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3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0/1395

  安毅心中震惊不已,沉思片刻低声问道:“你的意思是,把那个劳总兵的方法用到江西剿匪上面?”
  “正是,学生觉得,可以用教官传授的明暗堡构筑方式,实施外围封锁,十八个师二十万大军封不住五六个几十平方公里区域的所有交通要道吗?如今不同于冷兵器时代了,只要地形选择正确,几挺机枪就能阻挡一个连甚至一个营,全面封锁的同时,还能与政治宣传、收买分化和悬赏等办法相配合,促使敌人内部生变,必要时和选择秋季风高物燥之时,确定风险放火烧山,这样一来,只需一年应该就能解决问题。”
  李君胆子越来越大,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安毅缓缓站起,来回踱步,最后回到万分紧张的李君身边坐下:“你和谁讨论过这些方法没有?”
  李君摇摇头:“没有,同学们不怎么愿意搭理我,估计是学生不会玩不会唱歌也不会打球,就喜欢自己读书,特别喜欢读教官编写的书,感觉里面有无穷奥妙。那天听教官上大课,回来之后学生立即翻看教官写的工兵科专业书和《山地作战基础》,获得很大启发,联想到我爹讲给我听的爷爷的故事,就大胆地想出这个对策,想让教官点评一下。学生的思路不知是对是错,如果对的话,不足在何处?如此大兵团的多点作战,又是山地战,应该掌握哪一些原则?这就是学生想请教官指点的。”
  安毅长叹一声:“谁说我中华没有奇才啊……”
  “报告司令,石川快到了,酒菜也快到了。”侍卫低声禀报。
  安毅点点头:“李君,留下陪我喝一杯,还有那个日本教官,你不想说话就别说,静静地听就行,估计对你有益。至于你所提出的思路和问题,我可以告诉你,都是很好的,而且可行有效,不过真正的功力还在实践,在将领的指挥和军队的素质。从明天开始,你可以随时到我这儿来,读书交流都行,我这里有几本从军以来亲身经历的每一次战斗战役的笔记和心得体会,你可以在这儿随便翻看。”
  李君兴奋得跳起来:“教官……教官,李君该怎么感谢啊?说起来,李君这条命也是你给我的,教官……”
  “行了,不嫌弃就叫我一声大哥,我也是孤儿,但是我有很多兄弟,希望你也有很多兄弟。”
  安毅说完微微一笑,转身走向大门,礼貌地迎接石川,突然闻到一股独特的味道,非常惊讶:“石川君,日本男人也喜欢洒香水吗?”
  “不不!将军误会了,这是我石川家族特有的规矩,进见或拜访尊敬的人,必须换上熏香的洁净衣服,以示尊重。”石川恭敬地回答。
  沈凤道低声告诉安毅:“这是一种古老的香料,主料是艾草和龙涎香,还有两种辅料也很珍贵,但不难找,只是制作和焙烤过程比较讲究,你喜欢的话,下次上武当我给你带点儿下来。”
  石川大吃一惊:“这位沈将军果然博学通达,石川向您致敬!尚请将军多多关照!”
  沈凤道微微一笑:“你们谈,我不善饮暂且休息,失陪了!”
