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3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4/1395

  安毅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土耳其军政府确实是在为虎作伥,他们追随纳粹军队的脚步,进攻了中东、波斯和苏联等地区。在我们的战俘营里,现在还关押着四十多万土耳其军人,其中交给贵方组建国民军的两个步兵师,也是从俘虏里选择思想改造较好的军人组成。当然,以后我们会向贵方移交更多的俘虏,以充实国民军的实力。”
  “从同盟国和轴心国两大对立阵营来看,土耳其军政府已经站在了整个民主世界的对立面,哪怕他们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得到的国家政权,但土耳其人为盟国带来重大创伤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正如上次欧战结束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失去了巴尔干半岛、中东、汉志、也门、两河等地的国土一样,现在土耳其也需要拿出部分有价值的东西来堵住悠悠众口。如果土耳其不受到惩罚,如何服众?”
  “服众?”
  伊斯麦特·伊诺努心中腹诽不已,心说什么服众,一切还不是你说的算?不过脸上却恢复了平静,耐心地解释道:“我承认军政府确实给世界和平带来了威胁,但是,这都是土耳其军队中纳粹分子的个人行为,而不应该把罪责简单地推到全体土耳其人民身上。在我看来,盟国要获得这场世界性战争的胜利,必须确保其正义性,恣意剥夺他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这绝非正义之师所为。”
  “此前我们在贵国顺化达成的一揽子合作协议,其前提便是主席阁下承诺不对土耳其进行殖民统治,不会对土耳其有任何关系领土、主权等方面的企求,现在忽然提出这样的主张,算不算出尔反尔?”
  “此外,由贵国、美国、英国签署的《大西洋宪章》中,明确规定,要充分尊重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意愿,不谋求非正义的领土扩张,反对不符合有关民族自由表达愿望的领土变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席阁下的建议,是与《宪章》相违背的,也必然得不到战后世界各国的支持!”
  安毅眉头皱了起来:“《宪章》上的条款都是我与罗斯福总统、丘吉尔首相共同商定的,我比总统先生知道得更加清楚。所有内容针对的对象,是同盟国家和受到纳粹、军国主义者侵略的国家,而现在土耳其的性质并未得到有效界定。”
  “在《联合国家宣言》中,所有缔约国再三声明,各国政府和当局在军事努力和利用其资源抵抗共同敌人方面实行全面的合作,各国政府和当局保证继续同共同的敌人或任何一个敌人作战,绝不单独媾和。而土耳其军政府在三年前便参加了轴心国家,从这一点上讲,《宪章》中的条款并不适用于土耳其!”
  “最后,若是土耳其政府不对军政府的战争行为做出一定的赔偿,这也就意味着以后其他国家大可以此为例,多方摇摆,在国际关系中依靠骑墙来获得最大的利益。而现在土耳其只需要付出很少的代价,就可以获得邻国和整个同盟国家的谅解,这样的付出并不吃亏!”
  伊诺努霍然站起,但随即发现自己失态,坐下后一脸严肃地对安毅道:“对不起!主席阁下,我此前已经说过,所有对其他国家的侵略行为都是军政府造成的,与我们合法的土耳其民选政府全不相干。”
  “我们可以向中国政府和财团全面开放,欢迎来我们的国地上投资兴办工厂企业,共同开发石油和煤、铁、铝土、铜、烙铁矿等资源,甚至欢迎中国军队在土耳其领土上驻扎,开放所有海陆空军基地,帮助土耳其抵御来自其他国家的威胁!”
  “但是,在领土和主权方面,我们一丝一毫都不会让步,这是一个民族主义者的底线,是良心中绝对不能触及的地方。主席阁下,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人民,我不会为了个人和团体的私利,置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于不顾,否则,我会看不起自己,因为那丧失了做人的起码的准则,已经不配称之为人!”
