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5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0/1395

  安毅紧紧握着老贾的手,沉思片刻,大声说道:“乡亲们,我决定回去之后,立即向绥靖公署和议会提交申请报告,把咱们今天收获的稻子,更名为‘黎阳稻’!以黎阳先生的名字,来命名这种从南面下寮地区弄回来的、经过两年的杂交改良第一次在咱们这块土地上丰收的稻种,并给予黎阳先生和他的研究小组最高的奖赏!”
  乡亲们喜出望外,齐声叫好,看到身边的官兵和官员们热烈地鼓掌,也都用力拍起了巴掌。
  边上的朱蕴看到这一切,无比感动,正好政治部主任展到站在她不远处,朱蕴想了想,走到展到身边,低声建议:“将军,如果能把营盘山农场的事情登在报纸上,对民众的鼓舞会很大。”
  展到微微点头,指指架在高高草垛上的两架摄影机:“看到了吧?不但要在报纸电台上宣传,还要拍成电影,全国放映,回去之后,我们政治部就会组织一个专门的摄制组开来滇南,还把上海东方电影公司的那几个大导演和摄影师请来,拍摄几部纪录片,记录咱们滇南的创业历程,展现我们一天比一天好的生活,还得让全中国都知道,滇南的军民拥有什么样的精神。”
  朱蕴非常钦佩:“将军想得太周到了!”
  展到摇头莞尔一笑:“不算什么,我本来就是吃这碗饭的嘛,呵呵!对了,朱蕴,你已经成为咱们专区政府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之一,什么时候去叙府报到进修啊?”
  “还不知道呢……将军,我从没有离开过思茅,去得最远的地方就是昆明,可那时我才十一二岁,坐马车去的,累死了,记得的事情也不多,只是感觉昆明好大好大,呵呵!还有,我从来没坐过飞机,能和你们一起坐飞机去叙府吗?”朱蕴期待地问道。
  展到想了想回答:“这事我不能做决定,你还是自己问问我们司令吧,你明天开始,不是要担任我们司令的随身翻译吗?到时候你找个机会和他好好说说,估计问题不大。”
  朱蕴点点头告辞,回到原来站立的地方,望向正在与老贾和自己父亲聚在一起商量的安毅,不知不觉看呆了。
  一阵掌声响起,朱蕴回过神来跟着鼓掌,望着身材俊美、一脸迷人微笑的安毅,忽然感到自己心跳加速,小脸也变得热辣辣的。
第941章
剑拔弩张(一)
  滇南的清晨空气清新,东边的山巅在朝霞中苍莽如黛,柔和的金色光芒透过山峰的间隙,洒在古朴巍峨的城楼上,清爽的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野花和芳草的味道。
  县衙后院的菩提树下,安毅站桩完毕,在沈凤道的指导下,打完一套有用不好看的太极十二式,缓缓收式,拔背沉肩,抬起头整个人神清气爽,只觉精力异常充沛,昨夜的军事会议开到后半夜,仅三个半小时的睡眠,似乎对此刻的安毅毫无影响。
  一旁的顾长风早已练完功洗完井水澡,换上套与官兵们一样的夏季作训服,坐在一旁的石桌上,嘴上叼根烟,含笑看着感觉良好的安毅,心里暗自为自己的老大数年来坚持练武的这份毅力感到高兴,看似简单的太极十二式,安毅足足练了四年还在练。
  “我先去洗洗换身衣服,小九,你们别练了,让老代把早餐送到这儿就行,随便吃点儿,别搞那么多花样,吃饱咱们就动身去孟连走走。”
  安毅向另一边与侍卫们对练的侍卫长林耀东喊了几句,捡起石凳上的毛巾,进入中院的宿舍。
  沈凤道走到顾长风身边坐下,对顾长风递来的香烟摆了摆手:“今天你看家?”
