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3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7/1395

  劳守道欣慰地点点头:“这就对了,别担心家里的老婆孩子,有我和那么多弟兄们照顾,等川南叙府的几个小区建好,就分期分批搬迁过去,最先过去的就是三千孤儿组成的童子军团和弟兄们的一家老小。南昌虽然繁华,可终归是四战之地啊!不瞒你们,国家积弱如斯怎堪暴风骤雨?我和松鉴真人几个师兄弟均感不妙,对未来国家的运程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国民政府又令人大失所望,看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也许,只有你们老大才能有所作为啊……”
第612章
一怒冲冠起暗战
  整个东北乱套了!
  肥沃的黑土地上,到处是惊恐万状的民众,随处可见满脸惶恐有如丧家之犬的东北军官兵不是向日军举手投降,就是毫无秩序地争相南逃,沈阳、长春、丹东等数十城镇到处飘扬着日军的膏药旗,铺天盖地的传闻充斥东北大地,在日军刺刀和枪托无情的驱赶和杀戮下,数以百万计的民众举家携口追赶魂飞魄散的东北军脚步逃向关内,东北军价值上亿的兵工厂、能装备十个步兵师的全新库存武器、大批车辆火炮、三百余架飞机全都扔给了如狼似虎的日本人,一贫如洗的民众除了为保一命疯狂逃离东北,还有什么可以留恋的?
  北平城一片慌乱,谣言四起,张学良面对从东北各地逃回北平的荣臻等数十将领唉声叹气强作镇定之外,就是每天给义兄蒋介石去个请示电报,请求蒋介石为自己出谋划策,指点迷津,而此时的日军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成立满蒙共和国,以溥仪为首领,熙洽、张海鹏、汤玉麟、于芷山、张景惠为吉林、洮索、热河、东边、哈尔滨镇守使,吓坏了的一些东北军将领和各级政府官员,甚至还有人提议承认日本人提出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以避免战火扩大,得到消息的北平高校师生数万人无比激愤地冲上街头,控诉张学良和东北军的不抵抗政策,呼吁全国抵制日货,恳请中央政府起兵反抗,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压得全城军民喘不过气来。
  北平城闹市区内著名的“华丰商行”大门紧闭,总经理侯五亮望着濒临阳台上的两扇被砸破的豪华玻璃窗,连连摇头苦笑,小伙计用长棕扫帚将碎玻璃碴打扫干净悄然退下,妻子陈静心有余悸地走到他身边担忧地问道:“看如今的情形,咱们还是别卖日货了好吗?学生们对销售日货的商铺可是恨之入骨啊!打烂几块玻璃没关系,可要是放把火就受不了了,咱们在北平、天津和直隶各县到处都有分店,万一出事怎么办?长期代理江南集团的商品已经够咱们赚的了,何苦继续帮卑鄙野蛮的日本人卖东西呢?”
  侯五亮一把将陈静拉到自己身边坐下:“静儿,你我现在是什么身份你还记得吗?为了咱们俩发誓奋斗一生的伟大事业,有什么苦咱们吃不了?你以为我愿意卖日货啊?我恨不得立刻就赶往老南昌扛起枪杆子呢!咱们俩肩负的秘密使命与舅舅他们不一样,与咱们安家军十余万弟兄不一样,这一点你不能一日或忘啊!虽然如今老大赴欧美考察未归,没能就咱们每日发回总部的情报给予答复,可是从总部高度赞扬关怀备至的回电上看,咱们一年多来的汗水并没有白流。再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整个华北到处都是日本特务和卖国求荣的探子,这个时候咱们不卖日货岂不是被他们惦记上?何况你的家族也和日本人有生意来往,咱们必须以一个正常商人的面目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这才能让咱们的一个个情报点安全生存,能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明白了吗?”
  陈静有些无奈地点点头:“我都明白,可是这心里难受啊!这几天咱们东北的几个情报点音信全无,东北四省情报站控制的外围组织几乎完全失去联系,数日来北平城内到处都是逃难而来的东北人,可就是没看到咱们的人,令人揪心啊!”
  “没想到日本人来得这么快,更没想到数十万东北军逃得比日本人还快,之前记得老大曾对我说过东北军靠不住,我还为此与老大争论了一番,如今看来还是老大睿智啊,军阀就是军阀,哪里有半点的爱国心?唉……要是咱们的安家军驻守东北就好了。”侯五亮轻轻拍着陈静的手背。
  陈静责怪地说道:“五亮,你怎么净说些不靠谱的事情?快想想办法联络咱们的各个情报站才行!”
