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2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1395

  安毅欣然答允,与朱培德走入院子悠闲漫步,继续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平时德叔常常夸奖金汉鼎大哥的才华和远大志向,对其信任有加,不断提拔,金大哥心内感激不已,数月来勤于练兵,尽力尽责,把一个作风涣散参差不齐的新九军带成一支军纪严明、战力不凡的优秀部队,此时不让他出去建功立业为德叔增添光彩,更待何时?而德叔完全可以将江西保安司令部总司令一职授予朱世贵大哥,新三军麾下官兵尽数转入保安部队编制,反正中央也从未给新三军拨付军费,转入地方之后编制弹性更大,再增加一两个师又有何妨?只需以保安部队的名义,驻扎各县以弥补三十一军离开后的空缺,就能确保德叔在矿产和地方税赋上的利益,再悄悄增加王均大哥第三军的实力,在中央授予的三个主力师番号之外,组建一个战力强悍随时可拉出去收回来的教导师,如此一来,德叔既响应了中央号召,又能保持原有实力,不再为中央那帮红眼病元老所诟病,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怪不得你一直扩充麾下保安部队的实力,原来你早有预谋了,不错!这也正是我心中的想法,看来不需要再犹豫了,否则你的蒋校长又要派人来催我到南京履职了。”
  朱培德想通之后心情愉快,脸上的笑容也轻松很多:“贤侄,你也跑不掉,明天我要赶赴南京开会,议题中的一项就是纠正原特别委员会和中央军委对你的不公处分,很快就会恢复你们的名誉、建制和番号,据前来传达中央通知的人说,蒋总司令为了你这支优秀的部队,几次向相关人员大发雷霆严加痛斥,弄得军委和总司令部一班人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他很器重你啊!”
  安毅无奈一笑:“小侄知道一些,也开始着手准备了,到时候赣中保安部队恐怕得抽走一半,加上目前正在训练的五千新兵,基本能重新恢复原有建制,只是,德叔留下了经验丰富的杨斌大哥和焕琪、夏俭这一干将校,小弟不得不在黄埔毕业的候职同袍中挑几个人顶上,一来能让蒋校长放心,二来那些同袍之中确实有不少优秀的将才,他们只是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罢了。可是大调整后,没有三个月以上的磨合,小侄的独立师很难恢复到原先的战斗力。”
  朱培德点点头:“既然让世贵担任保安总司令一职,我想让杨斌升任副司令兼任教导大队长,焕琪升任参谋长,让虎将夏俭升任赣中保安司令,你意见如何?”
  安毅惊讶地看着朱培德:“德叔怎么有此决定?”
  朱培德叹了口气:“世贵是跟随我多年的心腹,焕琪是我的女婿,但相比之下他们都不及你的结义大哥杨斌,杨斌确实是个难得一见的将才,步、炮、骑、工各科无一不精,带兵有方,治军严厉,性情宽厚不失灵活,很难得啊!只有重用他信任他,才能把保安部队带成一支合格的部队,若有需要衣服一换就能当成正规军拉出去。汉鼎的三十一军离开之后,王均的第三军就得接过九江、湖口、德安三个要地的防务,南昌和赣中各县的驻防全都交给保安部队负责,没有杨斌、夏俭这些身经百战的将才不行啊!继南的赣中守备师隶属总司令部,至今仍在筹备之中,没有三五个月难以形成战斗力,哪怕形成战斗力之后,中央有个调令就得即刻拉出去,所以保安部队的建设变成了我们的重中之重。这次我去南京开会,少不了要担负再次北伐的某个职务,到时候你我两个都得北上作战,家里不留下自己的一帮人看着怎么行?”
  安毅点点头低声问道:“德叔,叶开鑫前辈的请求如何答复?”