  安毅大为动容,沉吟良久,才道:“抱歉,总统先生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让人感佩至深,是安毅唐突了。我原本以为,土耳其西北部的领土处在高原地区,土地贫瘠,没有什么矿藏,对于土耳其来说无足轻重,但我没想到任何一个拥有国家民族意识的有识之士,都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被肢解……”
  “总统先生,我希望我的建议不会影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更不会影响此前我们双方签订的一揽子协议。”
  伊诺努如释重负,笑着对安毅道:“当然不会!任何人都有可能会犯错误,关键是看能否改正。此前我也曾抛弃我的国家和人民,在世界各地流亡,现在我已经意识到,如果当初我能够及时揭穿军人们的反叛阴谋,率领国民奋勇反抗,肯定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相对于主席先生,更应该惭愧的是我!我希望贵国和我国携手合作,共同维护西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这件事情就这样轻轻揭过了,但是给安毅的触动却是极为极其巨大的,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热衷于强权政治了,虽然中华民主共和国从建立到一步步发展壮大到今天,都是依靠强硬的扩张来取得的,但都遵循起码的道德底线。
  比如:拿回蒙古和中亚等地的主权,是应远东共和国邀请;吞并暹罗,是暹罗政府主动挑衅;进军阿富汗,是应阿富汗王室所邀;进入次大陆,是追着“杀人魔王”盛世才的步伐;出兵波斯,则是驱逐肆虐的苏俄军队;而占领远东、两河、缅甸和马来亚等地,则是在击败日军的基础上得到的战利品。
  至于西伯利亚和高加索,却是先后和远东共和国、苏联达成的系列条约所取得,全部都名正言顺,经得起推敲。
  纵观整个中华民主共和国崛起、扩张和发展的历史,安毅政权都处在相对“被动”的位置上,从来没有盛气凌人的霸权与威逼,像现在这样公然逼迫一个在战前便已独立的国家割让土地,此前还从未有过,而且如料想的那样失败了。
  当天夜里,迪亚娜身体不适单独休息,安毅在与叶子欣交欢后交颈而眠的时候,说起了此事。
  叶子欣分析道:“在我眼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相当于一种交易关系,要公平合理你情我愿才能长久,若是仗势欺人强买强卖,当一方忍无可忍时,必生祸端。”
  “我们强行为波斯出头,为的是避免引发波斯国内民族主义者的反弹,但是,如果为此去触犯土耳其的利益,引来土耳其民族主义者的反感,却得不偿失,毕竟就算把北方的土地给了波斯,他们的民族主义者就会减少对我们的敌视吗?未必!因此,与其两家都得罪,不如只侵犯一家的利益,这样将来也不会被孤立!”
  安毅有些惊讶,若有所思:“难道是巴列维或阿什拉芙公主使出的挑拨离间之计?”
  “他们未必有那个智商!”
  叶子欣摇摇头:“估计是潜伏在他们身边的、敌视王室和我们的人提出来的,可谓一石数鸟。现在波斯周边基本都被我们控制,少了北方苏俄的威胁,英国势力也被驱逐,王室的日子过得太舒坦了。反对派是想把水搅浑,让我们多方树敌,到时候我们疲于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届时就可以火中取栗了。”
  “看来还得让波斯王室和民众多一些危机感!”
  安毅冷静思考了一下,道:“现在莫斯科周边战况正急,虽然苏军在各条战线都进行了反击,但是德军正在不断积蓄兵力,一场新的决战正在酝酿中。回头我准备与斯大林联系,看看能否购得外高加索地区的土地。”
  “毕竟,外高加索是我们从德国人手里收复的,对于现在的斯大林来说,是一块可有可无的飞地,相对于苏维埃政权的生存,这里的重要性就不那么显著!若是能够达成交易,我们再和波斯签订一个秘密协约,战后把亚美尼亚共和国和格鲁吉亚交给波斯,以那里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我想波斯人会满足的!”
  “最重要的是,不管战后高加索山另一边是苏联还是德国的领土,波斯人都会直面一个强大邻居,必须牢牢依靠我们才能把政权维持下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什么都由我们来承担!”
