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1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2/1395

  中央常务委员、政府秘书长蒋云山宣布:今后南华各地所有项目,特别是重大建设项目,必须要报经中央政府新设立的规划委员会的审批,规划委员会由最高领袖安毅的妻子冯洁云领衔,班子成员为叙府经济研究所的专家教授,绝对不允许胡乱开发。特别是矿产和森林开发,一定要在规划委员会的总体规划安排下有序进行,谁违犯,谁撤职!
  中央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周崇安要求,新拓地区各级军管会将在近期陆续成立,第一件大事便是全力抓好民生建设,新地区老百姓的生活,要尽快得到改善并不断提高,人口少的地方,要开动脑筋,继续从国内吸纳移民,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新拓地区军管会,要学习其他兄弟地区建设中的经验教训,老区要热情支援新区建设,不能搞各自为政,各行政区要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中央委员、教育部长马君武提出,在新拓地区的教育问题上,不能搞一刀切,除了大、中、小学必须要求学生学习并熟练掌握汉语外,各地可根据本地的民族构成情况,增设如印加语、波斯语、缅语、藏语等课程,外语教育要求以英语为主,可适当增加俄语、法语、德语、拉丁语教育,总之,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有各地特色。
  不管是老区还是新区,必须一如既往地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省不能省教育,要把普及中、小学教育,当成当前头等大事来抓。
  卫生部部长陈豹提出了新拓地区的医疗卫生建设问题。
  在马来亚、缅甸和东印度地区,各级军管会必须优先加强部队医院的建设,要保证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局面决定性力量的安家军将士的身体健康,新成立的地方军区,要兴办大型军区医院,能治疗重症和疑难杂症,并且和南华的军事医学院和研究机构挂钩,拥有一定的医学研究能力。
  在地方,则应该以先普及基本医疗卫生为主,首先要在乡村建立诊疗站和卫生所,形成一个庞大的普及型的医疗卫生网络,把全民的医疗卫生状况,提高一个档次;然后,要在较大的乡镇及县镇,建立科室门类齐全的中小型医院,在大中城市,建立拥有所有现代化诊疗手段的大型医院,所有的大型医院,都必须与医疗科研机构挂钩,或者成为医疗机构的临床试验基地,以提高全民医疗水平。
  中央委员、政务院副总理董馥川做总结:不管是新区还是老区,各行政区军管会和政府,一定要将公共医疗卫生事业抓紧抓好,只有身体健康的广大人民群众,才是建设和国防事业的脊梁。
  由于近年来南华控制区的医疗卫生的大幅度改善和普及,辖区内的人口出生率上升了百分之百,婴儿成活率上升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点六,人口自然死亡率下降了百分之九十二,几年来,起码为南华多增添了四五千万新生婴儿,两三千万青年投入到了部队和各行各业的建设中,这是一股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决定性力量!