  朱培德停下脚步,颇感为难:“竟秋兄(叶开鑫字)和我关系一直不错,早在年轻时候彼此就认识,上次联名通电全国请蒋总司令复职得到他大力支持,如今时局混乱至此,稍不小心很可能就此惹火烧身,只能让两个信使带上十万军资资助他们了,这个时候我们哪儿有能力去救援?就算有能力也会因此而得罪李徳邻和白健生,鞭长莫及啊!李徳邻昨天刚给我来了个电报,说是打算在一两个月内撤走驻扎湖口的第七军兵站,问我意见如何?我明知道他这是试探我的态度,看看我接受中央职务之后会不会和他撕破脸,我只能复电好言相劝,让他把眼光放远点,继续保留湖口第七军兵站,往后遇到军队大幅调动也可有个补充的地方,复电不到两小时,他就来电深表感谢,估计他也知道我不会为难他了。”
  安毅想了想终于说出自己的打算:“德叔,这样吧,你出钱,小侄出枪支弹药和一个教官小组,怎么样小侄都要援救叶前辈和张弘栾前辈,张前辈和小侄的关系你也知道,今天那个叫张存壮的信使就是张前辈的副官,这个时候没人帮他们一把,声名显赫的四十四军就死定了!小侄不能眼睁睁看着,就让小侄来出这个头吧,哪怕李徳邻和白健生知道小侄援助四十四军,他们也拿小侄没办法,反正仇怨早就结下了,也不怕多结一次,只要四十四军能够在湘西止住颓势,就能逐渐站稳脚跟,进而控制云贵川鄂边境的商道,慢慢壮大之后,谁都不敢再小看他们。德叔,我们的盟友不多,要是只图保住四战之地的江西将会很被动,小侄认为现在开始就需要留意了,盟友多多益善,只要能在整个长江流域拥有三五个共同利益的盟友,谁还敢觊觎咱们的江西?”
  朱培德惊讶地看着安毅,沉思好久,重重地点了点头:“你想得比我远,比我周到,很好,就大胆去办吧,李徳邻那边由我来应付,他心里再不舒服,也不敢公然得罪于我,何况叶竟秋也是我的好朋友,一切由你做主吧!”
  “谢谢德叔信任,小侄会小心翼翼地去做,尽量不让桂系知道。”安毅含笑致谢。
  朱培德欣然一笑,拍拍安毅的肩膀,一起走回自家院子:“明天我到南京见到谭公,就帮你做个媒怎么样?谭公的三女儿谭祥可是个留洋回来的大美人儿,听说刚刚成为你们蒋校长夫人的干女儿,追求者蜂拥而至啊!这丫头好像比你小一岁,琦年玉貌,配你正合适。”
  “啊?!德叔,你就饶了小侄吧!就算那女孩是天仙转世,小侄也不敢动歪脑筋!这话要是传到欧先生耳朵里,小侄恐怕吃不了兜着走,万一欧先生一气之下,撤走他在咱们老南昌所有的投资,断绝与小侄的生意来往,不再担任小侄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商,小侄哭都没眼泪啊!”安毅连忙求饶。
  朱培德听得有趣哈哈大笑,扬起手给了安毅脑袋一下:“真没出息,适逢乱世,男子汉大丈夫有个三妻四妾何其正常?看样子,今后你也是个怕老婆的料!”
  谁知他话还没说完,正在院子里修剪花木的朱夫人站起来,似笑非笑地望着自己的老伴,朱培德一愣,随即讨好地笑了笑,连忙询问夫人午饭做好了没有?安毅看在眼里忍俊不禁,跟在身后的一群侍从也忍不住哑然失笑。
  次日上午小雪纷飞,江南水运公司悬挂德国旗帜的五百吨货船徐徐驶离老南昌码头,四十四军的求援信使叶道临和张存壮站在甲板上,双眼潮红,无比感激地向码头上送行的安毅不停挥手。
  新晋升丁志诚特种大队中校队副的邓斌嘴角含笑,一片平静,他率领的五十人教官组全都收起精良的特种装备换上船员服装,满载着军需部刚刚下发给安毅组建独立师的八千五百套革命军灰布冬装、一百五十万发子弹、一千五百支步枪、五十挺自己兵工厂组装的捷克式轻机枪、两部无线电台、一个营的工兵装备和数十箱药品,跟随两个信使一起赶赴湘西,支援叶开鑫四十四军渡过难关。
  安毅给邓斌等五十一名由川湘籍弟兄组成的教官组下达的指示很简单,他当着两位信使的面大声告诫自己的精锐弟兄:哪一天叶前辈和张前辈让你们回来,你们才能回来!