  “我看什么家啊?有煜甫在就行了,老代也留在这儿配合指挥,通信车跟咱们走,根本就不用担心联络问题,再者说了,警备部队弟兄大部分都出自咱们二十四军,我这个做军长的既然来了,不下去看看,对不起累死累活的弟兄们啊!”顾长风吐出口烟圈,低声回答。
  沈凤道点了点头:“是啊,你是该下去看看,航空中队有黄禀一的副参谋长余志翔指挥,没咱们什么事,只是这思茅机场得好好修修才行了,昨天那架容克52D型双发运输机差点儿翻在跑道上,要不是德国人造的起落架结实,恐怕真得要出事了。”
  顾长风摇摇头:“是该重修,滇南这地方潮湿,雨水多,黄土夯实的跑道日晒雨淋,肯定变形,等元江栖霞渡口的大型渡轮组装好,后勤车队才能够把大量的水泥及钢材运送过来,估计还得半个月时间,等机场建好了,滇南的安全更有保障,不但能轻松控制滇缅、滇越边境线三百公里半径内的空域,咱们来来往往也方便很多。老大年初计划在元江县城边上修座大铁桥,云南省议会拖到六月份才审核完毕,得知不用云南方面出钱才爽快批下,估计要到年底才会动工,赶在明年汛期之前建好四座三十五米高的桥墩,建好之后进入滇南的最后一个交通断点就没了。”
  沈凤道成天跟在安毅身边,自然知道元江大桥对滇南建设的重要性,今后从法国人手里购买的汽油柴油、特种材料,都可以方便快捷地从安南运过来。
  在安家军的总体规划里,思茅北面四十公里的宁洱地区将成为重工业基地,将来的钢铁厂、合金厂、第二兵工厂、重型机械厂都设在宁洱。宁洱到元江只有一百三十公里,元江到原材料生产基地个旧的一百五十公里道路,本来就是云南省的省道,唐继尧主政云南期间,多次进行扩建,大大小小近百座桥梁几乎都是法国工程师设计建造的,省却了安家军很多麻烦,加上宁洱至思茅的六米宽优质道路已经落成,宁洱至元江段的一百五十公里只需在原有道路上改建扩建即可。
  有了建设老南昌、湘西基地和川南的丰富经验,再建一个滇南速度会快很多,不出两年,滇南肯定会大变样。
  用完早餐,安毅、顾长风、沈凤道、展到等人与公署官员们乘坐六辆军用吉普车,在四辆运兵车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开往孟连县城。
  安毅的车上,坐着朱老先生和他的宝贝女儿朱蕴,侍卫长林耀东亲自开车,沈凤道一言不发,坐在副驾驶位上。
  朱蕴隔着坐在中间的父亲,一路上不断向安毅介绍沿途风光及风土民情,听得安毅兴致盎然,心情舒畅,情不自禁地赞扬起来:“你不去当导游实在可惜了!”
  朱蕴想了想,有些不解地问道:“什么叫导游啊?”
  安毅愣了一下:“导游嘛……就是引导游览的意思,在国外大城市和风景名胜区,有一些博学多才、口齿伶俐的人专门从事引导游览的职业,简称导游。今后啊,说不定咱们滇南也会出现这种职业,收入可是很高的,不过也很累人,不但要熟悉本地道路,风土民情,还需要拥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懂得地名、景物、山川河流的历史渊源,甚至某些史志上没有记载的名人掌故和古今轶事也需要了解,做好了很不简单,估计能到中学当历史老师了。”
  朱蕴微微点头,细细琢磨,朱老爷子抚掌赞叹:“这个新词好,简明扼要,一说就明白,导游比向导要多了一层文化气息,多了几许风雅与内涵,做好确实不容易啊!”
  安毅心想何止不容易?要是长得歪瓜劣枣的,再有文化也没几个愿意跟着,更别提小费和抽头了。不过想归想,安毅可不敢说出来,也没必要说出来,三言两语就扯到孟连县城西门外的那座大明朝时期建立的宣抚司署衙门。
  在朱老先生的介绍下,安毅了解到孟连宣抚司署是整个云南唯一由汉、傣两族建筑合璧的建筑群,占地二十余亩,有正厅、议事厅、后厅、厢房、门堂等其他附属建筑,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是傣族土司刀氏的衙署。从明朝到民国初期五百多年间,共有二十八代世袭土司在此行使统治权,衙门外有两米多高的围墙,四周有四道侧门。主体建筑议事厅是座三重檐歇山顶干栏式房屋。整组建筑群系木结构,其斗拱、飞檐等构件是汉族建筑形式,其干栏式楼房、厅堂又是傣族建筑的风格。但让人遗憾的是,衙门主体建筑虽然保存完好,但是由于频繁的改朝换代,年久失修,加上十几年来英国殖民者的不断侵蚀,弄得边疆地区人心惶惶,政权废弛,衙门前面门楼两边的院墙和后院的诸多附属建筑多有损坏坍塌。
  思茅距离孟连县城原为两百七十公里,沿途层峦叠嶂,溪流纵横,道路几乎都是沿着山脚和河岸修建。得益于大明朝时期就修筑的边防官道,加上清王朝在鼎盛时期为昭彰仁德与帝国威严,斥巨资进行两次大规模的扩建,使得安家军管辖的最偏远县城的道路修建,反而成为了最容易修筑的路段,仅用十一个月,就全程扩建完毕,二十多座铁桥的建设,使得里程缩短到两百三十二公里,这已经是个不小的成绩了,但是这两百三十二公里路程,安毅一行的车队仍然耗费了八个半小时的时间,远远看到小县城的轮廓时,天上的太阳已经向西坠去。
  车队进入孟连东城,数千各族民众夹道而立,惊讶莫名,绝大多数人是第一次看到汽车,一个个引颈张望,竟然有些惊恐,直到车队停在城东口的警备团大营门口简陋的竹篱笆前,各族民众都熟悉的朱子瞻父女和民政局长朱耀良下车团团致礼,乡亲们这才露出笑脸,一群头人们匆匆迎上,双手合十,弯腰致意,低声询问统领孟连大军的安大将军是否也一起来了?
