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4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8/1395

  “不!校长,学生认为对就对,错就错,更不敢苟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法,学生曾在黄埔高级班和将官班的授课中,严肃批评过这种说法和想法,在学生率领过的队伍中,至今仍然没有任何主官敢于用这种理由来掩饰自己的错误,不管他取得多大战果,违令的责任还是得追究,立功获得奖赏,违令一样要处罚。此次学生在得不到校长许可的情况下违令出兵,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确已违犯军法,因此学生请求责罚并非敷衍托词,而是真心实意的。”安毅诚恳地禀报。
  蒋介石颇为意外,点点头亲切地让安毅坐下说话:“很好!很好!由此可知你麾下为何拥有强于任何部队的严明军纪。你的理解相当正确,主帅身负全局责任,绝不能因局部胜败一时得失而放弃原则,很多时候,胜败往往就决定于命令的遵守,决定于令行禁止的严明纪律。你现在有这种认识,我也就放心了,至于出击辽西的行动,可以当成特殊情况来处理,我知道你既然敢这么做,肯定已经有了充分的弥补措施。再一个,汉卿也完全同意了你的计划,可以当成你们前线司令部的集体决策,属于你们的权力范围,不算违令。”
  “谢校长!学生让校长费心了。”安毅感激致谢。
  蒋介石摆了摆手:“我个人认为,你这次最大的成绩不是在辽西取得的连续军事胜利,而是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与汉卿和商启予(商震)等各军统帅建立起紧密关系,对我军队的团结抗战、对即将到来的中日战争进程起到积极影响,难能可贵啊!我看换成任何一个资深老将北上,都无法取得你这样的成绩和良好局面。”
  安毅谦虚地笑道:“学生虽然勤勉,但最大的功劳恐怕还是校长对各军价值五百万元的军火物资援助,商启予将军和东北军前线各部因此增强战力,信心大振。学生时常在想,一个连的迫击炮或者轻重机枪,要比学生说一万句好话强上百倍。”
  蒋介石忍不住笑出声来,让送上茶水的蒋孝先深感惊讶,他知道蒋介石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开怀大笑了,不禁对师弟安毅送去个羡慕感激的微笑,放下茶杯,与致谢的安毅相互点点头悄然出去。
  蒋介石笑完长叹一声:“一个多月来,你为此花掉的钱不下一千万吧?”
  “这是应该的,学生掏出这一千万,本来就是应上缴国库的进出口税金,今年上半年一二八淞沪抗战还没打响政府便匆匆迁都洛阳,各大海关和各级税政部门名存实亡,学生在这段时间进口了价值六千万的货物,出口了价值四千万的物资和药品,没交过分文税金,政府和宋财长也无力追究,就此不了了之了。但是我想说明的是,这笔总值累计一千七百万元的应缴税金,学生没敢动用分文,而是专户储存,为的就是抗战的这一天。正是这笔预留资金的支撑,才有了我军的顺利调拨、保定兵站的迅速设立、清苑战略机场的建设和华北各军的团结抗战局面。”
  “这笔偷逃税款剩下的八百万元,学生已于上月底命令南京兵站用以采购武器装备,金陵厂、江南厂、湘西厂等军工企业和江南集团下属两大制药厂都获得足够的订单,所采购的武器弹药和诸多药品,正分批北运我华北前敌指挥部直属之保定兵站,其中一半将交付少帅自行分配,另一半视各军抗战力度和任务强度酌情发放,对外均称为中央军委和校长拨付的特别物资。”
  安毅如实将资金来源说了个清楚明白,其实即便不说蒋介石也会知道,说出来反而更为主动,更能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顾全大局。
  蒋介石深感意外也非常感动,连说三个“好”字,接着深有感触地长叹一声:“有你这样的学生,是为师之大幸啊!放眼江南六省,家财千万者比比皆是,投机钻营、偷税漏税者如过江之鲫,可至今没有一人愿意为抗战大业捐出一笔钱,我中央政府发行的各种有偿债券,还得低三下四央求,才能勉强发行三千来万,相比之下,境界高低立判啊!只是你素来不愿宣传自己的善举和功绩,兼之这笔钱来路不甚光彩,所以我没法给予你应得的荣誉和表彰。”
  安毅郑重地站起来:“校长,学生不要任何的表彰,更不需要升官发财,学生只愿不辜负校长和军委的殷切期望,全力以赴,投身于抗日大业,率领麾下将士与各友军同心合力,奋勇杀敌。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值此内忧外患、强敌压境的危难之际,正是学生报效党国、报效人民之时,个人的丁点儿得失和区区虚名,在国家民族利益面前轻于鸿毛。至于钱财和名声,请恕学生说句狂妄的话,学生已经拥有太多了,唯独缺一个民族英雄的崇高称号。”
  “说得好啊!”
