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5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3/1395

  “昨晚热闹吗?”
  安毅把目光从机窗外的白云中收回,低声询问坐在身边的沈凤道。
  沈凤道微微一笑:“去看了一下,整个军营满是篝火,像是火烧连营似的,男男女女汗流浃背,欢声如潮,平时觉得咱们那些弟兄走路的时候也人模狗样的,可跳起舞来如同群魔乱舞,还摇头晃脑自我陶醉,跟身边的各族姑娘和小伙子游刃自如的舞姿一比,实在是不堪入目啊……”
  安毅忍不住哈哈大笑,沈凤道飞快扫了一眼周围的弟兄,稍微靠向安毅,低声问道:“听说朱蕴昨晚来找你,和你在院子里绕圈,走了好几里路?”
  “别瞎猜了,她是来确定明天能不能和咱们一起走的,得到满意答复之后很高兴,随口问了我些叙府的事情,都是些诸如叙府的城市有没有昆明大、听说通火车了、工人都能坐电车上下班这样的问题,说完我就送她离开了,人家也要回去收拾东西,和父母亲聚一聚,毕竟这一去就是半年,你得理解一下,何况一个姑娘家刚刚失去丈夫,我就是有贼心也会觉得对不起人的,不敢想啊!”安毅摇摇头,低声回答。
  沈凤道释然一笑:“昨晚我到军营走了一圈,悄悄离开去找周舫。杜易的这个手下了不起,一年时间把情报网搭建起来了,而且到目前为止,咱们军中任何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一直以为他就是童子军校的历史老师。他对军中将校、兵站和家属们的社会关系把握得很好,政府部门各级官员他都建立了档案,还发展了七个情报员,各方面进展比咱们预想的要快很多。”
  安毅非常满意,闭上眼静静地打了个盹儿。
  目前,沈凤道与杜易一起共同负责情报局的领导工作,杜易负责全局,沈凤道分管军队和政府部门的监督,以及高度机密的任务执行,两人分工协同,相得益彰,成为安毅最可靠、最有力的统治保障。
  上午十点十分,飞机平稳降落,朱培德和卢汉等将帅快步迎上走下飞机的安毅一行,简单的致礼完毕,一同进入滇军航空司令部的两层小楼。双方为节约时间和保密起见,不再进入昆明城区的督军府,直接在机场的航空司令部进行商议。
  经过卢汉的介绍,安毅等人才知道所谓的“莽族”原来都是汉族人,这个自发形成的两千余人部落,位于腊戍西北方向四十余公里的纳龙小镇,祖先大多是明清时期被流放谪贬的罪犯,曾经依附过景颇族、摆夷族,但由于骨子中的血脉不同,风俗各异,加之这些被流放的后裔们代代相传的仇恨和怨气,最终都难以融入所归附的民族之中,就算被接纳也都处在边缘地位。
  这些汉族后裔从出生开始,就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几乎没有地位可言,漂亮的女子被当成礼物进贡给各族土司,或者被土司和各族贵族频繁转赠,男子大部分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形同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奴隶。
  晚清时期,族中出了个叫吴疆的人物,他不堪忍受饱受欺辱的底层生活,十三岁开始就逃出克钦寨子,跟随孟加拉客商常年辗转,十年后吴疆背着满满一个鹿皮袋的金条回来,向已经占领缅北的英国人购买了当时一片荒芜的山中小平原,取名纳龙,接着把所有为奴的族人赎了出来,建立起一个三百多户人家的小村,会说英语、印度语、孟加拉语和阿拉伯语的吴疆经三次贿赂英国殖民官员,顺利获得纳龙镇的名号和“莽族”的称谓。
  从此以后,莽族开始了十八年的鼎盛,纳龙镇人口也迅速发展到两千七百余人,所有青壮都好勇斗狠,睚眦必报,先后驱逐了东面的汉族、白族和北面的摆夷族,地盘扩大三倍有余,而且在英国殖民者的授意下,大量收购加工鸦片,向祖国内地走私贩卖。
  吴疆在辛亥初年的一次狩猎中猝死,他的儿子沙桐继承父业,从此与英国殖民者的关系更为紧密,换取殖民者的欢心,获准拥有自己的百人武装,从此成了英国殖民军队的急先锋和马前卒,加大了对周边各民族部落的血腥镇压和抢掠暗害,七年来逼迫数以万计的各族民众逃进云南,就连强大的克钦族,也因为这个新兴的“莽族”的阴险狡诈、不择手段,不敢再像往日一样对“莽族”指手画脚,听到莽族头人沙桐的名字,甚至能让哭泣的孩子闭嘴。莽族也因为长年对英国殖民者的效忠,族中少年被允许留学英国,接受高等教育,所享受到的优厚待遇,与为英国人卖命几十年、战功赫赫的克钦族不相上下。