  石川连忙鞠躬,目送沈凤道上楼,心中感慨不已,自己家族流传百年的独特香料竟然被人一语道破配方和工艺,怎么不让这位自诩传统豪族的日本军人惊叹。
  “这位是……”
  石川望向呆若木鸡的李君。
  安毅微微一笑:“我的弟弟李君,知道石川君要来,特意赶来聆听石川君的教诲,哈哈……李君,帮忙摆杯子。”
  “啊?哦……”
  李君从幸福与感激的眩晕中清醒过来,忙不迭地走到小九身边,在小九的低声指点下忙碌起来。
  石川在安毅的谦让下鞠躬而坐,安毅示意站在一旁的李君坐到自己身边的空登上。
  拘束甚至有点儿自卑的李君情不自禁地走上去坐下,似乎突然增加了信心和灵气,接过小九手中的酒瓶,恭恭敬敬地给石川倒上一杯,再给安毅倒满,最后看到小九不愿坐下,才给自己面前的杯子倒满,在安毅的提议和石川的感谢声中,情不自禁端起杯,似模似样地与两位教官轻轻一碰,也学着安毅的样子仰头倒进喉咙,顿时感到一股从未有过、难以抑制的辛辣猛然袭来,冲进鼻子肺腑满腔皆是,一时间什么斯文礼貌都顾不上了,弯下腰剧烈咳嗽起来,逗得安毅哈哈大笑,石川却惊讶不已……
第597章
人才难得
  楼外夜雨淅淅,楼内酒香四溢,气氛轻松。
  石川显然是个善饮之人,对中国酒文化和茶道都有一定的了解,半瓶进贤醇酒下肚,石川渐渐放开了,虽然平日里那种彬彬有礼极为生硬的表面礼节还在,但是语气不知不觉轻松很多。
  安毅应石川要求简要介绍了西南战事的大致经过,删减了“西南计划”的所有细节和具体作战方式,只是按照时间顺序做了大致介绍。
  石川深为感谢,非常感慨地说想不到有朝一日能和名将安毅坐在一起,还能如此开诚布公地探讨刚刚结束的战事。
  或许是一种回报,或许是想加深安毅对自己的认识,改变对自己的态度,石川非常主动也很自然地把话题转到当今中国的局面上,他从东北开始讲起,一直讲到西北、西南的权力真空和南京政府鞭长莫及的窘境,讲到西南三省潜在的混乱因素以及地缘上的局限,甚至把英国人正在支持的西藏叛乱都连带说出,最后把目光转向近来形势急转直下的两广:“安君,陈济棠将军悄悄撤出广西重镇梧州,与半流亡的另一个政府领袖汪精卫先生建立了联系,使得身陷困境的李宗仁将军不费一枪一弹,从容接手梧州,很可能因为这一重大变化,让李宗仁将军的军队财务问题大大改善。从目前公开获得的消息分析,两广似乎出现再度联合的迹象,而背后牵线搭桥之人,很可能就是资历深厚的党内领袖之一的汪精卫先生。自从胡汉民先生因为约法之争被蒋中正先生囚禁之后,古应芬等国民党元老已经离开南京政府,聚集在广州企图另立新政府,就连对蒋中正先生较为支持的中山先生独子孙科先生,也离开南京,避居上海,两次公开呼吁释放胡汉民先生,并与广州方面保持密切联系。由此推测,两广很可能成为中国下一个战争爆发热点,届时,恐怕又要安君出山了,哈哈!”
  李君从未听到过如此开阔的局势分析,也从未有机会接触到除了自己专业之外的这么多综合知识,只觉得石川教官是那么的博学深远,安毅教官是那么的从容不迫,成竹在胸,李君脑海里有待开启的一扇扇知识大门,似乎就在安毅与石川的闲谈中无声开启,一双不大的长着单眼皮的明亮眼睛,熠熠生辉,闪烁着如饥似渴的求知光芒。
  安毅敬了石川一杯,用公筷给他送上一段春卷,对连连致谢的石川微微摇头:“石川君的情报来源相当丰富,分析客观,目光独到,相当精彩,若不是知道石川君来到中国仅两年多时间,本人真以为石川君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十年了。”
  石川谦逊一笑:“安君过奖了,本人十七岁从军到了贵国的满洲,二十二岁退役考入陆军大学,毕业服役的两年时间又都在朝鲜,也就是连接满洲的丹东地区,因此本人学会了汉语,对中国有了一定的了解,否则,本人也不会被派来这里来出任教官。古老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越是了解,越觉得其精妙无比深厚幽远,一个日本人要是想真正了解中国文化,恐怕穷尽一生之力也难以有所建树啊!”
  “本人对石川君的毅力和执着深为佩服啊!”
  安毅心中忧虑重重,推测到石川原本服役的部队除了关东军之外不会有第二个,但是安毅没有深究,日本人从甲午战争开始就没有一天停止过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准备,石川只是千千万万居心叵测的日本人中的一个罢了,相比之下,中国的政客还在争权夺利,军队派系丛生,貌合神离,割据仍然继续,内斗连年不止,弄得民生涂炭国力大损,自己纵有天大的雄心壮志也只能苦心经营早些准备,哪里有什么回天之力啊!