  安毅一行在朱子瞻父女和朱耀良恳请下,与刀氏土司的后人恭绣以及周边八个大寨的土司头人,一一相见,随后在数千民众的簇拥下,步行穿过工程兵二团架设的铁索桥,来到宣抚司署巍峨的衙门面前。
  先期前来的焦广绪、警备团长张国生、工程兵二团长楚怀庆、特种大队分队长林炳宁率领将士们列队多时。
  焦广绪率领张国生、楚怀庆和林炳宁早早跑下台阶,来到安毅面前,敬礼报告,洪钟般的大嗓门,让四周熙熙攘攘的人群吓得噤若寒蝉:“警备师副师长焦广绪报告司令,警备师孟连警备团、工程兵二团、特务团一分队官兵应到人数四千八百二十五人,实到人数一千四百五十人,未到官兵均在执行军务。报告完毕,请司令训示!”
  安毅回了个礼:“稍息!弟兄们辛苦了……天色不早了,没能一一看望弟兄们,请诸位晚上回去之后,带我向弟兄们问好。好了,没什么我们就进去吧……怀庆,你和展主任他们一起答谢一下乡亲们,几千人翻山越岭从早上就赶来,不容易,好好谢谢乡亲们,该发的救济物资借此机会尽数发放,三天后第二批物资就会到来。”
  “是!”
  楚怀庆上前敬礼,望着安毅,眼里满是热切之色。
  进入正堂,众人谦让落座,在众土司头人心目中堪比钦察大臣的安毅自然被推到了主位上,土司们看到这个高个子俊秀将军如此年轻,一个个显得非常惊讶,尽管之前从朱子瞻和朱耀良以及过往客商嘴里,听到过用兵如神、百战百胜的安毅将军的大名,而且知道安毅就是当今的皇帝蒋介石委员长的高徒,是率领十几万精锐军队的大将军,但此时见了面,怎么也无法把名声和眼前这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人联系在一起,很多土司头人之前均把安毅想象成蓄着浓密的络腮胡子、虎背熊腰威风凛凛的中年武将,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是个谦谦书生。
  可刚才高大孔武的一群将校在安毅面前毕恭毕敬的敬礼汇报,土司们都亲眼看到了,而且对安毅身后的两位双眼幽深、不怒而威的将军顾长风和沈凤道心生敬畏,此刻看到两人分别坐在安毅的左右手,神色淡定,一脸平静,不由得全都闭上嘴巴,小心翼翼地等待安毅发话。
  朱老爷子父女和民政局长朱耀良看到头人们脸上的疑惑和掩饰不住的慌张,相视一笑,和声安慰众头人,在各族民众心目中犹如天使的朱蕴,绽放出美丽的笑容,柔声告诉大家别紧张,将军很随和,有什么话喝完茶大家尽可在宴会中说出来。
  众头人这才长出口气,望向脸带微笑的安毅,一个个露出牵强的笑容,弄得安毅哭笑不得,却又只能还之以礼。
  唯有顾长风忍不住了,哈哈一笑站起来,掏出一包“军刀牌”特制香烟,四处分发:“来来来,诸位前辈别客气,这烟虽然没有鸦片贵,但是抽起来不伤身体,尝尝吧……”
第942章
剑拔弩张(二)
  次日上午十点半,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跋涉,安毅一行和各大寨土司头人来到了南面的边境寨子下帕瓦。
  下帕瓦大寨坐落于南垒河西岸,是“卡瓦族”(现佤族)世代居住的地方,与西南面的摆夷族老高寨和河东寨、北面回族人居住的故镇、南面十公里的马雷镇紧紧相连,是整个滇南民族杂居的典型地区。
  安毅一行两百余人,顺着数百年来一代代人凿出的石板山道,蜿蜒而上,绕过随处可见的芭蕉林和斑竹丛,穿过一棵棵参天大树笼罩的树荫,在四周萦绕的花香和百鸟的吟唱中,拾级而上,耗费了一个半小时,才到半山腰一个宽阔的转角处略作休息。昨夜一起欢宴的土司头人如今只剩下四个跟随,四个土司头人都在一群仆人的搀扶下才气喘吁吁地走到这里,没见人影的那些土司头人,估计现在还睡在孟连宣抚司署的客房里……安家军带来的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美酒太烈了,而且安家军将校个个海量,喝惯了甜腻腻低度米酒的土司头人们那副小身板哪里受得了?晚宴进行不到两小时就醉倒大半,其中包括身材高大、来者不拒的刀氏土司恭绣,在顾长风的特别照顾下,睡到今早还睁不开眼。