  侯五亮摊开双手:“怎么联系啊?如今无线电全都联系不上,兵荒马乱的电话和信件都无法传到东北,只能等弟兄们主动联系了,急不来啊……”
  “少爷,李寒松长官求见!”
  侯五亮的得力助手小六站在一二楼之间的楼梯拐角处大声通报。
  侯五亮闻言大喜连说有请,站起来携着妻子的手走下楼梯,不一会儿就把一位身高近一米八十浓眉虎目仪表堂堂的东北军少校迎上楼来,陈静温顺地前去泡茶,侯五亮拉着李寒松的手很快坐下,低声询问:“三弟,你让我担心啊!九一八当天深夜接到你的密报,和你嫂子一起为你整整担心到现在,心想你驻扎沈阳城内可怎么办?今天见到三弟我算是放心了!”
  “五哥,你和嫂子不骂我是软骨头,小弟就心满意足了……谢谢嫂子!”李寒松接过陈静双手奉上的香茶,放到茶几上忧心忡忡地说道:“有个坏消息,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晚上,七哥气不过少帅不许抵抗的命令,脱下军服离开卫戍旅就到桐城兄那里,夜幕刚落下就拉上三十几个热血弟兄,到处刺杀散布城里的落单日军,连杀了二十几个日军官兵,可老七和桐城兄也死在两百多日军的乱枪之下,沈阳情报站就此没了。小弟刚组织讲武堂学员大队撤离沈阳,接到噩耗无比痛心,又不知道与七哥单线联系的几个行动小组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着急之下换上伪警察的服装悄悄进城找了大半天,最后还是失望而归,倒是在路上碰到长春的九哥逃回来,他和两个弟兄气鼓鼓的眼里全是血丝,说是情报站被汉奸告密了,这次无论如何也要弄一批武器回去拉队伍和小日本干,小弟把他们安排在城西的亲戚家里暂住,与少帅府告个假立刻赶来见你……我知道五哥和嫂子这几天也都急坏了。”
  “老七啊……七弟,你太鲁莽了!我就怕你这火爆性子要出事,天天为你担惊受怕可你还是出事了,你让我怎么向伯父伯母和未满周岁的侄儿交代啊……”
  侯五亮难过得热泪横流,陈静边擦眼泪边上去扶住激动站起的丈夫,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反而比丈夫更难过。
  外表英俊性格儒雅的李寒松看到自己的结义弟兄两口子哭得这么伤心,长长叹息一声,捧起茶杯垂下脑袋。
  李寒松是哈尔滨人,今年只有二十四岁,他父亲原是个交游甚广、儒雅诚信的成功商人和实业家,因日本人看上了他家的煤矿,在东北军中败类的助纣为虐之下他父亲被陷害入狱,最后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日本人和汉奸不费一分钱就将他家的矿场和商铺蚕食一空。当时李寒松正在东北大学就读,一怒之下投笔从戎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学堂,毕业后在东北军教导团服役,一直默默努力,相信总有一天会报仇雪恨。
  李家与候家之间不但是商场同盟还是三代世交,在李家落难之际,侯五亮的父亲亲自赶赴哈尔滨为李父张罗后事,并将李寒松的母亲和姥爷姥姥接到廊坊养老,并一直资助李寒松继续学业。李寒松因此而与侯五亮情如兄弟,加上对日本人的刻骨仇恨和对东北军中众多汉奸的愤怒与仇视,很快加入侯五亮的秘密组织,为侯五亮提供东北重要军事情报,协助侯五亮在沈阳开设情报站并吸收众多志同道合的弟兄,组成了一个严密而高效的情报网。
  遗憾的是,这个新生情报组织的大多数人从事情报工作都不久,又因为距离老南昌总部太过遥远,没能秘密输送组织中的骨干前往总部接受培训,九一八事变骤然爆发,东北情报网因此而严重受损,外围组织中的数百弟兄绝大多数至今仍杳无音信。
  付出这样的代价,李寒松心里也万分痛苦,他看到侯五亮夫妇如此伤心自责,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才是。
  侯五亮终于平静下来,低声吩咐妻子快回天津一趟,无论如何要让她父亲想办法把老七的父母妻儿接回天津。陈静温顺地点了点头,擦去泪水与李寒松告别,随便收拾一下就匆匆下楼。
  “三弟,愚兄如今心乱如麻,下去该怎么办才是?总不能坐在家里苦等吧?”侯五亮圆睁着通红的眼睛着急地问道。
  李寒松低声反问:“五哥,沈阳除了小弟和七哥负责的两条线之外,还有没有其他负责的弟兄?”
