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3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9/1395

第595章
一堂值得深思的课
  淅沥沥的小雨一直不停地下着,天地间一片苍茫。安毅躺在中央军校内自己小楼的长凳上,优哉游哉地与沈凤道几个就着板鸭喝着小酒。
  本来安毅是要被关进禁闭室的,但是细心的师兄王世和直接将安毅送入了他的小楼,留下两个卫兵守住大门就算是关禁闭了,回去后报告蒋介石说不能关进禁闭室,否则军校教职工和学生问起来不好办。
  此时的蒋介石气消了很多,想想安毅立下的赫赫战功,再想想独立师以及川南、云南、湘西、黔西那些安毅的老部下,觉得事情闹得太大会不好收拾,点点头认为王世和想得周到,夸奖几句走出办公室回家设宴,给鼻青脸肿明日就要飞回南昌指挥剿匪的何应钦压惊。
  有意思的是,蒋介石的“憩庐”与安毅的小楼不到百米距离,当蒋介石举杯邀约畅饮的时候,安毅也在自己的小楼里和弟兄们举杯,此刻唯一的遗憾是不能自由地走出小楼,不能履约与两位美人一起去看电影,为此安毅在电话里低声下气地向龚茜和叶青解释良久,昧着良心说紧急军事会议恐怕得接连开上几天,在这期间根本就没法离开。
  这天早上天刚蒙蒙亮,身穿整齐戎装的安毅笔直地站在“憩庐”大门口,任由梅雨季节稠密的细雨将他全身淋湿。
  几名在岗的侍卫一半以上是黄埔师兄,均已获知英名盖世的安师弟重拾流浪街头时的江湖作风,将原教育长兼老长官何敬之将军痛扁了一回,所以一个个看到安毅就想笑,心中对这个师弟敢爱敢恨天王老子也不怕的风格钦佩不已。
  可是,看到安毅绷住脸默默地站在廊前雨幕中,众人心痛之余却没有谁敢过去相劝,知道被禁足一周的安毅刚刚获得解禁,虽然中将加上将衔还在,军校代理教育长的殊荣却没了,参谋次长的官职保留,但是却没有了具体分工和权力,还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在党内记大过处分一次,目前只能留在军校给将军班和学员们当个战术教官。
  宋美龄坐在餐桌旁,拿着叉子久久不动,始终注视着纱帘外安毅笔直站立的可怜身影:“达令,安毅都站在那儿两个多小时了,你就出去给他句话吧,看来这回他是真心认错了。”
  “他认错?这小子犟得很,昨晚军政部的人去向他宣布处分,他一言不发,没有任何的悔改意思,让他继续站吧,多淋淋雨能让他冷静点儿。”
  蒋介石用手拿起块面包,慢慢吃了起来。
  宋美龄叹了口气:“这两天正在开中央全会,各界各地的代表们都知道安毅回南京来了,也都想见他一面,特别是江西、湖北、河南和西北各省的代表,个个都感激他,要是不放他出去不好应付,何况他安毅还是中央候补委员,总不能在这么重要的会议期间,连续请这么长的病假吧?当心代表们不相信啊,之前外界就有很多不好的传闻,广州的汪精卫那帮人更是大造舆论,拿安毅的职务调动使劲做文章,污蔑达令剥夺有功将领的军权,进一步加速独裁统治。”
  蒋介石无奈地放下半片面包:“你说说这家伙哪里有一点一军之将的样子?简直是个小流氓、小瘪三,我没想到他真敢干,而且当着我和那么多军中大员的面,还好,他下手有分寸,敬之只是皮肉之伤不碍事,否则岂不误了剿匪大计?”
  “噗……”
  宋美龄连忙用洁白的餐巾捂住嘴,努力不让自己笑出声来,她觉得安毅虽然荒唐,可却又是那么的率真可爱,想起那晚何应钦鼻青脸肿唉声叹气,却还要装着大度原谅安毅的样子,宋美龄就觉得越发有趣,看到蒋介石翻了个白眼,她也止不住笑意。
  蒋介石喝下口水,连连摇头:“算了,算了,你想笑就笑吧,但不能当着安毅的面笑,你这个师母要严肃地批评他才行,否则他的屁股要翘上天去了,唉……这家伙,军事水平没的说,训练军队治理地方也有一套,可就是太记仇了,果夫悄悄对我说,如今总部和党部那几个大员都还后怕,谁也没想到安毅这么野,说打就打,事前毫无征兆,军阀都还知道要面子顾忌身份,他倒好,脸都不要了。”
  宋美龄忍不住又是一笑,笑完颇为感慨地说道:“这也不能全怪他……有时候想想安毅怪可怜的,出生没几天就被亲生父母抛弃,尚未弱冠抚养他的善良老人又去世了,他从小就没有获得该有的亲情,一步步走到今天,已经很不容易了!达令,原谅他吧!去跟他说句话,让他快回去换衣服,然后就当做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让他出席会议,然后回军校教书去。我相信他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否则也不会天没亮就自责地站在门口到现在。”
  蒋介石看了看表:“都快三个小时了,他身子骨不好,在南昌、江北和北平又先后受过重伤,再淋下去真有可能会生病。这样,你去吧,你是他的师母,他非常尊敬你,你去说好些,我去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好吧。”
  宋美龄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到门外,数分钟后再次回来,摇摇头无奈地对蒋介石说道:“这孩子太犟了,达令,他说他错了,如果校长不能宽恕他,他就一直站着。”
  “娘希匹!威胁我是不是?”
