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1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5/1395

  一直以来,共济会对能够在安家军帮助下建立一支完全属于自己的军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要知道犹太人这么千百年来因为欧洲各国的刻意打压都没能形成自己的武装,非常缺乏军事修养和根基,再加上共济会的核心领导层计算未来建国后的国民数量,认为对兵源缺稀的新的犹太国家来说,每个士兵都是极其宝贵的,这样就需要让他们拥有完善的作战技能,在战斗中保护好自己,同时还需要拥有先进的武器进行作战。
  与连战连败的英、法、美等国军队相比,安家军无疑是当前最值得靠拢的对象。
  对于共济会来说,安毅和他领导的政府及军队,能够在犹太人陷入危难时伸出双手,比起漠然置之的英、美等国来说好上千百倍,虽然说有些贪财,但能够在自身那么艰苦的情况下依然持续不断地给陷入绝境的犹太人一个活路,还有什么可苛求的呢?
  安家军的气质精神和独特的作战手段,那种义无反顾、奋勇向前的英勇无畏精神,现在唯有在德国和日本军队身上才能看到,再配上安家军装备的各种新式武器,可以让士兵发挥出最大的作战效能,绝对不是软弱的英、美等国军队可比。
  为了这支部队的建立,共济会支付了总额高达两亿美元的款项作为合作资金,这笔钱大部分用于组建和培训犹太官兵的费用和消耗资金。
  要知道,现在的安家军,可不是仅仅凭借一柄步枪、几枚手榴弹外加几十发子弹,再背上衣服被褥就上前线打仗了,每一名安家军官兵从头到脚的一身装备,都价值不菲,训练时的弹药消耗、入伍后由于训练量和运动量增大而提高的伙食供应及营养补助等等,都需要花费不菲的资金。
  军队的合作只是安毅集团和共济会合作的一个方面,随着南华光复次大陆和缅马地区,中央政府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如今已经在战乱不堪的世界里成为和平稳定代名词的南华,对犹太资本的吸引力迅速增强,共济会控制的犹太财团,对于投资南华经济、工业基础建设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南华现在的发展虽然是一日千里,但依然有许多短板需要弥补,比如合金、电子、精密加工、化工产品等行业,虽然南华吃透了德国的技术,自身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于美国的核心科技,还是非常渴望的,哪怕就算是比现在南华的科技落后,也可以通过相互印证,拓宽研究的思路。
  因此,南华中央政府主动放低了门槛,允许犹太资本对这些企业拥有控股权,但所有企业都必须接受政府的监督,绝对不允许偷税漏税等情况出现。
  与此同时,南华政府开发的公路、铁路、水电基础建设,也于年初大幅度向犹太集团借款,吸引因为欧洲战乱而失去投资方向的闲散资金,到今年九月为止,已经有大约二十多亿美元资金流入,缓解了南华因加快经济建设和军事建设出现的外汇紧张的情况。
  书归正传,这个犹太人师虽然未参与去年下半年对日军的反击作战,但一直作为战略预备队,跟着大军挺进。
  原本犹太人师的驻地是在西贡,后来随着战火的蔓延,该师配属给了夏俭统率的缅北方面军,然后大军便开拔,向西一路步行和拉练,辗转到了缅甸。
  到缅甸后,局势已经大定,大陆交通线已经毫无悬念地打通,那时候最紧急的任务却是维护因日军炸毁大坝导致的十余万平方公里的洪泛区的治安状况,以便于民运大队进驻,进行救灾和各级政权的组建。
  印度土著居民对于白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因此拥有和英国人同样肤色的犹太人师被紧急调到了恒河口洪泛区,进行了为时半年的治安维持活动,直到上个月灾区秩序恢复才调到孟买,为进驻中东做适应性的训练。
  原本犹太人师的师、团长全部为南华将校,犹太裔军官主要集中在营连以下,但去年下半年后,共济会从世界各地调来精兵强将,其中包括在英美军队中服役过的摩西·达扬、格林·霍夫曼、杜拉·博格、阿里埃勒·沙廖尔、米谢尔等人,其中在英国空军中服役过的米谢尔便是共济会最高导师、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主席魏兹曼的儿子。
  这些人纷纷进入师、团高层,彻底改变了犹太人师的领导层,现在第一团团长为摩西·达扬,第二团团长为格林·霍夫曼,第三团团长为阿里埃勒·沙廖尔,第四团和炮兵团由于没有合适的犹太军官,依然由南华将校担任。
  亲自担任师政委的犹太侨领摩西·夏里特陪着安毅,与师长安宇希少将一起,检阅了部队。
  成军三年来,这支经受严格训练的犹太人部队已经像模像样。
