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3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1/1395

  “这样总共也才解决了一千八百多万人口,只占了需要剥离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左右,要完成预定目标,难度似乎很大啊!”龚茜在心中默算了一下,忍不住插了一句。
  安毅开解:“茜姐,这五个国家处在高原和山地地区,能够消化这么多人口已经很不容易了!关键是南部和东部的土邦国,那些处在热带和平原地区的国家,才能充分地消化和吸收人口。”
  “没错,确实是如此!”
  徐子良道:“南方的土邦国主要分布在前英属印度的卡纳塔克邦中东部、安德拉邦中西部、喀拉拉邦中东部以及泰米尔纳德中部、北部和西部地区,全都是四季如夏的高原和平原地带,土地肥沃,再加上英国人修建的水利灌溉设施,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我这里简单介绍下这些王国的名字、领土面积、人口和国王的情况。”
  “迈索尔王国,国土面积约四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九百五十万左右,国王沃德亚三世,婆罗门阶层;卡拉卡特王国,国土面积约四点二万平方公里,人口八百四十万左右,国王马耶·皮莱,刹帝利阶层;卡纳诺尔王国,国土面积约四点八万平方公里,人口九百九十万左右,国王纳洛四世,婆罗门阶层;乌代浦尔王国,国土面积约五万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一百万左右,国王尚波·尼扎姆,婆罗门阶层;卓德卢尔王国,国土面积约四点七万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万左右,国王辛格二世,刹帝利阶层;海得拉巴王国,国土面积约六万四千平方公里,人口一千八百万左右,国王苏姆·巴特尔,婆罗门阶层;博帕尔王国,国土面积约五千九千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五百万左右,国王贾达夫二世,刹帝利阶层。”
  “热带地区到底不同啊!”龚茜感慨地说:“只增加了七个国家,人口就吸纳了八千多万人,如此一来,近一亿人口差不多就消化掉了!”
  徐子良点了点头:“再加上东部前英属印度孟加拉地区成立的那加兰、曼尼普尔、米佐拉姆、特里普拉以及若开王国这五个东部伊斯兰国家,受瘟疫和战乱摧残后剩下的一亿一千万印度人就有了新的归属。”
  “这些新国家基本上都属于封建和专制国家,其中一些甚至还保留奴隶制,在国王的家庭关系上,残留有母权制,氏族关系相当牢靠。由于有印度教控制思想,人从一出生下来就被种姓制度束缚,占人口少数的婆罗门和刹帝利,对于低等种姓的人拥有绝对的权威,所以我们基本不用担心会出现大规模的骚乱。”
  安毅笑了笑:“这是印度人自己的选择,我们也没办法。希望随着时间的改变,一切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随后,会议又讨论了许多问题,直到夜深人静人们才散去。
第2162章
日军的战略
  澳洲,日本新首都帝京城。
  日本天皇裕仁,在他装饰一新的御苑召集内阁成员和重臣会议的大臣们,进行每月一次的例会。
  今天裕仁的心情不错。
  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捷报频传。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中太平洋地区接连出击,一举消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于珊瑚海地区的主力,并且负责中太平洋地区攻略的陆军第二十三军四个师团以及从印度洋抽调的第十军三个师团、三个独立步兵联队,在海军和陆军特攻师团配合下,在新喀里多尼亚岛顺利登陆。
  虽然眼下战局处于僵持阶段,美军在五月初天气逐渐放晴后其空中优势终于得到体现,顽强地在新喀里多尼亚岛中部地区顶住了日军的疯狂进攻,但拥有制海权的日军基本上断绝了美军的外援,最终拿下遭到孤立的新喀里多尼亚岛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所罗门群岛方向,日军大本营从驻守新几内亚岛的第五十八军中抽调了两个主力师团,再加上同样从印度洋抽调的第九军第二师团、第四十五师团,以及独立步兵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旅团在布干维尔岛登陆,掀起了南下反攻的狂潮。
  北美战区,战局基本趋于稳定,这个时候没有消息传来就是好消息!
