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3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6/1395

  客厅里传来几声激动的对话,敲碎了安毅的幻境,安毅不悦地皱皱眉头,侧转身子捡起床头的手表,借着投入窗帘的朝阳金辉看了一眼,不由哑然失笑,连忙爬起来穿上睡衣,打开虚掩的房门,一眼看到沈凤道站在客厅宽大的穹顶大窗前,神色悲愤地阅读纸条,昨晚晚饭后才分开的胡继秧坐在沙发上手抱着脑袋久久不动,安毅心中一惊连忙上前。
  “怎么回事?”
  胡继秧抬起头,悲愤地回答:“刚收到的老南昌急电,日本关东军于昨夜十点突然向沈阳北大营发起大规模进攻,沈阳城内枪声不绝,一片混乱……估计是我们的东北站急电南昌总部后转发过来的,如今情况如何尚未得知,想起你一直担心的日军大规模侵略,我这心里就发慌,凌晨接到办事处急电就赶过来了。”
  沈凤道神色严峻,来到安毅身边把电文递上:“会不会是大规模战争的开始?”
  安毅接过电文仔细阅读,懊恼地跺跺脚,来回疾行:“我操他娘的小日本,果然来了……老子真糊涂啊!只记得九一八,却不记得哪一年……我一直以为是明年或者后年,麻痹大意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说老子这类蠢材……”
  内心焦急如焚的沈凤道哪里知道安毅话里蕴含的意思,一把拉住安毅把他带到沙发上:“别走了,我眼都花了,估计考察团成员都还不知道这个消息,怎么办?”
  “怎么办?日本人都欺负到咱们头上了,尽快赶回去打仗啊,还能怎么办……老沈,考察团今天行程如何安排?”安毅再次挣扎着站了起来。
  沈凤道回答:“刚走没多久,说是去海德公园与旅英侨界和学界代表一起,出席国内水灾赈灾募捐仪式。”
  “估计没走多远,老沈你立即去一趟,把这封电报交给徐庭瑶长官,让他找到考察团团长蒋百里,他们知道该怎么办,估计这会儿大使馆也已经收到消息了。我和胡大哥交接一下英国的未尽事务,看样子我们很快就回国,或许真等不了张熹和林旭东大哥的到来了。”安毅着急地叮嘱。
  沈凤道领命迅速离开酒店,安毅请胡继秧稍等很快洗漱更衣,刚坐下胡继秧便忧虑地问道:“你说东北军四十来万人马会有何反应?关东军不过几万军队,动动就能把他们赶出东北去,情况应该不会变得很糟才是吧?”
  安毅凄然一笑:“胡大哥,你太天真了,这个节骨眼儿上,你还能指望他们有何反应?先不说生性懦弱只知道风花雪月的少帅,只说那些东北军将领,要不是贪财惜命欺软怕硬,小日本在东北能有今天的势力?从张作霖开始,东北的军阀就从未停止过卖国求荣,日本人殚心竭虑十余年经营,用尽各种办法和手段为的就是永久占领东北,不知有多少东北军各级将领已经失去了脊梁,甘当日本军队的走狗爪牙,否则怎么会年年屠杀忍无可忍的东北人民自发组建的反日武装和大刀队?还大肆蒙蔽国民,说他们杀的是聚众造反分田分地分家产的共产党,殊不知东北的军阀们早已经将一座座煤矿、一片片森林和一条条铁路或明或暗卖给了日本人,为日本侵略咱们为虎作伥,换取日本的武器弹药和军工生产设备壮大自己,数次野心勃勃地出关争霸天下,用日本人支持的武器弹药屠戮自己的同胞。二次北伐,咱们革命军曾经有乘胜出关收复失地的计划,可张学良和他的麾下将佐不顾张作霖刚刚被日本人炸死的现实,个个龇牙咧嘴齐声强烈抗议,认为中央军和另外三个集团军联军要削弱他们东北军的实力,霸占他们的地盘,丝毫也没有考虑国仇家恨,人民被日本人奴役、矿藏被日本人霸占的恶果。这些可耻的军阀对内声色俱厉血腥镇压绝不手软,对外却是一副逆来顺受摇头摆尾的奴才相,十几年来所作所为丝毫不敢开罪日本人,任由日本人在东北境内肆无忌惮地扩张,这种情况下,你能指望他们?就算这次日本人兵戎相见被逼得走投无路唤醒狗急跳墙的血性,可拥有这种血性的东北军将领能有几人?大多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自私鼠辈,估计除了忍还是忍,最后全部被逼撤到关内,这样一来,东北完了,华北也危险了……”
  胡继秧焦虑地盯着绝望的安毅:“这怎么可能?就算东北军都是软蛋,可咱们中央军呢?还有那么多地方军队?总不见得个个都自私自利,逆来顺受吧?就说你我、胡子、还有家里的数万弟兄们,谁会眼睁睁地看着小日本倒行逆施,野蛮侵略?几十万中央军就算一人吐一口吐沫,也会把日本人淹死,蒋总司令总不能让自己担上千古骂名吧?”