  蒋介石恼火地大步走向门外,宋美龄连忙跟上,以防蒋介石发火,谁知道蒋介石看到淋成落汤鸡一般的安毅,顿感心中一软,似乎看到了安毅在南昌之战中跳进冰冷的赣江,用肩膀扛起浮桥疾呼王世和快带自己撤过浮桥的情景,鼻子一酸,仰头望向灰蒙蒙漫天细雨的天际。
  好一会儿蒋介石才低下头,静静地望着安毅,低声吩咐:“回去吧,换衣服,八点半开会。”
  “谢校长!安毅……安毅满怀愧疚,接受什么处分都心甘情愿。”安毅一脸沉重地低下了脑袋。
  蒋介石轻声叹息:“已经处分过了,这事儿就不要再提了。出席完今天的会议,明天开始回军校授课,当教育长你不够格,上专业课还是很受欢迎的。”
  “是!”
  安毅立正敬了个礼,非常正规地原地转身,迈着军人的步伐,走向蒙蒙细雨中的自家小楼。
  宋美龄感慨地叹了口气,一时间琢磨不透这对师生之间怎么会几句话就解决问题,自己刚才说了近百句话怎么都不顶用?
  国民会议第一次正式会议开始,坐在军人席上的军委各部老大看到坐姿端正、一丝不苟的安毅就想笑,安毅却似从未发生过什么一样,仔细倾听台上的主席团主席于右任关于《约法及实业建设程序》及《慰劳将士嘉勉侨胞》的报告,周边不少代表都悄悄望向年纪轻轻却坐在军政席前排的安毅,眼里满是崇敬和喜爱,哪里知道一周前发生的那件不可思议的事件。
  拖拉冗长的会议终于结束,安毅依照蒋介石的意思,再次请“病假”,悄悄返回到厚载巷的办事处,处理堆积一周的大小事务,忙到晚上才换上便服赶到隔壁龚茜家吃饭,晚上与龚茜、叶青两人悄悄溜进鼓楼街口的“京华影院”观看影片《米老鼠和大巨人》,完了三人又兴高采烈地去逛夫子庙吃夜宵,一直玩到深夜十一点才一同返回龚茜家里。
  叶青留了下来与龚茜夜话,安毅返回隔壁整理南昌发来的各种情报,准备给黄埔将军班的学员们好好上一堂生动的战略战术大课。
  第三日下午两点,距离上课时间还有半小时,中央军校礼堂里已经将星云集,座无虚席,一百余名将军班学员、数十名能抽出时间的军校各科教官、五百名军校正则班优秀学生齐聚一堂,十余名欧美日军事教官也兴致盎然地端坐台下,等待阔别已久的安毅将军即将讲授的第一堂课。
  安毅的战略战术课,历来深受中央军校师生们的欢迎和推崇,加上安毅身经百战,实践经验相当丰富,能够深入浅出贴近实际、用简单而又生动易懂的语言将每一内容讲解得清晰易懂,令学生们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两点三十分,身穿夏季迷彩作训服的安毅准时进入大门,登上讲台,七百余名师生在值星官洪亮的口令中起立敬礼,安毅端正地回了个环礼,脱下软帽正要讲话,立即被全场热烈的掌声所打断。
  安毅知道掌声是给自己和征战大西南的将士们的,于是非常客气地对着麦克风致谢,谦逊地请大家坐下。
  “感谢大家!第七期学员因为战事的需要,去年已经陆续毕业,进入军中,其中的一百四十二人进入了原先的第五军团,经历了南阳战役、洛阳战役和川南各战役,他们在近一年的战斗中逐渐成熟起来,其中积功晋升的军衔最高者为少校营长,出自我中央军校表现的这样优秀的军官共十一名,目前已经成为驻川各师中的优秀军官。在座的除了本人的同僚和各友军前来进修的同仁之外,大部分都是第八期的同袍,从第八期开始,军校的学制改为三年,这是军队建设的需要,同时外面暂时也没什么大战可打,想立功也没什么好机会,希望各位安心留下学习。”
  安毅的话音刚落,台下一片笑声,安毅环视一圈,平静地说道:“也许有的弟兄想问,目前正在激烈进行的粤闽湘赣、赣鄂皖、湘鄂赣、湘鄂川黔等地轰轰烈烈的剿匪战争不是大战吗?我只能说是,而且会越打越大,短期之内不会有个结果。”