  由于有限的兵力根本无法控制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日军只能暂时放弃曾经觊觎良久的阿拉斯加地区,收缩兵力于阿留申群岛的荷兰港和安克雷奇、朱诺等阿拉斯加的沿海港口。
  这个时候的加拿大,人口只有不到一千万,主要居住在东部地区。当年日军从阿拉斯加南下时,加拿大人不愿意与日军硬碰硬,主动将西海岸和中部地区的人口迁移一空,退守五大湖地区,只需确保东部核心地区的安全就行了。
  要知道这个时代加拿大中西部大多是高山和森林,开发有限,日军派出的驻军只能占据铁路和公路沿途城镇,就算如此补给也非常困难,尤其是寒冷的冬天更加难过。为了减少补给量,日军只是在加拿大的温伯尼至桑德贝一线部署了一个主力师团,严密监视加拿大军队动向。
  暂时处于战略收缩态势的加拿大人,也把这一地区作为与日本的战略缓冲区。加拿大统帅部在五大湖地区的苏圣玛丽、萨德伯里至诺贝斯一线部署了三个步兵师,并在多伦多、渥太华和蒙特利尔集结了数量多达五十万人的预备兵团。
  听起来似乎兵力充裕,但实际上这些部队战斗力堪忧。
  加拿大服从了英联邦的整体战略,作为绝对主力的加拿大步兵第一师至第四师和装甲第一、第二、第三师都被派往了英国本土和北非战场。当然,日军并不知道这些情况,从空中侦查发现加拿大军队的数量后,日军便放弃了从五大湖北部东进的打算,而把突破的方向放在了美国境内。
  日军和美军的战斗主要发生在芝加哥、印第安纳波利斯和圣路易斯这片三角地带,双方数百万军队在这里反复进行拉锯,密歇根州、印第安纳州、密苏里州、伊利诺伊州和威斯康星州满目疮痍,曾经繁华的美国工业中心早已经是雨打风吹去,见不得好东西的日军,几乎把控制地区的工厂企业搬迁一空,大部分送往西海岸、日本列岛和澳洲大陆,也有一些流入南美,异地重建。
  总的来说,美国战场相对而言还是太平的,在中部和南部地区,经过多年的激战后,日军和美军基本围绕堪萨斯城至博蒙特这条战线交火,日军兵力不足,只能采取重点防御,而美国人的问题则是部队战斗力不强,攻坚乏力,总是在前期获得突破后,被日军一波反击赶了回去。
  南美地区,石原莞尔指挥大军,对有着近百万守军的里约热内卢城形成了合围之势。长时间的包围,导致这座巴西的首都出现了可怕的饥荒和瘟疫,集中了巴西四分之一人口的里约热内卢周边地区,从曾经的喧哗热闹便成如今的死气沉沉,横尸遍野。
  在南北两路大军会师后,石原莞尔派遣部队对巴西重要的城市和粮食产地进行了严密细致的梳理,将巴西派驻各地的政府官员、驻军和警察机构扫荡一空,迅速建立起由日本侨民、印第安人和黑人主导的联合政府,以期尽快恢复工农业生产。
  结合当前实际,石原莞尔向裕仁致电,请求合理利用北美占领区的工业资源,尽快把美国中西部的钢铁厂、机械厂、军工厂、汽车厂、船厂、化工厂等迁移到南美,最大限度地破坏美国的工农业基础,打击美国的发展潜力和军事动员能力。要知道,随着南美大陆最大的国家巴西落入日本掌控,现在的日本直接占有以及间接控制的土地已经多达两三千万平方公里,摆在日本面前的已经不是进行扩张,而是如何获得国际社会承认。
  对于现在的日本,石原莞尔认为有几个核心地区不能丢:日本列岛是大和民族的发源地,代表了日本的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是武士道精神和东方文明的载体,是天皇万世一系的象征;兰印群岛有着丰富的石油和大量的橡胶种植园,同时也是日本陆海军在太平洋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意义都非常重大;澳洲大陆拥有辽阔的土地和充沛的煤、铁、石油资源,而且其四面环海,安全方面有保证,是未来日本当之无愧的中心地区;拉丁美洲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巴西,有着丰富的石油和煤铁资源,同时也是天然橡胶的原产地,同时这里地广人稀,雨水丰富,处在热带的土地可以实现谷物种植一年两熟到三熟,只要把这里发展好,不管未来日本如何发展,都有充足的土地供应。
  除此之外,作为战略要地的巴拿马、夏威夷也绝对不能放弃,只要牢牢地控制这两地,未来哪怕美国缓过气来,也无法直接威胁到日本的安全,反而日本可以以这两地为前出基地,时时刻刻威胁美国,避免其秋后算账。
  石原莞尔最后建议,可以就美国中西部和阿拉斯加的土地,与美国政府进行谈判。
  只要美国政府和议会愿意与日本政府达成和解,日本军队可以退出美国的领土,甚至还可以放弃加拿大的土地。如此一来,这些地区的工厂企业就必须提前拆迁,这样当美国接收后面对烂摊子就必须得再次进行建设,没有个三五年的时间,工农业很难恢复战前的水平,而日本却可以凭借从美国身上吸取的血液发展壮大,从而达到制霸太平洋地区的目的。
  裕仁收到石原莞尔的万字长电后,考虑良久,虽然不舍在北美大陆的巨大利益,却不得不承认,这是日本体面结束战争的最好方法。正因为如此,裕仁乾纲独断,在没有通知内阁和重臣会议的情况下便向北美军司令官西尾寿造大将下达命令,全力协助石原莞尔的人对美国的工厂企业进行迁移工作。
  会议室里,跪坐着的裕仁示意宫内大臣木户幸一当众把石原莞尔的电文宣读一遍,随后问道:“诸君以为石原的意见如何?”