  安毅摇头苦笑一下,站起来走出几步,终于按捺不住,指着窗外大声吼起来:“蒋总司令?几十万中央军?现在全都在围剿共产党红军!全都在屠杀自己的同胞,祸害自己的百姓,从二次北伐发生济南惨案开始,老子就不相信什么蒋总司令什么中央军了!你记得你加入咱们组织时的誓言吗?知道为什么誓言中只有为国家民族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却没有为了党国的利益奋斗献身这一条吗?就是因为我安毅不相信什么国民党,可我又不能不屈身于这个腐败短视的政党之下,借助这张面具呕心沥血,发展壮大,否则,何来老南昌的今天?何来湘西那块贫瘠土地的迅速发展?何来川南数百平方公里的安定和希望?何来云南全省的战火熄灭走向发展民生给予千万民众休养生息的正确道路?就拿我安毅来说,刚刚开始壮大就被国民党和蒋总司令压制,数年来呕心沥血建立的一点功绩和名望被刻意漠视,要不是心中装着祖国和人民,我安毅为何要这么累?我不择手段创造的上万上亿财富为何要拿出来购买先进设备、武器弹药?为什么上百上千万地投入到赈灾救民、发展教育上面?为什么要建立一个个医院一个个学校、为老百姓修一条条道路一座座桥梁一个个水库?老子移民美国享乐一世娱妻弄子不好吗?为什么老子要这么累?因为老子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啊!你知道了吧,大哥?知道小弟为何这么拼命了吧?没有国哪有家啊?”
  胡继秧站起来,抓住激动的安毅,用力把他送回沙发上:“愚兄明白的,正因为愚兄明白才追随于你,正因为你的崇高理想和忧国忧民,才有成千上万弟兄的追随,你不孤单,还有我,有道叔、老沈、胡子、继南、虎头以及成千上万热血弟兄和你在一起……别激动,坐下慢慢说,远隔万里,急也急不来。”
  胡继秧看到安毅冷静下来,飞快点燃支烟递给他:“这两年通过详细的统计和情报汇总我才知道,咱们所面临的处境不是一般的艰难!日本人自明治维新之后发展迅速,又打了甲午、日俄两场大胜仗,已经是稳居世界前列的军事和工业强国了,反观我国,仍然一穷二白满目凋零,别的不说只说钢铁产量,去年日本就已突破年产三百万吨水平,而咱们这么大个国家才是可怜的二十三万吨,其中的十万吨还是日本人控制的东北生产的,要不是你数年来的艰辛努力麾下企业做出年产十万吨的贡献,整个中国全年只有可怜的几万吨钢铁,更别说其他金属和合金的产量了。辛亥革命以来几乎年年爆发大规模内战,遍及大半个中国的天灾人祸一个接一个,几亿国民能活下来就算老天有眼,有几人能像你这样忧国忧民劳心劳力?正因为这样,愚兄才觉得跟随你一起努力,才不会虚度此生碌碌无为,才算是对得起国家民族,对得起列祖列宗,再苦再累哪怕要了这条小命,愚兄也和你一样义无反顾,无所畏惧!贤弟,你身上肩负的担子不是一般的沉重,你身上不但寄托着成千上万弟兄们的希望,也寄托着驱除外辱复兴中华的希望,你可千万不能灰心,更不能感情用事暴跳如雷,事事都要冷静对待才行啊!”