  叶子欣忽然道:“现在我们境内的斯拉夫人,已经快突破一千三百万人,这实在不利于中央政府对于斯拉夫人较为集中的地区的控制。我建议把斯拉夫人大量迁往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等地,力争把其他地区的斯拉夫人人口降到五百万甚至两百万之内,必要时候,我们还可以放弃阿塞拜疆。”
  安毅心中一动。
  现在中国控制的石油产区,仅仅波斯湾周边就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如果再加上西伯利亚、中亚、次大陆以及日后的东南亚群岛的油气田,总储量可以占到世界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这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数字。
  巴库油田虽然现在的产量很高,但历史上仅仅十多年后油苗就逐渐枯竭,1955年原油产量占全苏联的比重便下降为15%,1970年跌至5%左右,到80年代,其所占比重甚至不到2%,随之而至的便是城市的发展速度减慢,政治和经济地位不断下降。
  外高加索地区民族成分复杂,虽然历经苏联的内部清洗和德国人的高压统治,民不聊生,再加上受战争影响,人口减员严重,但好歹整个地区有大约四百多万高加索人保留了下来。这些接受过苏联义务教育、民族思想得到启蒙的人,对于安家军并没有多少好感。
  不同于中亚、远东等地的种族,那里历史上曾经是中国的土地或者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情感上容易接受和亲近中国人。而外高加索地区受到欧洲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影响严重,比如格鲁吉亚多数居民信奉东正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亚美尼亚的居民多数信奉基督教,而阿塞拜疆的民众则主要信仰伊斯兰教,这些地区很难被融入大中华民族圈内来。
  而安家军肯定不能实行纳粹德国那样的种族灭绝政策,因此与其花费巨大心血吃力不讨好,反而不如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交出去,名义上纳入波斯王国的领土,想必届时仅仅波斯的内耗,就足以让那些民族主义者焦头烂额。
  想到这里,安毅忽然觉得叶子欣有女诸葛的潜质,心怀大畅,再次抱着玉人,覆雨翻云起来。
第2112章
开罗之战
  北非战场。
  四月十一日,隆美尔为了挽回颓势,开始发起全线反击。
  凌晨两点,在东起伊斯梅利亚,西至比尔湖凯尔的漫长战线上,炮声隆隆,搞不清楚德军主攻方向的盟军指挥部门,仓促应战,拼命地向对峙的德军防线倾泻炮弹,阻止德军随时有可能发起的进攻。
  清晨五点,就在开罗城里的蒙哥马利尚在判断德军的主攻方向时,德军第十五和第二十一装甲师,集中六百多辆坦克和四百余门自走火炮,向盟军在开罗西北方的奈特伦洼地防线发起猛攻。
  奈特伦洼地在尼罗河三角洲以西,西部沙漠的东北部,全长四十公里,宽三到八公里,最低点低于海面二十八米,周边有几十个小盐湖,其中乌姆里舍湖和杰阿尔湖较为出名。该地区盛产苏打,居民引用地下水源,从事灌溉农业。
  隆美尔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突破口,在于这片地区除了水源有保证外,而且远离了尼罗河三角洲水网密集地带,有利于机械化部队高速推进。
  盟军一个英印师构筑的防线,被德军轻易突破。
  至清晨八时许,突前的第十五装甲师已经把战线推进到开罗西北四十多公里处,英印师残部肝胆欲裂,直接退往东部的拉希德河西岸地区,然后顺着河南下,在穆斯图鲁德地区由盟军接应退往尼罗河东岸。