  侯五亮摇摇头:“就你和老七了,剩下就是为你们建立联络点和提供经费的分店经理老十三,除了这没有其他人了。”
  李寒松皱起眉头:“这就怪了,小弟回到北平少帅府,听王长官他们议论沈阳城接连出现的暗杀日军指挥官事件和东北不少地区散发的反日传单,少帅的侍卫长根据情报部门提供的情况,推测那几个武功高强的暗杀者是河北沧州的八卦门传人,只有他们才能飞墙走壁如履平地,而且出手伤人很难看到外伤,被袭击的人往往连哼都无法哼一声就命归黄泉。再者,东北各地突然连番发生火灾,特别是日侨聚集区屡屡着火,损失惨重,长春、哈尔滨和沈阳等重要城市还爆发惊天传闻,说是日军残忍地大规模屠村,下一步很可能会屠城,而且讲得有板有眼极为惊人,导致东北各地民众一片恐慌纷纷南逃。令人惊讶的是,逃荒的乱民之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无论是逃到南昌还是湘西地区都能吃饱肚子分到田地,有一技之长的还能找到高薪的工作;什么手艺也没有但是能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可以逃到上海或者长江沿岸城市,那里有专门招收工人到南洋创业的爱国华人,弄得走投无路的东北民众相互打听心动不已。小弟猜想,这是不是咱们老大已经在幕后出手了?否则除了咱们的老大,没有人拥有这么强大的实力和手段。五哥,你觉得呢?”
  侯五亮一脸凝重地站起来,走出几步转过身来说道:“很可能是胡大哥的手笔,老大不在,胡大哥可以做半个主,极有可能总部的元老们也都同意了胡大哥的意见。老大已经离开英国正在赶回来的途中,估计再有半个月就能到家,咱们从九一八开始发回总部的多份重要情报,老大只在前天晚上通过总部发来一份嘉奖电,并叮嘱我不要轻举妄动,不能逞一时之快而影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基业,总部也通过贸易方式转来三十万元追加经费,作为对我们杰出工作的奖励,我正打算一一分发下去。走吧,先带我去看望老九,他和老七情同手足,要是他得知老七成仁的消息,恐怕你我都管不住他,见了面咱们好好商量一下,满肚子的气总不能憋着,咱们也要好好干他娘的小日本几下子,为死去的弟兄们报仇……”
第613章
猜疑与信任
  十月二十二日,安毅终于回到南京,出于对国民政府那帮软骨头的愤怒和对蒋介石不抵抗的失望,安毅没有像以往那样直接去见蒋介石,而是回到厚载巷的老巢处理堆积成山的急务。
  正在为广东政府弄得心神不定的蒋介石也没有时间等候安毅的考察汇报,不到中午就乘坐飞机赶赴上海,与好不容易在“共赴危难”借口下达成初步互谅的汪精卫、胡汉民展开讨价还价的谈判。
  下午五点,从上海飞回南京的蒋介石两手空空没有任何收获,心情郁闷地进入办公室,还没能喝上口水,负责党务调查的徐恩曾悄然而至,将一份急报送到蒋介石面前。
  蒋介石看完电报,皱起眉头:“谁在负责九江防务和治安维持?”
  “敬之将军的卫戍师第三旅,旅长为原赣中警备司令部教导团团长董齐晖。”徐恩曾的回答简明扼要。
  蒋介石想了想记起来了:“哦,这个董齐晖算是黄埔三期的老人了,江苏海州人,在跟随过安毅的将领中经验相对丰富,这次赣中警备司令部宣布自行解散后他率领一个旅的部队加入老长官何敬之的卫戍师,被破格晋升为少将旅长……以他的能力,怎么会维护不好九江地区的治安啊?如今日本人气焰嚣张,得寸进尺,政府上下焦头烂额,这个紧要关头我们却让九江的数十名日侨被暴徒洗劫一空,谁干下的勾当都不知道,让我们怎么面对日本人的质询?”
  徐恩曾低声回答:“总司令,属下判断是共产党干的。”
  蒋介石心念一转,点点头叹了口气:“也只能向共产党栽赃了,不过,你立刻给南昌行营发去责询电,问问他们到底是怎么搞的?这几个月来各种刑事案件层出不穷,共产党竟然公然将反动标语贴满了南昌城,他们是干什么吃的?这放在以前根本是难以想象的,问问何敬之怎么剿匪越剿越回去了?”