  这一次,英国人再次驱使敢当走狗的沙桐,率领莽族五百武装暴徒,加上克钦族的七百余武装一起,对滇西土地肥沃、遍地宝藏的南坎地区发动突然袭击,截至昨日傍晚,遇难的云南地方官员和保安部队官兵已达两百余人,死伤的各族无辜民众多达五百余人,仅是县治所在地瑞丽就有一百多户民房被烧毁,七十多家商铺和西南银行瑞丽支行被洗劫,粗粗计算,损失高达六百余万元。
  得手后的武装暴徒迅速撤退到南坎一线,驻扎腊戍的英国军队一个营和缅族军队一个师,从后方缓缓北上,对长达八十余公里的边境地区进行武力威慑。目前已经与迅速增援的滇西保安旅四千五百官兵形成对峙之势。
  面对严峻的局势,安毅代表安家军提出三点建议:一、驱逐英国驻腾冲领事馆官员和商业机构;二、调集滇军主力部队两个师进驻滇西;三、只要友军需要,安家军将会在兵力、武器装备、航空部队和后勤保证各方面,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如果需要,川南警备部队两个旅随时都可以开赴云南,与兄弟部队一起并肩作战,报仇雪恨。
  朱培德和卢汉等人非常感动,经过反复斟酌,决定暂时不需要安家军陆军支援,希望能够尽快获得一个师的新式武器装备,以及在必要时得到安家军航空部队的支援。作为答谢,所有武器弹药和开拔作战费用由滇军司令部全额支付,在目前云南省政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这笔款项将作为安毅投资滇东南矿业的预支款,并慷慨同意将目前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耿马、沧源、西盟、澜沧这四个边境县、安家军的交通要道必经之地元江县,一起划入滇南垦殖专区版图,租赁费用仅是原思茅垦殖专区的三分之一,以利于安家军与滇军一起,共同承担起中缅边境的防务,更好地打击英国侵略者,尽到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
  会议过后,安毅与朱培德、龙岩一起,再次举行一个小时的三人密会,具体谈些什么内容,双方其他将领都无法获知,只知道三人走出戒备森严的小会议室时,个个红光满面,神采奕奕,显然是个双方都深感满意的双赢结局。
  宾主一行近百人在机场航空部队食堂里用过简单的午餐,安家军航空一团的三架护航攻击机和两架大型运输机已经到来,安毅一行包括二十五名滇南各级培训官员在内,登上四架运输机,飞赴叙府,一个关系到中英关系、中缅边境未来前途的重要会议,就在机场简易的会议室里悄然进行、悄然结束。
  安毅回到叙府,立即召开军政核心会议,师级以上将领、绥靖公署各部主管、议会议长祁圣卿、总参议蒋云山等五十余名核心成员出席会议。
  安毅介绍完此次湘西、黔西、昆明、滇南的视察情况,接着把中午昆明密会的主要内容向大家进行通报:“根据朱培德省长、滇军副司令卢汉将军的要求,我军政治部将在明日上午派遣一个十五人的政工小组飞赴滇西,携带摄像机、照相机和叙府精密仪器厂最新投产的录音机,深入瑞丽、南坎和边境受害地区,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采访,要求航空司令部必须每日派出专机运回胶片、录音资料和文字采访资料,迅速整理,并以最快时间发送给全国各主要报社和杂志社,我们的川南广播电台,将在新开播的新闻频道里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播报,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将侵略者和武装暴徒惨绝人寰的野蛮暴行、以及对我神圣国土的肆意侵略和烧杀抢夺公之于世,激起全中国军民的愤怒和呐喊,让全世界都看看英国人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这个任务,我建议由政治部主任展到将军、航空兵司令黄禀一将军统筹负责,请诸位表决。”
  “同意!”
  五十多只手臂高高举起。
  安毅欣慰地点点头,示意大家放下手:“第二项表决议程是,是否同意滇军司令部的请求,派出一个三十人的参谋小组赶赴滇西,协助友军更好地展开军事反击?”
  司令部参谋长叶成率先举手:“我同意,机会难得,对我军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毕竟与外国军队、特别是英国军队作战的机会太少,放弃可惜了!”
  “我同意!”
  “同意!”