  蒋介石大声赞扬起来,和蔼地示意安毅坐下,用无比关爱和欣赏的目光亲切地注视着安毅的面孔。
  此时此刻,蒋介石非常清楚安毅想要表达的意思,也知道安毅心里最大的顾忌是什么,安毅这一席话,无异于再次向他表明无意于任何政治声誉和更高名利的心迹,同时也流露出继续获得信任与重用的期望;蒋介石由衷赞扬的话语中,也包含着另一个意思,那就是他对安毅的自知之明和没有任何政治野心的豁达更为赞赏。
  令蒋介石倍感满意的是,他从安毅的目光中非常明确地看到,聪明成熟的安毅已经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似乎在彼此的默默注视中,无声地表明自己的坦荡心迹,这令蒋介石非常满意,也无比欣慰。
  “来来来,告诉我出击辽西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你又是怎么抓住这一闪即逝的难得时机,打出一系列漂亮仗的?对日作战过程中又获得那些经验,发现了哪些不足?这些都极其重要,而且需要你迅速将此整理成文,作为范例下发全军参详。”
  “放眼我国军队,只有你和你麾下几个师拥有最丰富的对日作战经验,也只有你们,面对强大的日军没有任何的心理压力和悲观情绪,这些都是用血汗换来的宝贵经验,难得啊!”
  “昨夜,你的指挥部电呈辽西之战的详细经过,但限于篇幅,没有涉及到战略层面,不过仍然让整个参谋本部和军中高层深感震惊,也由衷赞叹。你的恩师文白将军和陆大教育长耿光(杨杰)将军,当场向我请求,将辽西之战编入黄埔和陆大高级班教材,就等你提交完整的报告了。”
  蒋介石不再谈及刚才的话题,那些事情已经不再重要,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需要蒋介石为此担忧了。
  安毅遵命侃侃而谈,将原先自己如何从战术试探开始、逐渐上升到抓住机会奋起打击、最后顺利达成拖延日军整体进攻的战略意图的经过详细汇报,并对顾长风和杨九霄的临敌指挥高度赞扬,最后慎重地提出自己的忧虑:“日军原本就一直藐视我中国军队,所以才出现了辽西战场上不该有的懈怠和失误,此战过后,恐怕我们再也难以遇到这么好的机会,日军也绝不敢再忽视咱们这支在训练、装备和精神意志方面都不输他们的奇兵,因此,咱们的这支奇兵也就不能称之为奇兵了,如若再战,很可能将会是一场硬碰硬的决战。”
  “学生今早离开北平之前,接到少帅派人送来的紧急情报,日军又一个旅团已经从锦州开到义县,从沈阳方向陆续调往辽西的伪军共五个旅,高达四万余人,这样一来,辽西的日军总兵力迅速剧增,初步估算不下于八万之众,杨九霄支队和顾长风四十四师加起来不到三万将士,悬殊很大,看来日军是要全力以赴,南下发起总攻了。”
  蒋介石一脸郑重地站起来,缓慢走到书桌旁,静静思考,还没理出个头绪就被书房外一阵银铃般的笑声所打断,夫人宋美龄和张乐怡、冯洁云从楼上下来了。
第785章
十万火急
  “毅哥……几点了?”