  代表部队利益的中央委员、国防部长胡家林上将认为:军队医疗卫生工作必须要抓好,总结成军来的历次战役,我们的战地救护和战地医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目前的战争中,特别是在国统区,很多士兵不怕战死,却怕负伤,为什么?就是因为各个部队的医疗条件太差,甚至无药治疗,往往是轻伤拖成重伤,重伤大都等死,部队作战伤损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即十个负轻重伤的人,最后只有三个人能够重返部队。
  而我们安家军的伤损率,却只有百分之五,即一百名受伤官兵,伤愈后不能重返战场的指战员,只有五名,这主要是由于肢残或者是抢救中出现各种并发症导致病情恶化病逝,毕竟现在的医疗条件还不完善,这样的效率已经是一再努力后的结果。
  如此一来,我们不仅仅挽回了大量战士们的生命,也维护了官兵们对我们政府和军队的信心!这些伤愈老兵,回到原部队,以一带三,能够发挥出多大的战斗力,又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啊!况且,卫戍京师周边地区的近卫集团军群,其兵员构成也大多是伤愈官兵,因此其战斗力,完全可以值得期待。
  另外,那百分之五不能重返部队的官兵中,只要身体行动自如,治愈后均妥善进行了安置,分别在各大农场担任领导工作,以其军人惯有的服从性,接受上级给予的生产任务,可谓人尽其才。当然,对这些转业军人的任用,有着一套严格的监督制度,以避免其凭借战功骄傲自满、飞扬跋扈,影响农场的正常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胡家林最后要求,卫生部门必须要把军地两个方面的医疗卫生工作全部做好,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不能成为跛脚的病人。
  此次联席工作会议的最后,还通过了关于加强空军、海军和陆军建设的决议,并决定在明年的二月一日国庆节这天,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以鼓舞军心士气,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第1874章
苏德战场新变化
  一月初,安毅派出专机,送走肚子里均已经怀孕两个月的林氏姐妹返回美国主持工作,再次投入到繁重的军政事务中去。
  这段时间,国际风云变幻,最让人震惊的莫过于德军在莫斯科城下的失败。
  去年十一月中旬,在尹继南的积极斡旋下,南华与德国达成了五百万套冬衣的交易,成交价为市场价的两倍,南华共和国为此赚了个盆满钵满。
  冬衣直接由欧亚铁路干线,从西印度及中亚送到土耳其境内。为了把冬衣尽快送到前线,德国空军出动了大量运输机,日夜不停地向前线输送,但由于恶劣的天气,最后送到前线官兵手里的冬衣,不到总数的一半。
  这个时候,前线的战事已经极为恶劣。
  十一月七日,斯大林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阅兵式,以鼓舞军心士气,苏军在克里姆林宫前接受最高统帅部成员的检阅,然后直接开赴前线,这其中便包括远东红旗集群的官兵。
  十一月下旬,德军经过调整和补充,再次向莫斯科城发起进攻。十一月底至十二月初,德军付出巨大损失的代价,前出到莫斯科运河,不过德军遇到了苏军顽强抵抗,莫斯科附近的战斗变得越来越激烈。
  苏军派出了无数新兵和自愿者,甚至一个妇女营投入到德军的机枪炮火中,经过苏军顽强防御和多次反突击,德军突向莫斯科的企图破产。
  苏军虽然经常处在危急状态,但终于坚持下来,并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仅十一月下旬到十二月初,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就死伤十五万人,损失坦克约八百辆、火炮三百门、飞机一千五百架。
  不过,在残酷的战斗中,叶戈罗夫位于加里宁的方面军司令部,于十二月初被德军包围,经过连续的激战,虽然远东红旗方面军派出部队积极救援,但在德军孤注一掷的攻击下,司令部成员全部战死,叶戈罗夫也不得身免,成为第一位在作战中牺牲的苏军元帅。
