而第二十坦克师,则充分利用其机动性,由比赫达、杜姆里,绕击巴特那城西,截断巴特那守军的退路,也动用部分炮兵对城池展开狂轰滥炸。
  日军防守巴特那城的独立步兵第十六旅团及日印军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师的士兵,被这铺天盖地的炮击给打懵了!
  当驻守在宋河南岸边境线附近的独立步兵第二十三旅团及日印军第十九、二十师两个师,发来求救电报不久,独立步兵第十六旅团长竹园义井大佐还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商讨是否派兵驰援,就接到巴特那城西的军用机场,遭遇安家军优势空军打击的消息。
  等到长达数小时的空袭结束,接踵而至的便是中国军队的攻城。
  竹园义井大佐非常惊诧,他怎么也没想到,派驻重兵防守的宋河一线,竟然溃败得如此快,安家军的挺进速度竟然如此迅速,等到遭受炮火轰击之后,他更加震惊,没想到南华军队的火力输出,竟然比日军高出不止一筹。
  作为独立步兵旅团的将领,竹园义井大佐曾经听说过安家军的恐怖传闻,但在他看来,那不过是以讹传讹的鬼话罢了,要知道在日本国民接受的教育中,中国人历来是懦弱的、穷困的、忍辱负重的,从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展示给学生看的图片,无不是日军在砍头而围观的中国人麻木不仁的表现。
  竹园义井一直以为自己的认知才是正确的,但现实狠狠地给了他一巴掌,他这才猛然发现,事情可能比传闻的还更加离谱。
  倾听着一浪高过一浪的炮击声,竹园义井大佐一边积极组织部队防守,一边向印度方面军司令部求援。
  ……
  巴特那城西方向,随着炮火逐渐停歇,战场上响起嘹亮的冲锋号声,第七集团军第十九师官兵,向着日军防线发起了猛烈冲锋。
  日军极为重视宋河及恒河防线,经过两年的建设,作为这一防御体系有力支撑的巴特那城的城防工事,已经比较完善,许多防御阵地是半埋式的钢筋滚凝土结构建筑,厚厚的顶部,让人一看便知道可以防御大口径的重炮甚至是航空炸弹的打击。
  而且,日军也是非常的狡猾,各个防御点由坑洞相互连接,可以随时进行支援,以及进行兵力调动,里面甚至还有医疗救治站和粮食弹药仓库,这样的防御工事,很难用常规手段拿下来。
  不过,现代战争,并不意味着防御坚固就能守得住,守城的日军毕竟只是独立步兵旅团建制,缺少重火力装备,这便给了进攻的第十九师官兵以可乘之机,一辆辆坦克和装甲车,快速冲到敌人的阵地前,原本阵地前面的开阔地带,埋下了大量地雷,只是这些地雷已经在刚才炮击中被引爆失去了作用,现场留下了一个个硕大的弹坑,证明它们增经存在过。
  冲到阵地前方,装甲运兵车里的战士们跳了下来,堵住了那些由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地下通道。
  “排长,怎么办?”
  一名十八九岁的战士拿着自动步枪,在一个被摧毁的坑道口上小心警戒着。这个坑道口原本是不存在的,但刚才那一轮炮击,把坑道的顶部炸开了一个大洞,结果小鬼子的地下堡垒就这么暴露出来了。
  “先扔颗手榴弹看看,如果下面面积小,就拿喷火器扫一下,如果空间大,就只能下去看看了。”
  “是!”
  很快,两颗长柄手榴弹,揭开盖子,顶部的发火弦被拉动,两名战士极为熟练地向坑道内的两个方向分别投掷进去。
  “轰轰……”
  两声闷闷的爆炸声接踵响起,过了好一会儿,一股烟尘才从洞口冲了出来。
  “有没搞错?两枚手榴弹才弄出这么点儿烟尘,看来里面空间有够大,只能下去了!一班进去看看!”
  排长说完,手一挥,很快连同班长在内的十一名官兵便跳下了坑道,跳下坑道后,这个班的战士快速地分成了两个战斗小组,向坑道的两边搜索。
  估计是坑道里的发电机或者是供电系统出了问题,除了洞口有些光亮外,越深入里面,视觉越模糊。
  官兵们只能凭着感觉,向前摸索前进,其中一个小组摸到了一个略微高出地面的暗堡后面,隔着一道铁门只听到里面传来激烈的射击声。
  几名战士相互看了一眼,默契地掏出手榴弹,队长使劲一推门,厚重的铁门轻轻地打开,五六颗手榴弹扔了进去,几名战士迅速地滚到一边,剧烈的爆炸声轰然炸响。
  过了两三分钟,满脸灰尘的几名战士冲进暗堡,发现三个射击口处凌乱地摆放着三挺鸡脖子机枪,暗堡里的十二名鬼子兵,全都被密集的手榴弹弹片命中,浑身上下都是血窟窿。有四五个鬼子还没死透,腿脚不停地在抽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1/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