  安毅低下头,拍拍胡继秧的腿:“谢谢大哥!小弟刚才失态了,唉……明知道会来,可就是眼巴巴看着却无能为力,这种心情很难受很沉重,撞墙的心都有了。”
  “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做,咱们的情报组织建立之初不就有应对危局的具体措施吗?我想这个关键的时刻,东北局的兄弟会做出正确的应对的。”胡继秧一脸慎重。
  安毅神色凝重:“在国内各条情报线的组建中,东北的情报系统是投入最大的,取得的成果也最大,现在整个东北大约有近千情报人员,在东北军中也有我们的内线,还有许多秘密发展收拢培训的武装力量,实力也不算小了。当初针对日本人有可能发起的突然行动,确实制定过应对预案,但现在我不在国内具体掌控,各个部门一片混乱形同散沙,不敢指望他们发生作用啊!”
  胡继秧不以为然地道:“对于国内兄弟的能力,我还是能给予充分信任的,既然有了应对措施,我相信弟兄们会立即有条不紊地进行实施,就算不能抵抗日本人的侵略,也不能让他们轻易地就得到东北的工业基地和赖以立足发展的人口资源。”
  安毅苦笑着说道:“我当然也希望这样,现在就看国内弟兄们应对危局的能力了。如果真的能像预案那样迅速反应,第一时间炸毁军营和工厂,销毁武器弹药,放火烧掉店铺、洋行、良田,再深入民间宣传日本人暴行引起民众恐慌性撤退,给日本人留下一座座荒芜的空城和村庄,那东北局的弟兄功劳就大了,可是我心里没底啊!”
  胡继秧第一次听到预案的具体举措,惊讶之余,和声安慰道:“现在我们只能给弟兄们充分信任了……对了,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办?”
  安毅抬起头,重重地靠在沙发背上:“咱们如今还很弱小,打一两场局部的战争没问题,长期对峙下去恐怕支撑不过半年,先不说人的问题,只说大量消耗的武器弹药粮食物资就能让小弟破产,要是再给小弟五年时间就好了。”
  “可如今大难在即,没有这么多年发展的时间啊!眼前的危机是要去面对的,东北局的兄弟们只能起到牵制的作用,具体的还得靠大家来应对,接下来该怎么做?”胡继秧一脸关切。
  安毅长长地叹了口气:“只能打了,回去之后用尽一切手段调动军队打上一仗,一定要把日本人打疼了才行,希望全力一战能换来几年发展时间。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小日本似乎也没有什么把握,这次从德国到法国再到英国,小弟看了不少很有见地的时政分析文章,经济危机不但让欧美各国严重衰退,日本也好不到哪里去,国内政坛分歧不断趋向于公开化,甚至出现对军人的指责和生出降低军费、限制军队权利的呼声,日本人就是要打也很难在短期内完成大规模战争动员和准备。细细一想,我感觉沈阳的突发事件与二次北伐时期的济南事件有点类似,很可能是日本军方的一次大胆试探,可惜的是咱们国内的软骨头太多了,特别是四十几万东北军,要是真的有血性敢打一仗,几万人的小日本军队还不灰飞烟灭?等他再从国内和朝鲜调兵,恐怕也得思量一下目前的国力是否能够承受。根据英国的报纸统计,目前日本国内的失业率高达三成,虽然战争能转嫁危机,可也得先凑足战争的本钱才行,唉!但愿我的分析不是一厢情愿,否则大战提前全面展开,咱们的所有计划就是水中月镜中花了!”
  胡继秧频频点头,他一时也无法分析出安毅观点的对错,但他欣慰地看到安毅已经冷静下来,虽然仍然垂头丧气频频叹息,但是安毅眼中露出的不屈与坚韧让胡继秧彻底放下心来。
第610章
欧洲之行(十)
  伦敦时间九月二十日上午十点,中华民国军事考察团四十余名成员整理行囊离开酒店,在英方官员的陪同下登上大客车赶赴码头,乘坐“玛丽亚娜”号远洋客轮返回中国,剩下的二十余人将在团长蒋百里的率领下继续办理未尽事务。
  被称之为“沈阳事变”九一八日军暴行此刻已经传遍了世界,发达的英国新闻媒体从十九日下午开始对此事件连篇报道,对迅速扩大愈演愈烈的日军侵略暴行深感担忧,但是英国媒体却极少对多灾多难的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同情和支持,普遍担忧的是日本军队突然展开的军事侵略已经威胁到英国的远东利益,大量的媒体均预测日军会从此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只有极少数的报纸和民权人士对日军赤裸裸的侵略表示愤慨和担忧,对英国各地华人华侨激愤的抗议集会予以声援。
  英国媒体的态度让考察团成员深感失望和不满,一直没有开口的安毅终于忍不住心中的愤怒,不顾大使馆官员和同伴善意的劝阻,在登船前蜂拥而来的采访记者面前以代表团副团长的身份,发表了措辞强硬的谈话,众多英国记者深知安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个个如获珍宝般涌向安毅连珠炮般地采访提问。
  被挤得东歪西倒在警察和英方官员帮助下才堪堪站住的考察团官员汗流浃背后怕不已,安毅已经登上码头上硕大的铸铁桩,面对近百各国记者不停闪烁的照相机、送行的上千华人华侨、已经正在码头上的各国旅客和英国官员,用熟练的英语大声表明自己的立场:“同胞们、朋友们、一切热爱和平的女士们先生们:九一八事变是卑鄙的日本人犯下的罪行,是对一个主权国家赤裸裸的侵略!作为中国人,我感到无比悲伤和愤怒,作为一个中国军人,我感到万分耻辱!”
