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4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6/1395

  但细细一想,又看不出安毅是早有预谋的,如果公使先生不问,安毅也不会主动提起,而且听安毅的意思,不一定非要从她妻子的房地产公司买房子,任何机构均可以自行购买土地建造或者购买房产作为自己的联络机构,只不过恐怕再也没有眼前这么好的社区环境和位于三江口的绝佳位置了。
  三小时后,宾主双方来到叙府以北的风景胜地大塔滩。大塔滩位于岷江以东越溪到大塔之间,属越溪河百里翠湖之下游,四周翠竹环绕,风景如画,和风习习,水流清澈,渔舟点点,碧波如镜,宛如人间仙境,一尘不染。驻足大塔滩坝底,回望远处炊烟缭绕,钩者如塑,好一幅水乡风景画,江风置若、炊烟枉然、渔歌如斯、水波荡漾……置身其中,心身舒畅,忧思俱忘。
  崇尚自然的欧美专家们自从发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把此处当成休闲度假之胜地。随着川南各地矿产资源的不断勘定与开发,轻重工业企业陆续建成投产,地质勘测、机械设备、开采冶炼、军工制造、无线通信、桥梁铁路等专业的欧美技术专家越来越多,大塔滩的名气也变得越来越大。休假期间呼朋唤友或者拖家带口来此游泳垂钓轻松交流,欧美各国人士喜欢的野餐会也逐渐盛行。
  英国公使蓝蒲生一行的到来,受到各国工程技术人员和学者们的热烈欢迎,与欧美各国众多专家打完招呼,蓝蒲生特意询问了数名英国材料学工程师和机电工程师,并向他们的妻子和孩子亲切问候。
  得知所有受聘的欧美专家每周工作六天,每月还另有五天的休假之后,蓝蒲生对川南政府给予各国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厚待遇,深感意外。与身边受到各国专家青睐的安毅商量片刻,兴致勃勃地接受了本国百余名侨民的邀请,一起参加轻松愉快的盛大野餐会。
  谁知刚进行到一半,欧美各国新闻记者和中国数十家媒体记者风风火火赶来,强烈要求对蓝蒲生公使和安毅将军进行联合采访。
  蓝蒲生不知道安毅是否愿意向新闻界透露本次临时决定的会晤,在征得安毅的同意之后,蓝蒲生非常高兴地答应下来,其中原因除了要通过川南之行加深中英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之外,安毅的人格魅力以及众多英国侨民的殷切希望,也是蓝蒲生答应接受采访的重要原因。
  英国人的严谨以及纪律性迅速得到体现,河滩上参天大树下,很快搭起宽阔优雅的敞开式敞篷,英国国旗被悬挂在帐篷两侧,五张便携式桌面摆成一长溜,覆盖洁白漂亮的镂花桌布,一眼望去也像模像样,非常正式。
  近百张凳子排列在当成主席台的长桌前方,近千名度假的各国专家带着妻子儿女,兴致勃勃地围在四周,全场看似色彩缤纷,笑声不断,其实秩序井然,气氛非常轻松。
  蓝蒲生和安毅带着助手致礼完毕,坐到长桌后的椅子上,开始别具一格的新闻发布会。作为主人的安毅率先发表简短的致辞,对英国公使的到来以及所有的欧美专家和技术人员表示感谢,几句话说完,就进入正式访谈阶段。
  出于对客人的照顾,首先提问的是英国记者。
  针对数名英国记者提出的关系到中英关系以及经贸往来的尖锐问题,蓝蒲生巧妙地避开了两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对自己的川南之行表示非常满意,对中英之间的经济合作和经贸往来很有信心。
  蓝蒲生特别说到自己在泸州和叙府参观获得的感受,对川南政府的开明和安毅的领导能力大加赞赏,用了“最具活力、令人惊讶和鼓舞”等词汇,描述川南经济令人震惊的发展速度,并殷切期望正在承建叙府到昭通铁路的英国工程技术人员和各领域专家拿出更加出色的表现,为中英关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泰晤士报》的中年记者终于把问题抛给了安毅:“将军,你对贵国海关官员和财政部税警部队,以偷税漏税罪查扣将军属下的江南集团四艘货船如何看待?”