  满堂一片哗然,欧美日教官们也惊愕地望着台上的安毅,都很难理解这个攻无不克、善打硬仗大仗的年轻将领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围剿中央军投入的兵力高达二十万,以第十九路军主力置于兴国地区,向龙冈、宁都方向进攻;以第五路军第二十八、四十三、五十四、七十七等师置于万安、泰和、吉安、吉水、永丰一带,向东固、沙溪方向进攻;以第二十六路军主力置于乐安、宜黄地区,向大金竹、洛口方向进攻;以第六路军主力置于南丰和福建建宁一带,向广昌方向进攻。另以驻闽新编第四旅、新编第二师卢兴邦旅、第四十九师和驻粤第六十二师在赣闽、赣粤边实施堵击,总兵力十八个师又三个旅,合计二十万大军,去清剿还不到十万的泥腿子红军,这样悬殊的兵力对比、而且中央军有过第一次围剿的失败教训可吸取,安毅竟然不看好这次大规模的战事,说出“仗会越打越大短期之内不会有个结果”的预言,等同于预测中央军将会以失败而告终,怎么会不让满堂为之哗然?
  安毅耐心地等待会场安静下来,毫不在乎地继续自己的话题:“今天这堂课,本人所要讲解的内容就是关于对第二次围剿的预测,从各个方面分析一下交战双方的优劣条件,根据各自所处的位置以及整个大战场中各个分战场的历史人文环境、气候、地理等诸多条件,尝试性地做出个总体预测来。在此我先声明一下,我之所以用‘交战双方’一词并非是我没有立场,而是便于大家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进行探讨,不用有意无意地带上个人情绪;其次,我下面所有的讲话内容仅是一次学术性研讨,不含有任何政治目的、不与任何意识形态相关、不带有偏见的倾向性主观臆断。请大家记住我的两点声明,这两点声明非常重要,因为学术上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意识形态上的错误要出大问题。”
  众人又是会心一笑,以前安毅上课也开过这样的玩笑,为此政治部和政训处的官员们对此也一笑了之,无可奈何,大家都清楚地知道安毅的声明是什么意思,狡猾的安毅总是先把所有的嫌疑撇开再说,所有人都听到了他光明正大的声明,于是谁也无法去打小报告了。
  安毅言归正传,根据自己得自参谋部可在军队系统内部公开的战报和南昌情报站发来的秘密情报,一点点地将第二次围剿从发起到现在的各次战斗加以陈述:从何应钦的“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作战方针讲到有些部队每天只前进二点五到二点八公里,从轻敌冒进被打埋伏到畏惧不前被蚂蚁啃大象打残,用一个个刚刚发生不久的战例清楚无误地告诉大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集团、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样的命令可能就会出现多种执行情况,再加上极为僵化限制各作战部队发挥自身优势的“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错误指导思想,此次大战不会有令人期待的地方,正相反,缺乏对崇山峻岭的深入认识、复杂的河流涨落规律、雨季雨量及植被特点、住民居住分布情况、甚至粮食作物种植和一日两餐等必要情况的了解,将成为进攻一方最主要的敌人,细细归纳也只是三个军事传统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在这三大要素的基础上才是装备,而三大要素中最主要的“人和”在哪一方手里?