  原本闹哄哄的码头迅速安静下来,旅英华人和留学生们眼含悲愤的泪水,期待地仰望安毅,各国记者和码头上的人们停止了走动,全都望向巍然站立在高处的安毅,包括数名日本记者在内,全都紧张地凝神倾听,华人华侨、留学生、各国记者和英国官员都知道安毅的身份,也都知道他这次公开表态的份量。
  安毅望向激动的留学生们:“我的朋友们,从昨天下午开始,你们就涌进酒店询问考察团官员的态度,许多人都要放弃正在进行的学业回国从军,要狠狠地教训疯狂的日本人,我对朋友们的爱国心深表敬意,对大家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深感钦佩,你们是好样的!但是有一点我必须说明,你们最重要的使命是学习,用自己的知识去为祖国服务同样也是爱国,也是一种战斗!你们远渡重洋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学到知识报效祖国,哪怕是抱着学到知识回到国内自强自立出人头地的想法,也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贡献,我们贫穷落后的祖国太需要知识了!”
  无数人惊愕地望着安毅,安毅略做停顿,继续说道:“时间有限不能一一回答朋友们的问题,不能面面俱到,在此,我以一个中国军人的身份表明我的立场:一切胆敢侵略、奴役、掠夺中国的国家和军队,都是我安毅的敌人,我安毅必将倾尽所有力量,与所有狂妄野蛮的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战斗!一切胆敢伤害中国平民百姓的侵略者,将会为他们的畜生行为付出成倍的代价,我安毅将会动用所有能想得到的手段,对侵略者进行加倍的报复!在邪恶的、野蛮的侵略者面前,已经没有任何的道义可言,已经没有了什么正义可言;在侵略者眼中,这个世界就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他们会披着各种华丽的外衣,行使禽兽不如的野蛮勾当,会以这样那样的借口,为其侵略、奴役和掠夺进行苍白的狡辩和掩饰,因此,我们有权利也有决心以暴抗暴,用尽一切可以想到的手段、倾尽我们所有的力量,让侵略者血债血还!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在世界五千年,尽管屡屡蒙受侵略蒙受灾难,但还是坚强地生存下来,只是因为中华民族的血液里一直奔腾着不屈的精神,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还是这样!”
  安毅跳下铸铁高桩,码头上暴发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第一次听到如此强硬表态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拼命地高呼安毅的名字拥上前来,码头上的英国人和各国旅客惊讶不已,议论纷纷,记者们无比兴奋竞相追逐安毅,整个场面喧嚣一片无比混乱。
  英国官员慌忙簇拥安毅和代表团走上舷梯,警察们手拉手连成隔离带,将激动的人群拦在外围,直到安毅一行登船完毕才舒了口气。
  安毅和感动的考察团成员同站在船舷上,向众多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挥手致意,依依告别,英军外交官员爱德华中校摘下帽子,掏出手帕,擦去额头上的汗珠,转向一脸冷峻的安毅说道:“安将军,恐怕明天所有的英国报纸都会刊登将军的照片,并把将军的态度渲染成对日宣战了。”
  安毅转过头礼貌地笑道:“这很好啊!”
  爱德华牵强一笑:“将军,如果中日之间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将军认为以中国军队的现实状况,能抵挡住日本人吗?”