  ……四十六名军政官员举手同意,民政代表有九人弃权,没有一人反对,议题获得三分之二以上支持,形成秘密决议。
  至此,安家军与滇军捍卫领土和民族尊严的中缅边境战争,终于缓缓拉开序幕。
  次日中午,湘西绥靖公署主任张弘栾、黔西绥靖公署主任石珍秘密飞抵叙府,十天后,湘西四十四军独立旅、黔西保安部队最精锐的山地旅共一万二千将士,兵分两路,悄然开往滇西。
第947章
雪上加霜
  清爽的秋风吹拂江南大地,满山遍野的草木开始凋零,昼夜温差缓缓加大,每日清晨,都能看到晶莹的露珠在瑟瑟发抖的枝叶上摇曳滚动。
  南昌城似乎也随着秋季的来临而日渐凋零,原本整洁清爽的古老大街上,到处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北方难民,成千上万的难民举家携口,蜷缩在民居的屋檐之下,一堆堆已经辨不清本来面目的老老少少紧裹在潮湿破烂的被子下,没有被子的难民三三两两挤在一起,横七竖八地横躺在瑟瑟秋风之中,好心民众拿出的一点儿可怜米饭,转眼之间就被一拥而上、满眼绿光的饥饿灾民抢夺一空,洒在地下的米粒和残汤,都会招来一群难民争抢舔舐。
  十余公里之南的老南昌,更是灾民如潮,人满为患,所有的社会秩序均被打乱,江南集团和老南昌政府、商会搭建的每一个赈灾粥棚前面,排队等候领取米粥的难民长达数里,看得维持秩序的军警和老南昌民众心惊胆跳,却又无比难过。
  相对于江浙各地,能逃到老南昌的三十余万灾民算是无比幸运的,至少安毅将军旗下的江南集团和乐善好施的老南昌商会,每天都能保证每一个灾民有两碗稀粥果腹,生病的苦难乡亲,有博爱的江南医院的巡回医疗队救治。
  老南昌市民、知识分子、近百万工人和安家军守备旅上万官兵,慷慨地捐出现金、粮食、被子、衣服,给数十万灾民吃饱穿暖,能够活下去,每天死去的人数都不超过五十个,而且这些客死他乡的人,都得到老南昌商会施舍的一口薄棺,入土为安。
  江南集团的各级负责人在周崇安和劳守道的带领下,每天都要视察一个个粥棚,反复吩咐,绝对不能让一个流落到老南昌的受灾乡亲饿死冻死。态度和蔼的安家军守备官兵,将灾民们按照籍贯分成一个个大群,分批住进江南集团旗下各大工厂商行腾出的仓库和有棚顶的货场,数以十万计的灾民终于能够挣扎着存活下来,对安家军将士、劳先生、江南集团的周老板、老南昌商会的几个大善人会长和善良的老南昌人,感激流涕。
  随着黄淮水灾的日益扩大,背井离乡、滚滚南下的难民也越来越多。
  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大城市人满为患,街道上臭气熏天,到处是倒毙路旁的尸体,苏州城甚至发生了暴力哄抢粮店和商铺,死伤四百余人的恶性事件。
  一切迹象都预示着,民国二十二年秋季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多事之秋。
  庐山牯岭的美庐中,刚出访欧美各国归来的政务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宋子文、实业部长孔祥熙,党政要员陈果夫、陈立夫,北平政治分会临时主席黄郛,从四川返回的军政部长何应钦,还有因为与安毅集团交恶而成为替罪羊被贬谪到武汉行营担任秘书长的杨永泰等人,齐聚一堂,紧张商议如何面对错综复杂的时局、难民潮、华北危机、中缅边境危机、两广对抗和福建异动等军国要事。
  八月十七日,冯玉祥通电下野,再次前往泰山隐居耕读,华北局势稍微稳定,在中央军、晋绥军、宋哲元部加上日本军队的四面压迫下,冯玉祥领衔的抗日同盟政府终于土崩瓦解。冯玉祥鼓起余勇、倾尽全力再次凝聚起来的六万旧部,各奔东西,纷纷投靠中央军、晋绥军甚至东北军,纵横北中国十余年、声名显赫的西北军从此成为了历史名词,剩下吉鸿昌、方振武的两支队伍在共产党人的鼎力支持下顽强周旋,但也在十倍于己的各路大军围堵下,疲于奔命,朝不保夕。
  至此,蒋介石终于彻底搬掉了华北热、察地区这块大石头,再次干净利落地击败了政敌冯玉祥,华北局势逐步趋向稳定。