  在安毅漫步检阅途中,每一名士兵都荷枪实弹地列队站立,横、纵均是一条条笔直的线条,让人一眼便知这些人经受过严格的训练。
  走近这些威严矗立的官兵,久经沙场的安毅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这些白色皮肤的士兵眼中展现的不是寻常百姓那种软弱无力的视线,而是接受过严格训练,并执行多次任务后因心智坚韧而呈现的如鹰隼一般锐利的神采。
  换言之,这些人虽然未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但已经能够做到在迎敌时不会退缩,具备了一个好兵的基本素质。
  在这些官兵的后面,是一辆辆豹II主战坦克和装甲运兵车,被精心擦拭过的迷彩色坦克表面,映射着阳光,显得威武雄壮,粗大的炮管高高地扬起,让人看到后心中豪气顿生,有一种所向披靡的感觉。
  与安毅一起检阅部队的摩西·夏里特,则双目赤红,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此时此刻,在这位犹太领袖的身边,笔直地站立着一万五千名和他同样皮肤、血管里流着同样鲜血的同胞。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不再是戴着小礼帽、温文尔雅而又手无寸铁只能逆来顺受的平民,而是拥有巨大杀伤力的士兵,这是犹太复国组织真正意义上拥有的第一支现代化部队,也是犹太人建国的火种和民族延续最坚强的捍卫者。
  “几千年了,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军队,有了自己的武装,有了维护自己说话权利的最有力的工具!”
  此时在检阅台上,还站着犹太导师约瑟夫·赫本·鲁斯顿和他的妻子艾拉·凡、巴勒斯坦失陷后流亡南华的犹太工人运动领袖本·古里安、路西法基金会的年轻监理阿巴·埃班、犹太极右自由党领袖米·贝京等人,目睹赫赫军威,他们都忍不住掏出手绢,擦拭眼角抑制不住涌出的幸福泪水。
  待检阅完毕,安毅返回主席台上,深受震动的约瑟夫·赫本·鲁斯顿拉着安毅的手,激动地说:“亲爱的安,看到这支军队,我觉得我们共济会的努力没有白费。你恐怕不知道,一个没有自己国家和军队的民族是悲哀的,也是注定受人欺负和歧视的。当我今天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时,我能感受到你对我们犹太人真诚的友谊!我们的这些青年不是为了金钱来到这里,而是为了实现我们犹太人千百年来的梦想而集结,他们必将成为维护我们民族前途和未来的中坚力量。”
  安毅微微一笑,又向同样激动不已的艾拉·凡点点头,忽然想起他们的女儿赫本快十三岁了,脑海中泛起一张倾国倾城的俏脸,不由友善地道:“这些战士完全是按照我们最精锐部队的严格要求进行训练,再加上从叙府士官学校学成归来的基层军官,战斗力方面绝对值得信赖!唯一遗憾的是,这支精锐的部队还未在与敌人的交手中证明自己,因此下一阶段,我准备调派这支部队参与对日作战,真正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后,这支部队才算是合格了!”
  “放心吧!”
  约瑟夫亲眼见证这样一支精锐之师从无到有诞生,对于安毅早已信服不已,表态道:“我们共济会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总之不会让朋友吃亏!不过,一个师对我们来说,还是太少了,我准备向导师会建言,再建立两个犹太师的部队,到时候路西法基金会再拿出五亿美元来,我相信有了三个这样精锐的师,未来无论在哪儿建国,都足以保证我们的国土安全!”
  安毅对共济会宽裕的资金来源好奇不已,不无恶意地揣测是不是犹太人把美联储变成自家的了,想花美元时开动印钞机就行了!不过,哪怕组建三个师的精锐部队,有个七八千万美元足够了,现在共济会财大气粗地一口气给出十倍的价钱,这个生意做得,当下道:“好,只要资金能够到位,我保证训练出三支百战之师来!不敢说超越我们安家军,但在相同的兵力下,轻松击败英美日等国军队绝无问题!等到独立的以色列国家成立后,我们还会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互利互惠,携手发展!”
第1895章
迁都
  日本,东京。
  一排长长的车队缓缓进入戒备森严的港口区,日军大本营参谋本部及军令部的海陆军将领,云集于道路两侧,每一个人眼里都露出狂热。
  “石原卿家,这个时候朕离开东京,真的好吗?”
  居中的一辆豪华轿车,天皇裕仁与参谋总长石原莞尔并肩坐在后排的座椅上,轻声交谈着。今天的裕仁,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穿着一身黑色的西服裤,脚蹬高纽扣皮鞋,整个人显得极有精神。
  “陛下!”