第400章
无声的宣告
  大年初一,喜气洋洋的南京城到处是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氛,一江之隔的八卦洲东南角濒临长江的狭长荒地上,不知何时冒出一队多达两千余人的队伍,这支队伍所有人身穿从未见过的黑色制服、头戴镶嵌青天白日徽黑帽子,在寒风中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随后用半天时间搭起数十个色彩斑斓的帐篷。
  大年初二上午,这队人马在一群道士的引领下,再次举行祭祀仪式,燃放了一个多小时的鞭炮,倒掉上百瓶好酒,随即开始了挖掘和修建工作。
  市民们和过往船只开始非常奇怪,看到这队人马默然无声,只顾埋头干活,谁也不敢靠近,更不敢询问他们在这野草丛生、白骨遍地的荒野干什么?
  接下来的几天里,简易的木制码头修好,一艘艘满载水泥、钢筋、石料和物资给养的船只络绎开来,人们才知道这队人马在此大兴土木。
  大年初五,《东方新闻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北伐丰碑》一文和相关社论,人们才知道这些人是著名的北伐英雄部队安毅师幸存的两千老兵,他们正在为战死的八千战友修建纪念碑,在四处搜寻死难将士的遗骸。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轰动,全国各大报纸均转载《东方新闻报》的文章,并对安毅师的许多战役和各级主官进行追溯,一个个资深评论家大胆预测,国民革命军阵营中被取消番号的战功赫赫的安毅独立师将会重新组建,不少文章甚至从政治层面解读“两千老兵为八千死难战友修建纪念碑”背后的寓意,感慨和称颂成为舆论的主流。
  数日之间,南京各界代表和市民蜂拥而至,放假归家喜度佳节的各学校年轻学子看到报道后激动不已,络绎告别家人赶回南京赶到八卦洲,原本冷冷清清的八卦洲上到处是前来帮忙和慰问的民众,南京周边各驻军代表也纷纷前来哀悼慰问,周边几个村的村民主动承担起为两千老兵做饭送水的工作,千疮百孔的模范营战旗和独立师各团营战旗,再次高高竖立在主帐篷前的一根根旗杆上,过往船只经过前方的航道,都会鸣响汽笛以示敬意。
  数以百计的年轻学生赶到工地,看到一个个手上脸上布满伤痕的老兵挥汗如雨、看到数十名袖子空空的断臂老兵默默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看到最大的帐篷里整齐摆放的一堆堆白骨,感动之余,二话不说就脱下节日的盛装加入到建设者的行列。
  各大报社新闻社记者相继赶来,采访带队施工的原独立师副师长尹继南和数名老兵班长,与安毅独立师官兵关系良好的《东方新闻报》、《申报》、《中央日报》连续进行大篇幅报道,把这一事件迅速推向高潮,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和政治影响力远远超出时下的所有新闻事件。
  熙园,总司令办公室。
  通过一系列会议制定出一个个法案、重新确立自己不可动摇地位的蒋总司令开完会回来,捡起桌面上的当日报纸坐在椅子上匆匆扫了一眼标题,示意一直等候的陈立夫、俞济时、贺衷寒和康泽几人坐下,放下报纸和蔼地问道:“立夫,尹继南的工程进行得怎么样了?”
  “进度很快,特别是五十米小码头浇铸完毕投入使用之后,各种原材料都能够很快送进工地,纪念碑的基础已经建好,请来的百余名石匠正在雕刻一万七千六百五十九名牺牲将士的名字。”陈立夫回答得很详细。
  蒋介石惊讶地抬起头:“哪儿来的这么多?”
  “继南说,这个数字是从北伐开始到现在他们麾下所有牺牲的将士数目,安毅工兵连在广州西大营组建开始,每一个官兵他们都建立了档案,所以,统计得很详细,没有任何遗漏。”陈立夫回答。
  蒋介石长叹一声:“好、好……没想到他们做得这么细,平时谁也不留意,可听到这个数字才让人感慨万千,安毅他们几个打仗那么聪明,伤亡一直都是全军最少的,可也都死了一万七千多人,差不多是两个正规师的人数,其他各部就可想而知了,这一路打下来死了多少将士啊!从这儿也可以看到安毅他们的严谨作风和治军方略,北伐到现在,我们的军政各部连个粗略的总体伤亡统计都没有,失职啊!”