  蒙哥马利接到前线警讯,立即调集一个英国装甲师赶往奈特伦洼地外围进行增援,依托提前构筑的防线,堵住德国军队向开罗挺进的道路。
  英国人自己也非常清楚,这条连接埃及与亚历山大港的公路,沿线地势平坦,没有河流阻隔,有极大的可能成为德军的攻击重点,提前做了周密的部署。为了长期据守,在这条临时构筑的战线上挖掘有大量可提供饮用水的深井,并部署了两百余门从安家军手里购买的88毫米高炮,充作反坦克武器,再加上提前部署在这里的一个澳大利亚摩托化步兵旅,盟军实力不容小视。
  盟军依托防线,连续两天两夜打退德军的进攻。
  德军和盟军的空军,每天都在战场上空激战,由于配给非洲兵团、由布鲁诺·洛泽尔空军上将统帅的帝国第八航空队在两河战役期间正在中非地区作战,避免了飞行员和战机的无谓消耗,得以保存实力,因此与盟国空军的空中大决战,隆美尔元帅和洛泽尔上将均非常有底气。
  与此同时,意大利空军也派出一个航空队到埃及参战,在飞机数量上,轴心国空军总共有九百余架各型战机,而盟军只有六百多架。在战机性能方面,盟国采购自中国的A28和A29战斗机占上风,但是在飞行员素质方面,却是久经考验的德国飞行员拥有巨大的优势。
  双方在开罗西部天空连续鏖战,在接连消耗后,轴心国空军以付出四百多架战机的惨重代价,于十三日基本控制了制空权。
  此后,在轴心国空军的狂轰滥炸下,盟军苦心经营的防线土崩瓦解,十三日傍晚,英军装甲师和澳大利亚摩托化步兵旅,一哄而散,猖狂地向开罗城方向撤退。
  在这两天时间里,蒙哥马利紧急从伊斯梅利亚运河南岸调动了两个摩托化师,加强到开罗城西北方向,同时在开罗城西还有一个英国步兵师和两个希腊步兵师在抢修防御工事。
  在这条防线上,盟军共部署了三百多门88毫米高射炮,此外还有大量反坦克武器,蒙哥马利准备在开罗城西给德军以迎头痛击。
  再看看开罗以南战场。
  十一日清晨六点,德军第二十七、二十八装甲师,突然出现在尼罗河西岸的明亚城下,英军一个团守军在苦战两小时后被全歼,此后,这两个装甲师顺着尼罗河及沿岸的铁路和公路北上,先后攻占塞马卢特、迈加盖、贝尼苏韦夫、法尤姆等城镇,于十四日凌晨顺利抵达开罗南部重镇赫勒万的西岸防线。
  而在此之前,两个意大利摩托化步兵师,乘坐车辆,在当地向导的引导下,沿哈里杰绿洲、达赫莱绿洲和费拉菲拉绿洲,绕了个大圈子,于十二日奇袭拜哈里耶绿洲获得成功,随后顺着铁路北上,于十三日夜越过盖拉特尼山,逼向开罗城西南郊的吉萨。
  从大局上看,轴心国军队主攻,盟军主守。
  从兵力对比上看,双方实力相当,盟军兵力相对集中,各部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随时根据战场态势变化调派兵力增援,同时相对于进攻方,防守占有一定的便宜;而进攻中的轴心国军队较为分散,虽然战斗力更加强悍,但只要多次攻坚不下,缺少后勤补助的南部军队即面临后继乏力的困境,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将被盟军如捏死蚊子一样轻松歼灭。
  现在就要看究竟是轴心国军队的矛尖,还是盟军的盾利,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开罗城西北方的战斗,于十四日凌晨四点打响。
  隆美尔孤注一掷,悄悄从苏伊士运河和伊斯梅利亚抽调来的第九十轻装师、第一六四步兵师以及三个意大利师,忽然加入战斗。
  在长达一个小时的炮击后,装备约五十余辆三式、四式坦克的第九十轻装师和两百多辆由意大利军工企业蓝旗亚公司生产的“沙漠豹”坦克的意大利阿利埃特装甲师,从正面向盟军防线推进。
  “沙漠豹”坦克是意大利从中国购买“豹I”坦克专利后根据沙漠地区情况而特意生产的改进型号,加装了防沙过滤器和空调装置,大大地提高了坦克的舒适性、适航性和战斗效率,深受意大利军人欢迎。