  冯洁云美目半闭,迷蒙睡态娇媚万千。
  “六点半,东方半边天空染红了,看样子今天会有太阳。你再睡会儿吧,八点才和宋财长夫妇见面,来得及。”安毅已经沐浴完毕,神清气爽,系上宽大的咖啡色睡袍腰带,俯下身亲了爱妻一下。
  冯洁云想起等会儿要与宋子文夫妇共进午餐,搂着安毅的脖子坐起来,轻轻吻了安毅一下,才低头寻找拖鞋。
  等冯洁云一切准备完毕,下到一楼,发现安毅已经穿上笔挺的中将军服,正在与一群心腹将校围坐一起低声商谈。已经是参谋本部第四厅少将副厅长的杨飞正在把茶几上一沓厚厚的卷宗小心翼翼地装进公文包,办事处主任兼南京兵站少将站监刘昊埋头记录安毅的指示,其余军官各个腰板坚挺,聚精会神,看样子会议开了不短时间。
  安毅简要总结几句,结束会议,乘车来到太平路圣保罗教堂斜对面的西餐馆。
  安毅携着妻子的手,进入宽阔雅致的室内,立即让不少欧美客人认了出来,客人们没想到能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意外遇到闻名天下如今又成了中日战争焦点人物的安毅,几乎全都停止进餐和交谈,纷纷站起致意,脸上的神色既惊讶也高兴。
  济慈医院的威玛尔副院长和英国使馆商务参赞欧文斯热情相迎,与安毅夫妇亲切握手,相互问候。紧接着宋子文夫妇牵手而来,这下更热闹了,害得沈凤道、林耀东和宋子文的卫队前后警戒,里外策应,吃早餐的机会都没了。
  一震冗长的寒暄问候完毕,四人在殷勤的店主引领下,登上二楼的预定位置,同样得向周边几桌显赫的欧美各国外交官打个招呼,这才能相互问候。
  宋子文看了一眼安毅脱掉大衣后一身笔挺的将军服:“怎么穿这身军装来?等会儿还有事?”
  “参谋本部工作会议要参加,小弟已经很久没和本部同仁见面了,大家说借此机会讨论一下明年的工作计划,不去不行,讨论完还要签字,看来小弟这个次长不再是挂名的了。”安毅似在开玩笑。
  宋子文微微一笑:“其实年初一二九抗战开始之后,你这个参谋次长就已经是个实职了,委座虽然兼任总长,但具体决策的还是你们这三个次长,只不过你负责的都是战场指挥和具体对敌事务,更像个特派的前敌总指挥。这样也好,远离那些繁琐的行政事务和政策性事务,不用整天跟在委座屁股后面小心翼翼亦步亦趋的活受罪,反而更宽松更纯粹一些,也更有实权和声誉。”
  安毅咧嘴一笑:“兄长是代理行政院长后,感到压力太大了点儿吧?”
  “何止是压力?”
  宋子文叹了口气:“不说这些了,时间宝贵,咱们说说正事,由于中日即将到来的战争引发全国性的恐慌,特别是工商业这一块尤为显著,这一个月来,长江流域七省移民欧美和香港、南洋的人数激增十五倍,其中近半是要缠百万的工商业主,上海一二九抗战以来本就没有什么起色的工商业再次出现倒退……”
  两人在低声协商的时候,两位美丽贤淑的妻子都为自己的丈夫点好了可口的早餐,见两人神色严肃,凑近脑袋低声商议,也就没有打扰,悄悄谈论起自己的话题。
  由于宋美龄的关系,以及宋冯两家多年的世交背景,冯洁云嫁给了安毅定居南京后,就与温婉聪慧的张乐怡成了密友,两人几乎隔三岔五就要聚一聚,不是到宋美龄家里就是到孔祥熙府上,与京城名媛闺秀偶有来往,两人都有一个相同的社交取向,都不愿意参与上流社会的繁多社交聚会,偶尔前去也是陪同宋美龄和宋霭龄前往,尽到礼仪免却闲话即可。
  现在冯洁云正在为安毅的经济情报所翻译大量的欧美科技资料,自己写的第一本小说开了个头就没时间续写,日子过得充实而安谧。张乐怡也在默默为丈夫尽心尽力,照顾两个年幼的女儿之余,还为宋子文整理资料,记录日常事务。正因为如此,两个女人身处同样的境地,有了共同的话题,关系也日益亲密。
  侍者端来早餐,宋子文和安毅停止交谈,歉意地向自己的妻子笑了笑便开始用餐。
  安毅看到冯洁云仍在和张乐怡低声商议什么,便笑着打起了哈哈:“几乎天天在一起,还有说不完的话?”
  冯洁云转头笑了笑,低下头拿起叉子,张乐怡在宋子文耳畔低语几句,得到宋子文的首肯,随即笑问安毅:“将军,云儿说你在庐山没有自己的房子,经营南昌这么多年,每次上庐山开会,都住在军委的招待所里,是吗?”
  安毅礼貌回答:“没时间考虑,再说庐山距离南昌不远,一日即可到达,所以也就没想过要起房子。”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每年夏天,南京热得就像个火炉,中央军政官员每到夏天都会和自己家人到庐山避暑,大家几乎都有自己的别墅,你身为堂堂次长军中名将,怎么没有自己的别墅呢?就算你不愿意享受,也得为洁云和未来的孩子、以及众多亲友考虑考虑啊!”张乐怡说话慢条斯理,清晰悦耳。
  安毅望向冯洁云,看到她低下头轻轻转动叉子,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不敢看自己,心中顿感歉然,于是爽快地说道:“这样吧,令尊不是拥有庐山第一大建筑公司吗?山脚下的水警师营区还是令尊设计的呢,如果可以的话,麻烦令尊替我们选个地方建上一栋怎么样?”