  安毅从看到记者蜂拥而至,就做好了回答尖锐问题的准备,为了四艘货船被扣事件,安毅已经与核心决策层的弟兄们商量好了对策,因此英国记者这时提出这个敏感的问题,正好遂了安毅的愿。
  在百余名中外记者紧张地注视下,安毅用英语严肃回答:“江南集团是一个严格遵循国家法律的大型集团企业,从来都没有过偷税漏税的不良记录,相反,数年来江南集团在每一次波及全国的天灾人祸中,都能慷慨地拿出巨资进行赈灾和灾民安置,这些情况是有案可查的,相信长期留在中国的朋友们都很了解。”
  “这一次突然出现这个意外事件,作为江南集团的董事之一,我非常震惊,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立即致电集团总部了解情况,结果令我放心,四艘货轮运送的出口货物包含矿产、药品、特制棉麻织物、高档木器和民族工艺品,总价值为六千余万元,全部拥有江西省政府相关部门的出口审批手续。”
  “我相信,问题很快会得到澄清,请大家耐心等待一段时间,相信财政部和中央实业部会发布相关消息的。”
  “将军,请问你作为川湘滇黔边区绥靖公署主任,作为军队高级将领,却还控制着全国最大的工商业集团,控制着已经排名全国第三的国民工商业银行百分之四十股份,你觉得合理吗?”《民国日报》的四十五岁资深记者韩默华没等轮到自己,突然站了起来,用中文大声询问。
  众记者觉得韩默华的这个举动很不礼貌,但也没有对他有何非议,毕竟这一问题也是大家想要了解的。
  安毅心里对这个政学系的刀笔吏很是恼火,脸上却没有露出任何的不快,看到蓝蒲生听完身后随从的翻译含笑望过来,安毅轻松一笑,转向众人:“这个问题相当复杂,但是我很愿意回答,而且我需要用汉语来回答,在场的很多记者朋友都精通汉语,不精通也没关系,我说慢点儿就行了。”
  记者群中发出一阵低笑,安毅收起笑容,大声说道:“在此之前,我们国家的法律并未对官员经商有严格规定,三届全会为此制定的相关草案也从未得到过有效实施,因为制定这些草案的立法委员们都下野了,很多人成为反对南京中央政府的反对派著名人士,所以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制定出限制党员和军队将领经商的相关法律的立法委员们,如今都在反对他们制定的这些法律。”
  台下一阵哄笑,韩默华望着安毅,一脸悻然。
  几个记者以为安毅会就此糊弄过去,立刻举手提问,安毅挥挥手含笑制止,突然宣布两个重要决定:“请诸位稍等,我的话还没说完。借此机会,我郑重宣布两个决定:第一,本人已于昨日下午致电国民工商业银行上海总行,将从今日起,辞去该行董事职务,希望银行的股东们按照董事会章程,在一个月之内收购本人的所有股份,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同时以董事会名义,公开宣布这一消息……”
  记者们一片哗然,谁也没料到安毅竟然会来这么一手,熟悉中国内情的记者们立刻联想到将要发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安毅高调宣布退出国民工商业银行,就意味着本应从今年开始在川南试行的中央货币与财经制度改革泡汤了,由于华北战争而被打乱的中央财政改革计划,从此将会受到安毅和他的川湘滇黔同盟者们共同抵制。
  其次,中央财政部半年来累计向国民工商业银行、江南集团借贷六千余万元,安毅突然公开宣布退出国民工商业银行,并暗示由孔家、冯家、虞家、杜家、南昌商会等六大财阀共同组建的国民工商业银行,必须在一个月内将银行总资产的百分之四十,全额向安毅支付。根据去年年底国民工商业银行公开发布的经营业绩分析,总资产已经达到七千五百万元的国民工商业银行,必须要在一个月内付给安毅三千万元的巨额资金,以目前国内各大银行的经营情况看,国民工商业银行董事会在一个月内根本无法拿出这笔巨款,除了向其他金融机构或者洋行拆借之外,剩下的唯一途径就是追回中央政府预期不还的四千万借款,否则根本无法向安毅和国内外同业交代。