  两个小时后,满堂将校和学员听得津津有味,却又忧心忡忡,安毅没有说出任何具体的预测,而是以一则小故事结束了今天的大课:“四月份我在川南巡视战场,下面部队的电讯科长对我说,笔架山太高太过宽广,森林尽数覆盖,与对面相隔二点五公里的黄羊坳之间因地质问题无法进行无线电联系,两个地方直线距离不超过三公里,走路却要走八个小时的盘山小道,无法快速有效地进行联系。科长话音刚停,黄羊坳上传来一阵吆喝,声传十里,山谷回荡,黄羊坳上住着的那户人家的主人站在山头上大喊,笔架山山脚下的这个村子里很快走出个汉子,站在我前面五十多米的高坎上对着黄羊坳哇哇叫,我是四川人,听得出他们喊的是什么,原来两人在传递消息,黄羊坳上住着的是老大,今天他打猎时套到了一只獐子,要带着家人下山和笔架山脚下的老二一家聚一聚,老大告诉老二马上去买酒。当时我那科长看傻眼了,我过去征得同意留了下来,用我自己的酒当晚和他们一群人大醉了一场。黄羊坳上下山的大哥一家为了这餐酒,足足走了五小时羊肠山道,而我麾下的弟兄却要用八小时,足足多了两个半小时,原因是有一段捷径隐藏在不起眼的密林里,我们都不知道,只有他们自己人才熟悉。诸位,今天的课到此结束,再见!”
  满堂全体起立,掌声如雷,当天晚上本课内容就传遍了军校,很快传到总部将校和蒋介石耳里。
  将帅们听到后莞尔一笑,没有谁当真,结果十天不到一个个失败的消息接踵传来,但是没一个人为此承担错误,也没有一个失败的将领愿意检讨,唯独十余名来自欧美日的军事教官大为震惊,一个个都在想方设法预约安毅,对战事详细进行推演。
第596章
徒呼奈何
  夜雨还在下个不停,安毅处理完刘昊送来的情报,将批示的文件整理好装进卷宗,递给刘昊,点点头微微一笑。
  刘昊把卷宗收进文件袋,从衣帽钩上取下中校军服,从容穿上,戴上帽子敬个礼无声下楼。
  轿车缓缓开来,刘昊望了一眼笔直站立在雨中的日本教官,微微摇头钻进轿车很快离去,心里在想这高个子的小日本怎么这么能磨?安毅连续拒绝他三个晚上他仍然每晚都来,每次都要站到凌晨一两点安毅熄灯之后才怅然离去。
  小九给安毅端上杯新茶:“那个石川浩一还站在外面淋雨,这小子真他娘的顽固,连续三个晚上都这样,恐怕你不答应和他推演,他会这么一天天站下去。”
  “唉……”
  安毅长叹一声:“美国佬来了,英国佬来了,德国的斯米切尔教官也来了,日本人也来了,就没有一个中国学生和教官来找我切磋,可见……可见……老子心里不好受啊!难道我们的军人就那么麻木不思进取吗?就没有一点的危机感吗?我失望啊!”
  沈凤道捏着本书走进来:“估计你也不用这么失望,有个学生连续几个晚上都在外徘徊,熄灯号吹响前才跑回去。我观察了很久,那家伙像是苦孩子出身,腼腆得有点儿自卑,大前天晚上他想敲门,科林斯教官正好到来,他就回避了,这几个晚上小日本总站在门口一动不动,他来了更不敢靠近,犹豫一阵就回去了。”
  “哦?你知道那小子的名字吗?”安毅有些激动地问道。
  “记得,炮科的陕西籍学员李君,像是没字号,下巴有条伤痕。”时常跟随安毅去授课总是坐在后排的沈凤道记得很多学生。
  安毅点点头:“记起来了,这小子是临潼人,从难民中择优进入湘西士官基地,最后让他考上第八期的,第八期中如此出身的仅此一人。他家境贫寒,父母已逝,全靠帮村里私塾种地打杂活下来,举目无亲孤身一人,却能将三个孩子和饿成皮包骨的教书先生夫妇一路搀扶逃到鄂西,下巴那道伤痕就是路上摔伤的,算是个意志坚强有情有义的汉子。你去,和值星官打个招呼就说我请李君,把他叫进来,我看他有何话说。”
  “是!”
  沈凤道二话没说立即下楼。
  安毅想了想走下楼梯来到屋檐下,目送沈凤道打伞离去,缓缓转向石川浩一,上下打量他湿漉漉的全身,最后凝视他倔强的眼睛:“石川君,这是何苦?你也知道我对贵国没有任何好感,也不愿与贵国人打交道,石川君作为日本陆军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年方二十八岁就官至少佐,被派到我中央军校担任教官,至今已有两年,难道还弄不清楚中央陆军学校的水平和有限的潜力吗?”