  已经赶到莫斯科的柳申科夫,在斯大林的任命下,接过了叶戈罗夫的指挥权,继续率部在莫斯科城下与德军交战。
  十二月六日,在柳申科夫元帅的统率下,苏军开始展开全线反攻,此时德军进攻能力显然已经衰竭,其中最主要的攻势,集中向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反击率先在莫斯科中西部地区展开。
  整个十一月,两百五十七万装备精良的远东红旗集团军群官兵陆续抵达莫斯科东部地区,但一直被统帅部留待反击之用。
  随着德军接近莫斯科中心,柳申科夫投入大量远东红旗集团军群官兵,以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对抗德军的攻势,其中包括大量T—34、KV坦克和喀秋莎火箭炮,以及两千多架新型战机。远东红旗集群甚至为冬季战事准备好了多个滑雪营。
  十二月八日,感受到前线的压力,希特勒在德国柏林签署了在苏德战场全线、包括莫斯科方向转入防御的训令,但此时全线溃败已经不可避免。
  十二月十六日,苏军解放了图拉,今年一月七日,重夺了莫斯科以北的加里宁,拿回了叶戈罗夫的骸骨。
  一月初,西部战略方向的反攻乃告完成,精疲力竭的德军,此时已经撤退到一百公里至二百五十公里外,德军三十八个师,包括十五个精锐的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遭到重创,进攻莫斯科的突击集团被击溃。
  不过,由于事前听从了尹继南的劝告,希特勒对有可能面临的失败做了精心准备,没有对整体战局造成太大的破坏。
  早在十一月中旬,希特勒便取消了《政治委员命令》,废止此前进行的有意识地对斯拉夫民族的屠杀行为,并剥夺了党卫军在占领区的特权,筹备乌克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民族独立建国事宜。
  同时,德军在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乌克兰、卡尔梅特人中招募志愿军,并在莫斯科后方两三百公里处,依托城市、乡镇和村庄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
  时值冰天雪地,东欧大地上滴水成冰,哪怕是最简单的土木工事,只需要在表满撒上热水,待水渗入地下冻成一团,便无比坚固,若是再适当增加支撑点,连302mm大炮这种称为战壕开罐器的重炮轰击也不怕。
  同时,趁着河水没有完全冰冻,德军在工事正面浇灌水,形成冰崖冻壁,这样既能增加防御力度,还能抵御凄厉的寒风,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
  十二月莫斯科前线面临彻底崩溃的局面,希特勒一面精心组织前线部队撤退,一面再次对占领区的政治和军事政策进行了调整。
  第一,在对待占地区犹太人问题上,将恢复采取以前在德国、奥地利、捷克和波兰境内采取的政策,向南华遣送犹太人妇女和儿童,以换取可供军事及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犹太青壮年则拘押起来,主要用于修建铁路和公路,以及从事工农业生产,不过不同于以前的无偿使用,从今以后将相应给予微薄报酬,老弱病残则全部送到耶路撒冷地区,任其自生自灭。
  犹太人的问题非常复杂,巴巴罗萨计划实行后,纳粹德国对苏联境内的犹太人一度采取种族灭绝政策,与当地乌克兰、白俄罗斯等族人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德军攻占基辅后,只有几千人的党卫军特别行动队一口气屠杀了数万犹太人,如果没有当地乌克兰人的配合,几乎是不可能的。
  欧洲本来就有排犹传统,犹太人首先是宗教敌人,因为人们认定耶稣就是被犹大出卖的,其次一些犹太人从事放高利贷等职业,在金融领域具有天才,往往招人嫉恨,所谓木秀于林,风被摧之就是这种道理。另外,犹太人与吉卜赛人都没有自己的国家,长期客居他国,正如长期赖在家里不走的远方亲戚一样,当缺少人手时人家需要你帮忙,当食物短缺时人家自然讨厌你,把一切不如意都怪罪在你的身上。所以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自强不息,那怕夫妻之间,谁在家干的活多,谁挣到的钱多,谁的家庭地位就高,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第二,战俘问题。