  石川看到安毅眼中的落寞与冷淡,以为安毅错误地推测他的真实身份,想了想端起李君面前的酒瓶,恭敬地给安毅斟满酒,放下酒瓶诚恳地说道:“安君,有幸与安君共事多日,今天才能与安君促膝长谈把酒言欢,确实令石川深有感触啊!借此机会不妨与安君开诚布公,以一个帝国军人的人格尊严,说说石川的真实处境和身份,石川之所以在二十二岁获得晋升前退役,完全是对军队在满洲的挺进行为不满所致,回到日本沉思半年,苦苦抉择之后才决定报考陆军大学,因为除了从军,石川不知自己能干些什么。由于本人成绩不错,对中国也有所了解,在帝国与南京政府的友好交流协议签订后,才奉命离开朝鲜服役地来到南京,但是本人从未接受过任何的特殊使命,也没有任何一个帝国军队情报机构与本人有过接触,之所以对中国的情况有所了解,完全得益于每周一次到我日本帝国驻南京领事馆述职所得,还有就是与军校众多同僚交谈中获益。石川从未有刺探中国军队军事政治秘密的企图和行为,只是根据现有的情报来源,做些私下分析总结。在此,石川还能将一个刚刚在使馆武官处看到的内部通报告诉安君,以表心意:前日,旅居大连的阎锡山将军把二百万巨款转至香港,再从香港转至广州,受益人是谁,安君应该能推测到,而且相信安君也能从中看到下野的阎锡山将军的心情,以及两广即将发生的变化。”
  安毅向石川微微致意:“谢谢石川君!可惜如此重要的情报,对安某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安某如今和你一样只是个军校教官。请,安某敬石川君一杯,略表谢意!”
  “请!”
  石川一饮而尽,对殷勤倒酒的李君微微点头,转向安毅,露出个坦诚的微笑:“安君知道李宗仁将军已经通过安南的法国人,购买了一批武器制造设备和钢材,在广西西南边境城市龙州建起了一个兵工厂吗?据石川所知,与安君情如兄弟的黔西四十三军军长石珍将军,已经对广西进行经济封锁长达一年之久,桂军最主要的财富来源鸦片烟土由此被断绝,为此,深陷资金困扰的李宗仁将军在长达半年时间里,没能给麾下官兵发放一元军饷,他如今却花费巨资建立兵工厂,生产武器弹药,这笔钱从何而来,安君不感兴趣吗?”
  安毅微微吃惊,坐正身子,恭敬地向石川致礼:“还请石川君赐教!”
  石川连忙客气地回礼:“安君无需客气,安君是石川在中国军队中唯一钦佩之人,不管安君如何对待石川,石川都会一如既往尊敬将军,珍惜心中的一见如故之感,彼此交流也是出自真心自然而然。安君,李宗仁将军从隐居香港的李济深将军手里获得大笔援助,一个半月前,又在陈济棠将军手里获得一百八十万元的暗中资助,而当时南京中央政府的报纸还在报道粤桂两军激烈交战的消息,令人动容啊!安君,知道石川获得这一消息时有何感受吗?”
  “请说!”安毅客气地伸出手。
  “石川想起了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只觉得数年来的中国形势,比起千年前的三国时代更为混乱啊!也许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兵法的继承发展,才有了那么多的实践总结和理论丰富,其中真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啊!”
  石川长叹一声,端起酒杯自饮一杯,放下杯子后还仰望上空感叹声声。
  安毅心里非常难过,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忧伤,给石川倒上一杯酒,与他轻轻一碰随即一饮而尽,放下杯子夹起一粒蚕豆慢慢嚼咬,丝毫感觉不到其中滋味。
  “安君,如果南京政府讨伐两广,石川认为只有将军能够胜任领军征战的重任,且不说安君旧部优秀的战斗力以及先进的山地战训练成果,只说指挥才华和治军能力,非安君不足以胜任啊!换做其他将领指挥,在山势延绵、地域复杂的两广战场,恐怕又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石川双眼已经发红,笔直的鼻子也染上微红,薄薄的双唇微微张开,嘴角挂着轻松的笑意,显然酒精让他放开了一切顾虑,也让他的思维变得更为敏锐。
  安毅知道石川想让自己说出两广的战略设想,略作考虑微微一笑,从容询问:“石川君,如果让您来指挥两广讨伐战争,石川君将如何处置?”
  石川一愣,随即抚掌大笑,笑了好久才说安毅狡猾,收起笑容郑重地回答:“石川有过想法但很不成熟,也没有为此进行专门研究,真要是干的话,无疑还是采取稳妥的常规战,从海陆两路发起战事,形成多面夹击之势。当然,陆战方面可以分兵多路,进行断绝分割,凭借兵力优势把整个大战场分为若干个小战场来处理,具体推进步骤和各战场战术布置,你我都不用费心了,还有参谋长嘛!”