  “感谢安将军怜顾,石川不胜感激!将军,石川认为,军事指挥也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没有国界,不管我是哪一个国家的人,都不应该受到将军的轻慢和拒绝。石川之所以这么站着请求,完全是因为石川敬慕将军,钦佩将军在中国战场上创造的一个个奇迹,非常渴望能得到将军的指教,将军,石川有礼了!”石川深深弯下腰久久鞠躬。
  安毅叹了口气:“这个世界全乱套了,说不定将来我会与石川君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不过,这并不是我拒绝石川君的原因。回去吧,洗个澡换身衣服再来,我摆酒等你,如果你愿意的话。”
  石川大喜过望,再次深深鞠躬,仰起头迈着标准的步伐大步走向外籍教官宿舍区。
  “大哥,你答应他了?”小九惊讶地问道。
  “哪怕你是我的仇人,只要你能和他一样能连续站在外面淋上三个晚上的雨,我也答应你。”
  安毅摇头苦笑了一下转身入内,吩咐侍卫开车出去买些酒菜回来,坐在楼下的餐桌旁,开始缓缓擦桌子。
  “报告教官,第八期炮科学员李君奉命前来,请教官训示!”
  李君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略微单薄的身体有些摇晃,眼中神色和微微颤抖的声音,却已经把他此时的心情表露无疑。
  安毅点点头:“坐吧,不用这么正规,算是咱们之间的私下交流就行。”
  “学生不敢……还是站着吧。”李君略长的方脸有些涨红,微微翘起的坚毅下巴几乎快贴到胸口了。
  “叫你坐就坐吧,喝杯茶,把你想要对我说的话说出来,如果没有什么问题,你现在就回去。”安毅不在乎地说道。
  李君果然不敢客气了,拘束地来到安毅侧边,低声致谢,缓缓坐下半边屁股,惹得小九哈哈一笑,上去一把提起他再次轻轻放下:“坐正了,凳子上有钉子还是你长痔疮了?”
  李君的脸更红了,双手接过热茶,对小九感激一笑:“谢谢长官!弟兄们都说林长官身手绝高,枪法如神,飞檐走壁如履平地,真羡慕林长官的能耐。”
  “你这是说书啦?别那么夸张,行了,司令问你话呢,回答问题吧。”小九拍拍他肩膀,走进厨房准备碗筷酒杯。
  李君喝下口茶,鼓起勇气望着安毅:“教官,学生来了几次,看到有人拜访就不敢进来敲门,学生只是想……想到破解山地围剿作战劣势的一个法子,不知在大规模的战事中能不能用到,又该怎么用才能达到目的?”
  安毅心里非常高兴,脸上却是温和的笑容:“思考是进步的开始,你能有这种独立思考精神,难能可贵。说吧,说出来我听听,咱们可以探讨一下。”
  李君得到赞扬,心中大定,立即把心中所想详细说出:“小时候我听我爹说过,同治年间咸阳边上的太白山区有股顽匪,时常出来打家劫舍,官府怎么也奈何不得,攻进去损兵折将,守在外面又长年累月不是个事儿,弄不好冷不丁被顽匪摸出来收拾一下,弄得官兵在三年之内都徒呼奈何,后来换了个据说是江西籍的劳总兵,他一上任不急着剿匪,而是张榜安民,重金巡查路径,随后建起三十六个稳固的关卡,关卡建好之前,总兵扬言准备长期封锁,里面的老百姓吓得全都出来买盐巴和其他东西,谁知出来之后就不让进去了,结果山里的民众担心自己家人的安全,又都出来找,总兵照样把所有出来的人全都送进腾空的大营里严加看管,过了一个月没人出来了,里面的三千多顽匪看看不对劲开始进攻,但是每次都被打回去,那个总兵把每座关卡周围的所有树木砍伐一空,用来做栅栏和陷阱,顽匪们死伤惨重,无力进攻,总兵也不急于进去,而是让数千被羁押的山民开始开垦田地,自给自足,等到秋收的时候就挑选几个家里有土匪的贫民进山招降,仅用了七个月时间,不伤自己的一兵一卒,也不伤一个百姓,就把剩下的两千多顽匪全都招降了,接着率领南下去福建平叛,这帮顽匪感恩戴德个个拼命,立下许多战功,后来听说这个总兵得罪了朝廷,为掩护麾下弟兄逃跑被砍了脑袋,太白当地百姓知道后连哭三天,给他建了个祠堂。”
  “这件事是真是假?或者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安毅突然问道。
  “不不!教官,你是我们的恩人,又是我的老师,我怎么可能会做欺师灭祖的事情?其实我爷爷就是土匪中的一个,因为我爷爷识字,成了劳总兵的亲卫,我爷爷本要一起战死的,但是按照劳总兵托付不能死,把挂在南昌城头的劳总兵脑袋偷回太白,重塑金身,安葬建祠,让劳总兵永远和那些他说自己对不起的乡亲们在一起,我爷爷只能照办,后来清廷追查,我爷爷更换姓名逃到临潼乡下,于是我家就落户临潼了。”李君如实回答,颇为伤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9/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