  巴巴罗萨开始后,德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战果,尽管莫斯科战役失败,但德国以付出三十多万人战死、八十多万人轻重伤的代价,共俘虏苏军三百多万人,总的来说还是占了便宜。不过,之所以取得这么重大胜利的原因,在于许多俄国人没有死战到底。
  要知道,苏联的问题也有很多,哪怕没有远东共和国分裂的矛盾,苏联境内的农民被强迫集体化、工人们迟到三个小时就要被判刑、民族矛盾、肃反、宗教政策等等,都是俄国人不肯坚持作战到底的原因。
  在尹继南的劝说下,希特勒了解到,斯大林其实最怕的是德国会利用其政治上的巨大弱点,发动苏联民众起来反对他,所以不管是对远东共和国还是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初期,都不顾实际地一味地强调进攻,试图把战争引向国外,以避免激化国内的矛盾。
  同时,苏联内务部有意迫害德军战俘,并在媒体上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目的就是让德军以牙还牙,想必当斯大林看到德国越来越露骨的种族政策时,肯定在克里姆林宫里开怀大笑。
  希特勒在与尹继兰充分交流后,下令改善战俘的生活状况,必须提供足够的食物和粮食,并在其中大力吸收反对苏联暴政的志愿军,一经录用,即享有工资、津贴等福利,未来各地恢复独立建国后,将享有优先分配土地的权力。
  这个决议一出,在三百多万苏军俘虏中引发巨大反响,短短的时间内,便招收了近百万自愿军,极大地提升了德军的实力。
  同时,那些观望的布尔什维克的敌人,比如一心想独立的卡尔梅克人和高加索人、因夺取马匹对苏联心怀不满的哥萨克、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苏联占领后躲入森林的波罗的海抵抗力量,以及专门猎杀布尔什维克党员、政工人员、政府官员、游击队员,双手沾满鲜血的俄罗斯“红色猎人”等人,看到德国改变了占领区的政策,纷纷站了出来,踊跃加入德军,随后以德军特种部队的名义,潜入苏联后方,大搞破坏。
  第三,重新收集整理苏联境内的情报。
  事实上证明,此前德国国防军总部情报部门收集到的情报完全失败,情报部编纂的每个军官人手一册的对苏介绍,被官兵们称为“红驴”,意思是内容与实际牛头不对马嘴,许多地图完全错误,多条铁路和公路的走向根本不对,地名的错误更是极为普遍,必须要把这作为一件大事来对待。
  最典型、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是按照当前实际,已经可以预计到苏军可以动员两千万以上的军队,但在战前,情报部却认为苏联仅可以动员两百个师,更没有预计到远东军有可能加入苏军阵营这一具有决定战役胜败的可能。
  现在,德军俘虏了三百万苏军,通过他们的认知,应该可以比较系统地得到苏联的情报,同时对苏军的武器装备等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因此这项工作必须要重视。
  第四,改变战略方向,北守南攻,将乌克兰、顿河、伏尔加河连成一体。
  不同于原来的历史,由于土耳其的参战,高加索地区实际上从一开始就落入了德军的掌握,当德军发起基辅战役的时候,维尔纳·冯·布隆伯格元帅率领的土耳其集团军群,从高加索出发,翻越茫茫大山,分别进入黑暗沿岸的库班河低地和里海沿岸的诺盖草原。
  由于德军土耳其集团军群的配合,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在攻占罗斯托夫后,没有被苏军的反击顶回去,反而在冬季来临前稳住了战线。目前,两大集群正在巩固东西铁路干线,攻打克里米亚半岛,积极把战线推向伏尔加河流域。
  从这一点看,苏军虽然取得了莫斯科会战的决定性胜利,但德军依然拥有战场的主动权,苏联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第1875章
重新洗牌