  石原莞尔恭敬地说道:“马上列岛的寒冬就要到来,而现在澳大利亚的气候正迷人,相信陛下会在那里过一个快乐的圣诞和新年……”
  说到这里,石原莞尔放低了声音,道:“帝国的资源,不允许这场战争无限制地打下去,因此,尽最大努力逼和美国,是我们谋求和平的唯一希望!”
  “美国人建国两百多年来,领土从未遭受过袭击,安逸自大惯了!若是我们突起发难,集中力量攻进美国领土,让其接受一个惨重的教训,说不一定会在这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内部造成裂痕,取得意想之外的效果。”
  裕仁叹了口气:“战争真的能够按照我们预想的发展吗?美国人的工业化程度那么高,加上又是本土作战,若是进攻不利,几百万军队陷在美洲大陆,则一切都完了!”
  “可是……”
  石原莞尔分辨道:“陛下,若是这个时候我们不放手一搏,才有可能会遭受惨败!正如您所说,美国的工业实力实在太强大了,哪怕现在我们暂时截断了拉美地区的物资供应,但其充裕的战略储备,足以使得他们的工厂维持生产数年时间……”
  “美国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大国,其铁矿石、铜矿砂、铝土、锌矿砂、原生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用之不竭,现在又研发出了替代天然橡胶的合成橡胶,一旦我们退缩,美国放心攻出来后,完全可以采用‘蛙跳战术’,把我们的军队围困在太平洋及印度洋的一个个岛屿上,其主力直捣列岛,届时没有战略纵深的我们将不战而败!”
  “石原卿家!”
  裕仁心中委决不下,转头看向身旁被国民誉为“军神”的男人,眼神非常犹豫:“我们军队的机械化程度,你也了解,若是在美洲的平原地区遭遇美国的坦克和装甲集群,该如何抵挡?与其把兵力浪费在远离本土的地方,还不如在本土和澳洲大陆收缩防守,用残酷的消耗战把对手拖垮,或许能争得一分胜机!”
  “不然!”
  石原莞尔摇摇头,脸上满是坚决:“陛下,你不了解战争的本质。战争,是两个国家和民族之间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是对一个国家的国力有效应用的一种表现方式!如果我守敌攻,则我们受困于辽阔的战线,只能选择各自为战,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被截断海陆运输,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活活被困死!”
  “反之,若战争爆发在敌人的领土上,则我们可以尽情破坏敌人的经济,削弱对手的战争潜力,以战养战,通过不断的扩张,通过残酷的掠夺手段,来获得我们急需的各种战略资源!不说别的,仅仅只是美国中部广袤平原的粮食和西部的工业设施,便值得我们去冒险!”
  “美国是一个自由资本的国家,只要我们能够在中西部地区站住脚,那群见利忘义的欧美移民后代,肯定有不少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主动与我们联系,给我们提供军需。马克思有一句话:资本一出生就沾满了鲜血,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他们将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
  “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吸引这些人为我们服务,不断通过战争来维持我们的战线。只要我们能够在美国的领土上咬牙坚持下去,这个毫无历史底蕴的国家必将崩溃,最后的胜利必然是我们!”
  “问题是我们坚持得了吗?”
  裕仁不悦地问道:“石原卿家,你还没回答我,在平原地区面对美国坦克集群的冲击该怎么办!”
  “坦克并非不可战胜!”
  石原莞尔一脸的自信:“在南非的战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只要战术应用得宜,即便是步兵,也能给予对手重创,更何况通过历次作战,我们缴获了大批英美坦克,自身也生产了数千辆坦克,这些都将用于进攻美国本土,我相信我们的士兵能够爆发出百倍的战力……”
  看到裕仁不置可否,石原莞尔叹了口气,低声下气地解释:“陛下,我们与德国人达成了秘密协议,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宝贵的火箭筒的制造资料。这是中国人研发的利器,生产方便,容易携带,在安家军与帝国军队作战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威力。”
  “德国人不愿意失信于人,因此严格要求我们在与南华军队作战时不得使用这种利器!不过在南非,我们的部队却巧妙利用这种武器,给予英、美军队以重创!陛下,我们的军队面对美国军队,如果正面决战自然没有多少胜理,可若是不断通过战术穿插,调动敌人在我们设定的时间和地点作战呢?”
  “此次进攻美国,对于帝国军队而言,在北美洲的中西部地区站稳脚跟就是伟大的胜利!诚然,千里迢迢到美洲补给困难,可是我们向大洋上的各个岛屿进行补给,难道就不困难了吗?”