  安毅等众记者惊呼完毕,接着宣布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消息:“昨日上午,本人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要求本人抽调两个师兵力北上,与刘湘将军等部一起,全力围剿川北张国焘、徐向前部。”
  “由于驻扎川南的第二十四军三个主力师尚未返回,川南地方部队又刚刚完成十二万人的大裁军,所以只能等待只剩下一半的二十四军三个主力师返回之后,想方设法筹集军费才能奉命,毕竟此次华北抗战我军出兵八万,战死一万余人,受伤两万余人,由始至终没有获得中央拨付的一分钱军费,一颗粮食,全都靠向周边各地政府和海外爱国富商借贷,才坚持打完这一仗,幸运的是,我军将士尽管损失惨重,但由始至终不辱使命。”
  “在此,本人代表二十四军和川南各部队,恳请中央先把我军为华北抗战所借贷的两千余万军费尽快下拨,具体开支情况以及应由中央承担的牺牲将士抚恤金、退伍将士遣散费、受伤将士治疗费、伤残军人安置费等开支情况,我军政治部将会同军需处尽快列表造册,呈送中央军委。届时,欢迎记者朋友们前来领取呈报副本,便于对我军开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
  安毅的话音刚停,全场记者一片愕然。
  精通汉语的欧美记者迅速反应过来,立刻兴奋地埋头疾书,快速记录,一个个都希望能在尽可能快的时间内,将这两个注定震动中国政坛和军界、包含着巨大危机的爆炸性新闻尽快发回总部。
第898章
破茧振翅图霸业(九)
  安毅在川南对中外记者发表的谈话,次日便引发轩然大波,与众多记者预料的一样,整个中国政坛和军界为之震动,引起国内所有势力以及欧美各国驻华机构的强烈关注。
  人们突然发现,战功彪炳富甲天下的安毅,与南京中央政府和蒋委员长之间竟然存在巨大的矛盾,存在巨大的利益冲突,这种尖锐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以令人不可思议的方式突然公之于众,怎么不令中外各界为之瞠目和深思?
  南昌行营委员长办公室外的接待厅里,行营办公厅主任兼秘书长杨永泰坐在宽大舒适的沙发上,一向波澜不惊的脸上,罕有地出现严峻忧虑之色,他不断扭动身体,如坐针毡,布满血丝的双眼,紧盯茶几上的四张不同报纸,似乎要将上面的每一个字都深深地印在脑海之中。
  杨永泰非常恼火,却又毫无办法,上午十点他的助手突然冲进办公室,捧给他一沓本日刚出的报纸。
  杨永泰刚开始还白了年轻的助手一眼,责怪他如此慌乱,实在是有失风度。
  但是,等杨永泰看清楚上面第一张《东方新闻报》的头版头条报道,便猛然站起,双手飞快地抓起报纸,撞翻了桌面上的牛角笔筒,连各种笔杆洒落一地都顾不上了,震惊、愤怒、担忧、后怕等等复杂的神色,交替地出现在他那张时常带着微笑看起来极有风度的脸上。
  杨永泰飞快读完三千多字的报道和评论,慌乱地逐一翻阅其他几份主流报纸,颓然地缓缓坐下,陷入了沉思。他的助手眉头紧锁,低声责怪中央党部调查局和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那帮人,说这么大的事情昨日中午就已发生,可直到现在也没有接到以上两个机要情报部门的任何报告。
  杨永泰焦躁地挥了挥手,示意助手退下,他心里非常清楚为何会这样。
  陈氏兄弟的表弟徐恩曾负责的党部调查局,在长达两年时间里,根本无法在川南立足,派去的十几名工作人员,有一半被川南政府以各种罪名判刑,剩下的不是被驱逐就是被孤立,仅剩下一个信念坚定、非常有毅力的年轻人刘琨,还是在绥靖公署副主任兼警备部队司令杨斌的力保下,才能留在川南,继续从事毫无希望的党务工作。