  安毅略作停顿,微微点头:“很困难,将会付出巨大代价,但是我们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哪怕打到最后一兵一卒,打成一片废墟,我们都会打到底。”
  爱德华略带调侃地笑道:“我看过英国媒体关于将军的所有报道,知道将军的军队素以骁勇善战著称,可是两国交战并非中国内战那么简单,何况是与军事力量稳居世界前列的日本帝国作战,长矛大刀是挡不住子弹的,这一点想必将军深有体会,将军总不会认为你们的军队能打赢日本军队吧?”
  安毅反问道:“中校,如果英国被比自己更强大的对手侵略,中校会放弃抗争吗?”
  爱德华惊讶地望着安毅:“将军,你说我们强大的大英帝国会被侵略?也许吧,若是真发生这种不可能的糟糕事情,估计也在我百年之后,或者千年之后,哈哈!”
  安毅嘴角微微上翘:“亲爱的爱德华中校,相信你会看得到这一天,而且不会太远,估计那个时候你还能扛得动枪,到了那时,你就能体会到我如今的感受了。别不相信,这个世界变幻莫测,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数十年的时间,中英两国之间可以远隔重洋用无线电瞬间交流,也就是几年时间,人类造出来飞机实现上天畅游的梦想,罗伊斯·罗尔斯公司刚刚研制出来的先进飞机发动机,能够保证双人作战飞机的飞行速度达到四百公里,如果再进一步,二十四小时就能从英国飞到中国,这些奇迹都是我们的父辈不敢想象的,可是我们这一代做到了,不是吗?或许有一天,或许是八年或许是十年,这个时间不会太远,你就会看到上百上千的轰炸机在各式作战飞机的掩护下,黑压压一片飞临伦敦上空扔下炸弹。”
  “我的上帝啊,你气疯了吗,将军?”爱德华不可置信地叫起来,引得边上众人先后望了过来。
  安毅微微一笑:“不是我疯了,而是这个世界疯了!谢谢你数日来的热情款待,爱德华中校,如果有一天你有机会到中国,请提前通知本人,我将万分荣幸地前去迎接你,如果愿意,我还能请你品尝一下我的老部下按照中国传统工艺酿造出的美酒,那是中国军人喜欢的喝的酒,很男人,比苏格兰威士忌更能激发人的热情。”
  爱德华无奈地耸耸肩:“谢谢你将军,我想会有那么一天的,随着两国关系的加深,军队间的接触也会增多,说不定我有机会以驻华武官的身份前往遥远的东方古国,我的叔叔曾经去过中国,他对我说那片广袤的大陆很神秘,也很富有,令人神往。”
  边上的英国官员会意地笑了,一旁国民政府军政部的两个校官也傻乎乎地跟着笑,真以为人家是赞扬自己。
  安毅心里恼火,脸上却保持礼貌的笑容,他看到码头上的船员示意要收舷梯,连忙上前半步,与英国官员们握手致谢,最后才握住爱德华的手,饱含深意地说道:“亲爱的中校,临别前想送你一句中国谚语,我不知道用英语如何翻译才恰当些,但总体上还是能把意思说清楚,这句谚语的意思是: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再见,祝你好运!”
  “再见……”
  爱德华走下舷梯,站在码头上转过身疑惑地凝望船上的安毅,嘴里念念有词唠叨着“美酒”、“狼”、“朋友”几个词,当他完全理解安毅整句话的意思时,安毅已经走到数十米外突出的船舷上,正对着一位身穿洁白连衣裙的美丽小姐连连挥手。
  冯洁云在胡继秧的陪伴下,站在送别的千余名留学生和华人前面,眼里蓄着令安毅心碎的泪水,轻咬丹唇不让泪水流出来,因为在昨夜临别之际,安毅紧拥着她,吻干了她的伤感之泪,在她耳畔谆谆叮嘱:你的泪水如此的晶莹如此的珍贵,别再轻易地让它流出来,请为我珍藏着吧……
第611章
临变百态
  九一八事变的过程逐渐昭之天下,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作战课长石原莞尔指挥名为守护南满铁路的第二师团,炸毁沈阳城外文官屯南柳条沟之南满铁路,同时突然袭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北大营中的东北军第七旅突遇急变惊慌失措,值星官紧急请示住在沈阳城里的旅长王以哲在和将军荣臻,两人竟然严令团长王铁汉等将校不准抵抗,结果群龙无首束手无策的驻军在日军毫无顾忌的袭击下伤亡惨重,幸存者没有任何抵抗就全都落荒而逃。
  十九日凌晨五时,日军第二师团几乎不费什么力气便攻占沈阳北大营,大喜过望的日军接着在六时三十分攻占全城,占领东北军重要的兵工厂、迫击炮厂、飞机场和无线电台,负责沈阳整体防务的最高长官荣臻吓得化装逃跑。