  这个歇脚的地方是“卡瓦人”特意开凿的,紧靠百丈悬崖的一面,建起了个六角形草亭,三面用沉重的硕大石条砌成围栏,草亭北面树立的两根巨型原木表面已做碳化处理,原木上悬挂着羚羊头骨和一对硕大的牛角。
  鼻尖凝结细密汗珠的朱蕴告诉安毅、顾长风和展到等人:“过了这两根柱子,就算踏进卡瓦大寨的山门了,‘卡瓦人’在本地土语中的意思是住在高山上的人。他们心地善良,却也非常彪悍,是本地所有民族中仅次于回族的尚武民族。”
  “卡瓦族每个男子十三岁成年,族中头人都会给他剃发,然后接过长者交给的一袋粟米和一袋山货,打着赤脚独自行走到东面两百多公里外的思茅城。粟米是路上吃的,山货是拿到思茅城卖的,卖得的钱正好是一支火铳的价格,成年的男子背上火铳、铁砂和足够打一百枪的枪药返回寨子,头人就为他举行祭祀仪式,从此他就算是大人了。”
  众人惊讶之余,纷纷琢磨其中的深意。
  展到非常佩服地说:“这个民族不简单,以这样一种近似残酷的方式,让族中青年得到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历练,试想一下,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独自一人背着一袋米和一袋山货,行走三百公里,沿途的寂寞很多大人都受不了,他还得砍竹子做竹筒饭,还要睡觉,而且还不能病倒,以每天三十公里行程计算,他至少要走九天,到了思茅用山货换取猎枪和回程的食物,整个过程涉及到很多孩子从未涉足的领域,对意志的磨练大有裨益,了不起啊!”
  “我认为,这一趟走下来,对每一个卡瓦男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独自经历了迷惑、恐惧、饥饿、绝望、信心、毅力和坚持等等,回来的人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沿途所见所闻以及在交易中获得的经验,将会形成他们自己的人生观,而这一切,就在这短短的二十天内完成。咱们汉语里有句‘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可真要干起来,谁舍得?相比之下,这个卡瓦民族……彪悍啊!”
  朱家几个齐声赞同,朱老爷子还大夸了展到一番。
  顾长风想到的则是招兵,集中本地各民族青壮,打造一支熟悉地形、拥有强大生存能力、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的山地部队。
  继续走上山寨的路上,顾长风几个箭步来到安毅身边,悄悄说出自己的设想,正好与安毅所想不谋而合,两人边走边说,极为投入,让走在前后的朱老爷子父女和朱耀良等人疑惑不已。
  朱蕴本来还想给安毅几个讲讲卡瓦寨的风俗习惯,看到安毅和顾长风认真讨论的样子,只能默默跟随。
  距离寨子近百米,迎客的歌声已经传来,数十名红衣黑裙、身上挂满精美饰物的卡瓦少女,在木鼓和三弦琴等乐器的齐奏声中,放声歌唱。
  两队头扎黑包巾、身穿对襟无袖短装的青壮,腰挂砍刀,齐声合应,卡瓦寨头人领着一群耆老,已经捧着甜米酒恭候。
  安毅知道下帕瓦大寨与自己军队的关系非常好,名叫更然的土司头人和代正良是歃血为盟的把兄弟。
  这中间有个典故,代正良的苗医老婆一年前带领医疗队进入寨子,在半个月之内接连治好了十多个老人及孩子的病,蓝神医的高超医术和直率性格,迅速赢得卡瓦人的尊敬与喜爱,临走前蓝神医还以每斤二十大洋的价格,收购了寨子后山上四季生长的牛角花果实,教会乡亲们识别十几种能换来钱的草药和穿山甲鳞片等,告诉头人和乡亲们,从今往后山寨的中草药不用送到遥远的思茅城交易,连同兽皮、红木等货物一起,送到孟连城东警备部队旁边的收购站即可,价格不比送到思茅低。