  “总司令请息怒,以夏俭为首的赣中警备部队整体辞职转眼间作鸟兽散,南昌及周边主要县镇出现兵力警力空缺,才使得共产党和赤匪军队乘虚而入,无比嚣张,属下觉得虽然南昌行营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是原赣中警备部队也要承担责任。”徐恩曾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
  蒋介石拍了拍额头,颇为无奈地摇摇头:“早知道会造成这样的恶果,我当初就不该批准何敬之和杨畅卿的建议,他们这次算是彻底把安毅和他的众多旧部得罪了,把一个历来政治稳定、税赋连年增长的南昌地区,弄成如今赤匪横行百业倒退的难堪局面,得不偿失啊……你想说什么就直说吧,不要吞吞吐吐的。”
  徐恩曾看到蒋介石一眼看破自己的想法,连忙上前半步,谨慎地说道:“总司令,属下对安毅将军的忠诚毫无怀疑,要是说安将军有何重大缺点的话,也就是他对日本人始终坚持的强硬态度,可接连发生的种种事情似乎越来越证明安将军的预测和警告是正确的,日本人确实在对我们步步蚕食野蛮侵略,如今竟然要分裂我们的国土,把东北划出去另成一国,其狼子野心已是毫不掩饰了。窃以为,以安将军的性格,只要总司令开口,别说江西几个旅的保安部队,就是让安毅为总司令征召训练几个师,想必安将军也会遵命而行,如今却为了成立一个区区南昌卫戍师彻底得罪了安将军,还让军中众多将领心悸之余,人人感到自危,确实如总司令所言得不偿失啊!属下觉得,杨畅卿先生并非不知道何敬之将军与安将军之间的宿怨,可畅卿先生仍然鼓动和支持何敬之将军这么做,十分令人费解,如今把一个好端端的南昌地区弄成这般混乱衰退,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蒋介石看了徐恩曾一眼,没有再说话,挥挥手示意他可以离开了。
  徐恩曾并腿鞠躬,低声告辞,心里却没有半点惶恐,他明知道蒋介石已经了解自己CC系与杨永泰的政学系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自己刚才的一番言论很可能让蒋介石误以为自己的CC系又在借机攻击政敌,可徐恩曾没有半点的担忧,他知道只要抓住任何一个机会不停地攻击杨永泰,自己和表兄陈氏兄弟总有一天能达到击败政敌的目的,哪怕蒋介石因此而对自己有意见,陈氏兄弟以及众多CC系元老也会为自己解除忧虑的。
  蒋介石这一次并没有责怪徐恩曾借机打击异己的鲁莽,而是签完几份文件挥退秘书独自沉思起来。在目前内外交困的窘迫境地里,他的地位受到严峻挑战,威信大大降低,却找不出任何的办法解决党内分裂和外部侵略的矛盾,亲自参与指挥的大规模围剿战争寸功皆无还连遭失败,损兵折将,共产党军队不但没有被打败反而愈加壮大,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人能够为他分忧,他所器重的何应钦、刘峙、陈诚等人连遭败绩,一个个灰头土脸,在他身边连半个笑容都难得见到,这一切使得蒋介石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得意门生和智勇大将安毅,可是,把安毅支去欧美考察是他蒋介石亲手拍板的,瓜分安毅的旧部、限制安毅的发展壮大是他蒋介石亲口同意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拥有往日那个战功赫赫绝对服从的好学生安毅的效忠吗?还能获得财力雄厚、智勇双全的安毅诚心效命吗?
  蒋介石不知道答案,特别是安毅昨夜到达上海今日上午回到南京之后没有像往常一样请求进见,让蒋介石不得不对安毅的微妙改变忧心忡忡,他越来越明白安毅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正是自己极其需要的,可如今蒋介石却没有多少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的自信。
  “报告!”
  警卫师长俞济时大声禀报。
  蒋介石缓缓抬起头:“进来吧……济时,安毅回来了,你知道吗?”
  “学生已经知道了,中午安师弟给学生打电话问候,说走得急没带什么礼物请见谅,学生请他晚上出来聚一聚,他回答说连续在海上漂泊一个月身体状况欠佳,数日来低烧不退,只能在家静养,估计他的副官已经前往参谋本部替他告假了。”俞济时老老实实回答。
  蒋介石微微皱起眉头:“低烧?病得可真是时候……”
  “校长,要不学生去安师弟家里拜访一下?”俞济时请示。
  蒋介石摇摇头:“不用了,晚上你给他打个电话,就说我很关心他的病情。”
  “是!学生告退。”
  俞济时敬个礼转身离开。
  “等等。”
  蒋介石叫住俞济时,等他走回来站住便低声问道:“安毅将众多工厂悄悄分批搬迁至川南的事情你听说了吗?对此有何看法?”