  张乐怡高兴地回答:“就等你这句话了,就建在咱们宋家别墅旁边吧,那块地在松林路旁,原本是给老太太建别墅的备选地方,松涛延绵鸟语花香,视野开阔胜景独享,我父亲一直不舍得出让,要是将军需要,他一定会很高兴的,每次回家见父亲他都说,整个军队主帅中只有安将军是最为简朴的,还说他去过老南昌参观过将军一直居住的那栋小楼,实在没想到将军会与麾下将校一样毫无特殊之处。不过随着将军家人的增多,再不建一座大点儿的房子,恐怕就说不过去了。这下好了,以后前往庐山度假,云儿也能有自己的家了。”
  “建三栋行吗?最好能相邻而建,其中一栋是宾馆式别墅,能同时住进十家人,可以吗?”安毅似乎想到什么,突然问道。
  张乐怡颇为惊讶,宋子文和冯洁云也不解地望着安毅。
  安毅笑道:“小弟麾下主要将领都是多年同生共死的弟兄,没有他们的鼎力相助,就没有小弟今天的地位,既然小弟的家人每年都能到庐山避暑,他们的家人也应该享受相同的待遇才是。但是一下建起一片别墅太过张扬了,小弟一时间也抽不出那么多钱来,折中一下,建三栋吧,行吗?”
  张乐怡这才知道安毅的心思,对安毅的重情重义肃然起敬,虽然之前她听说过许多安毅与麾下情同手足爱兵如子的事情,甚至为了个小兵受欺负,不惜抛弃将军之尊找上欺人少校的大营为小兵出气,但此刻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这等事情,比所有的传说更让张乐怡感动:“估计行的,那块地方够宽敞,右下方还有一片满是花草的宽大草坪,建三栋别墅绝无问题,我想,我父亲也会乐意的。”
  冯洁云悄悄抓住安毅的手臂,眼里满是喜悦和敬重,宋子文却没有这么激动,斜一眼安毅,不冷不热地问道:“哪天你在叙府的翠屏山下,也给我建一栋别墅怎么样?”
  “行啊!小弟回头就给杨斌传个话,要是他知道国舅爷要光临叙府,恐怕立马屁颠屁颠地去办,那是整个川南的光荣啊!”安毅戏谑地笑道。
  宋子文最不愿意人家称自己国舅爷,看到张乐怡和冯洁云捂嘴笑心里恼火,狠狠地瞪了一眼安毅,低声骂道:“你这痞子,哪有半点大将风范?看来你到北平也没学到什么好东西,却学会了八旗子弟的那一套,估计是汉卿带坏的。”
  安毅摇头莞尔一笑,看到沈凤道匆匆而来神色不对,立即收起笑容,接过沈凤道递来的北平急电,匆匆看了一眼,还给沈凤道低声吩咐几句,转向宋子文小声说道:“十万火急,小弟得立刻觐见校长,估计总部一帮将帅也闲不住了。日军四个旅团突然开进我军主动放弃的朝阳,另有五个师的伪军开进周边乡镇搜索。其中第八师团的两个旅团不做任何停留,气势汹汹扑向凌源方向;山海关北面日军突然集结,只有中路的日军未见动静,恐怕大战就要打响了。兄长估计也很快会被校长召唤,准备一下吧。云儿,你跟嫂夫人一起吧,我忙完就回去。”
  安毅说完,不待众人反应,站起来接过侍卫递来的帽子和大衣,快步离去,留下宋子文三人呆呆望着他的背影。
  “安哥,怎么这么突然?要打大仗了吗?”