  徐恩曾为此大发雷霆,却又毫无办法,面对强横的安毅,以及安毅与陈氏兄弟之间良好的关系,徐恩曾只能放弃对川南的渗透,将全副精力转向到处着火的整个中国,转向事关党国安危的重点地区上海、北平、广州和天津。
  而且杨永泰还听说,在安毅的地盘上,任何机构和个人都不能拥有无线电台,否则重判,需要发电报打长途电话,只能到政府民政局下辖的邮政公司去排队,至于能不能轮到中央社和《民国日报》的记者,还得看安毅麾下那个看不见的情报部门心情好不好。
  至于戴笠的军统局,那就更不用提了,简直就是和安毅的参谋本部第四厅穿同一条裤子,根本不会也没有必要在安毅的地盘上设立秘密据点。
  委员长办公室那扇厚重的大门仍然紧闭着,这会儿蒋委员长还在与从北平赶回来的黄郛、从中央航校代理校长任上抽调回来顶替安毅参谋次长位置的葛敬恩、从南京赶来的党部要员陈果夫、徐恩曾及参谋本部第二厅厅长贺耀祖等人召开密会,看样子这个涉及到华北、华南安危的机密会议,没那么快结束。
  杨永泰虽然心急如焚,但只能耐心等待,只能一次又一次通过报道上安毅的每一句话,反复分析安毅的用意和目的,以便他更好地向蒋介石汇报,并从中找出有利于自己的辩护词。令杨永泰忧心忡忡的是,他根本无法预料蒋介石得知这些坏消息之后,会不会再次摔碎杯子大发雷霆,从追随蒋介石到现在,杨永泰只看到蒋介石摔过三次杯子,其中两次都与安毅有关,估计这回又要增添一次纪录了。
  门口匆匆的脚步声传来,心乱如麻的杨永泰抬头一看,发现身材矮小、一脸忠厚的兵工署中将署长俞大维在侍从官的陪同下走了进来,看他一脸焦虑的样子,显然也是有急事赶来向蒋委员长汇报。
  杨永泰平息一下心境,客气地站了起来,含笑示意侍从官不用麻烦,亲自走到矮柜前泡上杯茶,和气地端到俞大维面前:“看俞兄神色匆匆,是否有紧急军务要向委座呈报啊?”
  俞大维接过茶杯,也不客气,放下后指指茶几上的报纸,连连摇头:“弄出这等事情来……唉!畅卿先生,小弟面对的势态何止紧急啊?要是不立即着手予以解决,半个月后各个剿匪战场上全军数十万官兵,恐怕只能扛着大刀去打仗了。”
  杨永泰大吃一惊,立刻意识到什么:“俞兄,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我们的几个兵工厂出了什么问题?”
  俞大维苦笑道:“先生恐怕不知道,从去年九月份开始,湘西兵工厂研制生产的三种优质火药,逐步取代汉阳厂、金陵厂、巩义的劣质火药生产,截至去年今年二月初,兵工署下属的四个厂均停止火药生产,所需原料包括各型号铜板铅条,都从湘西兵工厂及其下属分厂调拨,半年多来,湘西厂还算很给面子,每个月都按照我兵工署统一采购计划,向各厂供应相关原材料,没有一次耽误过,就是在华北对日作战打得最激烈、对军火催得最急的时候,湘西厂也能通过增加产量,确保供应。”
  “可是在一个半小时前,湘西厂突然发来急电,说是因为各军工厂拖欠湘西货款累积数额已高达九百余万,他们入不敷出,资金周转困难,已经无法再保证原材料的供应了。更令人气愤的是,汉阳厂的鲁直兄也发来电报,说是昨日深夜从湘西驶来的一千五百吨货船,不知为什么在今日凌晨突然离开了汉阳码头,船上的八百余吨火药、铜材、迫击炮管材也没有卸下,招呼也不打一声便悄然离开了。小弟想想觉得不对劲,刚要出门赶到这儿向委座禀报,就看到今天出版的报纸,唉……不说了,一切听从委座的决断吧。”
  杨永泰顿时头大如斗,着急之下,也顾不上斯文了:“俞兄等等,老南昌的江南兵工厂不是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吗?我记得几种高效火药都是他们最先搞出来的,当时全体技术人员包括厂长都因此受到军委嘉奖的啊!现在怎么突然就说不行了呢?”