  “回校长,学生已经将此事以报告形式上呈军政部,军政部也准备下文让各部上呈伤亡统计数字。”康泽低声汇报。
  蒋介石点点头:“虽然晚了点儿,但也来得及,目前各部分都相互谦让达成了共识,番号重复的几个军也都调整完毕,我第一军、第九军、第三十二军的建设步子要加快,各军各师党代表的派遣工作你们要抓紧……安毅的独立师重建工作进行得如何了?”
  俞济时呈上安毅的来信:“安师弟说一切顺利,他向校长致谢,信中说恢复了名誉,所有将士感激莫名,士气高涨。”
  蒋介石看完信皱起了眉头:“他唯独看上鲁逸轩和赵瑞这两个人,还力荐两人担任团长,这家伙到底怎么想的?给了他三百人的名单,他居然只挑了八个人,而且其中六个还是搞政工的……”
  “鲁逸轩和赵瑞二人均毕业于我黄埔,又都是前往俄国留学回来的尖子,只不过性格内向,表现平平,估计是尚未有机会施展才华吧。两人跟随济时和衷寒他们到南昌与安毅见过两次面,其中一次一起上山打猎,估计相互间一见投缘也未可知啊!从安毅要人的名单上看,他非常注重政治教育,重视我黄埔精神的传承,很好地体会到了校长的建军精神和殷切期待。”
  陈立夫对安毅大量吸收政工人员的聪明之举颇为赞赏。
  “说起来鲁逸轩与安师弟还是师兄弟呢……”
  贺衷寒随即便把安毅和鲁逸轩师从俄国射击教官柳申科夫的情况向蒋介石作了详细汇报。
  蒋介石微微一笑:“原来竟有如此渊源,怪不得安毅这么提携鲁逸轩,情有可原啊!”
  贺衷寒小心建议道:“校长,学生以为安师弟所言颇有道理,一直以来他的内部军官培训卓有成效,在原独立师中,营级以上主官除了积功晋升的老兵之外,大部分为我黄埔同袍,小部分为投诚的江浙皖各省讲武堂毕业生,像他的参谋长杨斌和炮营营长廖民林这几个都是讲武堂出身再毕业于保定军校的,安师弟所部各级主官的军事素质很高,否则也没有一系列显赫战功。这次重组独立师,安师弟麾下营长以上的老兵仍有十七人,其中黄汉乾等六人均出自我黄埔,四人出自保定军校,安师弟能够从三百名候职同袍中接纳八人,而且都给予营级以上职务,与其他各师相比,已经算是很够情义的了。校长也许没看安师弟来信的第三页,他建议校长派出十二名黄埔师兄弟接手南昌征募处,担任主任及各科正副科长,再派出十二人进入尹继南师弟的警备师筹备处,从士兵招募开始参与部队的整个建设过程。学生觉得这个提议非常好,这样的锻炼机会非常难得,而且安师弟他们从征兵到训练再到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拥有一整套严密的经过时间考验的优良制度,管理和训练水平远在各军之上,学生相信,只要派遣过去的师兄弟在尹师弟的领导下完成警备师组建工作,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收获。”
  蒋介石看完信缓缓放下:“有道理,安毅想得还是很周到的,不过他现在才招募到七千人,看来他仍然坚持他那套严苛的征兵标准,实在太慢了!你们要催催他加快进度,必须在二月底之前组建完毕开来南京报到,一天也不能再拖了。”
  康泽笑道:“校长请勿担心,安师弟要求再高也不会缺兵源,自从他得到校长批准建立牺牲将士纪念碑之后,各大报纸广泛报道,八卦洲如今形同集市,人满为患,全国各地赶到八卦洲义务劳动的青年学子多达五千余人,其中半数青年天天缠着尹师弟要求加入模范营,加入独立师。原本在逃亡途中失散的百余名独立师老兵听到消息,相继从江北各地赶来重归队伍,其中不少人身后跟着数十名至上百名青壮,两千余名老兵相互见面之时,如同隔世相见一般抱头痛哭,哀声遍野,把周围数千民众感动得泪如雨下,记者们趁机拍摄照片大肆渲染,弄得舆情鼎沸全国皆知,某些人恐怕再也不敢轻易开口了。”
  众人会心一笑,蒋介石满意地望向天花板:“干得不错!很不错!安毅的无声宣告已经达到了我们预想的效果,安毅也因为这一义举不缺兵员了,相得益彰啊!”