  前陆相杉山元大将瘪了瘪嘴:“石原莞尔总是这副陈腔旧调……事实已经证明,美国人不堪一击,帝国征服美国是迟早的事情。现在我们仅仅占领美国中西部地区已经获得巨大的好处,如果再把美国最精华的东部收入囊中,那又会是什么样一番景象?到时候帝国应该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了吧?”
  “杉山君,难道你忘记三七年支那事变的教训了吗?”
  陆相板垣征四郎不悦地质问:“现在帝国的战线拉得太开,有限的人力已经开始捉襟见肘,许多建设项目都不得不停止下来,如果不是有大量白人和土著给我们免费工作,现在帝国已经快支撑不下去了!”
  “明治时代的重臣们,都知道为战争加一个保险,一旦超过事前制定的底线,就要谋取和平,这就是为何日俄战争胜利后我们却不得不放弃在满洲的利益,也没有向沙俄索赔的主要原因。那时候前辈们心里非常清楚,仗如果打下去,我们的国力支撑不起。”
  “现在我们也面临和当初同样的问题,美国虽然被压缩到东部地区,丧失了近半的国土,但我们必须看到,美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几乎都在东海岸,人口大部分也在东部,还有大把的战争潜力可以挖掘。若我们不寻找时机谋取和平,将来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板垣君未免太过胆小了吧!”
  海相及川古志郎大将大咧咧地说道:“现在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本上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帝国在太平洋地区局势一片大好,最多一年时间就可以把这片海区拿下来,最后解决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就像是瓜熟蒂落那么简单。”
  “再看南美那边,只要石原君勇敢一点,不要怕牺牲,在未来两到三周内拿下里约热内卢根本不在话下。南美军可是下辖十个军共计四十三个师团的庞大兵团,维持治安的话有个两三个军足够了,这样起码可以有六七个军投入北美战场。”
  “板垣君,你告诉我,美国人能够抵挡这股强大的力量吗?”
  “这……”
  板垣征四郎有些迟疑了,过了好一会儿才道:“我始终认为,现在的战局不是美国真实实力的体现。这两年多来,美国充分利用对峙的时机对其新征召的部队进行了轮换作战,不知不觉间新兵已经变成了老兵,等到下次再发起进攻,恐怕就不会像以前那么好应付了!”
  “帝国要崛起,必须踩着美国的尸体才能登顶!”
  最近一直保持低调的航空总监东条英机低眉顺眼地说:“美国就像是一个没有多少力量守卫自己财产的大富翁,原本他有能力出钱购买枪支弹药,组建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来保卫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但是他却没有做,终招致萧墙之祸!诸君,东条认为,天假此大富贵于帝国,如果不取,天谴之!”
  裕仁听到这儿也有些动摇了,暗忖自己是不是太过谨慎了?不过,怎么觉得有哪里不对劲呢?
  就在这时,裕仁的侍从小仓库治来到宫内大臣木户幸一身边,递给他一份电文。
  木户幸一看完后脸色一变,赶忙打断正在发表看法的前朝鲜总督小矶国昭的发言,径直道:“陛下,这是参谋本部和军令部联合转发的非洲及印度洋军司令官中村孝太郎大将的电报,中村在来电中称印度洋海军在莫桑比克海峡大战中全军覆没,陆海军航空兵损失大半,战局已经彻底糜烂。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他决定把第二十一军和第二十二军送到澳洲,自己率部死守马达加斯加,为天皇陛下尽忠!”
  裕仁终于反应过来,如果没有来自安家军的威胁,日本自然可以对美国穷追猛打,反正没有在自己的地盘上打仗,就算把所有的坛坛罐罐打烂了也无所谓。
  但是,从收到的战报看,安家军并不满足于止步亚洲大陆,现在驻海南岛的部队已经溃灭,虽然还有相当多的部队退到了海南岛内陆地区打游击,但是失败是迟早的事情。如果马达加斯加也被安家军攻陷,那么失去用兵方向的老对手,完全可以从兰印群岛和吕宋群岛一路平推过来,到时候澳洲大陆就不得安宁了。
  另外,日本列岛一直处于占据了远东的安家军直接威胁下,当初迁都便有这方面的考虑,迟早会爆发一场大规模的决战。如果能够迫和美国,那么北美日军十三个军、两个装甲军就可以腾出手来,对安家军也是一种巨大的威慑,届时帝国进可攻退课守,等到世界大战结束即可。
  “及川,你此前不是向我保证,以印度洋舰队的实力,安家军在半年内休想逼近马达加斯加一步吗?为什么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裕仁怒气冲冲地瞪向及川古志郎。
  及川古志郎满头大汗,由于搞不清楚状况,脸涨得通红,无言以对。
  “东条,你有信心在安家军陆海军的攻击下,守住兰印群岛和吕宋群岛吗?我是指没有援军,只依靠南方军现在的力量!”裕仁又看向了东条英机。
  虽然东条英机很想说“有”,但是作为安家军的手下败将,他根本没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来,只能黯然地低下头。
  裕仁怒气冲冲地站了起来:
  “够了,今天就这样吧!石原的建议很有建设性,希望内阁和重臣会议尽快商量个结果出来。至于发生在印度洋的战事,我不想过多的干预,让多田骏和永野修身看着办吧,要搞清楚究竟是怎么失败的,吸取经验教训,我不想再听到类似的消息!”