  “唉,先生还是没弄清楚情况啊!安将军当年把江南厂卖给兵工署就不情不愿了,其中几项重要技术资料,比起工厂本身还要值钱,中央政府和财政部却一再压价,拖拖拉拉,结果把人家一个好端端的大型兵工厂的转让价压得很低,人家不得已之下,才把火药生产车间和设备撤到湘西去的。当时由于老南昌城区迅速扩大,人口已突破一百八十万,上上下下都认为西南角赣江边上的火药分厂不搬迁的话会很危险,加上湘西和贵州先后发现了大型矿场,把火药厂迁到湘西生产就变成顺理成章的事,何况中央购买江南厂的钱,当时尚未付清,人家完全有权利这么做。”
  “不过安将军还算是给面子,除了调走自己培养的技术骨干之外,还留下百余名各部门专家帮忙半年,等我们的人慢慢熟悉上手之后,才悉数撤到湘西厂,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催我们结清款项。这半年来,由于财政紧缺,我们的几个厂发工资都成问题,所有原材料几乎都是赊欠湘西厂和江南集团几个冶炼厂的,数额总计高达一千四百余万,大头全在湘西厂那边。”
  “现在湘西厂以资金紧张入不敷出为由,停止向我们各厂供应急需的原材料,各厂的库存最多却只够半个月的消耗,如不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各厂大部分武器弹药的生产就得停下来了。”
  俞大维耐着性子详细解释,他觉得告诉这个委员长的第一智囊也好,让杨永泰也重视起来,对解决问题更有益。
  杨永泰呆了一下:“那么……各厂原来不是都能自行生产火药的吗?重新展开生产,不就避免受制于人了吗?”
  俞大维连连摇头,一双单眼皮在着急之下,不断开合,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向这个才高八斗、满腹权谋的委员长首席军师解释,这个军师从三皇五帝到苏格拉底、尼采、卢梭都烂熟在胸,对经济和法律也有所涉猎,可偏偏理工知识极其缺乏,跟他说弹道学、火药质量对武器的影响、制造工艺设备的优劣简直是对牛弹琴。
  “怎么了?难道不行吗?”
  杨永泰看到俞大维一脸痛苦的样子,再次问道。
  俞大维缓缓转向杨永泰,苦笑着说道:“不是不行,原来的厂子还在那儿,虽然厂房破旧了些,有些还需要修葺翻新一番……但是,机器设备已荒废多日,重新维修投入生产的话,必须要先拿出一大笔钱来,既要对原来老旧落后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又要补充系列新设备,还要重新组织原材料的采购,没有三五个月时间,想都不敢想啊!”