  康泽继续汇报:“校长,昨晚雨农兄对学生说,这半个月来,尹师弟不知用什么方法,让一千二百余名各高校的男女学生回去搬来行李,于昨日傍晚欢欢喜喜地乘坐包船赶赴老南昌,转入即将开学的江南医学院和理工学院继续学习。之前三天,尹师弟已经把一千三百余名青壮送上江南公司送来物资的货船,看样子是前往老南昌接受新兵训练。从今天算起,再有半月工程完工,期间很容易就能招到四五千新兵,照这个情况看,学生认为很可能安师弟他们早就预测到所产生的影响,否则不可能干得这么干净漂亮。”
  众人连声附和,纷纷说安毅越来越狡猾了,只要是机会就没见他错过的。
  蒋介石难得地笑起来:“你们别忘了你们的师弟是干什么出身的,连静老和庸之先生这些前辈名流都对他的商业天赋赞赏有加,他会做亏本生意吗?哈哈……就这样吧,把鲁逸轩这八个人立刻派到南昌去,让他们向安毅报到,另外,济时你给安毅去个电报,就说我答应他的请求了,同意那个在‘一一·二二事件’中为党国做出了杰出贡献的黄应武担任他的党代表,军衔嘛,就从上校晋升少将好了。这个黄应武十六岁就当兵,身经百战,军龄很长,在北伐中战功卓著,又是政治学校的首期毕业生,果夫对他赞赏有加,视为亲传弟子,完全具备晋升少将的资历和功绩。”
  “是!”
  俞济时低声回答,跟随弟兄们一起悄然离开,安毅师重组的最后一个难关,就这样轻松地闯过去了。
第401章
决胜于千里之外
  “报告:南京总司令部来电。”身材高大有张坚毅方脸的独立师新任通讯科长罗磊站在会议室门口,报道完毕大步走向安毅,恭敬地递上电文。
  安毅点了点头,摆摆手示意他随便找个位置坐下,随后仔细端详起来。看完后,安毅眉头舒展,对着满堂将帅扬起了手里的电文:“好消息啊,校长和总司令部已经同意了我独立师的编制计划和各级主官任命名单,看来贺师兄和俞师兄他们没少帮忙啊!现在大家理解我什么会对我那些师兄那么好了吧?应武……”
  “到!”
  黄应武一脸振奋地站了起来。
  “恭喜你!你小子晋升少将了。”安毅非常开心,这下就没有空降的党代表向自己指手画脚了。
  胡家林、杨斌等众兄弟齐声向黄应武致喜,黄应武脸上堆满了笑容,对夏俭和詹焕琪拱拱手说道:“别只恭贺我了,两位老兄不也都升将军了吗?一个是堂堂的省保安司令部的参谋长,一个是赣中司令部的司令,啧啧!这名头比起咱们老大都威风,何况小弟这个末学后进?”
  众弟兄一听都不由笑了起来,一时间群情激奋,欢声笑语不断,这时坐在黄应武身边的罗磊眉飞色舞地恭贺:“恭喜师兄了!”
  黄应武乐呵呵地掏出香烟分发一圈,最后给罗磊点上:“师弟,你别着急,只要死心塌地地跟着咱们老大干,就不愁升不了官,我从士官到将军,才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你的能力比愚兄强多了,说不定打上一两仗你这少校军衔就到上校了,努力吧!”