  可是,中英之间的突然交恶和随之发生的“中缅边境军队对峙及少数民族暴乱”,促使野心勃勃、虎视眈眈的日本人再次躁动起来,长城一线和热、察地区出现了日军的非正常调动,局势风起云涌,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这个时候,随着宋子文一行的出访归来,最大的反对派胡汉民集团和两广军阀集中火力,对蒋介石和汪精卫口诛笔伐,强烈要求中央政府公布“棉粮借款”、“中英贷款协议”的全部内容,反复向全社会呼吁:要求中央政府和蒋介石、何应钦全文公布丧权辱国的“淞沪协定”和华北“何梅协定”之内容,否则,两广将迅速召开“国民党中央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建立广州中央政府。
  正在聚集数十个师围剿红军的蒋介石疲于应付,焦头烂额,每一天都在冗长的会议和面向中外的“新闻口水仗”及频繁发表的政治宣言中度过。
  赣闽中央苏区之红军主力借此机会突然出击,把福建方向的国民党中央军刘和鼎师打得抱头鼠窜,半天之内,接连丢弃了连平县城和八个重要乡镇;川鄂湘方向,击溃刘湘第四师的贺龙部迅速北上,接连袭击鄂西地区的长阳、宜都和松滋等地,把战利品收罗一空后,再次失去踪影;盘踞在川湘边境地区的黄汉部,先是与贺龙部携手,成功击溃川军第四师,后又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和胆略,袭击丰都,仅用三个半小时就全歼刘湘部之丰都守备团,将城中所有物资洗掠一空,迅速遁入恩施地区的崇山峻岭中,短短一个月,该部已迅速壮大到一万三千余众。
  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偏这个时候中原和淮北难民如潮水般南逃谋生,截至去年八月底,人数已经高达六百余万人。
  因为老南昌数年来的赈灾义举已经闻名天下,数以百万计走投无路的难民,带着最后一丝生存的希望,如蝗群一般涌进了南昌地区。相对而言,经验丰富早有准备的老南昌情况还好一些,南昌城已经人满为患,危机四伏,尸体和粪便满街都是,清理不及,原本繁华的都市如今乌烟瘴气,哀声一片。
  更为可怕的是,情报部门已经发现无孔不入的共产党人出现在难民队伍之中,如果因为共产党的宣传鼓动酿成大规模的民愤和骚乱,不但极其重要的战略城市南昌不保,投入数十个师兵力和数千万军费、耗资数年才形成如今局势大好的剿共大业将会严重受损,极有可能因为难民的突起发难而功亏一篑。
  蒋介石紧急召开的军政核心会议,足足进行了四个半小时,会议暂时做出两项决定:由何应钦、黄郛再次赶赴华北,与日本人巧妙周旋,务必使日本人停止小动作,保持华北地区的局势稳定;责令豫鄂皖剿匪总司令徐源泉、刘镇华、陈继承分别负责清剿鄂西贺龙和黄汉部,还有鄂东叶金波部、鄂南沉泽民部红军。
  可是,面对棘手的中缅边境危机和难民危机,会议一直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与会者神色沉重,压力剧增,一个个沉默无语,束手无策。
  最后还是蒋介石的智囊杨永泰主动站起来,恳切地建议:“委座,如今看来,只有一个人能够为党国和委座分忧。职下虽然不愿提起他的名字,但是值此关系党国兴亡的关键时刻,不得不尽忠职守报效党国,抛却个人间的情感恩怨。这个人,就是德高望重深孚民望的安毅将军。职下恳请委座再次召唤安毅将军,目前只有安毅将军,能获得数百万难民的信任和拥护,也只有安毅将军,拥有赈济万民的实力,以及……以及一片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孔祥熙给了杨永泰一个白眼,心想你杨永泰居然如此居心叵测,到了这个时候,还不忘慷他人之慨博取委员长的信任,不忘以堂而皇之的理由再次削弱安毅集团的经济实力。
  陈氏兄弟对视一眼,没有吭声,两人心中都明白,杨永泰的意见是目前最佳之策,但是两人不愿意附和这个政学系魁首的意见,更不愿在蒋介石面前帮政敌抬轿子。
  何应钦沉思片刻,双眼发亮,带着钦佩的微笑,频频向杨永泰点头致意。
  蒋介石心中暗自叹气,扫视一圈,目光最后停留在宋子文脸上:“宋财长,你觉得畅卿先生的意见如何?”