  安毅听了哈哈大笑,石川也快活地大声笑了起来,两人笑完齐齐举杯痛饮,安毅放下杯子,不等石川开口询问,主动说出自己的作战思路:“如果换安某指挥这场大战,动用海军是必须的,虽然中国的海军如此弱小,但也聊胜于无。利用海军运送兵力,集结于粤东潮汕地区,多少能牵制粤军,令其不敢轻举妄动。重点将放在广西,先派出四个师出云南取百色,走龙云将军东征广西时的老路,但是拿下百色、田东之后,大军不再东进而是南下,直取龙州和凭祥镇南关,立即构建阻击线,将桂军退路悉数堵死,与此同时派出六个师,出湖南、贵州,兵分两路,攻打桂林和庆远(宜州),最后会师柳州,无论哪一路取得进展,只有五万兵力的桂军只能退到桂东一线,这样一来,战争就差不多结束了。”
  石川沉思良久,突然站起,兴奋之余抚掌长叹,随后深深鞠躬提出告辞:“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感谢安君的赐教,今日一聚石川铭记在心!谢谢安君!夜已深石川不胜酒力,再不走就失态了,请安君海涵!”
  安毅将石川送出门外,礼貌告别,回到酒桌旁坐下,默默自斟自饮,喝下两杯抬头望向深思的李君:“李君,你现在心情如何?”
  “我……我真害怕,想起教官提到过的日本军队的野心,我心里很难过,为什么总司令部和中央政府还这么软弱啊?日本人无处不在,连我们的军校都有,我们却没有一点准备,万一打起来怎么办啊?”
  李君激动地望着安毅。
  安毅点点头:“有危机感就好,就怕你麻木。至于军校为何还允许日本教官的存在,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事情,就像我和石川喝酒切磋,也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解释原因的。李君,你很有前途,好好学,我对你期望很高!”
  “是!教官,李君也回去了,明天开始,李君只要有时间就来求教。”李君站起来。
  安毅示意他坐下:“陪我喝一杯吧,下次你来我让小九给你根钥匙,我在和教育处以及你们炮队队长打个招呼,让他们允许你在学习和训练之余多些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不在家的话,你也尽可进来读书,还可以和留守的几位侍卫大哥一起吃饭,学校的伙食太差,你没日没夜地学,营养要跟得上,还有就是留守的两个侍卫大哥都是跟随我征战多年的好弟兄,他们出自道门,不但学识不错,而且还有一身武功,你要是愿意就拜他们为师学点儿武艺,说不定今后用得着。”
  “我……学生……”
  李君激动得不知怎么说话了。
  安毅摇摇头:“别那么客气了,愿意的话就叫我声大哥吧,你也是孤苦伶仃一个人,等哪天有时间,我带你去老南昌,有个前辈或许跟你有点儿渊源。”
  李君激动地抓过酒瓶给安毅斟酒,自己也倒上一杯,恭恭敬敬地双手端起,低声喊了一声大哥,随即一饮而尽。
  安毅哑然失笑,指着李君说道:“看,进步了不是?这一大杯足有一两,你也不咳嗽了,哈哈!”