  罗磊点点头咧嘴一笑,在弟兄们的笑语中翻开文件夹提笔书写。
  罗磊毕业于黄埔二期政治科,随即被抽调跟随俄国教官学习无线电,在中央党部干了一年多无线电报务,再到陈果夫主持的中央政治学校进修,与半路出家的黄应武是同期同班同学,将近一年的相处,两人从相识到相知感情日渐深厚,在反对李宗仁特别委员会而发起的游行示威活动中两人都差点儿丧命,经此一难,两人的情谊更为深厚。
  此次安毅师重组,率先得到消息的罗磊再也不愿留在沉默而幽暗的中央党部里耗费自己的青春,悄悄给返回老南昌的黄应武写信请求调到独立师,黄应武早就想把精通无线电并拥有扎实军事基础的罗磊挖过来,接到信立刻找到安毅汇报,当时任凭黄应武如何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安毅都没有答应,而是悄悄给陈瑜发去个电报让他请求龚茜帮忙查询,龚茜的回电只有八个字:诚恳稳重、德才兼备!
  安毅接到回电的第二天,黄应武怀揣安毅的亲笔信赶赴南京找到老师陈果夫,硬着头皮接受陈果夫的一顿教训之后拿到批准手谕,大喜若狂的黄应武告别陈果夫立刻钻进人事处,仅用二十分钟交际就让一群喜笑颜开的“老头老太太”给他办完所有手续。
  当罗磊看到突然出现在自己办公室门口的黄应武时,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不属于中央党部的人了,被黄应武拖进门口的轿车开到总司令部再到第一军军部之后才知道,自己已经是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的一份子,罗磊激动之余,连连向师兄黄应武致谢,黄应武却非常恼火地说军部这帮狗日的大老爷太苛刻了,只给师弟定了个少校军衔。
  罗磊就这样来到老南昌,一周来他对安毅所部弟兄间浓浓的情义倍感温暖,相对于死气沉沉却又尔虞我诈的中央党部,这里的一切对于祖籍山东性格耿直的罗磊来说简直是个天堂,特别是被安毅破格任命为师部通信参谋兼通讯科长的重要职务后,罗磊心中的那点儿隔阂瞬间消除,对安毅钦佩不已满怀感激。
  安毅看到比自己大五岁的罗磊一脸郑重的表情,心里对这个新加入的弟兄十分满意。看到差不多了,便举起手示意弟兄们安静,随即朗声问道:“老罗,西面有消息了?”
  罗磊收聚思绪,打开面前的文件夹从容通报:“虎头长官和丁大队长来电,‘下贺丸’号在万县卸下了枪支弹药等物资随即顺江而下,目前正在虢亭码头装载木材,预计该船将在明日凌晨起航。另,黔西北的石珍长官来电,其搜索小队尚未遇到四十四军派遣的联络官,并请求给予二十万元援助。”
  众弟兄全都望向安毅,安毅沉思片刻走向身后的大型地图,杨斌和胡家林也站起来走到安毅身边,三个人对着地图指指点点商讨片刻,再次回到座位上,安毅望向军需科长常保芳,大声命令:“老常,你给重庆的江西会馆账户转入二十万,他们知道怎么办。石珍大哥南面是周西成的大军,北面是打得不可开交的川军各部,他正处于最困难也是发展机会最好的阶段,此时不支持更待何时?”
  “是!”
  重回独立师的上校科长常保芳大声回答。
  安毅转向罗磊:“立刻给石珍大哥复电:款项三日内即可到达重庆。虎头和老丁那边不需要回复,只需等候他们下一步的消息即可……诸位,各部的野外拉练和实弹射击训练继续进行。老廖,你的炮团不要担心消耗弹药,新配备的三十门卜福斯火炮尽管性能优异,操作简单,但是你麾下新加入的弟兄不打上几炮心里终归还是没底,操典背得再熟也是纸上谈兵,你尽可把库存的炮弹全打完,到了南京我会想办法给你们补上。”
  “是!有师座这话属下放心了,炮兵团绝不会辜负师座的期望!”
  新任炮兵团长廖民林上校霍然站起,他很清楚安毅和胡家林等长官对炮团的重视,炮团如今拥有比各友军先进的卜福斯火炮,每门价值两万四千大洋,是安毅在一个半月前咬着牙自掏腰包买下的,总司令部运来的二十四门半新旧杂牌火炮、三万发炮弹,早就被安毅送给夏俭的保安部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