  在中路进攻部队的南面,是德军第十五装甲师和意大利特利埃斯特摩托化师。这一路进攻部队,除了两百多辆三式、四式坦克外,还拥有一百多辆德国黑豹和虎式坦克,以及七十余辆由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生产的P26坦克。这一路由第十五装甲师做前导,特利埃斯特摩托化师的步兵伴随坦克进攻,在一小时的激战后即击穿了前方由希腊步兵师据守的防线。
  而在两路大军的后方,德国第二十一装甲师和意大利里特瑞奥装甲师蓄势待发,看到南路取得突破后,两个装甲师立即出动,从这个突破口迅速冲入盟军的防线,然后在盟军防线后方开始转向,对盟军防守部队进行迂回包抄。
  盟军顿时阵脚大乱,此时防线前后,全部都被炮火所包围,天空中到处都是铁皮横飞的乱哄哄的声音,炮弹向四面八方投射出青灰色的光芒,大地在摇晃、下沉、溶解,无限广大的空间跟大海一样在剧烈抖动。
  盟军的阵地被剧烈的爆炸所笼罩,近处是子弹在横飞,天空中则是一排排开花弹在绽放,整个地区就好像沸腾的活火山,让人感到发自内心的战栗。
  前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后方也出现了德国人的身影。盟军前线指挥官们,非常担心后路被断,眼见着德军的合围圈正在形成,处在这条防线上的盟军从军官到士兵均军心浮动,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开跑的,到最后所有的部队都无序地向东北方向溃退。
  而在开罗城司令部里,蒙哥马利根本没办法抽调部队援助西线,因为在开罗城的南方和西南方,轴心国军队的进攻也同时发起,盟军各条战线均岌岌可危。
  清晨五点,南方的赫勒万河西防线在德军第二十七装甲师悍不畏死的猛攻下,两个南非师在很短的时间内便遭到惨重的损失,好在此时阵地还牢牢地控制在盟军手里。而尼罗河对岸,德军第二十八装甲师半夜即从上游的铁路和公路大桥过河,当西边的战斗发起后,立即高速北上,从东南方突进赫勒万城,并分出一部继续北上,逼近开罗城南的图拉镇。
  德军从尼罗河两岸齐头并进,盟军苦心经营的河西防线顿时变得岌岌可危起来,只要德军再次从图拉渡过尼罗河,西岸的盟军部队随时都面临被截断退路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南非师不敢恋战,主动撤出战斗,快速退往南部的吉萨。
  但是,此时吉萨城也处在战火中。
  清晨七点,两个意大利摩托化步兵师,直接由盟军防线外围,向东北方向高速开进,一举插入到尼罗河西岸吉萨城与开罗城的中间位置,将两地在河西的联系一举割裂。驻守吉萨城的一个加拿大师和一个南斯拉夫师惊慌失措,听闻河东的图拉镇外围阵地已经出现了德军的踪迹,不敢怠慢,与从赫勒万退下来的两个南非师一起,直接由城东方向的铁路和公路大桥过河,从图拉镇北退往开罗城。
  原本蒙哥马利还准备将驻守开罗城北部因巴拜镇和舒卜拉海迈城的两个英军装甲师南调,在开罗城西和城南方向,依托尼罗河和城防工事进行作战,但这时从苏伊士城传来噩耗:一支德军装甲部队由苏伊士湾南部沿岸公路突然出现,突破城西南两个英国步兵团的防守,杀进苏伊士城内。
  驻守苏伊士城的英军,在发出这个电报后即失去联系,估计凶多吉少。
  联想到苏德战场上苏军在基辅城下的惨败,蒙哥马利惊出一身冷汗,从战场态势看,隆美尔明显是想要断掉盟军的退路,一旦任其东部大军沿着苏伊士运河北上,拿下伊斯梅利亚城,三十万盟军即面临合围的困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4/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