  张乐怡满脸担忧,她一直称呼宋子文为安哥,原因是第一次在庐山见到宋子文的时候,腼腆的张乐怡不知如何称呼为好,最后用英语的“叔叔”称呼比自己打十四岁的宋子文,两人结婚以后,这个深有韵味和纪念意义的称呼仍未改变。
  宋子文点点头:“早晚的事,上上下下都有这种心理准备……唉!看来安毅又要赶赴前线了,很多事还没和他商量呢。”
  三人已经没有任何心情吃东西了,张乐怡轻声安慰身边满脸愁容、忧心忡忡的冯洁云:“云儿,安毅是身负重任的前线主帅,由不得他多做停留,别太难过了,等打完仗他会回来的,要是时间太长的话,我们组织个慰问团北上,你就能见到他了。”
  “小妹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替深入辽西的顾大哥和两万将士担心,毅哥昨晚回来忙到深夜,一直在想办法如何保存顾大哥和将士们的同时,狠狠地打击日寇,我看到他划出三条撤退线路还特意问了他一下,他回答说线路是画出来了,但万一日军突然大规模进逼,顾大哥他们能不能安全撤回来还得另说。小妹很担心,没想到最不愿意出现的情况出现了,以顾大哥和四十四师的脾气和对日寇的仇恨,恐怕……”冯洁云不愿意再说下去。
  宋子文非常理解冯洁云担心的是什么,擦擦嘴,温和地对两位女士说道:“咱们不吃了,好吗?乐怡,你和云儿回咱们家再吃点,我要立刻赶到军委总部去,估计一堆事就要来了。”
第786章
生死搏杀(一)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下午四点三十分,辽宁锦州,关东军前线司令部。
  日军侵略华北的最后一次军事扩大会议结束,近百名日军将佐络绎离开司令部返回。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与参谋长小矶国昭、副参谋长冈村宁次等人站在高大的司令部门口,满怀深情和期待地目送一个个师团长、旅团长匆匆离去。
  站在武藤信义身后的高级参谋兼第一课长的石原莞尔,仰望头顶粗大的圆柱和拱形门廊,对身边刚刚晋升一级被任命为关东军第七独立混成旅团旅团长的石川浩一大佐低声笑道:“石川君,还记得四年前我们一起来到这座大楼时的情景吗?”
  石川浩一低声回答:“怎么能忘记啊!当时我们作为辽宁省警务顾问前来指导工作,记得石原君当天也站在几乎相同的位置,仰望门廊顶部这组巍峨壮观的俄罗斯浮雕,说出许多豪言壮语来。转眼之间四年过去了,没想到我们大日本帝国已经成为这里的主人,而我则有幸与石原君故地重游,再次为我大日本帝国而并肩战斗,令人感慨万千啊!”
  武藤信义和小矶国昭听到身后的深切感慨,含笑转过身来,大声鞭策了几句,率先返回会议室。
  冈村宁次和石原莞尔客气地与石川浩一一起紧随入内,冈村宁次边走边低声笑问石川浩一,昨天上午之前有没有想到会回到英勇的关东军序列?
  石川浩一谦虚地回答说做梦也没想到,更想不到从天津赶到这里就被任命为旅团长,多年的愿望突然实现,感觉就像做梦一样。石川浩一说到这里,低声向自己的举荐者冈村宁次和陆大师兄石原莞尔致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换来冈村宁次和石原莞尔的一阵客气笑声及殷殷鼓励。
  进入刚刚还是坐满近百将佐的会议室,武藤信义和小矶国昭来到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大型军事地图前,表情严肃地望着已经昂首立正的新任旅团长石川浩一。
  参谋长小矶国昭静静端详眼前这位高大硬朗的皇族后裔,赞赏地点点头,开始了最重要的、也是石川上任前的最后一次考较:“石川君,在我关东军十五万将士中,你是屈指可数的对中国社会、中国军队有着长期深入的研究和了解的权威之一,更为难得的是,站在我们对面的中国军队重要的指挥官安毅,与你有着两年同事的经历,并且与你有过多次深入的交流。”
  “从你秘密上呈的报告中,我们看到你对安毅和他的安家军赞誉很高,而且你在一年前提交给派遣军总司令部的这份报告中,曾大胆地预言安毅麾下的三个王牌师无论在装备、训练和意志品质方面,都丝毫不逊于我大日本帝国陆军的任何一支部队,将来必定是我大日本帝国占领中国的劲敌。”
  “非常令人遗憾,你的预言现在已经变成了现实,严格地说,从年初的淞沪交战开始就成了现实,也是从那时起,我们才真正意识到这支部队的存在可能给我们带来的隐患。可是,在淞沪大战之后,我们错误地以为安毅因为上升太快引起中国高层猜忌而被削弱兵权,出任西南的一个地方军政首脑,加上我们对南京政府抵抗决心的误判、以及中国陆军最强悍的胡家林独立师没有重归安毅的麾下,而且在淞沪大战中战损不小,一直处于休养生息的状态等等,我们出现了不应有的松懈和忽视,最后导致了辽西的系列惨败,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8/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