  “现在,美国人的注意力被我们吸引到了拉美地区,其阿拉斯加及中西部领土防守空虚。只要我们作战坚决,不难在战役一开始取得主动!在攻进美国本土后,只要帝国的勇士们坚决执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把美国人杀怕,只能选择与我们合作,将美国政府和军队的视线牢牢吸引在美洲地区,就是胜利!”
  “届时,我们游弋于东南亚、列岛与澳大利亚间的运输船队就会安全许多,再通过东北亚的铁路线,源源不断地补给前线损耗……相较于我们的所得,这样的冒险是完全值得的!”
  “唉!”
  裕仁长叹一声:“说到底,我们还是得赌啊!一旦赌输,则帝国再无翻身之地!”
  “自甲午以来,帝国哪个时候不是在赌博?”
  石原莞尔眼中射出精芒:
  “甲午之战,帝国面对清王朝优势的海陆军,果断一搏,一举夺取了朝鲜、琉球和台湾;日俄战争,帝国面对素有‘欧洲宪兵’之称的俄罗斯,不仅在陆地上取得辉煌胜利,对马海战更是全歼俄国第二、第三分舰队,一举奠定帝国强盛之基;九一八事变,帝国不顾欧美列强的反应,夺得拿下对帝国具有非凡意义的满洲,又何尝不是赌博?”
  “帝国的历史,就是一部赌博的历史,一路行来,我们都获得了胜利,我相信这次也不会例外!只要我们能够迫使美国人主动求和,那么世界的秩序,将会由日本、德国、意大利等轴心国家来制定,届时我们再联合德、意,一起向中国人施压,则帝国千秋霸业可期!”
  被石原莞尔这么一说,裕仁也脸色潮红,浑身激动得发抖,过了好一会儿,才颤抖着对石原莞尔道:“爱卿,你会带给朕胜利,是吗?”
  石原莞尔迎着裕仁的目光,郑重点头:“是的,陛下!帝国兴衰,在此一举,我坚信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裕仁放心地长吁一口气,闭上眼睛躺在座椅的靠背上,整个人显得放松许多。
  车队在码头缓缓停下,裕仁和石原莞尔携手走下豪华的四开门防弹轿车,在宽阔的码头广场上列队迎接的人群,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
  天皇三位一体,万世一系,是日本国民的精神偶像。
  石原莞尔更是当代“战神”,他的出现似乎就是为了辅佐英明神武的裕仁天皇而来,带领日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至于在次大陆和中南半岛所遭受的失败,拜托,那是我们帝国军队主动放弃,为的是获取对帝国更有用的澳洲!这几乎是所有日本国民的共识。
  石原莞尔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军事上,现在日本之所以在连续的大胜下军政事务依然井然有序,并未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就在于石原莞尔领导的大本营对殖民地的有效调控,什么地方提供橡胶,什么地方供应大米,什么地方又有石油,经过大本营精密的物资调运,整个庞大的国家糅合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整体,使得日本的国力真正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而不是简单的领土堆砌了事。
  此次迁都,外相松冈洋右、内相田边治通、藏相贺屋兴宣、陆相板垣征四郎、海相及川古志郎、枢密院议长平沼骐一郎、教育总监东条英机、内大臣木户幸一、帝国重臣会议和议会的要员都会跟随天皇一起到澳洲中部的帝京城(即前澳大利亚艾里斯泉),把大日本帝国的新首都建设好,尤其是要完善那里的通讯联络及交通状况,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新的国家中枢。
  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大将这次将率领本舰队和第二航空战队,亲自进行护航,随后便会带领两大主力舰队奔赴前线,届时担任本土及东南亚作战任务的是高须四郎大将统率的吴港舰队。
  吴港舰队拥有日本海军中最庞大的巡洋舰编队,同时缴获自英美海军及接受海测合格后入役的总共十四艘航空母舰,构成了庞大的航母作战集群,虽然这些航母上的海军航空兵大多是新人,但没有新丁那里来的老鸟?
  庞大的航空母舰集群,以及充裕的海军航空兵的人员储备,正是日军大本营自信能对抗英美盟军进攻的杀手锏,也是石原莞尔试图逼和英美的最大倚仗。
  此次近卫首相、陆海军总长及参谋本部、军令部的将领会留下来,继续统领大本营作战。随着东条英机及他的追随者暂时离开大本营,天皇也没有机会再指手画脚,石原莞尔的施令终于再无阻碍,从这一点来说,石原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人生高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5/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