  天色刚亮,日军以关东司令本庄繁的名义在沈阳城大街小巷贴出布告,声称膺惩东北军权,其司令部自旅顺移于沈阳,不久,早有预谋的日军政占安东、营口、长春、凤凰城、本溪湖等地区,驻朝鲜日军司令官林铣十郎也命令第十九及第二十师团向辽宁、吉林出动,而东北军根本没有任何的准备和抵抗,南京政府外交部至下午六点才向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提出紧急抗议,要求日军停止一切行动,并急电出席国联会议的外交代表,向国际联盟报告。
  少帅张学良在北平协和医院与逃到沈阳郊外的荣臻通话,严令东北军各部对日军不许抵抗,接着急急忙忙召集麾下将领,紧急商议对策。九一八当日上午飞抵南昌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仍然在南昌指挥数十万军队围剿红军,中央大员们连续举行紧急会议并再三电请蒋介石返回南京主持国事急商应对急变。中央委员张继、李煜瀛、吴铁城等人也纷纷致电广州当局,请求汪精卫、陈济棠、李宗仁等人即平息内斗共救国难,对蒋介石政府极为不满跑到广州加入广州中央政府的孙科、马超俊等人亦在广州集会,商议外辱之下争取宁粤合作的具体办法。
  与欧洲各国预测的一样,日本内阁惊闻军方在东北不打招呼突然发动如此巨大的军事行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并致电关东军,严令其不得扩大沈阳事变。
  驻沈阳日本总领事林久治郎、南满铁道会社总裁内田康哉电告日外相币原喜重郎等人,声称他们支持关东军的果敢行动,并大大方方地告知日本内阁关东军的军事行动计划、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与此同时,驻日内瓦的日本代表芳泽谦吉请国联理事会不必重视东北地方事件,并将关东军的野蛮侵略行径,恶意歪曲为自卫行动。
  羸弱的国民党中央政府只能派遣仍在上海的宋子文与重光葵在上海密谈,商议尽快组织中日共同委员会赴沈阳,制止事变扩大。九月二十日,就在东北军放弃抵抗中央政府徒劳抗议之际,日军接着占领辽宁抚顺、昌图、盖平,日军将领建川美次、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看到数十万东北军被吓得魂飞魄散四处躲避,大喜之下立即商议向哈尔滨出动并建立满洲政权,日军第二师团长多门高调就任沈阳卫戍司令官,侵略阴谋策划者之一的土肥原贤二就任市长。
  在日军赤裸裸的侵略扩张下,南京中央政府的常务会议竟然做出对日本武力退让的决议,唯独死要面子地表示交涉决不放松。
  从南昌返抵南京的蒋介石也没有任何的抵抗态度,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国联和英美法德等“友邦”的调停之下,少帅张学良再次电令东北各军坚忍一时,取不抵抗态度,静候中央政府和国联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
  只有中国共产党及时向全国发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宣言,号召民众起来展开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并要求推翻国民党,追逐袭击国民党军队。令人难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拍案而起反对侵略的同时,号称共产主义旗帜并支配第三国际的苏联政府却在莫斯科与日本特使密商东北问题,并就卑鄙瓜分中国东北利益的具体问题展开极为秘密的讨价还价。
  所有的一切安毅了解得很少,乘坐远洋客轮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安毅只能通过船上昂贵的无线电报,与老南昌大本营进行频繁联系,用隐晦机密的暗语向麾下各部将领发布一个个命令指示。
  同样漂泊在大海上的张熹听到船上关于“沈阳事变”的广播,震惊之余满怀悲凉,他痛苦地对林旭东说估计这次见不到安毅了。
  忧愤交加的林旭东冷静下来,连忙去找船员发报联系安毅,没出门船长就拿着致张熹和林旭东的电报进来,英文尚未完全学好的林旭东接过电文,交给张熹,张熹看完苦笑一下告诉他:安毅已经离开英国急返国内,相关的欧洲事务文件已经交给胡继秧代为转达,希望两人能尽快完善和履行安毅在欧洲签署的系列合约。