  俞济时想了想回答:“学生知道一些,不过据说不少设备是卖往云南和湘西,而不是什么搬迁。湘西经过数年经营交通发达,工商业农业稳步增长,今年以来连续发现一个中型铝矿和两个铁矿,增加投入刺激发展也属正常;朱益公主持云南军政之后,组成的联合施政班子颇为团结,特别是在发展经济扶持民生方面,云南的决心不小,行动也非常迅速,他们继续采用在老南昌实施过的各种先进的采矿和冶炼设备,急需要得到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是可以理解的。目前国内能帮助他们的也只有安师弟的江南集团,从经济角度来说无可厚非。还有个原因安师弟没有说,但是学生通过长时间的相处能觉察一些,安师弟预言中日之间将会发生大规模的全面战争,而以我们的国力和军队水平只有招架的份,至少在战争最初阶段总体战局上毫无还手之力,因此安师弟将旗下重要的战略工厂西迁,也许是他有计划、有步骤的行动,只是,他逐渐放弃南昌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实在太过明显,对各省工商业、对军队都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蒋介石释然地点点头:“行了,回去吧。”
  “是!”
  入夜,安毅开完会仍在自己的书房里阅读报告,思考对策,对目前中央政府和蒋介石把解决东北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国联和英美各国的调停之上很是反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无法决定自己的行动,是一件极其悲哀的事情,积弱已久的祖国让安毅忧心忡忡,却又无能为力。
  值此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安毅多么渴望能率领麾下精锐之师好好地与日本军队打上一仗,通过一次全力以赴的大战,让全体军民扭转悲观惶恐的情绪,树立起坚决抵抗实施捍卫国家民族尊严的信心。
  在目前的内忧外患之下,只有打上一仗把日本人打痛才是解决矛盾的最佳途径,国内各势力能通过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而暂时抛弃矛盾,一致对外,国外各个居心叵测的势力也会为中国军民的奋勇抵抗而心有顾虑,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抗击外辱的对外战争对目前的中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反正如今已经到了最坏的程度,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可是,想要好好打上一仗就必须获得全军最高统帅蒋介石的支持,否则安毅就算有天大的决心,麾下将士就算有最为坚定的牺牲精神,也无法去打这一仗,因此,安毅理清思绪之后,只能冷静地坐下来,把全副精力放到如何能尽快达成目的问题上。
  熟悉的脚步声清晰传来,安毅合上文件,披上外衣走到门口,将满脸激动之色的龚茜迎进书房:“姐,你怎么还没睡?”
  “晚上加班回来就想来看你了,听小万说你还在开会我就等着……来,让姐好好看看……瘦了,又瘦又黑,肯定是在海上折腾的。”龚茜爱怜地轻轻拨顺安毅的头发。
  安毅抓住龚茜的玉手,拉到沙发上坐下:“姐,你定是有事对吧?”
  龚茜微微一笑,擦去鼻尖上的细密汗珠,低声问道:“洗劫九江日侨和日本正金银行九江分行的事,是不是你们干的?”
  安毅心里一惊,脸上却是一副惊讶之色:“怎么了?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九江此前不是一直都很太平吗?”
  龚茜凝视安毅的眼睛良久,方才点点头说道:“不是就好,这事闹得很大,先别说日本人会如何的暴跳如雷,仅是六百多万的抢劫案就是民国第一大案啊……”
第614章
要钱给钱要枪给枪
  清晨,早起的蒋介石坐在餐桌旁边吃早点边看报纸,侍卫长王世和轻手轻脚走了进来,在蒋介石耳边低语几句。
  蒋介石听了微微一愣,立即让王世和把人带进来。
  沈凤道提着公文包大步入内立正报告,在蒋介石的询问目光中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叠文件,双手递到蒋介石面前:“总司令,这是职下奉安毅长官之命送来的三份考察报告,安长官因低烧不退兼有咳嗽,担心影响总司令贵体,只好命令职下呈递,请总司令见谅。”
  蒋介石看了看沈凤道,想了想接过书写工整的文件放到一边,蹙眉问道:“沈副官,安毅为何不尽快到陆军总医院看看?”
  “回禀总司令,南京济慈医院的两名教授昨夜已经给安长官诊断并开出西药,说是劳累过度心情烦躁所致,静养几天就好。”沈凤道恭敬回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7/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