  四一年一月二十六日是中国传统农历春节,加上二月一日又是南华国庆节,这个月里党、政、军的各种会议接踵举行,大多数时间安毅都是在文山会海中度过。不过,安毅的目光,从未减少对国际局势的关注,随时都准备从纷繁复杂的乱局中为南华谋取利益。
  欧洲方面,苏联虽然取得了莫斯科会战的胜利,但在此后的反击中,苏军碰到了德军精心构筑的铜墙铁壁,屡攻不下,不得不收缩防线进行防守,苏德战场竟然诡异地陷入了沉寂。
  莫斯科会战失利,是纳粹德国在三年前越过边境进攻波兰后的第一场大规模败仗,其政治和军事意义都无比重大,意味着德军不可战胜神话的破灭。对于盟国来说,更有着积极的象征意义,预示着新一年的良好开端。
  因此,英、美在自身依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加大了对苏联的援助力度,在茫茫的北冰洋上,一场补给与反补给的海战,轰轰烈烈打响。
  大西洋战局扑朔迷离。
  由于德国潜艇数量的急速增加,同时德国海军得到日本提供的氧气鱼雷及最先进的舰载雷达技术,去年年初,德国海军开始用“狼群”战术,封锁大西洋航线,并把整个封锁区,一举扩大到冰岛以南和以西地区。
  所谓群狼群战术,即用几艘潜艇组成小分队,像狼群一样轮番对敌方军舰和运输船发起水下攻击。德国海军用“狼群战术”时,集中几艘潜艇力量攻击一个海上目标,用几艘潜艇的攻击力来摧毁重型舰船。
  去年四月三日,在冰岛西南海域,由十八艘潜艇组成的“狼群”,攻击了一个由多达八艘驱逐舰保护的运输队,击沉了三十八艘运输船中的二十六艘,引起盟国极大恐慌。英国海军部不得不决定在冰岛组织护航舰艇基地,并尽量将护航运输队的航线北移,以便得到驻冰岛的英国海岸空军的保护。
  德国海军潜艇司令邓尼茨为了改进对护航运输队的搜索,从去年五月起,放弃了原先固定的潜艇巡逻线,开始实行较大范围的搜索战术,将潜艇分散部署在爱尔兰……冰岛……格陵兰南端……纽芬兰……亚速尔群岛……西班牙海岸一线的广大海区,当某艘潜艇通过雷达发现护航运输队后,立即通过无线电召集附近的潜艇向目标集中,实施连续的夜间水面攻击,英国运输舰队损失惨重,到今年一月底为止,已经有四千余艘盟国和中立国的运输船沉入海底,吨位高达一千七百万吨,这也是英国境内补给日益困难的重要原因。
  去年六月德国进攻苏联后,为了配合苏联战场的作战,德国海军开始抽调部分潜艇,加强在波罗的海海区防御和在北极海区拦击驶往苏联北方的护航运输船队。随着莫斯科战役的进行,盟国加大了对苏联的补给,不过在严寒的冬季,这些物资只能运送到苏联北部地区的阿尔汉格尔斯克或摩尔曼斯克。
  由于盟国的护航运输队必须通过德军控制的挪威海岸,非常容易遭到德国“狼群”及岸基飞机的攻击,盟国海军的运输船损失很大,在此前的几个月里,盟国共损失了一百九十艘运输船,运送的1927架飞机损失了1600架,3641辆坦克损失了3106辆,26430辆非战斗车辆损失了20576辆,其他物资也损失了四分之三。很难想象,若是这批物资全部交到苏军手里,德军的损失会何等严重。
  虽然北极航线极为危险,但由于此时日本海军控制了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区,德国占领了苏联高加索地区,通过北极航线对苏联进行补给已经成为当前唯一的通道,因此英美都咬牙承受如此大的损失,继续对苏联展开补给,同时开始进一步加强运输船队的护航力度。
  盟国海军在大西洋的空白地带,在几乎所有运输船上装置弹射器和飞机,用舰载机来抗击德国的远程侦察机,并将部分大型运输船改装成有飞行甲板的护航航空母舰,用舰载机反潜,迫使德军潜艇无法跟踪和难以接近护航运输队。
  与此同时,英国人的海军舰用雷达技术又有了改进,并使用带伞的“雪花”照明弹在几分钟内把护航运输队周围照得通亮,使得德军潜艇难以实施水面夜间攻击,这反过来又迫使德国海军改进潜艇的攻击方式。
  德国海军与盟国海军“矛与盾”的较量,从欧洲近海,一直延伸到美洲海岸。
  早在德国和美国相互宣战之前,美国海军实际上已经与德国海军呈现剑拔弩张的态势,日本发动珍珠港事变后,德、美两国相互宣战,罗斯福下令将海军总司令与海军作战部长合并,并派遣强大的驱逐舰队和巡洋舰队,编成护航编队,由美国大西洋舰队司令海军上将英格索尔负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2/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