  宋子文想都不想,立马就回了一句:“很好!我建议委座派畅卿先生到叙府走一趟,正好听说汪院长和林森主席也有这意思,结伴一起去效果或许更好。”
  众人闻言大骇,望着无所谓的宋子文和憋得满脸通红的杨永泰,想笑又不敢笑,心想如果杨永泰去川南,幸运的话见不到安毅就夹着尾巴灰溜溜地回来,不幸的话,说不定被至今仍然满肚子气、不愿意回到南京述职的安毅暴揍一顿。
  老资格的何应钦谁都敢得罪,就是不敢得罪蒋介石的大舅爷兼财神爷的宋子文,可是看到杨永泰着实可怜,又不愿放弃这个让杨永泰欠自己人情的机会,于是打了个哈哈,待众人目光聚集到自己身上,这才和气地说道:“委座、诸位,畅卿先生的建议是非常正确的,只是派遣什么人去川南,消弭中央与川南之间的误会,顺利地把安将军请来主持赈灾大局,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应钦此次奉委座之命赶赴四川,斡旋川中内战,促成各派停战、一致剿共的任务基本完成,滞留四川期间,也耳闻目睹了许多较为积极的事情,比如,安毅将军的川南公有企业迅速进入中央刚划归叙府专区的自流井、富顺地区,与当地传统的八大盐商顺利组建了巴蜀盐业总公司,以股份制方式,共同开采和生产川南地区的盐矿,仅仅是这个盐业总公司,就号称拥有三千万资产,因此,只要安将军振臂一呼,利用他在川南各界的影响力,为赈灾募捐个三五百万应该不成问题,最不济也能再次通过数年来安置中原和西北地区灾民的方式,有序地组织灾民分流,安置到地广人稀的川南、甚至安将军正在大兴土木的滇南垦殖专区,既解决了戍垦边疆人手不足的问题,又为党国解决了大麻烦,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啊?”
  众人细细考虑何应钦的话,蒋介石满意地催促道:“很好!敬之接着说。”
  何应钦恭敬地点点头:“遵命!总的来说,本人虽然与安毅将军有过一些不快和误会,但是在党国利益的高度上,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我相信安毅将军不会拒绝委座和中央的召唤,定会勇挑重担。”
  “再者,安将军在政治和行政上对中央有意见,对军委有误解,但是到目前为止,除了暂时由堪侯兄回来顶替他参谋次长的职位之外,安将军的军委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军委参谋次长的职务仍然保留着,对委座三次下达的剿灭川湘红军黄汉部的命令,也执行得不错,不但将黄汉部击溃并赶出川湘地区,而且还收复了多年失控的三个边远县份,建立起有效的政府机构。从这一点来说,安将军心里还是以党国大局为重的。”
  众人深思不已,频频点头,安毅强烈的爱国心和报效国家民族的那份赤城,谁都铭记在心,不可否认。
  蒋介石看到大家意见基本达成一致,立即站起来大声宣布:“今天的会就到这儿吧……子文、庸之,你们俩留一下,祖燕也留下一起谈谈川南党部建设的事情。”
  宋子文和孔祥熙相视一眼,再次坐下。
  陈立夫微微一笑,看到蒋介石去添水,便坐到孔祥熙身边,低声说道:“庸之先生,看来我们得走一趟了。”
  孔祥熙无可奈何地叹息:“不去有什么办法解决当前的难题啊?安毅那小子的脾气你也知道,要想让他回来,没那么容易的……对了,西南四省商品博览会暨重点工程招标会的请柬,你收到没有?”
  “没有啊!小弟还在纳闷儿呢,照理说安将军不会这么粗心的,更不会小家子气。”陈立夫皱着眉头回答。
  宋子文放下茶杯,冷冷一笑:“安毅小子这是在玩阴谋,欧美各大跨国集团一个月前就收到他的邀请电了,德国、比利时、瑞典和法国的几个企业集团都表示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他却不对我们中央政府吭一声,明摆着就是要挟,要是我们也赌气不理他的话,肯定会在国际上出丑,又不能以行政命令否决西南四省地的这个经济振兴方略,进退两难啊!安毅这孙子,越来越阴险了……”
第948章
不务正业
  “嘀……”
  一声长哨响起,士官学校体育场内的足球训练比赛随之结束,二十二名身穿红蓝两色球服的欧美各国球员停止奔跑,两队在中圈弧集合完毕,相互握手致意,一边交谈一边走向球场边上的候补队员们。
  “斯蒂芬,你快看,那个穿五号球衣的是不是安将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3/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