  杨永泰彻底无语了,胸腹中一口怨气迅速膨胀,几乎要冲上咽喉,直达大脑的时候,他猛然站了起来,接着深吸了口气,呆呆站立片刻,又缓缓坐下,咬着牙悠悠吐出三个字:“狠毒啊……”
  俞大维白了双眼赤红、直视对面洁白墙壁的杨永泰一眼,端起茶杯喝下一大口,望向委员长办公室紧闭的大门,垂下头细细品茶,不再说话。
  “乱套了!全乱套了!海关和税警团那群白痴,没事干去查扣江南集团的货船干什么?吃撑着啦?这下可好了,我也不想管了,军政部无法完成委座下达的任务了。”
  军政部军务司长王文宣气呼呼地走了进来,“啪”的一声,把手中的文件夹扔到茶几上,一屁股坐在俞大维和正在调整情绪的杨永泰对面,掏出支香烟点燃,狠狠地猛吸了几口,吐出一大口烟雾。
  俞大维挥挥手,煽去喷薄而来的浓烈烟雾,皱着眉头,关心地问到:“王兄,你这是怎么了?”
  王文宣满肚子的气正需要宣泄一下,闻言立即将情况如吐豆子般悉数倒了出来:“昨天军政部刚刚给湘西四十四军的张弘栾下令,要求他在三日之内,派出麾下第十一航空大队,赶赴南昌机场,暂由我航空署司令部和剿匪司令部联合指挥,待剿灭共军之后再还回去,可他老哥倒好,今天上午十点突然通电全国,说是湘西军政各部已经无法支持沉重的军费负担,将效法川南的军政改革制度,自行裁军两万,以减轻湘西八百万人民的负担,并决定转让第十一航空大队的所有飞机,有意者敬请去人去函联系……二位,这是怎么了?难道你们也都……”
  俞大维惊愕之下,长叹一声,这个去年才从德国考察军工生产和先进科技两年半回来的哈佛大学博士生,与安毅赴德国考察时就认识了,而且彼此都有相同的理念和爱好,一直相互信赖,彼此关系都很不错。
  再者,俞大维与安毅派到德国学习军工技术的前四批共三百八十余人都很熟悉,其中的两名佼佼者,还在安毅慷慨允诺下,成为了俞大维的得力助手……可如今,被逼急的安毅似乎已经不再给任何人的面子了。
  杨永泰心里比俞大维更为震惊,也更为担忧。他最担心最不愿意看到的负面影响,终于击破他那惯有的、一切均在掌握之中的自信,一件接着一件呈现在世人面前。
第899章
破茧振翅图霸业(十)
  几乎在一夜之间,欧美各国报纸纷纷以摘要的形式,刊登了本国记者从遥远中国发回的采访报道和评论。
  美国《基督教箴言报》、《纽约时报》、《旧金山侨报》、华人财团控制的各大报纸,英国《泰晤士报》、《每日新闻报》,法国《法兰西时报》,德国《法兰克福邮报》、《镜报》等主要媒体,均对中国政府凄惨的财政状况以及军队内部的分裂进行了评述,一个个享誉世界的政治观察家、时政评论家、政治学家纷纷发表文章,对中国的前景深表担忧,不少著名人士大胆地预测:东方中国又一次全国性的军阀混战时代即将到来!
  英国《每日新闻报》驻华记者詹姆士的报道最为详尽,他在评论文章的最后,非常含蓄地陈述:……具有国际特色的野餐会结束,令人尊敬的驻华公使蓝蒲生先生一行,在年轻的安将军和当地官员们的亲切陪同下,兴致勃勃地视察了正在建设中的叙府至昭通省际铁路施工现场,与承建方英国环球铁路公司的先生们深入交谈,再次向给予英国工程技术人员和侨民热情关照的川南政府官员表示感谢。
  应众多欧美记者的要求,公使先生在登机前发表了即兴演讲,赞扬高速发展的川南地区给他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对英国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与中国各大民族资本的合作前景非常乐观,并承诺将为英国各大跨国建筑集团参与中国西南四省秋季商品博览会期间公开招标的铁路、桥梁、码头等大型工程项目的竞争,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与支持……
  下午五点十分,公使先生乘坐中国川南航空公司的客机到达武汉,由于时间太过仓促,以及华北局势的发展等原因,公使先生遗憾地放弃了前往南京略作停留的原定计划,在湖北省军政长官何成浚将军的礼送下,乘坐下午六点的列车赶赴北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6/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