  说罢,裕仁拂袖而去。
第2163章
英美的态度
  战争进行到第四个年头,美国民众对罗斯福的支持率已经由开战初期的几乎百分之百,下滑到现在的堪堪过了半数,曾经被美国人誉为救星的罗斯福,在美国民众中间已经不再是一呼百应,开始有了许多质疑的声音。
  当然,在大多数人眼里,罗斯福依然是一位使得自由世界团结起来,率领饱受孤立主义思潮影响的美国人民对抗法西斯暴政的英雄,若是离开这位意志无比坚定、对经济和军事都极为擅长、领导能力卓绝的总统,美国这艘巨舰将失去前进的方向。在德意日法西斯的进攻下,没有罗斯福的美国必将沦为二流国家,整个自由世界也将因为美国的屈服而被轴心国奴役、统治。
  小部分美国人则认为罗斯福是一个慌手慌脚参加战争、对战事指导无方的大蠢蛋,早就该引咎辞职了。
  在这些人眼里,正是罗斯福违规连任第三届总统,导致美国的民主政治遭到了破坏,使得美利坚各民族离心离德。在其任期上,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不仅遭到了“珍珠港事变”的巨大耻辱,葬送了强大的太平洋舰队,丢掉了关岛、中途岛、夏威夷群岛等美国的领土以及在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和拉丁美洲的传统利益。
  最让人无法容忍的是,美国在自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罗斯福竟然还和丘吉尔一起制定了“先欧后亚”的错误战略指导思想,向非洲派出了美军序列中最精锐的部队,并将另一支强大的陆军以及新组建的太平洋舰队主力集结于西南和中太平洋地区,导致美国本土防御空虚,给了日本以可乘之机。
  连续的失误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在日本这样一个工业总产值和人口均远远低于自己的对手的疯狂进攻下,美国竟然先后丢掉了阿拉斯加和中、西部的领土。综合罗斯福种种拙劣的表现,将其称之为美利坚的罪人也毫不为过。
  还有一些人对这个问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哪怕换一个总统来领导,也不会比现在的情形更好。要想抵御住早在三七年就进行了举国总动员的日军的攻击,必须坚决制止日军南下进攻兰印群岛,并且在日军露出南下扩张的意图后,就应该立即断绝与其进行的废旧钢铁、发动机、机床、生产线和运输船只等贸易,竭力抑制日本利用美国的工业发展壮大。
  即便这样还不行,美国必须在三九年以前就要提前进行战备,大量造舰和扩充军队数量,这样在战争爆发时有一百万精锐军队,就可以从容应对多个战场的作战了!可是在孤立思潮盛行的三十年代,这显然是谁也无法做到的事情!
  当然,罗斯福在一些战略决策上还是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比如对保卫珍珠港和巴拿马运河不力,又比如对墨西哥等拉美国家加入轴心国阵营缺乏足够的应对措施,导致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但是,对于一个周边没有敌国、长期处于和平状态、从军队到普通人都严重缺乏警惕心的国家来说,谁敢保证自己当总统就不会犯错?
  这样考虑的话,罗斯福还算是一个勉强合格的领导人。当然,其他人没有试过,所以也不敢保证就没有惊才绝艳者能够领导美国取得一个个胜利,所以这些人只能对现在的情况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而在安毅眼里,罗斯福却是一个睿智精明而具有远见的人。
  罗斯福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要战胜轴心国,只有把一切反法西斯的力量团结起来,在政治上抢占制高点,以正义和邪恶的阵营对抗来定义这场战争,这便是“三国宪章”和“联合国家宣言”的由来。
  为了支持各国与法西斯作战,就连对待意识形态不同的苏联,罗斯福也数次派出心腹到莫斯科与斯大林面谈,并且亲自到国会进行演讲,说服议员通过“租借法案”。美国还竭力加大与中国、南华的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合作,有力地支援了南华的经济建设和工业进步,使得安家军始终具备全面压制日军的能力,牵制了大量日本军队于西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1/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