  从那以后,每隔两个月,医疗队都会来寨子一趟,卡瓦人终于对他们称为“大军”的安家军彻底放心,总想做点儿什么,来报答亲如手足的汉族兄弟和医疗队。
  今年农历龙抬头那天,头人更然领着山寨十余名青壮,抬上刚刚猎获的活豹子,一路打着火把下山,天亮时分越过孟连县城仍然不停,沿着工程兵二团修建的道路徒步向东,在渡口被警备官兵拦下。
  询问原因之后,警备团官兵不敢怠慢,热情地用渡船给卡瓦人摆渡,一路提供马匹和食物,同时急报司令代正良。
  次日中午,代正良领着老婆、小舅子和卫队,骑马迎出五十多公里,见面时双方都感动得不行,蓝神医二话没说,就吩咐弟兄们簇拥卡瓦头人和青壮进城,提前获得消息的马远江率领千余将士列队迎接,思茅城民众夹道观看,惊呼声声,一直把骄傲的卡瓦人和他们的豹子送进县衙都不愿散去,那两天思茅城像过节一样。当天晚上,头人更然便与一见如故脾性相投的代正良结为兄弟,代正良说大哥你送给我一头活豹子,小弟没什么送你就送十支长短枪吧。
  到第三天上,头人更然腰挂驳壳枪,率领十余名身背崭新仿德制K98步枪的青壮,骑上代正良花自己钱暗中购买作为回赠礼物的十几匹健马,雄赳赳气昂昂穿村过镇,回到山寨。从那以后,只要是代正良的吩咐,下帕瓦卡瓦大寨都是第一个支持,前日的边境拒敌,卡瓦人就是第一个报名参加的。
  再者,得益于与安家军之间不断增长的山货、木材和草药的贸易,大寨乡亲的生活水平也成倍提高,成为方圆各大寨子中最富裕的人群,孟连城十天一圩,每个圩日最贵重的首饰宝石基本都让卡瓦人买走了,迫使各大山寨不得不为自己民族的前途考虑。
  这回代正良夫妇都没有来,但是头人更然和乡亲们都非常熟悉朱子瞻父女,数十年来,卡瓦人难得去一趟滇南最大的城市思茅城,但都知道朱氏家族的乐善好施,知道德高望重的朱子瞻祖上就是管着滇南各土司衙门的大官,加上朱子瞻一家对遇到困难、经济拮据的卡瓦族人或者摆夷族人都一视同仁,慷慨帮助,使得朱氏家族的声誉非常好,方圆数百里的土司头人只要到思茅城交易,都会到朱家登门拜访,也正因为如此,安家军进入滇南之后,安毅反复吩咐代正良、马远江一定要请出朱子瞻担任公署议长,让有才学的朱家后辈出任各级政府官员。朱氏家族有感于安毅的良好声誉和赈济灾民的义举,没有拿捏什么便欣然同意出仕,并推荐了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名士进入各级政府机构工作。
  在朱子瞻父女的介绍下,安毅等人与头人耆老逐一见面,相互问候,接过头人们递来的美酒,伸出手指,蘸上酒水弹指三次,敬天敬地敬鬼神,随后捧起大碗一饮而尽,在阵阵欢呼声中相互携手进入大寨。
  更然的云南官话说得不错,在接下来的酒席中宾主交流没有任何困难,彼此之间也没有太多的客套和讲究,只不过寨子里的甜米酒度数太低,虽然后劲较大,但对于安毅、顾长风、展到等人来说还是太淡了。
  酒至半酣,其乐融融,堂外却在这时传来一阵激烈的争吵声。
  头人更然沉下脸,转过头挥挥手,站在大门边的管家立刻小跑出去,不一会儿外面争吵声停止,瘦小的管家进来伏地禀报。
  安毅几个都听不懂,乖巧的朱蕴离开席地而坐的位置,膝行到安毅身后低声解释:“出了个误会,寨子的几个年轻人看到将军的卫队装束很好奇,可将军的侍卫站在木楼下像木头似的,其中一个年轻人伸手摸了一个侍卫的枪,没摸到就被打翻了,寨子的年轻人不服气,要单独比武定输赢,赌注是将军那名侍卫胸前挂着的枪和钢盔。”
  安毅有些惊讶,望向坐在主位上的更然,更然正好也望向安毅,脸上没有任何的不高兴,反而是深有韵味地咧嘴笑了。
  在酒精的刺激下,四十二岁的更然眼里多了几许挑战的味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0/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