  李君咧嘴一笑,飞快坐下,一面给安毅倒酒一面低声问道:“大哥,要是真让你率兵攻打两广,你会按照刚才对石川教官所说的方法打吗……”
  安毅笑而不语,李君若有所思,重重地点了点头。
第598章
不罢不休的算计(一)
  新落成不久的南昌行营,坐落在百花洲畔,与安毅名下气派精致的“江南宾馆”隔水相望,湖青柳绿,风景秀丽,合理的布局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使得这个权利超越江西省政府的军政机关备受瞩目。
  行营二楼的秘书长办公室里,杨永泰面对一份份密报,唏嘘嗟叹:广东霸主陈济棠眼看西南三省转眼间被蒋介石拿下,数十万川军和滇军在老蒋多管齐下的打击利诱中分崩离析,胆战心惊之下,早已停止对李宗仁桂军的征伐,收起统一两广的雄心壮志,采取了暗中联合抱团自保的策略,谁知道在汪精卫和李宗仁巧妙的逼迫之下,脑袋发热的陈济棠再也无法保持表面的中立地位,身不由己之下终于撕破脸皮竖起反旗。
  在自诩为孙中山先生唯一合法继承人的汪精卫和一群民国遗老失意政客的鼓动下,陈济棠高呼反对蒋介石独裁、反对南京政府、建立以汪精卫为首的中央新政府的口号,唐绍仪、汪兆铭、古应芬、林森、许崇智、李宗仁、李文范等人立即拉上陈济棠一起联名通电,要求蒋中正于四十八小时内下野,避居上海的孙中山独子孙科见蒋介石越发独断专行,亦通电附和。
  五月二十七日,汪精卫政府的广州中央执监委员非常大会成立,通过国民政府组织大纲,推举唐绍仪、汪兆铭、古应芬、孙科、邹鲁、陈济棠、李宗仁、邓泽如、许崇智、林森、萧佛成、王宠惠、陈友仁、李烈钧、熊克武、唐生智、蒋尊簋为政府委员。结果此举换来全国各地和各军将领的一片声讨声,航空部队和海军也都加入军事声讨的准备之列,陈济棠后悔不已,但已骑虎难下,匆忙开始军事上的相应布置,以应对正在围剿江西共产党红军的中央军猛然南下。
  南昌行营秘书长杨永泰身体逐步康复已经扔掉了拐杖,与他同机出事的江西省主席鲁涤平还在家中静养,杨永泰这个总司令第一智囊只能临时担负起政府和行营的繁重事务。
  令杨永泰颇为烦恼的是,现任南昌行营主任何应钦从三月份开始指挥二十万大军进攻红军以来,历时三月寸功全无,损兵折将,特别是近半个月以来,第五路军郭华宗四十三师在潭头、水南、白沙一线战败,紧接着胡祖玉的第五师、毛秉文的第八师一路溃败,现龟缩于广昌一线,孙连仲部二十五师寸步难行,军心浮动,郝梦龄第五十四师在沙溪中伏,损失极为惨重,这还不算,五路大军中的三路还深陷进退不得的困局之中。
  杨永泰坐在特制的软椅上,愁眉紧锁,望了一眼桌面上堆积如山的各种文件战报,暗自叹息,转向秘书,低声吩咐他去把刚从前线视察回来的剿匪总指挥何应钦叫来。
  来到南昌已经三月多月了,杨永泰被安毅无所不在的影响力所震惊,无论军政民政,兵力多达九个旅的警备司令部和势力雄厚影响巨大的江南集团相互配合,南昌行营就算是想迈出一步都非常困难。
  这个江西警备司令部拥有强大的军力、训练有素的官兵、设施完善的驻地和训练场所,还有自成一体的高效指挥系统,使得他们控制下的南昌地区各县镇从来不受共产党红军的侵犯,但是他们也绝对不会帮助任何一支剿匪部队,连情报交换都明言拒绝,更别说联合作战了。
  开进江西境内的十余万大军远没有当地警备部队熟悉地形、气候和民情,走到哪儿都战战兢兢,极为被动,可是警备部队却总以自身防务繁重无法抽调兵力为借口,不给予任何帮助,弄得杨永泰和何应钦恼火不已,却又束手无策,因为这个借口明知是假却堂而皇之,警备部队的后台又是刚刚出任云南省主席的原参谋总长朱培德,以及天王老子都不怕的安毅,没有合适的理由根本就无法驳斥,甚至有可能引起极大反弹。
  江南集团则是军用物资的最大供应商,虽然安毅年初已经退出了江南兵工厂,这个已经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兵工厂从此以后不再受江南集团的制约,但是兵工厂的整个兵器研究所、各分厂厂长和四百余名技术人员已经全部离开,迁往蓬勃发展的湘西兵工厂,对此兵工署和南昌行营无比着急,却又无能为力,因为这些技术骨干和高级研究人员都捧着安毅的饭碗,几乎全都是安毅一手培养和挖掘出来的人才,从骨子里对安毅感恩戴德,忠心耿耿,因此宁愿辞去高官厚禄和多年的军职也不愿意留下,使得江南兵工厂的技术能力和生产效率大打折扣。
  再一个,已经分拆重组的江南集团在整个江西的经济体系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领导地位,虽然分离出去的企业能提供从食品干粮到衣服帽子、从士兵的腰带到手里的铁锹的大部分产品,但是关键的水陆交通运输、仓储中转等实体依然牢牢地控制在江南集团手里,没有他们的配合,就是想走一步都困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0/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