  美国洛杉矶,接到张熹从赴英航程中发回急报的欧耀庭无比的失望,他立刻将安毅已经提前从英国赶回国内的情况告诉夫人和女儿,一家人围坐一起,忧心忡忡地议论时局,讨论是否直接带着孩子返回国内,否则一旦中日间大规模的战争爆发,素来对日本帝国主义无比仇恨的安毅恐怕又要长年累月地领兵作战,楚儿与安毅的婚礼不知又要拖到何年何月。
  安毅的老南昌大本营又是另外一种情景,原本对中央军委和蒋总司令的阴谋瓜分愤愤不平坚决抵制的将士们全都安静下来,夏俭等十余名将校齐聚劳守道家中,倾听劳守道传达安毅的命令。
  “按照你们老大的意思,赣中保安部队分期分批前往川南的行动仍要继续,好在诸多重武器已经于半月前尽数运走,从士官学校辞职的弟兄们也都到达川南训练基地,开始对川南各师挑选出的优秀官兵进行培训,你们这些留在老南昌的将校也要按照原计划赶赴川南,率领麾下弟兄成建制地加入到川南警备司令部,遵循你们老大的命令,以最快速度重新规整并展开严格的军事训练。对你们的指示就这么多了,别再留在老南昌烦我,也不要担心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要是我没猜错的话,二十天后你们老大回来就会有大动作了,要是你们的七个旅没做好准备的话,什么好事估计都轮不到你们。”
  劳守道平静地说完,接过儿子递来的烟,划根火柴点燃。
  夏俭与着急的弟兄们对视片刻,转向老道低声问道:“叔,要是咱们驻守老南昌的最后一个旅也调走了,集团公司的安全保卫力量是否过于薄弱了?”
  “是啊,道叔!”
  赣中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周振方立刻附和:“两个半月来,因为咱们六个旅的秘密撤退,已经让周边各县陷入混乱和恐慌之中,中央军各师得意洋洋进驻咱们撤离的七个县,原本与咱们保持默契的各县赤卫队全都活跃起来,各县各镇满大街都是标语不说,冷枪冷炮响个不停,如今只剩下老南昌和南昌城稍微安定些,要是咱们最后一个旅也撤往川南了,这么多产业怎么办啊?”
  劳守道笑了笑,从容不迫地回答:“各个厂子、公司都有你们的老兄弟组成的保卫科,保安力量足够了,谁有胆子动咱们的产业?就算有人虎视眈眈,也得掂量掂量咱们的背景,何况你们走了还有数千名隐藏在三教九流中的弟兄们,还有近十万念着安家军和江南集团恩情的父老乡亲。也不要担心中央军敢对咱们怎么样,他们不敢,就算不看咱们诸多股东的面子,也没人敢把你们老大惹急了。何应钦他们打共产党不行,但是守住老南昌和南昌城却不成问题,三个半师连同从你们赣中警备部队逃到何应钦卫戍部队的两个旅,能力再差也能守住南昌,你们担心什么?不要怕乱,越乱越好!南昌城和周边乡镇不是都出现共产党的武装了吗?何应钦他们拆散咱们的部队时,不是到处宣扬他们是正规军、是蒋总司令最为重视也最能捍卫江西社会稳定的军队吗?现在他们抓狂了吧?南昌以及周边地区天天响枪,天天死人,弄得百姓人心惶惶局势急转直下,江浙和两湖商贾后怕之下正在一批批撤离南昌和周边各县,上月税收达不到前几个月的三分之一,谁着急?你们心里都该有数才对。”
  夏俭不舍地说道:“叔,川南也太远了,真有必要全都搬到川南吗?”
  劳守道白了夏俭一眼:“川南有何不好?那是大后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遍地宝藏,前途不可估量啊!咱们的家业正在悄悄向川南搬迁,就连制药厂的三个主要车间也开始有计划的搬迁到湘西,你们还看不出其中奥妙?要是中日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与江浙比邻的江西能安稳吗?小日本只要攻进江浙,飞机起飞就能轰炸南昌,你们想想看,咱们这么多家业如何保存?又如何能安心地造出武器弹药和粮食物资去和小日本拼命?你们老大之所以殚心竭虑地拿下川南,纯属未雨绸缪的高招,你们还不明白他的一片苦心吗?别看如今老南昌比川南繁华,咱们刚到老南昌立业时不也是从头开始的吗?这人啊,要有远见才行,就像你们老大常说的那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明白了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
  夏俭重重点头:“叔,小侄遵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6/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